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永昌 第107章

作者:富春山居

这位骑兵军官向李自成鞠躬后回道:“臣吴国贵,现领骑兵第二联队第三大队第四中队队官,愿为陛下效死。”

李来亨在李自成耳边轻轻说道:“他是辽东人,今年23岁,天津之战为我军所俘虏,因为骑术精湛被挑选入近卫骑兵师。之后历次考核都为特等,简拔为中队长。”

李自成对着吴国贵打量了一眼后,又追问道:“那么你觉得接下来我军该如何作战才能为第一骑兵师解围?”

吴国贵听后心中顿时跃跃欲试了起来,在吴三桂军中和在顺军军中对他来说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吴三桂只是把他当成了勇士来厚待,虽然平日里颇有赏赐,但是吴三桂爱惜的就是他的勇猛,并不希望他想的太多,比如投顺投清这样的事情,吴三桂是不会询问他们这些人的。

吴国贵对于吴三桂虽然感激,他的家族本就是依附吴襄的家奴,吴三桂让人教授他们武艺和识字,并将他从家奴中提拔成军官,可谓是有恩的。但是他也知道,在吴家人眼中他也还是那个家奴而已,他们并不想听一介家奴的教训。

天津之战,吴国贵战败被俘,原本是想着找个机会逃回去的。但是顺军对待他们这些俘虏确实相当厚道,和此时各路人马只优待将领不同,顺军却同样优待普通士兵。因此很有一部分俘虏在顺军中待了一段时间后选择留了下来,当然这不是真的完全被顺军的优待给感动了,而是有人觉得自己回去之后未必能够获得欢迎,比如吴国贵觉得自己很难解释,自己能在天津大火中逃生,并且没有立刻逃离顺军的原因。

等到被吸纳进了顺军之中后,顺军内部比明军平等的多的人际关系,也让吴国贵大觉舒心不已。在这里他不需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是谁的家奴,只要在考核中取得优良成绩就能获得提拔,这日子确实过的比过去轻松多了。

因此,当听到李自成的问话时,他就忍不住想要表现一番了。现在看来,李自成确实听进去了他的建议,才向他提出了新的问题。

既然进入了顺军的系统,吴国贵自然也是希望能够往上走的,这大约就是吴家对他们这些家奴从小教育养成的一种渴望出人头地的习惯了。吴家可不是开善堂的,那些习武不成的家生子,大多被赶到庄上去务农了,运气好也许主人还能赏赐个老婆,让你传宗接代,运气不好干到三四十岁身体垮了,那就是草席一卷丢乱葬岗去了。吴国贵就是为了摆脱这种命运,才拼命习武识字,然后踩着自己的儿时友人们出头的。

这种担心被抛弃而拼命表现的习惯,在吴国贵身上大约是很难去掉了,他想了片刻,便对着李自成说道:“应该先打掉敌军的中枢,就是站在湖边的那群骑兵,只要敌军失去了指挥,那么我军就可以展开反击了…”

第339章 曹县之战六

李自成并没有立即下决定,而是看了看身边的人询问道:“来亨,三才,你们怎么看国贵的建议?”

李来亨不假思索的回道:“臣也是这么想的。”

祁三才慢了数息后也说道:“臣觉得可行。”

李自成于是把目光转向了吴国贵问道:“既然提出了这个建议,那么可敢带头冲阵吗?”

吴国贵一抱拳,大声回道:“臣正想请缨。”

李自成打量了他身上的铠甲一眼,然后对着身边的亲卫说道:“我看他的身材和朕差不多,把朕的铠甲与他,看可合身。”

虽然近卫骑兵身上的铠甲并不算差,但终究还是不及大将所穿的铠甲,更不能同李自成所用甲相比了。只是听到李自成这么说,不管是他的亲卫还是李来亨、祁三才都提出了异议,就连吴国贵也表示不敢受李自成所穿甲。

李自成却不理会其他人的反对,亲自为吴国贵披上了铠甲,然后后退看了看说道:“确实差不多,那你就穿着吧。若是你能把敌将的头取来,这甲朕就赏赐给你了,算是朕把奖赏提前给了。”

接着,李自成瞧了身边的诸将一眼后说道:“朕倒是不怕穿着铠甲上阵,只是诸君在此,难道还要朕亲自披甲上阵吗?”

以战场危险不当与甲给他人的几人,听的李自成这话都只能改口和众人一起回道:“有我等在此,陛下自不用披甲上阵。”

当几名李自成的亲卫为吴国贵披上甲后,吴国贵心情激动的再次向着李自成表白道:“臣必为陛下拿下敌将人头,以报陛下之恩赏。”

李自成于是说道:“与你三个中队冲击那名敌将,三才,你带一个骑兵大队为其掠阵,防止其他建奴回援及令敌将逃脱。”

祁三才、吴国贵领命后便带着数位军官去了坝下的军中,李来亨一脸羡慕的看着他们走远的背影,对着李自成大着胆子请求道:“陛下,臣也愿意助吴国贵一臂之力。”

李自成回头看了他一眼后简洁的说道:“不要着急,除了那位穿镶红边白甲的奴将外,和马宝纠缠的蓝甲奴将不还在吗。你且在一旁待着,等候朕的命令…”

当顺军又一波骑兵出现在东南方时,指挥骑兵围困压缩顺军骑兵的巴牙喇甲喇额真兴鼐已经知道不妙了。从军十年,这还是第一次让他有这样的危机感。

他和科尔昆这次带着10个牛录的马甲出城迎战,差不多有六百骑,对上顺军千骑,两人都不觉得自己居于弱势。在他们的记忆中,不管是蒙古察哈尔兵或辽东的明军骑兵,只要带队的主将受到了直接的攻击就会逃亡,接下来就会变成一场追逐战。

不管八旗兵力和对方兵力相差几倍,这些军队没有了主将的指挥,就没有人愿意留下来和八旗拼命,最后就在追逐过程中损失殆尽,这样的战术可谓是屡试不爽。因此兴鼐跟着科尔昆出城时,几乎都没有想过改变什么战术,还是把攻击顺军主将作为了第一要务。

科尔昆先以三牛录出城引诱顺军主动出击,顺军果然上当了;然后科尔昆和他带着7牛录绕击顺军队尾,打乱顺军队形,这一步也成功了。但是他们没有预料到的是,顺军的主将居然这么能打,在这样的局势下居然还能带着几十骑进行了反冲锋,科尔昆差点被击下了马。

而顺军骑兵也同蒙古人和辽东明军不同,虽然被他们第一波进攻给击溃了队形,但并没有四散逃亡,而是不断的重整队伍进行了坚韧的抵抗,再加上顺军后队骑兵赶来接应,使得顺军骑兵渐渐脱离了遇袭的战场。

兴鼐和科尔昆自然不会放虎归山,虽然他们的突袭至少击落了上百骑,但是死的人并不多,不少顺军骑兵还是被接应了回去。假如不一口气击溃这些顺军骑兵,等他们缓过这口气,依旧是一只相当有实力的骑兵部队。

趁着顺军骑兵只顾接应自家败兵而失去了速度的时机,兴鼐和科尔昆于是便改突袭为强攻,科尔昆亲自带领4牛录马甲缠住顺军的大将,兴鼐则指挥着剩下的六牛录马甲围攻顺军骑兵的后队,试图击溃了顺军的骑兵后队后,再配合科尔昆拿下顺军的大将。

然而让兴鼐没有想到的是,顺军的后援来的那么快,居然又有一队骑兵出现了,这就超过了他们的胃口了。虽然这队骑兵没有立刻加入战斗,但是他却更加感到不安了。新到的顺军骑兵马上加入战斗的话,虽然会令他们失败,但却无法围歼他们。

但是这些新到的顺军骑兵不加入战斗,就意味着他们随时可以出手,就像他留在身边的两个牛录的预备队一样,成为真正决定胜负的一击。

因此他现在就面临了两个选择,一个是立刻放弃战斗逃亡;一个是在新的顺军骑兵加入战斗前击败战场内任意一处顺军骑兵部队。

但是前者会变成一场追逐战,只不过被追逐的对象变成了八旗,考虑到场外新到的顺军骑兵,可以很清楚的看清他们的逃亡方向,这场追逐战将会让他们付出惨重的代价。

而后者么,不管是任何一处小战场,顺军骑兵都没有露出溃败的模样,甚至在这些新的骑兵赶到后,被他们围攻的顺军骑兵反而抵抗的更加顽强了。

距离胜利只有一步之遥,这让兴鼐迟迟不能下决心,不过随着新赶到的顺军骑兵从西南沙坝下冲出,他也就终于释然了,对着身边的两名牛录额真说道:“倭合纳,你和我一起迎击贼军;偏珠,你去通知科尔昆,我军该撤了。我将为其殿后。”

倭合纳沉默无语,只是调转马头去招呼自己的部下做好出战的准备,偏珠则还试图劝说道:“不如大人和科尔昆大人一切撤走,我和倭合纳去抵挡这股贼军。”

兴鼐看着远处开始加速的顺军骑兵,摇着头说道:“我可不是贪生怕死之人,你就不要害我了。告诉科尔昆,不要恋战,这些贼军恐怕是闯贼的精锐,要他回去告诉巴哈纳大人,小心。”

说了两句后,兴鼐便带着身边的巴牙喇壮大及巴牙喇兵加入了倭合纳的部队。望着兴鼐的背影,偏珠知道这次出击恐怕是凶多吉少,因为当迎击的骑兵才开始提速,从西南高处而来的顺军骑兵已经把速度加上来了,就像那些失去速度被他们困住的顺军骑兵一样,这一次陷入困境的就是本方了。

偏珠只能对着左右部下们说道:“我们去找科尔昆大人,只有把科尔昆大人接替出来,大人才能带着我们去救兴鼐大人…”

吴国贵一马当先冲在队伍的箭头位置,加上他身上的那副明黄色的布面甲在阳光下极为耀眼,因此近卫骑兵们根本不会迷失方向。而在另一边,被建奴骑兵围住的近卫骑兵们也注意到了从西南方出现的这队骑兵,并一眼就认出了李自成所穿的铠甲,一时士气大振。

指挥部下死守的董成趁着外围的建奴骑兵出现迟疑的机会,立刻向着身边的部下命令道:“韩一魁,你带两个中队直接冲出去,去保护陛下。刘国昌,就是现在,带上你的火枪兵,朝着北面列阵,建奴骑兵逃亡时,你就开枪…”

从西南沙坝到北面兴鼐所站的龙潭边大约有两里,吴国贵大约在一又二分之一里的距离和兴鼐撞上了,两人都排在了队伍的最前方,目标也都是对方,因此也都没有做出任何避让。

兴鼐约二十七八的年纪,体力正处于巅峰期,而吴国贵23岁,还在体力上升期,两人手中拿的都是一杆长枪,不过都握的相当靠前。吃亏于马速没有提升上来,兴鼐意识到自己要不先出枪的话就错过了这一次的攻击,不得不举枪向前刺去。

吴国贵的位置在兴鼐坐骑的右侧,这个位置对于两名交错的骑兵来说最为凶险,因为靠的太近,几乎很难避让。不过在此时的吴国贵眼中,兴鼐刺过来的枪头宛如在放慢镜头,他并没有做出躲避和格挡的动作,只是双腿一夹再次催起了马速,并顺势对刺了回去。

双马交错而过,吴国贵已经丢掉了长枪,顺手拿起了备用的铁锤向挡在自己面前的奴骑进行攻击,甚至都没有往后看上一眼。另一边,兴鼐的坐骑上已经空空如也,看到兴鼐落马的满人骑兵纷纷发出了惊呼的声音,想要上前救助落马的甲喇额真。

但是他们并没有看到兴鼐站起身来,反而因为分神被顺军骑兵直接冲断了队形。本就在人数上居于弱势的建奴骑兵,在失去了队形后更是开始纷纷被顺军骑兵击落下马。

另一边,快要冲到湖边的吴国贵向右拨转了马头,绕了一个弧线后,再次向着建奴将领落马的地方冲了回去。正试图下马救助兴鼐的倭合纳,不防被再次冲杀过来的吴国贵用铁锤敲碎了脑袋,这队建奴骑兵终于乱了。

第340章 曹县之战七

看到镶嵌红边的白甲清将在人群中消失,李自成心中大定。他放下了手中的单筒望远镜,对着身边的李来亨说道:“现在你知道骑兵是什么了吗?”

李来亨一时没能转过弯来,只能摇头表示自己不是很清楚,李自成于是指着下方的战场说道:“骑兵就是速度、力量和牺牲。没有了速度的骑兵是就失去了力量,而没有牺牲的勇气,那么你就永远不可能保持自己的速度。

所以,游牧民族的骑射和我们的火枪骑兵,实际上都是歪门邪道,只是用来应对一些特殊场景的战斗手段,当骑兵和骑兵对战时,其实最有利的武器就是保持自己的速度,限制敌人的速度。而想要做到这两点,那么就需要组织纪律和严格的训练。现在看来,我们的骑兵训练也就刚刚入门而已。”

李来亨终于明白了李自成的话,确实,面对面的骑兵冲撞战术,是最令骑兵感到畏惧的一种训练方式,不要说上战场了,就是训练期间也是受伤最高的项目。这一项目最大的危险性就在于,面对面的冲锋几乎用不上个人自小苦练的武艺,只看交错时的一次刺击,哪怕是练武几十年练武的也可能被小兵给捅下来,毕竟这不是骑士比武而是战争,刺向你的未必是一把枪。

但是在这样的骑兵对战中,骑兵冲撞战术却是最快打开局面的手段,因为试图躲避冲撞战术的敌军骑兵只会在一次次的避让中白白消耗自己的体力,并使得自己失去速度。

李来亨看着沙坝上战场的战斗,突然觉得心里打开了一条思路,好像明白了李自成为什么要令他们这些军官们站在沙坝上观看这场战斗了。

不过看着看着,李来亨有些奇怪的向身边的李自成报告道:“陛下,这些奴骑似乎并没有逃亡,他们正朝着吴国贵杀去呢。”

刚刚那位镶红边的白甲清将倒下后,李自成觉得这场战斗应当差不多该结束了,反正全歼这些骑兵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他们没有兵马安排在东面,挡住清军骑兵逃入城内的铜带。不过,随着这位镶红边白甲清将的消失,这些清军骑兵至少应当混乱起来才对。

但是在李来亨的提醒下,李自成拿起望远镜再次观察起了战场,这才发现清军并没有逃亡,反而在一个穿着蓝色布面甲的清将带领下,对吴国贵等人马发起了反击。

李自成一边观察着战场上的新变化,一边不由自言自语道:“看起来这支清军的主心骨是这个穿着蓝色甲衣的将领,而不是刚刚倒下那位,差点就走眼了…”

在李自成表示自己走眼的时候,战场上策马盯着黄甲骑士的科尔昆则是一脸的憋屈。他是真的没有想到,顺军的援军会来的如此之快,且还都是骑兵。明明他们的计策都已经成功了,结果就因为顺军的援军次第到来,现在倒是把自己给陷进去了。

得到兴鼐让偏珠传来的消息时,科尔昆其实已经发觉兴鼐这边似乎出了问题,和马宝进行对战的他根本无暇去察看战场外的情况,因此直到偏珠跑来,他才知道顺军的新援兵到了,而兴鼐则打算为全军殿后,掩护他们撤出战场。

当科尔昆回过神来时,他已经看不到兴鼐等人的身影了,而西边的战场上穿着黄甲的顺将则正追逐着失去指挥的八旗将士。科尔昆很快就否决了兴鼐让偏珠带给他的建议,这个时候撤回城中去,那么能有一半人回去就算不错了,而在兴鼐阵亡后,这个战败的责任就得由他来背。

因此他指着西边穿着黄甲的将领对身后的部下说道:“此人不是李自成,也必然是李自成的亲属,只要抓住了他,我们就可以从容撤回城去了,大家跟上我…”

说罢,科尔昆也不理会拨转马头再一次冲向自己的马宝,只顾着策马向着西边冲去,试图去擒拿他眼中的顺军重要头目了。有着科尔昆的带头,一干清兵毫不犹豫的就跟了上来,而西边战场上的各八旗士兵,也因为科尔昆没有自行逃亡,而是赶来接应自己变得振奋了起来,他们放弃了逃亡转向了科尔昆的队伍,然后跟随着科尔昆对顺军骑兵展开了一场反击。

面对这样一群骑兵洪流涌向自己,吴国贵也不得不退让到了一旁。此时的科尔昆左冲右突,端的神勇非常,硬生生的把战场上散落的八旗将士们收拢到了自己的部队当中,他唯一感到遗憾的就是,自己的坐骑似乎消耗太大,一时没法赶上穿着黄甲的贼军头目。

就在科尔昆思考着是不是该撤退的时候,李自成这时已经打发了李来亨带着身边的最后一联队骑兵加入了战场,并派人把自己的黄龙旗送给了村庄前的董成,令他树起代表自己的黄龙旗。

李来亨按照李自成的吩咐,并没有直接冲向战场中心,而是越过了战场来到了东边的马宝处。在科尔昆调头向西后,马宝也正下马让人给自己治疗伤口,他刚刚反复冲杀,身上也添了十余处伤口,若不是李自成带着援军赶到,估计他要被清军磨干体力和鲜血而死了。

李来亨骑马走到马宝面前向他问道:“马师长,陛下问你还能不能战?”

马宝起身活动了一下,然后调整了一下绷带的位置,使之不能妨碍自己的活动,这才一边让亲卫为自己重新披甲,一边瓮声瓮气的向李来亨回道:“今日之挫,其罪在臣一人,罪臣愿意将功赎罪,还请陛下允许臣再战。”

李来亨代李自成来传话,马宝现在也是在向李自成回话,听完了马宝的回答后,李来亨回头让人牵来一匹黄骠马,然后向着马宝说道:“陛下说,马师长冲杀半日,马力应当疲敝了,因此陛下将自己的坐骑借于你上阵。

又,我将吴庭桂这个骑兵大队借于你,这里的队伍我会进行整顿。陛下只有一个要求,今日让其他人逃了都无关紧要,唯有那个穿着蓝甲的奴将决不能放跑。我会在此为马师长掠阵…”

马宝冷冷瞧了一会西面带队四处解救奴骑的建奴将领,接着便上马对着李来亨说道:“请回复陛下,臣今日必将此僚擒献于陛下之前,以赎前过。”

说完,马宝便带着李来亨指派给他的骑兵大队朝着西边战场冲了过去。李来亨瞧了一会西部的战场,在无数马蹄的践踏下,这片平野的积雪已经差不多都被踩翻,露出了下方的棕褐色土壤或黄色沙土。而上千骑兵在聚集在一起,也令这片平野能够容忍的骑兵作战空间达到了上限,看起来双方现在都没有什么加速的空间了,因此只要他守在这里,就能轻易的把想逃亡的奴骑部队挡回去。

当马宝带着新力军加入战场时,科尔昆终于意识到穿着黄甲的顺军将领似乎并不是什么有名李姓宗室,因为这个家伙太过喜欢冒险了,几次冲入到了自己队伍身后,阻扰他收拢部队的行为。另外就是,南边的村庄升起了代表李自成的黄龙旗,这说明李自成就在村子里,这样他即便抓住了那个穿着黄甲的顺军将领,也一样阻止不了顺军的进攻。

想清楚之后,科尔昆终于决定撤退,他此时已经将幸存的七八个牛录,近五百满蒙骑兵收拢到了一起,现在只要把他们带回去,那么今次的失败也就没那么难看了。瞧了一眼村庄前的黄龙旗,科尔昆一拨马头转向了东北,招呼着部下说道:“先回城再说。”

跟随在科尔昆身后的几名牛录额真回头看了一眼兴鼐落马的地方,那里正处于一队顺军骑兵的控制下,他们迟疑了半天还是保持了安静,然后跟上了科尔昆向东北去了。

只是,就在科尔昆试图冲出顺军的包围圈时,马宝又带着百多骑兵冲到了。意识到马宝进攻的路线就是自己,科尔昆不得不调转了马头迎了上去,双方在第一次的对冲进攻中没有接触到,因为路程太短,两人的马速都没有提起来,自然也就不敢随意调整角度。

只是科尔昆很快就发觉了不对,刚刚和马宝交错而过,很快又有两队骑兵向他的队伍冲了过来,穿黄甲的顺军将领从右手冲击他所在的队首,另一队骑兵则从右手冲击他的队尾,科尔昆不得不继续向右拨转马头,以正面迎战黄甲将领。

接下来,马宝和吴国贵开始交错向科尔昆进攻,两人带领的骑兵并没有和科尔昆带领的骑兵进行近距离混战的意思,只是一个劲的逼迫科尔昆带队和他们进行正面冲撞。科尔昆还能坚持住,但是他身后的骑兵就有些忍受不住了,因为每一次调整方向都在让骑兵们减速,而顺军骑兵通过不断的交错进攻,倒是渐渐拉开了和他们的距离,从而可以渐渐提升自己的速度。

这样的战斗方式,其实就是他们对待顺军骑兵的作战方式,唯一的问题的是,他们很清楚自己这边不会有什么援兵,而对面的顺军却未必就没有后续援军了,因为李自成已经出现在这里了,一名皇帝自然不可能就带这点兵马出来。

于此同时,李自成已经从沙坝上转移到了董成所在的部队中,他虽然愿意冒风险,但也没到那种把冒险为乐趣的程度。因此,在李来亨带着最后一个骑兵联队加入战斗后,他就带着剩下的十几名亲卫转移了。

第341章 曹县之战八

站在董成身边的李自成感到很安全,因此也就安静的观看着董成对于骑兵的调度。董成是当初逃入商洛时跟着李自成入山的老农民军,虽然武勇在一干农民军将领中只能算是泛泛之辈,不过能够跟着李自成一直走到今天,在作战指挥上倒也算是中规中矩,至少比现在的李自成强。

某人虽然接受了李自成的记忆,但是对于实战还是抱着能不碰就不碰的态度,因为光是翻了翻李自成的征战记录,他觉得李自成能活下来真的可以说是把运气值点满了的人。他不确定自己在那种环境下还有没有李自成的运气,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去赌。

这也是他把自己的铠甲给了吴国贵,把马给了马宝的主要原因,他觉得自己真的用不上这些东西。至于在场外指挥这种事,他信任董成比信任自己更多一些。

当然,李自成的这种举动在董成及其他顺军将士看来,大概就类似于,这一仗我们赢定了,所以你们好好表现吧,这种胸有成竹的意思。

既然李自成都这么放开了,董成等顺军将士的心就更加安定了,像董成发布几道命令,就向李自成请教一次,完全把这场战斗当成了操场演练了。于是,从清军骑兵身上现学的击头、截尾等战术,渐渐在顺军的骑兵身上就娴熟了起来。

如果说一开始顺军骑兵对于清军骑兵的冲撞战术还有些生疏,有的骑兵过于紧张会不断提升马速,有的骑兵出于对冲撞战术的恐惧会有意识的控制马速,于是自己的部队反而先脱节了,这就使得一开始两军冲撞时,掉落下马的骑兵还以顺军为多。

但是在这种生死关头是最容易锻炼人的,加上此时清军骑兵其实已经士气低落,因为举目望去几乎被顺军堵住了所有脱困的通道,他们在攻击时也更加注重保护自己和坐骑不受伤,以防止突围时被丢下。

于是,经过了一两次冲撞之后,顺军的骑兵已经渐渐开始习惯于这种进攻方式了。顺军的骑兵越来越注重队伍的整体队形,越是完整的队形,在冲撞中越是占据优势。另外就是,不管是新兵还是老兵,都开始摒弃挥砍的攻击模式,也放弃了许多显示自己骑术的花招。

骑兵和骑兵的对冲,先击中对方就赢了,所以刺的动作永远比挥砍快,还能借助马力进行加成,而想要躲避对方的刺击,那么缩小对方攻击的目标是最好的手段。因此在马背上伏低身体,然后用手中的兵器向前刺,不管刺没刺中,立刻脱离对方的攻击范围,这其实是生存率极高的进攻方式。

当顺军骑兵意识到这点后,就立刻喜欢上了之前还畏惧不已的冲撞进攻。唯一的问题就是,他们手中的武器大多不适合刺击动作,但即便是如此也足以压制住清军骑兵了。

而对于站在场边的李自成来说,眼前的这场骑兵对战倒是越来越像是一个削苹果皮的动作了。清军骑兵的大队伍在数支顺军骑兵队伍的切削下,不断有骑兵被从大队伍中切削出来,这些被迫脱离大队伍的清军少数骑兵,不是被外围的顺军骑兵小队击杀,就是不得不冲入北面的湖面,然后绕道沙坝逃亡去了。

当太阳悬挂于日当中时,战场当中的建奴骑兵也从近五百骑被削减到了二三百骑的样子,且几乎被困在了一个极小难以转身的区域。科尔昆不得下马,以马匹在外围围成一个圆圈,然后令身边的骑兵下马在这个圈内张弓射击,驱散试图冲击圆阵的顺军骑兵。

董成见状,便向着李自成说道:“陛下,建奴下马就已经失去逃离的可能性,此刻让我军骑兵继续冲击,恐怕损失太大,是否以骑兵护卫周边,然后令火枪兵上前射击,或者在射击几轮后再派人招降,以免无谓之伤亡。”

李自成对于招降这批满蒙八旗兴趣不是很大,看了这么久他算是看出来了,这数百马甲不是满洲人就是蒙古人,所以战斗起来才这么韧性十足,否则在刚刚那个镶红边的白甲清将落马身死之后,这些骑兵就该四处逃亡去了,而不是跟着那位穿着蓝甲的清将杀回来解救被困的同伴。

不过,他现在最为关心的是趁着城中清军动摇尽快攻下曹县,而不是在这些满蒙八旗身上继续浪费时间和鲜血。就在他准备下决定时,一名亲兵跑来向他报告,左光先带着步兵终于赶到了,不过城内也出来了一队人,似乎想要前来接应这些满蒙骑兵。

李自成于是向着董成说道:“你派两个骑兵中队给左光先,让左光先把城中出来的援军给围歼了,然后再把步兵派过来进攻这些建奴骑兵。在左光先回来之前,你找几个愿意合作的俘虏去劝说他们放下武器吧,不管他们同意不同意,拖一拖时间也好…”

游击杨国海跟着甲喇额真赵一鹤、牛录额真吕丰春出城时,脸色是有些苍白的。他这个军官可不是靠着军功升上来的,而是靠着舅舅土国宝才得了这个官位。

他平日里的主要工作是处理军队的后勤而不是作战,这一次进攻曹县土国宝也并没想过让这个外甥上什么战场,他知道自己这个外甥是什么底子,但是谁能想到六百满蒙八旗马甲出击,还有着科尔昆、兴鼐等经验丰富的将领指挥着居然会被顺军给围困了呢?

从城外跑回的信使带回的消息,差点没让巴哈纳疯了。把十个牛录丢在这样一座小城,哪怕九王再怎么保他,"议政王大臣会议"也能把他拔下一层皮来,他只能令正在监督土国宝军攻打县衙的甲喇额真赵一鹤回来,然后带着一牛录汉军旗监督正在维持城内秩序的杨国海部三百人出城接应去了。

老实说,巴哈纳对于这些汉兵能否把科尔昆他们接应回来并不抱太大希望,他就希望这些汉兵能够吸引一下城外顺军的注意力,从而给科尔昆他们突围制造机会。

正在城中登记富户住址的杨国海听到巴哈纳的命令都有些傻了,他一度推托说要请示一下自己的舅舅,不过急红了眼的巴哈纳显然没心情搭理杨国海,他警告道:“我是本路军马的主将,我下的命令就是军令,你是要违抗军令吗?”

面对边上虎视眈眈的满人护卫,杨国海立刻就软下来了,但是当他带着队伍出了南门时,发觉害怕和顺军作战的可不仅仅是自己,他的手下同样不愿意离开城墙的保护去同顺军在野外作战。

在路上,他的部下就悄悄向他说道:“要是那些满洲大兵都被顺军给围困住了,那么我们这么点人跑去够干吗的?就算要救人,也该把总兵的主力请出来啊。”

杨国海觉得部下们说的很对,但是看着队伍前后监督的那些汉军旗,他也只能示意部下们稍安勿躁,且先看看形势再说。

走在队伍前面的甲喇额真赵一鹤对于身后的这支部队也是充满了绝望,他不觉得这支部队能够充当起吸引顺军注意力的角色,因为这是明军中最底层的一部分,也就比卫所军强一些。

可是在这个时候,他们不可能从进攻县衙的部队中抽调人手,否则城内的军心首先就要乱了。在科尔昆大人带着六百八旗马甲出城后,城内真正值得信任的也就200汉军旗及巴哈纳大人身边的十几名巴牙喇兵而已,土国宝这支人马其实已经不可信了。

他现在只能期待着,科尔昆大人能够找到时机冲出来了。不管能回来多少人,都能在城内震慑住土国宝这些新投降不久的汉军。作为天命年间投降的辽阳军官,赵一鹤其实已经差不多满洲化了,他在思考时已经主动把满人当成了自己人,关内汉人反而是外人。

因此,基本听到了城外传来的坏消息,赵一鹤也没有多想其他,只想着要把那些满人同袍接应回来。正因为如此,赵一鹤对于杨国海这些关内汉人也并不亲近,自然也就没有注意到,这些在他眼中懦弱无能的关内汉人,已经有了观望的想法。

从南门往东南走八里就到了科尔昆被围的战场,这一路上除了树林、湖泊之外,就是白雪覆盖的平地,视野还是很好的。所以,赵一鹤很快就发现了前面列阵的顺军,大约是两个长方形的阵列,每个宽30-40弓,两个方阵中间空了约30弓,这个空档中是一些拿着火枪的士兵。

看着这样两个方阵以整齐的步伐向自己移动,赵一鹤顿时知道要完,他朝后瞧了一眼,果然身后稀稀拉拉的汉军队伍,已经自动停下了脚步,有人已经开始交头接耳,似乎想要逃回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