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永昌 第62章

作者:富春山居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让士兵们吃饱饭,并让他们能够吃到鱼和肉。某人也是从改善伙食对士兵带来的巨大影响力,才进一步理解了为毛拿着机关枪的国军士兵会打不过拿着梭镖的红军战士。良好的伙食能够增强士兵对于军队这个集体的向心力,你只有先喂饱士兵的肚子,才能把思想灌输进他的脑袋。

虽然某人没搞啥官兵一致,但是却极大的缩小了官兵之间的伙食差距,哪怕他这个都元帅在军营中用餐的标准也不得超过普通士兵一餐的十倍费用。除了一些明军投降将领对此有些不大满意,农民军出身的将领还是很快就习惯了这条命令,毕竟他们的豪奢习惯还没有养成。

通过了这一系列的军律调整和士兵伙食、住宿福利上的提高,刘泽清、金声桓等部的士兵们开始接受都元帅府下达的各项命令,不再需要通过之前的上司进行传递了。当然,这种对于军队待遇的提高,也给都元帅府的财政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这也是李自成觉得不能再拖下去,应该给扬州民众一个答案了,否则这些军队能够把都元帅府给吃垮了。满清还没有南下,结果都元帅府的财政被自己的一系列政策给弄崩溃了,他觉得自己日后在历史上大约就要和宋襄公齐名了。

站在竹木棚下的李自成抬头看了看外面的天色,不由开口说道:“今天的天气不错,看起来倒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在这里集会,倒是真撞到了一个好日子。”

在李自成身边的黄家瑞、马鸣騄、阮大铖、郑元勋等官绅都纷纷出声附和着他,站在棚子外面的各位议员都有些眼热的望着棚子里的位置,这一刻哪怕是扬州最有名的园林恐怕都不及这一处临时搭建起来的简陋竹木棚子了。

项德曼对着身边的闵世章大为惋惜的说道:“陛下还是太过自苦了,若是把这议事场地交给我们去办理,岂能让陛下居于如此简陋的竹棚内。”

闵世章撇了他一眼,不由哂笑道:“老项若是真有这份效忠之心,不知打算购买多少盐业公债啊?我看陛下对于自己的安居之所没啥关心的,但是对于盐业公债的出售还是很上心的。”

项德曼踌躇了一下说道:“盐业公债这事,还得再看看。效忠陛下是一回事,做生意是另一回事。若是不能将本求利,我倒是宁可向都元帅府捐一笔银子,那样陛下还记得我做了什么,这购买盐业公债算怎么回事?陛下未必记得我,这生意也未必真能回本,实在是不好下决心啊…”

在李自成所站的竹木棚前有着大片空地,因此相熟的议员们都三三两两的聚在了一起,而更外围则拉起了一道红色布匹缠绕的麻绳,这麻绳之外就是来看热闹的扬州市民了。

虽然议员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了一起,但是有两个团体还是泾渭分明的,就是以新安商人为首的徽商,和以陕商为首的西商。

西商圈子里居于核心的边缘的三原盐商梁载玄,看着棚下和众人谈笑风生的李自成,不由对着身边的孙枝蔚叹息着说道:“都说我们是近水楼台,但是距离这月亮却比那些老徽还远啊。”

不过20出头,一身书生打扮的孙枝蔚,注视了李自成好久,才向着身边的三原老前辈说道:“世事无常,眼下天下形势也未分明,距离月亮过近也不是什么好事。郑氏终究还是缺了几分底气,所以事事都要争先。当日大行皇帝殉国,郑氏也是第一个去哭祭的,现在永昌帝南下他又第一个靠过去,可若是北兵南下,到时他又要如何自处?”

梁载玄虽然觉得孙枝蔚说的不错,但心里依然觉得自己这些人失去了一个机会。不过谁让他们这些三原人是抵抗李自成最为激烈的,因此搞的现在连老乡关系也攀不上了。

第196章 新政十一

马鸣騄瞧着议事会的200多议员差不多应该到齐了,便向着李自成请示道:“陛下,这时间也差不多了,是不是可以开始了?”

李自成点了点头,让马鸣騄宣布会议开始,让众人都安静下来,然后他就拿着一个铁皮制作的扩音器走到面对议员的平台上。

虽然没有电池和线圈扩大声音的振动,但是这样的简陋喇叭也一样能够约束声音向正前方传递出去,比空口说话要传递的更远一些。只不过拿着一个铁皮圆筒说话的李自成,在下方这些人看来颇为怪异就是了,不过很快他们的注意力就从李自成手中的喇叭转向了李自成说话的内容上了。

和上一次在平山堂见面时李自成表现出的温和态度不同,今次李自成一开口就充满了对于议员们的指责意味,“今天把大家叫来这里开会,朕其实是非常失望的。

朕原本以为,各位作为扬州市民选出的代表,一定会对扬州数十万居民负责,尽快的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难题,从而让扬州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这也是都元帅府愿意把一些权利交给议事会的原因。

但是这10多天里,朕和扬州的百姓看到的是什么?一部分议员们为了一己之私,坚决阻挠那些有利于扬州百姓的议案通过,还美其名曰,不能为了大众的利益损害少数人的利益,这才是公正。

朕今天把你们叫过来,当着这些场外的扬州百姓,就是想和你们说一句:假如为了少数人的利益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才叫公正,那就去他妈的公正。

朕十多年前起来造反,就为了一个公道,什么样的公道?穷人也有权利活下去的公道。今天朕就和你们再讲一遍,扬州的穷人也是有权利活下去的。

朕没读过什么书,你们这些议员们大多都是满腹经纶,朕也就不讲什么大道理了,朕就送你们两句诗。这两句诗不是朕写的,但朕觉得你们很配的上这两句诗。

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当年韦庄写这两句诗怀念被黄巢烧毁的长安,朕不想和你们谈论黄巢的罪恶,朕只想问你们一句,到底是谁迫使老百姓跟着黄巢造反的?

长安那么多世家名门望族,哪个不比你们今日在场的这些人的门第高贵?他们尚且不能抵挡住人民的愤怒,你们凭什么能抵挡的住人民的愤怒?人民愤怒的原因是什么?杜甫老先生也说的很明白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朕可以再清楚的告诉你们,大顺捍卫的民众的利益,什么是民众的利益,每个大顺人都应当拥有通过劳动让自己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这就是大顺要捍卫的民众的利益。民众赋予你们代表他们的权力,为的是让你们捍卫他们过上这样的生活,而不是让你们为了个人的利益在这里互相争斗的。

假如你们不能代表最广大民众的利益,朕就会代表人民解散现在的议事会,让扬州人民选举真正能够代表自己利益的代表上台…”

李自成在会议开场前说的这一番话,让场内的议员们都感到了愕然,他们原本以为平山堂一会后,自己同都元帅府已经缔结了某种效忠关系,接下来他们在议事会中争夺各自的利益,这原本就是一种常态而已。毕竟江南士绅天天喊着天下事天下人议之,但是这个天下人其实指的只是和他们相同阶层的人员,并不包括那些底层的民众。

扬州议事会选出的232位议员,地位最低下的一个都是开酱菜园的商户,他地位低下是因为不是读书人出身,并不是说他没有钱,至少这位酱菜园的东家,也是扬州酱菜这一行中的行首,家里是不会为吃饭这种事发愁的。

这些议员们自身所处的环境,就确定了他们不太可能去关注粮食价格和燃料的问题,他们所关心的是盐业改革之后扬州城的商业和权力新格局。因此虽然知道底层民众过的很艰难,都已经开始卖儿卖女了,但是大多数议员还是表现的无动于衷,只要这些穷人还有东西可卖,那就说明他们还不会造反,既然不会造反,那就再等等好了。

按照某些缙绅对要求平抑物价的民众所言:“大家应当有些大局观。现在议事会正在讨论一个从整体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要根本问题解决了,那么物价自然就会下落的。因此你们在忍一忍就好了。”

至于民众向这些缙绅们提出的质疑,“我们家明天就断炊了…”“究竟什么是根本问题?”“到底我们还要忍多久?”

这个时候,缙绅们都是顾左右而言他,又或者是把问题推到都元帅府身上,总之就是不会正面回答民众的质疑。

这些缙绅们当然回答不了民众的质疑,因为他们就是扬州城内各家粮食行的主人。两淮盐业的从业者大多为外地人,因为两淮盐业基本上就是朝廷的钱袋子,因此哪怕盐场在本地,这些扬州人也无力插手,因为他们无力抗衡朝廷压下来的政策。

但是这个时代除了盐业外,最为赚钱的还有两个行当,一个是粮食,一个是竹木。在钢铁产业和煤炭产业没有获得大发展前,竹木是建筑用的主材,因此古代造船用的木料其实没啥匮乏问题,有问题的是特殊船材和价格而已。

至于粮食,不管是什么时候,粮食生意总是不会亏的。而相比起古代的运输条件,粮食生意其实很有地域垄断性。对于扬州这样一个数十万人口的城市,大多数的粮食其实都来自于本地,只有少数粮食才来自于外地。

虽然扬州和镇江只隔着一条长江,但是扬州的粮食自给率要比镇江高的多,因为扬州本质上就是一个盐业、漕运带动起来的城市,因此这座城市的周边田地种的大多是粮食而不是什么经济作物,这一点和江南大不相同。

像镇江虽然和扬州就隔着一条长江,但是镇江的土地上种植桑树、棉花的比例要比扬州高的多。再加上镇江有着通往苏州的运河,长江中上游过来的粮船都要过镇江去苏州,于是这里的粮食商人倒是有着许多的外地人。

而反观扬州这边,本地地主几乎把持了扬州城的粮食生意,他们自己就住在扬州城内,然后把乡下的田租及购买到的粮食运到扬州城内出售,换成的现钱就用来维持自己在城内的生活,因此粮食价格的高涨,对于他们来说是求之不得的。

于是在议事会中,强烈反对颁发法令规定粮食价格及放开销售的,正是这批本地缙绅。同样,拒绝在竹木及盐贸易上加税,用来购买粮食分发给城市贫民家庭提议的,则是竹木商及盐商的代表。

在过去的10多天里,议事会中这些议员们互相争执的言论,在统计司的帮助下,早就刊印成小册子或报纸号外传遍全城了。

在议员们对李自成的话语感到愕然的时候,场外原本来看热闹的市民们,却为永昌帝的发言鼓掌喝彩了起来。过去十多天里,这些议员们迟迟不肯通过市民最需要的平抑物价法案,早就引发了诸多不满。

如果说,一开始选举议事会代表时,大多数市民还觉得这些平日里大家颇为尊敬的人物是会为自己发声的。毕竟,在大明朝只有士绅有资格向朝廷进言,普通老百姓可没权力向朝廷上书,因此不管士绅们到底会不会向朝廷上书,他们也只能指望这些地方士绅代表他们向朝廷求情了。

因此当永昌帝宣布召开议事会的时候,大多数人还是习惯的把票投给了这些士绅,希望他们为民请命。然后,从永昌帝那里获得了权力的议员们,却为了自己的私利争斗不休,完全打破了市民们对于他们的希望。

当这些扬州市民们意识到,这些士绅们只是口头上在为民请命,实质上则是千方百计的维护自己的利益后,他们对于这些地方上的道德楷模的印象就崩塌了。

对于议事会感到失望的市民们,听了李自成这番对于议员的指责之后,不仅不感到愤怒,反而有着一种畅快淋漓的感受。因为在这一刻,他们都把李自成当成了自己的代言人,而同议员们划清了界限。

当场内的议员们听到场外市民对于李自成的支持声音后,顿时都脸色僵硬了起来。没有了这些市民们的支持,李自成的恐吓倒是真没说错,当饥饿的市民起来造反的时候,他们拿什么保卫自己的家人和家产?

站在平台上的李自成安静的等待了一会,等待着场外那些市民重新安静下来,他才拿起喇叭继续说道:“朕今日给你们最后一个机会,今天的会议朕就准备了两个议题,工作和物价。

确保扬州民众有工作可做,确保他们能够通过工作养活自己和家人。什么时候把这两个问题解决了,今天这个会议就宣告结束,否则大家今天就是在这里露宿,你们也别想走…”

第197章 新政十二

李自成今天的态度和平山堂之会时完全是判若两人,不过大多数议员却依然能够接受。因为在他们看来,上次平山堂之会时那个和蔼可亲的永昌帝才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毕竟这位可是造反出身,如何能够那么好说话。

今天李自成的蛮横无理,才符合他们心目中那个贼头的形象。不过即便李自成展现出了本性,也没有那个议员会跳出来和他对喷。

因为今天李自成的蛮横话语得到了场外的扬州市民的称赞声,显然今次扬州市民并没有站在他们这些本地名流一边,而是选择了支持永昌帝。

不过议员们也不奇怪这些扬州市民的选择,毕竟李自成现在是为他们争取利益。工作和物价,现在正是扬州市民最为关心的两个问题。没有工作,物价再继续涨下去,估计不用等高杰军来攻城,扬州市民自己就要开始暴动了。

当然,也并不是所以扬州士绅豪商都没注意到这两个问题,只不过在顺军南下和高杰军形成对峙之后,一大部分扬州士绅和豪商们觉得,接下来扬州城的问题就不该他们管了。

他们的想法很简单,既然他们已经向永昌帝和大明太子投诚,那么扬州百姓的生活自然应当由都元帅府负责。几十万人的日常需要,并不是一个小数字,之前他们肯出这个银子是为了保卫自己的财产,现在既然自己的财产已经得到了顺军的保护,那么自然就有人不愿意出钱了。

这种事情,一旦有一个人开始袖手旁观,很快就能影响到多数人的情绪,因为没人愿意自己出钱却让邻居受益,更何况扬州盐商之间还有着地域上的矛盾。

只是大家都没有想到,永昌帝不照着规则行事。一般来说,这个时候永昌帝就应该向扬州城内的豪商摊派一笔钱粮用来对扬州居民进行救济,而他们也会很乐意出这笔钱,从而缔结双方的合作关系,再从李自成那里换回一些政治和经济上的特权。

扬州的商人们,特别是盐商们,早就习惯了朝廷这种摊派钱粮的方式。所以他们就不愿意主动的去购买都元帅府颁发的公债,因为这不能试探出永昌帝的底线。据说都元帅府在淮安筹集了数百万两白银,那么扬州这边又该出多少?

出少了,李自成肯定不满意,但要出多了他们自己也受不了。数百万两对于一个人来说确实很多,但是分摊到扬州这么多缙绅豪商身上,其实就不算什么了。

正所谓:商人河下最奢华,窗子都糊细广纱。急限饷银三十万,西商犹自少离家。这还是说的万历时期的故事,最近发生的,为了劝说高杰军放弃进攻扬州,郑氏兄弟联合几家徽商就出了50万两,这依然没有动摇郑家的根基。

所以,大家都在等着都元帅府出价,只是没想到今日永昌帝直接将了他们一军。当着扬州市民的面,他们如何还能再把话题转到向都元帅府上贡的问题上。因此大家只能顺着永昌帝所提出的两个问题进行了讨论,但是这两个问题其实他们都解决不了。

扬州是一个依赖盐业和漕运发展起来的城市,所以城市中大部分居民都和这两个行当有关,剩下的那些居民也和这两个行业连带的行当有关。但是在高杰军占据了瓜州和仪征两处运河出口后,扬州城内就只剩下饮食业和文化娱乐事业还在开张了。

所谓给扬州市民工作和给予这些市民有尊严的报酬,几乎就等于是让他们掏钱把这些失业的扬州市民都养起来。而要平抑物价,也需要打开通向长江的运输通道,让扬州的食盐能够运输出去,从而换来上游各地的各种物产。

议员们围成一个个圈子讨论了半天之后,很快就有人意识并点明道:“说来说去,都是要把高镇从瓜州和仪征赶走啊。要不然我们就是在坐吃山空,这么多扬州人,我们怎么能够长期养下去?”

歙人闵世章则在徽商的圈子里分析道:“都元帅府要养这么多人,显然也是很难长期在扬州和高镇对峙下去的,因此陛下看来是要准备和高镇决战了。”

程大功顿时奇道:“既然陛下要同高镇交战,为什么又要把我们召集起来说这些话?这似乎不合道理吧?”

闵世章胸有成竹的说道:“陛下的道理之前已经说的很明白了,他既要扬州百姓支持都元帅府,也需要一笔钱粮安抚军队啊。我们之前只出了一些物资,就连盐业公债购买的也不多,至于购买都元帅府出的战时公债就更少了。陛下这是不耐烦了啊。”

项德曼同样不解的问道:“如果只是需要钱粮,陛下说个数字出来,难道我们还能不给吗?为什么要弄的如此剑拔弩张?”

闵世章抬头看了看四周的市民们,才若有所思的说道:“只是向我们摊派钱粮的话,这些扬州百姓又如何会对陛下一面倒?大家还看不出来吗?接下来就是我们出钱出力,这些百姓感激的也只会是陛下和都元帅府啊。”

于此同时,孙枝蔚也在西商群体中说道:“…今日这会后,扬州恐怕只能听命于都元帅府了。看来,我们也应当早做准备,可不能成为都元帅府用来杀鸡儆猴的那只鸡啊。”

在李自成的施压下,议事会的大多数议员们都有妥协的意思,但是落实到具体的细节上却又多了许多争论。这些争论不仅仅是场内的议员和议员进行争辩,甚至还出现了场外的市民直接和场内议员争论的场景,如果不是顺军分隔开了双方,估计一些口角之争还要升级为拳脚之争。

因为这些争论,所以直到中午的时候,议员们也没拿出多少结论。当然,不排除这些议员磨蹭的目的是想让李自成下决定,从而好杜绝扬州市民对于他们的质疑。

毕竟工作和物价牵涉到许多问题,并不是那个人可以在这里说一句就能让各方满意的。首先,什么是合适的报酬,这就很令人伤脑筋了,一些议员认为5分银子一天已经很高了,但是场外的市民认为,如果不把粮食价格降低到1两1石,那么五分银子也就相当于平常时节的三分之一报酬而已。

一些议员不同意涨工资,却支持把米价降低到一两一石的程度,显然他们大多是非粮食行业的代表。这当然遭到了缙绅们的反对,他们认为降低粮食价格可以,但是不能让米商亏本,要是米商亏本歇业,那么城内岂不是更加缺粮了?

于是在中午的时候,李自成宣布暂时休息,并免费提供了一顿午餐,包括了那些来看热闹的扬州市民。其实也就是一碗面条而已,清汤清水的面条对于那些议员们来说实在是难以下咽,但是看到李自成和他们吃的没区别,他们也就只能忍受着咽下去了。

但是对于来看热闹的扬州市民来说,白吃一碗面条还是不错的,甚至有人还跑回家去把家里人也带来了。看着越来越多的人上的梅花岭来,李自成只好宣布在北门设立一个施粥点,避免扬州人继续跑来梅花岭发生什么意外。

也正是看到这么多扬州人跑这么远来吃一碗素面,一些议员们的态度终于有所软化。虽然他们之前已经知道,有些扬州市民家中已经缺粮,但是听说和亲眼目睹还是不同的。

因为这一小插曲,下午再次召开会议时,会场上的气氛终于稍稍缓和了一些,各位议员都表现出了愿意合作的态度。看到了这些扬州百姓的举动,他们开始担忧李自成真要把这些扬州市民煽动起来的话,他们还真是有些危险了。

见到扬州议事会议员们的态度有所改变,李自成终于再次站上平台对着众位议员说道:“从早上到现在,各位议员对于工作和物价的问题也谈了不少了。

朕听了一下,大家所感到为难的无非就是这几点,工作岗位不足,工食银上涨会带动物价的上涨,米商亏本的问题,低价粮食会导致乡下的地主囤积不出售等。

那么朕就这几个问题提出几个建议,首先谈一谈粮食问题。米商亏本不亏本,我们应该是可以计算出来的。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米价超过2两一石显然是谈不上亏本的。

所以朕建议,议事会设立粮食管理委员会,管理城内的官仓和城内外的所有磨坊,所有运到扬州的粮食都要以一个合理的价格出售给官仓,然后城内的各粮食铺子向官仓购买加工好的粮食。

这些粮食铺子必须要接受议事会监督,不得以超过2两一石的价格出售中米。另外,粮食管理委员会应当统计城内各个家庭的人口,然后计口发给粮票,各个家庭按照粮票向粮食铺子购买粮食,粮食铺子收集了粮票交给官仓进货,以防止有人囤积居奇。

此外,眼下正是新米上市的时节,因此粮食管理委员会应当派出人员到乡下收购粮食,都元帅府和议事会共同发表公告,乡下的地主、富农除了口粮以外的粮食都必须出售给征粮队,否则为违法。此一公告在扬州府治下有效…”

第198章 新政十三

场内的议员们还没来得及说点什么,场外的市民已经有人带头喊道:“赞成,赞成…”

一夫倡议,万夫景从。这场面其实扬州士绅们并不陌生,当初高杰军在城外烧杀掳掠时,扬州士民集会声讨高杰军时,也是如此场景。只不过,当初他们是万众瞩目的主心骨,而今天他们则隐隐成为了扬州市民们不满情绪的发泄对象。

虽然不知为什么扬州市民会在这么短时间里改变对于自己这些人的态度,但是场内的议员们还是知道好歹的,知道这个时候最好不要和老百姓唱反调,否则吃亏的只有自己。毕竟他们加起来也就200多人,而场外旁观的市民已经密密麻麻将整个山头都围住了。

这个时候激怒了老百姓,估计挨一顿打都是轻的,而李自成貌似也未必肯为他们解围。在群众的注视和要求下,议员们只能纷纷出声支持李自成提出的余粮征购和粮食收购及定价等一系列提议。

在议员们投票认可了自己的提议后,李自成示意大家安静一下,才继续往下说道:“不管是粮食的管理还是下乡征购,都需要人手,议事会就这么多议员,让他们每件事都亲自盯着,显然是不太可能的。

因此朕提议,为每个议员配备2-3名助手,负责执行议事会颁发的各项法令,而他们的工食银每月不低于3石大米。这些助手的标准,能读会写,都元帅府明天会在府衙贴出告示,大家可以报名参加考核。”

李自成停顿了一下又说道:“即便没有考上也不用担心,未来的扬州还是需要很多能读会写的人才的,凡是报名参加考试的,落选者也会放在之后的招工考核中优先录取。”

这话顿时让在场的一些市民大为兴奋了起来。每月3石米,哪怕是太平时节的扬州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薪水了,差不多和未入流的杂官一样了。对于官员来说,3石米确实不多,但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3石米已经可以养家糊口了,特别是在这个兵荒马乱的时节,粮食更是贵重。

场外市民的兴奋言论,对于场内的议员们来说就是丧钟,特别是那些有着大量土地的本地缙绅,都是一副死了娘老子的神情。至于那些商人代表们则脸色还不错,毕竟他们大多是外地人,在本地购买的土地多是为了修筑住宅园林,而不是用来种田经营的。

李自成很快又接着说道:“至于工作岗位的问题,朕这些天也看过了关于议事会的各项讨论问题和扬州城内市民们抱怨最多的问题。

朕以为,当前扬州所存在的根本矛盾,就是城市建设没有跟上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的矛盾。因为城市建设不足,所以居民的居住条件呈现了脏乱差的现象,这种脏乱差不仅极大的妨碍了交通通行,市民的身体健康,也带来了极大的火灾隐患。

就目前扬州城的建设格局,朕以为城中主干道必须要扩展到24米,河道也要扩展到12米,水深也要超过5尺,这样才能解决交通拥挤和雨季排水的问题。而主干道对城区的分隔,也能很好的阻止火灾时的火势蔓延。

其次,扬州城虽然河流众多,但是饮用水的质量却并不好。过去上百年里,每2到3年,城内都要爆发一场小范围的瘟疫,这种瘟疫大多和饮用水有关。所以,为了扬州数十万人民的健康着想,我们需要为扬州城建立一个饮用水的水库,并建立饮用水消毒及流向全城的分配机构。

最后,想要完成以上两点城市建设和改造,我们就不得不拆除一部分人家。当然,朕的意思并不是要把他们赶出扬州去。朕以为,我们完全可以在城市西面再建一座新城。

扬州城以西,蜀岗以南,运河以北,这片地方非常空旷,原有的村子也因为战乱而毁灭了,正好全面进行规划,建设一座全新的城区。在这座城区中,我们要建立一所或多所大学,要建立议事会的会堂,也要建立工厂、商业区和住宅区。

建设新城,不仅可以让城内的居民缓解人口增长的压力,给他们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同样还能够解决当前扬州诸多无业游民的问题。新城市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工匠和工人,那么扬州市民需要的工作问题也就解决了。

另外,议事会应当颁发最低工资法,一个成年男子做普通力工的工资不能低于5分银一日,朕建议平均日工资最好在1钱银左右…”

场外的市民们对于李自成提出的新城建设计划没什么感触,但是对于李自成提出的最低工资法及建设新城带来的工作岗位还是欢迎的。至于场内的议员们,对于最低工资法虽然感到了不满,但是对于新城计划却又都产生了新趣。

但是不管他们怎么想,这一日下午都成为了李自成一个人的演讲会,李自成提出的一项项提案都获得了扬州市民们的认可,而在市民们的压力下,议员们也只能一一投了赞成票。

于是在最后,李自成终于提出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对建筑新城进行筹款的问题,他向众人指出,“…都元帅府现在并没有这么多财力建设扬州新城,但是为了让扬州尽快恢复社会秩序,新城建设也是必须尽快开始的,所以朕决定,发行1000万两的公债,希望扬州城内的有力之士为扬州的建设出一把力。

这一千万两公债并不仅仅用于扬州城的建设,扬州到淮安的运河也需要进行疏理,这也是有利于扬州和淮扬人民的。都元帅府预备把扬州到淮安间的运河改为淮扬运河管理局,以每年通过运河的船只管理费用作为这批公债的抵押…”

在李自成和扬州市民的注视下,一些议员们纷纷解囊宣布了自己认购公债的数目,光是在场的232名议员和49位扬州官员,就认购了总额498.3万两白银的公债。郑元化购买了20万两公债,成为了在场购买公债最多的一人,西商购买公债最多的也才5.7万两。

李自成和郑元化亲切的交谈了几句,并取下了腰带上的一面玉佩送给对方说道:“今后遇到什么问题可以直接来都元帅府见我,或是写信给我,对你这样的爱国商人,朕是不会忘记的…”

对李自成给予郑元化的特殊待遇,其他议员虽然感到有些不快,但却也没人跳出来反对,毕竟郑元化掏出的可是真金白银。不过也有那么一些议员觉得,郑元化把这么一大笔钱送出去就换来这样一个评价,似乎有些亏。

当太阳落在西山上的时候,这场梅花岭会议终于结束了,扬州市民们下山回城,一个个看起来都很兴奋,显然他们觉得扬州的苦难日子总算要过去了。

不过那些议员们下山时却是一脸的垂头丧气,没几个还有精神的。今天这场大会,李自成算是把他们的脊梁骨都抽出来了。之前平山堂之会,不少人觉得在大顺政权下,他们能够拿到比大明时期更多的权力,毕竟大明朝可没有议事会这东西。

但是今日梅花岭一会,他们才觉得自己似乎被李自成耍了,议事会现在反而成为了套在他们头上的一种枷锁,民众把目光都集中在议事会身上时,他们也就失去了在朝廷和民众之间腾挪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