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吧君子也防 第1043章

作者:阳小戎

  站在容真前方,似是为首。

  离大郎好奇看去,是一个斗篷身影。

  众人刚刚走到神像边,这道斗篷身影转过身来,头兜滑下,露出了脸蛋,同时开始朗声。

  独属于女子的声线与威严语气,响彻在破庙内外:

  “浔阳王离闲、世子离扶苏,本座奉圣天子之命,护送二位殿下入宫养伤,钦此!”

  破庙气氛,万籁俱寂。

  在容真和谢令姜的使眼神下,离闲、韦眉连忙跪地谢恩,拉着离大郎一起。

  离大郎有些笨拙,后知后觉的跪下,脸色布满诧异的看像那道“更矮身影”的粉嘟嘟脸蛋。

  赫然是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

  比少女萝莉身型的容真还要更矮,还要更加青涩。

  然而粉嘟嘟小女孩站在容真身边,却如同大人一样,两手背身,下巴微昂。

  粉嘟嘟小女孩突然回头:

  “容儿。”

  只见,她把手中把玩的一串十八籽递回,戴在容真手腕上,有幽深紫气闪过十八籽,十八籽上应激浮现金光。

  从檀郎、谢姑娘那里懂些炼气士行道的离大郎瞪大眼睛。

  这个瓷娃娃一样的小女孩,是一位上品炼气士,江湖大宗师!

  看她与容真的关系,难道她就是大司命?

  司天监的主人?

  不是吧,这么小一只?

  本以为容真女史已经够“小”了。

  按理不是应该和副监正宋嬷嬷一样老吗?

  破财神像下面,粉嘟嘟小女孩声音奶声奶气,嗓音又如远山般飘渺道:

  “这是容儿的大福缘,你且收好,浔阳的事不怪你,能拿回完整赝鼎剑,有功无过,此功甚大,本座要替你向圣天子请功。”

  容真依旧一张冷冰冰脸蛋,语气却带着一丝敬重与亲近:

  “是,师尊。”

  只见小大人一样背手而立的粉嘟嘟小女孩,又侧眸瞧了眼容真头上的鸳鸯翡翠簪子,忽然踮起脚尖,轻抚簪子。

  像是摸摸头一样。

  众人听到,小女孩在容真耳边似是低声说了一句话。

  “……嗯……从现在起,你就是本司第九代掌灯人了……”

  小女娃语气有些宠溺偏爱。

  容真垂眸。

  众人看了看容真,又看看这位幼小却霸气的小女孩。

  有些面面相觑起来,怎么感觉画风反了,不是应该大的摸小的、高的摸矮的吗。

  谢令姜行礼,不卑不亢:

  “辛苦大司命了。”

  粉嘟嘟小女孩黑珍珠般的眸子侧瞧了眼谢令姜,没有回应,只是目光落在了谢令姜头上鸳鸯翡翠簪子上,不知在想什么。

  俄顷,一行人离开山神庙。

  粉嘟嘟小女娃,背手走在最前面。

  容真亦步亦趋的跟随,落后半个身位,众人瞧见容真的脸色,似是对这粉嘟嘟小女娃出奇的信赖。

  走到一半,众人看见前面的粉嘟嘟小女孩忽然抬手,拔下容真头上的鸳鸯翡翠簪子,递还到容真手上。

  粉嘟嘟小女孩歪头:

  “好端端的学人家扎妇人高鬓作何?玩笑开不得。”

  说完,她背手往前走去,语气淡淡道:

  “等会儿面圣,不能逾礼,更换发式。另外,容儿未来若有婚事,只能由圣天子做主。”

  这位圣周大司命转身走人,一双小短腿,却走在所有人最前方。

  后方众人间的氛围,隐隐古怪起来。

  而随着粉嘟嘟少女话语落下,破庙中突然有风自起,拂过绝美宫装少女披肩的乌黑青丝,风儿似是一只灵巧的大手,将她青丝挽成一个标准无比的宫鬓。

  鸳鸯翡翠簪子上浮现一抹紫黑道纹,“嗖”的一声射出,插在了容真后脑勺的发鬓间,托稳了发式。

  容真一如往常,冷冰冰不语,袖中悄悄紧握他赠的佛珠,没有撒手。

  她抿了下嘴,跟上了粉嘟嘟小女孩娇小身影。

  众人纷纷尾随。

  一起跟随这位一脸稚幼的小女孩夜入洛都。

第835章 皇宫来了个年轻公主

  艳阳高照。

  上阳宫,甘露殿。

  一君一臣再次相聚。

  狄夫子这是近日以来的第二次入宫。

  三日前,他也是站在这个位置,与圣人问答。

  不过当时狄夫子给圣人解梦了一次,并趁机劝说,圣人却久久不言。

  今日又被召来,狄夫子隐隐有些不好预感。

  再加上昨夜听到一些不好的风声。

  昨夜圣人似乎召了魏王、梁王他们进宫,不知商讨何事。

  另外,他发现珠帘后方,多出了一面屏风,圣人坐在屏风后方。

  并且身边多了一位纤美女官伺候。

  珠帘遮挡,狄夫子有些看不清楚此女官长相,只能隐隐看到她化着宫中流行的梅花状,眉心一抹殷红。

  以往君臣二人答对,都是独处状态,圣人很少在身旁留人。

  此前那位名叫容真的彩裳女史还在的时候,倒是经常能看到此女留在圣人身边,圣人对于这位容真女史是出的名的偏爱。

  但是眼下站在圣人身边服侍的女官明显是个新人,而且肯定不是容真女史。

  因为个头更高。

  甚至狄夫子看见,此女在服侍圣人之际,似乎回头瞧了眼珠帘后方的他,有些不懂规矩。

  不过很快,狄夫子收回了目光。

  眼见圣人没有遣退身旁此女的意思,他照例跪拜起来。

  行了入殿礼。

  “国老平身,坐吧。”

  “臣不敢。”

  “国老莫客气了,这次唤你来,是想问问东林大佛的事情。”

  “东林大佛?”

  “没错,昨夜有小道消息传来,这一次四方佛像与天枢倒塌,是由东林大佛那边引起的,是一串连锁反应,与天南江湖反贼息息相关。”

  狄夫子脑海闪过昨夜魏王、梁王进宫拜见的消息,不用想都知道二王在忙着推卸些什么。

  他言辞诚恳,抱拳道:

  “陛下明鉴!犯此事者,自然是反贼,然而朝廷之中,也有无能之辈,把持高位,错估形势,任用庸才,才导致此案。”

  “可东林大佛在浔阳城,是浔阳王府监督建造。”

  “陛下日理万机,有所不知,据老臣了解,这只是名义上的主持,浔阳王久居府中修养,只把握东林大佛大方向上的事,监督下面官员执行,浔阳王并不管具体事务。”

  女帝珠帘后方的声调拉高了些:“哦?那具体事务是由谁来管?或说,这次该谁承担责任?”

  安静了会儿,胖乎乎老者微微闭目,列出四个名字:

  “刺史欧阳良翰,女史容真,副监正宋霖,指挥使易千秋。目前根据老臣了解的情况,浔阳局势主要由此四人主导,但是不知圣人那边是否有新消息,也不知东林大佛倒塌那一日,情况如何,主导权是否有变。”

  说到此处,他停顿了下,似是想起什么,随口说:

  “不过老臣听说,东林大佛事发那日的庆功大典,欧阳良翰休假在家,为婶娘过生辰,没有赶去,当日好像是陪王爷待在城中,浔阳石窟那边是由另外三人主持……

  “这么看,他怎么也少不了一个失职之责,不过主要责任应该不是他,还需圣人派人明察。”

  语罢,狄夫子低头,默默等待起来。

  等了好一会儿,却不见上面珠帘后方的龙袍老妇人开口。

  直到一声“呵”笑在响起殿内。

  狄夫子心神微微一坠。

  上面的珠帘后方,传来龙袍老妇人的略冷言语:

  “呵,倒是巧了,朕前日刚收到一封奏章,正是江州刺史欧阳良翰呈上来的,他说,浔阳石窟发生激烈大战,死伤惨重,堪堪击退天南反贼。

  “但浔阳兵力十不存一,只剩女史容真、指挥使易千秋与十数人存活,有些反贼甚至还袭击了浔阳王府,火烧府邸,惊吓到了浔阳王。

  “欧阳良翰上书亲自告罪,说是自己能力不足,无法阻拦反贼毁佛,有违朕与政事堂诸公期望,请求辞去江州刺史与修文馆学士一职,请朕发落。”

  狄夫子微微皱眉,久久沉默。

  欧阳戎这封自己站出、磊落接锅的奏折在他意料之外。

  但又……情理之中。

  狄夫子话题一转,语气关心:

  “请问陛下,浔阳王是否受伤?王爷千金之躯,生命安全,乃当务之急。”

  龙袍老妇人的意志毫不动摇,冷淡道:

  “先谈正事,国老说说,该不该治罪给他欧阳良翰,呵,天枢与大佛倒塌事件之后,下面鸦雀无声,涉事之人都是一片辩解避责之声,朕还愁着抓不着人,都还没找上他,他倒好,自己站出来了。”

  她又笑了下:

  “朕也不知该笑他胆子大,还是该骂他蠢,国老觉得呢,嗯?如何处置,要不成全了他吧,否则岂不对不起他副肝胆了?”

  狄夫子立即说:

  “陛下向来秉公,应当派人先去查清,再做发落,避免其中有难言之隐,错怪良臣。”

  “好,那就查查良臣,让良臣来查良臣,国老点人去吧。”

  狄夫子忽然行一大礼:

  “陛下,此举不妥,老臣应当避嫌,欧阳良翰是老臣举荐之人,应该换其它良臣去查,另外,若是欧阳良翰真犯错,老臣也有责任。”

  “国老好担当,这时都不忘秉公行事,主动避嫌,国老真是朕之梁柱。”

  皇帝这股语气,还有这种氛围,饶是蠢笨之人都能察觉到有些不妙。

  但是老人没有后退,甚至上前一步,再度重申态度,动容恳求:

  “陛下,不管如何,此事事关浔阳王,老臣恳请陛下接浔阳王回京养伤,毕竟是您的骨肉,绝不能有失啊。”

  珠帘后方,龙袍老妇人纹丝不动。

  那个身姿纤美的陌生女官正在给她轻轻捶腿,微微低头。

  大殿内外一片寂静。

  狄夫子原地跪下,重重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