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延安来了个年轻人 第101章

作者:半江瑟瑟

  说完这句话,周伍豪从警卫员手中接过信封,然后将信封递向刘明德。

  刘明德看着那厚厚的信封以及上面的字迹,又看看周伍豪认真的神情,没有推辞,只是双手接过:“周先生放心,救死扶伤,职责所在。我们一定尽全力。这位伤者的情况,我亲自跟进。”

  “多谢刘主任!”周伍豪郑重道谢,随即转向那位泪流满面的妇女,“大嫂,安心照顾你丈夫,医药费的事情不必再忧心。有困难,可以找医院,也可以托人找我们。”

  示意警卫员拿过几罐炼乳和麦乳精,周伍豪将东西不由分说地放到妇女手中:“这些给您和丈夫补充点营养,一点心意……”

  看着面带同情之色的周伍豪,那名大姐只是捧着东西,泣不成声,然后对周伍豪不住地鞠躬。

  这边谈话完毕,周伍豪的目光转向另一位躺在病床上,腹部缠着厚厚绷带的年轻警察。

  这名警察脸色苍白,嘴唇干裂,床边守着同样愁容满面的父母。周伍豪走过去,拿起一个橙子削好,一瓣瓣递到年轻警察嘴边。

  “小兄弟,受苦了。”

  看着周关切的神情,年轻警察用嘴接过周伍豪递过来的橙,眼中含泪的开口道:“周先生……我……我没能拦住那些畜生……”

  “你尽到了警察的职责,保护了百姓,是好样的。”周伍豪拍了拍年轻警察没受伤的肩膀,然后看着他的眼睛开口说道,“安心养伤,把身体养好,国家和人民还需要你们这样的好警察。”

  就在这时,病房角落传来压抑的抽泣声。一个头上裹着纱布的,看起来七八岁的小女孩,惊恐地看着满屋子的人。

  此时女孩的小脸上还有浓重的淤青,面对满病房的人群,正害怕地攥着母亲的衣角。她的父亲,一个码头苦力,在冲突中伤重不治,已经在昨天离世。

  周伍豪注意到了这对孤苦的母女。

  抬手轻轻拨开人群,周伍豪走到小女孩的床前,然后缓缓蹲下身,让自己的视线与小女孩齐平。

  从口袋里摸出几块用彩色玻璃纸包着的硬糖,周伍豪摊在手心,递到女孩面前。

  “小朋友,头还疼吗?”学着记忆中牢卫下乡的样子,周伍豪的声音放得极轻极柔。

  小女孩怯生生地看着他,又看看母亲。母亲含泪点点头。小女孩这才伸出小手,小心翼翼地拿了一块糖。

  “咔嚓!咔嚓!咔嚓!”

  就在周伍豪蹲下与小女孩平视,递出糖果的瞬间,早已等候多时的记者们再也按捺不住。刺目的镁光灯猛然爆闪,瞬间照亮了昏暗的病房,将周伍豪温和的侧脸、小女孩怯生生接糖的瞬间、母亲脸上悲戚又带着一丝感激的神情,以及周围伤员和家属们动容的目光,清晰地定格在胶片上。

  这突如其来的强光让小女孩吓得一哆嗦,糖掉在了地上。周伍豪立刻抬手替她遮挡了一下刺眼的光线,低声安抚:“别怕。”

  说完这句话,周五阿红弯腰捡起地上的糖,用手帕擦了擦,重新放到小女孩手里。

  没有阻止那些记者拍照,周伍豪只是平静地扫视了一圈镜头,然后对着在场的所有伤者和家属,稍微提高了声音开口道:

  “父老乡亲们,同胞们!昨日之事,令人痛心疾首。外寇横行于我国都,欺凌我同胞,伤我手足,此乃我中华民族之奇耻大辱!我党代表延安苏区全体军民,向所有在此次事件中受伤的同胞,致以最深切的慰问!对不幸遇难的同胞,表示沉痛的哀悼!”

  “血淋淋的事实再次证明,日本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妥协退让换不来和平,忍气吞声只会招致更大的屈辱!当此民族危亡之际,唯有全国上下,不分党派,不分地域,团结一致,枪口对外,以铁血之躯共御外侮,方能救我国家民族于水火!我们共产党人,愿与一切真正抗日的党派、军队、团体和同胞,结成最坚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赴国难!”

  “哗——!”

  掌声,夹杂着哽咽和叫好声,在病房里、走廊上骤然爆发开来。伤员们挣扎着想鼓掌,家属们也感动的热泪盈眶。

  记者们手中的笔在采访本上飞快地移动,镁光灯再次此起彼伏地闪烁,捕捉着这充满张力的一幕:共产党领袖在国民政府的中央医院里,慰问被日本浪人伤害的民众,痛斥日寇暴行,呼吁团结抗战。

  周恩来话音落下的瞬间,病房内外爆发的掌声和哽咽声尚未平息,镁光灯已再次急促闪烁。几名记者几乎是扑到了周伍豪面前,忙不迭的出声开口问道:

  “周先生!请问中共对日侨暴行有何具体应对?”

  “周先生,国共谈判因军队改编陷入僵局,您认为此事件会否成为转机?”

  “周先生……”

  周伍豪抬手虚按,示意记者们安静:“诸位记者朋友,我此来只为探望受难的同胞。当务之急,是尽一切努力救治伤者,安抚逝者家属,让生者有所依靠,让逝者得以安息。至于事件本身,是非曲直,有目共睹。日本浪人在我国都,光天化日之下行凶,伤我百姓,辱我警察,致人死亡,这是对我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公然践踏!任何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不会无动于衷。我党呼吁政府,立即向日方提出最严正的抗议,严惩凶手,赔偿损失,杜绝此类暴行再次发生!同时,我再次重申我党立场:值此民族危亡关头,一切内部分歧都应让位于团结御侮。唯有举国一致,枪口对外,方能洗刷国耻,救我中华!”

  说完这些话,周伍豪没有再回答任何具体问题,对记者们微微颔首,然后转身,示意警卫员将剩余的水果、营养品和几个装着法币的信封,分发给病房里伤势最重、家境最困难的几位伤员及其家属。特别叮嘱刘明德主任务必用好慰问金,确保重伤员得到持续治疗。

  在警卫员再三告知日程上的时间超时下,周伍豪才穿过依旧激动拥挤的人群,向病房外走去。是伤者家属含泪的感激目光,记者们奋笔疾书的沙沙声,以及更多闻讯赶来、挤在走廊里翘首以盼的市民,看着周伍豪离开含泪离开医院的身影。

  南京的夜,并未因医院探视的结束而平静。

  当晚,《申报》夜班编辑部。

  主编室灯火通明。总编辑史量才亲自坐镇,看着刚刚冲洗出来的几张照片。最醒目的一张,正是周伍豪蹲下身,与头上缠着纱布的小女孩平视,递出糖果的瞬间。强光下,他温和专注的侧脸,小女孩怯生生的眼神,女孩母亲悲戚的面容,构成了一幅极具冲击力的画面。另一张,是他站在病床前,手中拿着那个厚厚的、写着“伍豪/陕甘宁晋边区政府 慰问”字样的信封,正递给外科主任刘明德。第三张,则是他站在人群中,发表讲话时的凝重神情,周围是满身绷带的伤员和群情激愤的民众。

  “好!好图!”史量才猛地一拍桌子,眼中精光闪烁,“周先生这一手,直指人心!标题就按他原话的核心意思来——‘周伍豪中央医院慰问伤胞疾呼:举国一致枪口对外,方能洗刷国耻!’副标题:‘痛斥日侨暴行,呼吁严惩凶手;垫付医药费,亲慰遗孤’。”

  指着那几张照片,史量才对身前的主编激动开口:“头版!通栏!这张与小女孩的放最大!垫付医药费这张也要放!讲话那张放旁边!文字稿要快,把周先生在医院的一言一行如实地写下来!垫付医药费、要求医院全力救治、以及对日方暴行的严厉谴责给我加粗!还有他最后对记者说的那番话,一个字都不能漏!”

  “明白!”编辑们立刻行动起来。铅字在字架上飞快跳动,滚筒印刷机发出低沉的轰鸣,带着浓重油墨味的报纸如同雪片般涌出。

  次日清晨,南京、上海街头。

  报童清脆的吆喝声响彻大街小巷:

  “看报看报!中共周伍豪夜探中央医院!”

  “周先生垫付医药费,亲慰被日寇打伤同胞!”

  “周伍豪痛斥暴行,疾呼举国一致枪口对外!”

  “看报看报!国耻!日侨南京行凶杀人!”

  《大公报》头版巨幅照片正是周伍豪俯身查看重伤警察的画面,标题触目惊心:《一衣带水见赤诚:周伍豪痛心问伤,诘问政府何日止内争?》。内文详述其垫付医药费、和伤员握着手拉家常的过程。

  结尾的评论直指核心:“当政府要员宴饮谈判桌时,周先生踏进弥漫血腥的病房。救人之急与收编之执,民心自有明镜。”

  《申报》则聚焦细节:周伍豪削苹果的侧影、以及他立于病房和走廊内的讲话场景。

  配发短评:“药费几何可计量,民心向背怎称重?

  上海《字林西报》英文版以整版刊载外国记者抓拍的组图,标题犀利:“Two Chinas: One Bleeds in Hospital, One Bargains in Parlors”(两个中国:一个在医院流血,一个在客厅讨价还价)。文中对比国民政府谈判条件与医院惨状,引述周伍豪原话:“真正的统一,是凝聚全民族力量共御外侮之统一,而非自毁长城的统一。”

  《新闻报》、《南京晚报》、《新闻报》……几乎所有有影响力的报纸,都在头版以通栏大标题和醒目的照片,报道了周恩来探视伤者的事件。尤其是那张与小女孩平视递糖的照片,瞬间击中了无数读者的心。照片旁的报道详实记录了周恩来的每一个举动:削苹果给重伤的码头工人,亲手垫付所有伤者医药费并叮嘱医院用最好的药,安抚遇难者遗孤,以及他在病房和走廊里那番沉痛而激昂的讲话……全无遗漏!

  南京夫子庙附近的茶馆里,人们争相传阅着报纸。

  “看看!这才叫心系百姓!人家共产党的大员亲自去医院,给削苹果,给垫药钱,还骂小日本!”

  “那个给小姑娘糖的照片,看得人鼻子发酸…咱们自己人被打成这样,政府干了啥?对日本人点头哈腰的,折腾自己人倒是一个比一个能耐!”

  “那么多大官,就周先生去了!还自己掏钱垫药费!”

  “说得多对啊!都什么时候了,日本人刀都架脖子上了,委员长还想着收编人家共产党的军队?先管管自己首都的治安吧!”

  “丢人啊!在自己地盘上,让日本人这么欺负…政府连个屁都不敢放?”

  “周先生说得对!不团结起来打鬼子,等着当亡国奴吗!?”

  上海外滩的写字楼里,职员们也在议论纷纷。

  “看看人家延安的态度!再看看南京…唉!”

  “谈判?还谈什么收编?先把这血案给国人一个交代吧!”

  “周伍豪这一下,把某些人的脸皮都撕下来了!”

  金陵大学礼堂内,学生自治会主席高举《申报》怒吼:“警察护民反遭戮,政府不救共产党救!谁才是真正的,谁在心里有我们的同胞?”

  台下众多学生“立即抗日!停止内战!”的声浪震耳欲聋。

  上海商会紧急通电南京:“商界泣问:日人当街行凶,政府除抗议外可有作为?周先生私人解囊救伤,岂非令当局蒙羞?”

  章伯钧等民主人士在《救亡日报》联署发文:“病房一幕照见人心向背。当政者若再执迷于收编把戏,恐尽失民心!”

  几位有影响力的其他党派领袖更是直接联名在《大公报》发表公开信,标题直白:“质问政府:日侨暴行如何处置?周先生所言举国一致枪口对外,政府可有此心?!”

  信中痛陈:“当民众血洒国门,政府缄默,而延安代表亲临慰伤,垫付药资,疾呼御侮。两相对照,民心向背,不言而喻!恳请政府速惩凶顽,昭雪国耻,并顺应民意,以民族存亡为重,速与中共达成真正之抗日合作!”

  汹涌的民意和舆论压力,如同决堤的洪水,瞬间将国民政府推向了极其被动的境地。指责政府在对日交涉上软弱无能、在国共谈判中缺乏诚意、罔顾民族大义的声音空前高涨。社会各界对国共统一战线迟迟未能建立的焦躁和不满,原本因谈判僵局而部分转向对中共固执的微词,此刻几乎消散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对国民政府无能的愤怒质问和对中共深明大义的普遍好感。

  南京黄埔路官邸。

  一份份刊载着周恩来探视新闻和照片的报纸,被重重摔在宽大的红木办公桌上。

  “娘希匹!”蒋介石脸色铁青,胸口剧烈起伏,指着报纸上那张与小女孩对视的照片,对着垂手肃立的陈布雷、张群、陈立夫等人厉声咆哮,“他周恩来!跑到中央医院去收买人心!还垫付药费?他哪来的钱?!这是在打谁的脸?!啊?!”

  陈布雷小心地开口:“委座息怒。周恩来此举,确是处心积虑,利用日侨事件大做文章,煽动舆论,诋毁中央威信。其用心险恶……”

  “险恶?!现在全南京、全上海都在骂我们无能!骂我们不顾老百姓死活!”蒋介石粗暴地打断陈布雷的废话,然后转身,抬手几乎把手指戳到张群鼻子上开口骂道,“还有你们!谈判谈了一个月,寸功未建!反倒让人家抓住把柄,把民心都拉过去了!现在好了,他周恩来成了悲天悯人的活菩萨,我们成了缩头乌龟!这谈判还怎么往下谈?!”

  张群额头冒汗:“委座,周恩来此举虽属突然,但也暴露其急于打破谈判僵局之心。我方应立刻采取补救措施,一方面向日方提出最强烈抗议,要求严惩凶手,赔偿损失,平息民愤;另一方面,可安排我方要员也去医院探望,发放抚恤,挽回影响。同时,在宣传上……”

  “挽回影响?现在去学他周恩来,是东施效颦!”陈立夫不耐烦的打断张群自以为是的计策,“当务之急,是立刻让这些报纸‘冷静’下来!某些报纸,尤其是《申报》,推波助澜,居心叵测!必须严加管束!”

  “管束?”蒋介石猛地转身,用恨铁不成钢的语气开口道,“现在去封报馆?抓记者?你是嫌这把火烧得还不够旺?还嫌共产党和那些所谓的民主人士骂我们钳制舆论、压制民意的罪名不够结实吗?!”

  看着面前火大尿黄的蒋介石,陈立夫小心翼翼的补充开口道:“委座,现在的问题是,周伍豪此举将拖延内战、消极抗日的帽子无耻到扣到我们的头上。美国大使馆那边,据说约翰逊大使也关注了此事。我们在舆论上,已陷入极大被动。若再坚持原有条件,恐失尽民心,国际观瞻亦将受损。”

  “娘希匹!!!怎么还有美国人的事情!”听到陈立夫的话,蒋介石身体一转,开始烦躁地在办公室里踱步。

  窗外,初春的阳光刺眼,却丝毫驱不散此时蒋介石心中的阴霾。舆论的狂澜已经掀起,周恩来在医院病房里的身影和话语,如同两根尖锐的楔子,一根狠狠钉在国民政府应对日寇暴行不力的软肋上,另一根则深深嵌入社会各界对团结抗战的强烈渴求之中。

  这巨大的被动,让这位习惯于掌控一切的老蒋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棘手和恼怒。

  片刻后,蒋介石停下脚步。讲过内心长久利益权衡的他牙关紧咬,最终从牙缝里挤出一句命令:

  “立刻以行政院和外交部名义,向日方提交措辞最强硬的抗议照会!措辞要狠!抚恤金…由政府出面发放,标准…提高!至于报纸…让宣传部去打招呼,后续报道,必须客观!重点要放在政府处置的决心和行动上!周恩来…哼,他这一路拳,我接下了,看他还能怎么办!”

  但是 当晚 延安 中央局

  卫辞书发来的电报,上面详细介绍了最近的南京乃至整个东南地区的舆论情况。

  “过瘾啊,过瘾!”片刻后,放下报纸的卫辞书对一旁的李润石开口喊了一句,“主席!”

  “嗯?怎么了,小鬼?”

  “我想给总理帮帮场子!”

  “哦吼?”

  “光头不是还不肯让步么,那我们就逼着光头谈,用外部矛盾促进内部团结嘛。”

  “所以你想?”

  “给光头和日本人来个大的!”

  一九三七年三月十八日延安 新华社广播室

  厚重的铅门隔绝了外界声响,设备低沉的“嗡嗡”声在狭小空间内交替回荡。

  昏黄的灯光下,老式电子管发射机预热着,散热孔吐出温热的气流,混合着绝缘漆和臭氧的独特气味。

  卫辞书站在麦克风前,有些紧张地摩挲着那份誊抄的十分工整的讲稿。

  李润石、朱玉阶、张闻天、林育蓉等核心首长站立在房间的角落,他们的目光都聚焦在卫辞书身上,也聚焦在那个即将把延安意志传遍四方的麦克风上。

  卫辞书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翻涌的情绪,抬手向通讯兵示意。

  收到信号的通讯兵用力点头,扳下了主发射机的开关。低沉的嗡鸣声瞬间充斥窑洞,仪表盘上的指示灯次第亮起,指针开始稳定地跳动。监听耳机里传来清晰的电流嘶嘶声,表明信号已通过天线发射出去,覆盖在预定的公用广播频道上。

  卫辞书深吸一口气,将稿纸在斜面托架上展平,身体微微前倾,对准了那只冰冷的金属网罩:

  “全国的同胞们!这里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

  “三月十四日,日本浪人在我国首都南京,光天化日之下,悍然行凶!殴打、砍杀我无辜同胞!致使多人死伤!此等暴行,令人发指!是对我中华民族最野蛮的践踏!是对人类公理与文明最无耻的挑衅!”

  卫辞书的声音通过麦克风,被转化为电流脉冲,经由蛛网般的馈线送入天线塔,再化作无形的电波,穿透黄土高原的夜空,向华夏大地的四面八方奔涌而去。

  “是可忍……孰不可忍!”

  “我们看到了受伤同胞在病榻上的痛苦呻吟,看到了遇难者家属的悲恸欲绝!我们看到了国民政府的软弱应对,更看到了某些人在这国难当头,仍汲汲于内耗、热衷于收编的丑态!面对日寇屠刀,当政者却在谈判桌上锱铢必较,意图削我手足,毁我抗战根基!此等行径,无异于自毁长城,亲痛仇快!”

  说到这里,卫辞书的声音陡然拔高:

  “然而,血债必须血偿!我们遭受的屈辱只有用敌人的鲜血,才能,洗刷干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三十五万将士,已枕戈待旦!我们拥有最坚强的意志,最先进的装备!我们的坦克集群在训练场驰骋,我们的机群在野战机场待命,我们的新式火炮已进入预设阵地!我们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以雷霆之势,痛击一切来犯之敌!”

  讲稿翻过一页,卫辞书的目光扫过最后几行文字,那是他从后世的一个游戏改写而来的发言稿:

  “今天,我们为被害的南京人民哀悼。”

  “明天,我们就要,让凶手,付!出!代!价!”

  “中国不会允许,对我国领土领海的入侵,或对政治的干涉!”

  “我们伟大的国家,举国悲痛!”

  “共同的损失,让我们更加,团结一致!!!”

  “侵占了我们东三省和华北,而且想要灭亡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日寇,要为可耻的伤害我中国国民的行径……”

  “做出回答!!!”

第一四七章 代表团,川岛芳子

  一九三七年三月十八日夜 南京 憩庐

  听完卫辞书讲话全部内容的蒋介石面色铁青地关掉了收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