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698章

作者:志鸟村

  艳情起杀心不是什么稀罕的事。而且,现在已知的,就有两名公寓内的住户与玛蒂娜有私情,可以想见,她在整栋公寓内,一定是受欢迎且受嫉妒的一员。

  在这种环境下,杀手进入公寓,既有可能有帮凶,也有可能是利用了某个住户的某种心理,还有可能是某个住户意外的帮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虽然不是很适合,但就警察来说,许多命案其实就是这么发生的:周围人有意无意的帮助和放纵,周围人有意无意的冷漠和放任……

  因为这几天的事,阿维公寓内本身住的人就不多,警察清理起来,虽然发生了一些口角,但在阿维航空和使馆人员的帮助下,还是很快完成了清空。

  江远这时却是从公寓小区外开始了勘察。

  当他这么做的时候,不止是住户,一些守在外面的记者都有点意识到了变化。

  此时会守在阿维公寓外的记者,有几名中国记者,更多的是外国记者。

  有意班利来的记者,立即就冲过来,举着话筒问:“请问,警方是否认为,凶手是从外进入阿维公寓的。”

  对他们来说,自己人搞的谋杀,和外面人搞的谋杀,显然是两个概念。

  在场的警察自然不会回答记者的话,只是一味地将他们推远一点。

  江远之前就有绕着院墙走圈,但并没有发现明显的痕迹。

  这一次,他再绕着看了一圈,倒是发现了几个点似是而非,却也不能肯定。院墙过低,其本身的材质又不易留痕,这么几天的时间,京城的灰尘已经开始掩饰起痕迹了。

  江远不得不花大力气去仔细分辨这些点,一直看了许久才起身。

  “怎么样?”崔启山迫不及待的询问。

  “确实是攀爬点。”江远点头,再缓缓道:“证明确实有人通过攀爬进入……让举升机进场吧。”

  他要看公寓外墙的痕迹,自然需要贴着墙面观察,这时候,就需要举升机和吊车之类的东西来帮忙了。

  而之前没有做这个项目,自然也是因为动静太大。不过,对已经建立的专案组来说,只要有确定的方向,动用点设备什么的,就是小事了。

第1222章 无需动机

  滴滴……

  改装的举升机,一边叫着,一边将江远举高到6层楼的高度,以方便他观察外墙。

  这要是在县局或地级市,警局多半会借消防队的消防车一用,但在京局这种有钱的警局,专业的举升机也是有的。特点就是车体可以涂装自己的皮肤。

  江远被举升机抬着,自顶楼开始往下缓降,旁边则是崔启山和萧思陪着,顺便帮忙。

  随着举升机“孜孜”不倦的发声,旁边的萧思忍不住道:“为什么我们以前都是从上面吊绳下来的。”

  “因为从市局借车太麻烦了。”崔启山一副理所当然的表情,再看看萧思不爽的表情,道:“你要是不满意,下次你去借就好了。”

  “他们挂我电话的。”萧思撇撇嘴:“我要是有个大队长的头衔啥的,我早把车借来了。”

  崔启山用使人高坠的目光盯着萧思:“你意思,我这个大队长是素位尸餐呗?”

  萧思:“我也不是第一次这么说了。当然,我用的词可能没您高级。”

  “你现在知道用敬语了?”崔启山手都扬起来了,又放下道:“我不扇你,咱站这么高,让下面的人看了笑话。”

  “无所谓的。”萧思的语气里带着淡淡的寻死觅活:“咱们让人看笑话的日子长着呢。”

  “下一条了。”江远打断了两人的斗嘴,崔启山这时候才发现,举升机已经落到了车厢上,随之车辆开始移动,到位后,再重新将三个人举起。

  江远看着墙面,时不时的转头看看四周,特别是地面的绿化和墙外的道路。

  “吊绳下来可能会快一点。”江远看着慢悠悠变化的墙面,略微有点无聊。没有什么痕迹的墙面,就像是一眼假的古董,随便看看就知道没花头,但举升机的速度在那里,大部分时间都相当于在等待。

  不过,抽时间看绿化和墙外道路也是有必要的。现场勘查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分析案犯的心理,你得猜测他是怎么走的,才好在勘查的时候,于重点处多做详查。

  这种模式发展到最高点,就是犯罪现场重现,直接模拟案犯在一定空间内的活动。当然,这种模式对证据的要求非常高,其作为血迹分析的晋级技能,就是因为只有大量的血液,才能提供那么多的足迹、指纹、掌纹、工具痕迹等现场线索。

  崔启山不理解江远的想法,只表尊重:“吊绳勒的很,弄的久了,一般人受不了。”

  萧思在旁冷笑,用只有崔启山能听到的声音自言自语:“我们不算人呗。”

  崔启山对萧思的忍耐度其实很高,只要他不影响到其他人,平时是由得他说话的。做刑警的,吸毒吸的神志不清的线人都能交流,嘴臭的同事算得了什么,何况萧思还是有用的。

  崔启山转头道:“你这样,你这边也带着照相机,也不要等江队找到痕迹了,就根据举升机下降的速度,把咱们经过的墙面都拍下来,回去整理标记出来,以方便江队后续查找对比。”

  江远不由点点头,虽然不是很有必要,但这种对待证据的严谨态度是有必要的。

  萧思本来只需要在旁边站着,这会落了这么个大活,不禁脸色一垮,但也是乖乖的拿起了照相机拍照,嘴里嘟囔着:“前面路过的一条半可没拍。”

  “那你一会吊绳去拍。”崔启山给出了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萧思脸都绿了:“有举升机都不给用吗?我等江队用完了再补充好了。”

  “江主任的习惯你是一点没往心里记,江主任勘查完了以后就要分析比对了,那时候你拿不出照片来,才开着举升机去拍?浪费时间!我现在让人准备吊绳,你一会下去就去拍遗漏的,吊绳的速度放快一点,正好追上我们。”崔启山瞬间将萧思安排的明明白白。

  江远内心表示认可,并莫名的想起了申耀伟,当然,申耀伟说话要比萧思好听太多了,就是做事还得练。

  举升机下来又上去,将阿维公寓的墙一面面的刷过去。

  下方的记者也是仰着脖子看,时不时的拍个照,但很快也陷入到了无聊当中。

  看现场勘查什么的,本身就是很无聊的,一些有经历的人可能见过刑警的现场勘查,如果不懂行的话,就感觉他们像是在给房间做前戏,摸摸擦擦的也不知道忙个什么,但如果是懂行的,知道性感带在哪里的,往往就会心一笑。

  “停一下。”

  举升机升到二楼多三楼的位置的时候,崔启山终于听到了想要的声音。

  江远举手叫停了,那就相当于破案了。

  崔启山的站姿都从立正变成了稍息。

  江远不知崔启山所想,只是自顾自的看墙面上的痕迹,并开始撒粉末。

  墙面上的痕迹,相对于室内的痕迹更难保存,所以看着并不是很明显,尤其是干挂石材上面的痕迹更不容易显现。

  另一方面,江远现在更常使用的多波段光源,也不适合在白天的光线下,于小小的举升机上使用,到最后,竟然还是最传统的粉末最好用。

  这边的粉末撒上去,就能看到不那么明显的划痕和磨损,已经回返的萧思赶紧拍照,江远关注更多的则是位置、方向和深度。

  这里是公寓两层以上,三楼以下,江远却只看到手脚的痕迹,没有看到工具的痕迹,再仔细一点看,他面前的痕迹,还都是往下的痕迹,并没有向上攀的痕迹。

  如此来说,凶手要么是采用了别的方式上楼,要么就是采取了两条路径分别上下楼。

  “从痕迹来看,凶手是从顶楼的天台翻下来的,没有通过其他窗户。”江远一边说,一边记录。

  “没有公寓的内应?”崔启山问。

  “这是离开的路线,说明他离开的时候,是从受害者家中出来,到了楼顶天台再爬下来,但怎么进去的,还要继续看。”江远微微摇头。

  崔启山皱眉:“为什么不直接从玛蒂娜家里离开?还出来再到天台,有点多此一举了吧。”

  “从玛蒂娜家里的窗户出来再往下走,会经过其他人家的窗户,另外,这个攀爬路线估计不是很好爬,反而不如从顶楼往下,选择这种有外沿的墙面……对于擅长攀岩的人来说,这种路线下六楼,应该是很轻松的。”

  江远已经思考过这个问题了,回答的很迅速。

  崔启山抬眉:“凶手是个攀岩高手?”

  “大概率是。他是徒手攀爬的。”江远将墙面看完,再特意跳下举升机,看了地面。

  “地面是每天清扫的。”崔启山小声提醒,道:“案发后,公寓这边的室外清扫也没停,他们是外包给一家清洁公司的,清洁公司按次拿钱的,昨天才被我们叫停。”

  “地面没有痕迹,但旁边的草坪有凹陷……案犯是自上而下爬到二楼多,直接跳下来的……”江远直接说出观察的结果,没有进一步的推理。

  萧思啧啧道:“四五米高的地方跳下来?脚不疼吗?”

  江远用手抹了一下,接着道:“就目前来看,我们的嫌疑人是个攀岩高手,徒手攀岩,从每次选择的攀爬的点的距离来看,臂展有1.9米以上,身材高大。另外,嫌疑人有一定的反侦察能力,他不仅清扫了玛蒂娜房间内的一些痕迹,而且清扫了天台的痕迹。”

  江远说完这些,示意举升机继续前进,公寓楼的外立面还没有看完,上攀的路线也没找到。

  不过,剩下的区域也就这么多,江远将崔启山放掉,再带着萧思和王传星绕着,此时却是不着急了。

  也就是再上下三次的时间,江远就看到了另一条上攀路线,这次是在楼面的西北角,依旧是徒手攀爬的模式。

  而此时再看,江远也就瞬间理解了为何是两条路线,因为上攀下降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嫌疑人显然都是选择了最容易的路线。

  而与刚才的路线类同,这一条路线,嫌疑人也是选择爬到天台。

  在江远得出这个结论后,崔启山已是迫不及待道:“嫌疑人是骗开门的?我有嫌疑人了!玛蒂娜有个前男友,在沪市的私企工作,爱好攀岩,长期参加各类徒手攀爬的活动!”

  “禁止出境,带人回来!”陶鹿连动机都没问,这时候,动机都不重要了!

第1223章 结案

  玛蒂娜的前男友马尔科被带到刑警支队的时候,还只有一点点慌。

  他在中国呆了好几年了,知道中国的政策是什么样的,而且,这也不是他第一次进派出所了——几年时间,却不足以让他明白派出所和刑警支队的区别。

  孟成标出马,负责审讯马尔科,陪同的还有一名托福110分的基层民警。

  不出意外,明明懂得中文的马尔科,很快就开始解释自己纯正美国人的身份,如何不懂得中文的专有名词了。

  这时候,旁边的年轻基层民警,就开始用熟练的美音做起了翻译。

  站在审讯室外,透过单向玻璃看着里面的柳景辉也不禁翻翻眼皮:“京局真的是人才辈出,英语说的这么溜,还是二级警司。”

  “研究生毕业就授二级警司,这个咱也管不了。”崔启山在旁边看着,转头道:“不过,这种一般能去热门的单位,来刑警支队,也是一大队,二大队抢着要。”

  “还是挺有用的。”柳景辉呶呶嘴。

  “有用的少。”崔启山是四大队的大队长,资历最浅,所以七大队不要的萧思等人才会送到他这里来。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也是正常。

  两人只是浅浅聊了几句,审讯室里就开始出东西了。

  别看老外动不动就讲沉默权,真正能做到的嫌疑人也不多,如果能做到,那些律师也就不用每次都警告自己的当事人“在我抵达之前什么都别说。”

  马尔科虽然参加过海军,懂得一点反侦察的技术,但总体而言,他还是带着美式傲慢和天真的年轻人,不如此,他也不会选择如此极端又富有技术难度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孟成标这种有水平的审讯专家,只是威胁了两句,再以国别不同的理由,放出条交代就有生路的谎言,马尔科虽然不是很相信,可还是一点点的被套出了话。

  当马尔科开始泪流满面的描述自己的爱情,同时将玛蒂娜的死亡描述成性爱中的意外的时候,崔启山已是开心的笑了出来。

  孟成标一直等到马尔科将自己如何星夜骑车抵达阿维公寓,如何选择攀爬路线,如何敲门进入玛蒂娜房间,最后如何离开说完,再让马尔科签字了,才一声断喝:“玛蒂娜是被勒死的,并不是性窒息!”

  马尔科自然不愿意承认,连声抵赖起来。

  就算他不怎么懂事,他也是知道,在中国杀人是有可能会被判死刑的。

  孟成标这时候就不会顺着他了,一桩桩证据摆出来,压迫感拉满。

  他其实也有时间压力,但孟成标不露声色,马尔科既不知道自己需要坚持多长时间,也不知道现在过去了多长时间。

  这也是审讯中的一个小技巧,跟赌场里不放表是一个道理,赌博的兴奋容易让人忘记时间的流逝,自以为只过去了很短的时间,实则过去了很久。被审讯的嫌疑人则因为感受到了威胁和痛苦而度日如年,很容易就夸大了时间的流速。

  马尔科唯一能够期待的就是自己的外国身份,但很显然,仅仅只是一个小人物的他,并不会得到急速“救援”。

  “基本就这样了。”柳景辉看的没意思了,转头对江远道:“动机,手段都清楚了,他过来的交通方式和路线也知道了,回头查下监控,应该就能找到作案时间了,剩下的就是找到作案工具,还有当时穿的衣服和鞋什么的……你怎么看?”

  江远用手摸了一下那单向玻璃,道:“这东西还挺好的。以前在电视里经常看到。”

  柳景辉也用手摸了摸:“确实挺好的,审讯室里看不到我们,也听不到我们说话,咱们看他们清清楚楚的,来个什么领导的要听审讯内容,也好表现。”

  “确实。”江远赞同的点头。

  旁边,萧思悄悄的捅了捅崔启山。

  崔启山转了转脸,瞪萧思一眼,低声用口型道:“关我们屁事!”

  萧思翻了个白眼给崔启山,直接开口道:“江队,那再帮我们办个案子呗。”

  崔启山一愣,立即意识到,这还真关自己事。就他对江远的了解,但凡来一次,江远都会多办几起案子再离开的,虽然办的都是正广局的案子,可不见得都是四大队的案子。

  崔启山连忙追道:“江队,我们最近确实是有几个有意思的案子。”

  “说说看。”江远不纠结,直接问。

  崔启山眨巴眨巴眼,脑海中迅速闪过一串案子,一时间有点犹豫要说哪一个。

  萧思这时候道:“最近我办的一个案子,始终没什么眉目,有一个大学女生失踪了,现在不确定是去了哪里……”

  “失踪多久了?”江远问。

  “报案的时候是两天,现在算的话,马上快一周了。”萧思说着补充道:“我们查了监控,我还找了熟悉的专家看,也只查到她最后一天是去爬锦山了,但锦山的卖票处和门口,是没有查到她的,不过,我们也只是过了一遍视频。”

  萧思在不经意间,一句话就将图侦的各种劣势都给暴露了出来。

  监控虽好,即使是有AI帮忙看,可人多的时候,还是会看漏的,再加上时间因素,对于售票处和景区入口这种人流量很大的地方,要确信的说此人未曾经过,是需要反复看的,花费的时间和人力可想而知。

  至于飞机场火车站这类地方,用步态系统和人脸识别做监控的,它走的是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的模式,不求辨认出所有人,只要能辨认的人里面,找到嫌疑人或预备犯罪的人就行了。没有一定要给出“是”或“否”的答案,压力自然要小很多。

  江远沉吟的看向崔启山和柳景辉。

  失踪案是不太好定义了,受害人过几天再返回的例子屡见不鲜。不过,失踪七天确实是比较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