大顺永昌 第173章

作者:富春山居

面对这一局势,海商们也只能维持当前的局面,因为整个国家都在动荡中,他们不可能要求朝廷这个时候再同荷兰人打上一仗。只不过他们没有想到,李自成还没有平定天下,居然已经把目光转向了海外,这就极大的激发了海商们的反击欧洲商人的欲望。

更何况,在失去了北方市场之后,因为战争的关系,原本南方货物最大的销售市场,北京和边军这下都完蛋了,在北方没有恢复和平之前,江南的货物就没法恢复自己在北方的销售市场,海外市场对于江南商业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在李自成和郑芝龙之间,大多数海商都选择了李自成,而不是过去保护他们的郑芝龙。一方面是因为李自成的地位更高一些,拥有了大半个天下的新朝皇帝总比连福建都占不全的郑芝龙看起来有前途;另一方面,大家普遍觉得郑芝龙过去几年里往自己碗里划拉利益似乎多了些,既然新朝已经开始重视起海外贸易这一块,那么为什么还要被郑芝龙盘剥?

哪怕是和郑芝龙联宗的郑彩,从济州岛派回的代表也宣称,分为南北洋管理海外事务更为方便合理。郑芝龙难道看不出吗?蹲在济州岛上当海军提督的郑彩,这是想要从自己手下独立出去,不愿意再做自己的小弟了。

不过他拿郑彩也无可奈何,因为他在海商内部搞任人唯亲,福建人要比浙江人看重,浙江人又比广东人地位高,但是福建人内部还分福州地区和其他地区的,福州地区还要分姓不姓郑,姓郑的也要分个远近高低。不少人确实是有怨气的,比如这次浙江人全面倒戈李自成,就是觉得福建人在贸易中吃了太多利益。

当郑芝龙意识到连郑彩对自己也只是表面恭敬,内里自有一副算盘后,他立刻就软化了态度,因为他担心再吵下去,让李自成觉得自己不能服众,那么自己这个海军大臣也要飞走了。

北洋大臣李自成选了江都人宗灏,作为崇祯十六年进士中较早投靠大顺的人,宗灏为李自成负责过一段时间的秘书文字工作。南洋大臣则任命了郑芝龙的弟弟郑鸿逵,算是给了郑芝龙一颗定心丸。

确认了南北洋分治,郑芝龙就谈起了南洋事务,“…根据臣去年一年在澳门的观察,所谓五月之后不能前往马尼拉的传闻是不对的,不管有没有季风,只要错开台风密集的时间段,那么往来澳门和马尼拉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从澳门出征马尼拉是可行的。

根据我们对于吕宋岛的调查,除了马尼拉边上有一块大平原外,吕宋北面的大河河谷也适宜于农耕,这条大河被西班牙人称之为卡加延河谷。西班牙人除了在河口设立了阿帕里镇外,并没有完全控制整个河谷,距离阿帕里镇最近的军事据点是吕宋西岸的维干城堡…

整个群岛上的西班牙人和欧洲人大约为6000人,其中马尼拉城占了近一半,居住在马尼拉城周边的土人有2万多,华人在六年前的大屠杀前约有3万多,屠杀后剩下不到一万,大多数人之后也逃离了马尼拉,不过这两年西班牙人又改变了策略,开始招揽华商去马尼拉,眼下马尼拉华人的数量大约有五六千的样子…”

面对郑芝龙送上来的南洋地图,李自成努力辨认了半天,终于还是放弃的说道:“海军还是应当设立一所自己的大学,培养一些测绘人才,先把各海域的海图细致的测绘出来,现在这样的地图怎么能够用来指导海军作战呢?”

郑芝龙在脑子了转了转,立刻就开口接道:“那样的话不如把海军大学设在厦门岛,既可以近海,距离大陆也不远。”

李自成瞧了他一眼后便说道:“你是海军大臣,你要是觉得合适,就弄个细致一些的建学计划上来吧。我们先不说吕宋岛,我们先说说婆罗洲,文莱那边究竟同意不同意让出几块土地给我们建立港口?”

郑芝龙轻快的回道:“文莱国王应该不会拒绝我们的要求,不过,婆罗洲并没有什么人烟,除了南北两端沿海河口地区外,几乎都是森林和沼泽,我们在哪里建立港口,似乎没有什么利益。”

“木头。”李自成点了点婆罗洲的位置后说道:“不管是造船还是兴建城市,都需要大量的木头。想要仿造欧洲的夹板船,并建成更大的船只,就需要大量合适的木头,国内适合砍伐的森林大多已经砍光了,剩下的一些森林都在人烟罕至的地区,砍伐这些地区的木头成本太高。

所以在这些靠近海边的森林砍伐合适的木头,是国家建设的必要需求。顺便还能解决一部分国内的无业游民,这就是朝廷要开发海外荒岛的主要目的。对于商人来说,海外贸易的目的是为了发财,但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海外拓殖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国内的人口压力。

好比你们福建人,地少人多,活不下去了就只能下海跑船。这样一来,福建虽然人多地少,可是大家并不会活不下去。但是在北方,一旦土地被集中到少数人手中,那些无地农民除了起来造反就没有其他出路了,想要让新朝不至于变成大明的翻版,那么向海外索取土地资源就是必要的手段。”

这个道理,其他人也许还会半信半疑,但是郑芝龙却一听就认同了,因为这也是他的亲身经历。就在他点头认同的时候,李自成又把手指从地图上的婆罗洲转到了大陆,接着说道:“从广州直接航向婆罗洲显然是不大可行的,我们必须要在中间设立一个中转点,水真腊、占婆两国边上找一找地方,要适合建立港口和耕作的地区,也把它要下来。

广州、湄公河河口、婆罗洲,这三处港口连成一线后,荷兰人想要从巴达维亚进窥大陆就没那么容易了。而有了婆罗洲这个支点,我们也可以预备从荷兰人手中拿下马六甲海峡的控制权了。既然荷兰人和葡萄牙人能占领这里,没理由我们不能占领这里。

只有控制了马六甲海峡,我们的船只才能安全的出入印度洋。去看看世界其他地方的风景。”

郑芝龙连连点头称是道:“陛下所言极是,只要我们控制了马六甲海峡,那么荷兰人在南洋的扩张势态就被打断了,他们想要垄断东方和欧洲的贸易航线也就失败了,这确实是长远之计。

水真腊、占婆两国都是内乱频频的小国,占婆更是被阮氏侵占了大片土地,我们向他们提出要求,他们一定不会拒绝的…”

第562章 海外拓殖二

听着郑芝龙对南洋几个小国的分析之后,李自成随即又把目光转回到了台湾说道:“接下来就是要让荷兰人把热兰遮城让出来,只有先把全台拿到手,再配上文莱和湄公河口的据点,吕宋群岛才真正算是被我们给包围住了。

我们和这些欧洲人最大的差别就是,他们距离本国远,而这是我们的家门口,所以我们并不需要急于一战功成,只要一步步的挤压他们的活动范围,这些欧洲人就会因为财力和资源耗尽而不得不投降。

所以和他们争夺南洋诸岛,重点不在于俘获了他们多少条船,打下了哪几个据点,而在于我们是否控制了港口和殖民定居点。比如此次的台湾争夺战,并不是我们比荷兰人武力更强,而是因为我们在台湾南部有大量的汉人定居点,我们的军队打通了从北部通往南部的通道之后,这些定居点立刻就成为了我们的助力。

荷兰人所修建的热兰遮城固然坚固,但是不能控制岛内的农业区,那么这座城市就变成了一座孤城,所以荷兰人就不得不放弃这里。

西班牙人在马尼拉经营了上百年,如果我们直接去进攻马尼拉,这场战争未必能赢。但是以西班牙人的人口,他们也只能控制住马尼拉城周边的区域,其他地区能建立几个军事据点就很不错了。

所以,拿到了全台之后,就以台湾为基地先夺取吕宋北部的卡加延河谷,现在河谷站稳脚跟,只要我们能够守住这条河谷,那么就可以以此为据点向整个吕宋岛北部、西部进行殖民扩展。当西班牙人无力再进攻我们的殖民点的时候,就是我们进攻马尼拉城的时候了。”

郑芝龙对于李自成的经略吕宋方案并没有意见,但是他还是有些犹豫的问道:“我们要是把马尼拉城打下来,那么这些西班牙人说不定就要放弃这片群岛了。这样的话,美洲恐怕就不会再运白银过来了。”

李自成瞧了他一眼后满不在乎的说道:“如果能够把吕宋群岛开发起来,美洲白银没有了也就没有了,这么大一个岛,至少能够养活上百万人,他们每年缴的税恐怕也超过那些美洲运来的白银了。再说了,美洲船只不过来,我们难道就不能派船过去贸易?西班牙人为了发财都跨过了大半个地球,我们要是想赚钱还不能跑远一点?”

郑芝龙确实不想跑这么远,人家把银子送上门来不好吗?不过这个时候他也不会去触李自成的霉头,只能转移话题说道:“陛下说的是,那么拿下了吕宋群岛和马六甲海峡之后,我们同荷兰人的关系要怎么处理?”

李自成思考了一下后说道:“那要看荷兰人是怎么想的了,相对于欧洲其他国家来说,联省共和国的人口和领土都是比较小的,如果他们能够服从于我们制定的海上秩序,那么和这样一个小国进行贸易,至少比和其他欧洲国家进行贸易要合适的多。

可要是他们继续这样不自量力,试图在南洋挑战我国的传统势力范围,那么我们也不能给其他国家树立一个坏榜样,以为挑战我国制定的规则是没有风险的…”

李自成和郑芝龙足足谈论了一整天,算是把南洋这一块的问题理出了一个头绪。郑芝龙踏着月色离开平山堂的时候,一直低头想着心事,他来扬州之前以为海上事务将会是自己说了算的局面,因为他觉得没有人会比自己更了解海外各国的局势。

但是和李自成交谈了这么几天后,他才意识到,李自成掌握的海外情报并不比自己少,而且某些方面的情报更是自己都不了解的,他一时对于统计司多了三分忌惮。

这边朱帅璀代表了大顺同荷兰东印度公司代表彼得·弗拉克进行了谈判,经历了朝鲜、日本之行后,朱帅璀对于外交事务突然就无师自通了。在他看来,外交就是欺骗和武力威胁,这可比过去的宗藩关系要好处理的多。

作为大明宗室,朱帅璀对于宗藩关系还是相当了解的,毕竟他是时刻都要避免在这个问题上出错的。宗藩关系其实就是上下级关系,但是维持这种上下级关系的基础是要给赏赐,也就是说上位者是用赏赐来维持住了下位者的忠诚。

你要是没有赏赐的话,也就别想让下位者尊重你了。当然,在赏赐之外还有惩罚,只要宗主有足够的力量惩罚藩支,那么藩支也不可能给自己找麻烦。不过武力惩罚之适合于内,像边疆及外藩,那么朝廷就很难用武力去惩罚了,比如蒙古过去也向大明称臣,但是大明却失去了惩罚蒙古的力量,就只能靠一年一度的赏赐拉拢这些外藩了。

国初时,南洋乃在更远的外藩都要来朝拜大明天子,但是到了现在这些外藩已经很久没有来朝拜了,而大明也没有做出任何反应。由此就能看出,宗藩关系其实并不是那么的牢固的,特别是对于外藩来说,要是外藩强大了,宗主就只剩下一个名义了。

但是外交就不同了,你不来朝拜我,我也要过去和你打交道的,而外交的目的也并不是建立一种上下级关系,而是谋求在他国的土地上保卫本国的利益。虽然降低了中国的位格,但是却更能体现出国与国之间实力的变化,从而可以通过利益交换解决问题。

朱帅璀因为成功的处理了和朝鲜、日本的关系,使得他在李自成面前获得了更大的话语权,这也令他相当满意自己的工作。他原本以为,荷兰人和朝鲜人、日本人一样好糊弄,只要稍稍威胁一下,对方就应该从台湾退出去了。

但是作为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议员,彼得·弗拉克在谈判上可比朱帅璀经验丰富多了,他讹诈和欺骗的东方人没有五十也有一百。虽然此次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和大明的战争中处于劣势,但彼得·弗拉克却并没有一开始就暴露自己的底线,而是和朱帅璀在各种小问题上反复纠缠,将他的锐气一点点的磨掉,然后趁着他疲惫不堪的时候发起了反击。

当李自成看到朱帅璀带回的谈判结果,也是有些愕然的说道:“难道是我们在台湾打输了?”

站在厅上的朱帅璀面红耳赤不敢作声,李自成靠着椅子翻看完了手上的协议草案后,丢在了面前的桌子上,然后对着朱帅璀说道:“算了,小问题就不和他计较了,不过以下几项事情还是要提出来的。”

朱帅璀赶紧竖起了耳朵认真的倾听了起来,“第一件事是热兰遮城及边上市集的房屋问题,首先土地是属于我们的,因此他们这是属于在私人土地上的违法建筑,原本应当是要求他们拆除恢复原状的。不过我大顺本着怀柔远人,就酌情购下城堡及市场上的房屋。

这个问题的解决也可以分为两部,城堡我们直接花钱买下,公共建筑及港口建筑算是抵了此前被征用的土地租金,至于私人住宅我们或是按照市价购买,他们也可以考虑住满30年后连房子带地皮一起归还我们,我们可以和他们签署租房合同。

第二件事,大明只是同意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大员港暂住,并没有允许他们向台湾民众征税和实施刑罚。因此他们必须要做出赔偿。搞一个赔偿金额,不要超过城堡的售价。

第三件事,澳门的葡萄牙人已经将马六甲城出售给我国,因此我们要求他们将马六甲城交给我们。并且要求他们就攻击我国在南洋外藩一事做出解释,并保证今后不再攻击我国外藩。这一条可以另案处理…”

彼得·弗拉克拿到新的协议草案和一份新的备忘录后,顿时感受到手上的协议沉重了起来,新的备忘录进一步显示了这个新王朝向外扩张的野心,在看过了苏州的繁华和扬州的大规模建设后,他完全感受不到这是一个已经打了多年内战的国家。他亲眼看到的,只是这个国家的勃勃生机而已。

彼得·弗拉克通过翻译向朱帅璀问道:“这新的两条确实是皇帝陛下加上的吗?”

朱帅璀看着他也有些不耐烦的说道:“毫无疑问,我可不会冒着掉脑袋的风险伪造这个。”

彼得·弗拉克沉默了一阵后说道:“我对于协议没有任何问题,我代表公司接受这份协议。但是,我对于备忘录有不同意见,马六甲城的问题我们和葡萄牙人已经解决了分歧,这也是我们和葡萄牙人停战的条件之一,澳门议会无权把马六甲城出售给皇帝陛下,因为这不合法。”

朱帅璀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回道:“代表的抗议我听到了,我会就这个问题汇报给陛下的。但是,这份备忘录是给贵公司的,我认为你还是把它带回去比较妥当。”

彼得·弗拉克将之视为了中国人的一种警告,这表示中国人还没有完全放弃和公司交战的念头。他最终还是签署了协议,确定了公司和中国之间的停火。

当李自成费尽心力的安抚南方各省时,多尔衮正命令弟弟多铎出兵蒙古追击叛逃的苏尼特部,出征前多尔衮对多铎说道:“腾机思兄弟此次叛我,主要还是喀尔喀部蒙古的引诱,所以一定不能让其部族逃去和喀尔喀部汇合,要是有了第一个成功的榜样,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蒙古部族投向北面,那么草原就乱了…”

第563章 漠北

多铎同样知道这次出征的意义,蒙古各部对于满人在草原的分区定旗制度其实是不大满意的,一方面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不适应这种固定草场的生活,毕竟牲畜只有在游牧中才能避开瘟疫的蔓延,这是游牧民族的生活经验所得。

另一方面,草原上物资匮乏,部族之间的互相吞并也是一种让强者能够生存下去的方式,在游牧民族看来,只有强者生存下去,种族才能延续,因为弱者是没法对抗严酷的自然环境的。

满人在草原分区定旗,实质上就是阻止蒙古部族重新强大起来,让一群软弱的人和强者分享草场,最终就成为了满人的奴仆。这种思想在蒙古族上层人士中尤其流行,因为他们就是最大的利益受损者。

他们不仅失去了对于小部族的控制权,连手下的部民也因为渴望入关劫掠而成为了满清的拥护者,这使得黄金家族血脉对于蒙古人的影响力开始下降。

在这样的情况下,原本和漠北喀尔喀部对立的漠南蒙古开始渐渐同喀尔喀部联系上了,双方的上层都有统一草原从满人手中独立出来的想法。腾机思兄弟的叛乱不过是个开头,如果满人不能把这一势力打压下去,让那些蒙古人以为只要跑到漠北就安全了,那么漠南蒙古就真的要大乱了。

于此同时,顺治元年对李自成作战的惨胜,也让清军士气低落。虽然阿济格在河南吃了一个败仗,但是从入关开始算起,满人现在在关内占领的大片土地都是从李自成手中夺来的,因此满人当然可以算自己才是胜利的一方。不过满人再怎么给自己脸上贴金,都不能改变满人家家户户挂上白布的纪念死去亲友的事实,因此只能算是惨胜。

清军也需要一场毋庸置疑的大胜,以表明满人的武力还是存在的,以震慑人心浮动的汉军,因此这一次追击腾机思兄弟就变得极为重要了。

多铎带着5000满洲骑兵,然后又征发了四王子部等蒙古部族,对着一路北逃的腾机思兄弟进行了追赶。一开始腾机思并没有逃亡,他树立起反旗后就召集四方的蒙古部族会盟,试图联合各部族一起反叛满清。

只是腾机思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威望,也高估了他的同胞的勇气,不仅没什么人来会盟,还把他反叛的消息传去了北京。当听说清军前来平叛后,腾机思只有带着部族跑路去漠北了。

顺治元年(1644年),清廷就设立了分隶内务府和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的官庄132所,其中若干设在喜峰口、古北口外。这些官庄,就是为八旗入关长期作战支应后勤的。

顺治二年,清军在关内作战不顺,为了解决大批投降汉军及被圈地后失去土地的汉民的生计问题,清廷再一次向蒙古,特别是土默特川等地移民驻军,“每十五丁,给地广一里,纵二十里”。

这一次多铎出征草原,多尔衮再次下令向热河、喀喇沁移民数千,于归化城东北开始修筑绥远城,以控制土默特部及隔开东西蒙古部族的联系。

腾机思兄弟对于满清的反叛,土默特部并不是不知道,但是土默特内部分歧太多,没办法统一意见。原察哈尔部遗留下来的阿牙克喀塔喜木里克喇嘛等是完全效忠满人的力量,他们反对和腾机思一起背叛大清。

按照阿牙克喀塔喜木里克喇嘛的说法:“当初林丹汗想要统一草原,结果就是腾机思这些人反对,他们还首先投降了博格达汗,导致林丹汗最终被博格达汗击败,逃亡到大草滩而死。

那个时候腾机思为了个人的私利反对林丹汗,完全忘记了黄金家族的荣光。现在他还有脸提什么黄金家族的荣光?

且自我们归顺大清之后,难道博格达汗对于我们蒙古人还不够照顾吗?让弱小的部族能够不被强者所欺凌,向贫苦的牧民发放羊和粮食,蒙古人为什么要背叛这样的大汗?忘恩负义者,是要被佛祖惩罚的…”

两位固山古禄格和杭高,前者支持阿牙克喀塔喜木里克喇嘛的意见,后者则认为腾机思投靠喀尔喀蒙古是错误的,也是引狼入室,因为漠北蒙古一心想要占据水草丰美且气候更好的漠南草原,和喀尔喀蒙古相比,他宁可支持满人。

当然,还有一批人聚集在了托博克达赖身边,他们同情腾机思的行动,虽然不支持他投靠喀尔喀蒙古的举动,但是却认为从满人手中独立是正确的事。他们主张要和汉人联手,把满人从自己的地盘上赶走。

但是,这些蒙古贵族们的争论还没有得出一个结果,那边就传来了满人出征草原的消息和腾机思逃亡的消息,这下倒是不用争论了,因为土默特部是不可能放弃河套跑去漠北的。不过面对满人的咄咄逼人势态,主张和汉人联合抵抗满人的声音倒是多了起来。

另一边,因为清廷要出兵镇压腾机思之乱,多尔衮也终于把扣押在北京大半年的姜瓖给放了回去。此前因为阿济格失利,担心大同的明军再发生反复,于是多尔衮再次把姜瓖召到了京城,以确保大同镇没有一个能够号令明军的领袖人物。

这一次清军要出兵草原,清廷需要有人在大同筹措粮饷和安排后勤运输,所以又不得不把姜瓖放了回去。两年之内两次入京,假如说第一次姜瓖还是诚惶诚恐,那么这一次当他回返大同的时候,心里就充满怨气了。

他自觉自己让大清不费一兵一卒就拿到了大同镇,可谓是居功至伟,但是仅仅因为拥戴了一个大明宗室当旗帜就被满人警惕呵斥,这也实在是太不把他当人看了。第二次入京时正逢京城里为阿济格失利一事争吵不下,这让姜瓖大感意外,原本他以为满人都是团结的、勇敢的、理智的、清廉的,否则怎么能够连连打败大明呢?

但是这一次的争吵让他意识到,满人其实并不比大明强多少,他们的官员也一样是贪婪愚蠢的,只要找到机会就会勒索银子,他这一次在京城就被勒索了不少。当然最让他感到惊讶的是,号称在野战中无敌的满人居然会输给李自成,这可真是活见鬼了,要是早知道这样,他又何必这么快举起叛旗。

多铎在克鲁伦河同赶来的漠南蒙古诸部会师,兵力增长到了3万,他在盈阿尔察克山收到消息,说腾机思在衮噶噜台,于是多铎令全军急行军三昼夜,突然出现在腾机思的宿营地,丝毫没有防备的腾机思部大败,台吉茂海被清军所杀。

这仗打完之后,腾机思就被打蒙了,他只敢带着余部逃亡,丝毫没有回头迎战的意思,于是多铎挑选精骑追赶,追到布尔哈图山追上了腾机思,已经跑的失去战意的蒙古人轰然散去或是跪地投降,腾机思两个儿子、三个孙子都死于这一仗,部民及牲畜也全被清军缴获。

几乎成为光杆司令的腾机思只能请求喀尔喀各部救援自己,土谢图汗派出2万人,车臣汗派出3万人,喀尔喀蒙古各部也可算是主力全出了。

多铎得知喀尔喀两大部族出兵的消息后,就立刻制定了计划,决定在两军汇合前分别击败之。7月13日,多铎击败了土谢图汗,7月14日,又击败了车臣汗。这两战进一步确立了满人对于蒙古人的武力优势。

和喀尔喀部还处于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轻骑相比,多铎所率领的野战兵团已经成为了一支诸兵种合成的军队,重步兵、重骑兵、火器兵加上火炮,完全不是由牧民组织的蒙古轻骑能够挡得住的。

多铎总算在蒙古人身上发泄了被汉人用堡垒阵地战给磨的没脾气的郁闷感,和汉人打了这么久的堡垒阵地战,他都觉得自己有些不会打仗了。当这一次连续击溃了蒙古人的大军后,他才算是恢复了一些对于满人野战的信心。

不过即便如此,他也还是对身边的人说道:“今后光想着靠一群牧民就能冲入中原打劫恐怕是行不通了,这些蒙古人最多也就只能在草原和汉人的军队周旋,一旦遇到了汉人的堡垒和火器防线,等于是去送死。”

只是虽然多铎虽然赢得了大胜,却也不敢在漠北多加停留。因此一边向土谢图汗、车臣汗写信警告要求他们交出腾机思,并派出亲信大臣上京谢罪;一边则开始撤退。

土谢图汗、车臣汗并不了解满人在南边还有一个心腹之患,他们是真的被多铎给打怕了,赶紧找了没有参战的札萨克图汗派人去北京求情。喀尔喀部试图联合卫拉特-喀尔喀-漠南成立大蒙古国的计划算是泡汤了。

于此同时,顺治三年八月,满清出版了满汉文字的《洪武宝训》,以顺治帝名义作序,顺治帝在序文中自认清是继承明统治,表示要与天下共遵明朝祖训。这意味着,在大顺宣布顺明合并之后,满清也不再承认大明,试图永久的占据北京了。

第564章 江南一

多铎出兵漠北追击腾机思兄弟时,多尔衮为了麻痹李自成,还派出使者恭贺李自成就任中华帝国皇帝,并再一次提出两国划界修好订下兄弟之约,顺治称兄,永昌称弟,大顺每年再给大清30万两岁币。

中华帝国这个名字只是书面上的用词,日常口语中依然称呼李自成为大顺皇帝。大清使者带来的条件确实把马士英等人给迷惑住了,认为多尔衮这是想要羞辱李自成,就在他们把精力放在多尔衮想要做什么的时候,多铎都已经击败腾机思了。

当鄂尔多斯部把清军出征草原的消息传到西安,又从西安传到扬州,时间都已经是八月了,算一算时间清军都该往回赶了,刘宗敏等将领觉得错过了这个时机未免太可惜,向李自成要求不如在山西或山东动一动,占一些便宜再说。

李自成思考了数日,又和马士英聊了聊,最后还是否决了刘宗敏等人的意见,因为此时大顺也正忙于几件事,根本没有什么精力去考虑北伐之事。

这些事包括,对江南实施摊丁入亩和士绅一体纳粮的政策,扬州新城的建设,军队的改组,海外拓殖及云南平乱。此时突然改变政策要求北伐,只会让所有事情都变得一团糟,因为北伐战争一起,政府就不得不同江南士绅妥协,那么对于江南的士绅改造也就进行不下去了。

马士英也不主张大打,他向李自成说道:“陛下此前挟兵势和民意推动了改制,天下自然不敢有谁跳出来顽抗,但并不是说反对改制的人就真的支持陛下的改制了,他们只是还没有在新朝找到出声的渠道,因此无法联合起来出声而已。

但是陛下要是迫不及待的进行北伐,军队一旦向北移动,南方人心就又活过来了,一旦让他们同气连枝,则改制一事就要遇到很大的阻碍。就算陛下北伐或胜,再想让那些已经活跃起来的士绅低下头去,恐怕就要杀的人头滚滚了。

因此臣以为,小动可以,但是大动是得不偿失的。”

不过在李自成看来,小动不如不动,因为北伐一旦开启,北方的百姓必然会期待大顺去解放他们,但要是大顺做不到这一点,就会让那些百姓失望而转为认命,这显然是有利于满清的统治的。

因此他最终拒绝的刘宗敏等将领想要动一动的要求,而是继续把精力放在了整顿江南士绅的问题上。应该来说,在马士英的数套组合拳的打击下,江南各个阶层已经完全分化了,奴仆希望解除世仆的身份,并获得一小块土地养活自己,自耕农希望降低税赋和高利贷的利息,商人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市民们希望物价平稳,可以说除了士绅阶层外,其他阶层都希望有所改变。

这使得原本是江南地区的实际控制者士绅阶层,渐渐失去了一呼百应的影响力,各个县、府所设立的议事会,开始发出了其他阶层的声音,主要还是商人和市民的声音,因为这两个阶层现在成为了最为关心政治的阶层。

商人希望用议事会来对抗官府不合理的措施,比如乱收费或阻碍了商业发展的各种政令,像染坊、踹坊的作坊主,他们不希望官府让他们替工匠的行为进行担保,这些工匠大多是身强力壮的男子,又多是外地来的单身男子,官府非常担心这些工匠会起来闹事,因此便要求作坊主为这些工匠进行担保。

这种担保对于商人来说就是一种负担,因为每次出了点什么事,衙门就会找他们的麻烦,让他们交出人来,除了那种不做正经生意的作坊主,普通的商人难道就能压得住抱成团的工匠?因此,最终不过就是向这些胥吏交钱免灾而已。

此外就是,商人希望官府能够牵头维护运河航道及陆上道路的安全,并降低运输费用,没有这两样东西,商业就无从发展。虽然商人们有时会集资修建桥梁或水坝什么的,但是想要联通全国的商路,肯定不是依赖几个商人的高尚行动就能解决的问题。

不过现在商人们倒是不会拒绝投资运河公司的股票,都元帅府把扬州到淮安段的运河招商入股,建立了淮扬运河管理公司,该公司发行股本200万两,另外又发行了三期公债总计500万两。

都元帅府利用这些资本修建了淮安—邵伯船闸—施桥船闸—江口三个梯级航段,并对高邮湖及里下河进行了改造,挖掘了一条导淮入海水道,对苏北地区排涝防洪。假如整个工程完工,那么里下河地区就多了500万亩的灌溉水田。按照每亩水田缴纳5升米水费计算,光是这些田地的水费一年就是25万石,相当于25万两白银。但这还没有包括地价上涨和地租的收入。

不过在里下河灌区完成之前,淮扬运河的已经开始盈利了,淮安到扬州段运河,本就是最为繁忙的一段,因为这是江南通往山东、河南、及西北的必由之路。永昌二年战争结束到永昌三年上半年,这段运河输送的货物已经超过了百万吨。

按照重货每吨每公里5厘,轻货每吨每公里1分的运河管理费,这一年时间运河管理费就收了近120万两,纯收入30万两,净收益15%,发放股息10%,也就是说永昌元年购买了淮扬运河公司股票的人都赚到了,而购买了公债的人也按时拿到了利息。

虽然对于商人来说,运河的过路费加上运费还是有些高,但是对于运河公司的股东们来说,他们觉得这个收费相当的合理。而这也是民间人士第一次和官府合作居然赚到钱了,一般来说和官员合伙做生意能赚钱,但是和官府合伙做生意能不亏就是赚到了。

但是,从杭州到苏州到镇江这段运河所开办的公司却还处于亏损状态,这段运河虽然是都元帅府建议拿出来招商的,但具体的经营却是南京方面派人搞的。不过和淮扬运河管理公司的经营方式不同,李自成拒绝在公司内安插官员,所以虽然是官办企业,可是经营方式却是商业的。

虽然公司里不能杜绝关系户,但这种垄断生意只要照规矩办事,其实还是养得起闲人了。不过苏杭运河管理公司就不同,官员既不想错过捞钱的机会,也不想丢掉自己的乌纱帽,因此苏杭运河管理公司最终还是被弄成了一个衙门。

马士英在的时候还好一些,毕竟他还知道拿钱是要办事的,等到陈名夏当了南京内阁首辅,把苏杭运河管理公司换上了自己人后,这些正人君子就是花钱不办事的主,因为不办事就不会出错,不出错就是清流的自保之道。

但是,在农业时代官员不做事是好事,毕竟农民种地是不需要官员来指导的,要是官员开始指导农民种地了,那么多半是要出问题的。毕竟农学也是门科学,不是读几本圣贤书就能瞎几把指挥的。但是在商业上,官员不做事就是真正的坏事了,毕竟你不下达计划,底下是没法展开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