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永昌 第169章

作者:富春山居

听着阮大铖的脚步声走远,李自成便让李来亨去把顾绛请来,李来亨向他回道:“顾绛已经改名炎武了,陛下下次可别叫错了。”

这个名字熟悉的让李自成震惊了数秒,不过他终究还是回过了神来,现在的顾炎武还不是那个明亡之后投身儒学的经师,因此他平静的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不久,顾炎武就被李来亨带了过来,李自成见到他时倒是比往日多瞧了两眼,这才开口向他说道:“这些天的议会流程你们也应当都有所了解了,那么关于新的中枢应该怎么建立,体制办究竟有没有得出一个肯定的结论?”

顾炎武思考了片刻后说道:“根据陛下的要求,自陛下北上之后,我们就开始对于新的中枢的建立问题进行了长达数月的研究。

一个多月前,我们就给陛下呈报了两个方案,一个方案是解散大明和大顺的中央体制,然后重新建立一个新的中央;另一个方案是保留南京和西安两地的体制,然后在两者之上再建立一个统治全局的中央朝廷。

当时我们更为倾向于第一个方案,因为这一方案可以最快的建立起统一全国的新政权,从而使得天下百姓能最快的意识到本朝已经取代了大明成为了新朝。

不过根据这一个多月和议员们的交流,我们认为这个方案恐怕很难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因为不少地方并不希望本地做出什么改变,他们只是想着维持现状才服从了都元帅府的命令的。

倒是对于第二个方案,大家都很少有意见,因为他们觉得这个方案既没有改变他们的生活,也符合了他们的认知,就是陛下已经是这个天下的新主人了。所以,我们的结论是,采取第二种方案,在两个朝廷之上建立一个新的中央,是对天下扰动最小的办法。”

顾炎武说到这里也对李自成生起了钦佩之心,要知道在顺军击败了南下的清军的之后,哪怕是他们中最为留恋大明的人员,也不得不承认属于大明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当下最要紧的是如何向新朝过度。因此大家一致认同,打碎了大顺和大明的现有体制,然后重建一个全新的体制是必然之路。

只不过,李自成却很沉得住气,建议他们在大议事会召开时询问各省议员的看法,然后再做出一个结论。从现在的结果来看,李自成的判断无疑是正确的,各省议员几乎都不想折腾,也许在公开的表态时他们不会反对第一种方案,但是在私下里交谈的时候,却几乎很少人支持。

李自成点头之后又问道:“采取第二种方案的目的不是为了维持现状,只不过是给民众一个适应期,我们最终还是要把西安和南京的权力合并到新的中央政府中来的。所以,当前最为重要的还是要明确各自的责任和权利,这一点你们是如何安排的?”

第548章 新的框架二

对于李自成的问题,顾炎武倒是胸有成竹的说道:“按照陛下给的思路,中央政府拿走外交、军事、教育和中级以上官员的任免权力,司法独立,议会分走立法权和征税权,那么西安和南京就只剩下了行政权力,几乎不会对中央构成挑战了。”

李自成对于顾炎武提出的方案表示了首肯,于是决定明日就拿这个方案交给议会表决,不过接下来就是最麻烦的人事问题了。组建新的中央政府,这显然就是一块新的大蛋糕,各方必然会盯上这块蛋糕,要是不能分配好,就是一连串的麻烦。

正如顾炎武等人所预料的,对于李自成想要在西安和南京之上建立一个新政府,几乎没有人反对。因为这是增加了官职数量,给了许多想当官的人以希望,不少议员也希望李自成能够正式的召开科举。之前李自成在西安和扬州都开了小型科举,因为时间仓促,只有近处的读书人收到了消息,参加的人数不多所以被称之为小科举。

当然,那个时候顺军还没有真正定鼎天下的趋势,所以有不少读书人也不愿意从贼,这也就使得李自成没什么兴趣大开科举,他就是想要弄几个读书人用一用而已。不过现在就不同了,打退了清军之后,大顺和大明又以议会决议的方式统一在了一起,这个时候大顺已经有资格召开面向全国的科举了,大家自然就希望能够恢复正常的科举考试了。

面对议员们的请求,李自成也只能表示同意,他下令宣布永昌三年春召开科举,不过他也宣布这次考试将不再以《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答案,允许各人以自己的看法解释四书,并要求有志于出仕新朝的读书人,应当认真的学习自己发表的一系列文字,以了解以顺代明的天命为何。

对于大部分议员来说,只要李自成同意开科考他们就满足了,至于用什么教材考试,这自然是李自成说了算。也有一部分议员对废除《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答案感到不满,因为失去了标准答案之后,他们就没法靠死记硬背通过考试了。

不过李自成用了另外的招数堵住了这些不满的议员,他表示各省应当都建立一所大学,大学毕业生都等同于举人,各省大学建于何处,经费怎么解决,由各省议会进行讨论决定,中央政府将会按照各省的方案进行一定的拨款。

虽然知道李自成是拿建立大学一事收买他们,但是议员们还是接受了这份贿赂。特别是南方文风最盛的几个省,省内的科举考试竞争太过激烈,读书人能干的事又太少,现在在省内建立一所大学,既能解决一部分考试名额,又能解决一部分读书人的出路,可以说是两全其美了。

接下来李自成又提出了几个小议案,比如修改了书面上的国名,以中华帝国取代了大顺的名字;把大议事会改成了帝国议会,并提出了四级会议的组织形式;提出了议会选举法和被选举法等。算是丢给了议会一堆新的问题。

而在议员们围绕着这些新问题展开讨论的时候,李自成也进入到了最麻烦的新中央政府的人事安排考虑。其实他手下现在有这样几帮文官势力:

第一部分是以牛金星为代表的功勋派,这些人最高就是举人,最低连童生都有,但是他们参与西安建国前的义军战斗,可以说是文官中劳苦功高的一部分;

第二部分是陕西投降的官员,以进士为主,虽然没有参与义军的行动,可毕竟是陕西老乡,和李自成还是有着一定的关系的;

第三部分是北京攻破后投降的官员,因为顺军的拷掠又对大顺感到不满,最终转入到了太子的文华殿,虽然还是为都元帅府出力,不过他们标榜自己是大明遗臣;

第四部分就是南京城内的马士英一系官员了,虽然是江南清流眼中的奸党,但在和清军的战斗中,马士英还是替李自成维持了江南的局势的。

第五部分就是江南的清流了,虽然史可法、吕大器坚持不肯同都元帅府合作,但是以钱谦益为代表的清流还是向都元帅府低了头。

至于剩下的文官就不能称之为势力了,只能说是小股的团伙了,这些小团伙自然是不能妄想新建中央政府的控制权力的。

通过和各个势力的谈话和利益交换,一个初步的人事方案就出现在了李自成的面前。和各方的谈话之后,李自成最终决定西安这边不动,南京这边大动,从而换取一个尽可能让各方满意的方案。

于此同时,马士英对于江南地区治理的方案也送到了徐州。看到马士英试图对江南望族的奴仆和士绅特权下手的报告,李自成终于不再犹豫,在内阁首辅的名字上写下了马士英三字。

永昌二年九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再次参加了议会并在会议上提出了两个重要议题,第一个议题是帝国爵位晋升令,公爵部分,保留了大明魏国公徐文爵、定国公徐允明、黔国公沐天波、英国公张世定、成国公朱元臣五人的公爵爵位,改授以中华帝国之公爵爵位。

这边又一口气册封了11位新国公:秦国公刘宗敏、晋国公李过、宋国公田见秀、郑国公袁宗第、曹国公张鼐、蕲国公谷可成、韩国公刘芳亮、越国公刘国昌、武国公贺广恩(贺锦子)、唐国公贺若明(贺一龙嗣子)、夏国公罗一飞(罗汝才嗣子)。

这次公爵的册封,除了奖励功臣之外,其实最重要的还是缓和内外矛盾。贺一龙、罗汝才的后人被找出封爵,是为了团结义军内部的关系。当初李自成杀死了这两位义军首领后,义军内部也是发生了极大的混乱,其中不少义军部队就此出走投奔了朝廷或大西军。

这一次为贺一龙、罗汝才确立了嗣子,并承认了两人在义军时期立下的功劳,算是对义军内部的矛盾进行了缓和。至于对大明几位公爵的认可,也是同样的道理,虽然除了黔国公沐天波外,其他几位都只是空头公爵,但是这对于安抚南京的勋贵们却是必要的。

议员们对于这份爵位晋封名单几乎没有什么意见,毕竟他们自己也不认为自己能够真正干预这些爵位的册封,因为这本就是皇帝的权力。

倒是对于李自成提出的第二个议案,任命马士英为中央政府内阁总理组阁一事,倒是遭到了近三分之一议员的反对。对于任命马士英为新中央政府内阁总理一事,钱谦益最有怨气,因为按照此前陈圆圆的承诺,这个位置应当是他的才对。

除了钱谦益为代表的清流议员们的反对外,陕西议员也是另一个反对的主要群体,因为他们觉得既然是大顺吞并了大明,自然应该由大顺这边的人出任第一任内阁总理才对。

李自成于是召见了钱谦益,他也没同对方多说什么,只是把马士英递交的奏章给他看了,然后对其说道:“钱先生要是能够向我保证,你也能把这些工作完成了,那么我也可以提名你来当这个内阁总理。”

钱谦益看了一眼内容后就想退缩了,因为他觉得马士英简直是疯了,要是把这些事情都做了,江南以后还怎么待的下去?不过他很快就反应了过来,马士英是贵州人,他是真不用在江南待着,到时拍拍屁股回贵州养老就是了。

钱谦益只能面露难色的对着李自成说道:“臣实在是做不到这些,臣愿意退出。”

李自成也不为难他,跟着就说道:“其实朕的想法是,等马士英这届做完,钱先生刚好上去替朕收拾一下江南人心。毕竟江南还是国家的财源,不能一个劲的往死里打压。”

钱谦益觉得李自成这话说的挺可笑的,这上面的事情要是做完了,江南士绅至少要过几年的苦日子了,这难道还不叫往死里打?但是在李自成面前他也只能面露尴尬的回道:“陛下圣明,有此一策,江南荡平应该并不费事。”

李自成想了想还是对钱谦益说道:“当然,内阁中也会有一两个位置交给你安排,由你提名当选。此外,朕打算在议会成立国家预算委员会,对国家的预算支出进行审查,从而能更合理的安排预算。你来当这个委员会的主席怎么样?”

钱谦益有些不大明白李自成的想法,于是问道:“什么是预算?什么是委员会?”

李自成一边回想着,一边给钱谦益讲述了预算和委员会的基本涵义。听到自己能够审计政府乱花钱和乱收钱的消息,钱谦益顿时就接受了这个提议。

和钱谦益达成了交换条件后,李自成又把想要推选陕西人担任内阁总理的推手们警告了一遍。接着他又和陈名夏做了交谈,在确定马士英就任内阁总理后,南京空出的位置就交给自己后,陈名夏也就接受了马士英的新任命。

第549章 流水线

陈名夏从李自成住所回来的时候情绪不是很高,刘余谟几人得知其最终接了马士英的班,而马士英却更进一步后,顿时都不平了起来。

当着陈名夏的面,他们一个个七嘴八舌的说道,“马士英不过是个贪赃枉法的官员,不过是勾结上了阉党才恢复了官职,他有什么能力当这个内阁总理?我看,这新朝要完…”

“是啊,是啊。亲贤臣远小人,此国所以昌也。现在倒好,这位刚刚坐稳了江山,就急着亲近小人疏远贤臣了,何等的昏聩…”

“这新的中央建立起来了,南京那边岂不是又恢复从前退休养老的模样了?这首辅有什么可做的?大明都不在了,还能辅助谁?”

陈名夏被吵着头都大了,但是他终究还是没想放弃这个位置,就算是有水分的首辅,可也是首辅不是。其实他心里也清楚,这些人的不满在于,他们想要的可不是一个养老的位置,而是真正有实权的位置。

他们当初跟着自己拥护太子,是因为李自成丢了北京,看起来已经不像是能够统一天下的新朝之主了。因此寄希望于李自成送太子南下,然后大家可以做从龙之臣。毕竟大明延续了200多年,在南方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的,只要太子到了南京,必然能够重建大明。

只不过大家没有想到的是,南方士绅官员会抢先一步拥戴福王登基,这使得他们不得不站在李自成这边反对弘光朝,因为作为太子的拥护者,弘光帝已经不可能再接纳他们了,大家自然只能对抗到底,虽然最终把弘光帝给逼退位了,但是却错过了南京重建大明的最好时机。

就在大家犹豫不决的时候,李自成这边却又打败了南下的清军,这样一来大明就失去了再复起的机会。收拾了清军之后的大顺,显然不是南方一团散沙的士绅能够挡得住的,而且不管是南京的监国福王,还是在扬州的太子,都不想再冒什么风险和李自成对抗下去了。

特别是福王,退下来的福王算是把身边这些大明官员士绅给看透了,这些人哪是想要拥戴他当皇帝或保卫大明,他们想要的不过是维持大明的传统,维护他们这些官员士绅的特权而已。如果李自成愿意承诺一切都不改变,那么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抛弃自己或太子去投降李自成。

领悟了这一点的福王自从退位之后就拒绝再和清流或什么人有联系,自管自己在南京享受退位后的悠闲生活。作为劝说他退位的条件,马士英还是出了不少血的,没有了生命之忧,又能继续享受富贵生活,福王自然也就不关心什么大明江山了。老实说他当皇帝的时候,国家大事也轮不到他做主,依旧是马士英和史可法这些人管着,没人愿意听他说什么。

一个太子、一个福王,这两个横在前头,其他宗室想要拯救大明江山就是逆贼了。虽然有不少官员士绅想弄个从龙之功,但是委实找不到比这两位更有资格复明的宗室了。更何况,不管是拥戴太子的,还是拥戴福王的,都不会乐意见到其他宗室当上大明皇帝,因为他们将会丧失自己的地位。

和其他宗室登上皇位相比,他们倒是宁可李自成当皇帝了,因为对于李自成来说,他们过去拥戴哪个宗室都不是黑点,因为他的皇位和大明皇位并无直接联系,因此不用担心什么夺权的问题。既然不能当太子的从龙之臣,退一步再当李自成的从龙之臣,其实他们也是不介意的。

不过现在对于陈名夏的任命一下来,就等于是把他们一派从中枢给踢出去了,这新朝的从龙之臣可就指望不上了。这自然引发了这些人的愤恨。

陈名夏虽然是这些人名义上的领袖,可他也很了解一件事,自己的根基还在于李自成,所以他实在没必要和这些人绑在一起。既然太子已经没法重建大明了,那么他们这些太子派自然就该消失了,接下来他只需要带上几个自己人去南京就可以了,毕竟他向上的道路可没有断。

不提陈名夏如何同自己的同僚勾心斗角,只求早日脱身南下,也不提接到了来自徐州消息的马士英如何喜极若狂,准备着行囊北上。

李自成这边在方以智的邀请下去了徐州制造局,观看了一种新式造币的方式。自从都元帅府提出要进行废两改元后,铸造银元就成为了造币厂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使用银棒切削然后捶打加工而成银元,这是西班牙人制造银元的方式。

不过这种方式实在太过消耗时间,相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巨大市场所需要的货币数量,这显然需要二三十年才能完成,而且这样制作的银币也容易被伪造。

在李自成的要求下,一种利用机器进行造币的方式被发明了出来。方以智邀请他来看的,正是一个基本完成的流水线造币流程。

只见银块在称重后放在大锅内融化,然后在模具中浇筑成长方形的金属块,接着把金属块从模具中敲出放入一台巨大的轧平机,在6个人和12匹马的合力驱动下,金属块被轧成了薄板。

薄板再经过检查后送到杠杆驱动的冲床上,依旧是依赖马匹提供的动力,冲出一个个小圆板,然后送入螺旋机轧成圆片,圆片放在齿轮中刻上边缘印记;然后在表面压印适当的图案。

看起来这是一个相当繁琐复杂的过程,但是在被分解为一道道工序后,却成为了简单操作就可完成的工作。虽然整个工作过程看起来相当的单调,每个人都在不停的重复几个动作,不过站在边上观看的李自成却觉得这条流水线有着一种独特的美感。

边上的方以智向着李自成介绍着各种机器的用途和人员的工作内容,最后不无得意的自夸了一句,“这条流水线一旦运作起来,人和机器可以一口气干上数个小时。一个小时的产量,比得上过去3倍多,是纯手工时期的30倍,只要有两条这样的生产线,六年内就可以完成货币改铸的任务了。而且制作出来的银元比纯手工的还要精美,也难以被仿造…”

看着面前的这一幕,李自成也不得不承认,在当前这个时代,唯有货币改铸才最需要这种施工方式,因为其他行业既没有这样多的原料供应,也没有这样大的市场能够容纳这样的生产力。

比如,采用流水线施工,10个人18道工序,每人每天可以制作11斤中等大小的针,约4800根;是过去手工工匠日效率的240倍。一名熟练铁匠,一日能制作800-1000枚铁钉;可几个学徒采取流水施工,每人每天可制作2300枚铁钉。

但是,没有市场的话,劳动成果不能兑换成劳动价值,这就意味着生产力的提升没有带来劳动报酬的提高,反而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和原料,所以一名铁匠宁可按照顾客的需要一天制作800-1000枚铁钉,也不愿意请几个学徒专门制作铁钉。

在这样的农业时代,商业其实要比工业重要的多,因为只有销售的出去,工业才能源源不断的生产,而不是干一天活歇上三天。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江南地区的生产力一直高于世界其他地区,却一直没能引发工业革命,因为没有一个能够容纳江南地区生产力的市场,江南地区光靠手工都已经能够满足各地市场的需求了,还搞什么工业革命砸自己的饭碗。

但是制造货币这种产业是不用担心市场的,因为制造出来的硬币不怕花不掉,只不过过去中国都是以重量衡量硬币的价值,所以对于面值货币没那么大的需求而已。只是现在都元帅府手中没这么多白银,又不希望继续让私人控制贵金属的价值,所以才推动了货币改铸。

本质上来说,货币改铸就是用不足值的货币取代足值得货币,历代王朝的改铸大钱早就这么干了。只是历代王朝把劫掠的对象都放在了平民身上,只在铜钱上做文章,原本占据社会财富较少的平民被这样一劫掠很快就活不下去了,往往会引发王朝灭亡的起义事件。

而欧洲经常改铸货币却没闹出什么乱子,根源就在于欧洲改铸的不仅仅是铜币,而是连银币也一并改铸了,从而令数量稀少的黄金成为了逃避通胀最好的货币。简单的说,因为欧洲太穷,国王不得不连商人和贵族也一起劫掠了,反而缓和了社会矛盾。

李自成现在要干的,和几十年后英国人、法国人要干的事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就是劫掠自己的国民来填补国家财政的亏空,只不过他瞄准的对象是持有白银财富的国民为主,迫使这些人把白银抛向市场,从而抬高黄金价格而已。

大量的白银从地窖里被启出,不仅能够补充市场上的流动性,还繁荣了市场。大顺的公债之所以能够卖的这么火,除了李自成以武力威胁外,白银的不断贬值也使得不少人想要购入公债以挽回损失。

公债的利息虽然不高,但是只有公债这个市场能够吸纳这么巨额的资金,上千万两的白银贷给农民收取高利贷,就是疯子都不敢这么想。在顺军击败了清军之后,公债的安全性更是获得了保障,而且银行也推出了公债买卖的市场,从而增加了公债的流动性,这使得公债的价值大大的提升了。

第550章 马士英

10月27日,马士英终于赶到了徐州,此时大议事会会议也接近了尾声。在正式提名马士英之前,李自成召集了马士英、蒋臣于自己的住所进行一场夜谈。

在李自成下达的命令抵达南京之前,马士英对于自己的前途都是患得患失的。只有当他收到了来自李自成的命令之后,他才确信天上确实往自己头上掉馅饼了。

因此他是带着欣喜若狂的心情出现在李自成面前的,对于李自成的召见,他原本打算要向对方表示自己的全身心的效忠的,只是李自成显然并不在意这个。

见到他之后,为他介绍了和他一起被接见的蒋臣,李自成就开门见山的对他说道:“过去这段时间里,都元帅府统筹全局,一切民政事务都要为了战争让路,大家也都比较配合,但是这种状态显然是不能长期延续下去的。老百姓可以为了战争牺牲一时的生活,但是本质上他们还是想要在战后过上和平生活的。

所以,为了尽快让老百姓恢复和平时期的生产和生活,大议事会接受了都元帅府提出的设立中央政府接管全国民政事务的办法。你在战争期间安抚住了江南百姓,为都元帅府筹集了相当多的物资,朕是看在眼里的。

因此朕以为,由你出任新中央政府的内阁总理大臣也是合适的。既然你已经抵达了徐州,那么朕也想听一听,你打算如何向议员们汇报,在这七年任期中要做些什么事。”

马士英原本以为李自成召见自己最先谈论的应该是人事,但是他没有想到李自成居然先问这个,幸好他知道自己是因为此前上的奏章才被李自成选中的,因此便顺着李自成的口风,再一次谈及了关于江南士绅特权及奴变的问题,表示自己打算在任内解决这两个问题。

李自成点了点头,表示赞成马士英的看法并说道:“北方因为战争和瘟疫,人口大大减少,和崇祯初年相比,北方人口至少减少了一半。因此北方重在恢复重建,所以朕对于北方主张与民休息的政策。

至于南方,虽然这两年也遭了灾,但相比北方而言,南方几乎可算是太平年间了,唯一的问题就是人多地少,出现了人地矛盾。所以,南方需要的不是休养生息,而是要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让那些多余的人口也能生存下去。

士绅的特权也好,奴变的问题也好,本质上其实就是一个问题,南方的土地养不了这么多人,所以才会出现这么多社会问题。假如我们不能解决南方多余人口的生存问题,那么奴变现象就不可能彻底解决。所以,我们要先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然后再顺势解决士绅特权和奴变。”

马士英还是比较聪明的,他只是想了想自己看过的报纸内容,就有些反应过来了,他于是向着李自成试探的问道:“陛下的意思是,把南方一部分人口迁移到海外去吗?”

李自成点了点头说道:“这是一个思路,但是我们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有钱人不愿意去海外垦荒,没钱人无力去海外垦荒。所以,我们必须逼迫士绅解放奴仆,并给他们发放土地,他们可以用海外的土地抵数;另一方面,我们在解放奴仆的同时,也要逼迫他们去海外垦荒,比如规定必须在海外垦荒达到多少年和多少土地才能获得人身自由,这样就能减少南方人多地少的矛盾。”

李自成的书房并不算大,但是布置的却相当的私人,马士英慢慢就融入了谈话的环境,忘记了自己是在和一位皇帝交谈,反倒是觉得自己在和同僚交换政治上的意见。在这样的环境下,三人很快就谈到了月上中天的时分,李自成这才觉得肚子有些饿了,让李来亨做了三碗面条上来,吃完之后三人就散了。

离开了李自成的住所,走在路上的马士英,一边欣赏着户部山的月色,一边忍不住对着自己的亲随感叹道:“想不到陛下住的地方如此简朴,当初福王刚刚入宫没几日便闹着要修宫殿,丝毫没有感受到国家危亡的气息。新朝之兴,已经是能够看得到了。”

第二日,李自成正式向大议事会提出了新中央政府内阁总理的提名,马士英随即上台向着议员们说道:“在下来之前已经读过各位议员所通过的各项约法,在下向各位议员保证,本届内阁将会在约法的监督下行事,并努力去建设一个人人平等且自由的社会…”

马士英表现出的谦逊态度让北方议员很是受用,就算是南方议员,贵州、湖广、四川的议员也觉得马士英算是自己人,值得支持,和李自成达成交易的钱谦益也没有出声反对,最终马士英以大比例的得票当选了首任内阁总理大臣,毕竟李自成也只提名了他一人。

随着马士英的上任,大议事会也宣布解散,按照此前大议事会达成的决定,李自敬、钱谦益、阮大铖等69人组成了帝国议事会常任委员会,代行大议事会的权力,并协助指导各地议事会的组织建设。

此前的议员几乎都是地方推举,几乎没有选举。而此次大议事会上经过各位议员的讨论,认为推举制太不正规,等于让议员名额掌握在了地方官员手中,因此他们决定采用一种更加公平的方式决出议员,首先就是在出身上限制了议员竞选的候选人,其次就是在财产上限制了议员的选举。

这两个条件的出台,主要是为了限制奴仆和穷人出现在议事会上,各位议员觉得议事会既然是讨论国家大事的地方,那么奴仆和穷人就不该出现在会上,为此他们甚至不惜要求取消了对于议员的津贴。按照某些议员的说法,既然一个人连养活自己的本事都没有,凭什么对国家大事指手画脚?

让李自成感到诧异的是,许多被自己从奴仆和工匠中提拔上来的议员,居然也举手赞成了这些提议。李自成特意叫了几人过来询问原因,结果这些人对他说道:“假如一个人甘心做奴仆和穷人,那么自然就不应该对国家大事指手画脚。像我们这样努力工作获得了陛下的认可,自然就能摆脱奴仆的身份和积累财富了。”

这些人的眼下之意,他们过去虽然是奴仆和穷人,但是他们从来也没有把自己当成奴仆和穷人过,所以他们和那些甘于做奴仆和贫穷的人是不一样的。简单的说,他们觉得自己现在的地位来自于自己的努力,所以只要努力就能改变命运,那些不能改变命运的人就是不够努力。

对于这样的回答,李自成无可奈何,他最后只是保留了对于议员们的津贴制度,并大幅度的下降了候选人的家产限制。在某个角度上来说,他也是为了确保自己能够控制议会。毕竟过高的财产限制,只会让议员成为某些有钱人的世袭官职了。

在大议事会解散之后,他也确实需要对县级议员进行清理一遍了。从目前来看,不交税的士绅占了太多的位置,这显然不符合李自成接下来对于国家实施的改造的。

而在大议事会解散后,太子也跑来向他请求,希望前往西安看看两个弟弟。看着太子有些闪烁的眼神,李自成于是问道:“你是真想去看两个弟弟呢?还是有人教你这么说的?”

太子沉默了一会后说道:“我确实是想两个弟弟了。”

李自成看着他说道:“西安你还是不要去了,那里不适合你。等时局安定下来,我让人把你两个弟弟送来扬州好了。你准备一下,然后回扬州去,继续督促扬州新城的建设。”

太子虽然稍稍安心了些,但还是有些犹豫的说道:“现在既然新朝已经建立,那么我还适合继续督造扬州新城吗?”

李自成沉吟了数息后,干脆直言不讳的向太子说道:“我要争这个皇位,是因为皇位是公器,不是什么私人财产。我此前已经反复重申过,造反就是造的皇帝的反,革命就是革的一家之命。所以,我不觉得从你们朱家人手中抢了什么东西,你也不必如此担惊受怕。

我始终认为,这个国家不是一家一姓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既然是天下人之天下,那么这个天下自然就有你的一份,你当然有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不用觉得这个天下是我李自成的私人物品,别人也摸也摸不得,我要是干的不好,自然就会有干的好的人从我手中接过这个责任…”

面对李自成的坦诚,太子最终还是收回了自己的要求。他本来也不是很愿意去西安,虽然他也想念两个弟弟,但是他也确实担心自己去了西安后就再也不能回扬州了。和他现在所待过的各个地方相比,他最喜欢和最愿意待的地方还是扬州,甚至比北京的紫禁城还让他喜欢。

只不过他也很担心在两个朝廷合并之后,自己这个大明太子就成了李自成碍眼之物,所以在身边人请求他自保时,他终于选择了向李自成请求去西安。但是只要有一线可能的话,他当然还是愿意回扬州去的,至少他觉得在扬州他还是有自由的。

李自成打发走了太子,接下来就是和马士英讨论新中央政府的组成,通过权衡考量,除了把一部分都元帅府的文官充实进入新政府外,新政府中就是马士英的人了。除了陆军大臣刘宗敏,海军大臣郑芝龙及殖民地大臣刘孔昭三个武人外。

当新政府的内阁组织名单完成后,时间也到了11月中旬,李自成终于决定南下扬州过冬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