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科举落榜开始造反 第115章

作者:大秦阿冰

  此次朝会,为的就是封赏有功之臣。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世袭一等伯牛继宗北伐有功,特封赏为三等候爵,封号山阴侯。”

  太监戴权手捧圣旨,开始宣读。

  首先便是牛继宗,被封为三等侯爵,兼任山海关总兵。

  三等侯爵乃是县侯,因此封号多为县名。

  当然也可不用县名,领取名号。

  接着,戴权0.8继续开始宣读圣旨。

  一等伯爵冯唐,被封为三等侯爵,封号神武侯,明显的没有遵从县名。

  校尉顾廷烨,斩杀耿精忠,立下大功,被封为三等侯爵,袭其先祖封号,宁远侯。

  参将贾环,剿灭建奴,立下大功,封为三等侯爵,封号平西侯。

  贾环若是之前身上的一等子爵还在的话,此次说不定会被封为一等国侯。

  但没办法,谁叫他为了保住赵姨娘和探春,放弃了。

  校尉薛蟠,斩杀阿巴泰,立下大功,封为三等侯爵,封号平南侯。

  一等子爵贾芸,剿灭建奴,立下大功,被封为三等侯爵,封号平东侯。

  一等子爵贾琏,剿灭建奴,立下大功,封为一等国侯,封号平北侯。

  三等侯爵顾千帆,协助大军,立下大功,被封为一等国侯,封号淮阴侯。

  除了这些个侯爵外,其他开国一脉四王八公十二侯的府中子弟,只要是上了战场的,通通封爵。

  多是一等伯爵,一等子爵。

  例如冯唐之子冯紫英,便被封为一等伯爵。

  这父子二人喜极而泣,笑得眼泪都快流下来了。

  封完了诸将,接下来就该轮到贾英这位北伐主将了.

第一百一十二章封北凉王,世袭罔替,拥有封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魏国公贾英出征北伐,剿灭建奴,光复辽东,灭国朝鲜。茅土分颁,作藩屏于帝室;桐圭宠锡,宏带砺于王家。嘉玉叶之敷荣,恩崇涣号;衍天潢之分派,礼洽懿亲。盛典酬庸,新纶命爵,清操矢于生平,躬行不怠;念枢机之缜密,睹仪度之从容。”

  “授以册宝,封魏国公贾英为郡王爵位,封号北凉,封地朝鲜,世袭罔替,钦此。”

  当太监戴权念完有关贾英的封赏后,整个人太和殿内一片死寂。

  不少人的呼吸皆是一滞,脸色大惊。

  虽然贾英还是郡王爵位,但却是拥有封地,并且世袭罔替。

  以后贾英的子孙,可以世代继承王位,奔赴封地朝鲜。

  要知道如今的大周,可没有世袭罔替的郡王爵位,更别提封地了。

  哪怕是北静王水溶,从祖上传下来的王爵,传到他身上已经是第四代,依旧是王爵。

  但大周历代皇帝,依旧没有说过北静郡王这个爵位能世袭罔替。

  其余三家,东平郡王,西宁郡王,南安郡王的爵位,也都降了下来。

  而皇室之中的那些个亲王,虽然能世袭罔替,却也没有封地,只有食邑。

  贾英的王爵却是世袭罔替,拥有封地。

  虽然是郡王爵位,但那些亲王们只怕都想和贾英换一换爵位。

  “臣贾英接旨,叩谢陛下天恩,日后自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负隆恩。”

  贾英深吸了一口气,上前接过圣旨。

  说实话,他自己也没想到会有28如此封赏。

  本来贾英以为自己也就是个郡王爵位,然后能五代不降爵世袭,类似北静王之类的。

  雍顺帝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次对贾英的封赏,是他想了一天一夜才想出来的。

  贾英功劳实在太大了,一战灭两国。

  以大周祖制,对他压根无法封赏。

  雍顺帝便想到了上古时期,那些天子对有功之臣的封赏。

  宋国以前,王爵有封地是很正常的,世袭罔替也是正常的。

  从大唐亡国之后,才没有了世袭罔替,拥有封地的赏赐。

  而给贾英封地朝鲜,雍顺帝也一点都不心疼。

  朝鲜乃是贫瘠之地,以前就没被大周纳入过管辖范围。

  即便撤国设省,估计也给朝廷贡献不了多少税收。

  朝鲜子民很可能会和安南一样,时时反叛,大周还要派大军过去镇压,又不知要耗费多少军饷。

  朝鲜和安南一样,同属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干脆封给贾英,让他自己去管理。

  雍顺帝淡淡开口道:“朕在此立下誓言,只要能替我大周开疆拓土,立下大功,诸位不必担心封无可封的境地,皆可有海外作为封地,也可世袭罔替。”

  贾英一听,就知道雍顺帝是在改祖制了。

  看来是在为变法之事做铺垫了。

  想要变法,就得改祖制。

  而首先改的,便是大周爵位封赏的制度。

  大周太祖皇帝立下的制度在当时来说很合适,寻常人能封郡王,能五代不降爵,已经是奇迹了。

  只是放到百年之后,放在贾英身上,便显得不够了。

  贾英今年虚岁二十,即将及冠,已经是一尊王爵。

  很可能面临封无可封的境地。

  恢复古制,实现世袭罔替,拥有封地,就很有必要了。

  雍顺帝自然知道世袭罔替的危险。

  但他很巧妙的把封地设置在海外,不会危害到大周。

  在大周人眼里,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以内的汉地十八省,历来就是汉族不可动摇的领土。

  山海关外的辽东三州,乃是大周祖地,开国之时打下来的,也不可动摇。

  其余如朝鲜,大理,西域,倭国,乌藏,草原之地,皆为附庸即可。

  能够打下来最好,算是开疆拓土,打不下来也无所谓,自己不亏。

  全无大汉之时,凡日夜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的雄心壮志。

  “陛下气度恢宏,仁厚礼贤,宽以待民,任贤用能,明章之治,乃是上古圣君风范,天下幸甚。”

  内阁首辅萧钦言当即送了一记马屁。

  其余大臣也纷纷反应过来,纷纷附和道:“陛下圣明。”

  雍顺帝拔高封赏的上限,对整个大周子民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没有人会反对。

  封赏完贾英之后,雍顺帝便又开始任命镇守辽东的人选了。

  牛继宗被封为山海关总兵,还差一个辽东总督,辽东三州之地也需要将领驻守。

  这个辽东总督,贾英来担任是最稳的,不用担心辽东出事。

  但刚刚贾英才被封为北凉王,世袭罔替,拥有封地。

  再让他担任辽东总督的话,未免过分了。

  辽东总督可掌兵十万。

  “着令,禁军统领凌不疑为辽东总督,其禁军统领一职转交由曲陵侯程始担任。”

  想了想,雍顺帝还是决定让自己的义子来担任辽东总督。

  整个开国一脉都唯贾英马首是瞻,雍顺帝必须提拔自己的义子,好掌握平衡。

  凌不疑上前说道:“臣凌不疑接旨。”

  雍顺帝点了点头:“嗯,子晟,北凉王,你二人不必前往辽东和朝鲜,让手下将领驻扎便是。”

  宣布完所有的封赏事宜后,雍顺帝便宣布,举行宫宴,大宴群臣。

  京城七日不宵禁,与民同乐。

  当即,一众文武百官皆是被留了下来,等候宫宴开始。

  与此同时,关于此次封赏的圣旨,也飞速从皇宫中传出。

  诏曰圣旨,昭告天下。

  荣国府。

  荣庆堂。

  “老祖宗,大喜事,府里的琏二爷被封为一等国侯了。”

  没多久,鸳鸯急匆匆进来向贾母报喜。

  “什么?琏儿成了一等国侯?”

  贾母陡然间听到这个消息,脸上满是震撼。

  “老祖宗,陛下已经传旨天下了,此次北伐大军将领最低封赏都是子爵,侯爵都一连封了近十人,如今陛下正在大宴群臣,琏二爷估计下午会回府。”

  鸳鸯将自己所知的情况告知贾母。

  贾母沉声道:“好,立刻通知下去,晚上准备筵席,大开中门,准备迎接琏哥儿回府。”

  再怎么说,贾琏也是荣国府的人,大房也还没有分家。

  贾琏被封为一等国侯,对整个荣国府都是一件大喜事。

  若是贾环没有被贾母赶出府中的话,荣国府一门两侯,还都是手握实权的那种。

  荣国府绝对将迎来昔日祖上荣光,光耀门楣。

  “那贾英,贾环等人,被封为何职?”

  贾母内心忍不住好奇,又问了一句。

  鸳鸯小心翼翼的开口道:“国公爷被陛下册封为北凉郡王,世袭罔替,封地朝鲜。”

  “环三爷被陛下封为三等侯爵。”

  鸳鸯知晓贾母一点都不待见这两人。

  荣国府和这两人以往多有冲突。

  “什么?”

  贾母听完后,当即惊呼,忍不住站了起来。

  世袭罔替,拥有封地,这直接让贾母不敢相信。

  而且连贾环那个没了爵位的庶子,也一举封侯。

  若是爵位没被贾母给夺走,传给贾宝玉,定然也是个一等国侯。

  荣国府将迎来两尊一等国侯,那是何等的荣誉啊!

  “不仅仅如此,连薛蟠,西廊的贾芸,也纷纷被封为三等县侯。”

  想了想,鸳鸯又将和荣国府有关系之人的爵位封赏也一并道了出来。

  “天呐...”

  贾母只感觉自己喘不过气来,当即晕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