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 第298章

作者:安化军

  厉凝知道韩琦是派人保护自己,也生怕出意外,不敢推托,拱手谢了。

  韩琦派了人,与厉凝和萧兑一起出去。直到两人走得远了,才对一边的富弼道:“经略,你可知道这信是谁写来的?真真是正磕睡的时候,有人送来了枕头!”

  富弼道:“难道还能是耶律重元写来?他最近战事不力,手下叛逃的人不少,内外交困,要投降本朝说得过去。相公此来,不正是为西京道?重元愿降,当然是天大好事。”

  韩琦道:“不是重元写来,不过此人也是厉害人物了。信是重元下的萧革写来,来送信的两人,一个是萧革的管家,另一个是他的次子。”

  富弼道:“哦,不想却是萧革写来。他是重元手下第一重臣,军政大权多在他的手中,不是其他人可比。现在重元形势不利,萧革要给自己找后路了么?”

  韩琦点了点头:“正是如此。他在信里说,愿意以西京道相献,换下半世的富贵。”

  一边说着,韩琦又把信仔细看了一遍,交给富弼。

  富弼接过信看了,道:“这个萧革倒是大方,说只要朝廷接纳,他就带着整个西京道来献。不过话说回来,他能做得了西京道的主吗?耶律洪基已到天成,半个西京道都没了,他献什么!”

  韩琦笑道:“漫天要价,坐地还钱,萧革这是要价来了。其实我们也知道,听怕萧革能够做主,也献不来西京道。最重要的,是我们知道萧革有意归顺朝廷,这就足够了。枢府要我们夺的,本来就只有朔州。有萧革做内应,这一州还是容易。”

  富弼点了点头:“不错,萧革是重元下的第一重臣,仅是朔州一城,倒是不难。不过看信里面萧革的口气,一座城,他只怕觉得配不上自己的身份。”

  韩琦摇了摇头:“其实,信里萧革怎么说不重要,只要他愿意降就是了。现在局势,耶律洪基已经大军压境,我们时间太短,想多得土地,并不容易。能有朔州一城,也已经不错了。好,此事我们再仔细商量,看看怎么给萧革回信。”

第103章 争议

  枢密院,几位枢密使副坐在一起,议论前线战事。

  贾昌朝道:“狄青自破了灵州,后来的战事都极是顺利。前几日破了盐州,正一路向东攻宥州和洪州。党项人虽然有抵抗,却不激烈,想来一两个月就可以结束党项战事了。”

  杜中宵道:“进展虽然是顺利,可听说前线军队军纪不严,多有杀戳。党项大局已定,剩下的只是余部,应该知会狄青,约束部下。”

  贾昌朝道:“二十万大军作战,哪里能够严守军纪!只要作战顺利,其余只好依着将领了。”

  杜中宵摇了摇头,正要再说,一边的田况道:“河曲路言,耶律重元属下大臣萧革,派了自己的儿子带信到胜州,意欲归顺朝廷。依此看来,契丹两帝相争的局面即将结束,狄青越早结束战事越好。”

  贾昌朝点头:“灭了党项之后,河曲路再无后顾之忧,可以集中兵力对付契丹。韩琦所部有二十万兵马,再加上狄青所部二十万,可与契丹一战!”

  见贾昌朝战意昂扬,杜中宵忙道:“太尉,军队不能这样简单算的。朝廷数年蓄积,去年战事已经消耗一空,无力进行大战了。对契丹,还是用各种手段,能得一州两州最好。把险要的地方避过去,以后积蓄充足的时候,利于出兵就好。现在大战,耶律洪基新胜之后,正是士气最的时候,只怕对朝廷不利。”

  贾昌朝道:“杜副使,蓄积不足,是因为朝廷体恤民情,未加赋税。现在正是大好时机,只要加些赋税,并不难支持三四十万人作战。能夺了云州,什么代价都是值得的!”

  杜中宵本待再说,微微摇了摇头,闭上了嘴不再说话。自己真正担心的,是狄青那二十万人,能不能及时投入战场。如果真的有天大的机缘,一时增加赋税,从民间搜刮物资不是不行。可现在的情况,狄青那二十万人,表现出来的战力,实在让人不放心。

  宋朝与契丹数次大战,并不是战力不如契丹,而是两军胶着,往往出现指挥不灵的情况。中间一个失误,就导致战局逆转,最后大败。越到后面,大军团越是指挥不灵,成了顽疾。

  狄青自己的指挥,也看得出来,一直把大军团掌握在手中,不敢分兵,一分兵就出事。朝中的官员习惯了以前的宋军还没有什么,杜中宵却提心吊胆。因为军队这样的不受控制,宋朝吃的亏不少,不能再重蹈覆辙。只是现在的情况,杜中宵不能逆贾昌朝的意思,只好闭嘴。

  恢复燕云,是宋朝立国时定的国策,到了真宗朝没有办法,与契丹约为兄弟之国。现在宋朝军力占了优势,生出这个野心的官员不少,就连赵祯自己都跃跃欲试。

  贾昌朝道:“萧革有意归顺朝廷,可命韩琦,与他多多联系。如果能献大同府,朝廷可给重赏,

  公侯不在话下。诱之以重利,可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见贾昌朝意兴勃发的样子,田况道:“太尉,新下党项,对契丹还是谨慎一些的好。如果没有耶律重元配合,仅凭萧革一人,想下大同府,是非常困难的。耶律洪基大军已到天成县,离着大同府不远。哪怕是萧革想要归顺朝廷,我们也不如洪基便捷。杜副使定下夺取朔州,以后许图进取,是合适的。当然能够多下一两城,比如应州、蔚州,那就更好了。”

  贾昌朝道:“契丹两帝相争,云州就在眼前,不趁势夺了,岂能甘心!”

  杜中宵道:“太尉,本朝战西域、党项,一切顺利,未遇大战,对契丹可不能这样想。与契丹相比较,西域、党项都是小势力,军力不强。但契丹不同,本是大国,带甲百万,战端一开,不是短时间可以结束的。与契丹开战,朝廷必须早早做准备,军中有了积蓄,才可以从容应对。如若不然,一个失误,就容易国本动摇。河北路一马平川,不可掉以轻心。”

  贾昌朝看田况和杜中宵都反对自己,不由转头看程戡。

  程戡道:“党项战后,这几年关中和京西路的积蓄全部耗光,一时之间,难以筹集。而且党项十几万俘虏,也不能不管,还是安稳几年再说。还是按杜副使说的,先取朔州,打开到大同府的道路为好。”

  见程戡也不支持自己,贾昌朝只好叹了口气,不再说什么。

  前几日,让杜中宵跟曾公亮、张方平定对契丹的方略,杜中宵提议先朔州,而后与契丹议和,得到了朝廷认可。不过萧革致信韩琦,贾昌朝认为有了希望,提出进攻大同府。杜中宵是副使,又是刚刚进枢密院,没有办法,只能众人讨论一下。

  契丹是党项没法比的,地盘广大,作战动辄纵深数百里,宋军的优势不明显。而且雁门关路险难以跨越,想把铁路修到大同府可不容易。幽州以北以西,铁路很难到达,作战的耗费不是以前可比。杜中宵所想的,就是打开朔州缺口,不刺激契丹。等到再积蓄几年,重新整训禁军,到时与契丹决一死战。

  贾昌朝是以经学侍讲起家,小心思很多,但吏干并非其所长。文官政治尚且一般,对于自己不熟悉的军队,就更加两眼一抹黑。只是看到这两年对外连战连胜,想在自己任上,多立些功劳。真正能不能做到,他就心里没数了。跟这位枢密使搭档,杜中宵觉得自己累得很。

  议罢事,杜中宵回到自己官厅,看着前线狄青发来的公文,仔细思索。

  攻破灵州之后,狄青各部进展顺利,再没有据城死守的党项军队。盐州轻松而下,大军展开,向横山腹地而去。不过由于后勤距离拉长,而且进入了横山的人口密集区,军队部分实行因粮于敌的政策,大量从占领区征调粮食,引起了很多矛盾。

  杜中宵并不反对因粮于敌,不过要军队统一进行,有严格的政策,不要过于压迫占领区百姓。不然等到战后,各种问题积攒在一起,很难解决。那里本就是党项人的起家之地,不能让百姓信服,以后的统治必然也不稳固。现在狄青大军做的,就已经激起了不少党项人反抗。

  叹了口气,杜中宵把公文放下,仔细索对策。横山地区,后世有个更加名声响亮的名字,陕北根据地。那里交通条件复杂,人口相对分散,和平时期都不好治理,更何况现在。占领那里,单单靠着杀人是不行的,必须要安抚人心。狄青所部的禁军,实在很难完成这个任务。

  想了又想,杜中宵也想不出来更好的办法,只能叹气。但愿狄青把那里的党项酋长消灭后,迅速把军队撤出来,另想办法吧。党项虽然灭亡,要妥善治理好其辖区,并不是简单的事情。以前的老办法,比如建立营田务,合并村寨等等,在横山地区都不现实,那里的地形太破碎了。真正治理那里,还是要把各个蕃部打散,势力分散,而后设置郡县,派遣官员。什么时候能够治理好那里?杜中宵都不知道。这是个艰巨的任务,只要他们不再作乱就好。

第104章 安排

  让萧兑进了书房,萧革迫不及待地道:“此次去胜州,结果如何?”

  萧兑道:“胜州果然是北地第一繁华之地,比这西京不知道热闹了多少!那里有铁路,阿爹,我跟你讲,铁路真是铁筑的!那火车,长长一列,笛声一叫,便就奔出去——”

  萧革一拍桌子:“我问你与韩相公商理得如何,哪个要管这些!信交出去了没有?”

  萧兑这才想起正事,道:“我与厉知院到了胜州,就去见韩相公。可恨守门的卫士狗眼看人,竟然拦着不让我们进去。还好遇到赵滋太尉,为我们分说,进去见到了韩相公,把信递了出去。”

  听儿子尽说些不相关的事情,萧革心急如焚,忙问:“韩相公说的什么?”

  萧兑一愣:“没说什么啊。韩相公派了个人扮作买货物的客商,陪着我们在胜州城里游玩。呀,胜州真是热闹!特别火车站那里,有诸般货物,还有来自各地的商人——”

  萧革实在忍不住,厉声道:“这些杂事,以后再说!我是问你,韩相公怎么回信?”

  萧兑道:“当然是写了封回信,让我交给阿爹。还一再吩咐,不许给别人看。”

  “信呢?回到了家,你还不速速拿出来!”

  萧兑掏出回信,交给萧革,口中道:“原来阿爹是要这回信,何不早说一声。”

  萧革接了信,摆手道:“好了,你先出去。此去胜州辛苦,且在家里好生歇一歇。”

  萧兑满心想着找个人说一说去胜州的见闻,见萧革并不感兴趣,有些失望。出了书房,找别人去谈。

  萧革拆开信,看韩琦的回复。韩琦先是夸赞了一番萧革深明大义,知道趋吉避祸。而后告诉他,要尽量争取耶律重元,让他在最后无路可走时,最好归降宋朝。如果能够成功,朝廷必有重赏。

  把信放下,萧革不由皱起眉头。这信里,没有说宋朝什么时候出兵,怎么取大同府,感觉内容太空了些。莫不韩琦志向远大,对于只取大同府,感到不满意?可现在这个局势,耶律洪基已经兵临大同的东大门,自己就是有心,也给不了宋朝更多的地方啊。

  致于争取耶律重元,就更加空了。耶律重元是个纨绔子弟,只是因为身份,才做了皇帝。真到了耶律洪基兵临城下的时候,他哪里还会有主意?那个时候,还不自己说什么就是什么。

  摇了摇头,萧革在书房里走来走去,一时之间摸不透韩琦的心思。

  胜州经略府里,韩琦居中而坐。旁边是富弼,两边是刘几、赵滋、杨文广和贾逵,商议眼前局势。

  韩琦道:“前几日耶律重元手下第一重臣萧革来信,说是愿意归降朝廷,双手献出大同府。现在耶律洪基已经兵临天成县,别说萧革没有能力献大同府,就是他有能力,消息一传出来,重元手下的契丹官兵只怕立即就要降了洪基,我们怎么来得及?还是依枢密院部署,以得朔州一城为最有把握。我已经回信萧革,让他争取重元,最好一起归顺朝廷。”

  赵滋道:“耶律重元败军之将,归不归顺,也没有什么大的用处。”

  韩琦道:“不可这样想,他是皇叔,归顺朝廷,耶律洪基以后就如芒在背。一个重元,可比大同府实际多了。有萧革做内应,现在我们想的,就是怎么在契丹两帝相争中得到最多的好处。”

  富弼道:“既然有内应,就可以想的多一些,未必朔州一州。重元手下,还有德州、朔州、蔚州和应州,以及大同府。我们放弃了大同府,这四州可以想办法。”

  刘几道:“按现在看来,想尽取四州不太现实。但除了朔州,还有德州和蔚州可以下手。”

  杨文广道:“我部大军原来驻沙州,正对着契丹德州。这几年下了不少功夫,那里有多少兵马,路径如何,都一清二楚。若是经略司下令,取之不难。”

  韩琦点头:“刘太尉说的是,除了朔州,可以考虑其他地方。我看枢密院部署,强调我们只取朔州一地,尽量不与契丹起大的冲突。看来朝廷还没有做好跟契丹全面开战的准备,此次不宜大打。我打算如此布置。杨文广所部,自振武县出发,做好取德州的准备。赵滋所部,自河滨县出发,进入大山,准备取朔州。刘几所部,扫荡大同府以西山地,整顿各蕃部,最好编户。”

  说完,韩琦对富弼道:“经略以为如何?”

  富弼想了想道:“如此布置,只有赵滋去取朔州,兵力少了些。到时洪基占了大同府,所部数十万大军,只怕会兴兵来攻朔州,当多派些兵马。”

  韩琦点了点头:“经略说的也有道理。贾防御,你属下所部,能不能抽出两三万人,去做赵滋的后应?如果耶律洪基兴兵来攻,你部救援。加上河东路的兵马,应该足够了。”

  富弼道:“不如刘几所部也抽出两三万人,一起去守朔州。河曲路二十万大军,灭了党项后,就有些多了。以后必然是要全部用于契丹,还是尽量把军队拉上去,先熟悉一番。”

  韩琦道:“可以。对了,狄太尉正在攻横山,贾防御那边能不能抽出兵马来?”

  贾逵叉手道:“自灵州破了,党项人已经没有出击的想法,抽两万人没有什么问题。不过我部所城贩粮草俱是从保德军运到府州,再到麟州,调到东来,要有粮草才好。”

  富弼道:“自杜太尉去年带兵攻西域,胜州的粮草大多都已经消耗。我已上奏朝廷,抓紧向胜州补充粮草。枢密院的答复,是从京东路调粮过来,这些日子陆续到了。”

  韩琦叹了口气:“打仗就是打钱粮。自去年杜太尉带兵平西域,接着又攻党项,朝廷数年蓄积耗用一空,现在有些捉襟见肘了。纵然京东路的粮草调来,也只能保证打朔州一地。再大的仗,现在还真是打不起了。枢密院定下只夺朔州,虽然保守,却是无奈之举。”

  刘几道:“还好有铁路在,可以从数千里外运粮,不然这里哪能支撑二十万大军?将来与契丹开战的话,必然是五六十万人大战,那个时候,只怕要天下之半的粮草供应。”

  几个人一起点头。有了铁路,天下的战略环境大不一样了。现在数十万人连续作战,粮草还能供应充足,以前是不敢想象的事情。京东路的粮草能运过来,全靠着铁路,不然没有办法。

  由于工业发展,两京和叶县人口聚集,需要的粮草大增。江淮两浙这两个粮仓的粮草,多是供应中原,现在还没有余力用作军粮。

第105章 不战而降

  党项龙州本是宋石堡寨,是与宋对峙的要地。狄青大军从东边来,占领宥州后,一路沿着无定河顺流而下,另派焦用率五千兵马来攻龙州。

  焦用率军到了城下,见到城门大开,龙州守将早就迎在外面,愿意归降。

  看着周围群山,焦用心情愉悦。自己本来带兵南下平定昌移元智之乱,没有参加灵州之战。没想到昌移元智狡猾异常,带着一部分军兵偷偷穿过葫芦川,向河湟去了,让焦用扑了个空。剩下的乱军四散而逃,焦用所部没有捞到多少军功。不想来攻龙州,却不战而下。

  龙州守将梁能嵬催马上前行礼:“罪将梁能嵬,见过太尉。听闻太尉带大军前来,在下早早收拾了版籍,诸般文字,存在城主府。专等太尉,一切移交朝廷。”

  焦用点头笑道:“甚好,甚好!此次大军北来,当者皆为齑粉。你能看清形势,及早归顺朝廷,不失富贵。且带我入城去,一起欢饮!”

  梁能嵬急忙称是,带着焦用一行,进了龙州城里。

  到了官厅,梁能嵬吩咐吏人,拿出版籍,及各种文字,交予焦用,算是归顺朝廷。焦用哪里懂得这些?派了自己手下一个识文断字的亲信,把这些收了。对梁能嵬道:“此城自今以后归于朝廷,实在是大喜之事!且在官厅里烤只羊来,我们饮酒庆贺。”

  梁能嵬忙称是,派了人去安排。这里未经战事,一直富足,这些都好准备。

  进了官厅,焦用想了想,对梁能嵬道:“我儿郎们奔波数百里,路上极是辛苦。你命城中百姓,煮些肉,备些酒,让军中享用。”

  梁能嵬满口答应,派了人去,就在城中买些羊来宰了,大锅煮了肉,送给宋军。

  见一切顺利,焦用心中不由大喜。带着手下几个重要将领,进了官厅,就在地上点起火堆来,上面架了几只羊。梁能嵬命士卒抬了几坛酒进来,道:“些许酒肉,供太尉们享用。”

  焦用连连点头:“好,好。你也坐到这里来,我们说些闲话。外面自有儿郎们料理,不需要我们费心。你献了城池,待我上奏朝廷之后,必有赏赐!”

  梁能嵬急忙道谢,就在焦用下首坐了。

  士卒倒了酒,焦用举起酒碗道:“数日辛苦,今日得入龙州城,且饮一杯!”

  众人一起饮了酒,焦用又道:“梁城主举城而降,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朝廷必有赏赐。我们一起再饮一杯,为梁城主庆贺!”

  几句话,已经几碗酒下肚。焦用只觉得身心舒泰,看着火上的羊肉依然没熟,觉得有些单调。对梁能嵬道:“城主,城中有能唱小曲儿,会歌舞的,唤几个过来。我们一边饮着酒,一边看着歌舞,岂不是好?这样坐在一起干喝,又有什么意思?”

  梁能嵬道:“太尉,龙州是个小地方,我们这些又是粗人,

  城中着实没有歌女。”

  焦用听了不快:“好坏是一座城池,怎么就没有能歌善舞的妇人?没有歌女,寻几个长得娇媚的女人来,陪着喝酒也是的好。我们奔波了几百里路,好不容易歇一歇,只是喝酒,有什么意思?”

  见焦用变了脸色,梁能嵬不由心中叫苦。没有办法,只好出了官厅,把自己的亲兵叫了过来,让出去寻几个长得好看的女人来,陪着焦用等人一起喝酒。

  亲兵道:“城主,我们这里又没有大酒楼,哪里有陪酒的女子?”

  梁能嵬道:“焦太尉要有,那我们就只能有了。没有歌女,你就到城中的几户富户那里,让他们家中有年轻妇人,带了过来。跟他们说,若是不送来,惹得焦太尉军兵性起,一切杀了人,可不要怪我没有提醒他们。对了,来之前让他们把妇人装扮一下,不要失了焦太尉兴致。”

  亲兵无奈,只好叉手去了。龙州虽然不大,总有几户有钱人家,他们家里的女人还过得去。

  回到了官厅,梁能嵬拱手道:“太尉,这城里实在没有能歌善舞的妇人。我命亲兵去,寻几个长得标致的妇人来,陪着太尉喝酒。”

  焦用连连点头:“好,好,有妇人陪着,喝酒才有意思。不然我们干喝,多么尴尬。城主来做,我们一起饮酒。今夜尽享用,不醉不归!”

  梁能嵬称是,过来坐下,举杯向焦用劝酒。

  焦用饮了一杯酒,那边烤的羊熟了,士卒切了装在盘子里,分给众人。

  焦用抓起一大块肉,狠狠咬了一口,道:“好,爽快,爽快!今夜有酒有肉,不枉了数日辛苦!”

  众人一起喝酒吃肉,放声谈笑,一时间官厅里热闹无比。

  过不多久,亲兵回来,领了五个妇人进来,对梁能嵬叉手称礼。

  梁能嵬见几个妇人都盛装打扮,虽然没有十分颜色,烛光映照下还有几分风韵。

  焦用见了,大声道:“怎么只有这几个人?我这里十位将领,难道要两人分上一个?!”

  梁能嵬陪笑道:“太尉,龙州小城,就只有这几个人。一般的农家女人,如何敢叫来污了诸位的眼睛?一切将就,说说笑笑,饮些酒,早早歇息便了。”

  焦用来回看着五个妇人,指着中间的两个道:“你们来陪我饮酒。其余的,陪伴几位将军!”

  五个妇人吓得瑟瑟发抖,不敢违背。中间的两个到了焦用身前,向他款款行礼。

  喝了几杯酒,焦用只觉得浑身发热,拍着身边道:“来,来,快快坐过来。如此冷的天气,喝酒酒暖暖身子!你们在龙州城里平安无事,都要谢过梁城主才是!”

  两个妇人上前,坐到焦用身边,缩在一起,都不敢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