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280章

作者:志鸟村

  他坐在一张清空的办公桌前,左边入手待检查的长钉,右边再将长钉递出去,就算是完成了一次比对,整个过程,不仅效率高,还很安静。

  直到王传星开始去仓库搬运长钉了,刑科中心的技术员们,才有点意识到,江远不是开玩笑的,而是真的掌握了一项,他们不太理解的技能。

  “你真的在比长钉?能比得出来吗?”万宝明收到消息,匆匆而来,看着江远办公室里的临时流水线作业场,竟是有些无语。

  “目前找到三个候选,后面的全部看完才知道最终结果。”江远不需要给万宝明解释别的,接着问道:“你们做的微量物证的结果怎么样?能确定发射药的来源吗?”

  “确定了,但没什么用。”万宝明叹口气。

  “怎么说?”

  “微量元素检测,发射药的残留物里,有少量的铝粉,还有阿拉伯胶。国内的发射药,总共就三家公司在生产,凶手用的发射药,正好来自于销量最大的南山公司,他们86年换的工艺到现在,年产射钉弹14亿发,查不下去了。”

  江远早知如此的点点头,然后继续埋头对钉子。

第443章 齐头并进

  “小王。”

  王传星到仓库里来搬长钉,就被人给喊住了。

  他转头一看,正是长阳市刑科中心里,负责枪弹痕迹检验的痕检民警潘志生。

  要说起来,就算是长阳市这样的省会城市,专职做枪弹痕迹检验的技术员,也就潘志生一人。而这次的案件,潘志生显然也是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王传星不觉一笑,道:“老潘,啥事?”

  “哎……”潘志生未语先叹,再道:“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你们江队搞的这个钉子的比对,行不行?”

  “你是希望行呢,还是希望不行呢?”王传星的情绪放松,笑呵呵的招手,让潘志生帮他一起搬钉子。

  本地采购的钉子,包装普遍比较小,毕竟,负责采买的刑警也不想多搬重量。但网购的就说不上了,尤其是一家店铺售卖多种钉子的情况,各样买很少的一点,也能集出来一个超级大包装,全金属的重量,谁搬谁知道。

  潘志生现在送上门来了,王传星赶紧叫上他,先把那些大包装的钉子抬上小推车。

  潘志生只能搭手帮忙,同时无奈的道:“我不是希望行不行,哎……说实话,我们做枪弹痕迹鉴定的,平时主要鉴定的,要么是枪,要么是弹。现在没有枪,弹壳也没有,就一个弹头,弹头还是两米内射出来的,这个……我也难呐。”

  枪弹痕迹鉴定里面,最常用的,可能是确定枪支子弹的来源,像是两颗子弹是否同一支枪里射出来的。而最难的技能其实是弹着痕迹,根据痕迹来确定射击的距离、方向、角度、进出口和射击顺序等等,再厉害的,做弹道分析,计算射角,落角,弹头动能变化等等。

  而以上这些,跟钉子都没关系。

  潘志生起码需要一颗钢珠,才用得上弹道痕迹。而钉子的弹道痕迹……现在确定射击发生在两米以内,其实也算是发挥作用了。,

  但潘志生还是担心受到异样的眼神。

  王传星只能说是有一点点的理解他,更多的还是好笑,道:“你们平时也没少做射钉枪的案子吧,我前几天搜索资料的时候还看,你们平均两个月,得认定十几个改装枪械的案子吧。”

  “主要是咱们北面有的地方,就有改造枪械的传统。”潘志生说到这里,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了,干脆俯身道:“我帮你搬钉子吧。”

  王传星哈哈一笑:“就是说嘛,别想那么多了,江队既然说有办法,那就是真的有办法,看不懂的事情多了。”

  “你不是痕检,你不懂……”潘志生有点失声的道:“你们对比的可是新钉子,这东西你要是有两个,互相对比一下,那简单,咱们有的是办法,你现在一筐筐的搬上去,一个钉子能有都长时间去做对比,做判断,而且都用肉眼?开玩笑啊。”

  王传星撇撇嘴,道:“要说玄,江队看脚印才玄呢,看一眼,就知道年龄和身高,身高能精确到厘米的。”

  潘志生斜看王传星一眼,用痕检看发硬的卫生纸的眼神,道:“国内做足迹的大师,最早是马玉林,他是内蒙古昭乌达盟人,当年都是从现场直接判断案犯活动路线,跟踪追到案犯的家门口的。他带出来的徒弟有三个,苗春青,葛有忠,余新好,这些人再从80年代初办足迹培训班,留下来的玄妙的故事多的很,看年龄和身高都是基本功了。”

  王传星一边干活一边听潘志生给自己讲古,然后问:“那你的基本功练的怎么样了?”

  “那是大师的基本功。”潘志生说到自己,神情一垮,又道:“你是不知道,现在这个案子,已经不光是余支着急了,上面的局长也着急,再这么熬几天,估计就要召见我了。”

  王传星同情的看一眼潘志生,表示爱莫能助。

  “看吧,希望能尽快有结论。”潘志生说是这么说,但懂行的都知道,把这么多的证物筛一遍,根本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事。

  哪怕是有好几个人帮忙,江远工作一天下来,仓库里到的快递反而更多了。

  而江远比对钉子的速度虽快,桌面上堆积的未做进一步判断的钉子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长中。

  刑科中心的几名痕检想帮帮忙,都不知道该怎么下手。

  江远也没指望他们能帮得上忙。

  长阳市刑科中心的痕检们,普遍是在LV1到LV2之间晃悠,偶尔有人在某方面略略出色一些,但大概率也是到不了LV3的。

  就痕检的难度和工作强度来说,这个水平的痕检,已经是非常够用了,但是,跟LV6的工具痕迹鉴定的技能相比,眼前的几位痕检,跟麻瓜的距离也并不远。

  案件一时间,仿佛停滞了下来。

  事实上,长阳市刑警支队的其他刑警们,也都在各自为战的搜寻线索中,只是没有得到突破罢了。

  余温书等了两天,终究是忍不住了,前来询问进度。

  进到办公室,余温书看到的就是埋头苦干的,好像一名普通痕检的江远。

  “怎么样?”余温书满怀期待的询问。

  江远抬抬头,顺便缓解一下肩颈部的酸困,道:“目前来看,三四天内不会有结果的。”

  “三四天的意思,是把所有钉子过一遍的时间?”余温书问。

  “对。”

  余温书皱眉:“那会不会找着找着,突然找到一个一模一样的钉子,比如过两个小时,突然就确定是哪个钉子了……”

  “不可能。因为我也是在找相似。”江远实话实说道:“我现在找的是最近似的钉子,是一个比较级,因为钉子的标准都差不多,完全一样是无法确定的。”

  “这……”余温书听他这么说,直接就绝望了:“就是说,哪怕你找到了一个钉子,其实也不能确定凶手的钉子,就是一家出产的。”

  “可以这么理解。”江远道。

  “那咱们……咱们这样做下去,案子很难破啊!”余温书以前其实很少这么深入的涉及到案件的侦破工作中去的。他要么要么是直接指挥,要么就不管,交给别人又操心的状态,也是因为上面逼的太着急了。

  江远放下手里的钉子,道:“我目前的思路就是这样,如果有别的思路的话,我觉得可以同步进行吧。”

  “也是。”余温书叹口气。

  而他所期待的江远的破案,是指挥若定似的,冲着某个凶手的漏洞奔袭而去的战斗,就像是此前所做的那样。

  但是,余温书心里也明白,江远的这种技术出身的民警,破案就是这种模式的,说起来有点笨重,又有点孤注一掷,但换其他路线呢……至少互不影响吧。

  一般的案件,按照江远的思路进行,余温书也不会说什么。

  如今他却很难等下去了,想了想,余温书道:“那我想想办法,再找找其他线索,咱们几条路线,齐头并进。”

  “我没意见。”江远点点头。

  余温书也点点头,出了门,拿出手机,找到“徐泰宁”的电话号码,犹豫了几秒钟,毅然拨了出去。

  他知道,花钱不一定会变强,但不花钱,他心中不安!

第444章 天罗地网

  徐泰宁是坐公交车来刑警支队的,特简朴的感觉,而且都不用停车,就一条磨光的警裤,一件灰扑扑的夹克,慢悠悠的走进刑警支队。

  门口站岗的新警也只看了证件,就赶紧敬礼将人放进去了。

  这年月,穿夹克的朴素老头是真的不敢惹。

  余温书在支队的会议室里,给徐泰宁开了个作战指挥室,墙上挂了长阳市的地图和地形图,桌上放了白瓷杯,里面泡了绿茶,脸上带上笑容,准备的妥妥当当,并暗藏一份小心思:您手指缝里省一点,我们也能过个肥年。

  徐泰宁向余温书回了一个笑容,端起了绿茶,看向了地图,道:“如果要放地图的话,最好是换一个大点的地图。”

  “呃……大比例尺的地图吗?这个已经……”

  “我的意思是地图范围……”徐泰宁用手在空中画了一个圈,道:“你这是长阳市的地图。”

  余温书心道,因为我们是长阳市刑警支队。

  当然,他不能这么说,还是小心伺候着,道:“我们是考虑着,凶手几次作案,都是围绕着长阳市内的景点来进行的……”

  “你们考虑的有道理,确实有可能是围绕着长阳市内的景点来作案的。”徐泰宁点头,又道:“但也有可能,是围绕着长阳市周边的景点来作案的,又或者……”

  徐泰宁从旧旧的夹克里,掏出了一支激光笔,亮出一道红光,就顺着地图边走边道:“也有可能,是绕着长阳市的绕城公路,或者绕城高速来进行的。”

  余温书整个人都麻了。长阳市是省会来着,绕城公路得50公里了,再往外扩一扩……这要是搞排查,就算刑警支队的经费充裕,也禁不住这么花啊……

  政委更是听的心惊胆战,生怕余温书就这么答应了,连忙道:“绕城公路全程都是有监控的,上高架,下高架的卡口,这几年都有高清摄像头,凶手走这条路的话,属于给自己埋坑了。”

  “也许坐公交或者打车呢?”徐泰宁反问一句。

  政委听的一愣。确实,凶手只是出来杀人而已,既不需要运尸抛尸,也不需要分尸掩埋,他随身带一把射钉枪,到了选定的地方,甚至都不用选,随机找个地方,下车爬山,上山杀人,杀完回家,并不需要自己开车,公共交通反而更容易隐藏痕迹。

  “要是划这么大的范围的话,开支太高了,局里也不可能允许我们,把全城都排查一遍。”余温书小心翼翼的道。

  “条件所限很正常。我做排查,最常遇到的问题,几乎每次都会遇到的问题,就是条件有限,经费限制……”徐泰宁很自然的道:“不过,我提出这个范围,也是希望你们能够明白,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假定凶手也是受到一些限制的,如果不做这样的假定,我们的经费会出问题。但如果假定的范围划小,我们的排查可能没有效果……”

  余温书和政委互相看看,这才明白,徐泰宁是在给自己打预防针呢。

  与此同时,两人更深切的感受到了恐惧——徐泰宁在给自己打预防针!

  这家伙准备花多少钱?

  “这个地图换了吧。”徐泰宁再用激光笔在空中转了转。

  “好。那您要个多大的地图?”余温书的预期值已经被拔的很高了。

  徐泰宁这时候却是摇摇头,道:“你昨天给我打了电话以后,我就研究了一下这个案子,我认为,排查犯罪现场,或者说,排查寻找凶手进入犯罪现场的路径,方式等等,都意义不大。投入会非常大,但还是可能漏网,属于又花钱,效果又不好的模式。”

  余温书想起徐泰宁刚刚画的范围,默默无语。

  确实,三起案件分别发生在长阳市郊的三个方位,且都是风景比较好的,有丘陵小山的公园,前去休闲的市民,有居住在附近的人,也有从市区过去的人,再考虑到环城公路都距离不远,甚至距离附近的乡镇都不太远的因素,排查凶案地点和路径,确实有吃力不讨好的嫌疑。

  再者,凶手的三次作案是随机作案,那发生地点也可能是随机的。虽然说,人类的随机大都是伪随机,用一种比较简单的分析方式,例如,以三次作案地点为圆心画圆,三个圆的交际处,就有可能是凶手的居住地或工作范围——然而,现实中的案情分析,哪敢如此简单,此范围的划定,有太多前提了,比如,假定道路条件是均匀的,假定凶手没有更换交通工具,假定凶手每次是相同的出发地点,假定凶手途中没有遇到意外情况……

  如果像老外一样,只追求百分之五十的命案侦破率的话,这样子划定也没太大的问题。

  但都到了请徐泰宁的程度了,余温书怎么敢这么画圈。

  余温书警惕的看向徐泰宁。

  正所谓狗改不了吃屎,徐泰宁挥金如土的做事方式,也不是一天练成的。那是、山南省上上下下的各级刑警队,一步步惯出来的。

  他说花钱多,那可能是真的花钱多,但你说他会省钱,那就是想瞎了心了。

  “监控视频这个,可以查,但我觉得,也不要太指望它。荒郊野外的,凶手只要戴个帽子,打个伞,穿个帽衫,咱就全白忙活了。”徐泰宁又斩断了一条路。

  余温书郑重的点点头。

  “这个案子,我觉得最终还是要归结到武器上。因为本案最特别的,就是武器。一支改造的射钉枪,射钉枪从哪来的?在哪里改造的?谁改造的?这三个问题,我觉得只要解决一个问题,案子就能侦破了。”徐泰宁掰着手指头,将案子分解的支离破碎,又清晰明白。

  余温书的脸上不觉带出了希望。

  徐泰宁这个分析,确实比找犯罪现场的证据,要有意义的多了。

  徐泰宁喝了一口茶,慢悠悠的道:“有能力改造射钉枪的人不少,但其实也不多。我的估计,就长阳市和周边,几万人吧……”

  余温书一愣:“几万人?”

  徐泰宁:“从事机械行业的,做电工的,都有可能……”

  “等等。”政委道:“就算咱们找上门了,怎么证明他是改造过射钉枪呢?”

  “三次作案的时间,这三次都是发生在早晨的,两次工作日,一次休息日。三次距离又都很远,他的不在场证据是一定是不全的。筛出名单来,再看看有没有进一步筛选的方式。”徐泰宁回答的很快。

  余温书知道,徐泰宁的工作模式就是这样,遇事不决先筛名单,筛出来的人数少,就具体询问,真人测谎,也可以搞秘密侦查。筛出来的人多了,就换一个方向筛,搞交叉对比,缩小了名单以后,再回到第一步。

  要说起来,徐泰宁的破案方式也很笨,比江远的笨法不同,且更花钱罢了。

  余温书怀念了一下江远,再深吸一口气:“做吧。按您说的做。”

  这个案子,是容不得他再犹豫和浪费时间了。

  午后。

  徐泰宁尚在准备期间,《长阳晚报》的记者,来到刑警支队。

  记者是局长喊来的。态度很好,很职业也很认真的样子,问了好些个问题,有些一看就是专业人士帮忙准备的。

  余温书乖乖的回答。他现在是省城的支队长了,所以来的就是记者,要还是大队长的话,来的可能就是果盘,意思都是差不多的,案子破了,吃果果,甜丝丝,记者为你写报道。案子要是破不了的话,报道不一定有,但报告是一定送上去的。

  余温书不仅暗自庆幸,还好请来了徐泰宁,这样子,就算是死,也是不留遗憾的死了。

  ……

  同一时间,江远也在抓紧时间看钉子。

  本案的凶手已经杀了三个人了,虽然两次间隔的时间不定,但你不能指望一名连环杀手遵守某个时间表。尤其是这种没有利益冲突的随机杀人,说明他本身就是不遵循社会秩序,不认同现有的社会道德规范的。

  所以,凶手随时有可能开始杀第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