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秦阿冰
红楼:从科举落榜开始造反 作者:大秦阿冰
贾英穿越红楼,成为贾家旁支,才高八斗还是丹青圣手,偏偏遭受贾家打压,屡次科举不第,一怒之下弃笔从戎。
封狼居胥,饮马瀚海,勒石燕然。
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加九锡,赐假节钺,封冠军侯,魏国公,北凉王,摄政王。
贾母:悔不该打压那孽障哦。
太上皇:从此以后,我朝不得让科举学子落榜。
皇帝:爱卿,朕已经让你位极人臣了,你还不满足吗?
第一章贾家神童,科举落榜
京城,这天乃是大周王朝乡试放榜的日子。
无数学子汇聚在顺天府署门前查看榜单。
有学子金榜题名后高声呐喊,欢呼雀跃。
有学子名落孙山后唉声叹气,悲不自胜。
凡是中举的学子,自有官府衙役沿路叫喊,前往中举学子家里道喜,讨个彩头。
一时间京城里好不热闹。
时间渐渐流逝,待到黄昏,放榜完毕,京城里渐渐平静下来。
宁荣街西廊一处破落的小院里,一名少年望着天空发呆。
少年身高八尺,身着黑色玄衣,五官轮廓分明而深邃,幽暗深邃的冰眸子显得十分平静,给人一种生人勿近的淡淡冷漠感。
“我穿越了,还是红楼梦世界,贾府旁支...”
贾英喃喃自语着。
贾英本是蓝星上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镇做题家,因为给黑心老板熬夜加班而猝死,穿越到了红楼梦世界,成为贾家一名旁支子弟贾英身上。
“英兄弟...”
贾英正思考着,院里忽然进来了一名及冠年轻男子。
“芸哥儿...”
贾英面色淡然的看着进来的男子,喊出了他的名字。
此人乃是贾芸,和贾英一样是贾家旁支,同住宁荣街西廊。
说起来两人还是堂兄弟,远比一般的贾家族人要亲。
贾芸的母亲被人称为五嫂子,而贾英的母亲则被称为六嫂子。
不过贾英父亲早逝,母亲含辛茹苦的把贾英拉扯长大后,也积劳成疾,前两年已经去世。
贾芸的父亲也是早逝,但母亲还在人世。
“英兄弟,你也别太难过,贾蓉他们的话你别往心里去。”
“你的才华整个贾家都知晓,今日虽然乡试未中,但你还年轻,我相信你迟早有一天会高中的。”
贾芸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着这个同族兄弟。
说起来,他也是为贾英感到可惜。
贾英乃是京城有名的神童,在贾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三岁识千字,五岁背唐诗,七岁熟读四书五经,八岁精通诗词歌赋。
九岁精通丹青,画得一副八骏图,引来无数达官贵人想要购买。
十岁参加科举,连中县试,府试,院试小三元案首,获得秀才功名。
不出意外,贾英在二十岁及冠之前定能考中进士,前途无量。
二十岁以内的进士,传出去都骇人听闻。
历史上二十岁以内的进士,无不是名留青史的人物,如张九龄,寇准,张居正等人个个都是一朝宰相。
旁人二十岁能考中举人已经属于十分优秀,而贾英却有望二十岁之前考中进士。
只是老天好像和贾英开了个玩笑,考中秀才功名后,贾英屡试不第,已经落榜三次。
科举三年一次,落榜之后便要再等三年。
贾英今年已经十九,还差一年及冠,却连举人功名都没有获得。
渐渐的,神童之名已经不复存在,无数人对他或是失望,或是嘲讽。
贾芸今天知道了贾英落榜的消息后,又听闻了东府的贾蓉带着一帮贾家子弟来贾英这里。
用脚指头一想,贾芸也猜到了贾蓉等人的心思。
无非是冷嘲热讽,想要打击贾英的道心。
贾英从前身为京城神童,无比风光,不知引得贾家多少子弟暗中嫉妒。
听说从前荣国府里的贾珠大少爷,也是因为有贾英这个神童美玉在前,努力读书,奋力追赶,从而积劳成疾,落得个英年早逝。
贾芸知晓贾蓉带人过来后,也特地赶来安慰贾英,免得他一蹶不振。
贾英听着贾芸安慰他的一番话,对这个便宜堂兄也起了好感。
也知晓了前身感情是被贾蓉等人冷嘲热讽,打击了道心后,活活气死的。
“芸哥儿,此事你不必放在心上,贾蓉等人还奈何不了我。”
“我已经思虑好了,既然我屡次科举不第,就说明我不是读书这块料。”
贾英话才刚刚说完,便看到贾芸有些急了,连忙接着开口道:
“男儿功名马上取,我打算弃笔从戎,投身军旅。”
贾英清楚的知道,古代的科举考的是四书五经,难度非常之大。
若是前身,肯定能有把握考上进士,即便落榜个几次,也还有大把机会,毕竟贾英年轻。
可是从后世穿越而来的他,对于科举就抓瞎了。
而且走科举仕途这条路,想要做到三品大官以上不知道要何年何月。
即便是在殿试中考中一甲,进士及第,也需要在翰林院里打磨好几年。
若是二甲,便是进士出身。
若是三甲,同进士出身。
进士本身不是官职,需要朝廷委派官职,除了一甲前三名在翰林院里打磨外。
其余进士一般都是外放到一地,成为从七品的县令开始做起。
科举这条路,耗费的时间太长。
想要爬到内阁成为首辅和次辅的位置,没有个二三十年是不大可能的。
走武勋这条路,只需要能打胜战,便能迅速被提拔。
而且,贾英心里隐隐有了一些猜测。
前身屡次科举不第,恐怕是有什么内幕。
依照前身神童之名的聪慧,不说进士,举人功名肯定可以到手才对.
第二章弃笔从戎,武勋之路
“英兄弟,你别是在说胡话吧,依照你的智慧,怎么会有弃笔从戎的想法?”
旁边的贾芸被贾英的话给吓了一跳。
在他看来,贾英这铁定是因为屡次落榜的原因。
外加贾蓉等人的冷嘲热讽,道心已破,开始自暴自弃说胡话了。
贾家祖上虽然是走武勋的路子,从战场上取得功名,才有了宁荣二府,一门两国公的荣誉。
但那已经都是老黄历了,贾家早就没有子弟敢去战场上搏杀了。
从贾家二代子弟,代字辈开始,就已经走下坡路了。
贾代善还好,颇有其父之风,外加曾经有过救驾之功,太上皇恩准他继承了父亲贾源的荣国公爵位。
大周王朝的爵位并不是世袭罔替的,而是代代递减,讲究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贾代化这边,就没有这么好运了,并没有继承宁国公的爵位,只得了一个一品神威将军。
不过贾代化好歹官职是京营节度使,手中有着实权。
京营节度使掌握着京城五万大军,实打实的兵权在手。
从三代子弟开始,就一个不如一个。
贾赦,荣国府大房嫡长子,不过是继承了一品神威将军,手中并无任何实权,整日里沉迷于小妾床榻之上。
贾政也不过是一个从五品的工部员外郎,连上朝的机会都没有。
每天去工部点卯上班,下班了和清客闲谈,其余一概不管。
贾敬沉迷于修仙问道,丢下儿女不管,对贾家的事情也是从不过问。
其余四代子弟更是一个不如一个。
贾珍,堂堂贾家族长,不过是继承了一个三品威烈将军,整日想着和怎么儿媳妇秦可卿扒灰。
贾链,没有任何爵位和官职在身。
贾宝玉,整日里在后院和丫鬟厮混,想着怎么吃丫鬟嘴上的胭脂。
其余如贾环,贾蓉,贾蔷,贾琮等两府子弟,也是废物无能之辈。
贾蓉这个把贾英前身给活活气死的废物,是宁国府这边能继承最后爵位的人了。
从贾蓉儿子开始,宁国府这边哪怕是嫡子,也不会有爵位来继承,除非去战场上博得战功。
可以说,宁荣两府,贾家大宗,基本上已经烂透了。
贾家情况都已经如此危急了,个个还在醉生梦死。
也难怪将来贾家落得个被抄家灭族的下场,贾赦贾政贾珍等一干大宗成员入狱。
贾英等贾家旁支小宗,也受了无妄之灾,平白被大宗连累。
虽然没有家破人亡,但大宗抄家入狱了,他们以前得罪过的人怎么可能放过贾家,一干小宗旁支自然也跟着倒了霉。
那些王公贵族,朝廷高官或许不会拿小宗怎么样,只会把仇恨记在宁荣二府大宗子弟身上。
但贾家往日里仗着自家权势,也没少得罪平民百姓和青皮无赖。
这些人看着宁荣二府倒下后,可都来报复了。
贾英要是没记错的话,如今贾宝玉等人差不多也有十二岁。
距离贾家抄家入狱没有几年了。
要是贾英老老实实的走科举仕途,不知道何时才能进入内阁。
贾英自然不想被贾珍贾赦等废物给连累了。
而且贾英也感觉到了自己的科举之路有内幕。
或许贾家在有意打压他的仕途。
这可不是贾英瞎扯的,而是他根据自己的情况,以及原著中对贾家等一众废物的描述而得到的结论。
这群纨绔子弟,心里那些个肮脏龌龊的想法可不少。
别说打压他这个有才华的小宗了,便是宁荣两府里面的龌龊事情还少吗?
贾环贾琮等庶子,被打压的还少吗?
贾家大宗看见他这个旁支子弟拥有如此才华,指不定心里羡慕嫉妒恨呢。
今日贾蓉等人过来找茬,前身被气死,便是最好的证据。
继续走科举仕途,那是傻子才会干的事情。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