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永昌 第108章

作者:富春山居

赵一鹤只能指挥着手下的牛录额真吕丰春维持着队伍的纪律,然后扯开嗓子向着这些军士喊道:“别想着逃跑了,这里距离城门处至少有三里,我们刚刚足足走了半个多时辰,你们还有力气跑回城去吗?

那些贼人只是虚张声势而已,等到打起来他们难道还能继续保持这样整齐的阵列吗?打仗,终究还是要面对面拼命的,现在大家的兵力都差不多,我们在这里同他们打上一场,只要能够击退这些贼人,把科尔昆大人他们接应出来,回城之后我许你们三日不封刀。巴哈纳大人也会同意的…”

杨国海此时脸色已经不是发白而是发红了,他这是被赵一鹤气到了,他咬着牙对身边的部下们说道:“这些辽东人真没把我们当人啊,我们要是能列出这样的阵列,还用投靠满洲人吗?

这个时候还拿洗城来诱惑我们,这是生怕我们不死啊。先不说有多少人能活着回去,顺军大兵就在城外,我们这个时候去洗城,不是寿星公上吊吗…”

第342章 曹县之战九

白邦政指挥着两个营的步兵向出城的清军发起攻击时,心中是志满意得的。作为宣府边军出身的将领,他一眼就看出了对面这支清军的成色,就是过去大明军中最底层的士兵,这样的军队几乎就是负责辎重搬运,征发管理民夫,并在战场上摇旗呐喊的乌合之众,估计连那些大户人家的家丁都打不过。

因此他拒绝了随行骑兵请求出击的建议,而是决定让自己的步兵经受一场实战演练,不管在训练场上训练的如何出色,没有见过血的军队就是一种摆设。

作为一位边军军官世家出身的子弟,白邦政对于明军所存在的痼疾也算是了如指掌。事实上,大明开国之初的明军是最讲究军阵的,徐达、常遇春等开国名将,都是依赖着纪律严明的军队,在战场上组成坚固的军阵挡住蒙元的铁骑,然后再反击胜之。

只不过到了大明中后期,失去了中原工匠的蒙古人已经退回到了草原游牧文明,他们对于大明边疆的袭击更多的目的在于抢劫物资而不是想要争夺天下。面对这种马贼式的蒙古骑兵,大明的边军也就渐渐放弃了军阵,而代以少数精锐的家丁进行围追堵截。

当然,戚继光主导的军事变革,曾经想要纠正军中的这一错误,但是朝廷能让戚继光主导军事变革,是因为当时草原上蒙古各部被俺答汗给统一了,看到蒙古各部重新聚集于俺答汗的旗帜下,大明朝廷才不得不做出了一些改变。

只是当朝中的主和派和俺答汗达成了以贸易换和平后,戚继光很快就被赶下了台去,他所主导的军事变革也就半途而废了。

大明边军的将领们难道看不出戚继光所主导的军事变革是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的吗?当然不是。但是这些边军将领依然还是配合朝中的主和派文官阻止了戚继光,理由只有一个,按照戚继光这种变革的方式,军中的军官就需要从新军中提拔,所谓的将门子弟将会被彻底边缘化。

这一点从北军和南军前往朝鲜迎击日军的战绩就能比较出来,北军中蓄养家丁最多的李家在日军身上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倒是南军和日军的每一次交战,损失都不大。辽东李氏差点就被朝廷给抛弃了,万历十九年李成梁被罢官。

但是万历二十三年蓟州兵变,北军将领将从朝鲜撤回的南兵诱杀,戚家军骨干被消灭,对于军队的改革完全停止,万历二十九年李成梁复职。至此,北军开始完全私人化了。

不过大明的历史包袱却不是大顺的包袱,在李自成于西安登基建国后,对于农民军及投降明军的整顿就提上了日程。只不过在某人穿越之前,李自成选择了老一套的方式,以文驭武。这样的军事变革自然不能为农民军将领们所接受,所以在攻下北京后,以刘宗敏为代表的农民军骨干对李自成表示了极大的不满,刘宗敏甚至不愿带兵前往山海关。

等到某人穿越之后,以军议府吸纳了军中各山头,允许他们在军议府中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才算是缓和了之前顺军内部的裂痕。之后李自成编练新军,设立军校,本质上就是延续了戚继光所主导的军制变革,将军队的权力进一步集中。

刘宗敏这些农民军的将领也许看不出李自成到底想干嘛,但如白邦政这些前大明边军将领们怎么会看不懂,不过在顺军南下之后,原本顺军中对军制变革阻力最大的一部分已经消失了,那些把军队视为私人财产的大明将领选择了看起来胜面更高的满人。在李自成选择退出北京后,大部分人都觉得李自成要完。

而愿意跟着李自成南下的前大明将领们则纷纷转向了军制变革的支持一方,因为这一次军制变革的主要对象是农民军中的各个山头,其次才是投降的明军各部。更何况,哪怕不进行军制变革,投降的明军各部也不可能如前朝时那样的独立了。

反过来看,顺军的军制改革主导者虽然是总参谋部,但是能负担起军制改革的人才则都出自前明军中,因为这些前明军将领至少对军制改革并不陌生,毕竟戚继光主导的大明军制改革虽然中止了,但是明军将领却并没有忘记戚继光当年在军中推行的各项政策。

左光先、白邦政这批前大明边军将领被李自成提拔到新军中担任主将后,白邦政自然是想要尽快证明新军的组建是正确的,从而继续推动顺军的军制变革进程。

新军第一次上阵就能碰到一群弱鸡,这简直是再好不过,只是在白邦政督促着两营新军保持队形前进时,他身边的副官突然向他说道:“旅长,那些清军好像自己打起来了。”

“?”白邦政有些诧异的看了自己的副官一眼,确定对方并不是胡言乱语,他才拿起自己的单筒望远镜向前方看去,从他们列阵的地方到清军停下的地方大约为七八百步,这段距离大约需要三分之二刻才能走完,他们现在最多也就走了一半而已。

在战前,白邦政倒是考虑过这些清军的反应,无非是转身逃亡,原地防御,或是在他们接近时发起一次突击,总之他是都做好了相应的对策,但他唯一没有计算到的就是,这伙清军会在这个时候发生内讧。

放下了望远镜后,白邦政还是没想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不过他让副官继续督促步兵前进,然后叫来了骑兵中队的队长李元胤和李元泰,向他们两人说道:“我不知道这些清军想要做什么,不过我希望你们派人过去瞧瞧,他们在干嘛。”

李元胤听了大喜,他早就不想跟在这些步兵后面做保姆了,因此向身边的弟弟李元泰使了眼色后,就慨然应允道:“那就让我们中队上去吧,不过清军要是溃逃,我们可以追击吗?”

白邦政想想也没啥问题,于是便点头道:“嗯,他们要是看到你们溃逃,就趁势追击下去吧。”

李元胤回到了自己的中队中,对着手下的三个小队长说道:“白旅长已经给我们下达了命令,去击溃他们,然后一直进攻到城门口。第一小队跟着我去中间,第二小队去左手,要是清军有什么变化,你们就攻击左边的清军,第三小队去右手,你们攻击右边的清军。都记得不要恋战,只要攻击那些留在原地不逃也不肯放下武器的士兵。”

三个骑兵小队近五十名骑兵都齐齐应了一声,一个上午被清军骑兵压着打的憋屈,这一刻大家都想着从对面的清军步兵身上讨要回来了。

当李元胤带着一个骑兵小队冲向正面中央的清军时,牛录额真吕丰春正带着一牛录汉军旗士兵和杨国海率领的三百多汉军对峙,吕丰春此时内心是绝望的,在顺军列阵来攻的当口,杨国海居然劫持了甲喇额真赵一鹤造反了。

吕丰春看着躲在一群长矛兵身后的杨国海怒不可遏的呵斥道:“杨游击你这是要造反吗?你现在把赵大人放了,我向你保证,赵大人不会追究这件事。还有你们这些人,你们不要被杨游击给糊弄了,想想你们在北边的家人…”

杨国海立刻打断了吕丰春的话说道:“要是我们今天死在这里,家人就能活下去?大家想想吧,要是自己的命都没有了,老婆孩子还是你们的吗?

这些辽东人根本就没把我们当自己人,科尔昆他们领着六百满蒙马甲尚且不是顺军之对手,我们这三百多步兵,披甲的还不到三分之一,他们何尝是要带我们去接应科尔昆他们,而是想拿我们当诱饵转移顺军的注意力,好让科尔昆他们逃回城去罢了。

想要活下去,就只有投大顺了。还是说,你们打算和这些辽东人一起死?现在的大清皇帝不过是个小孩子,九王摄政朝堂,过上两年皇帝年纪大了要亲政的,满人搞不好为了争皇帝就要先打起来,永昌陛下现在整理了南方,若是趁着满人内乱北伐,这天下终究还是要姓李…”

“杨国海,你住口,你敢如此满口胡言,不怕朝廷杀你全家吗?”吕丰春气急败坏的打断了杨国海的话,但是这话已经对周边的士兵造成了影响,不要说汉军士兵,就连汉军旗这边也有人开始犹豫了起来。

被两名军官按住的赵一鹤,可怜他三十年前也算是一条好汉,不过现在却无法挣脱开两人的控制。虽然意识到情况不妙,不过他还是尽了最后的努力,向杨国海劝说道:“罢了,既然大家不愿意去接应科尔昆大人,那么我们就回城好了。

杨游击,只要你肯回城,刚刚你说的话我绝不会向外吐露半个字。想想你舅舅,你难道想要让土总兵一家给你陪葬吗?”

听了这话,吕丰春也明白了过来,既然打不下去了,还不如把这些人骗回城去,只要杨国海不倒戈,他们至少还能依赖曹县的城墙抵达几日。他于是也向着杨国海赌咒发誓,表示自己回城后绝不会提及此事,让杨国海领着大家回城里去。

看着周边的部下把目光投向自己,似乎有所意动,杨国海也显得有些犹豫了。不过就在这个时候,一名部下突然高声喊道:“看,顺军的马兵过来了…”

第343章 曹县之战十

杨国海这下不再犹豫了,当即对着身边的士兵们大喊道:“顺军有步兵,有马兵,我们怎么逃的回城去?吕大人,你也别为满人卖命了,咱们一起投了大顺,大家和和气气的保存性命不好吗?小七,你丢了武器去告诉那些马兵,就说我们要求请降,不,是阵前起义,都元帅府不是说,凡是阵前起义的汉兵无罪有功的吗…”

“吕丰春你还在等什么,动手,杀了杨国海,决不能…”赵一鹤突然不顾一切的朝着还在迟疑的部下高声喊道,只是他这一挣扎让把刀子架在赵一鹤脖子上的杨国海下意识的顺手一拉,接着赵一鹤脖子上就喷出了一道血泉,眼见是不能活了。

这一突发事件不仅让周边的士兵都楞住了,就连杨国海都呆住了,他下意识的回头看了一眼吕丰春,却见对方眼睛都红了,朝着他大声喝道:“杀了杨国海为大人报仇。”

虽然在场的汉军旗只有五十余人,但这五十余人却都是披了棉甲的,且汉军旗每二十丁抽一丁,每丁的体格都是高于明军普通士兵的标准的。当这五十余人在吕丰春的带领下扑向面前的枪阵时,杨国海的部下居然不能抵挡,纷纷躲开了去。

不过,突破了枪阵的吕丰春发现杨国海已经消失了,他正寻找时,有部下指着西面说道:“大人,杨国海往顺军骑兵那边逃了。”

吕丰春顿时急眼了,他一边发足追去,一边大声喊道:“追上去,不能让他投了顺军。”

此时的吕丰春已经明白过来,赵一鹤为什么不惜自己拼命也要他杀了杨国海,因为让杨国海投了顺军,土国宝也就不稳了,这个时候岂能让他跑了。

李元胤正带着一个小队的骑兵向清军接近,结果就看到一个类似清将的人向着自己跑来,口中不停的叫嚷些什么,顺手还脱掉了身上的棉甲,以加快自己的跑步速度,在他身后又有一队穿着镶红边白甲的清军在追赶。

他几乎想都不想就大声喊道:“建捷救人,其他人跟我驱散那群追兵。”

吕丰春手长脚长,加上常年训练,因此虽然后发,但是追出五六十步后就看到杨国海的背心距离自己不远了,他心无旁骛的再次加快步伐,然后抡起手中的佩刀正要向杨国海的背后劈下,却听到有人大喊道:“趴下。”

吕丰春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见前面的杨国海突然向左侧地面扑了过去,接着他的视野中出现了一道黑影,然后他就觉得自己飞了起来,眼角的余光中看到下方一具无头尸首站立在地面上,身上的服饰相当的眼熟,接着他就有了明悟,“那是我的身体吗?”

虽然汉军旗的战力要比普通明军强,但是他们终究还不是怪物,不可能在这种散乱的队形中对抗一队骑兵的冲杀。另一边,没有跟着牛录额真追出的汉军旗士兵,看到吕丰春被顺军骑兵砍下脑袋后,顿时就放弃了控制汉军的念头,一个个分散着向城池跑去了。

李元胤对于追杀这些小兵没什么兴趣,他令弟弟李建捷带人监视这些据说阵前起义的汉军后,就对着被带过来的杨国海问道:“你说你叫什么来着?你要阵前起义?”

此时的杨国海又把自己丢掉的棉甲捡了起来裹在身上御寒,看上去倒和逃亡的败兵差不多。面对李元胤坐在马上居高临下的询问,他立刻舔着脸上前说道:“这位将军,卑职是前大明游击杨国海,总兵土国宝是我亲舅舅。

我素来仰慕永昌天子的威名,只是一直没有投奔陛下的机会,今次这些建奴偷袭曹县,卑职就打定主意要弃暗投明了。刚刚被将军砍杀的是建奴镶红旗汉军牛录额真吕丰春,他之所以要追杀卑职,是因为卑职劝说镶红旗汉军甲喇额真赵一鹤无果,一时处于义愤杀了这老汉奸…”

李元胤的眼角抽了抽,他可不想听什么长篇大论,于是便打断了他说道:“打住,这算不算阵前起义我可不清楚,等我带你回去见了白旅长,你去与他说吧。”

杨国海想了想,眼下的情况确实比较尴尬,说是阵前起义的自己,结果却被人追杀,幸亏被这些顺军骑兵救了下来。这人家要是不承认自己是起义,把他们算成是投降似乎也没啥问题。不过,既然已经下定决心投靠顺军,他也不会甘心只当个俘虏。

于是他望着李元胤颇为焦急的说道:“这位将军,卑职以为此时正是拿下曹县的最好时机,曹县南门正是我舅舅的部下看管,趁着我部起义的消息还没有传回城去,卑职敢请将军与我一起拿下南门,卑职不敢和将军争功,不过卑职不忍舅舅还蒙在鼓中,卑职当前往说其投奔大顺,以全孝悌之义。”

原本还抱着无所谓态度的李元胤,他其实更想回去参加最后消灭满人骑兵的战斗,但是既然有可能拿下曹县,那么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李元胤深深的打量了一眼杨国海后问道:“现在城内还有多少满人?曹县的驻军还在抵抗吗?”

杨国海马上交代道:“城内的满人大约也就剩二十几位了,主要是主帅爱新觉罗.巴哈纳的护卫,然后还有100多汉军旗,接下来就是我舅舅的人马约一千五百。曹县的驻军还在县衙内抵抗,并未投降。”

李元胤深呼吸了一口气,叫来了一个名骑兵向他说道:“你去通知白旅长,就说这队清兵已经反正。另外,反正的清军游击杨国海说要前往说服其舅土国宝反正,我为大军开路,请白旅长尽快跟上。”

接着李元胤又对着一旁的弟弟说道:“建捷,你去跟元泰说一声,让他跟上为我后援,若是能骗开南门,我当速入,若没有埋伏,我会在城墙上给他发讯号…”

李元胤随即让人带上了杨国海,然后收拢了三队骑兵合成一路向着曹县南门跑去了。当白邦政接到骑兵送回的消息,两队骑兵都已经从他视野中消失了。

白邦政虽然不快,却也知道这样的时机不能轻易放过,他立刻下令两营步兵收成纵队,然后向着曹县南门赶去,至于面前这些阵前起义的清兵,他只是勒令他们就地扎营,并看管住投降的汉军旗人马,并没有留下人看管他们。

三里路对于全力奔跑的骑兵来说不过是几分钟的事,路上那些逃亡的汉军旗看到身后的骑兵赶来忙不迭的就跑开了,而李元胤也没有去理会这些杂鱼,此时他眼中只有曹县这座城池。

守门的清军虽然很诧异杨国海跟着一群骑兵跑了回来,但杨国海在下面宣称自己是奉舅舅之命带这些骑兵回城的,这些清军虽然有所怀疑,但平日里对于土国宝的畏惧让他们还是乖乖的打开了大门。坏了总兵大人的好事,可是要掉脑袋的。

于是李元胤带着五十骑大摇大摆的入了城,并就势夺取了南门的控制权,把李元泰那50骑也放了进来。到了这个时候,李元胤终于相信这不是一个陷阱,他于是同意了杨国海去说服自己的舅舅,并表示自己只会等上一个时辰,要是一个时辰内杨国海还不回来,他就当对方失败了。

看在杨国海叫开了南门的份上,李元胤善意的提醒了对方一句:“若是你舅舅真的不愿意反正,你就直接回来好了,有了打开南门的功劳,陛下一定会重重奖赏你的。”

杨国海满口感谢着退下了城墙,然后带着一队守门的士兵顺着街巷前往了城中县衙所在。此时顺军守备的县衙外墙已经残破不堪,土国宝经过多次试探后已经差不多摸出了县衙内守军的分布数量,他站在县衙正对的石桥上,对着自己的中军副将曹虎说道:“这些贼众看起来已经没有火药了,等下我带人从县衙大门处进攻,你从东南角攻过去,务必要打开外墙的缺口。没有了这道外墙,他们就只能退入到内堂去,到时也不用攻打了,直接丢火把烧他娘的…”

数日的作战也让土国宝的部下们疲惫不堪,因此对于烧死县衙中的军民并无人提出异议。不过就在这个时候,一名亲兵悄悄走到他身边,在他耳边小声讲了几句话。

土国宝下意识的朝着边上督战的汉军旗军官看了一眼,然后镇定的说道:“大家这就去准备吧。罗副将,你带着孙大人去那边的阁楼上,让大人看着我们是如何打破县衙的。”

镶红旗牛录额真孙应聘也并没有多想,只是对着土国宝拱了拱手说道:“土总兵今日的奋力作战,我都看在了眼中,我一定不会埋没你的功劳的,那么我就等着看土总兵的功成了。”

一旁的罗副将赶紧走到一旁为孙应聘领路,看着两人离去后,土国宝叫了中军曹虎去了一旁的商铺内,曹虎正想着一会该怎么打时,却见店铺内的阴影下走出一人,他有些吃惊的说道:“你不是出城去了吗?怎么又回来了?”

杨国海对着曹虎笑了笑,就对着一旁阴沉着脸的舅舅说道:“我投了顺军,赵一鹤也被我宰了,估摸着再过一段时间,巴哈纳就知道了。舅舅,咱们拿下巴哈纳反正吧。”

土国宝突然伸手从曹虎腰间拔出佩刀作势要劈了杨国海,口中更是压低了声音骂道:“反正,我反你妈呢,我们杀了这么多顺军,你让我们反正?我先劈死你个小兔崽子再说…”

第344章 曹县之战十一

杨国海噗通一下就跪在了地上,抱着土国宝的大腿哭喊道:“外甥也是为了舅舅着想,六百满蒙骑兵都被顺军困住了,可见顺军兵力有多强大,此时若是不及早改换门庭,舅舅以为那些满人会带上舅舅一起跑路吗…”

曹虎此时也紧紧保住了土国宝拿刀的胳膊,紧张的劝说道:“大人息怒,息怒,甥少爷若是真的想要坑害我等,也不会在这个时候跑进城来劝说大人了。”

土国宝轻轻的挣扎了几下,也就作势把手上的佩刀丢在了地上,一脚踢开了自己的外甥,然后长叹一声说道:“你们这是要陷我于不忠不义啊。”

“…”曹虎一时有些接不住土国宝的话,他只是劝说总兵大人冷静点,不要在盛怒下砍了自己的亲外甥,其他可什么都没说啊。

不过杨国海却非常的机灵,他迅速再次保住舅舅的大腿,然后接着舅舅的话说道:“太子在南,舅舅当效忠太子才是正理,那些满人打着入关助我大明剿贼的旗帜,却公然占了北京的紫禁城,这难道也算是助吗?分明是狼子野心。”

这次土国宝倒是没有再踢倒自己的外甥,他皱着眉头沉思了许久方才问道:“今次带兵前来的是顺军那员大将?你确定曹县守不住?

其实曹县守不住也问题不大,毕竟此次九王身边有几十万大军,这样的失败只不过是损及了一点皮毛而已。我若是护着巴哈纳大人退回去…”

杨国海却急促的打断了土国宝的话道:“舅舅莫非糊涂了吗?曹县守不住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丢了科尔昆这六百满蒙骑兵啊。以满洲的军律,巴哈纳这次回去都未必能保住自己,还能护着舅舅?孩儿担心,舅舅回去后会成为替罪羔羊啊。”

土国宝顿时愣住了,这正是他最为担心的一点。满洲虽小,但内部的斗争却并不亚于大明,只不过大明主要是文官之间的争斗,而满洲则是爱新觉罗氏内部的争斗。打不下曹县已经是一个罪名了,把六百八旗将士丢下,然后他们一群汉军护着巴哈纳回去,就算是白旗诸王也很难为巴哈纳辩解的。

这几个月里,他们这些投降的明军将领虽然还没有完全的融入到满洲这个国家的军政系统中去,但也对于这个国家的权力运行有了一些初步了解。

满洲的主人是爱新觉罗氏,除了爱新觉罗氏之外,其他满蒙汉诸人都只是爱新觉罗氏之奴仆耳。当然,奴仆中也是有等级的,满人、蒙古人为高等奴仆,辽东汉人为中等奴仆,关内汉人为最低等的奴仆。最低等的奴仆甚至都不能叫爱新觉罗氏为主人,因为他们不过是奴仆之奴仆。

所以如土国宝这些投降大清的将领,眼下最要紧的就是入旗,入旗之后就能同那些关内汉人分开,从而变成满洲真正的自己人。

对于入旗一事,土国宝并没有什么抵触情结,毕竟大明的将领想要当文官的狗,还得看人家心情好不好。相比较一下,给爱新觉罗氏当奴仆,倒也算不得什么屈辱。像毛文龙这样复土有功的武将,袁崇焕矫诏杀了也就杀了,大明皇帝还在事后给予了认可。文官们还说杀的好,因为文龙跋扈。

看了毛文龙的下场,武将们还想着效忠大明朝,那就是脑子有病了。所以李自成东征时,大明边军也就直接投了,只有几个新上任的武进士抵抗了一下而已。投降这种事,也就第一次会感到为难一些,第二次其实都不会有什么犹豫的,看到李自成不行了,土国宝自然就选择投降了满洲。

老实说,虽然满洲搞的是等级森严的奴隶制度,但是军队的待遇却要比大明好的多了。在大明这边,军队大约就是一个不能没有,但却被国中上下鄙视的群体,因为军队花了太多的钱却不能让天下太平无事。但是在满洲,国家却是为军队而设的,满足军队的需要是国中上下第一要务,军队是国中最尊崇的存在,只有不能当兵的人才会去选择读书做官。

如果不是陷入这样的困境,土国宝是真的没有背叛满洲的意思,因为他觉得现在的满洲已经比大明好太多了,只要不被卷入诸王之间的争斗,那么他所驻军的地方,几乎就和土皇帝没啥区别,压根就不用担心有文官和缙绅弹劾自己。

但是现在么,哪怕他护着巴哈纳回去,恐怕也逃不了一个失军的罪名。就在土国宝心乱如麻时,这边杨国海又说道:“来的顺军将领似乎是白邦政和左光先,不过据说永昌帝也到了…”

听到白邦政的名字,土国宝一脸的不以为意,不过是宣府的一名副将而已。听到左光先的名字,他稍稍有些动容。等听到永昌帝的名字,他终于怒了,着实给杨国海又来了一脚,接着说道:“你是算账目算昏头了吗?永昌帝在城外,这种消息怎么不早说…”

杨国海这一脚吃的有些意外,不过他眼角余光落在曹虎身上,发觉对方一脸紧张的样子,心里才明白了过来,他们对于永昌帝还是充满了畏惧的,虽然平日里谈论时对永昌帝并不恭敬。

原本还颇有些随波逐流意思的曹虎,这个时候也终于开口对土国宝说道:“大人,永昌帝既在城外,也难怪这六百满蒙骑兵会被困住了,现在南门又被顺军占了,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啊。”

土国宝此时也不犹豫了,只是问道:“我们投降就投降了,可是北面的家眷怎么办?是不是留下一点余地,让巴哈纳回去?”

被踢出去的杨国海这次倒是没再爬回来,他端坐在地方极力反对道:“巴哈纳不能放,若是不能抓住巴哈纳,舅舅算什么反正?巴哈纳孤身一人逃回去,恐怕只会把罪名都推给舅舅,将士们的家眷一样保不住。倒不如抓住了巴哈纳,然后再派人间道北上,通知舅母他们逃亡南下,说不定还有一线机会…”

曹虎也跟着附和道:“甥少爷说的是,既然要做,恐怕就不能让他们逃回一人,否则我等的家眷可就要遭殃了。且,我们这两人杀了这么多顺军将士,曹县军民对于我等必然恨之入骨,若是没有一件大功在手上,永昌帝未必会护着我们。”

土国宝终于下了决心道:“曹虎,你把其他几个副将和游击都叫过来,我要问问他们的意思。国海,你去请顺军那边的代表过来,请他给我军将士说明一下,我们投降,不,反正后的待遇…”

与此同时,八里湾的战场上,战斗也接近了尾声。虽然科尔昆急中生智,下马后把马匹放在外围建起了一个圆阵以做防御。这固然遏制住了顺军骑兵的冲击,当顺军却并不只有骑兵。

左光先带着两个步兵营进入战场后,火枪手站在偏厢车后接近圆阵然后开枪,完美的避过了这些八旗士兵的弓箭射击。看到这些偏厢车的出现,科尔昆就知道要完,因为满洲的盾车战术就是脱胎于明军的战车战术,这种战术是用来克制骑兵和弓箭、火铳兵种的,满洲的盾车加大加厚后,甚至可以抵挡住明军小口径的火炮。

哪怕满人的弓箭再犀利,也不可能射穿这些车厢板的,且马匹本就是一种比较胆小的生物,虽然在主人的安抚下能站在原地作为屏障,但是也经不起这样的火枪齐射啊。草原上的商队可以用骆驼围成圆阵抵抗马贼的进攻,那是因为骆驼的性格温顺,并不会如马匹这样容易被惊吓到。

所以在顺军的火枪兵站在偏厢车后向着圆阵齐射了两次后,圆阵外围的马匹已经是四散逃亡去了,把满蒙士兵直接暴露在了火枪之前。

科尔昆注意到自己的部下们虽然看向自己的目光中充满了绝望,却并没有一个人叫嚷着要投降的,他们只是拼命的挡在了他的面前,然后被顺军的火枪一排排的击倒。

终究还是不忍心身边这些跟着自己长期作战的部下这么白白死去,位于圆阵中心的科尔昆长叹一声后,把手中的弓箭丢在了地上,然后对着左右部下说道:“终不能为我一人之声名累及大家都在此送命。告诉顺军,我科尔昆降了,不要再打了…”

当左光先把满人欲投降的消息带给李自成时,李自成正在村子里慰问着受伤的士兵们,听完了左光先的话,李自成注视着地面上成排的尸体,不由发怒道:“一个噶布什贤章京很了不起吗?这里躺着79名好汉,那边那些房间里还有92名好汉还不知能不能救回来,还有200出头的好汉虽然没有性命之忧,但却有可能成为残疾。这一仗就让我军损失了一个骑兵联队的战力,他们还想投降?老子要送他们去野猪皮…”

这段时间和李自成接触久了,左光先知道在李自成的脾气上来时最好不要去劝,等他情绪稍稍稳定一些就会理智起来,因此他并没有去接李自成的话,只是沉默的站在了一旁。

果然,等到李自成发泄了一通后,冷静下来的李自成才再次向他问道:“都杀了,有问题?”

左光先这才开口说道:“臣担心今日不接受他们的投降,日后就没有人会投降了,这不是平白帮爱新觉罗氏稳定内部吗?陛下之前不是说过:我们不能把整个关外的人口都当成我们的敌人,否则我们就很难结束这场战争。

噶布什贤兵是八旗精锐,据说每旗最多也不过能挑出二三百人而已,过去我们可从来没有击败过这支军队,更别说迫使一名章京投降了。一个活的噶布什贤章京投降我们,确实有着很大的价值…”

第345章 曹县之战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