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 第238章

作者:安化军

  杜中宵道:“张副使说的有道理。西域到底要如何,还是听朝廷旨意。”

  富弼道:“居延一个大漠中的小县,赵滋一万余大军进驻,意思大家早已明白。西域的事情,前面没有说,朝廷没有旨意,不过是因为铁路没到居延罢了。一旦铁路修到居延,必然会命西进。这可是恢复汉唐故土的大事,路上没有大股敌军,岂能放过?”

  田京道:“事虽如此,可没有朝廷明令,总不好直接进军。”

  富弼连连摇头:“去年本路派赵滋前出居延,朝廷从来没有异议,态度已经明确。现在的问题,是伊州城主入京,赵滋要不要立即派兵进驻。”

  杜中宵想了一会,道:“此事也急不得。如果陈希明一进京,这边便派兵进驻,哪怕给他高位,物议难平。我想,还是妥善安排陈希明入京,让赵滋等一等。这些日子,命赵滋查探清楚入伊州路途。到底有多少里路,路上要经过哪些地方,有哪些要地。再者,一个冬天,赵滋那里的储备,只怕也剩下的也不多了,还是要需要补充。这样吧,让陈希明早些动身,最好三月,就到胜州。”

  富弼道:“节帅,北地严寒,只要错过了那几个月,到了冬天,可就没有办法了。要占伊州,最好在十月之前,就定下赵滋大军要不要西进。”

  杜中宵道:“现在刚刚二月,现在说这些还太早。副使,这种事情,到了最后关头,要舍得等一等忍一忍,才能不出乱子。只要铁路到了居延,西域就是朝廷的肉而已,只看什么时候取到手里。”

  张昇道:“节帅说的有道理。铁路一通,居延可以出兵数万人之多,西域用什么抵挡?”

  十万人之战,世界上没有几个地方可以打起来,西域虽大,还没有之么强的势力。只要手中三五万人,西域就没有势力可挡。铁路到居延,西域就成了朝廷嘴边的肉,只看什么时候,以什么姿势吃下。

  进西域最大的难处就是伊州。那里只有几千户人家,在杜中宵眼里,就是个大村子。这个年代可是不同,那里正当要道,是东西交往的必经之地。虽然党项封了商路,每年还是有不少商人经过那里,收到的税收相当可观。最重要的,是态度摇摆,跟周围的势力都不结下深仇,让人无从下手。

  陈希明入京城如此引人注目,就是因为,伊州就此摆明态度,不阻挡中原进入西域。只是在什么时候进入,用什么方法进入,还难说得很。

  富弼最晚到河曲路来,一心要建功立业,对入西域最是热衷。杜中宵说要忍一忍,才强忍住不再说话。张昇是秦凤路经略使,在西北多年,只是未建功业,反倒不像富弼那样急迫。

  权衡再三,杜中宵道:“铁路修到伊州,算是一个节点,后续的事情该由后边的人做了。可以晓谕正在修路的党项战俘,只要铁路修到伊州,他们就全都可以放为良民。西域地方广大,缺少人口,可以安排让他们耕种。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内地组织营田厢军,到西域去耕种良田。”

  张昇听了摇头:“去年是整训大军,许多人不适合在禁军,才转为了营田厢军。今年,只怕没有那么多人手了。此事依靠民间招募,不是短时间的事情。”

  杜中宵道:“这是朝廷的事情,我们只是提出来,怎么做就看朝廷安排了。这一年多,河曲路连军带民,来了二十余万人,一切还不是好好的?”

  富弼和陈昇点了点头,不好再说什么。河曲路是因为地位重要,一边契丹,一边党项,还有一头拴着西域,朝廷才派了这么多人来。其实真要说人,中原现在还真没有多少。

第128章 伊州来使

  陈希明看着身后的伊州城,暗叹一口气。此次离开,不知未来如何,甚至能不能回到这里,都是未知数。千里之外的居延县有宋军一万余人,铁路即将修通,西域面临的局势已经变了。

  身后的队伍里,大部分的商人都兴致勃勃,小声商议。以后到中原的商路通了,听说还有铁路,来往可就方便了。交通一方便,商业就起来,到时做生意不知道方便多少。现在西域商人入宋,是向南过黄头回鹘,而后入青唐,转秦州,辗转进入中原。如果能从居延入中原,不知近了多少,方便了多少。

  看了看东边的朝阳,陈希明高声道:“出发!每日百里,半月之后到居延!”

  说完,带着一百余人的大队,向东而行。

  东边的要地星星峡,此时尚在伊州的治下。离了那里,转而向北,沿着山麓东北而行,而后就进入了漫开黄沙之中。沿着商路,一路前行,直至居延县,再从居延转向胜州。

  这条商路存在了已经数百年,党项封掉河西走廊后,最近又重新兴盛起来。虽然无法与以前的入中原商路相比,几日才有一拨商人,终究一直存在。

  经过了接近半年的冬天,赵滋觉得自己要废掉了。自从雪化掉,便就疯了一样四处游猎,到处乱跑乱转。一直持续了十余日,化解了冬天的寂寞,才慢慢正常起来。

  这一日,赵滋正在帐中闲坐,士卒快步进来报:“将军,伊州城主入京朝贡,明日将到居延!”

  赵滋起身,想了想,道:“可是明日一早到居延城外?”

  士卒道:“是!小的听来报的人说,城主是算好了路程,明日一早入城!”

  赵滋点了点头,让士卒出去。自己这支队伍诸般不齐,因为便利,做了进入西域的先锋官。伊州城主亲自入京朝贡,自有其规矩,路上都是清晨进城。在一个地方住一天,第二天便走。

  走出帅帐,看了看面前的居延城,赵滋叹了口气:“可惜,现在的居延城太破了些。伊州城主此番入中原,见的第一座城,有些不合意。”

  说完,叫过一边将领,让他带着自己的亲兵士卒,把城池收拾一番,明日好看一些。

  第二日一早,陈希明带着朝贡队伍,到了居延城前,看前面的城池虽然并不高大,却自有一种威压万里的气概。点了点头,对身边的人道:“到底是上国地盘,此城虽小,却自有一股大国气质!”

  彭连等人点头称是,随着陈希明一起,打马向居延城而来。

  宋军一万余人,分成多部,在居延城四周延河流分布。此时辕门紧闭,鸦雀无声,门前连一个人影都没有。只有城前赵滋带着本部将领,早早迎接在那里。

  到了近前,赵滋打马上前,与陈希明见礼,让进了城里。见赵滋态度恭谨,陈希明甚是满意。

  伊州虽然是独立势力,实际人口很少,实力不强。其兵力与赵滋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只是地理位置重要而已。赵滋的态度谦逊,让陈希明的心里甚是满意。

  到了城中官厅,众人分别落座,赵滋道:“城主远来辛苦,还请在居延多住几日,以歇几尘。”

  陈希明道:“多谢将军。只是此去京城,不下万里,当日夜赶路,不敢停留。今日在居延城里歇息一天,明日便就再上征途。路上的用具,来时多有损坏,有需要修补采买的,还请将军成全。”

  赵滋道:“些许小事,不必劳心。城主明日一定要走,我派人沿路护送,一直送到胜州。”

  陈希明拱手:“谢过将军。听说此去胜州,已经通了火车?”

  赵滋道:“城主误会,火车没有那么快,还没有通到居延县来。要再向东走七八百里路,就有火车了。城主可以在那里换乘火车去胜州。一切都安排妥当,城主不需要劳心。”

  “如此多谢将军。伊州偏僻之地,无甚好物,些许薄礼,还请将军笑纳。”陈希明说完,命属下捧了礼物,上来行礼。这是平常礼节,赵滋收了煽物,命手下回了礼回去。

  说了几句闲话,赵滋道:“城主路上辛苦,我已安排住处,可以下榻。今日安歇一日,洗去了路上风尘,晚上衙门里设筵,为城主接风!”

  陈希明拱手谢过,回了礼,带着属下出了官衙,到安排好的地方休息。

  安顿好了陈希明等人,赵滋对属下道:“吩咐各军,今日的日常活动全部暂停,各待在军中。如果有违反军令,出来闲逛闹事的,捉住重惩!”

  属下听令。

  赵滋又道:“此是伊州城主,治下数城,几千户人家,正当西域门户。吩咐各军,不得怠慢,好好送他们走。今年我们进西域,必是走他治下。现在对他好,将来才会有好日子过。”

  一日无话,到了夜晚赵滋设宴,为陈希明等人接风洗尘。这种场合,说的都是场面话,两人没有深谈。赵滋是杜中宵治下大将,为一路部署,自己没有权力,只是维持住场面而已。陈希明初入宋朝,对一切一无所知,心中警醒,不多说话。

  两人如此,倒是他们手下的人员,没有顾虑,***宴。

  第二日一早,赵滋派了崔度田率领二百士卒,护送陈希明等人东去。到了半路,火车早已经等在那里。众人上了火车,一路到河州,过了黄河,重新登上火车到了胜州。

  杜中宵把陈希明等人迎入帅府,对他道:“现在三月天气,此地初见绿色,中原却已桃红柳绿。城主此去京城,正是最好时候,可以游览一番。”

  陈希明不知杜中宵的性格,拱手道:“在下自小长在西域,常听人说中原繁华,只恨未见。此番朝贡中原,得入京城,实在是修来的福气。”

  杜中宵笑了笑道:“城主,中原再是繁华,也无非是一年四季,夏热冬冷,没有什么稀奇。不过人口密集,百般皆有,是其他地方比不上的。既然到中原,那便多住上些日子,看看那里风情。”

  说着闲话,杜中宵问了路上辛苦,道:“胜州不比其他地方,城主在这里多住两日,看看风景。等到朝廷使节到了,相伴城主入京。一路上都有火车,不似前边辛苦,可以放下心来。”

  陈希明道:“火车真是神物!我自伊州动身,走了半月,才到居延城里。又走十天,才到了火车修到的地方。在那里上车,只用了两天,便就到了胜州来。本来想着,要走上一个月,才能到这里呢,却不想只要两天就到了。以后火车修到伊州,岂非半个月的功夫,就可以入京城?”

  杜中宵道:“也没有那么快。现在路上跑的车少,等到车多了,就要来回等车,时间就长了。不过不管怎样,一个月的时间,足够从伊州到京城了。”

  陈希明啧啧连声,直道不可思议。以前没有火车,从伊州到京城,少则一年,多则两三年,路上蹉跎时间。火车通了,没想到如此方便。前边听陈希志讲火车的诸般好处,怎么也想不出来,直等到自己亲眼看到了,才真正觉出此物的好处。

  现在的火车,因为调度受到限制,受到诸多影响,速度远不如后世那么快。由于党项的存在,铁路只能走北线的居延一带,也有影响。

  这条铁路,最大的作用,是把漠北草原分到了铁路以北,给中原画了个大圈。沿铁路机动,速度比马匹快多了,而且价格低廉,大军可以短时间作数千里的大规模调动。这条铁路修成,西边就深入了西域之地,北边隔开了游牧民族的影响。

  路线过长,不可能像内地铁路一样养护,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只能降低要求。至于被异族攻击破坏反而不需要过多考虑,一是人口太少,再一个维护与修造比起来是极便宜的事。

  坐了火车,陈希明的想法改变许多。这件武器太过厉害,一旦修通,整个形势就变了。以前的西域太过遥远,中原只有在汉唐时的盛世,才能占据,而且付出的代价巨大。一旦通了铁路,双方巨大的实力对比就显现出来,中原进军不再受到粮草影响。

  宋朝的动作很清楚,就是要把铁路修到居延,而后由居延进西域。没坐之前,陈希明对此还有些疑虑,不知铁路竟然有这么大的作用。真正坐过,就知道此事已经没有办法改变。

  既然无法改变,何必给自己找麻烦呢?西域的人,本来就对家国看得不那么重,更看重钱财。

  详细问了杜中宵宋朝铁路的修造计划,陈希明感叹连连。道:“由居延到胜州数日,若是铁路从居延通到伊州,中原入西域,可就容易得多。”

  杜中宵道:“确实如此。铁路虽然好用,造起来却是太难。居延到伊州,一千五六百里,铁路要想修通,就要靠城主支持。此事非一年之功,城主好生入京,以后再论就是。”

第129章 处处不同

  帅府里,杜中宵道:“此次伊州城主东来,胜州里的官员,大家都是游宦,没必要私人邀约。昨夜为他们接风洗尘,这几日就让他们在城中歇息。帅府和州衙,派人跟随,免得出了事端。”

  富弼道:“伊州虽小,正当进西域的要道。既然伊州城主到了,节帅何不与他商量,允许赵滋的大军西进呢?只要占了伊州,西域的大门就此打开,高昌和黑汗国不似以前轻松。”

  杜中宵道:“此事不急。铁路要修到居延城,估计要七八月间了。那时陈希明在京城,有事让朝廷去说即可。他坐过了火车,见过了京城,到底如何想,那可就难说得很了。铁路未到居延,赵滋虽然兵力不少,却难入西域。现在问陈希明,终是白问,不如等到下半年。”

  富弼点了点头,不再说话。

  杜中宵道:“现在我们不知道朝廷想法如何,不必多做安排。让陈希明在城里逛两日,等到朝廷使节来了,一切现说。为防意外,城中的官员,俱不得私自宴请,诸位知悉!”

  陈希明在住处歇了一天,觉得神清气足。换了便服,来到外面,问彭连:“今日帅府没有安排?”

  彭连道:“没有。士卒来传杜节帅的话说,这几日让城主在胜州好好休息,闲时四处逛逛。”

  陈希明点了点头,道:“城中有什么热闹的去处?既是帅府没有安排,我们出去走走也是好的。”

  彭连道:“听同行的商人们说,金三在城中设了一处馆驿,凡是东来的客商,都能招待。他们中有些与金三相熟的人,已经过去,听说今夜为他们接风。”

  陈希明沉默了一会,才道:“既然没有邀请我们,我们也不好去。”

  金三作为大商人,在西域地方,地位可比城主高得多。只是在中原王朝,政治地位更重要,他无法与陈希明相比而已。因为如此,知道陈希明到了胜州,金三也只是请他手下的商人,对陈希明不理睬。

  看了陈希明的样子,彭连道:“城主,听说胜州的商场极是热闹,我们不如去看看。商场旁边有一家官酒楼,是城里最好的酒楼,晚上可以在那里用饭。”

  陈希明点了点头:“也好。以前听陈希志说是胜州繁华,正好看一看。”

  陈希志在陈希明之前,已经到了京城,将会随着朝中派来的使节回到胜州。现在有了铁路,来往方便得多,此次陈希明前来,朝廷给予了很高的礼遇。

  说到底,顺化渡一战,把党项打怕了。兵不血刃占领居延县,打开了进入西域的大门,整个情势已经不同。没有铁路,这条线的意义不大。现在有了铁路,可以直通到西域,就完全不同。

  带了几个随从,与帅府和州衙派来的人一起,陈希明一行到了胜州商场。一入商场,见到了各种各样的读物,陈希明喜道:

  “我们伊州,在西域是人文鼎胜之地,想看一册书也不容易。不想这里竟然有这么多的书卖,且过去看一看。若是有缘,买几册也是好的。”

  彭连道:“城主,时候不早,今日就不看了吧。等到天黑,这里就要关了,不如明日早来。”

  陈希明有些可惜地道:“也有道理。那明日一早,我们再来这里。”

  说完,带了几个人,继续前行。见是各种佛事用品,一起双手合十,恭恭敬敬通过。

  过了这两处地方,真正进入了商场,一见到里面各种货物琳琅满目,陈希明不由吃了一惊:“这里好生热闹!伊州城里,最热闹的集市,也无法与这里相比!”

  彭连看着四周连连点头,口中道:“听人说,这里是中原连通四周的大门,商人众多,自然该是如此了。城主,既是来了,那便四处看一看。”

  陈希明点头,带着众人,四处随便走随便看。看到的每样货物,陈希明几乎都想买,被一边的彭连劝住。说是城主,治下才几千户百姓,陈希明才有多少钱?随着前来朝贡的队伍,大多数跟伊州无关,只是同行来做生意的商人。真要买,得仔细掂量,不要买亏了才好。

  走了一气,陈希明叹了口气:“与中原相比,伊州实在是个小地方。胜州初建之地,刚刚建起来不足一年,便就如此,京城那种地方又该是什么样子呢?”

  彭连道:“城主,本就如此。伊州治下只有几千户百姓,不过中原一小县,还分为数处,怎么能够相比?以前商路繁华,来往的商人多了,还可以收些税赋。这几十年,党项隔绝了河西,商贾不通,没有大量商人,也就没了财路。只有重新开通商路,才可能重现繁华。”

  陈希明点了点头,没有说话。重新开通商路,最好铁路修到那里,自己这个城主还有什么用呢?铁路一通,宋军必然会跟着进驻,伊州还能是从前的伊州吗?

  此次进中原,陈希明没坐火车之前,想的还是跟中原和好。宋军可以到伊州,自己依然是城主,便跟汉唐时的制度相差不多。有中原移民屯垦的地方,有自己这种土著所管的地方,各安其份。等到坐了火车之后,便就知道这种想法行不通,一直没有想出新的主意。

  火车的运力太强大了,堪比一条大河,以前的一切规矩都要被冲垮。正当要道的伊州,铁路一通到那里,必然会兴旺起来。兴旺起来之后呢?那几千户土著能剩下什么!

  宋军沿着铁路而进,跟以前完全不同了。陈希明只能叹气。

  粗粗走了一遍,陈希明道:“看过了这里,只觉得住在这种城里,才是福气。伊州那里,与胜州这种地方相比,简直就是乡下。唉,有了铁路,什么都不一样了。”

  几个随从一起点头,有些抑郁。到了胜州之后,突然发现以前的想法,跟现实世界完全不一样了。

  出了商场,几个人一起到了旁边的官酒楼,选了个小阁子,坐下喝酒吃菜。

  看了小厮递上来的菜单,陈希明道:“我们是初次来胜州,还是不点菜,店家推荐一桌吧。”

  小厮应诺,迅速报了一桌菜名,对陈希明道:“客官以为如何?”

  陈希明点头:“就是如此吧。你们店里的好酒,再来一角。”

  小厮答应一声,转身飞快地去了。

  陈希明对身边的彭连苦笑:“这里的菜色,大多都是伊州未见,我哪里知道是什么。就让他们上来吧,我们吃了,自然就会明白。胜州这里,与别处不同,不知京城又会什么样子呢?”

第130章 商路

  金三的铺子里,几个商人围坐,各自喝茶。他们是西域的商人,消息灵通,听说陈希明入京,便就提前到了伊州,一起跟着入京。随行带的货物,换了钱,给陈希明一部分,其余再无关系。

  看了看四周,李周道:“金员外真是会享受,在胜州城里建了这么一处住处,真是让人羡慕。”

  金三道:“胜州城里的房屋,现在都是官衙所有,商户租赁。我这里也是租来的,不过用心整治了一番,专一招待西域来的商人。以后你们来勤了,便就知道。”

  李周点头:“员外这话说的是,听说火车要到伊州,以后生意可就好做了。”

  周围几人一起称是。他们坐火车到胜州,亲眼见过了火车的快捷,无不心喜。

  金三道:“你们不要只想着好处,还要想想通了火车,要面对的坏处。有了火车,做生意方便,可就不只有我们这些商人了。大家合在一起,互相扶携,才能做大,不能再跟从前一样。现在火车只到河州城,相差近千里路,河州那里的物价与胜州就相差不多。以后火车通到了伊州,甚至通到交河,那可就一切不同了。现在贩卖的货物,那个时候没什么钱赚,你们想过没有?”

  崔营道:“道理是这个道理,但一旦通了火车后,人口必然增多,生意也就多了不是?”

  金三叹口气:“你们初来,看见的都是好处,过上些日子,就知道难处了。自胜州城初建,我便到了这里,已经见过了厉害。我告诉你们,因为通了火车,许多东西的物价一下子降下来,生意机会虽然多了,但却不似从前那般。现在做生意,再像从前一样,只怕难以赚到钱。”

  李围拱手:“员外说的是。到底哪些不同,能否说一说?”

  金三道:“首先一条,以前生意,因为路远,运的多是轻货。而且数年一次,利润颇高。现在可是不同了,以胜州来讲,住在这里,其实过的日子跟中原有些像,而少了边地气息。为何如此?因为这里的货物多是从中原运过来,火车运费又便宜。反过来,因为有了火车运输,这一两年,胜州一带的牛羊肉价钱涨了上去,因为运到中原的多了。以后的生意,要根据火车来定,才能赚钱。”

  几个人一起点头,觉得金三说的有道理。他是最早盘踞这里的大商人,对市场敏感,说的自然是至理名言。以前的生意是依靠商路,不稳定,赚多赚少有很多运气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