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永昌 第51章

作者:富春山居

而站在席本桢的位置上,他觉得和都元帅府的合作还是有前途的。因为都元帅府已经打通了汉水航道,也就意味着从江南到陕西已经有了一条安全的商路,而都元帅府用纸钞结算订单,只要李自成不学大明皇帝乱发宝钞,席本桢并不觉得纸钞不值钱,能在大顺的府库里能买到东西的纸钞就是钱。

席本桢也清楚都元帅府购买的布匹,大多是为了制作军士的秋衣,因此他建议道:“江南人工便宜,不如把一部分秋衣的制作放在苏松,这样陛下就可以直接发秋衣给士兵,而不用士兵再找人制作秋衣了。”

李自成点头认同道:“先量士兵身材的大小,然后定下衣服规格。预订一批看看成色,然后再继续订购。对于衣服的质量一定要控制好,若是士兵们对收到的秋衣有意见,朕可不会手软。”

席本桢心头一紧,但还是点头应承了下来。李自成也怕吓到了他,转而和气的向他提出了一个意见:“其实军队里大量的家属都是没有工作的,朕的老本营家眷都在陕西,还好说一些,那些新投降我大顺的明军,以他们的军饷养活家人是比较困难的。朕建议你们,挑选一些熟练的裁缝,然后和这些军属一起组建被服厂,这样可以省下不少麻烦。”

席本桢顿时心头一松,赶紧回道:“陛下所言极是,这事臣一定会和军议会联系,看看如何把这个被服厂办起来。”

李自成随即把头转向了周之夔,向他询问关于运输及粮仓的储备情况。周之夔先是详细的介绍了从济宁到淮安一路的水次仓储备情况,然后又细致的讲了讲当前的运河及黄河运输能力及提高的空间,最后才说道:“当前最大的问题,还是陆地运输和海上运输。陆地运输受制于道路,海上运输则是受制于港口的装卸能力…”

对于周之夔提出的这两个问题,李自成暂时也只能劝说其忍耐了,因为前者是技术问题,后者是基建问题,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

和管理民事的几人谈完之后,李自成又召见了张鼐、李敬、吴汝义、李喜、塔天宝、任光荣、陈德、黄蜚、马化豹、柏永馥等将领,讨论南下一事。

第二日上午,黄蜚、沈廷扬前往海州,预备带领3000水军南下崇明,以策应占据了南通的王遵坦、刘孔和两军逼降崇明守军。同一天,张鼐率领先头部队沿运河南下扬州,为李自成南下开道。

送走了这些出发的将领之后,李自成再次巡查了清江船厂,和厂中的管事、工匠进行了交谈。上一次和李自成交谈过的工匠们,这一次显然没这么拘谨了,因为他们提出的一些生活问题已经获得了解决,生病的工匠也得到了治疗,这让工匠们开始信任李自成。

而再次面对李自成的管事们也诚实了许多,对于李自成所询问的问题,都给出了详细的解释和改变方案。在李自成离开船厂前,他向着沈廷扬留下的副手李允祯问道:“工匠们的工资福利及工作时长制定出来了吗?”

李允祯诚恳的说道:“已经编制了一套临时方案,上交都元帅府的财政部审核了。以淮安的米价为基础,一个单身男子日消费2升米可以维持基本生活,一个五口之家一日的最低生活费用大约是5升米。因此我们最后得出的意见是,学徒的日工资不能少于2升米,普通工匠的最低日工资不能少于5升米…”

李自成思考了一下后说道:“厂里可以单独建立一个粮站,然后对在职工匠家庭发给粮票,确保他们能够购买到不超过1两一石的大米,数量以各家的口粮为标准…”

在李自成预备南下扬州的时候,高杰军内部也正处于一种惶惶不安的情绪中。8月20日左光先军拿下了天长,距离扬州已经只剩下了百里。虽然左光先部拿下天长后一直未有动作,但却已经让高杰军有了芒刺在背的感受。

和黄得功部对峙于仪征的高杰军,分兵北上么要担心黄得功部的突袭,不分兵么又要担心左光先军直接去抢占了扬州。失去了扬州的话,高杰军也就失去了回旋的余地和人口物资的补充。

高杰一度派人同扬州人进行交涉,希望双方能够放下成见共同对抗大顺军。只是此时的扬州人对高杰军恨之入骨,不管高杰如何许诺,扬州人一概置之不理。哪怕是之前对高杰军表示友善的盐商们,现在也不敢和全体扬州人的愤怒进行对抗。

一开始听说了左光先部拿下了天长,黄得功部倒是士气高涨了许多,和高杰军爆发了几场小规模的战斗,黄得功也派人邀请左光先和自己夹击高杰。不过左光先借口军队过于疲劳了,驻扎在天长不肯南下,这又让黄得功部感到了困惑,因此不由放慢了向高杰军进攻的节奏。

也正因为如此,高杰部才没有完全失去希望,还在向着南都求援,希望能够过河保卫南京。而此时的南京正因为刚刚得知刘良佐、刘泽清两镇的覆亡,而变得一团混乱,一时没人顾得上搭理高杰军的请求。说句难听的,此时让南京城中大乱的不是李自成的到来,而是跟随李自成南下的太子。

随着江北四镇去其三,上游的楚镇也宣布不支持南京后,弘光朝的统治就已经难以为继了。这个时候,东林党人和南方士绅当然不会放支持弘光帝的高杰军过江,否则弘光帝大开杀戒怎么办?

第161章 钱宅

南京莲花桥钱宅,虽然此次不及常熟虞山脚下的拂水园那么的开阔雅致,但是也可谓是隐于闹市中的一座幽静小院了。

在三四月间,这里一度成为了南京士子最为热衷拜访的所在,因为主人正是江南文坛的领袖,东林党人的老前辈-钱谦益。在闯贼向北京进发的时候,大家都想请这位老前辈出头向朝廷上书,以救时艰。在北京沦陷于闯贼后,大家又指望着老前辈出头安定江南人心。

只是大家都没有想到,明明是东林党人和复社的主场,结果最后赢得了定策之功的却是一个贵州人和武人们,偏偏上台的还是和东林党人结怨已久的福藩。

虽然老前辈推举的潞藩没能赢得最后的胜利,可是大家还是指望钱谦益能够联合史可法、高宏图、姜曰广这些东林前辈压制住马士英和弘光帝,至少要保住江南的半壁江山才是。

但是,谁能想到,马士英他不讲规矩啊,大家都是文官,结果他居然勾结武将和勋贵,仗着武力进入南京强行入阁了。这样一来,一些胆子小的文人就不敢继续上门了。

不过复社士子的胆子一向大的很,他们同阮大铖等阉党又结了死仇,阮大铖和马士英是好友,在马士英入阁后就有意起复他。复社士子不欲仇敌上台,于是一边发动舆论阻击阮大铖,一边则再次鼓动钱谦益和马士英斗下去,不能让马士英独掌阁权。

只是钱谦益这个时候却是怕了,和这些复社的士子不同,他现在已经功成名就,实在没有必要同那些武人、勋贵去硬碰硬。刘孔昭在弘光帝面前都能掏出小刀追杀大臣,刘泽清不仅杀了和自己有矛盾的文官,还公然上书弹劾清流大臣,这是国朝两百年来未有之奇事。

碰到这群不讲规矩的武人,钱谦益自己屁股上也有屎,他暗中推举潞王也是不合礼法的举动,弘光帝要是以此向他发难,他也是无力为自己辩解的。因此,钱谦益向马士英屈服了。

他的行为让复社士子们大为失望,一时纷纷离他而去,于是这所府邸顿时就冷清了下来。当然,这点小小的挫折,钱谦益还是扛得住的。只是他看到今日来向自己告辞的这位弟子,脸上终于露出了些许不快的神情说道:“大木,你来向我辞别,这是打算回福建了吗?”

郑森看着老师,心里其实也挺难怪的,他沉默了数息后开口说道:“若是老师想要让大木清扫都中奸邪,那么大木倒是可以留下来。舍生取义,吾不怯也。”

钱谦益楞了一下,语气顿时软了下来,“大木,你还年轻,朝堂的事你不懂。打打杀杀解决不了问题的。再说了,现在南京城里都是马士英和刘孔昭的人,你一个人能干什么事?不要胡说了。”

郑森显然不是随口之言,他是认真考虑过的,因此对着老师不假思索的回道:“我愿意陪老师进宫求的福藩的旨意,然后召两人入宫,于宫门处伏杀两贼。两贼一去,则老师就可以同史大人一起安抚军将,都中事就可以安定下来了。”

钱谦益终于有些慌乱了,这种事他听都不想听,太特么吓人了。果然,这海贼的儿子,再怎么读圣贤书,也是洗不脱这一身的匪气的。他强行转移话题道:“罢了,你还是回福建去吧。见了你父亲,代我向他问好。”

钱谦益端起了茶碗,示意郑森可以离开了。面对这样的老师,郑森也只能在心里叹息了一声,向着钱谦益深深一揖,然后退出了这花木环绕的小轩。只是他顺着小径走到院子门口却被一名婢女拦住了,婢女告诉他夫人想要请他一见。

郑森冷冷的回了一句,“师母有什么事可当着老师的面说,就算是师徒之亲,也没有和老师家中女眷私下相见的道理,我也不认为,我和师母之间有什么私下相见的理由。你就这么回复吧。”

说完之后,郑森正想绕过婢女离开,却见一名贵妇忍不住从花木中走出拦住了他道:“我就知道大木你很难请,也罢,那就在这里说上几句吧。”

郑森神情不变的向贵妇作了一揖,一脸严肃的说道:“师母有什么吩咐?”

这位拦住郑森的贵妇,正是钱谦益的继室柳如是,也称河东君。因为是青楼出身,并不被钱谦益的朋友所喜。虽然在钱谦益娶其之前,这些人和柳如是关系还不错,但是和名妓交朋友,和把名妓娶为继室,这就是两回事了,而且娶她的又是文坛领袖钱谦益,大家都为钱谦益不值,自然对柳如是没什么好感,认为她太不知进退了。

郑森的出身,在士大夫眼中其实和柳如是的出身没啥区别,哪怕他父亲已经被招安了。事实上从在乡官绅董飏先只肯嫁一个不重视的侄女给郑森就知道,哪怕是福建的士绅也没把控制着海上势力的郑芝龙放在眼里。

所以,郑森来到南京国子监读书,并在父亲的安排下拜在了钱谦益门下,钱谦益能够接受他为弟子,就让郑森对这位老师极为感激了。要是史可法这样的人,恐怕他父亲连礼物都送不进去。

因此郑森在柳如是这位师母面前表现的异常谨慎。毕竟复社其他士子要是和柳如是发生点什么,大家只会觉得是一桩风流韵事,哪怕她是钱谦益的继室。可他要是和柳如是传出了什么闲话,不管有没有这回事都是奸夫淫妇了。

柳如是自然是清楚钱谦益这位弟子的性格的,也知道他所重视的是什么东西,因此她也不讲废话,示意自己的婢女走到一旁后,才对着郑森单刀直入的问道:“你是回福建,还是去镇江?”

郑森虽然知道老师把这位小师母叫做河东君,也不全是戏言,但此刻他也感受到了对方给的一点压力,沉吟了数息后他答道:“是镇江。”

柳如是皱了皱眉头道:“令尊现在在镇江吗?”

郑森诧异的看了她一眼,然后缓缓点了点头,幅度并不大。柳如是展开了眉头轻轻说道:“郑家已经决定投向太子了吗?”

郑森这次沉默的时间更长了,他思考了半天还是诚实的回道:“伦常秩序不可违。太子既在,吾父受大行皇帝之恩,岂能背之?且,福藩登基以来,令人大失所望,不想着为大行皇帝报仇,却只是在意南京有什么出名的戏班子,纵容四镇在江北为患,使得江南百姓闻之生畏。百姓害怕官兵,还超过对大顺军畏惧,国家还如何维持的下去?不是我父亲背叛了陛下,而是陛下背弃了自己的百姓。”

柳如是沉吟了片刻,思考着要是当初潞王入继大统会如何,不过想到那个留着长指甲,只对古玩有兴趣的潞王,她觉得也不会比现在好到什么地方去。

想到这里,她从袖子里掏出了一封书信递给了郑森,看着对方疑惑的眼神,柳如是没好气的说道:“不是给你的,而是想让你过江时送给我的一位姐妹的。”

郑森低头看了一眼书信封面上的名字,犹豫了一下说道:“师母如何断定,我一定会过江?或者说永昌帝会带着陈圆圆在身边?又或者说,我能见到陈圆圆?”

柳如是叹息了一声后说道:“这是我给陈圆圆的回信。且老爷因为潞藩一事,已经是立于危墙之下,如今能够让老爷脱离这个困境的,只有我这位妹妹了。我妹妹说:永昌帝英雄也。英雄又怎么会做哪些无端的猜测,你大可放心。”

郑森沉默了数息后,终于伸手取过了柳如是手中的信件,向着她作了一揖,然后一言不发的从她身边走过离开了院子。

等到郑森脚步声渐不可闻,柳如是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了一个落寞的声音,“英雄,陈圆圆好歹也是江南出色之人物,她见了这么多青年俊彦和达官贵人,倒是把一个祸乱天下的贼头看做了英雄。岂不是让我辈蒙羞吗?”

柳如是转过头来,静静的看了站在小径上的钱谦益一会,才幽幽的说道:“老爷是文人,填词作曲也就可以了,建功立业这样的事,就让给别人去做吧。”

钱谦益看着这位小夫人,一脸惊奇的说道:“你嫁给我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你不是希望我能够做点事情挽救时局,也好让人知道你没有嫁错人吗?”

柳如是抬头看着天空想了想说道:“妾身过去深恨自己不是个男子,所以不能在这个男子为尊的世道上做一番大事,才指望老爷能圆我的梦。

可是妹妹如今告诉我,女子也能做一番大事,妾身为什么还指望老爷呢?妾身决定了,今后要靠自己的力量让世人知道,我柳如是是谁。”

“…”看着眼睛里似乎冒着光芒的夫人,钱谦益突然觉得,自己今后的日子恐怕是有些难过了。

第162章 马宅

当郑森告别老师钱谦益的时候,南京皇城东安门外的马士英宅内,一群人也正聚集在一起商议对策。在一座水池中建立起来的小轩内,马士英坐在东首,他对面坐在的是诚意伯刘孔昭,右手边是忻城伯赵之龙和妹夫杨文骢,左手边是杨文骢的舅舅越其杰和阮大铖。

很显然,今天的讨论没啥成果,因为每个人的脸上或焦虑、或阴沉或沮丧,就没有一个人是心情舒畅的。当然,面对李自成携太子南下,江北四镇已去其三,城内东林党人又同他们貌合神离,武昌的左良玉也蠢蠢欲动的时候,坐在这里的人又怎么能够心情舒畅起来。

刘孔昭和赵之龙这两位勋贵显然更沉不住气一些,看着其他三人拿不出一个可行的主张,两人不由先后说道,“不能再拖延下去了,再拖下去高杰军也要背叛我们了,应该尽快让高杰军过江。”“要不,派人去见见太子?”

刘孔昭转过头来狠狠的瞪了赵之龙一眼后说道:“太子现在在李自成手中,见他有什么用?退上一步,就算太子能够自己拿主意,你觉得太子会宽恕我们吗?”

之前一向附和刘孔昭的赵之龙,此时却不甘示弱的回道:“难道不去见太子,我们就有别的出路了?江北四镇已经去了三个,要不是高杰和李自成有夺妻之恨,他也一样靠不住。武昌的宁南侯本就不忿陛下登基,难道我们还能指望他来南京救我们?你身为操江提督,居然连水军都调不动,我们不去求太子宽恕,现在还有什么办法?”

刘孔昭怒极,大声反驳道:“这是我的问题吗?高杰军在江北肆意杀戮百姓,劫掠奸淫无恶不作,江南百姓闻之丧胆,那些士绅联合东林党人控制了水军,我单枪匹马能调得动吗?”

“好了,不要争执了。你们就算争赢了,也解决不了我们现在的问题,意气之争又有何益?”越其杰终于忍不住出声叫停了刘孔昭和赵之龙,但是他心里也不由哀叹了起来,这李自成还没到扬州呢,自己内部就开始乱了,这弘光朝还能不完蛋?

越其杰的外甥,也就是马士英的妹夫杨文骢,此时也不由看着大舅子问道:“瑶草兄,我们如今该怎么办?”

马士英的内心也是一片茫然,他要是知道现在该怎么办就好了,谁能想到李自成回把太子携带南下,还弄了这么一大批读书人追随他。早知道李自成会这么干,他当然不会这么着急的推福藩上位,哪怕和李自成做个交易把太子弄回来,现在他也不会如此被动。

只是,心里没有注意归心里没有注意,作为如今南京城内定策功臣团体的支柱,哪怕是没有主意也不能表现出来,否则一旦人心散去可就再也不会回来了。

不过他看了一眼边上的老友,决定先让这位老友出来说两句,然后再定一个详细的计划,于是他把身体向左手靠了靠说道:“圆海,你是什么看法?”

正摸着自己胡子的阮大铖,听到马士英这一问,差点就把自己的胡子给揪下几根了。他稳了稳心神后对着马士英和边上的人苦笑着说道:“我现在还能有什么看法,打我们是打不过的,等下去就是在等死。

要说我有什么意见的话,我觉得我们应当找个人去同永昌帝解释,这个联奴平寇的主张,是东林党、复社众人的主张,不是我们的主张。我们只是想要拥戴福王登基,弄一个定策之功而已。我们和大顺没有仇怨啊,是东林党那帮伪君子天天高喊着君父之仇,又不是我们在喊。”

阮大铖这话一说,众人都若有所思了起来,马士英也似乎看到了黑暗中的一点光明,他微微颔首的说道:“确实,叫嚣联奴平寇的是史可法幕中的姚康,他还弄了一本叫《太白剑》的小册子。

说什么朝廷应当效仿前朝,平定黄巢起义这样大规模的农民暴动,光靠郭子仪、李光弼这样的大将是不够的,还需要借用李克用的沙陀兵,招降像朱温这样的叛徒,大明才有中兴之望。

现在想想,这姚康莫不是建奴派来的奸细?朱温是什么人?不正是杀了唐哀帝,自立为梁帝的逆贼吗?这姚康不是要灭贼,而是要灭我大明啊。史可法听他的,简直就是糊涂透顶。”

听到马士英这么说,阮大铖的眼睛顿时亮起来了,能够打击东林党人的机会,说什么他也不能放过的。自从他向东林党讨饶几次无果之后,他现在人生中最大的目标就是掀翻东林党和复社这些伪君子了。因为他是真看出来了,不把这些伪君子掀翻,不管谁当皇帝他都出不了头了。

眼下他还能靠着自己认识的朋友抵挡住东林党人和复社诸君子的打压,但是等他去世了,他阮家还有什么希望?反正都是完蛋,他现在就想着和东林党人、复社诸君子一起完蛋。大明完蛋不完蛋,他现在倒是已经顾不上了。

阮大铖猛一击掌说道:“瑶草兄,你说的对啊。永昌帝那边颁发的文告里,最不待见的就是联奴平寇这一条,至于谁当大明的皇帝,我看永昌帝其实没那么在意。

当初三桂借奴兵收复神京,史可法他们说三桂是功在社稷的义举,要晋升平西伯为蓟国公,还要赏赐建奴银五万两、漕米十万石。这不就是他们要同永昌帝为敌最好的证据吗?我们应当派人去同永昌帝说明这一点,然后告诉永昌帝,我们是主张顺明交好的啊。”

马士英的脸上闪过了一丝尴尬,不过他很快就掩饰了过去,因为晋升吴三桂和赏赐建奴的主张,他也有份。不过现在谁还管这个,能把锅甩到东林党、复社头上,看起来倒是能够获得李自成谅解的一条路。

他点头赞同道:“史可法确实说过:庶款虏不为无名,灭寇在此一举矣。这样的话。而且刘宗周也讲:起塞上夷王,苟仿包胥之义。这些东林党人天天念着款虏,难怪他们之前不愿北上救援神京了。国事就是坏在了这帮伪君子身上的啊。”

就算是马士英的妹夫,听到马士英和阮大铖这一唱一和,把联奴平寇的帽子带到东林党人头上,杨文骢心里也是鄙夷不已的,他忍不住打断两人的交谈说道:“之前款虏平寇是一厢情愿,今次想让李自成相信我们是主张顺明友好的,恐怕也是一厢情愿。要是李自成想要的是南下呢?难道我们也开门揖盗吗?”

杨文骢的质问,顿时让房内又安静了下来,过了片刻后阮大铖终于咬牙切齿的下定决心道:“那就让我过江去瞧瞧永昌帝的态度。若是永昌帝真的只是支持太子过江,那么我们就和永昌帝合作;若是永昌帝非要过江,大家就一拍两散,和史可法摊牌,他要是再不放高杰军过江,我们就投太子去。”

杨文骢听后顿时惊讶的问道:“那么陛下怎么办?”

众人沉默了数息,刘孔昭说道:“福藩终究不能服众啊,否则我们又何必同东林党闹的如此不可开交。眼下只有先保社稷,再考虑福藩了。若是社稷都保不住,难道福藩还能继续当他的皇帝吗?”

看着室内的气氛有些凝重,赵之龙赶紧转移话题问道:“那么圆海此去,是为公呢?还是为私呢?该如何取信永昌帝?”

马士英想了想说道:“还是以公为好,如今长江水军被史可法他们控制着,我们就算想暗地里派人过江也办不到啊。更何况要是让东林党和复社知道圆海偷偷渡江北上,指不定他们能干出什么事来坏我等之谋划呢。

至于如何取信于永昌帝,可以把史可法的幕僚姚康、总兵陈洪范带上,这两人不是最积极宣扬联奴平寇的么,把他们交给永昌帝处置,以表示我们的善意就是了…”

9月1日,马士英在御前的内阁会议上提出,“李自成对外声称带着太子和大行皇帝的梓宫南下,说是要让大行皇帝归葬于孝陵之侧。

我们不知太子和大行皇帝梓宫的真假,直接拒绝会失去天下人的支持,不拒绝又给了李自成南渡的借口。因此臣以为应当派人过江拜祭大行皇帝,并分辨太子真假。之后朝廷不管是拒绝还是接受,也就有了底气。”

弘光帝对于马士英的提议犹豫不决,东林党人也是第一次没有在朝堂上团结一致反对马士英的建议,哪怕是对马士英意见很大的刘宗周也认为,派人去拜祭大行皇帝是应有之礼,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的都是乱臣贼子的想法了,他随即表示自己愿意做这个代表去拜祭大行皇帝,并求见太子。

但是弘光帝却不肯,因为他根本不怀疑太子的真假,要是假太子的话,怎么可能有这么多北方官员和宗室追随太子南下?光凭这一点就足以证明太子是真。因此想要通过质疑太子为假来消灭李自成的大义,那么不过是徒惹人嘲讽,并彻底让那些北方官员和宗室把他打成篡位的逆贼而已。

弘光帝也不是真傻,他现在就想把那些有名望的大臣都拘在南京,免得他们跑出城后就投了太子,那么最后倒霉的可就只是他一个人了。因此他当即宣布了散会,并单独留下了马士英,两人单独交谈了近一个下午,到了第二天的朝会上,弘光帝表示应当派人去北面拜祭太子,但是不应当派出朝廷重臣。

经过了整整三日的争论,最终大家在弘光帝面前推出了三位主要代表:阮大铖、周镳、庞天寿。其中庞天寿是从北京南逃的太监,他对于太子还是比较熟悉的。

第163章 扬州一

从邵伯埭往南,地势皆高,冈阜连亘几数百里,使得淮河不能南下入江,只能通过大运河入江。这些冈阜在扬州城西北4里处方才断绝,此处连绵40余里的冈阜号称蜀岗,扬州城外除了此处的土山外,其他东南北方皆为平地,其中河道纵横交汇,交通便利。

于是,但凡北兵南下必先取此山,然后观望扬州城内形势,并居高临下进行攻击。此前高杰兵南下时,就驻扎于蜀岗威胁扬州城。但是随着弘光帝登基,高杰独立一镇后,高杰部的后方就不在北而在江南了,在无法进入扬州城内的情况下,高杰部只能把主力挪到了仪征和扬州之间的瓜州,背靠长江以获得物资供应。

当李自成军拿下六合、天长等地时,高杰派出了部将李成栋驻守蜀岗,试图抵挡李自成军南下。只是左光先于8月20日拿下天长后就驻扎于当地不动了,因此进驻蜀岗李成栋部也就从紧张的临战气氛中慢慢松懈了下来。

天长距离扬州不过8、90里,且只有陆路相通,李成栋派出小股部队在两地中间设立警哨后也就放下了心来。老实说,他其实也没想要和天长地区的李自成军打生打死,毕竟这只是李自成的一支偏师。他还指望着刘泽清在淮安能够挡住李自成的主力呢。

只不过他驻扎蜀岗几日后才知道,刘泽清已经投降了。到了这个时候,李成栋的部下们就已经失去了坚守蜀岗的兴趣,只等着天长的李自成军发起进攻,他们就打算撤回瓜州大本营去。

这倒不是说高杰军畏惧李自成如虎,虽然有这样的情绪,但主要的问题还是,他们身后的扬州不是朋友而是敌人。不要说高杰军不能从扬州城获得补给,就连消息都被封锁了,要不然李成栋也不会在移军到蜀岗几日后才知道淮安已经投降了。

面对这种局势,李成栋的部下谁还愿意在蜀岗死守,就连李成栋自己都不想打了,他很担心自己在这里同李自成拼命,那边大本营抛下自己渡江了。这可不是李成栋自己吓唬自己,而是在高杰军中他本来就算不上是高杰的心腹,李本深、胡茂桢才是。因此高杰丢下自己过江去,并不会舍不得。

当然,要是李自成军没有南下他就跑路,他也是不敢的。高杰虽然在军中颇得军心,因为他从来不会约束部下阻止他们劫掠百姓,但是谁要是违抗了他的军令,他也是从不轻饶的。高杰让他守着蜀岗,结果李自成军没来他就跑路,估计他回去就该掉脑袋了。

所以,李成栋在蜀岗也没修建什么坚固的堡垒,除了整天关注天长方向上的哨探和通往瓜州的通道外,他几乎就不再关心其他事情了。为了能够随时撤退,李成栋把部下们都约束在了营中,禁止他们外出去劫掠百姓,虽然城外的百姓已经被他们屠杀劫掠的差不多了,但是这不是秋收了么,那些逃入城郭的城郊百姓总还是要回家割稻子的。

对于部下们的不满,一向宽纵的李成栋终于不耐烦了起来,砍了几个军中刺头后,营中将士终于安静了下来。于是,向来军纪败坏的高杰军,今次倒是难得的没有骚扰营地附近的百姓,让扬州城西北郊的百姓过了几天安稳日子。

不过,在蜀岗驻扎了10多天都没有等到李自成军的动静,不仅天长军没动,连淮安的李自成主力也没有快速南下,这让李成栋有些焦虑了起来。

9月4日一早,李成栋正带着一队亲兵于蜀岗山林中打猎解闷,虽然此处靠近扬州城,但是因为扬州人保护得当,这里并没有被扬州百姓砍成一片童山,还是有着好大一片森林的。只不过林中并没有什么大的猎物,只有一些野鸡而已。

李成栋找了好半天才看到一只腹部红色,羽毛鲜艳的硕大野鸡,正拉弓瞄准的时候,却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了过来,他下意识的就转身瞄准了来人,却见是养子李元胤。他大为不满的收起弓箭呵斥道:“你这是作死呢,连出声都不会,是想老子送你去见佛祖吗?”

李元胤单膝跪在李成栋面前不敢出声,等到李成栋骂完,他才小声说道:“甲子小队和丁卯小队都发来了消息,说有大队骑兵从天长方向而来,还请大帅回营主持大局。”

李成栋的心里顿时一凉,他把手中的弓箭交给身边的亲兵,一边向着大营快步走去,一边向着李元胤问道:“他们看到多少骑兵?都往什么地方去了?”

李元胤紧跟着李成栋,口中急急的说道:“两队看到的骑兵都超过了数百之数,我方前哨恐怕也有没传回消息就被顺军给消灭的,现在还不能确定具体的地点,但是朝着蜀岗方向来是一定的。”

走在前面的李成栋头也不回的说道:“那你就别跟着我了,赶紧去搞清楚,到底这些骑兵去了哪?他们的步兵在什么地方…”

李元胤停下了脚步,答应了一声后就带着自己的部下离去了,而这边李成栋回到大营后就招来了中军杜永和,部将吴文献、殷之荣、杨大福等人。在一张简陋的木台上,李成栋拿出了一副扬州地图,虽然比例有些失调,但是作为领兵的军将,他们脑子里还是有着另外一张地图的,因此倒也够用了。

看着面前的地图,李成栋向着诸将问道:“你们说天长军派出骑兵到底想要攻哪一边?是我们东面的梅花岭?本营占住的蜀岗通道,还是想要绕道西边同黄得功部联系上?”

杜永和道:“本营有3千人,天长军光凭上千骑兵是冲不动我们当道设置的营垒的。我看,他们应当是想占了梅花岭,和扬州城内的奸民相勾结,那么我军就只能从蜀岗撤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