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 第310章

作者:安化军

  但在契丹眼里就不一样了,重元是逆贼,洪基急需他的人头,安抚内部。得到耶律重元,让契丹让出几州,又有什么。有这样一个交换,契丹的面子就保住了。

  富弼想了又想,道:“太尉如此说,事情就好办了。只不过,自重元到京城,虽然一直不降,朝臣还是把抓到他当作少见的大事。如果这样送出去,是不是会让朝臣不满?”

  杜中宵道:“所以此事要得到圣上同意才行。只要圣上同意,朝臣还有何话说?”

  说到这里,杜中宵补充一句:“要不要把枢密院其余使副唤来,我们先商一下如何?等枢密院都同意了,我们再去禀明圣上,尽量让圣上同意。”

  今天田况有事,曾公亮早上来了一趟就回去,说是家中有客人。枢密院里除了杜中宵和富弼,只剩下一个张昇。当下派了士卒,请田况和曾公亮来枢密院,就说有要事相商。

  安利军白马渡口,耶律仙童和吴湛下了火车,感叹道:“南国的这火车真是神物!一路南来,便如飞驰电掣一般,极是快捷。而且又不用马料,路上不用歇息,千里一两日就到。”

  吴湛道:“是啊,而且此物拉的货物又多,堪称国之重器。宋朝这几年的功夫,北抵阴山,又取了西域,灭了党项,想来此物出力不少。用此物运送粮草,千里也是等闲。”

  耶律仙童连连点头,回身看火车,赞叹不已。有了火车,天下从此不同了,以前的很多经验都不能再用。契丹军队向来以快捷著称,纵横数百里,往来如风。可宋军有火车,千里也是等闲。只要铁路到达的地方,数日之间大军就可以聚集,机动性不是从前可以比的。

第141章 且先等等

  都亭驿,位于州桥附近的光化坊,是接待契丹使节的地方。富弼为此次接待之使,从火车站迎了耶律仙童和吴湛两人,到了都亭驿,设宴洗尘。

  饮了一杯酒,耶律仙童道:“太尉,现在马邑双方数十万大军对峙,非是小事。我们此来,便就是要与贵国重修旧好,各自罢兵。此事紧急,不知什么时候得睹圣颜?”

  富弼道:“急什么。二位远来,且先在开封城里游玩几日。现在春暖花开,正是一年中风光最好的时候,东京城里携老扶幼出城踏青。二位上使远来,岂能错过!”

  耶律仙童急道:“前方数十万大军对峙,时间久了,不知道就要发生什么大事。这个时候,哪里有心情游玩?太尉,国事为重,还是让我们尽早面君。”

  富弼沉吟道:“圣上国事繁忙,我可以代为通禀,但什么时候上殿,还是听诏命吧。”

  耶律仙童和吴湛对视一眼,俱都无奈。当时出大同府的时候,还以为一切顺利,哪里想到耶律洪基大军出击,会陷在马邑。现在双方对峙已经近一月,契丹的粮草已经难以支撑,实在等不得了。

  富弼只字不提前方战事,只是说些诗词文章,风花雪月。

  崇政殿里,几位宰执大臣在那里,正与皇帝赵祯商量前方的战事。

  杜中宵道:“前日得报,杨文广已经占领九十九泉,大同府以北已经尽入朝廷之手。可以命富弼再拖契丹使节几天,让他们先静静心。等前方耶律洪基大军支持不住,再谈不迟。”

  韩琦道:“契丹的内战已经打了五年,洪基三十万大军,可以说是倾国之兵。能不能,我们大军齐出,先灭了此敌。如此契丹实在大减,以后再战,便就容易了许多。”

  杜中宵道:“相公,耶律洪基所部可不是契丹主力。此次进攻大同府的,只是一部分宫室兵,还有幽州、平州的人马。我们一旦把他们打得大败,契丹各部必然出兵相助,那个时候,前线的二十万禁军可难以应付。要想跟契丹决战,没有五六十万整训好的精兵,是远远不够的。”

  文彦博道:“契丹的五年内战,不过是洪基的部分宫室兵和重元的西京道兵马之战,契丹各部并没有参与,最多遥相呼应。这个时候两国决战,朝廷没有做好准备,不是好时机。”

  韩琦在河曲路大胜,心气上升。现在看前线契丹兵马处于下风,不由生起决战的心思。杜中宵却知道,现在马邑的并不是契丹主力,连皇帝的宫室兵都不全,更加不要说各部。幽云十六州这五年已经被打烂了,契丹其他各部却还完好。禁军不整训完成,就不具备彻底打败契丹的条件。马邑是因为那里特殊的地形限制,契丹的战力发挥不出来,不然不会如此被动。

  赵祯道:“占了朔州,又取德州、白水泺和九十九泉,契丹岂能愿意?”

  杜中宵捧笏:“是以要给契丹合适的条件。枢密院以为,耶律重元被俘之后,一直不肯归降,并没有多少用处。不如就把重元交给洪基,换那几个地方。对于本朝来说,还是土地实际些。而对于契丹,重元是与洪基争皇位的人,是他的眼中钉,肉中刺。”

  赵祯道:“重元既入我手,再送回契丹,是不是会被人非议?”

  杜中宵道:“朔州是萧革所献,只要厚待萧革,哪个还能说什么。重元不降,在本朝手里就没有用处,不如送给契丹。有了重元,这次契丹所失掉的土地,对他们国内也有了交待。”

  文彦博道:“如果我们放了重元,契丹依然去攻这些地方怎么办?”

  杜中宵道:“相公,契丹能攻,现在就去攻了。这几个地方,朝廷占下,契丹想夺回去,是千难万难。除非趁我们没有准备好之前,发动大战,不然没有办法。”

  田况道:“确实如此。契丹之力,此次马邑之战也看出来了。只要选对地方,契丹对本朝军队并没有什么优势。河曲路现在二十万大军,契丹没有三五十万人,难有作为。”

  听了这话,杜中宵道:“契丹军队不善攻城守城,最善于千里纵横,来去无踪。哪怕是现在有了火炮,其实除了守城的时候,契丹用起来并不顺手。以后与契丹作战,也是如此。要想恢复燕云,就必须要有足够的骑兵,以骑兵压制契丹骑兵。如果不这样,即使禁军强过契丹,也难有作为。两军对战时,契丹总是能够避开正面,不断骚扰后路,仗还怎么打?”

  赵祯道:“可现在的禁军,用枪炮,骑兵并不方便如此。”

  杜中宵捧笏:“陛下,禁军用枪炮自然是正途。不过,内地可以如此,一到了草原上,就难以捕捉契丹主力。要想真地击败契丹,恢复燕云,其实是不够的。契丹兵力,还是来自于草原的各部。不能够掌控草原,北地终究难以安宁。契丹的中京和上京两道,人口不多,但民皆为兵,动辄百万。没有强大的骑兵,很难在那里把契丹彻底击败。”

  对这个问题,杜中宵想了很久。最终想明白,有了火器,其实并不能彻底压倒游牧民族。要想稳定北方,中原王朝自己就要有强大的骑兵,最好是世上最强大的骑兵。同样的人口,全民皆兵的势力明显更有威胁。一旦时机合适,往往就能对中原王朝形成巨大压力。

  中国北方,有大量的宜耕宜牧的地区,比如河套,比如东北。这些地区在中原王朝手里,能够稳定统治,保持强大的骑兵队伍,才能压倒更北的游牧民族。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可能跟游牧民族贸易,使他们得到生活物资,而不需要动辄抢掠。

  火车可以把大草原分割开来,但那成本太高,非一朝一夕可以办到。真正有用的,还是要建立强大的骑兵。有了自己的骑兵部队,在武力上彻底压倒游牧民族,直接插手他们的内政,不使其形成统一的大部族,才是北方安定的关键。

  契丹是个很不一样的势力,不但有幽云十六州这些农耕地区,而且占据了整个北方草原。到现在为止,契丹对草原的统治非常有效,各族听命。其军事实力,便来自于大草原。不能用历史上的金朝灭契丹的例子来看现在的契丹,契丹内政远没到那么腐坏,军队战斗力还在。

  杜中宵在河曲路三年,宁可跑到千里之外的西域,也没有越地阴山。因为游牧大草原,对于现在的宋军来说,还是太大了。地广人稀,迁徒不定,部族数量繁多,现在很难控制。

第142章 今非昔比

  耶律仙童和吴湛进了都亭驿,到了后院,看着院里的花木,好长时间没有说话。

  一只猫突然从花丛里钻了出来,惊起一群小鸟,扑楞楞地飞上了天。吴湛猛地转过头来,对耶律仙童道:“大王,你认为如何?”

  耶律仙童缓缓吐了一口气:“此事至为重要,按说应该先问过陛下。不过,宋人的驿递不给我们传递消息,等圣旨回来,不知什么时候了。三十万大军在马邑,攻又攻不过去,要是不退,后方的粮草难以供应。实在是等不得了,不如我们先答应宋军,等消息送回去,看圣意如何再做决定。”

  吴湛点头:“不错,现在优势在宋军一边,着实是容不得我们想太多。宋军开拓河曲路,已经灭了党项,大同府以西,只能给宋军了。就是我们不答应,难道就能从宋军手中抢回来?”

  耶律仙童叹了口气,背着手,看着院子里的桃红柳绿,一时没有说话。

  今日上殿之后,又到枢密院见了诸位使副。杜中宵明确提出,契丹割朔州、德州、白水泺和九十九泉给宋朝,宋朝把耶律重元交给契丹,两国就此停战。

  契丹多少年没有向外割让过土地了,结果碰到杜中宵,先是国主暴毙,割出去了河曲路。这次朔州打一场,又割出去几州,耶律仙童和吴湛觉得不可接受。只是理性上,知道现在契丹处于弱势地位,不答应只怕也不行。耶律洪基攻下大同府,急需时间整合契丹内部,实在不是跟宋朝开战的时候。

  叹了口气:“马邑不能长久待下去了,只好答应宋朝,先如此吧。此事要定,还是需圣上同意才可以。我们与宋使一起回大同府,看看圣上如何说。”

  吴湛点了点头:“现在只好如此。重元虽不足道,因他叛逆,打了五年仗。抓回去,对内总是个交待。圣上也需要处置重元,才能让原西京道众臣,还有原来支持重元的部族,从此彻底熄了心思。”

  第二日,耶律仙童和富弼抵定两国退兵的草案,赵祯恩准。便以富弼为使,刘永年为副,与耶律仙童和吴湛一起回契丹,等耶律洪基批准。

  上了火车,富弼对耶律仙童道:“大王此来,两国休兵,可谓功德圆满。”

  耶律仙童苦笑摇头:“割了朔州等数地给南朝,何谈有功?此次回去,不被责罚已是难得。”

  富弼笑道:“大王不要这样想。朔州等地本是重元所有,我们拿了重元,送回契丹,于你们是难得的好事,国主怎么会怪罪?此事只需大王一张金口,便是大大的功劳。”

  吴湛道:“太尉,地归贵国,你当然是这么说。对于我们来说,此次出使,割了地出去,实在有负圣恩。太尉不必得了便宜卖乖,还是想想,怎么让圣上答应才好。”

  富弼笑了笑:“且先到了大同府再说。两国聚兵于马邑,贵国主在那里领兵,想必也不耐烦了。”

  这几天得到的消息,契丹在马邑损失了二十多门炮,粮草越来越少,已经待不下去了。刘几在山中引而不发,让契丹大军苦不堪言。运粮必须远离山边,多走道路,增加不少损失。这场仗,契丹早已经打不下去,只是在那里强撑着。如果宋军现在进攻,真有可能把契丹击溃。只是杜中宵不想在这个时候与契丹开战,严令前线克制。

  随着火车驶出了开封府,耶律仙童看着窗外的原野,感叹道:“贵国这火车真是神物,跑起来如飞一般,又不需草料,拉的货物又多。若是本朝有此神物,那可就真是太好了。”

  富弼道:“火车确实是神物,本朝受惠良多。不过,此物现在本朝自己都不够用,却不能外卖。”

  吴湛摇了摇头:“这路都是用铁铺成,车的价钱也不便宜,纵然能卖,本朝也买不起。”

  富弼与刘永年相视一眼,笑而不语。吴湛说的不错,现在的火车,以契丹的财政,只怕还真是买不起。契丹虽大,却不富裕,以前就远远比不上宋朝,现在更加不如。这些年,宋朝的工业起来,创造的财富是原来的数倍,岂是契丹可比的。

  初期的铁路比不得后来的精致,也没有那贵,铺起来并不太难。不过对契丹来说,这么多铁就是难以承受的负担,更不要说火车了。

  耶律仙童看着窗外,迅速退向身后的花草树木,心情沉重。此次在马邑失手,对契丹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也就是说,从此之后,正面对阵契丹不再是宋朝的对手。有了铁路,宋军就可以快速机会,两国的地位已经彻底逆转。不知道耶律洪基等人,知不知道这个巨大变化。

  以前到宋朝出使的人,回契丹之后说起宋朝铁路,很多人都当故事来听,心里却不相信真会如此厉害。这次自己一来一回,坐了两次,才算见识到了。

  看了看富弼和刘永年,两人面色轻松,神情愉悦,耶律仙童有些无奈。这两人曾经做过到契丹的使节,那次哪里是现在这个样子。当时宋朝正与党项作战,战事不力,出使契丹就要看别人脸色。这一次可是不一样了,党项已灭,对契丹战事处于上风,连使臣都放松。

  从契丹宋朝,这火车就是直接显示实力的工具。坐上一次的使臣,都知道,现在的宋朝实力不是以前可比。在这种工具面前,以前宋军的许多弱点,都就此消失。

  到了滑州,坐渡船过了黄河,继续上火车北行。到了相州车站,见车站里大量货运火车,运着各式各样的货物,耶律仙童道:“这几年,贵国好生兴旺。铁监生产的许多货物,也有卖到北地去的,大家着实喜欢。相州这里,便就有许多生产货物的厂子。”

  富弼道:“这里产铁,是现在天下最富庶的地方之一。当然,与南边的叶州比较起来,还是差了许多。两国停战了,可以在边境开互易,必然有更多的货物到北地。”

  吴湛道:“罢了,真正有用的你们不卖,没用的不过是赚我们银钱。听说南边叶州产农具,极是好用,贵国却禁止卖向境外。只卖些什么油灯、自来火之类的,又有什么用处?赚钱罢了。”

  富弼笑道:“那些东西,日常用着极是方便,怎么会没用?”

  吴湛道:“没有那些货物,日子一样过,用了又没有什么好处。而且价钱太贵,不几年,钱都到贵国来了,不是个了局。若是农具能卖,还有些用处。”

  富弼没有再说话,与刘永年相视而笑。两国说到底是敌国,怎么会卖那些给契丹?

第143章 乱起

  弘州附近,桑干河旁,一队运粮的队伍正在休息。他们是析津府顺州人,奉命押运粮草,来到了这里。此时河谷里桃花已谢,桑葚渐长,微风和煦。

  看看天上的太阳,一个契丹士卒长身而起,厉声道:“起行!天黑之前,我们要赶到下一处驿站!”

  地上一个汉子道:“前面山路走得着实辛苦,大人,且容我们歇息得透了,才好赶路。”

  那士卒挥起手中鞭子,一鞭打在说话汉子的身上,高声道:“你胡说些什么!运粮都有路程,一个慢了,就要受罚!都快快起来,向前赶路!”

  那汉子从地上起来,口中道:“从幽州一路赶来,河里又行不得船,我们累得快要死了!再这样逼下去,还怎么活着到大同府!这个季节,我们不做家里农活,来运粮已是苦命。又不给粮食,只靠着我们自己带的粮,这不是要人命吗!”

  几个运粮的汉子起来,一起说是,叫苦连天。

  契丹士卒大怒,手中鞭子没头打下去,口中道:“前方圣上带兵苦战,一天不知死多少人!你们只是运粮,便就有这么怨言,还是打得少了!”

  那汉子被打得身上出现血痕,一时心中恼怒,一把抓住鞭子,厉声道:“为泼贼只会打人,爷爷可忍不了你!去死吧!”

  说着,手中用力,一把夺过鞭子。那契丹士兵身子扑过来,被汉子一脚踢在胸口。这一脚真地是力大无穷,契丹士卒一声惨叫,便就倒在了地上。挣扎几下,便就一动不动。

  其余几个士卒不由傻了眼,过了一会,清醒过来,一起喊道:“唉呀,杀了人啦!你这厮是要造反吗?速速捉了,砍了他的脑袋!”

  说着,一起围了上来。掏出腰刀,把汉子围在中间。

  却不知这汉子是这群运粮百姓的首领,平日里极得人心。见他被围住,运粮的百姓一声喊,把几个士卒扑倒在地。缴了腰刀,一个汉子道:“七郎,这向个贼厮鸟如何处置?”

  七郎看了看地上的几个人,咬牙道:“已经死了人,报上官去,我们哪里还有命在?这运粮就是个要命的活计,不如一不做,二不休,就此反了算了!杀到弘州,抢些钱财,我们自己去找活路!”

  运粮的汉子一起说好,抬起腰刀,把几个契丹士卒全部砍了。

  马邑契丹军营,耶律洪基坐在帅帐里,看着两边的众将道:“宋使已经到了朔州,正与我们商谈是在这里,还是回大同府去。耶律仙童说,宋朝所占的土地,不会还给我们。但是,被他们俘的皇叔,却会送还北国来。此事重大,诸位怎么看?”

  耶律乙辛道:“朔州有重兵驻守,南国不还也就算了。北边的德州等地,如何也不还?”

  贴不道:“他们占了,如何还肯还?想还,前边不占就是了。国内交兵五年,诸事杂乱,急需休养生息。若是交回重元,倒也可以。”

  耶律乙辛道:“重元有什么用?我们已经占了大同府,重元只是孤家寡人而已。”

  贴不道:“虽是孤家寡人,但在宋人手中,却有许多用处。国内重元遗党,还有不少。若是宋军以重元为号,难保不会大乱。北边几州,都在群山之中,没有什么大用处,给宋国就是了。”

  耶律洪基看着众人,见其余人都不语,心中明白。在马邑快一个月了,无法奈何宋军,臣下许多人都不想打了。这仗也打不下去了。前方攻不破贾逵的防御,后方运粮艰难,实在支撑不住。

  正在这时,一个士卒进来,叉手道:“陛下,弘州急报,有运粮队伍反了!”

  耶律洪基一听,猛地站了起来,厉声道:“怎么回事?有多少人?”

  士卒道:“禀陛下,初时的人并不多。谁知他们出其不意攻破了弘州城,裹挟百姓,现在拒说有数万之众。听探报说,这些人知道陛带大军在大同府,正四处抢掠,要向南边的蔚州去!”

  耶律洪基挥了挥手,命士卒下去,一时间眉头紧皱。

  贴不拱手道:“陛下,现在的粮草都是要从弘州运来。那里一乱,粮道可就断了!”

  耶律洪基点了点头。过了一会,断然道:“这仗打不得了!让宋使到军营,就此议定。南国送重元回来,我们撤军!朔州和德州,就交给宋国算了。等上两年,备得齐全,再与他们争锋!”

  众臣拱手称是。

  耶律洪基又道:“立即派大军,去弘州剿灭乱贼!若是慢了,被他们裹挟百姓作乱,只怕山前山后乱成一团。命同知枢密院事韩绍文统兵三万,立即沿桑干河顺流而下,讨伐叛党!”

  贴不拱手道:“陛下,弘州数万乱军,只出三万人,听怕——”

  耶律洪基摆手道:“叛军虚报而已。弘州总共才有多少人?纵然他们裹挟,也没多少乱军。”

  众臣拱手称是。韩绍文统军在后面军营,立即派了传令亲兵,命他带兵火速出发。

  弘州到大同府比马邑还近,如果乱子传到大同府,事情就闹得大了。必须要在宋朝知道乱子之前扑灭,不然,这仗还不容易结束。

  朔州驿馆,耶律仙童看了洪基来的诏命,有些吃惊。没有想到,洪基不打任何折扣,就答应了宋朝的条件。本来自己还担心,与宋朝谈定的条件洪基不接受,此事难以结束。看来,这场战争对契丹来说极其不顺利,为了结束,宁愿付出代价。

  与吴湛出了房门,到了富弼和刘永年住的院子。通报之后,两人进去。

  富弼和刘永年迎了出来。耶律仙童拱手道:“太尉,圣上有旨,明日我们一起,到马邑的军营里面去。谈定此事,接了诏书,各自收兵。两国重修兄弟之好,不起刀兵岂不美哉!”

  富弼道:“大王,现在可不是兄弟之国。我朝圣上与贵国先弟为兄弟,现在是叔侄之国。”

  耶律仙童有些尴尬地道:“太尉说的是,叔侄之国,叔侄之国。”

  契丹突然接受条件,就在马邑的军营里谈判,让富弼感到有些意外。不过,宋朝急着改组禁军,这仗实在不想打下去了。早早结束战事,其他的也不多考虑。这一仗,契丹打得稀里糊涂,宋军的实力也不足。防守有余,进攻却力有不逮,能早早结束,正是朝廷希望的。

  马邑一战,对于宋朝来说,是向契丹展现了实力。两军正面对阵,宋军战力居于上风,契丹哪怕兵力占优,也很难撼动。对于两国来说,这个结果,会影响后续政策。

第144章 开拓两湖

  杜中宵把公文放到案几上,对一边的田况道:“难怪契丹人答应得如此爽快,原来是他们国内出了乱子。有运粮民夫,杀了押运的官兵,占了弘州,一时声势颇大。不过,很快就有契丹大军赶到,乱军被迅速平息。如果不是有此事,只怕契丹人还要罗嗦上些日子。”

  田况道:“既然乱子被迅速平息,契丹还怕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