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永昌 第192章

作者:富春山居

再一次进入紫禁城,站在金水河前,李自成倒是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距离自己上一次站在这里似乎只过去了四年,但是他此时的心情却大有不同。瞧着面前的景物,他忍不住就问起了身边的刘宗敏,“这里的样子和四年前有什么不同吗?”

刘宗敏看了半天后说道:“看着也没啥区别,就是心情有些不同。当年第一眼看着,这宫殿可真够气派的,现在看看,觉得这样的房子似乎真不似乎人住。”

李自成也笑了笑说道:“是啊,这房子其实比较适合当供神的庙宇。得,这里也看过了,就去武英殿说话吧。”

说是武英殿说话,其实也没什么可说的,不过是满洲、蒙古的重要人物过来拜见李自成,让他认一认罢了。这个时候,罗洛宏就开始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为李自成开始梳理起了这些人背后的关系网络。

老实说,这才是李自成愿意接受满人投降的主要原因。从努尔哈赤到黄台吉,满人持之以恒的同蒙古各部进行联姻,把满蒙关系搞得复杂无比,也只有如罗洛宏之类的满人亲贵才能搞得清楚这些人背后的婚姻和血缘关系。

而这种关系,对于控制蒙古各部来说,确实是相当重要的。比如,现在李自成就对蒙古各部之间的关系稍稍有些理解了,而不再是简单的把蒙古各部分为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他延续了满人对于蒙古各部的分法,即内属蒙古和外藩蒙古,再加上一个漠西蒙古。

满人的投降使得内属蒙古各部情况几乎都掌握在了顺军手中,几乎没花多少时间,李自成就了解了一件事,那就是只要控制了科尔沁十旗和土默特部,那么内属蒙古几乎就翻不起波浪来了。

至于外藩蒙古,因为其在苦寒之地,物资一向匮乏,人口数量比内属蒙古少的多,被满人击败一次后几乎就丧失了向漠南扩张的欲望,现在只要再加以军事威胁和贸易引诱,那么外藩蒙古的屈服也就是个时间问题。

真正具有威胁的反而是漠西蒙古,这支蒙古虽然距离中国甚远,但是这支蒙古周边有着一片适合游牧的大草原,还能和更加西方的国家进行交易,于是这支蒙古的力量就有些失去控制了。他们的贸易不受制于中国,信仰上又崇拜西藏的喇嘛教,因此当这支蒙古力量开始对外藩蒙古或河西走廊进行骚扰时,中国用以牵制其的手段并不多。

李自成令罗洛宏召集一些满人和汉人,把蒙古各部的关系记录下来,然后上交给总参谋部进行调查,接着便下令在武英殿设宴招待这些满蒙大臣。当晚,李自成把紫禁城的守卫交给了罗洛宏,把武英殿周边的守卫交给了近卫师,内城安全则交给了豪格、吴三桂和陈永福。

一夜无事,不过宿醉醒来的李自成颇感头疼,他想起身喝水的时候,发觉身边躺了一个温软的年轻女子。李自成只是一愣就恢复了正常,原本窦美仪从西安过来郑州看他,不过到了7月时才发觉对方居然怀上了,于是李自成让人把窦美仪又送回了西安,他身边此时并没有女人,这个女人应当是宫中的女子了。

瞧着身边的女子身材还不错,李自成轻轻拍了拍对方的背说道:“去给我倒一碗凉开水过来。”

女子轻轻答应了一声,就想起来穿衣,李自成不以为然的说道:“不用穿了,倒碗水过来就好,天又没大亮,还可以再睡一会。”

女子的动作僵了一会,就乖乖的下床给李自成倒了碗水过来。喝完水后,李自成总算舒服了不少,瞧着身边的女子样子甚是甜美,他也不由春心荡漾了起来,随口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双手小心捂着胸的女子,低着头回道:“巴…”

“叫什么也无所谓了。”色心大动的李自成将女子拉上了床,顺势就堵住了对方的嘴。怀中的女子只是象征性的挣扎了一下,也就顺从了李自成。

睡了一个回笼觉的李自成再次起床时,已经感到神清气爽了,瞧着身边被征伐了几次的女子还在睡梦中,他也就自己起身出门去了。

洗漱和用了早点之后,李自成来到武英殿前面,就看到罗洛宏和豪格迎了上来,两人向着李自成请安问好。李自成看了两人一副红眼的样子,心里颇为感动的说道:“昨晚倒是辛苦你们两人了,一会都各自回去休息吧。这两天也应该没什么大事了。”

罗洛宏和豪格也是松了口气,两人都清楚,昨晚最担心的就是出乱子,毕竟李自成住在紫禁城内要是出了什么事的话,那么城外的顺军和吴三桂部显然是不会再接受满人的投降了。而经过了昨晚的安然无恙,那么双方之间的信任算是建立起来了,这个时候也就不会有什么人再主动跟着作乱了。

罗洛宏大声的向着李自成说道:“陛下对臣等如此推心置腹,臣等若是再不尽心尽力,那还是个人吗。臣只想着今后为陛下献上一份忠诚,以汇报陛下对臣的信任…”

豪格慢了罗洛宏半拍,但还是结结巴巴的向李自成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李自成看着两人点了点头说道:“好了,朕知道你们两人对朕的忠诚了,你们放心好了,朕也不会辜负你们的忠诚的。不过昨天我倒是忘记了两件事,多铎是不是在通州?召他入城,朕要和他谈谈关于两白旗出征的事情。另外,多尔衮的遗属在什么地方?朕也想见见。”

豪格低着头不做声,罗洛宏的眼神游移了一下,才小声说道:“陛下昨晚休息的好吗?”

李自成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道:“还不错,那个宫女是你安排的?那就留下吧。”

罗洛宏轻轻咳嗽了一声后说道:“那位不是宫女,是多尔衮的福晋巴特玛。不过,陛下喜欢,留下也无妨。反正我们满人也没有守寡的习俗。”

李自成:“…”

三人站在廊下沉默了片刻,李自成才打着哈哈说道:“今天天气蛮不错的。你们早点回去休息,其他事情,就下午再说吧。”

第622章 安置

9月14日,多铎率领3000马甲经山西、陕西前往兰州平乱,两白旗暂时还可住在北京,等待分批前往兰州。同一日,吴三桂3万兵马前往锦州、沈阳,接收关外的满洲土地。两黄旗、正蓝旗也派出了部分人员先行回关外安顿田地,好让本旗能分批迁回。

两红旗、镶蓝旗各派出部分人员前往迁移地进行探查,准备修建房屋和开垦土地等准备,以便迁移人口。不过凡是爱新觉罗宗室和五大臣家族,都获得了留在京城居住的资格。对于八旗在京城以外的圈占土地,顺军决定暂时由国家接手,等调查清楚之后再对土地进行分配或是归还原主。

对于各旗的钱粮,李自成也下令接下来三年继续发放,不过三年后即取消。除了孤寡老弱可以获得照顾外,其他人不再享受。这一系列政策最大程度的稳定了满洲八旗,从而让他们安静的接受了朝廷的安排。对于八旗军役的取消是最受普通满人欢迎的,在失去了劫掠汉人的能力后,满人想要负担起作战用的马匹、铠甲、武器,这些都得从满人的份地内支出,就成为了普通满人最沉重的负担。

除了满人之外,那些蒙汉八旗,也开始了重新的安置。汉人倒是好说,除了一部分骨干被送往济州岛、琉球、台湾外,其他人还是被送往了辽东,主要是用来充实辽东半岛。

只有蒙古八旗有不小问题,因为草原上根本负担不起过多的人口,而这些蒙古八旗已经习惯了军旅生活,把他们放回草原上只是增强了蒙古各部的力量。

这批蒙古八旗共129牛录,有丁28780余人,最终还是被李自成安排在了北京周边,组建了两个近卫骑兵师,作为自己的直属武力。虽然这次满清的投降依旧带来了三十多万降军,但是对于顺军来说却比4年好处置多了。

因为4年前顺军本部的力量还是太少,面对几十万投降的明军根本消化不了。但是今次顺军也同样有20余万主力,面对这批满清降军还是有着足够的震慑力的。

加上现在顺军的体制也相当完善了,对付这些投降军队也有了一个统一的流程,不会再如4年前那样只能委派一支小部队做监军,能否把投降的明军转变过来,全看派的人能力够不够。

对于投降军队,顺军一般分为两种情况分别处理,精锐和混日子的。精锐挑选出来分散安置在顺军各部,或是暂时保留团队,只是拿走后勤供应和人事权力,混日子的则转给地方安排,或是直接派往海外某地。

由于参谋部有着专人负责这些投降部队的甄别、分派、安置工作,从9月到年底的三个月里,投降的清军几乎都已经安置妥当了。李自成唯一要做的,就是坐镇于北京城内,偶尔露脸巡视一下诸军,询问各军将士是否有什么不满,然后给一些幸运儿免除了不公正的待遇,从而消灭这些军士的火气。

11月底,牛金星带着西安政事堂的成员抵达了北京。也许汉唐时期,西安还是很适合做都城的,但是到了宋之后,西安就显得过于闭塞了。某人又不是李自成,自然不会整天想着回老家,便下令把西安政事堂迁移到了北京。

被李自成丢在西安四年,牛金星看到李自成的时候别提多热情了,站在下面的巩焴、宋企郊觉得牛金星这个样子也实在有些不成体统,完全不像是一个国家大臣的样子。

听着牛金星絮絮叨叨的说了他去西安后如何等待自己归来的心情,言辞中颇有些怨妇的味道,李自成听了也是摇头不已。好容易抓到牛金星一个停顿的空隙,李自成终于开口打断了他说道:“把你们从西安叫过来,其实就是希望你们能帮助朕尽快把北方的局面给安定下来。这数十万大军现在是投降了,可要是不把他们安顿好,那么北方可不会太平无事。”

巩焴听了便张嘴说道:“陛下所说的安顿,应当是让这些军人化兵为民了。臣以为让这些人安下心来其实倒也容易,只要重开漕运就好。

漕运并不仅仅是为了供应北京百姓的衣食,也是给运河沿岸的百姓一个养活自己的机会,只要漕运一开,则北方必定很快就会安宁下来。”

李自成思考了一下后说道:“漕运虽然能够养活北方数十万口,但是这种养活其实和大宋的厢军的性质差不多,只是为了稳定而给青壮一口饭吃,其实并不能给他们什么希望。此外,漕运费用之高,对于江南百姓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朕觉得还是应该加以改革。”

巩焴却有些急眼的说道:“陛下,漕运对江南百姓的负担虽重,但对于朝廷来说却是合理的。因为天下财富聚集于江南之地,若是不能疲其富民,则南北差异只会越来越大,最终南北双方就更加难以坐在一起谈论国事了。

历史上,漕运不能达于北方,则河北河东就容易为塞外胡人所控制,因为以当地的田地产出根本支撑不了防备胡人南下的军事费用。这两块地方一旦落在胡人手中,反而成为了胡人南下最好的出击地。而当地居民因为省下了防备胡人的费用,也乐于被胡人所控制。”

李自成思考了一下,发觉这些古人其实还是很聪明的,漕运对于大明南方百姓来说确实是沉重的负担,可这确实是维系南北统一的物质基石。正因为有漕运,所以北方才不愿意失去南方,而南方也因为漕运不断失血,从而无力打出独立的旗帜。

就封建时代的生产力来说,这些古人确实已经选了一条最稳定国家的道路,不过这条道路的终点并不美妙。南方的财富不断被抽取出来的结果就是,南方的经济距离资本主义始终差了那么一点火候,从而无法完成最后的蜕变。

只是思考完了,他也不能同意这样消极的办法,因为这个办法除了对这个封建王朝有利外,对于国家是没有什么好处的。说到底,这也就是疲民五术,不是用来发展社会的,而是用来维持统治的。

在几位大臣的注视下,李自成终于还是出声说道:“巩先生说的不是没有道理,但是这个道理只适合于朕,不适合于百姓,朕要是按照你说的去做,过上两三百年,江南百姓承受不起这样的负担,大明的惨剧就会重演,到时候难道要再出一个闯王来打倒这个朝廷吗?”

巩焴这下倒是无话可说了,他想的是尽快安定天下,至于几百年后的事哪还轮的到他来操心。多年的战乱,其实已经让北方百姓完全厌恶了战争,若是能够先顾着眼前,那么他们是不会去想以后的事,这也是巩焴试图规复旧制的原因。

在他看来,李自成今年也40多了,这皇帝的位置还能做多久?早点让天下恢复太平,享受几天快活日子不好吗?何必要去做最艰难的事。此前的摊丁入亩和士绅一体纳粮,虽然让一些人拍手称快,认为这是太平之兆,但也有不少人是感到不满的,认为李自成对于读书人太不给体面了。

士绅支持李氏江山,作为交换条件,李自成自然就该给与士绅体面才对。但是现在李自成把体面都给了军队和商人,对于士绅则是不停的敲打,也就是现在真没人能挑战李自成,否则大家可真未必支持李自成。

当然,在满人向李自成投降之后,士绅中的这等言论也就消失不见了。因为他们已经看到,那些真的敢以实际性行动去支持满人对抗李自成的士绅们,现在算是全完蛋了。取得了这样辉煌的胜利,李自成至少已经超过宋太祖了,若是能够把草原上的蒙古各部真的收服,那么李自成的名声就可以同唐太宗相媲美了。

不管是宋太祖还是唐太宗,都不是外力能够打败的人物,所以大家也就安心等以后的变局了,李自成总不能长生不老,大家都是几代的传承,不差这十几二十年。

见台阶下几人都不作声,李自成于是又说道:“再说了,本朝和明初时又不同。明太祖终究还是差了点运气,没能抓到大元皇帝,所以他始终没能控制住草原。

但是,朕的运气还是很不错的。满人已经把东北和草原都梳理了一遍,现在我们只要按部就班的把这些蒙古各部及少数民族都接纳进大顺的体制就好。朕已经派罗洛宏去草原宣讲,劝说蒙古各部向朕效忠,此事只要一成,我们要对付的也就剩下了外藩蒙古和漠西蒙古,还有西域各族了。

这些地方要是都能归顺了大顺,那么今后长城内外就不是我国的边境,而是我国的腹地了。不需要承担防备胡人南下的费用,这些地方也就不会人烟稀少了。所以,朕打算在河套、长城内外、辽东诸地进行屯田开发,然后以这些地方的产出养民。

另外再开辟渤海、东海各条航线,使东西南北,海外各州都能互通贸易有无,如此则天津就会繁荣起来,河北、辽东地区也就不会再是贫瘠之地了。北方若是能够富庶起来,自然也就不用漕运从南方抽血了。”

牛金星听到这里,率先为李自成鼓起了掌,令其他人纷纷侧目,最终也不得不向李自成进行恭贺。

第623章 流放

永昌五年10月,张存仁带着儿子、孙子和族人总计三百多人,在顺军将士的呵斥下,从天津码头分别登上了两艘海船。临上船之前,张存仁还留恋的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天津城,虽然码头附近有着不少百姓围观,可却并不是来为他送行的,而是对着他们这些罪人破口大骂的。

张存仁只能默不作声的走上了船,在他看来这就是成王败寇,谁让大清败了呢?张存仁始终认为自己效忠满人并不是叛国,因为“良臣择主而事,良禽择木而栖”。

是崇祯皇帝不能用人,才让他们这些人被满人所俘虏,而黄台吉谦躬下士,完全符合了儒家所谓的明君,所以他才会对黄台吉尽心尽力。只要满人统一天下开创一个盛世,那么他的行为就是开国有功之臣,而不是什么罪人。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满人败了,所以过去满人对于汉人百姓的屠杀事件才会是错误的,但这不过是兵法之道,两国相争无所不用其极,并不能算是残暴。身为大明皇帝的崇祯,不能让天下安定,搞得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这才是真正的残暴。

至于说满人夺取天下之后会不会收敛自己的行为,以仁慈对待汉人百姓,张存仁认为这是毫无质疑的,因为只要满人想要坐稳天下,就不能不对汉人采取怀柔之政,否则就没法统治这兆亿百姓。但是,这个未来他是看不到了,因为满人失败了。

但是在顺军对于他们这些人的甄别过程中,张存仁始终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坚持自己效忠黄台吉是为了天下择一明君,不是为了出卖大明以求自己的富贵。他的这种言论自然让他没法通过甄别,比如他的上司孟乔芳就圆滑多了,在顺军问话时不仅深刻的反省了自己,还揭发了几名汉军旗将领试图暴动反抗顺军的言论,从而顺利过关,依旧在顺军这边混了个官职。

因为张存仁的错误言论和死不悔改的表现,军法官判处了张存仁一族流放。按照顺军的甄别法,战场上所造成的死伤不能判死罪,除非他们在战后有屠杀俘虏或战时屠杀平民的行为,则死罪但不株连家人。这一甄别法,尽最大可能的对一些杀人狂进行了惩治,但又不会打击面过广,而造成清军人人自危。

张存仁自己也很清楚,若是换了清军这边,他就不可能受到什么审讯,只会被直接拉出去砍头。对于清军来说,任何敌军的骨干,只要不肯投降的就尽快速处死,以防夜长梦多。因此,当顺军军法官给他下达了审判后,他表示不必上诉,愿意接受这一判罚决定。

当然,张存仁能看的开,他的家人和族人是没这么大度的,在登船之时可谓是一片哀鸿,倒是让旁观的天津百姓狠狠的出了口恶气。对于天津百姓来说,清军的恶是说都说不完的。

崇祯时期满人的几次破关,天津一直都没有被正面波及,以至于给天津百姓一种错觉,战争是上面老爷们的事,和他们这些小老百姓没啥关系,满人来了不还是要他们交税的吗,把大家杀了对满人有什么好处?

但是,在顺军撤离了天津之后,天津百姓这才发觉,满人固然不及顺军,甚至比朝廷还要恶毒。天津这里毕竟是天子脚下,因此即便是大明朝廷加征三饷,对于天津人也是比较宽松的,欠了国税的也就欠着吧,总不能让天子脚下也出现流民吧。

但是满人对于天津也好,甚至北京的百姓也没放在心里,满人只重视满洲人活的好不好,其次是蒙古人,至于汉人则都是一视同仁。因此满人对于欠税问题的处理是很干脆的,我来之前的欠税都免了,我来之后,你欠一个大子都是藐视朝廷。

一开始天津的百姓还试图同满人讲讲道理,毕竟天子也不能不讲道理啊,哪怕是满人天子。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就算他们不介意满人坐龙椅,可满人并不把他们当成自己的臣民,只有满人才是满人皇帝的臣民,汉人不过是奴隶罢了。

企图同满人讲道理的汉人被砍了脑袋,那些想忍一忍交钱算了的百姓,接下来则又被满人圈占了土地。于是,在满人的压迫下,这些汉人终于意识到满人和汉人还是有差别的,指望满人皇帝公正的对待他们是没什么指望了。

于是从永昌二年到永昌五年,天津乃至整个河北地区都出现了反抗满清的义军。就在永昌五年,天津就有义军女首领张氏自称熹宗皇后,同王礼、张天保一起发动起义;常元辅号威武万,号召百姓起义。因为顺军的向北推进,这些义军很快就接管了当地的官府权力。

李自成承认了这些义军反抗满清的合法性,并接受了义军的一些政治诉求,然后就把义军解散了。虽然义军是解散了,但是痛恨满人及清军的风潮并没有散去,于是在张存仁离开天津时,就受到了天津百姓的嘲讽和唾弃。

10月份的天气幸好还是凉爽的,否则被关在船舱内的张存仁一家就会觉得,这里简直就是地狱了。因为船舱除了正上方有几个小小的通气口外,侧面可是没有窗户的,所以船舱被关上后,里面不仅黑且闷热。

每天船舱舱门大约会开一个时辰,然后让人分批上甲板透气,张存仁的家人一开始还对流放这件事心生抱怨,但是在船舱里待了一天后,几乎人人都期待着尽快到流放地了,哪怕是和野人为伍,他们也不愿意继续坐在这个黑暗的船舱里了。

这样的痛苦航程大约行驶了五天还是六日,船只终于停了下来,济州岛终于到了。张存仁的家人发觉,这里的码头和天津也没什么区别,城内行走的也大多是穿着汉服的中国人,以为自己被流放的目的地就是这里,大家倒是什么怨气都没有了,觉得此地也不错。

不过显然他们是想多了,很快就有人通知他们,他们自己推选出30名青壮,继续坐船往北,目的地是北面的海参崴,一座比朝鲜半岛还要远的城市。张存仁很快就从小吏口中问清了,让他们选30名青壮不是结束,而是这些青壮在海参崴建设之后,才能把剩下的人接过去,因为那座城市才建立不久,没有房子容纳太多的人,所以要先让人过去建设。

张存仁思考了一下,决定带着儿子张朝午和一些族人过去,其他人先留在济州岛。孙子和儿子们一度劝说他留下,让年轻人去冒险,张存仁摇着头说道:“你们经历的事情太少,让你们过去恐怕也难以做成什么事。我过去可不仅仅是为大家造房子,重要的是,要找到一条活路,我们总不能真的靠捕鱼打猎为生吧?”

在张存仁的坚持下,儿子和孙子们终于做出了让步。张存仁让儿子们出去打听了下海参崴的具体位置和地理环境,很快就做主把随身携带的财物换了一批铁器、布匹和粮食。济州岛市场上的物资还是相当充沛的,这里已经成为了中日朝三国贸易的一个中转点,各国商人把物资运到济州岛交易,交换的货物种类更为丰富一些。

10月下旬,一艘前往海参崴的船只带着张存仁一家及其他人共计112人出发了。船长告诉张存仁,每个人需要缴纳15两的船票,每人只能携带50公斤的免费行李,超出部分需要另外缴纳费用,或是缴纳现金,或是在海参崴贸易完毕后用皮毛折抵。

张存仁的儿子张朝午有些不敢置信的看着船长说道:“我们被流放了,还得自己花钱买船票?我不买船票,是不是就不用去流放地了?”

船长哈哈一笑说道:“你想什么美事呢?如果你没钱支付船票,那么我就有权把你们卖给海参崴的官长,等你们干活挣的钱偿还完船票钱,然后才能开始计算流放刑期。另外说一句,年利息是12%,你们要做免费船吗?”

张朝午气愤不已的质问道:“这样做和逼良为娼有什么区别?朝廷能够容许你们这么干?”

船长鄙夷的看了他一眼说道:“要是没钱赚,咱们为什么要跑海参崴这种烂地方?去日本、朝鲜贸易,或是下南洋贸易不好吗?”

张存仁伸手制止了儿子,和气的向船长问道:“假如没钱的话,用皮毛抵扣是怎么算的?”

船长这下兴趣就大了,对着张存仁介绍了起来,“海参崴对于我国来说确实是北面很荒凉的地方,但是那里也是皮毛和人参非常丰盛的地区,只要你们愿意冒些风险,进入到内陆的林子里去同那些野人进行交易,那么就能得到很多皮毛和人参。

我们这些跑船的,往来海上还是要掌握天候的,一旦错过了天候,有可能就错过了一年。所以,对我们而言,最好每到一个地方就能立刻进行交易,然后尽快启程,这样不仅能够尽量多跑航程,利益也更高一些。

你要是能够收集海参崴的皮毛和人参之类的货物,我这里有一张价格表,你只要按照这个价格表进行计算就好。如果你能和我定长期交易,我还可以为你筹办货源…”

第624章 回归

永昌五年9月17日,出使欧洲的江天一等抵达了广州,其实和他们一起前往欧洲的船只,早他们一年就回来了。但是对于中欧贸易来说,中国这方派船去欧洲其实是吃亏的,因为欧洲几乎没啥回程货物可装,就连欧洲商人自己跑东方时,船上大多装的也是白银。

也就是说中国这边跑去欧洲送货上门,不仅有被欧洲商人压价的问题,路上的风险也大到了有些难以忍受的程度,毕竟欧洲人搞大航海2百多年,他们能够搞东西方贸易,可不仅仅只是派了几条船,而是在沿途建立了港口作为船只休息的据点的。

装满了金银或高昂货物的船只,谁敢在别人建立的殖民据点内休息?殖民者有时是海商,有时就是海盗。比如英国海商,看起来是老实的港脚商人,但是他们在印度洋和大西洋劫掠起欧洲同胞的商船来,可是不遗余力的。这个时代,只要没被抓到,那么你就是一个受到尊敬的海上商人,而不是臭名昭著的海上盗贼。

因此,在第一趟中欧贸易之后,先行返回的中国商船并没有再度前往欧洲。不过对于江天一这些朝廷派出的出使欧洲的使节来说,这趟欧洲之行确实是大有收获,他们第一次知道了世界大概是个什么样子,不再把天下视为了九州之内,这里的九州就是指东亚这块地方。

见识了世界之大,从欧洲返回的使团里,倒是有不少人觉得中国不能继续闭关自守了,再不出去抢地盘,外面的地方就被欧洲人给抢光了。荷兰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这些欧洲的小国,哪怕是西班牙在中国人眼中也不过是广东省的规模,但是这些小国抢地盘都抢到中国的家门口来了,这简直是岂有此理。

像江天一和谢迁就觉得,如果中国继续放任这些欧洲殖民者不管,那么中国的商船迟早连印度洋都去不了了。这并不是杞人忧天,因为荷兰人占据了马六甲城后,看起来可不是为了拦路收费,而是想要垄断通马六甲航道。

想着今后中国商船想要前往印度洋或回返中国,居然都要经过荷兰人的同意,两人就觉得马六甲城决不能让荷兰人占据,这和小国向大国上贡有什么区别?对于中国来说,这就是最大的羞辱,不仅仅是荷兰人,那些给荷兰人交钱的中国商人也是。

10月28日,江天一等人抵达了扬州,这一次的出使历经4年,总算是功德圆满。出使的使团人员,除了生病死去3人,船上失足落海失踪1人,和海盗交战死亡7人,其余一百多人都安全的返回了扬州,除此之外,他们还带回了近200名欧洲人,除了一部分传教士外,主要是钟表工匠、毛呢纺织业者和画家。

而在物资方面,使团并没有带回多少金银,而是在欧洲购买了不少牲畜和植物种子,其中最有价值的大概是西班牙国王增送的两对细毛羊。

面对大顺皇帝送上的礼物和宣战书,西班牙国王很快就做出了回应,接受宣战,但又给大顺皇帝回赠了礼物。由于中国人送的瓷器过于精美,西班牙人根本找不出同等价值的工艺品进行回赠,多年战争实际上已经把西班牙的手工业给毁了,为了不落面子,西班牙人只好送出了细毛羊,这也算是西班牙人的国宝了。

这些从欧洲带回的牲畜和植物种子很快就被农学院派人接走了,顺便还带走了船上从欧洲请来的几位农学家,让他们介绍这些牲畜和植物的习性。

扬州农学院成立的时候,也正是江天一等人出发前往欧洲的时间,学院的地址放在了扬州城北的蜀岗山下,边上就是用来培养各地珍奇植物的植物园。宋应星担任了这所学校的校长,学校每年招收100名学生,朝廷为每名学生补贴120两一年,除此外再给学校拨给经费5万两。

今年,正好是第一期学生毕业,这些学生将会担任各省的农业技术指导员和园艺所技术员。这大约是中国有历史以来的第一次,研究学问不是为了做官,而是为了促进技术的发展。不过,最终朝廷还是给了他们一个官员的身份,因为没有这个官员身份,报考农学院的人就太少了。

当然,大顺的教育正快速的获得恢复,北方甚至已经开始超越大明时期了。因为这四年中,地方上一共修建了2000余所新式小学,大部分都在长江以北,每年招收的小学生近20万,光是这一项就已经不是过去北方的私塾规模能比的了。因此,若是考上农学院就给个官员的身份,可想而知,这些学生日后一定会有人选择农学院的。

不过对于江天一这些人来说,他们上了岸发觉并不能立刻自由活动,而是被限制在了一个区域内,只要在这里待上7天没有异常,经过医生的观察没有问题之后,才能真正获得自由。

这一规定的出现,主要还是因为大顺的对外贸易放开后,对外交流的活动一下子频繁了起来,于是一些传染病就开始随着海外船员的到来出现了,其中最麻烦的还是天花。一旦出现就会传染一片,其次则是霍乱和鼠疫。

老实说,鼠疫倒还真不是海外传入的,而是长江中部的某个地区顺着江船带来的。幸好顺军的管控还是相当出色的,而江南地方富庶,民众又有积蓄,短期的封锁并不会造成社会问题,这才很快就把鼠疫给防住了。

不过这样一来,朝廷对于防疫的工作也就重视了起来,还有一个就是开始大面积的推广牛痘接种。经过了反复的测试,当下大顺的医生们终于对接种牛痘有了一套成熟的技术,将接种成功率提高到了九成,还有一成则是对于疫苗有效性的控制不足,并不是防止不了天花。

因为有了疫苗接种防范天花传播的成功经验,江南地区对于接种牛痘的抗拒心理也渐渐减弱,开始接受了朝廷所宣传的每个人接种就能消灭天花的理念。

当然,对于使团成员来说,这七天也不是躺平休息的七天,统计司很快就给他们安排了任务,要求每个人都要写一份报告书,把自己出使的情况详细的记录下来,作为统计司的资料存档。于是这七天又成为了大家闷头写报告的日子,有的人因为没能在7天内写完,被迫逗留了下来补充完了报告才能出去。

江天一的笔头还是相当不错的,因为他有写日记的习惯,因此7天内便提前完成了自己的出使报告。然后走出封闭区后,才看到老师金声已经等候在外面了。他赶紧上前对着老师行礼问候道:“老师怎么过来了,我正打算前往拜访你呢。”

金声上下打量了他一眼,才点头对他说道:“看到你安然无恙,身体健康,我就安心多了。你不知道,这几年出海贸易的人多了,在海外无故失踪的人也多了,也有人在海上遇到强盗被砍了手,割了耳朵什么的,真是惨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