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 第236章

作者:安化军

  几个人不好说什么,一起称是。

  杜中宵又道:“除了作画,还可以印书。我们这里有印钱引的机器,甚是先进,可以用来印书。西边的党项,向来信佛,一向要大量经书,可以印来卖给他们。而且不只是党项,西边的西域,向来称那里是佛国。如果印些好卖的佛经,卖到那里去,两全其美。”

  司理参军张唐英道:“这是好事。胜州城里,事情不多,官司更少,但关于佛经的官司,这几个月还真审了不少。一册印制精美的佛经,在蕃人那里可称传世之宝。”

  杜中宵道:“就是如此。你们回去想一想,有什么认识的人才,在内地不得志,可以来这里。”

  几个人凑在一起,小声议论着人选,一边喝酒聊天。

  杜中宵自己百无聊赖,看着外面飞舞的雪花。连阴了几天,终于下起雪来,杜中宵突然想家了。自去年到河曲路,在这里待了将近一年,忙的时候还不觉得,这几个月闲下来,就总想起家的样子。

  他乡再好,终究不是家乡。不知家乡变成什么样子了呢?

  韩月娘收拾好包裹,交给小青,道:“官人在塞外,一去经年,也不知道变成了什么样子。虽然时时有书信回来,信中说一切都好,哪个知道到底如何?边地为官,家人不得陪伴,这日子着实难熬。以前在随州的时候,我嫌住在那里事情太多,难免厌烦,现在看来,还是住在一起的好。你带着衣裳,代我到胜州去,多陪一陪官人。”

  小青低声答应,接了包裹过来,站在那里不说话。

  韩月娘看着窗外,不知想起了什么,怔在那里。过了好一会,才道:“坐上火车,直到京城,而后转车去胜州。路上虽然不近,想来也不会太远吧。”

  小青道:“夫人,小的打听过了,路上要走好几天呢。”

  “哦,要这么远的吗?”韩月娘随口回答一句,自己也未必意识到说了什么。自从有了火车,来去方便,突然间对外面要走几天就觉得远得不得了。

  这些年杜中宵在外地为官,除了在火山军几年,与自己离得并不远。年轻时不觉得,现在渐渐人到中年,突然就觉得离不开了。此次杜中宵到河曲路,走时匆忙,两人未见一面,没想到就一年多了。

  看着窗外一株腊梅正在开放,旁边有些冰碴,阳光下却没有蝴蝶,韩月娘叹了口气。

  小青抱着包裹,顺着韩月娘看的方向看去,却不见什么,只觉百无聊赖。

  过了一会,韩月娘清醒过来,道:“我打听过了,晚上有车去京城。一会你坐车去许州,应该是误不了的。路上带着两个小厮,还有两个使唤丫环,有什么事让他们去做。”

  小青答应着,看着窗外的红花黄花。

  最近这几年官人在随州,通了火车后夫人常常回来,并不在那里长处。还以为他们感情变淡了,却没想到这次真正分开,突然间又想了起来。

第122章 见面

  杜中宵看着画稿,跟文同商量,哪些地方要加一些内容,哪些地方要删减。这是新的一册宋军入河曲路后,移风易俗,组织原来居民聚居成村的内容。这种小册子,有画有文字,对文字的要求水平实际上很高,不是一般画匠可以胜任的。

  商量罢了,文同拿了画稿回去让人修改。胜州这里现在有五六个画匠,虽然没名气,画出来的东西却神形兼备,只是简陋了些。

  杜中宵伏在案上,随手翻看些公文。最近事务平稳,只是近年关,事情多了一些。

  正在这时,一个士卒进来,向杜中宵叉手:“节帅,家里的小青小娘子,已经到了胜州,正等在后衙。节帅若是有闲,可以过去看一看,安排她住下。”

  杜中宵听了急忙起身:“已经到了吗?前几日才看见夫人信件,没想到不几天就到了。”

  一边说着,一边起身出了官厅,对士卒道:“这里有事情,便让他们等着。实在等不得的,便就到后衙找我,一切事务从简就是了。”

  士卒应诺,杜中宵转身出了官厅。到了后衙,小青带了两个奴仆和两个丫环,好奇地看着四周。杜中宵进来,转身看了一会,才认出是官人,急忙上前行礼。

  杜中宵道:“你们来得倒是快,我得了夫人的信,给你们安排了房子,还没收拾出来呢。”

  小青道:“不妨事,我们自己收拾就好。对了,夫人带了些东西给官人。”

  说着,把背着的小包袱取了下来,就在屋前打开。杜中宵止住,道:“夫人的东西,你尽管交给我就好了。我这便带你到住处,若是有需收拾的地方,尽管吩咐,我派人来收拾。”

  小青笑道:“不妨事的,我们自己收拾就好了。官人若是有事,可以不陪我们。”

  杜中宵道:“没有什么事情,我陪你们一起过去吧。”

  在亳州初见小青的时候,她才刚过十岁,是个小女孩儿。这么多年过去,人刚过二十,正是女孩子人生中最好的时光。杜中宵急急回来,是想听她讲一讲韩月娘的事,没想到见了,却又问不出口。

  小青等人的住处,是杜中宵住处的偏房,刚刚清洗过,却没有收拾好。小青带了人进去,自己收拾房子,让两个奴仆和丫环收拾自己住的房间。杜中宵站在门外,一时竟不知道什么好。

  看着小青几个人在屋里忙碌,杜中宵突然想起,小青这个年纪,应该要嫁人了才对。韩月娘一直没有给她许配人家,现在又派到了自己这里,心里是什么心思?

  看着几个人忙碌,杜中宵的心思慢慢淡了下去,悄无声息地退回了自己住处。

  小青收拾好了屋子,抬头看外面,见杜中宵已经离去,轻轻叹了口气。自己是该嫁人了,韩月娘曾经找过几家,奈何不好的人家自己看不上,好的人家又碍于自己身份,一直拖了下来。此次韩月娘让自己来西北,怎么说呢,心里肯定有些别的心思。

  想到这里,小青坐到刚刚铺好的床上,看着外面的天空,一时有些出神。

  到了夜晚,杜中宵本想备桌酒宴,为新来的人接风。想来想去觉得不合适,便就算了,自己一个人到食堂,随便吃了一餐。小青等人吃了什么,也没有问。

  第二天一早,小青到了杜中宵的住处。见他已经起来,正在梳洗,道:“塞外严寒,官人倒是起来得早。我这里带的有夫人送的香皂,让官人早晚洗脸,昨日忘记,今早送过来了。”

  杜中宵道:“放在那里吧。我这里习惯了,你去忙自己的就好。”

  小青道:“那怎么可以?我来这里,本就是侍候官人。如若不然,我又该做什么好呢?”

  杜中宵想了想,道:“你路上应该累了,先回到住处,安安稳稳休息几天,养过来了再说。这几天不需要做什么事,只管好好歇着就是了。”

  小青笑了笑,把手中的香皂放下,口中道:“有什么事情,官人吩咐我就好。”

  看着小青离去的背影,杜中宵一时有些出神,也说不出心情如何。这几年自己一直在外为官,除了在亳州的日子,韩月娘跟自己在一起的时间不多。小青虽然时时在她的身边,却没注意过是什么样子。现在突然两人住到一起,竟然觉得许多地方都不习惯。

  梳洗罢了,杜中宵坐在杌子上,想着这些事情,一时竟不知该如何是好。小青来之前,只想着这是韩月娘身边的人,来了之后,可以问问她,韩月娘这些日子过得怎么样。等到她来了,没想到根本没有办法开口。世间的事想得再好,真到头来,却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出了房门,杜中宵到了食堂,要了一份早餐,草草吃过。作为一路主帅,杜中宵可以有自己的小食堂,只是他一向随意,一直在食堂里解决饮食。因为此事,这里的食堂办得一直红火。

  离了食堂,杜中宵到了安抚厅,在案几边坐了好一会,随手看些公文。这个年代的工作习惯,跟后世不同,上班越早越好。一般天不亮就已工作,过了午时,没有特殊事情,各衙门就下班了。

  衙门里人来人往,甚是热闹。杜中宵坐在案几前,有一搭没一搭,随手看公文。看是看过了,只是上面写了什么,却没进脑子里。小青一来,杜中宵觉得好多事情都被打乱了。

  直到太阳高升,一个公吏端了一碗汤来道:“节帅,时候不早,用些羹汤。”

  杜中宵一下回过神来,让他在一边的桌子上放好,自己一会便就过去用。这是帅府的福利,上午一次下午一次,提供羹汤,算是管饭。今日送来的是煮好的牛肉汤,极中浓郁,汤里肉又多,看着就格外诱人。杜中宵坐在桌前,用勺子翻着羹汤,想起住在后面的小青几个人,一时竟不知道该派人过去看看他们吃了早饭没有,还是不去管他们。

  想来想去,杜中宵叹了口气,决定不再去想他们,随他们去吧。偌大帅府,什么事情都有自己的规矩,不过来几个而已,怎么就照顾不好。早早吃完羹汤,让吏人们收拾出去,杜中宵重回案前。

  没有思绪,杜中宵也看不进案上的公文,随手翻了一会,便就不再乱翻。想了一会,站起身来,招呼了几个随身的随从,出了帅府。既然帅府待得不自在,那便出门走走,看一看胜州城里的风景。王普那处饭铺,里面位子很多,可以过去饮两杯。

第123章 年前时节

  在阁子里坐定,杜中宵对王普道:“今日有没有好牛肉?若是没有,羊肉也可以。煮肉的锅子来一个,再来几个素菜,一起放在这里,我用些酒。”

  王普听了小声道:“节帅,肉店里自然是有。只是一个人,要用多少?”

  杜中宵道:“先来一盘吧,再上一壶酒来。对了,店主人若是没事,坐下来喝一杯酒。”

  王普应诺,转身离去,不大一会摆了肉跟火锅到桌子上,又让上了几个凉菜。

  倒了酒,饮过三巡,王普道:“看节帅的样子,像是心情不好,来我这里饮闷酒?”

  杜中宵摇了摇头:“这你可说错了,我不是心情不好,只是在衙门里不知道要干什么罢了。”

  王普道:“左右无事,节帅不如说来听听,小的就当长些见识。”

  杜中宵一直把王普当作普通百姓,也不介意,对他道:“自去年入河曲路,不知不觉就一年。前些日子倒不觉得,这两个月,天气冷了,事情又不多,不由想起家人来了。唉,哪里想到家人一来,诸多事情想起,却发现无法问家中情况,跟想的完全不一样。”

  说到这里,杜中宵摇头,喝了一大杯酒。

  王普听了笑道:“原来是节帅的家人来看节帅,那不是好事?这等天气,寒风凛冽,正应该在家里陪人喝酒,聊些以前闲暇时的事情,怎么还出来到我这里喝酒?”

  杜中宵道:“你说的不错,正是要跟家人喝酒聊天的时候。奈何,来的家人是个女人,如何聊得起来?所以这就是难办的地方,只能出来饮酒。”

  王普听了,不由愣了一会。以他的经历,家里连个侍女都没有,实在想象不出小青和杜中宵家的关系。想了一会,也想不出劝杜中宵的话,只好陪着喝酒。

  杜中宵摇了摇头,不再说话,只顾自己喝酒。小青来之前,若有人跟杜中宵说,自己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杜中宵非啐他一脸不可。自己好歹是一路主帅,怎么可能被一个小丫头搞得家庭不睦?小青到了之后,杜中宵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找谁说理?

  喝了一会酒,杜中宵对王普道:“不说这些,最近城里有什么传闻没有?”

  王普道:“回节帅,倒是没有什么。只是听人说,今年过年,京城欲要大操大办,甚是热闹。节帅是一路之主,不知道是不是真有这回事?”

  杜中宵道:“今年是河曲路回归朝廷的第一年,过年这种大节,自然该好好办一番。不过,什么大操大办,也言过其实了。如此寒冷,又有什么人愿意出门?”

  王普笑道:“节帅,你这可就是不懂本地人的心思了。正是因为寒冷,平时人少出门,真有了大操大办,热热闹闹的机会,都会出来看个稀奇。你看,离年底还有十几天,城里就你传我传你,人人皆知。”

  杜中宵听了,点了点头:“原来是如此。如果真能热闹,热热闹闹过个年又有什么。今年河曲路财政充裕,到了年底,还有许多钱没有花完,好好过个年也是应该的。”

  为了稳定物价,杜中宵只能尽量少发货币,大量政府工作人员,俸禄用实物发放。随着人员纷纷去了外地营田,货币流通速度降低,就更是如此。到了年底,帅府倒是可以考虑,多发些货币出去。

  现在的度支司,把发行纸币的权力放给各路,没有全国统一政策,甚是不方便。各路有的较好,大部分地方比较混乱,又以通货膨胀为多。说起来度支司有自己的道理,纸币初兴,政策不透明,各地先自己熟悉较好。等到熟悉了,再由全国统一发行,一切就顺利很多。

  杜中宵对这些说法不以为然,不过没有办法,只能在河曲路尽量稳定。

  说起过年的事情,王普的话明显多了,有一遭没一遭,说着自己从其他人那里听来的传说。什么并州哪一年哪一年,曾经办了年会,知府跟百姓同游,一直从过年热闹到上元节。又河中府那里如何,哪一年哪一年办了什么会,热闹了整个正月。

  杜中宵微笑,听着王普说着这些故事,心中估计着过年时可以开办的项目。这个时代,听他们讲的热闹,其实算起来没多少开销。官府无非是办灯会,放些烟花,请几拨人来就是了。其他项目,当然是城里的商户自己组织。这样的年夜,他们本就可以赚许多钱。

  听王普说着民间期许,杜中宵暂时忘记了小青的到来给自己带来的尴尬,心情好了很多。是啊,山河新复,一切重新来过,是该热热闹闹过一个新年。新的一年,新的开始。

  吃过了几盘肉,杜中宵心情舒畅,让随从会了钱,步出酒店。

  此时已是十二月下旬,街道上行人不多,商场那里却人头攒动。不但是城里的人,还有许多在乡下生活的人家,到这里来置办年货。这一处商场里什么都卖,在里面走一场,年货也就能备齐了。

  趁着酒性,杜中宵道:“左右无事,我们到商场里去转一圈。”

  说完,当先迈开大步向商场走去,后边的随从急忙跟上。

  进了商场,一下子就感觉到热了许多。杜中宵道:“这商场的生意如此好么?烧得这么热!”

  一边的随从道:“节帅,这里人多,倒未必是商场烧得热。”

  杜中宵点了点头:“想来是如此。好吧,我们到后边去,看看外面卖些什么。”

  随从无奈,只好随着杜中宵,出了商场的后门,到了后面的露天集市里。

  与商场里面不同,外面卖的多是平常市集上的货物,许多还是民间来租地的商家。一到里面,就听到人声鼎沸,场面热闹非常。

  杜中宵带着随从,走在人群里,听着人群的叫卖,身边行人的话语,就好似回到从前,自己在随州组织营田的时候。现在想来,那时候的日子真的轻松。百姓努力生产,衙门主要练兵,哪有这许多烦心事?

  自从到河曲路,杜中宵就觉得这里的本地人不多。特别是年初一场大乱,许多番户逃亡,剩下的人集中几处。大量的营田人户到来,感觉上本地人基本见不到了。没想到一进入这里,听见各种叫卖声,大多不是流利的汉语,带着本地人的口音,杜中宵才知道自己错了。平时少见本地人,是因为没钱赚,有钱赚的时候,各种人就全聚到这里来了。现在商场里面,除了中原来的货物,本地货物应有尽有。

第124章 冲突

  正行走间,突然前面传来喝骂声。杜中宵带了随从,走上前去观看。只见是一个卖肉铺子,两个大汉站在铺前,如凶神恶煞一般,瞪着前面的一个农民,农民手里还拉着一个七八岁的孩子。

  杜中宵问身边的中年人道:“这位大哥,前面发生了什么事?”

  那人道:“这乡下人来这里买肉,口音互不清楚,说的跟听的就不是一件事情。切了肉下来,却不是此人要的。加上那孩子一直要羊身上的小里脊,说来说去,把卖肉的惹烦了,踢了这农民一脚。”

  杜中宵点了点头,看那农民用手捂着小腹,面色有些难看。孩子被吓得傻了,拉着农民的手,慌乱地看着四周的人群,却没有一个认识的人。

  卖肉的大汉双手报拳,对众人道:“各位看见,是这厮在这里胡混,又要这个,又要那个,肉割了下来却说不是。我们兄弟一天卖这么多肉,若是人人如此,那还了得?”

  有的人称是,有的人暗暗摇头,更多的人则沉默不语。

  杜中宵听此人口音,有山里蛮人痕迹,听起来并不清楚。这也正常,宋军进入之后,大是山间蛮人被迁了出来,到各城池周围地势好的地方,立了村子。这些人语言不通,一年时间,能够说成这样,已经是难得。不过这两人的口音有些特别,很难听懂。

  见没有人为那个农民说话,两个大汉非常满意,扯开嗓子,继续叫卖。

  那个被打的农民,捂着小腹待了一会,实在忍不住,对卖肉的道:“主人家,我钱交了,肉——”

  那大汉随手拿起旁边荷叶包着的一块肉,塞到农民的手里,不耐烦地道:“走,快走!”

  农民摇头:“这不是我的肉啊!我要的是——”

  听了这话,卖肉的大汉脸色立即变了:“再敢罗嗦,我一顿拳脚打掉你半条命!”

  这农民的脾气倔得很,就是不要递过来的肉,只是说自己要的不是这个。这里人声鼎沸,有人在这里僵着,经过的人便就绕路走开,气得两个卖肉的大汉牙直痒痒。农民要的肉已经卖掉,就是想给他现在也是没有。那个小孩拉着农民的手,不时看一眼卖肉的人,有些害怕。

  见生意不好,卖肉的大汉恶向胆边生,拿起卖肉的刀道:“肉已给你,不要耽误我们做生意!再在这里纠缠,我一刀捅死了你,便就新年都没得过了!”

  杜中宵看看四周,到处都是采买年货的人,来来往往。经过这里,看一眼争执的农民,便就匆匆离开。只有几个闲人,围在四周,兴致勃勃地议论纷纷。

  看了一会,没有商场里的人过来,杜中宵对身边的人道:“这里是商场地盘,怎么吵了这么久,没有人来?没有商场的人出面,这农民怎么是那卖肉的对手?”

  那人道:“商场里多少事情?怎么会来管这些!兄弟,这里的摊子最近几天都换了人,原来的租主收些钱,让给别人来卖。这两个卖肉的兄弟,是昨天到这里来的,听说是山里人。”

  杜中宵点了点头道:“他们汉话不精熟,想来是山里面的人才会如此。只是年初的时候,本路并乡设村,山里的番人都到了平地生活,怎么还会有他们?”

  那人道:“好呆!地方空出来,对面的契丹的人看见,不会来占住?此地又没号牌,山里的人赶着羊进城贩卖,别人又能说出什么?这两个人,我看十之八九就是契丹人。”

  杜中宵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见那边卖肉的人和农民两者越说越僵,推推搡搡,一副又要动手的样子,对身边的亲兵低声道:“速回衙门里,唤陈希亮来!”

  亲兵应诺,急匆匆地去了。

  卖肉的汉子见生意受到影响,心中急起来,一把推农民在地上。抬起腿来,就要踢去,不合转眼看见杜中宵。见他气宇轩昂,身边站了好多人,不似一般百姓,恨恨地把腿收回。

  好一会没什么客人来,另一个大汉低声道:“哥哥,这般可是不行。今日必须卖掉八只羊,只要卖得少了,除了租钱,我们哪里还有钱赚?这汉子要的肉,委实没了,给他多换些别的肉吧。”

  那汉子点了点头,从架子上的肉上又剔了一块肉下来。也懒得称多少,随手用荷叶包了,递给一边的农民道:“你要的肉没有了,拿了这些,快快离去!”

  那农民摇头:“主人家,这肉我要了有什么用处?再者说了,你踢我一脚,又算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