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590章

作者:志鸟村

  “新闻联播要开始了!”人群中传来一声喊,接着,早就布置好的投影仪,就被打了开来。

  许久不看电视的刑警们,愣是生生等了十几分钟,才看到江远的名字和身影,出现在了《新闻联播》中。

  啪啪啪啪!

  快乐的掌声再次响起,与有荣焉的气氛黏黏地在刑警大队的空气中蠕动。

第1008章 没有创意

  “集合!”

  哨声响起,将宿舍和操场各处的武警全都喊了起来。

  须臾,整理停当的士兵们就在楼下开始了列队。

  指挥员穿着迷彩服,戴帽子,扯着嗓子吼:“全体都有。接到上级命令,全员跑步前往大礼堂,集中收看今天晚上的《新闻联播》——《宁台江远,志存高远》!”

  指挥官说完,胳膊往前一伸,队伍就此出发。

  一队队的士兵,以班排连的标准,小跑着进入大礼堂。

  不一会儿,新闻联播的音乐响起,坐在前排的政委则是掐着时间,等到江远的画面出来,才“啪”的站起来,道:“全体都有,注意学习!”

  “是!”一屋子的粗嗓子,喊的大礼堂的白灰都在颤。

  大礼堂最前端的投影仪里,主持人开始将江远和建门院案,以及间谍案娓娓道来。

  案件进展的非常快,不仅嫌疑人被顺利逮捕并招供,其整个间谍网,共计十几名间谍,也都被一网成擒。

  虽然尚有放长线钓大鱼的空间,但这么稳定的间谍网,既然已经被一锅端了,那就是再好不过的情况了,没有哪个大聪明,敢于在这种情况下这种时间里,对张家人说:别搞太快了,等我们再扫几个小蟊贼。

  即使如此,这起间谍案也是近年来少有的大案了。

  30年的潜伏期,虽然因为级别限制,不见得能够接触到多高级的机密,但能稳固在这个位置的,传递出去的信息都不会少。

  大礼堂里,不时响起叫好声和骂娘声。

  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总是很擅长用身体来表达意见。

  ……

  江村小区。

  鞭炮齐鸣,锣鼓喧天。

  小孩子们像是过年似的,围着鞭炮,社火,踩着高跷的小丑,忙的不亦乐乎。

  “一等功臣”的牌子被两名壮汉举在天上,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移动着,不停地展示给四周。

  他们已经是从宗祠里炫回来了,一个人那么长的牌子,就这么举着,从江村路过李村,从王家村柺过胡家岭,也就现代化了,大家的生活节奏变快了,否则,放在早些年,这么一个牌子能转悠半个月。

  “第四块一等功臣的牌子了!”

  等大家热闹够了,天快黑的时候,村民才将最新的一等工臣的匾额,挂到江家一楼的大厅里。

  等候在此的政治部的民警早都等急了,这会子也是露出笑脸,继续拍照,继续摄影。

  “江远,江队,您笑多一点,最好是能开怀大笑的那种。”机关派来的摄影师一边说话引导江远,一边拍照。

  江远试了一下,依旧不习惯怎么大笑出来。

  摄影师抬了一下头,继续的按快门的同时笑道:“您这样想,今天是不是您最开心的日子。是吧?”

  “那……倒也不至于。”江远实话实说。

  摄影师就被噎的很难受,扶额道:“咱都拿一等功臣了……那咱想想之前开心的时候……”

  旁边的江富镇“啪”的一声,重重的拍在江远背上,道:“想点好的,趁着又立功了,就好好拍点照片,以后能不立功就别立功了。”

  “恩?”江远意外的看了江富镇一眼。

  “四个一等功臣了,够你卖弄一辈子了,别下次把小命给丢了,以后这么多小区,都给谁继承去?”江富镇搂着江远露出一个笑容,胳膊是搂的紧紧地。

  他只是特别有钱,又不是智力缺陷,自然知道警察拿个一等功有多难。

  即使江远现在是全须全尾的回来了,这次拿到一等功似乎还有些什么讲头,但一样的,哪里有那么多的理所当然。就江富镇贫瘠的电影知识都知道,正常人一旦沾上间谍和政治,立马就变成二等人了——有时候是尊严上的二等,有时候是身材上的二等分。

  江远反手搂住父亲,同样用力搂着,再道:“我本来也没想着立功,就是替别人家的父亲,找到别人家儿子的死因而已。我是做法医的,做的不就是这种事。”

  “恩……”江富镇叹口气:“别太努力了。”

  “知道。”

  “咱家有钱。”

  “知道。”

  “零花钱还有吗?”

  “多呢。”

  “回头我让人把嘉祥小区的房租都转你名下,你没事多花花钱什么的,啊?”

  “哦……好。”

  江远跟老爹普普通通的聊着天,顺便扫了一遍自己的技能表。

  新获得的一等功臣,意味着他又能选择一次技能了。不过,江远还是决定再等等看。他目前拥有的技能已经非常能打了,但如果遇到某一个案件,真的需要加强某方面的技能的话,留着一个一等功臣的奖励还是很不错的。

  主要是目前也没有什么强烈的诉求,就宁台县的现状,也没什么案子要江远处理。

  两天后。

  一只顺流而下的行李箱,飘到了青白市,也唤来了江远。

  黄强民亲自带队,保证抵达之前,就让青白市局交齐了接下来两年的组费。

  待见面,青白市局的领导们笑容璀璨。

  江远实在躲不过去,只能用了几分钟的时间与之交际一番。

  再回来穿戴整齐,就听牧志洋已经在吐槽了。

  牧志洋:“又是行李箱,没什么创意啊。”

  同行的还有王传星,道:“现在人抛尸,都喜欢用行李箱的,就跟旅游的人爱用旅行箱一样,你也不能搞宣传说,大家抛尸不要用行李箱什么的……”

  牧志洋杠道:“那我可以宣传说,行李箱其实更容易找到吧。用行李箱是方便了自己,也方便了警察……”

  王传星用眼角夹着牧志洋:“你如果要搞宣传,你是不是可以宣传说,大家不要杀人……或者,杀人自首了有减刑!”

  “呃。这也是个方向。但是看他们装人的箱子的规格,一个24寸的行李箱放人,又不够用。”牧志洋正说着,就听现场一阵喊,又是一个包扎捆成粽子的大物件,正从上游载沉载浮的飘过来,看着就很不对劲的样子。

  一辆橡皮艇突突突的就开过去了。

  江远走过来,道:“记一下时间,一会也更新一下早上发现的行李箱的准确时间,记得更新和确认水文资料。”

  “是。”王传星一听就明白了:“您觉得这是一块来的东西吗?”

  “牧志洋说的有句话不错的,这个箱子放人,它没把人装全啊。”江远蹲下来,看了看早上发现尸箱的位置,再对比照片后,又转头翻到了箱子内的照片。

  现场发现的24寸行李箱里,只有人体的躯干和两臂,两臂还都是分割后的,这是最典型的防御性分尸,分尸成六大块。

  这样分尸,工作量不小,效果通常也就是便于运输和抛尸。

  所以,这么做的人,往往并不是预谋杀人的类型,而更倾向于激情杀人。因为,如果是预谋杀人的话,他最起码会想好尸体怎么处理,哪怕决定自首也是一种处理方案,但分成六大块这种,又累又低效,但凡杀人前有好好准备过的,查查书什么的,都应该会有更好的处理方案。

  包括但不限于购买一个更大的行李箱。

  毕竟,这种分尸法,比搬运整尸累得多,不仅一点信息都没隐藏,还暴露出了最大的信息。

第1009章 小瑕疵

  黄强民用高超的技术,暂且摆脱了几名青石市的刑警的围堵,到江远身边,问:“怎么说?”

  “唔……现在来看的话,朴实无华的分尸案吧。”江远低头刷着PAD,迅速的翻看着尸体的照片,再道:“线索应该还是蛮多的。”

  “难度呢?”

  “弱LV3吧。”毕竟是个碎尸案,虽然“碎”的不多,但也是碎了,给个LV3算是对此类案件的尊重了。

  “那就还好。”黄强民松了口气。他偶尔就会从江远口中听到LV1,LV3这样的表述,现在也算是基本理解其含义了。他甚至觉得这种分类方式挺好的,一下子就明白情况了,给谈判的指导也就明确了。

  否则,光是说难,好难,不好搞之类的,谁知道哪种是真的难。

  江远微微点头:“难也不难,按咱们的正常流程,大概率能做下来,但也有可能做不下来,做不下来的话,难度就高了。”

  能够照本宣科的完成任务的,就不算是太难的任务。

  但换一个角度来说,能够照本宣科的执行任务的人和团队,本身又是稀缺的。举个栗子,高考数学150分里面,90分都是照本宣科的题目,而每年的高考人群里,能达到这个水平的,显然不足60%。

  所以,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人,连照本宣科的能力都不具备。单位里的那些蠢人,路上的那些蠢司机,网上的那些蠢发言,都是低位滑行的例证。

  “黄政委跟咱们江队说悄悄话呢?”

  青石市局的刑警支队长方刚笑呵呵的凑了过来。

  “你这个案子太难了,江远跟我商量怎么给你说明情况呢。你这边的支援一定要保证啊,否则的话,咱们不说案子能不能侦破的问题,案子很容易就拖下去了。”黄强民说的话,基本没有一句是真的,但警察办案可以骗人,这是真的。

  方刚面色一肃,心道,你刚收了两年的会费,就开始讲难度……

  方刚道:“应该给的支援肯定是能保证的,但咱们这边的经费也有限,不可能说是无穷无尽的……”

  “老方。没有让你加钱的意思。”黄强民打住了方刚的话,摆摆手道:“就是让你得保障办案经费。前几天的新闻联播,你看过了嘛?”

  “看了看了,当时看到江远的正脸,我还指给家里人看。”

  “对吧。咱们江远的名声,真的不是盖的。”黄强民说到这里表情一变:“所以,这也是一种保证。你到哪来,还能找到我们江远这样的刑侦专家?”

  放在以前,黄强民不会这样说的,他会说指纹专家,会说法医专家,但现在,他就大喇喇的说出“刑侦专家”这个词来。

  而在场的诸人,特别是青石市刑侦支队的刑警们,都自然而然的接受。

  方刚的脸上,反而佩服而释然的点头了:“如果是江远专家认为需要的话,我们也没有二话的,一定全力配合。”

  如果将刑侦专家看做是一种武器,那江远这款武器,已然是青龙偃月刀级别的名器了。能用得上它,又何必吝啬。

  “沿上游取一遍水吧。每隔50米,取20公里。取到的水样送到实验室做硅藻。另外……”江远转头对王传星道:“请苏蕾教授他们过来,说我这边有一个项目,类似于建立一个20公里长的,台河上游的硅藻谱系的研究项目这样子。”

  台河工作小组虽然只得到了少数几个城市的认可,主要是只收到了这么几个城市的会费。但是,这个体系基本就已经是成立了。

  而对于溺水的尸体来说,用硅藻确定尸体入水地点,还是非常有效果的。不是每具尸体都有效果,但至少能有三成的尸体是能有效果的。

  这个数字其实还是偏保守的,因为很多时候,警方不需要用到硅藻检验这类高消费方案的时候,是不会轻易去动用的。

  但硅藻检验在法医溺死诊断中的使用率较低的主要原因,还是要有相应的硅藻库来做比对,这一点跟DNA类似,但是跟DNA不同的是,一个地方的硅藻的存在时间没有那么久,对全国范围内的水体做DNA检验又显得花费昂贵。

  不过,台河工作小组已成。鉴于台河两岸居住的人口密度极大,对台河流域做系统性的硅藻检测,并留档案,那对后续的类似溺死案件的侦破,自然是极有好处的。

  这样做的单次开销虽然大,但硅藻库一旦建成,整体性的开销就小了。

  以前的时候,单独一个地级市或者县,大概都没有这样的动力。因为飘到了本地的尸体,它很可能就不是本地的尸源,那对本地的流域做硅藻检测,就只能给下游城市帮忙,帮不上自己。

  甚至一个省的省厅都懒得做这种事。不光是效费比的问题,总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而数据库这种东西,永远是不足用的,且体现不出价值来。

  除了对一线人员。

  方刚没想到江远下达的第一个命令,就是开销如此之大的,但他已经答应了,就只能咬咬牙,应道:“我们组织人员,尽快进行取水和检验工作。不过,要不要先尝试一下其他方式。”

  每隔50米取样一次,一公里就要取20次,对侧就是40次,20公里等于是800次,林林总总的算一下,一辆奔驰车的经费就算是出去了。

  黄强民插了一句,道:“硅藻检验的工作是长期性的,不管这个案子能不能用得上,后续总有用得上的时候。青石市既然加入到了咱们这个台河工作小组中来了,那就把这个项目做起来吧。”

  “唔……好吧。”方刚再次点头,想破案的念头,是压过了一切的。

  江远见此,才道:“就尸体的照片来看,死者应该是三天内死亡的,具体时间看过尸体以后再过判断。所以,总体来说,这还是一起现案,可以根据水文条件来做判断。尸体被分割下来的腿部不在了,这反而是个好消息,等找到了腿,说不定还可以作为判断依据……”

  江远话音刚落,刚刚开出去的橡皮艇返回,艇上的民警高声喊道:

  “腿!”

  几个人赶紧上前,七手八脚的将裹成了粽子样的包裹给抬了下来。

  粽外的包裹剪开了一点,就能看到里面的人体组织。

  变质了,但不多。

  散发着法医熟悉的味道。

  “我带回去看。”江远没有现场打开,让人先将腿送走,自己再将现场勘察了一遍,才转去停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