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永昌 第164章

作者:富春山居

金自点和赵贵人的从兄赵仁弼不仅反对这些谈判条件,更是对世子的用心提出了怀疑。李时白、洪瑞凤、李敬舆、沈悦等官员虽然为世子解释,但也认为这些谈判条件太过了。事实上,整个朝廷上的西人党对于这份谈判文件都不满意,认为这简直是南人向他们这些北人进行挑战的宣战书。

但是以具仁垕为首的将领们则一言不发,在被朝鲜王询问时,具仁垕则坦率直言,自己的部下缺乏训练和武器装备,而且联军不仅有大炮,还打着日月旗,他们的下属都不愿意同上国天兵开战,若是再打下去,下面的军民继续动摇的话,那么汉江以南估计都要不保了。

金自点、赵仁弼指责具仁垕畏战,具仁垕则毫不客气的反问道:“上国既然能够浮海登陆釜山浦,那么他们就不会坐船到汉江口吗?要是他们在汉江口登陆,惊动了宗庙,谁来负这个责任?”

具仁垕确实是乌鸦嘴,他说了这句话还没一天,南阳郡传来消息,林庆业带着军队在仁川登陆,仁川都护府投降了。这下原本还在围绕着世子进行斗争的朝堂一下就熄火了,仁川上面就是江华岛,江华岛就对着汉江口,这就意味着联军已经威胁到京城的安全了。

之前大家之所以还能老神在在的评论世子签订的谈判文书太过软弱,那是因为京城下面的忠清道挡住了联军的进攻,所以京城还是安全的。但是当意识到京城也未必安全之后,京城里的两班们就开始把家小送回老家去了,生怕被联军堵在城内。大家可以在朝堂上批评军队将领畏战,但是他们可不会指望军队保卫京城的安全。

这个时候,朝堂上的官员们突然想起,他们头上似乎还有个王上,于是纷纷请求王上进行圣断了。其实就是请朝鲜王出来背黑锅,上一次满人打到京城的时候,不也是朝鲜王去向满人磕头求饶的么,两班们都是忠贞不屈的好汉,只是奈何王上不肯抵抗啊。

李倧知道下面这帮跪着自己的两班没一个是好东西,他当然不会去当冤大头,现在谈和他还是朝鲜王,要是打下去打输了,他还是不是朝鲜王还真难说了,而下面这群两班不过是换个主人,一点都不会有事的。

于是他决定全盘接受谈判文书,并让李时白快马加鞭把自己盖章签字的文书送去给世子,结束这场战争。为了筹备预备给联军的赔款,李倧决定把原本答应给满人的十万石粮食扣下一半,然后出售一批官职,而朝鲜的这一决定也很快被满人的使者送回了国内。

在等待着朝鲜王的回信时,朱帅璀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组建三道议会,挑选亲近上国的儒生进入议会。虽然朝鲜有不少怀念大明的儒生,但是这些儒生中也有对大顺取代大明一事难以接受的,认为这是以下犯上的大逆之举。

作为大明宗室,凭借着自己的身份,朱帅璀完全压制住了这些朝鲜的儒生们,但同时也给他带来了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就是不少支持大明的朝鲜儒生老是劝说他带兵打回国去重建大明,认为这才是一个大明宗室应该干的事。

只是朱帅璀又不傻,他在德州时已经为恢复大明努力过一次了,但是那些士大夫们却只是想打着他的旗帜保卫自己的家业,可不是真心想要捍卫大明。也就是永昌皇帝心胸宽广,不仅赦免了自己的罪过,还让他担负起了海外方面之责,换个皇帝估计早就把他脑袋给砍了。

经过这件事之后,朱帅璀就对恢复大明不报什么希望了,因为那些深受大明国恩的士大夫们都表现的如此自私自利,又怎么指望被大明压榨的活不下去的农民会怀念大明呢?与其成为那些士大夫手中的傀儡,还不如给永昌帝干活呢,起码永昌帝没亏待自己。

因为对恢复大明不报什么希望,所以朱帅璀也不希望在朝鲜弄出一帮恢复大明的志士出来,这些人连自己的国家都保护不了,还奢谈什么光复神州?无疑就是推他去死么。因此朱帅璀对于这种心怀异志之儒生,一概剔除在了三道议会之外,他需要的是那些只想着保全自己家业的人,这样的人控制着三道才不会弄出什么乱子来。

另一件事就是筹建岭南大学,并为岭南大学寻找第一任校长。在朝鲜人的眼中,大学和国子监的意思没啥区别,但是朱帅璀却很清楚,大学和国子监是不同的,因为国子监就是为了培养官员,而大学则是为了扩大上国对于朝鲜的影响力,换一句话来说就是让他们用上国的思想看待自己的国家,然后改造自己的国家,最终和上国向一致,这是李自成对他的解释。

为了完成这两件事,朱帅璀可谓是相当繁忙,因为他需要查看三道有名儒生的过往经历和他们的亲属、师门关系,然后再找合意的人进行谈话。当然,他能够进行挑选的,都是那些第一时间赶来大丘的儒生,至于躲在山林中等他上门的儒生,他是无暇顾及了。

世子李溰观察着朱帅璀的作为,倒是感觉很有趣,因为他也是第一次看到这样挑选议员。虽然这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但是他以为议员和官员应当没啥区别,都是代表着官府。只不过,朱帅璀居然放弃了考试,而是以面试决定这些议员的任命,这似乎有些不大公平了。

朱帅璀并没有在意世子及其他儒生的看法,他只是照着自己的想法一步步的去落实了,于是在朝鲜王签字盖章的谈判文书送回之前,他倒是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以林庆业、沈器远家族,许穆、尹善道、尹鑴为首的儒生群体为基础的三道议会。而岭南大学的首任校长在反复衡量之后,他给了沈器远的长子沈硕庆。

这样一来,都元帅府在朝鲜就有了林庆业、沈器远家族这样的坚定支持者,没有都元帅府的保护,他们就是朝鲜王眼中的叛逆。也有了许穆、尹善道、尹鑴为首儒生群体的合作者,都元帅府需要这些儒生支持自己的朝鲜政策,而这些儒生也需要都元帅府的支持,才能同京城的权力者做斗争。

收到了世子送来的朝鲜王签字用章的谈判文书后,朱帅璀当即就对着世子说道:“朝鲜的和平总算是到来了,这样我回去之后对陛下也有了个交代。你回去京城准备一下,我们还要去接收济州岛,然后再去接世子前往扬州。”

李溰思考了一会回道:“我回去京城也没什么可准备的,倒不如直接跟在天使身边好了,若是济州方面有什么疑问,我也可以替贵使出面解释,免得再生出什么波折来。”

朱帅璀看了世子许久,终于点头答应了下来。他知道朝鲜内部围绕着世子之位正斗争着,但是斗到连世子都不想返回京城了,这就有些让人意外了。不过既然世子在谈判中这么配合,他觉得保护一下世子的安全也是必要的,要不然今后谁来执行协议?

五月五日,朱帅璀把大丘监营让给了许穆领导的三道议会,联军的使命算是到此结束,然后便携带着世子返回了釜山镇。五月九日,郑彩带着世子和一部分船只前往济州岛接受,同日朱帅璀乘船来到了对马藩金石城和对马藩主宗义成会面。

对马藩号称十万石,但实际石高只有2万,另外八万来自于贸易所得。所以对马藩对于日本和朝鲜之间的贸易格外看重,视为本藩生死存亡的大事。为了恢复日本和朝鲜之间的贸易关系,对马藩不惜私下和朝鲜联络,并伪造了朝鲜国书。

因此,当唐船舰队抵达对马藩要求对马藩向自己开放时,一开始对马藩上下是拒绝的,他们认为唐船不可能在这里久待。但是等到唐船封锁了朝鲜海峡两个月之久后,对马藩的态度终于软化了下来,表示愿意和唐人谈一谈。

第532章 将军家光

唐人舰队炮击长崎的消息传到江户后,松平伊豆守信纲便立刻拜见了将军德川家光,40出头的家光体态痴肥,眼神飘忽,和年轻时的精明强干完全是判若两人。

信纲其实清楚,家光的身体其实是被岛原之乱给拖垮的,在岛原之乱之前家光还是相当注重保养自己的身体,时常的进行剑道训练,但是岛原之乱后,家光就开始不爱见人了,除了自己和侧近之外,甚至连老中都很难见到将军。

岛原之乱虽然最终平息,但是却给幕府声誉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同时家光也注意到,虽然各国都对幕府明面上恭恭敬敬的,但是暗地里却都在给幕府拖后腿,否则几个九州农民发动的暴乱,何以需要幕府动员30万人去平定,甚至还需要信纲亲自压阵。

意识到幕府的忠臣也就那几个之后,德川家光就开始疑神疑鬼,觉得臣下几乎都不可信了。幕府日常政务也就靠着松平信纲、井伊直孝两人支持着,而家光自己则居于西丸过着近乎隐居的生活。

假如不是唐人舰队炮击长崎的消息,松平信纲还真不敢来西丸惊动将军。听完了伊豆守的报告,德川家光叹了口气问道:“扫部头知道这件事了吗?”

松平信纲赶紧说道:“微臣收到消息就直接来拜见将军了,还没有通知过井伊扫部头。”

家光于是吩咐道:“派人去通知扫部头,然后请他也过来商议此事。”

松平信纲立刻把手中的文书交给了家光身边的侧近,接着便有人拿着文书迅速的走出了房间。家光这才接着问道:“伊豆守觉得,唐人究竟是什么意思?他们到底是真的想为那几个中国切支丹求情呢?还是想要借机攻击我国?”

松平信纲思考了一下后回道:“唐人自从去年末就派人到了长崎,一直要求和幕府签订贸易通商协议,如果唐人真的有心要攻打我国,那么就不会想要和我国签订什么贸易协议了。

而且,唐人自称都元帅府所派,虽然遵从于李闯,但又获得了大明太子的首肯,微臣虽然不知这李闯是如何同大明太子和平相处的,但是中国南方现在服从于都元帅府的命令,大致是不错的了。

不过听前来贸易的唐人和荷兰人的说法,中国北方的战争似乎并没有平息,也就是说李闯并没有真正一统天下。从这一点来说,李闯此时派兵来攻打我国是相当不明智的,因为他还要把力量用于抵挡北方的胡人。

所以微臣以为,唐人应当并没有攻打我国的意图,其也确实想要维护本国的切支丹。但是唐人这样一支舰队出现在日本周边,肯定不会是无的放矢的。其之目标不是我国就是朝鲜,能惹得唐人这么大动干戈的浮海远征,那么朝鲜必然是同胡人有所勾结了。”

家光终于放下了心来,点着头说道:“这么看来,唐人原本是要和我国交好,可是却遇到了中国切支丹一案,这才惹恼了唐人炮击长崎。那么长崎奉行究竟是怎么办事的?如何能够闹出这样大的乱子?”

听到家光的话语变得严厉起来,松平信纲赶紧为两位长崎奉行解释道:“两位奉行也是遵照幕府的指示办事,并没有料到唐人居然会如此蛮横无理,若是因此处置了他们,今后谁还敢认真的执行幕府的命令呢?”

家光的眉头终于稍稍展开了一些,然后摇着头说道:“就算是执行幕府的命令,也不能执行的如此死板,弄得唐人和幕府开战,我们该怎么办?”

松平信纲连忙说道:“不如等长崎事件平息下来,再把长崎奉行替换下来,然后发配到穷乡僻壤去好了。这样大家就不会以为,他们是因为执行了幕府的命令而受到惩罚的。”

家光有些不耐烦的点了点头说道:“接下来你和扫部头商议如何处理吧。不要丢了幕府的颜面,也不要有战争。”

看着家光起身离去,松平信纲只能拜伏于地恭送家光。当松平信纲回到老中值守的房间时,房内灯火通明,井伊直孝已经等候在了里面。一见到他,直孝便向他问道:“将军是什么意见?”

松平信纲坐在他对面说道:“将军不希望和唐人冲突。不过,岛津家倒是有表文送来,表示愿意出兵帮助幕府驱逐唐人。”

井伊直孝摇着头说道:“岛津家是猫哭耗子吗?他们哪是想要帮助幕府,不过是想打着驱逐唐人的旗号控制九州而已。要是真的同意了岛津家的要求,恐怕九州就要属于岛津家的了,这岂不是比让唐人占着长崎还糟糕?至少唐人不会在长崎长期呆下去。”

松平信纲也叹了口气说道:“自从岛原之乱后,幕府的威名也是大大的受损。只不过外藩经过数十年的削弱下,武备之松弛还远过于幕府。所以他们不敢有所动作而已。但是这一次唐人出兵长崎,要是幕府处理不当,恐怕幕府就难以压制那些外藩了。”

井伊直孝也点了点头说道:“听了马场三郎左卫门写的文告,这唐人的大筒如此犀利,正面对抗恐怕是行不通了…”

两人心里都在盘算着,长崎边上的大村、平户是没什么力量的小藩,佐贺藩虽然有三十余万石,但是内部情况太复杂,藩主自己掌握的石高还不到一半。

筑前藩刚刚发生过骚乱,至于其他九州各藩,不是实力太弱就是不可靠的外藩,其中岛津家更是幕府眼中的叛逆,只不过弄死岛津家代价太大,所以幕府才容忍了下来。

反复斟酌许久,两人都认为光靠九州一地的力量恐怕是没法应付唐人的武力入侵的,除非有人能把九州各藩的力量整合起来,但这又是幕府极力避免的。

最终直孝还是重重的点了点头向信纲说道:“还是和谈吧,这仗不值得打,也不应当打。岛原之乱的亏空,到现在都没填上,还是靠着将军的私库补贴着幕府的支出呢。要是和唐人开战,就算打赢了他们也能坐船离开,那么下次再过来怎么办?要是他们跑到江户这边,麻烦就更大了。只要他们朝着江户开上一炮,天下诸侯都要震动了。”

松平信纲也点头应和道:“那就让马场三郎左卫门和山崎权八郎同唐人去谈,要是谈的结果不好,正好让他们谢罪,也就不要拖累旁人了。”

井伊直孝点头同意,不过他又很快说道:“唐人的大筒这么厉害,我们是不是应该找荷兰人再购买一批大筒?现在江户的防御力量似乎薄弱了。”

松平信纲赞成的说道:“这到也是,那么我便去同荷兰人联系一下,能够买些大筒加强江户防御总是好事。”

留守在江户的荷兰人是满口答应了下来,不过他们还是要先同巴达维亚联系上才能做出最后决定,而现在荷兰人的船只却被唐人给打沉了,荷兰人同巴达维亚的联系被切断,因此他们答应幕府的军火生意,完全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而长崎这边,在幕府的命令没有送达之前,两位奉行已经把扣留的中国天主教徒给放了,并取消了中国人抵达长崎需要“踏绘”的仪式。虽然唐人舰队没有登陆长崎,但是被打烂的出岛却被清理了出来,成为了舰队在陆地上的驻扎营地和谈判场所。

马场三郎左卫门和山崎权八郎两位奉行也知道,虽然唐人是没有出兵长崎,但是长崎现在却已经落入了唐人的实际控制,因为在大村、平户两藩藩兵跑路,佐贺藩藩兵坚持要在野外防御,其实就是躲在长崎城后方,要是唐人入城他们就逃亡了。

手上也就剩下一点维持城中治安的武力,两位奉行自然就对唐人的索要无不满足了。而自从乱兵和地痞在城内制造了抢劫放火事件后,城内的唐人倒是在三大寺庙的组织下建立了民团以维护社会秩序。光是这个唐人民团的力量就超过他们两人手中的兵力了,这仗还怎么打?

出岛的被毁事件对于大村、平户两藩的震撼最大,因为这两藩的居城都在海边。因此,大村藩和平户藩很快就派人向唐人送来了希望保持和平的愿望,席本彝当然不会反对这样的请求。毕竟他真的不想扩大战争,只是想要和日本签订一个贸易协议而已。

但是很快他就感到不淡定了,因为随着出岛被炮击的事件传开,各式各样的人物就都找上了门,有的是托城内的中国商人出面,有的是直接划船充当小贩接近船队,他们的要求也是各式各样。有的表示想要购买大筒,有的是希望和唐人达成互不侵犯的协议,也有的是寻求唐人保护的天主教徒。

更奇葩的是,还有人请求唐人舰队去自己领地的海岸上开几炮。目的就是借此逃避幕府的征兵,毕竟自己的领地遭到唐人舰队攻击,自然也就不必来长崎送死了。

第533章 长崎谈判一

朱帅璀抵达长崎后,席本彝很快就把手中的权力移交给了对方,并向其说道:“这些日本人和我国的军头差不多,口口声声说尊重幕府,但是却并不愿意出力。我看,他们就是想要看幕府的笑话,然后割据一方以观望风向。”

朱帅璀却毫不奇怪的回道:“日本藩国本就是一个独立的小国,有着自己的军队、朝廷和民众,指望他们为幕府效力,他们能得到什么好处?德川幕府自从推翻了丰臣幕府后,就一直在削弱非嫡系大名的力量,不是削减他们的封地,就是改易,如果这样他们还要为幕府卖命,岂不是真成傻子了吗?”

席本彝在日本待了数月,自然不会对日本的内情一无所知了,他也只能点头称是,不过他很快就向朱帅璀询问道:“其他事情倒也好办,就是那些日本天主教徒请求我们保护,我们该怎么答复?九州岛本就是日本天主教的传播地,过去连大名都是天主教徒。

即便经过了丰臣、德川两代幕府的严禁,九州的天主教徒也依然存在,岛原之乱就是天主教徒组织起来的最大反抗。我们要是保护这些天主教徒的话,那么就等于是同九州各藩敌对了。”

对于天主教,朱帅璀其实也没什么好感,毕竟他是读圣贤书的,天然就反感宗教插手政治。天主教最大的问题不是它的教义,而是天主教动辄想要干涉教徒及官府的事务,这就使得儒生们觉得这个外国宗教越过了世俗和神灵之间的分界线。

也许在世界其他地方,宗教和政治总是混淆在一起的,但是华夏的文明圈子早在三代时就绝了天地通,禁止神仙干涉人间事务了,就连祭祀上天也是天子的事情和宗教无关。中国本土的道教和外来的佛教,一开始都想着干涉政治,结果都被世俗的力量所粉碎了,所以中国本土的道教和佛教都变得无为了起来,除了管理一下死后的世界,基本不对现世发表什么意见。

日本的神道教及佛教同样被武士教育过,源平合战、织田魔王,都有着武士灭神的身影。但是天主教作为一个支配欧洲各国的强大政治力量,现在还在欧洲接受第一次教育,就是和欧洲各国扶持的新教爆发的战争,因此在对外传教的过程中并没有放弃控制新教徒和王国政治的习惯,自然也就被东方的王国给针对了。

不过对于正准备重新塑造天下的都元帅府来说,任何可能成为都元帅府助力的力量都是可以利用的,因此朱帅璀对于日本的天主教表现出了宽容的姿态。

思考了一阵之后,他对着席本彝说道:“我们不可能保护所有的天主教徒,因为正如你说的,这也许会得罪九州所有的藩主。但是我们也不可能不去保护天主教徒,那么我们在日本就找不到一个积极向我们靠拢的力量。所以,我们应当幕府提出,在长崎设立一个由我们直接管理的町区,在这个町区内天主教徒不受迫害。”

对于朱帅璀的主张,席本彝表示了认同,他也说道:“过去中国商人在日本是可以同日本人进行杂居的,但是对于都元帅府所主导的海外贸易来说,这种杂居并不利于我们管理,有可能就出现商人出卖都元帅府的情况出现。

此次我们同长崎奉行交涉的期间,居住在长崎的中国商人并没有完全站在我们这边,反而觉得我们为了几个船员破坏了同幕府的关系,将会使得他们的利益受到损失。这些人在长崎做生意做久了,在这里又购买了土地建造了宅邸,娶了日本妻子,甚至连名字都改了,很难说他们还是一个中国人了。

所以,我们必须要杜绝中国商人在海外被同化的情况,首先就要减少他们同当地人过多的接触,哪怕在长崎这样的日本城市中,也要建立起一个中国人的居住区,让他们继续保持本国的文化习俗,这样他们才能始终记得自己是谁。”

席本彝的建议,朱帅璀是接受的,因为这也是李自成的看法。 在扩大对外贸易的同时,加强对于商人的管理,这是并行的政策。因为都元帅府发展对外贸易的目的是为了强盛国家,不是培养一群替外国人做事的买办。

两人经过一番交谈后就召见了长崎三大寺的供奉者召开了一次会议,长崎的华商按照地域的不同各自修建了一座寺庙,作为联络互助的一个机构,毕竟日本人信佛却又对外来人的团聚很是警惕,因此以寺庙牵头进行联络互助,比较不容易引起日本人的反感。

而三大寺指的是兴福寺、福济寺、崇福寺,兴福寺修建的最早,是当时来长崎所有华人所支持的一座寺庙。不过很快福建商人就不满足于这个过于包容的团体,于是建立了属于福建商人用于联络的福济寺,接着福州商人又从福建商人分化了出来,修建了崇福寺。

面对朱帅璀、席本彝联名发出的请柬,三大寺自然不敢怠慢,都派出了骨干成员来出岛参加了会议。在会议上朱帅璀向这些商人代表们不假颜色的宣布了几条政策,、。

首先,长崎将会成立华商商会,今后长崎华商事务由商会负责管理,都元帅府将会派人进行监督,三大寺不得对华商事务进行干涉。

其次,都元帅府将会同幕府进行交涉,在长崎购买一块土地建立单独的华商居住町区,凡是不愿意搬入这一町区的华商,将不得成为华商商会主事者的推选候选人。

最后,华商商会面前全体华商,所有华人都可以在商会登记并获得商会的帮助,但是已经归化日本的华商除外,他们不会受到商会的保护。而凡是加入商会者,必须要遵守商会所制定的规则。

这次大会对于在长崎的华商来说振动不小,之前他们埋怨都元帅府为那些澳门船上的天主教徒强出头,坏了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关系,有可能会让他们这些守规矩的华商遭到日本人的报复。之后都元帅府的舰队表现出的强大,迫使长崎奉行低下头后,这些华商又开始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了。

但是,不管是之前反对都元帅府,还是现在选择支持都元帅府,长崎的华商心中想的都只有一件事,就是不要干扰到我的生活。不过显然事情的发展并不是以商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朱帅璀对华商所宣布的几样政策打破了长崎华商内部的规则,也使得原本在都元帅府和幕府之间摇摆不定的华商团体彻底分化了。

长崎开港于1571年,有的华商在这里已经居住了几十年,甚至连孙子都在日本出生了,他们的生活习惯上已经很接近日本人了。甚至一些华商二代已经主动改了日本名字,然后接受了日本人唐通事的任命,为日本人管理华商。

虽然这些华商对于新来长崎的华人会加以照顾,但是他们主要的目的还是要新人融入到长崎华人社会的秩序当中去,而这个社会秩序是以服从幕府为基础的。而幕府对于华商的立场,也从开港之处的欢迎,到了现在的严加管理,表现出了要让华商变为为幕府服务的商人的意思。

从丝割符制度到固定发放船牌、限制交易额度,幕府都在迫使来日本贸易的华商成为受幕府控制的商人。在这样的管理政策下,越早来日本的华商地位越高,越能和幕府说的上话,也就越能霸占同幕府的队伍贸易,而那些新来日本贸易的华商就没这么好运气了,他们不及要忍耐幕府的苛捐杂税,还得被这些老前辈盘剥一笔。

所以,这几项新政策一经公布,新来的华商立刻表示了支持,那些在日本待久了的华商则表示了反对,但是他们的反对几乎没有产生什么效果,因为幕府已经失去了干涉朱帅璀在长崎行动的能力。事实上,马场三郎左卫门和山崎权八郎两位长崎奉行能做的,也只有维持长崎和平的局面,因为周边的藩国就没有人愿意来救援长崎的。

对于唐人对于长崎的施压,要求幕府修正对于中国的贸易政策,割让一片土地用于修建中国商馆之类的要求,两位长崎奉行已经是焦头烂额只能不断搪塞拖延了,哪里还敢去管华商内部的问题。

而五月底从江户传来的幕府命令,更是让两位长崎奉行感到了绝望,幕府让两人负责和唐人和平谈判,并不许他们丢了幕府的颜面,换而言之,不就是幕府想要和平,但又要他们背黑锅吗?

马场三郎左卫门接到幕府命令后一度觉得生无可恋,决定要自杀保全家门,但是山崎权八郎终究还是不甘心这么去死,拦住了他说道:“要是幕府命令没有抵达之前,我们切腹自杀还能保全家门。可在接到了幕府命令之后去死,只会令将军把怒气转移到我们家人身上啊。”

马场三郎左卫门丢下肋差大哭的说道:“可是唐人提出的要求这么高,这样的条件我们若是答应下来,将军也一样会要求我们自杀的,到时家人不一样要沦落街头?”

山崎权八郎沉默许久之后,把其他人都赶出了房间,然后对着马场说道:“反正都是死,倒不如就直接向唐人坦诚好了,如果他们不能让我们活下来,我们就算在他们面前切腹也不会签字的。要是唐人有办法,那么我们就签字,”

第534章 成都一

“真是伤脑筋。”看着两个穿着一身丧服跪坐在草席上的日本武士,朱帅璀忍不住就对坐在身边的席本彝嘟囔了一句。

席本彝瞧了瞧万里无云的碧空,对着朱帅璀小声说道:“今天这么好的天气不应该流血,我觉得我们可以稍稍让一步,本来陛下的意思也是和日本保持贸易关系就可以了,至于其他额外的条件,本来就是锦上添花之举,未必都要幕府答应下来的。”

朱帅璀想了想也是,他这次出来已经把李自成交代的任务大部分完成了,现在最为重要的还是把朝鲜世子带回去,至于日本这边可以留待下次再解决也不迟。

于是他就开口对着庭院内跪坐的马场三郎左卫门、山崎权八郎说道:“谈判么,总要先谈一谈再说。看在中日两国一衣带水的交情上,都元帅府也不希望两国刀兵相见。不过,谈判总要拿出一个谈判的样子,你们如果拿着切腹来吓唬人,大不了我们就去江户去和幕府直接谈了。”

马场三郎左卫门、山崎权八郎原本也不想死,他们不过是逼急了想要死中求活而已,听到唐人的代表愿意做出一定的让步,终究也不敢让唐人真的往江户一行,于是两人交换了眼色后便起身坐到了唐人对面,正式磋商了起来。

这场谈判主要围绕着几个关键问题展开的,第一是丝割符制度是否废除;第二是关于“海禁”令是否施行于中国船,及废除船牌和固定贸易限额的问题;第三是都元帅府要求在长崎、江户常驻使节,以交通两国并协调中国船只、商人在日本遇到的一些纠纷问题。

马场三郎左卫门、山崎权八郎在丝割符制度上坚决不肯做出让步,两人也直言相告,白丝贸易对幕府有着重大利益,他们没法就此事做出任何妥协。

至于“海禁”令,两位奉行主张商船只能在长崎进行贸易,但是中国船只经过日本各处时,可以获得干柴、饮水、食物等补给,船牌可以增加并由都元帅府发放,但是日本每年对外贸易的白银数量不会增加。

关于第三条,在长崎、江户派驻长期时节一事,两人表示愿意接受,也承认都元帅府可以在长崎购买土地修建商馆区,自行管理华商。

双方足足、交涉了五日,席本彝的建议下,朱帅璀以在丝割符制度上做出让步,换取日本在对外贸易的额度上做出让步。席本彝主张,华商每年从日本输出的白银可以不超过1万贯目,但是日中之间以其他方式结算的贸易,不应当受到限制。并且,今后日本方面只能和都元帅府发出船牌的船只进行交易,不论其船只归属,只认船牌,缴纳固定船税。

马场三郎左卫门、山崎权八郎权衡利弊了一天后,终于在这份谈判文书上签了字,并送往了江户。至此日本交涉也算是告一段落,朱帅璀开始思考着眼下国内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了,他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归国了。

于此同时,位于成都的李来亨也和朱帅璀一样,生起了想要返回陛下身边的念头。在罗戴恩的推荐下,和张献忠见过的罗岱被选为了出使成都的使节,李来亨于是以罗岱的亲兵的身份进入了使团,花费了20天的行程,终于穿过了秦岭山脉抵达了成都平原。

应该来说,李来亨一行来的正是时候,大西军攻打汉中的失败,使得张献忠对于占据四川割据失去了信心,而从东南派来的使者,带来了赍圣皇帝即位南京诏,又使得原本已经被大西军打散了的明军和四川士绅再度看到了希望,他们再次涂掉了墙上写着的大顺年号,改为弘光年号。保宁李崇彦、顺庆殷承祚,都觉得人心还在大明,于是起兵反对大西政权。

川北各地的士绅叛乱,川南一带除了原川陕总督樊一蘅仍在坚持和大西军对阵外,南京又任命原大学士王应熊为兵部尚书总督川湖云贵军务,并赐尚方宝剑便宜行事,驻扎遵义,主持对张献忠作战。于是原本一团散沙的四川、贵州、云南官军,再次整合到了一个核心之下,这对大西政权在四川的统治造成了威胁。

张献忠意识到自己不能堵住大顺军的入川通道,分散在四川各地的大西官吏又屡屡遭到当地士绅的暗杀,于是正打算把各地的大西军和百姓都收拢到成都周围来,以加强对于四川百姓的控制,也能加强对于成都的防御。

李自成派出罗岱来成都谈判,对于大西军来说也是松了口气,这就意味着他们不必两头作战了。张献忠于是令张能奇尽快将罗岱一行人送往成都,也暂时停下了对于保宁、顺庆一带百姓的迁移工作。

从汉中往成都的一路,所见所闻都让李来亨对张献忠的治国能力大为摇头。如果说从前和朝廷对抗的时候,张献忠还能算是在李自成之下的义军首领,那么在双方各自建国之后表现出的能力就显得天壤之别了。

不说从北京南下之后的李自成,光是在西安奠基建国时期的李自成,也能获得牛金星等一批读书人的支持,而不是像张献忠这样几乎没有读书人投靠。汪兆龄虽然是读书人,还是张献忠的女婿,但是这个人心肠狠毒,完全不能同牛金星相比,深为大西军的将领所厌恶,张献忠杀戮过重倒是有一半是他出的主意。

至于北京南下之后的李自成,那是更加不能比的了。李来亨听自己的养父李过评价过,“如果闯王从前有这样的见识,那么我们说不定早就打到北京去了。和曹操他们也不会闹的刀兵相见。”

抵达成都之后,看到张献忠在成都实施的连坐法和对于城市的军事化管理,使得一座城市变得死气沉沉毫无活力,李来亨就更是大觉失望。在李自成身边呆久了,耳濡目染之下他也开始认为,一座城市假如没有生产活动和贸易活动,那么这座城市就等于是一座死亡的城市。

李自成在扬州千方百计的恢复民生,并让扬州百姓能够恢复生产和贸易,使得扬州很快就成为了大顺最为重要的贸易和生产据点,为顺军在北方的作战提供了必要的物资。这使得李来亨对于城市有了极大的好感,不再认为城市就是一个享受的地方,这也是一个生产和交换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