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永昌 第165章

作者:富春山居

但是在大西军的管理下,成都这座和扬州齐名的富庶城市,现在完全就是一座大军营,除了和武器制造有关的行当,其他行当几乎都关门了。以成都如此之多的人口,假如没有生产和贸易活动,那么平民怎么生活?而张献忠又禁止无以为生的成都市民离开城市,自然也就令自己成为了四川人的公敌。

李来亨觉得,张献忠的大西军都不要顺军出手,张献忠再这么搞上几年,就是大西军内部都要造反了。因为张献忠害怕四川各地士绅反叛,把川北各地人口集中到成都周边。一开始大家还有积蓄可以开销,但是你把这些人都聚拢在成都周边,成都周边又没有这么多田地可以分配给这些平民,吃完了积蓄之后该怎么办?

大西军现在还能服从张献忠的命令,是因为军队还能抢的到东西,等到军队抢不到东西了,难道张献忠还能让他们空着肚子打仗吗?上次那个想要士兵空着肚子打仗的人叫崇祯,现在尸体都冰凉了。

李来亨于是对罗岱这样说道:“张献忠不足为惧,完全不能威胁到西安。他手下虽然有几个能打仗的,但是他根本不会经营地方。光靠恐惧来震慑百姓,不想着让老百姓过日子,他是迟早要成为四川民众之公敌的。”

罗岱对于李来亨的话语半信半疑,不过谁让李自成打赢了阿济格呢?此时大顺上下的士气正高,觉得自己这方一定能够打败满清,因此对于张献忠这样连大半个四川都不能占领下来的势力,倒也没怎么往心里去。罗岱所担心的,不过是张献忠这个人喜怒无常,要是把自己留下来就糟糕了。

不过幸好,张献忠并没有为难他们的意思。在他们抵达成都后,不仅安排了上好的府邸和婢女服侍他们,还为他们安排了隆重的接风宴。

接风宴上,除了可望不在,张献忠的三个义子和一个女婿都出现在了宴席上。酒过三巡之后,张献忠先是叙说了自己和罗汝才的交情,然后对着罗岱冷冷问道:“李自成杀了义军这么多好兄弟,他派你过来,是不是还想要卧的脑袋?”

罗岱赶紧摇头否认,张献忠的义子文秀于是起身发难道:“既然不是来要我们的脑袋的,那么李自成是来恭贺我大西国建立的吗?”

罗岱脸色难看,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这个时候站在罗岱身后的李来亨不得不站出来说道:“陛下派我们过来,一是念及义军的袍泽之情,二则希望张帅莫要自误。

南京的弘光帝尚且被陛下呵斥而退位,张帅何德何能敢自立为帝?我家陛下南收吴越,北抗满清,天下一统在即,岂能再出什么大西皇帝?

张帅若是去了帝号,那么大顺尚有一席之地以待大帅。若是张帅不肯去,这义军恐怕就要手足相残了。陛下虽然不愿这么做,但为天下百姓之安宁,就不得不这么做…”

第535章 成都二

张能奇顿时大怒的起身朝着李来亨呵斥道:“你是个什么东西,这里也轮的到你说话?来人,把这不知天地厚的混蛋拖下去。”

罗岱见状顿时起身拦在了李来亨前面,对着上首就坐的张献忠拱手说道:“张帅若是不愿听我等的好言相劝,那么末将等也就不叨唠张帅的兴致了。走吧。”

看着罗岱突然这么不给自己面子了,张献忠有些狐疑的打量起了刚刚出来发言的小将,这边汪兆麟也起身阴沉的说道:“罗将军就这么走了,是不是也太不把我家陛下放在眼里了?陛下顾着同昔日曹操的情分,不会拿你如何,可你身后的那位,难道也同曹操有关系?”

罗岱自然是不敢把李来亨丢下的,他回头瞧着张献忠说道:“八大王这是什么意思?就算您不想接受陛下的善意,也没必要往我们身上撒气吧。这两国交战,还不斩来使呢?”

张能奇不以为然的回道:“李自成当日杀曹操和革里眼的时候,可讲过道义吗?凭什么我们还不能宰了一个冒犯了陛下的无名小卒?”

罗岱也不理会张能奇,只是面色铁青的朝着张献忠嚷道:“如此,那么八大王就连我也一并杀了。”

张献忠对于罗岱如此维护身边的一名亲卫更觉得蹊跷,他意味深长的看着罗岱问道:“这真的只是一个亲兵?”

罗岱正想着如何回话,这个时候李来亨却冷笑了一声,站出来对着张献忠一拱手说道:“末将是永昌皇帝身边近卫李来亨,家父李过。张帅的威风,末将倒是见识了,不过如此。”

虽然李来亨被迫暴露了身份,不过殿内的气氛却突然缓和了下来,一个无名小卒呵斥大西皇帝和李过的儿子呵斥大西皇帝,这当然是不同的。

张献忠也在仔细的打量着年轻的李来亨,他对于李自成的忌惮从来没有放松过,当日因为不敢同李自成正面对抗,他才不得不放弃了武昌进入了四川。而也正因为没有拿下汉中,所以他才又产生了守不住四川的念头,只不过他一直没想好大西军该往什么地方去。

其实也不是真的没有地方去,云南还是可以去的,云南这地方山多林密,距离陕西又远,进入云南后把云贵川的通道一封,至少他也能在云南安稳个几十年了。

只不过大西军想要去云南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一是部下们不想去,大西军的主力是陕西和河南人,他们可是一直都想要打回老家的,即便是四川也有不少将领不愿意多待,更何况是距离河南、陕西更远的云南了。

二便是云南人口太少,或者说汉族的人口太少,大西军若是进入云南就得不到补给,所以张献忠才想着把四川人聚拢到一起,到时候可以跟随大西军一起迁往云南。有了一批四川百姓迁移到云南,那么至少大西军在云南就不会成为无根之木。

三便是云南、贵州的大明官军还有着组织的能力,虽然夺回四川的力量不够,可是阻止大西军进入贵州、云南的力量还是有的。再加上汉中驻扎的大顺军动向不明,张献忠也担心到时对方会给自己背后来一下狠的。

综合了以上这几点担心,张献忠才做出了一些让人看来摸不着头脑的举动。李自成派出使者来成都,这对于张献忠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这说明李自成也遇到了麻烦,但是他唯一没有想到的是,李自成的麻烦似乎要比自己的想象的少的多。

从李自成派出的人员口中了解到,李自成拿着太子在手逼迫弘光帝退了位,还在河南击败了南下的阿济格军,眼看着清军南下征讨李自成的计划就要失败了。在这个时候,张献忠也很难理解,李自成到底为什么还要派人来和自己谈判,因为不管他怎么盘算,李自成只要坐观他和云贵川的明军厮杀下去,最终都能坐收渔人之利。

因此张献忠一度以为,这是李自成的缓兵之计,想着先把自己哄的安定下来,等收拾了清军和彻底消化了江南,困在四川的他还能飞走吗?他摆出宴席遭到罗岱这些人,不过是想要看的更明白一些,李自成到底是什么意思。

现在居然跳出了这样一条大鱼,和罗岱相比,身为李自成的近卫和李过的儿子的李来亨,显然才是更能了解李自成想法的人。

于是在李来亨自报家门之后,张献忠的神情反而缓和了不少,他挥手让进入殿内的武士退了下去,然后对着李来亨说道:“既然你是李过的儿子,有必要这么偷偷摸摸的混在使团里吗?莫非李自成还想让你做些其他勾当?”

暴露了身份的李来亨此时倒是坦然了,他直率的对着张献忠回道:“末将倒不是想要偷偷摸摸的做些什么,只不过想要更好的看一看大西军而已。末将在陛下身边时听说,张帅过去造反的时候也是条好汉,只是可惜了…”

张献忠的脸色顿时拉了下来,拉长了语调对着李来亨说道:“可惜什么?”

李来亨似乎没有听出张献忠语气中的杀意,直率的回道:“陛下说,可惜张帅有了势力之后就忘了本。我原本还不知陛下所言是何道理,不过今次四川一行后,我倒是觉得陛下说的一点不差。”

张献忠气急而笑的说道:“呵呵,李自成说我忘本,他杀曹操和革里眼的时候有没有忘本?简直就是一派胡言。”

李来亨不顾殿上张献忠座下将领的怒视,接着张献忠的话便说道:“陛下起来造朝廷的反,是因为朝廷不让人活。陛下杀曹操、杀革里眼,是因为他们有了权力之后依然不顾老百姓的死活。自始至终,陛下都没有忘记自己为何而造反。倒是张帅这里,把老百姓拘在成都附近,既不让他们做生意,又不让他们种地,这就是张帅当初造朝廷反的目的吗?”

原本还对着李来亨怒目而视的张献忠的部下们,颇有几个露出了不安的神情,坐在上首的张献忠一时也被李来亨堵的说不出话来了。

倒是汪兆麟很快反应了过来,指着李来亨怒斥道:“李自成当日难道就没有杀过无辜百姓?他有什么资格贬低陛下?”

李来亨瞧了汪兆麟一眼,这才对着张献忠拱手说道:“张帅,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陛下并没有认为自己过去都做对了,但是陛下以为我们总不能一直将错就错,否则一样会有老百姓起来造我们的反。陛下不愿意在史书上留下个黄巢的名声,难道张帅就没有想过自己的身后名吗?”

殿内顿时都安静了下来,众人都把目光转向了张献忠,沉默了许久之后,张献忠开口说道:“这黄巢是我们想不做就不做的吗?须知这嘴长在读书人身上,他们说什么,老百姓就信什么。李自成真的以为只能能让那些读书人说好话了?那些读书人不过是哄着他,迟早会露出自己的真面目的。”

李来亨却不以为然的说道:“那么我们就自己培养一批读书人。只要我们义军坐了天下,我们这些义军的兄弟,他们的后代也是要读书认字的,他们难道会骂自己的祖宗吗?”

这一下,殿内的不少大西军将领一下就接受了“我们”这个说法。在对付朝廷和读书人的立场上,不管是大西军还是大顺军,都会自觉的站到一起。因为他们很清楚,不管是朝廷还是那些读书人,对于义军的态度就只有一个,抓住了杀头。而大西军和大顺军之间,不就是李自成和八大王争谁做皇帝么。

张献忠瞧了一眼殿内部下们的神情,突然问道:“我们,这皇帝只有一个人能坐,不是他李自成就是我张献忠,难不成还能一起做?你这娃娃休说什么大话欺瞒于我,否则我连你大的面子都不给。”

李来亨丝毫不畏惧的回道:“陛下自起兵以来,虽然屡至险境,但从未有过投降朝廷之念,最终带着大军打入了北京城,使大明皇帝自尽殉国。这义军上下,有何人之功绩能够超过陛下?陛下当这个皇帝实在是实至名归。

更何况,陛下南服弘光一朝,解扬州百姓于倒悬,北上抵抗满人入侵,恢复河南疆土,所作所为有何愧于天下?如何不能做这个皇帝…”

张献忠一时都不知该怎么回这话了,严格说来,李自成这个皇帝确实比他这个大西皇帝要有正统性,因为李自成确实打破了北京城,逼死了大明崇祯帝,这一点就是张献忠也不能否定的。他之所以称帝是因为不忿和贪念而已,若是论功绩还真是不怎么够格。这也是读书人有投靠李自成的,却很少有投靠大西军的。

李来亨接着又往下说道:“但是,陛下也有言。他当这个皇帝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天下百姓,因为他不愿意百姓继续成为豪门大户眼中任意处置的牛羊,也不愿意数百万义军流血牺牲打倒的朝廷再次回来…”

第536章 成都三

张献忠觉得这娃娃说的比唱的还好听,这要是他所认识的那个李自成,那么他就可以把自己一双眼珠子给挖出来了。但是他瞧了一眼殿内的部下们,发觉几个养子都似乎被这娃娃的话给说感动了,这可真是一帮蠢货。

不过他也无意和一个娃娃斗嘴,相比之下,了解李自成真正的想法才是最要紧的,因此他呵呵一笑问道:“李自成既然要当皇帝,我也无话可说。可他要如何待我?就凭你个娃娃几句话,就想让老子去帝号,他也未免太瞧的起自己了。”

李来亨也知道,想要空口白话让张献忠退位是不可能的事,好歹张献忠也是和陛下分庭抗礼的义军领袖,当日陛下杀了革里眼,不少义军就纷纷跑来投奔了张献忠,可见在义军兄弟的眼中,张献忠和陛下是不分伯仲的。

可要不是罗岱刚刚露出了怯意,为了防止罗岱在张献忠面前低头,形成承认大西国的不利局面,他也只好主动暴露自己的身份了。这一路行来,李来亨已经发现,攻打汉中的失利,四川士绅的反抗,使得大西军的士气低落,一些人开始对大西军的未来感到担忧了。

他这一路上伪装成亲兵,可不是什么事都没做的,而是同大西军的底层将士有着许多的接触,了解了这些大西军底层将士的一些想法,这也是他不惜暴露自己身份也要阻止罗岱示弱的原因。

因为他知道,大西军内部的思想很是混乱,不少人都认为张献忠并没有做皇帝的命,否则就不会攻打汉中失败,也不会有这么多四川百姓起来反对大西军。因此一旦罗岱承认了大西国,那么就会帮助张献忠稳定住军心,大顺再想把这支义军兵不血刃的招降过来,就不大可能了。

毕竟人的思想都是善变的,一旦大西军和一些四川百姓知道,大顺皇帝派出的使节已经承认了张献忠的皇帝之位,那么那些还有异心的四川人就会沉默下去。因为这意味着,短期内大顺都不会进攻四川,也就是说张献忠可以专心对付内部了。面对死亡和失败的危险,四川人当然会安静一段时间。

四川人对大西军的反抗一旦停下,那么原本对张献忠失去信心的大西军将士就会很快恢复对这位首领的信心。这就和李自成南下收服江北四镇,被迁移到徐州地区的北方移民就安定下来的道理是一样的。信心其实更容易出奇迹,所以李来亨不打算让大西军将士和四川民众恢复对于张献忠的信心。

他瞧了一眼殿内的大西军将领和官吏,便朗声说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这皇帝之位本就不是能让的,张帅不会不知道这一点吧?

只不过陛下不欲为了一个皇帝的位置让义军互相厮杀,才派了我们来四川一行。陛下许诺,只要张帅去了帝号,那么大西军现在所占的地方就都归大西军所管辖。

都元帅府也不会调动大西军出川助战,云贵藏边这些地方要是出现了战事,都元帅府也会先问过张帅,然后由张帅决定是否出兵。

张帅所居川北地区,军事和行政方面的事务都元帅府不会干涉,但是教育和外交事务则归都元帅府处理。张帅和明军之间的战争,都元帅府可出面调停,双方完全可以罢兵过上一些安稳日子了。

另外,大西军将士退伍的一切待遇和大顺军将士一般,对于大西军将士的授田令将会在退伍后进行发放。退伍后的大西军将士要是想要回家乡,那么都元帅府也不会阻拦…”

虽然李来亨并没有把对大西军的所有优待条件都说出来,但是对于大西军将士公开部分的条件倒是已经说了个八九不离十。张献忠听了李来亨说的这些条件,心里已经知道有些不妙,只不过他自己刚刚说了让李来亨说明李自成给的条件,倒是不好再打断对方。

不想让李来亨看破自己内心的张献忠,看着殿内部下们听到这些条件后变的脸色,也知道大西军的虚实算是给这小娃娃都看了去了。虽然心里甚为恼火,但是张献忠却也按捺住了心中的不满,因为他知道这个时候自己再有所反应,不过是让对方更加小瞧了自己。

张献忠也没有预料到,李来亨居然能够早有准备一般的说出这么多针对大西军普通将士的优待条件,这年头拉拢敌对势力的人马并不是没有,义军和官军作战时也曾经收买过一些官军将领,张献忠当初投降朝廷后就没少干这样的事。

但是这种收买一般都是针对个人的,比如一些有威望或有实力的将领,而不会针对广大的普通将士,因为这样的收买成本太过高昂,也很难见到什么效果。

谁能预料到李自成居然会把主意打到大西军普通将士身上,虽然这些拉拢的条件对于个人来说并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大西军广大的普通将士来说却有两个最诱人的地方。

第一是可以停止和大顺军作战了,虽然不少大西军将领对于李自成杀戮曹操、革里眼等义军首领不满,但是大西军将士对于和大顺军进行交战,其实兴趣真不大。因为大家都是义军出身,此前都一起对抗过朝廷,现在互相厮杀总觉得不得劲。

第二是看到了回返家乡的可能性,之前大西军将士和大顺军敌对,倒是有大半的原因就在于,如果不打败大顺军他们就回不了家。这也是攻打汉中失败后,大西军士气迅速低落的原因,因为这一仗的失败让不少将士认为,自己恐怕是很难再回去家乡了。

张献忠很清楚自己的力量来自于大西军的支持,一旦失去了大西军对于自己的支持,那么他就很难再指挥这支军队去征战四方了。所以面对李来亨抛出的这些条件,他甚至都没法进行驳斥,因为在没能击败汉中的顺军之后,他对于军队的控制力就有所下降了。

再打不过顺军的前提下,再拒绝顺军的好意,这只会让大西军的将士们加快背弃自己而已。张献忠到底也是从义军中厮杀出来的,怎么会不明白下面的将士追随他,不外乎在于他能带着他们找到活路,他能够给他们带去利益。

而现在的大西军正处于一个危险的境地,四川待不下去,可大家又不知道该往何处去,李自成给出的条件至少能够让他们在川北暂时安顿下来,不用继续流浪了。张献忠要是反对这个,然后带着大西军去生死莫测的云南,这必然会让他损失大西军将士的拥戴。

张献忠思考再三终于下令结束了宴会,中断了给李来亨继续发表言论的机会。不过李来亨当晚发表的言论还是很快传播到了大西军将士的耳中,一时倒是让不少大西军将士安心了下来,因为他们觉得大西军总算有一块地盘可以落脚了,只要顺军不进攻他们,那么四川民众再怎么叛乱,也没法打败大西军对于成都平原的控制的。

张献忠虽然在宴会之后没有再接触罗岱,但是他对于李自成和清军之间的战争结果却很关心,因为他也很清楚,决定顺军和大西军关系的,绝不是在四川,而是在于李自成和清军作战的结果。要是李自成被清军击败或是惨胜清军,那么他都可以对顺军采取更加强硬的姿态,反之则不然。

在张献忠焦虑的等待中,五月中旬从西安传来了消息,清军东路大军主动后撤,顺军同清军之间的战事暂时告一段落。顺军虽然没有取得完全击败清军的战果,但是却以不大的损失击退了清军的进攻。作为老于军阵的将领,张献忠自然能够看得出,锐气正盛的入关满人在第一次进攻李自成军中遭遇了失败,那么之后基本就不大可能再消灭李自成了。

打仗这东西都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满人本就是关外的胡人,很难获得关内汉人的真心支持,一开始凭借着自身的武功降服了大量的大明边军和地方士绅为自己所用,如果能够不断的获得胜利,用新征服的土地人口去满足这些投降军队、士绅的胃口,那么战争还能继续下去。反之,满人的需要和战争所需的物资就压在了一小片地区的百姓头上,自然也就会激发这些地区百姓的反抗了。

当意识到满人的武功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强大,那些投降的军队和士绅自然不会抱着满人一起死,他们终究还是要为自己找一条活路的。

于是在得知了李自成击退清军的消息后,张献忠就把自己的女婿汪兆麟和刚刚从川南返回的张可望叫了过来,同两人商议对策。

汪兆麟是大西军的文官之首,张可望则是武将之首,对于张献忠来说他们又都是自家人,自然是最可信任的人了。因此每遇大事,他便和两人进行商议。

在大西国建立后,汪兆麟几乎都跟在了张献忠身边,因此他对于张献忠的心理还是揣摩的很到位的。他知道张献忠并不想同李自成打,但又不想臣服李自成,于是便说道:“李自成虽然击退了清军,但终究还没有同清军决出胜负,这个时候李自成一定不会想要两头开战,因此陛下可以虚以委蛇,先经营四川,以观望中原之成败,若是时机成熟再帅师出川争夺天下也可。”

张可望觉得汪兆麟简直是一厢情愿,李自成若是赢了清军,那么怎么可能会容忍大西割据四川。清军要是赢了李自成,那样的实力也是大西军能挡住的?

第537章 回程

不过张可望瞧了一眼张献忠,自从这位义父在成都登基当上大西皇帝之后,就开始同军中将领疏远了,倒是和汪兆麟整天形影不离,这直接使得汪兆麟一举越过了他们这些军中大将,成为了张献忠的最为信任的心腹。

张可望其实并没有妒忌汪兆麟的意思,但是他觉得汪兆麟这个人其实没多大本事,只是事事顺着张献忠,才弄了个文官之首的地位,可看他干的那些事,除了打压他们这些武将之外,就没有一件能上的了台面的,实在是远不及李自成身边的牛金星了。

虽然知道张献忠当了皇帝之后,确实不太能够同他们这些军中将领亲近了,毕竟皇帝身边有着许多忌讳,再不能如从前一样,跟着军中将领毫无顾忌的在一起谈天喝酒了。光是防备后宫出现什么丑闻,就足以让他这个义子不敢随意进出宫廷了。

但是,张可望还是难以理解,以前这么精明的义父怎么会被汪兆麟和几个蜀王府留下的太监耍的团团转,现在都开始学着大明打压他们这些武将了。虽说他也承认,武将们在义父面前比较随意,但是大家都还是拥戴义父的,并不像那些文官们只是表面尊敬,背地里则四处串联发难。

只是,心里想归这么想,他却不敢去劝谏张献忠了,因为作为张献忠的资格最老的养子,他在军中的势力已经引起张献忠的猜忌了,而作为一名养子又不是真儿子,张献忠难道还会真把江山传给他吗?如果他再出面为军中将领们说话,说不定就更遭忌惮了。

因此张可望想了想,还是比较委婉的说道:“若是停留在四川观望,那么我们现在聚拢起来的平民就没法继续困着他们了,毕竟人还是要吃饭的,不放他们下乡去生产,迟早是要坐吃山空的。那样的话,向云南转移的事怎么办?”

汪兆麟是真的不想跑路了,从中原一路跑到四川,他是真的跑累了,现在还要跑去更远的云南,听着就让人心里发慌。对他来说,成都的繁华已经足够安家了,跑到云南去还会有现在的日子好过吗?他又不想继承大西国的皇位,自然没什么兴趣为大西国的未来考虑。

因此听了张可望的话他立刻就反驳道:“四川是天府之国,成都这里又有千里沃野,实在是王霸之基。之前陛下不得不放弃这里,主要还是担心李自成来攻,我们无暇在这里种田修养生息。

但是现在李自成既然派人前来示好,我们当然应该先在四川立足,建立起大西国的基业,然后坐观时机再出川争夺天下。此时向李自成低头,不过是虚以委蛇,就如当初我们向朝廷投降以换取喘息的机会。

云南远离中原,穷山僻壤之地,若是去了云南,我们想要再进取中原就难了。更何况,现在王应熊他们堵着进入云南、贵州的通道,张将军要花多少时间能打通?我们总不能什么都不做,就等着张将军打通道路吧?”

张可望顿时被汪兆麟问住了,之前他们打入四川不过是趁着四川官军不防备,加上成都平原并无什么险要之关卡而已。但是通往贵州、云南的通道都是险要的山路,加上明军重整旗鼓把云贵川的力量都集中了起来,这仗就难打了。想要他打包票,这显然是做不到的事。

见张可望没有了说辞,张献忠最终还是倾向了自己的女婿,他一言决定了下来:“兆麟,你去同李自成的使者谈,一是要求四川都给我们大西国;二是大西大顺可为兄弟之国…”

汪兆麟虽然觉得张献忠交代的任务有些艰难,毕竟现在大西军并没有完全控制住四川,而大西国也没有这个实力和大顺称什么兄弟。但是想到终于可以不用继续向云南跑路了,他倒是又轻松了不少,于是接受了这个命令。

张可望则被张献忠交代了另一个任务,就是从原先领军攻打川南官军,变为了将成都附近的百姓安置于原先的王府庄田和缙绅的土地上,开始实施屯垦之策。张可望虽然不怎么满意这个新任务,但还是接受了这个命令。

李来亨表明身份之后,罗岱的谈判使者身份自然就让位了。汪兆麟和李来亨进行了多次的谈判,但是张献忠想要的太多,愿意给出的承诺太少,使得双方的谈判底线一直无法接近。

不过从西安传来的数次消息,让李来亨知道大顺的形势现在是一片大好,于是对于谈判的兴趣就大大的下降了,几次想要中断谈判返回。汪兆麟也瞧出了问题,向张献忠做出了汇报。

张献忠意识到顺军打完这一仗的情况似乎要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好,终于还是指示汪兆麟在谈判中做出了退让,只要保证大西国对于川北的控制,那么他就愿意去了帝号,改称大西王。

六月末,李来亨终于和汪兆麟达成了协议,在张文秀的护送下返回了汉中。七月二十日抵达西安,拜见了高皇后、牛金星等人,向他们汇报了自己在成都的见闻后,又于七月二十五日启程前往徐州。

1645年对于北方来说是一个风调雨顺的丰收之年,从关中平原到河南,一路上李来亨看到的农田都是麦穗累累,农人辛勤收获的场景。特别是河南这里,上千里的地方,满目都是待收的麦田,把去年的战争带给地方的残破景象完全给涂抹掉了。

八月十日李来亨抵达归德府,这个地方倒是出现了大水过后的痕迹,七月夏汛黄河发大水,开封以下,归德以上都出现了溃堤情况,靠近河南这边情况稍好一些,因为有袁宗第督促军民修缮大堤,但是靠近山东这边就比较惨了,流通集这里破了个大口子,把曹县、单县、金乡、鱼台大部分地区给淹没了,还冲击了靠近微山湖边的运河。

这场大水直接冲垮了顺军的后勤通道,于是顺军和清军之间的零星交战也停止了下来,双方终于正式进入了停战期。站在黄河边看着北岸的大水,李来亨也不仅摇起了头来,这种自然伟力显然不是人力能够抗衡的。

八月十六日,李来亨抵达徐州,此时徐州城的城墙上也一样呈现出了大水退去后的痕迹,不过和过去不同的是,大批的民工都在清理着大水退去后的泥沙,城中、城外都有着固定的开水供应点,并有人积极的劝阻平民不要喝生水和吃大水冲下的一些动物尸体。

因为有着都元帅府的组织清理淤泥和安排灾民的物资供应,徐州城内外并没有出现如通常大水过后的衰败景象。过去的大明朝廷,能够在城外安排一个施粥的棚子就不错了,根本不会如这样细致的安排灾民的生活,也因此水灾之后必然会爆发一场瘟疫。

不过李来亨看着眼前的场面,觉得这场大水对于徐州的市民来说,充其量也就是损失了些财物,不会再有什么附加性的伤害了。而且,看着这些干活的民工精神饱满的样子,也知道他们对于自己的生活是有希望的。

因为大水的缘故,李自成办公的地方挪到了户部山上,李来亨也就直接前往了户部山。和他离开的时候相比,户部山周边的空地都已经成为了成片的工地,各种竹木架子搭建了起来,显然随着顺军击退了清军之后,大家都意识到了徐州会变得很安全了,自然也就开始围绕着李自成所在的户部山大兴土木了。

望着这种兴旺的景象,李来亨的心情都开始舒畅了起来,他已经有些想不起,一年前徐州衰败的样子了。不过上了户部山之后,看着户部山人满为患的样子,他终于忍不住向陪同自己的士兵问道:“怎么山上有这么多人?”

士兵向着他回道:“奥,陛下打退了清军之后就下令各地议事会派出代表,就国事进行磋商。南北各省的议事代表就纷纷跑来徐州了,把户部山上能住人的地方都住满了…”

李来亨虽然很好奇这个议事大会要商讨什么国事,不过他还是按捺住了自己的好奇心,先去向李自成进行了报道。听到李来亨从四川跑回来了,李自成也从房内走了出来,站在台阶上打量了他一眼,然后对着他呵斥道:“自作主张,你还有没有一点分寸了?”

李来亨赶紧肃立一旁,一边请罪,一边解释自己只是想要观察一下大西军,不是想要出什么风头。李自成听了之后也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问道:“那么你看到什么了?

李来亨把自己的见闻简略的说了一遍,然后评价道:“小臣觉得,张献忠似乎不善经营,御下也过于严厉了,大西军上下之间颇有隔阂。特别是其四个义子之间和女婿之间都有着不小的矛盾。”

李自成只是想了想便冷笑着说道:“他哪是不善经营,他是生怕便宜了我。我军若是秋天从汉中进军,他今年春天种的粮食不就成了我们的军粮了么。这个人太小家子气,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连百姓都不要了。不过这倒也是件好事,说明短期内他是不会想着再从汉中出关中了。

这事以后再说,你去同李元胤交接一下,以后你们两人在我身边轮流上值,一个单数,一个双数。今天不算,你自己先安顿好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