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志鸟村
周远强带队冲入了环卫公司的司机休息室。
在进出通道被控制住以后,周远强立即问:“张海是哪个?”
几名正在喝茶的司机互相看看,最前面的一位起身道:“还没来呢。”
“你们几点钟上班?”
“早班的话,是早上五点。干6个小时。下午班11点接班,干到下午5点,再把车开回来。”说话的司机看着年轻些,口齿也清楚。
周远强立即追问:“张海呢?他今天上早班还是晚班?”
“他今天早班,领导刚还给打电话呢。”司机往边上走了两步,用手点了点墙上的值班表。
值班表上有二十几个司机和车辆信息,时间也是梯字形分布的。
周远强指着张海的一行,问:“他昨天的日期格子是黄色的,什么意思?”
“休息日,我们一周休一天。”
周远强的脑囟门险些炸开,急忙问:“张海昨天没来?”
“张海昨天休息,他来做什么?”司机望着周远强,像是看自家领导一样。
周远强赶紧掏出手机来,一边给支队长拨电话,一边问:“前天呢,张海前天正常上下班吗?去了哪里?”
“前天……前天警察封路,就呆休息室待命吧。我也没注意。”司机看向其他人,并喊了一声:“前天见张海了吗?”
“早上吃饭的时候还在吧。”
“换班的时候走的吧,查考勤机。”司机们倒是蛮热情的出着主意。
听着司机们说的话,就有民警忙碌了起来。
此时,支队长郑天鑫的电话也接通了:“老周,怎么样?”
“张海昨天放假,今天还没来上班,晚了3个小时。另外,他前天因为警察封路,也没上班,很可能是等到了中午就回去了。”周远强回答的飞快。
他相信郑天鑫已经非常明白问题的严重性了。
事实上,郑天鑫不仅明白,而且,脑卤子就直接炸成酱了。
“张海家里也没人。”郑天鑫的声音变的沉重起来:“发通缉吧,我请技侦的追一下手机。”
现在发通缉肯定是太快了,但这个案子太大,郑天鑫根本不敢等。
周远强亦道:“我再问一下这边环卫公司的职工,查下监控,那个……老郑。”
“恩。”
“通知徐处和江远他们吧。”周远强建议了一声。
“恩。”郑天鑫叹了口气。
他们趁夜确定了抓捕的目标,并且进行了抓捕,结果人已经跑了——虽然说,再晚一些抓捕,人只会跑的更远,但提前做事,提前背锅,责任基本都落到郑天鑫和周远强身上了。
两人挂了电话,都只能各自骂娘。
……
与此同时,江远等人也收到了消息。
江远其实也就是刚刚睡下,被电话叫了起来,满脸不爽。
电话会议打开,看到江远的臭脸,郑天鑫和周远强浑身不自在。
他们也不是怕江远,但作为正常人,弄坏了人家精心制作的东西,跟着别人做事却做垮了,内心的愧疚总要持续几分钟的。
柳景辉听了过程,倒是一点都不奇怪的道:“算起来,咱们还多争取了几个小时的时间。追逃应该不是问题,案犯都54岁了,长时间做环卫工人,也没有参军之类的经历,迟迟早早的都能抓住他。”
郑天鑫和周远强的表情顿时好看了一些,确实,追逃虽然麻烦,但就目前的社会管理能力来说,一般人是跑不了多远的。
这种没有特殊技能的逃犯,跑出去一两个星期就被抓回来的很常见。从追捕的角度来说,无非就是延迟一两个星期到案,整体上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江远则是揉揉脸,清醒了一下,再问:“凶器找到了吗?”
“还没有。”
江远道:“连续四具尸体的凶器都是相同的,凶手应该不会轻易丢弃凶器的,而且估计是个挺结实的工具。他逃跑的话,应该不会戴上凶器走吧。”
“也不一定。”柳景辉道:“如果直接进山的话,是可以带着凶器走的。也可以预先藏起来。”
“还有蛇皮袋,分尸的地方,说不定还可以找到一些碎骨什么的,案犯分尸分的太细了。说不定还有存留的尸体。现在尸体还没找全,还有脑袋。”江远对于有多少具尸体这件事,还是比较在意的。
失踪的失足少女,并不意味着就是死掉了,也有可能就是离开了,这在该群体中,也不是太稀罕的事。
可另一方面,警方也不见得就找全了失足少女们。除了一些失足少女们的聚集地,私人营业的失足少女,或者是兼营的失足少女,并不完全被掌握着,也很难去确定她们在哪里。
本质上,失足少女是脱离了正常的秩序世界的。
4具尸体相对于失踪的人数来说,还是偏少了的,再考虑到凶手不断升级的抛尸模式,江远有理由相信,还有更多的尸体尚未找到。
正所谓“惩治凶手,告慰逝者”,江远从来没指望凶手能够乖乖的说出所有的答案。
凶手显的乖巧,往往是因为警察的工作做的足够多,足够细罢了。
郑天鑫毕竟是年纪大了,漏掉了凶手之后,脑袋瓜就嗡嗡的,被江远询问起来,直接将摄像头放到了现场,道:“张海的房子很小,他是独居的,房子是这种老公房,总共40多平,布局也不太合理,应该没有分尸的条件。”
想在家里杀人,上下水便利是最基础的,冲刷血渍要大量的清水,清洗自己和衣物也是如此。下水的部分,保不齐分尸的过程中,留下了碎肉碎骨,或者毛发缠绕到了下水槽等等。测试的方法也很简单,花300块钱一个人吃一顿火锅,吃的饱饱的回家,吃泻药拉的满地都是……或者自己扣嗓子眼扣的满地都是,然后清扫一遍,看看能不能弄干净,弄完了有没有味。
通常来说,家里的装修要完善一些,像是地砖的倾斜度要合理,不要有沟沟堑堑的地方,否则很容易就卡到了东西。
如果感觉打扫卫生间麻烦,或者觉得自己做不好,那跟邻居间的矛盾要是不超过这个水平,就还是不要砍他了。
打扫和处理尸体的难度远超于此。
顺便说一句,如果双方的矛盾小于几千几万元的,与其杀人,不如找份保洁的钟点工做做,相同的工作量,差不多能把钱给赚回来。
江远等人都是有经验的,看一眼摄像头里的场景,就确信这里不可能做分尸战场,至少不可能是分尸主战场。
单独用来煮煮脑袋什么的可能还行,分割大腿或者开胸这种活,在这样的房子里是摆不开的。没办法的时候,用来分一具尸体还行,经常性分尸,肯定不会选择在这样的环境里操作的。
“所以凶手还有房子?凶器之类的也有可能放在另外的房子里?”江远道。
“也有可能另有同伙。”柳景辉忽然来了一句。
江远皱眉:“不是单人作案吗?不对,埋尸是单人作案,其他时候,可以有同伙作案?”
单人作案的思路最初还是柳景辉提出来的,凶手将尸体分割成了单人可以提拿的小块,墓坑的挖掘痕迹也是单人形成的……
但在看到张海的情况以后,柳景辉就想的更多了,不由道:“重点是绑架的问题,绑架是制服和控制,张海家里没有这样的条件,如果另外租房或者买房,还要适合监禁,适合处理尸体,张海的收入水平,恐怕支付不起。”
郑天鑫和周远强面面相觑,这临门一脚,眼瞅着变成了任意球,感觉又要重新摆开阵势,重新冲锋了。
第400章 盘源村
案犯的数量增加,对专案组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变动。
特别是目前的情况,案犯张海逃跑,其实算不得什么事。犯罪分子就是会跑,而且是为了活命而奔跑,自然会拼命的尽其所能的逃跑,跑出极限来,跑出技术来,跑出春雨与血的浪漫,跑出血尿来。
但多了一名案犯,或者几名案犯,情况就不一样了。
首先,案件升级为了团伙作案,其次,专案组对第二名案犯的情况并不掌握,还说不定哪个是主犯,哪个是从犯。
后者尤为严重,如果这边结案了,那边发现另一名案犯是主犯的话,这案子就尴尬了。
几名中年男人都在电话会议中沉默了,这几位要么是领导,要么就是省内有名的柳景辉同志,大家都是有一定的偶像负担的,而且,案件走到这一步,要怎么向上汇报,甩锅给谁,要不要追加资源和支持,要不要重新组织队伍,全都是问题。
江远是年轻人,也不像几位中年人那样,受过生活和工作的毒打,见他们都不发言,就顺着案子,自顾自的道:“现在首先就要确定,是否有同伙存在。我有一个想法。”
“你说。”柳景辉一抬头,倒是对江远的定力叫了一声好。
如果大家都只考虑得失,考虑甩锅的话,破案就更难了。
江远举着手机,通过电话会议道:“假设有同伙存在的话,他们双方的联络方式是什么样的?我觉得大概率是电话或者微信这样的正常联络方式吧,看张海跟卖悳淫女之间的交易的随意程度,他应该不具备这方面的反侦察意识。”
“有道理,他们俩人间的交流一定是高频次的,尤其是最近几天!”柳景辉立即表示赞成。
很多普通人——包括张海这种没有进过监狱大学的凶恶罪犯,其实都不太了解现代电子侦查技术,进步到了什么程度,以最高端的水平为例,斯诺登事件充分的展现了大规模监听的广度和深度,单就个人而言,一个人要想完全避免电子信息被窃取或监控,需要绝对的物理隔离。
而要想杜绝手机通话被监听,正确的做法是将自己罩进一个软质的包裹中,比如被子,然后才能打电话。这是因为如美国这样的太空强国,已经能够做到用卫星监控房屋的窗户的振幅,进而还原成声音。只有处于吸波环境下,才能避免此类技术。
当然,以上只是技侦的最高形态,正常人不可能受到这么昂贵的监视。
但对普通人来说,现代技侦的一般手段已经很难躲开了。
张海连第二只手机都没有,微信都没有小号,总的来说,他和他的同伙,应该是并不太熟悉电子设备的状态。
事实上,54岁的年纪,又是做环卫工人这样的蓝领,张海最主要的通讯手段就是打电话,他连发短信和微信的时候都很少。
郑天鑫立即想明白了江远的思路,暗自叫了一声好,忙道:“我先去联系技侦。”
说着,他就登出了电话会议。
其实可以挂着电话会议去打电话的,但郑天鑫也不会。
不一会儿,电话会议重新建立。
郑天鑫的表情看着就很激动的样子,等众人都连上了,迫不及待的道:“找到了几个人,我发名单到群里,嫌疑最大的,我放在了第一位,陈友第,52岁,农民,这人是个拆迁户,名下有6套房子,还有宅基地建了自建房。他住盘源村,就在国道附近,距离一号尸体的距离是12公里……”
柳景辉听的眉毛都要立起来了,这简直是量身打造的,每一项都符合的同案犯了。
“我现在安排人手往盘源村去,那个,江队柳处,咱们一起?”郑天鑫这次不好意思吃独食了。
江远和柳景辉都应了。
第一现场还是要去看看的,谁知道案子后面还有没有别的情况。
郑天鑫接着道:“张海的行踪也有了眉目,他应该是坐高铁往省外去了,我们已经联系了铁路公安,我们这边也派一队人过去。”
“好,只要找到人就行。”柳景辉更怕这人钻了深山老林。倒不是说钻了深山老林就抓不到了,问题在于搜捕山林里的逃犯是很辛苦的,需要的人力也多,花费的时间也多,远没有坐高铁坐飞机去抓人的轻松。
张海的房子其实也需要好好的勘查一番的,但新冒头的这个陈友第,就目前来说更重要。江远也只能开上车,匆匆往盘源村赶。
从鲁阳市去盘源村,就要经过国道。
江远让牧志洋开车,自己坐在副驾驶座半眯着。
国道两侧的搜索排查人员,已经开始工作了起来,因为散落在数十公里长的路段,每一段的警员人数其实并不多,看起来还有点松松散散的——主要的搜索工作是由警犬们来进行的,普通警员们是排队排查的方式,效率并不高。
在普通警员们看来,这是又一个在户外工作的,疲惫的一天。
而在江远眼里,他能看到燃烧的经费。
805案做到这个时候,线索和证据与之前已不可同日而语,理论上,现在停下排查,细细的调查其他线索,应当是能将案子做下来的。
不过,别说是江远了,郑天鑫都不敢现在停。
咚咚。
小车开下了国道,稍行片刻,再看地面,道路已是3.5米的村道了。
江远揉了把脸坐起来,看着外面的小村子有点失神。
说起来,这个盘源村有点像是老江村,村外少了些水源,村内少了些水渠,但建筑的模式都是类似的,同样是人烟稀少,房屋年久失修。
盘源村拆迁拆的是其农田和山地,大部分人的宅基地尚在,只是大部分的村民,拿到了钱以后,都去了市里买房,还愿意留在村里的人就很少了。
陈友第算是其中之一,他重新申请了宅基地,搞了一个大大的院子,楼盖了三层,自己还在院子里修了个巨大的谷仓。
村里人没怎么理会陈友第,且不说留在村里的多是些老头老太,就是陈友第本人,原本就是村里孤僻的边缘人,他也没有子女,更是跟村里的环境脱节了。
当然,陈友第越来越少的参与村里的活动,也是原因之一。
江远到的时候,鲁阳市的刑警们,已是开始了突击。
郑天鑫亲自指挥,手里拎了只小手枪,距离正门不到10米。
看到江远过来了,他也来不及搭话,只点点头。
江远拉着牧志洋,站到了后面一点的位置。
院内只有刑警们自己的喊叫声。
“上铐子了!”
郑天鑫的对讲机里,呲呲的传出声音来。
“干的好!”郑天鑫长舒了要一口气,这才看向江远,脸上微笑道:“总算是将这家伙给堵起来了。”
江远点点头,目光落在院内紧临着住宅的谷仓处。
谷仓是平躺着的老式谷仓,长有十几米,一层楼高,且悬空在一米多的高度上,占地面积大,但取用方便,旁边留个木梯,就可以轻松爬上爬下。
这样的谷仓,曾经用于存放粮食,既方便又利于储存,只是这些年,陆陆续续的都给拆掉了。一方面是村里人种粮食的少了,用不上这么大的谷仓了,另一方面也是这种谷仓太费地方。
上一篇:年代:道法通神,你说我迷信?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