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永昌 第103章

作者:富春山居

第326章 青州十一

杨御藩和赵慎宽、秦尚行、张广三人交代了在青州如何同建奴、乡绅进行斗争的办法后,又将制作炸弹的办法交给了三人。

杨御藩对三人这样说道:“虽然我能把青州城内的盔甲及军械分给你们,但是你们依赖这些铠甲和军械攻打乡绅的庄园还行,想要同建奴或投降建奴的官军作战则还差的远了,战争可不是乡里斗殴,只要有几分武艺就能横行乡里的。

作战讲的是纪律和组织,若是没有纪律和组织不过是群乌合之众,虽有数千上万之众,但是真的上了战场,你会发现也只有身边几人才是可靠的,其他人未必肯陪你同生共死。那么敌军虽只有几十,也足以打败你了。

所以,你们不应当动辄聚众上千上万人作战,每个县挑选精干几十上百,这些人除了专事训练作战外,不必关注他事。无事则镇压乡里,有事则联络各县武装配合作战,至于其他人只作为消息传递及搬运物资时的人手。

当然,若是建奴出兵围剿你们的时候,你们也不可能不和建奴作战。这个时候,火铳和炸弹就是最好的武器了。火铳你们恐怕打造不出来,不过等我回去后会分批给你们送一些过来。而这个炸弹就比较简单了,用生铁可以,用石头也可以,只要往里装上火药就行…

建奴人少,若是分兵围剿,你们在各处炸了就跑,哪怕一次炸伤一两人,积少成多之后,建奴也就力竭了。当建奴不肯再分兵,转而派出降军民团围剿时,你们就可以聚拢起来歼灭其一两路人马,则建奴的围剿之策就破灭了。”

赵慎宽、秦尚行、张广和杨御藩这一席长谈,也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他们过去只想守着老家当坐地户,并没有想过要靠着歼灭进犯的官军来捍卫自己的地位。因为他们心里知道,自己是打不过朝廷的,所以聚拢人手习练武艺,不过是以糜烂地方相威胁地方官而已。

而杨御藩讲了这么多对抗官府的策略之后,三人顿时有些开窍了。当三人从后殿内走出时,一个个脸上都是红光满面,对自己的前途可谓是大为看好了起来。连带着,围绕三人身边的土豪们也莫名的振奋了起来,想着什么时候也能如三人那样得个都元帅府的官位。

另一边,杨御藩招待土豪酒过三巡,便找了个由头退了席,令马岱代替自己继续招待着这些土豪,而他自己则悄悄去了王府东北角的奇松园。在王鳌永被擒杀后,奇松园就被暂时封闭了起来,不过今晚却又被开启了。

以冯士衡为首的十几名青州缙绅正安静的坐在大堂内等待着,杨御藩在几位亲卫的陪同下走入大堂坐下后,先让堂内的士兵倒了杯茶醒了醒酒,然后才放下茶杯看着堂内的缙绅们漫不经心的说道:“各位议员,我军在青州的任务已经结束了,不日就要离开青州城了,之后青州的事务就要交给你们来办了。不知各位议员可有什么问题吗?”

问题当然是有的,虽然有些议员敢怒不敢言,但也有真心想要反建奴的缙绅对于杨御藩的行为感到了不满,比如某李姓缙绅就不满的起身抗议道:“杨总兵既然收复了青州城,自当为国家守土,建奴现在还没有来呢,你就想跑?杨总兵就是这样报效国家的吗?若是杨总兵走了,这青州城交给谁来守?青州城内数万百姓当如何自处?”

见到有人带头,在场的其他缙绅也纷纷出声表示了不满,一位何姓缙绅更是大声抱怨道:“既然杨总兵不想守青州城,为何要让我们投票处死满人所任命的官员?你这不是把我们都坑了吗?”

杨御藩也不动怒,只是坐在那里默默的注视着各人的表现。终于,一直没有出声的冯士衡开口阻止了众人,然后看着杨御藩冷静的问道:“杨总兵既然不想守青州城,又愿意提前告诉我们,我想杨总兵总会给我们指出一条出路的吧。大家都安静下来,听一听杨总兵的意思吧。”

看着大堂内的缙绅们一一坐下,犹不忿的看着自己,杨御藩却神态自若的说道:“冯老先生既然开口了,那么我也就给诸位出个主意吧。

确实,我们这一走,建奴的军队过来了必然是要报复青州百姓的。所以我们可以配合诸位演一场戏,这青州城是被诸位夺回去的,你们心向大清,不愿与都元帅府为伍,于是趁着我们出城攻打新城、寿光之际,联合了效忠大清的城中缙绅百姓起事,剿灭了从贼的城中士民,并夺回了那些满人的尸体。

我相信,有了这份功劳之后,建奴哪怕再回到青州城,也不能对城中百姓下手的。”

冯士衡和身边的几位缙绅对视了一眼,倒是对杨御藩提出的方案有所心动了,不过他们还是向杨御藩询问道:“可满人也不是傻子,既然城中有从贼的士民,我们总要交出人来,总不能我们夺回了青州城,可城中却无人受伤吧?这样的谎言,只要满人稍加盘问就能戳破的。”

杨御藩的脸色依旧没有什么变化,他扫视了堂内的缙绅一眼,看的他们纷纷低下了头去,这才微微扬起了嘴角说道:“其实大家心里都很清楚,这城中从贼的几家是哪几家。不过既然你们一定要我来点明,那么本官也就做一次恶人好了。之前议事会投票处死满人任命的官吏时,不是有些议员投了弃权票了吗?这些人自然就是从贼的人选。”

杨御藩说完,堂内一片寂静,并没有一个人出声支持,但也没有一人站出来反对。看着没人接自己的话,杨御藩冷笑了一声说道:“如果各位都不愿意表态,那么就当本官什么都没说好了。反正,接下来要面对建奴的是你们不是本官。”

见杨御藩坐势起身想要甩手离去,冯士衡不得不硬着头皮出声拦住了他说道:“杨总兵请留步,我等不是不愿意接受杨总兵的意见,只是那些人投弃权票恐怕也并不是想要效忠满人,只是不想得罪人而已。仅仅因为投了弃权票就要被这般对待,是不是有些过了?都元帅府恐怕也不可能下这样的命令吧?”

杨御藩站在那里并没有坐下,他环顾堂内众人后按着腰间佩刀把手斩钉截铁的说道:“《史记·吕太后本纪》中周勃以令号诸军:为吕氏右襢,为刘氏左襢。本官之前已经给了他们选择的机会,他们自己丢掉了生存的机会,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今日乃是夷夏之战,非江山易姓。尔等世受中国百姓供奉,既然不能死于国,也不当卖国求荣。享受着中国百姓的供奉,外敌入侵却以保家保族为先,那么就当把百姓供奉的血食还来才对。中国和蛮夷之间无弃权之余地,要么右襢,要么左襢,要么就把脑袋砍下来吧。”

冯士衡默而不语,他身边的几人也低下了头,不敢同杨御藩的目光对视。良久之后,有缙绅于是问道:“若是要动手的话,谁来动手?将军能否约束将士不要累及无辜?”

杨御藩再次冷笑了几声后说道:“其他人动手,又如何能够避免你们中有人不会向建奴出首?这种事当然是要你们自己动手,且每家都要派人参与才是。这叫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大家都动了手,才不会有人向建奴告密不是吗?

这几家的府邸事后归属我不过问,不过这几家家中的浮财我们要一半,他们家中的田地则当分给义军。另外,各家都借出一些钱粮来了,作为你们支持都元帅府的实际行动。若是有人在建奴来后想要反悔,我就把他借出的钱粮公开出去,这样大家也算有个保证了。”

杨御藩这一刀又一刀的,把冯士衡这些青州缙绅们都给砍晕了。双方一直协商到之夜,才勉强达成了一个结论。预备明日晚上行动,而各家也认命的向杨御藩写下了出借钱粮的数目。

12月20日中午,孔有德部的大炮终于轰开了安丘城东北角,在城外清军的一片欢呼声中,缐国安和孙龙两部人马先后冲入了这一宽约五六丈的缺口。城内防御的将领杨御庄、副总兵张守忠等带着残兵从南门穿过了汶河,逃入了南山中去。

不过孔有德部虽然攻下了安丘城,却没在城内获得什么收获,因为城中百姓早就被转移出去了。而城中仓库的积储也被撤退的顺军给放火烧毁了,孔有德军只是拿下了一座空城而已。

孔部官兵对此感到非常不满,他们奋战了半个多月,结果伤亡了上千人却得不到财物,也抢不到女人,这显然和他们战前想象的也差太远了。一些官兵开始抱怨,认为他们之前对那些主动投降的城池实在太过宽仁了,早知道安丘城内没什么可抢的,他们就应该先在那些城市里抢上一把。

陪着两位满人监军李率泰、额孟格进城的孔有德,虽然听到了路旁士兵们的不满之声,但他也只能当做没听见,只是卖力的向身边两位监军说道:“夺下了安丘城,往南可以进攻诸城,切断高密的后路;往东可以同耿仲明、董学礼部夹击高密,总之高密城已经失去了屏障,胶东的贼军已经失去回旋的余地了。”

额孟格还是比较坦率的,听到孔有德为自己邀功,他直白的说道:“王爷现在庆贺恐怕还早了些,我听说怀顺王和董总兵现在并无余力进攻高密,因为胶州的高杰部越来越活跃了,我们就算打下了安丘,恐怕也无能力单独南下进攻诸城吧?”

孔有德脸上露出了尴尬的神情,对于满人的坦率性格,他始终不怎么习惯。这种战后的互相吹捧,不是你好我也好的默契么。虽然他们是监军,但是胜利的功劳他们也是有份的,何必这么急着拆台呢?

第327章 青州十二

一旁的李率泰看出了孔有德的尴尬,便给了他一个台阶下,“王爷老于军阵,也不是无的放矢。诸城若是被我们拿下,则高密、胶州等贼就失去了同淮安联系的陆上通道。胶州和海州间虽然有海道可通,但海上往来受天气影响较大,并不是那么安全的。胶东贼若是知道诸城失陷,不可能不生出惧意,那么接下来的作战就好打了。”

见李率泰为孔有德缓颊,额孟格也就笑了笑不说话了。李率泰是李永芳的次子,深受努尔哈赤喜爱,连他现在的名字都是努尔哈赤所起,还配给了宗室之女,因此李率泰其实和努尔哈赤的几个儿子关系都不错,比其那些寻常的爱新觉罗反倒是地位更加贵重了。

李率泰的话语让孔有德心里大感舒服,也就接着这个台阶岔开了话题。不过孔有德心里并不是如表面这么无所谓的,如果说他当日投奔黄台吉时有多被看重,那么现在他在满清的体制内的地位就有多尴尬。

黄台吉当初封他为恭顺王的时候,他一开始还很得意,觉得自己可以和黄台吉平起平坐,打下了大明之后可以真正的封疆裂土,做一个真正的藩王了。

但是之后他才发现,黄台吉封他为王其实只是在糊弄他而已,在他把浇筑大炮和使用大炮的技术传授给满人之后,黄台吉就把他搁置在了一边。虽然用他的军队出征,却不允许他招募辽东的汉人,也就是禁止他扩充自己的力量。

等到满洲八旗有了铸炮的能力和大规模的火炮数量后,孔有德的军队也就沦为了后金国中一支寻常的武力了,且经过了十年的驯化,孔有德部下中不少人已经认同了后金国,他这个恭顺王也只能真正的恭顺下去了。

也就是黄台吉死的及时,否则孔有德怀疑下一步黄台吉就要把他们这些游离在八旗军制之外的汉军们消化吸纳了。首崇满洲的九王摄政后,中断了八旗的扩大化,并急于入关,这才给了他们这些东江军一个扩张的机会。

不过这个时候孔有德又失去了十年前想要和黄台吉平起平坐的勇气,毕竟他已经四十多了,而大清看起来又如火如荼,轻松的占据了北京城,并得到了数十万大明官军的效忠,所以继续在大清的体制内当个安稳的王爷,似乎比自己另起炉灶更平坦一些。

当然,想要在满人的手下讨生活,他就不得不忍受这些满人权贵冷嘲热讽。毕竟在满人看来,黄台吉对他们这些走投无路来归的汉人实在太优待了,跟着太祖建国奠基的功臣们都没捞到的王爵,却让两个汉人拿到了,这也太令人气恼了。

就在三人巡视着城内时,孔有德的亲卫突然带来了一名传令兵,然后给孔有德带来了一个坏消息,他派往青州催促粮饷的总兵刘承祖被击杀了,且青州城也被攻破了。

孔有德觉得这个消息简直就像是个不真实的谣言,不仅仅他这么认为,额孟格也这么看,他抓住了传令兵的衣领大声问道:“你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谎报军情是要杀头的。”

只是传令兵虽然被吓得浑身颤抖,再次复述了自己带来的消息,依旧还是没什么错漏。李率泰同样感到不可思议,因为以青州城之坚固,当初阿巴泰的军队都没有攻下来,所以顺军是怎么攻下青州的。如果顺军是一只比阿巴泰当日率领的军队还要强大的军队的话,他们是怎么跑去青州城下的。

虽然还带着种种疑问,但是三人倒是都反应了过来,暂时他们是不可能跨过汶河追击下去了。他们需要让部队转为守势,然后先把后方的情况搞清楚再说。李率泰主动请缨,带着一支部队转回了青州。

12月22日,设在东阿县云翠山南天观下院内的多铎大营也收到了青州失陷的消息,多铎得到情报显然要比孔有德等人的详细,因为他得到了探子拿到的杨御藩发出的布告,看着面前布告上宣布被处决的满人官吏及投满汉奸名单,多铎久久没有出声。

这令下方站立的大将军属官和部将们都紧张非常,因为就在前两天,博洛和阿山传来了个坏消息,噶达浑和和讬因为轻敌,战没于樵岭之下,现在青州又丢了这么多满汉官员,谁也不知该怎么应付喜怒无常的十王了。

镇国公杜努文似乎有些耐不住房间内压抑的气氛,正想上前出列说点什么却被大哥杜尔祜给扯了回来。在大哥的眼神警告下,他终于又低下了头去。

杜尔祜收回了警告四弟的眼神,又恢复了平静无波的神情。作为努尔哈赤长子褚英的后代,他们这一系一直都是被四大贝勒敲打警惕的对象。之前他跟着黄台吉出征,围松山、锦州有功。却被黄台吉所忌惮,找茬把他及弟弟们都降成了不入八分的镇国公,实质上就是剥夺了他们参与八旗议政的权利。

而随着他们的父亲多罗安平贝勒杜度的去世,当初褚英遗留下的政治财产也算是全被消耗殆尽了。但即便是如此,在黄台吉去世时,其他人也没放过他们,甲喇额真拜山等突然出首告他怨望,于是削爵,黜宗室。彻底的把他排除在了汗位的继承权之外。

虽然还不到30,但是杜尔祜已经老成的像是一个垂暮的老人了,因为他算是看明白了,爱新觉罗家的其他人并不想看到褚英的后人有什么出色的表现,他们只要安静的活着就可以了。比如,这次跟着多铎出征,他们兄弟要是什么都不做,那么还能分润一些功劳,要是想要表现一下,那就等着再一次的敲打吧。

坐在一张厚实木案后的多铎终于抬起了头,和身体瘦削的九王不同,多铎长得和努尔哈赤很像,都是那种虎背熊腰的身材。而多铎的箭术在宗室中也是可以排在前几位的,据说和大哥阿济格相差仿佛,但是和阿济格不同的是,多铎并不喜欢在外人面前夸耀自己的箭术。

不过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事,就是阿济格虽然脾气暴躁,可并不敢随意杀人,而十王却是真敢杀人的。这个人指的是满洲人,不是那些汉人包衣。所以在十王面前,大家反而要比对暴躁性子的阿济格更加的恭敬,因为真的心存畏惧。

多铎抬头看了一眼两边站着的诸人,并没有谈及青州之事,反而向着主持大营日常事务的兵部尚书韩岱问道:“和托、尚善、拜尹图他们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到现在都没有突破汶上城、马蹄湖一线?”

韩岱只能出列小心翼翼的汇报道:“倒不是和托、尚善、拜尹图耽误军务,实在是顺军沿着马蹄湖到汶上城约六七十里的地方修起了大量的堡寨,我军反复出击,但始终没能打开一个缺口。

想要绕过大汶河防线深入顺军侧后,东面则受制于宁阳、兖州两城,西面则被嘉祥、济宁两城及蜀山湖所阻。而顺军又能依托大汶河防线出击我军侧后,令我军不得不将主力放置于正面,以防止顺军反击我军后方…”

多铎不耐烦的打断对方的话问道:“顺军所修建的堡寨到底如何坚固,居然连火炮都失去了效力?”

韩岱回想了一下前方送来的战报,这才组织着语言说道:“顺军的堡寨其实并不及关外的明军堡寨坚固,但是设计的却非常的巧妙。”

多铎终于提起了一些兴趣问道:“顺军的堡寨到底是如何修的?居然能挡住红衣大炮?”

韩岱回忆着说道:“与其说顺军的堡寨挡住了红衣大炮,倒不如说我们的红衣大炮很难击中顺军堡寨的城墙。

顺军堡寨修的都不高,但是他们在堡寨前面都修了缓坡和一个护城壕沟,如此我们的大炮一炮打过去往往就从堡寨上空飞了过去,因为顺军的堡寨都很紧凑,小的不过容纳三五十人,大的也就一两百人,所以堡寨的面积都不大,炮弹飞过堡寨几乎不可能落在堡寨内部,而是直接越过了堡寨。

据刘之源说:十发炮弹中至少有六七发打空,剩下的三四发炮弹虽然能打到堡寨的外部,但却不是打在堡寨外墙上,而是外墙下的土墙上,炮弹的力量几乎都被厚土所吸收了,堡寨的外墙受到的伤害微乎其微。因此红衣大炮的威力虽然没有减弱,但是打不中就没法发挥出自己的力量。”

多铎闭上了眼睛在脑海中描绘了一下韩岱所说的炮击效果,大致有所了解了问题所在,不过他还是继续问道:“那么为什么不上盾车?对于这种小堡寨,用盾车难道不比用大炮更方便吗?”

韩岱摇着头说道:“他们用了盾车,只是顺军的堡寨并不是四方形的,是带着棱角的,而且顺军的堡寨相隔的并不是很远,两个堡寨之间少则半里,多则里许,又前后错落。

因此,我军推着盾车上前,不管如何前进,侧翼都会露出给顺军。顺军堡寨中虽然没有红衣大炮,但却有着许多数百斤重的小炮,由侧面射击盾车后面的将士,实在是无法避让。又顺军还在堡寨前后设置了不少障碍,以防止我军骑兵直接冲击其后方。

总之,想要进攻顺军的这些小堡寨,只能靠着人命填上去。但是这些小堡寨修起来其实并不那么费事,我们在前面打下一座,顺军能在后方修起三四座。哪怕那些汉军的命再不值钱,这样打下去也迟早会胆寒的…”

第328章 多铎的新计划

多铎并不是不想发火,只是最近收到的坏消息有点多,让他一时感到疲惫不堪,连发怒的力气都快没了。事实上他手上的消息要比韩岱更为全面一些,因此他更加的明白现在大清面临的是个什么局面。

入关以来的一帆风顺,让那些投降的汉官们拍手称快,以为天下已经落在了大清的手中,他们这些降人也终于可以洗刷投降恶名,可以用“良禽择木而息”来掩盖自己投降满人的历史了。

但是,天下事哪有这般容易的。大清入关的时候,关内百姓大多处于观望状态,就像他们不愿意为了大明抵抗李自成一样,也不愿意为了大顺抵抗满清。虽然满人之前的数次入关,在关内造成了大批平民的伤亡,不过有着助明剿贼的旗帜,和大批乡绅的倒戈,使得直隶地区的百姓并没有起来反对他们。

不过,当他们占领了北京城后,九王试图推行辽东时的剃头和圈地等满洲政策时,情况终于出现了变化。京师附近的居民因为这些满洲化的政策感到惶惧不宁,许多地方揭竿而起开始反对大清统治。不过没有了李自成军在边上的牵制,这些民众的反抗很快就在清军的屠杀下平息下去了。

只是关内毕竟不是关外,关外的汉人分布很是集中,因此杀上几批就能制造出无人区来,迫使那些被分割开的汉人向满人俯首称臣。但是关内的人口密度太大了,光是一个北京城就要相当于关外满洲和蒙古两族人口的总和了。

这就意味着,他们很难像关外那样制造出无人区,从而隔断汉人之间的联络。而且,八旗要在关内圈地,圈的也不仅仅是土地,还有人口。没有这些人口为八旗耕作,那么光有土地又有什么用?

和关外肥沃的黑土相比,关内的土地要贫瘠的多,关内圈地唯一的好处就是土地上那些汉人能够成为八旗将士的奴仆,为他们耕作而已。

九王用圈地拉拢了八旗底层将士,但同时也激起了京城附近被圈占土地百姓的怒火,在多铎、阿济格带着大军南下时,三河县、昌平州、良乡、宛平、大兴、霸州、东安、武清、漷县、天津等地“盗贼”“千百成群”,以至“辇毂近地,几同化外”,连京师所用的西山煤炭也因为道路阻隔无法运入城内。

同样的,凡是清军所占领的地方,因为要征发粮食饷银以供应大军,因此原本的良民也迅速的变为了土贼。在清军联合了地方乡绅的压迫下,普通百姓要么为了缴纳税赋家破人亡,要么就只能落草为寇了。

有了清军作为比较,这些大明百姓这才发觉,过去的大明王朝居然还算不错,因为大明朝毕竟还是要脸的,百姓起来闹一闹,皇帝还是要追究地方官员的责任的。但是满人根本就不吃这一套,只要你敢起来闹事就杀你全家。

在清军的这种强硬姿态下,地方上有军队镇压时,百姓自然只能老实的缴税,但是一旦军队离开了,他们就开始造反了。因为家里的余粮都缴税了,不造反就没有活路。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量军队不得不又被分散在了地方以镇压造反的老百姓。多铎带了25万人马南下,加上一路上招降纳叛,兵力超过了三十万,但是在大清河以西直到保定、怀庆等地,就分去了六万兵力,新城以东的胶东半岛地区,包括孔有德等部人马又分去了五万,另外还有六七万人负责了大军的粮运和辎重运输,于是他手中实际能够用于同顺军作战的兵力十三四万。

看起来这已经是一个相当庞大的人数了,但是关内和锦州、辽西走廊的狭窄地形不同。从济南到黄河边上的直线距离就超过了600里,从郑州到徐州的直线距离超过700里,这就意味着大军从地图的一头移动到另一头就超过了半个月以上。

而盛京到锦州的距离也就400里,且除了锦州边上的一点地方,其他地区都在满人的控制下。但是在关内,几乎每一处地方的民众都对满人抱有敌意,甚至语言和风俗也不类似,他们只能依赖汉人的乡绅去镇压这些地方上的反抗者。

噶达浑在樵岭战没其实更像是一个预告,预告着八旗的力量已经用到尽头了,而青州的变乱不过就是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如果汉人把打击目标从军队转向了他们身后不稳定的地方统治体系上,那么就会出现大批忠于大清的满汉官员的死亡,这也正是大清现在最为薄弱的地方。

虽然多铎想明白了这一点,但想要解开这个困局的关键却不在他手上。其实他能够感受到,当前大清的困境和父汗生前遇到困境没什么本质区别,就是大清养不起这么多脱离生产的军队,为了防止辽东汉人造反,父汗选择了杀死无谷汉以防止汉人叛乱。

但是父汗并没有解决问题,这个问题最后是黄台吉解决的,黄台吉登基后入侵朝鲜,从朝鲜获得了额外的物资和人口,从而把八旗将士从耕作中解放了出来,然后组织了一支常年征战的军队入侵关内,通过劫掠汉人养活了多余的军队。

换成当下的情况就是,大清需要进一步扩张地盘,通过劫掠新地盘的物资人口来养活军队,从而降低对于老地盘汉人百姓的压榨,让他们能够活下去。这就是他先问韩岱正面战场的进展原因,要是大军继续被挡在大汶河一线,那么身后各地汉人百姓的反抗行动只会越来越激烈。

多铎沉吟良久后又向韩岱问道:“尼堪、佟图赖这一路拿下曹州之后,现在打到什么地方了?他们还要多久能够打到黄河边上同阿济格军取得联络?”

韩岱叹了口气说道:“他们还被挡在定陶和城武之间。主要是曹州和定陶、城武之间土贼甚多,多次劫掠大军身后的粮道,使得尼堪、佟图赖不得不把大量的兵力用在维持身后运输通道的安全。其中以嘉祥满家洞土贼和榆园贼人数最多,装备最为精良,战斗力也超过其他贼众,已经击败数次护送粮秣的军队。

而顺军在定陶和城武驻扎了大量的兵力,城中士民也被贼进行了甄别,我军无内应可用,贼首牛万财坚守不退,再加上满家洞土贼和榆园贼在大军身后的袭扰,大军只能顿兵于城下和贼相持。

尼堪、佟图赖向大营递交的公文中说,想要打开局面,只能移红衣大炮到定陶城下,并请派出一支军队帮助他们护卫粮道。只要先打下了定陶、城武两城,满家洞土贼和榆园贼也就失去了援应,到时再分开两贼,各个击破就是了。”

多铎起身走到了一旁的地图前看了起来,虽然他一向瞧不起汉人的军事能力,但多铎也不能不承认,汉人制造出的许多东西到是相当有益于军事的。

看了好一阵地图后,多铎终于转身向着部下们吩咐道:“杜努文你去一趟淄川,告诉博洛、阿山,让他们留一支军队配合恭顺王平息青州之乱外,带上剩下的军队于25天内赶到曹州,协助尼堪、佟图赖进攻定陶、城武及曹县,打开通往归德的通道。

杜尔祜你去一趟东平,调孟乔芳及20位红衣大炮去尼堪、佟图赖军中,协助进攻定陶、城武等城。韩岱,你写一封公文发给阿济格,让他尽快向归德靠拢,和我军共同合攻归德城。只要拿下了归德,就可以直接顺黄河而下进攻徐州。我倒要看看,李自成到底有多少力量,可以分心两顾。

阿济格尼堪你准备一下,明日和我一起去东平前线瞧瞧,我要看看顺军的堡寨到底是不是真的无懈可击…”

杜尔祜、杜努文、韩岱、阿济格尼堪等人都纷纷大声回应了多铎的吩咐,接着便赶紧行动了起来。看着其他人离开,正蒙古固山额真富喇克塔忍不住向多铎说道:“大将军,杨御藩此人如此狂妄无知,杀了我大清的官吏之后还发布告进行挑衅,若是不尽快抓住他进行严惩,岂不是长了那些贼人的气势,打击了心向我国的汉人缙绅?”

正站在地图前端详的多铎转过头看了他一眼,看的富喇克塔低下了头去,才冷冷说道:“杀了杨御藩有什么用,只要李自成还在,杀一个杨御藩,还会再出一个,甚至更多。

我们的对手是李自成不是杨御藩,若是杨御藩真的那么有本事就不会去偷袭青州,而是会在安丘、高密击败三顺王的军队了。现在能够在正面战场上堂堂正正击败我国大军的只有李自成,若不是李自成的军队在济宁、归德挡住了我们东西两路大军,杨御藩又怎么会有机会偷袭青州?

树无根则不固,李自成就是当下汉人的根,只要砍倒了他,其他人自然也就跟着倒下了。我们要是大动干戈的去围剿杨御藩,岂不是给了李自成时间。不过三四个月的时间,李自成在山东、河南已经建立起了现在的防线,要是再给他更多的时间,我们面前的防线就更加难以攻破了。

若是让李自成背靠江南修养生息下去,等他重整旗鼓后北上,我们还能在关内待多久?没有了关内的人口,光凭辽东我们凭什么养这么多军队?

现在这些降军之所以听命于我国,并不是出于对我国的忠诚,而是我们能让他们吃饱饭。让他们跟着我们去辽东,饿着肚子和顺军继续打下去,你觉得可能吗?”

富喇克塔哑口无言的告罪退下了,等他离开之后,多铎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到了面前的地图上,思考着此时李自成到底在哪?到底在做什么…

第329章 成军

“…徐州的总粮站,归德、济宁、丰县、亳州…的分粮站,及前线的各随军粮站,一定要规划好运输的路线,并确保前线不少于七日之粮食,分粮站不少于十五日之粮食,徐州各仓的储备不能低于七成。

如果把胶东前线的粮食转运数量也计算在内,那么每天运输到前线的粮食就不少于3000石,除了一些地区可以通牛车外,不少地方是需要用独轮车或挑夫完成最后一段路程的运输的。所以,对于运输人员的组织一定不能出差错,若是有一路没能送到,那么那一处前线的士兵就无粮可食,这仗也就打不下去了…”

原毓宗在后勤处的办公室内对新近人员进行了例行训话,随着战争的开启,最先感受到压力的并不是前方的顺军士兵,而是都元帅府内负责组织后勤运输的参谋人员。

和大明朝的民运、军运系统完全不同的是,都元帅府设立的总参谋部对于军队的后勤运输管理之细致,是原毓宗过去无法想象的。大明朝的运输系统还是国初所建立的,200余年来几乎没有什么大的改变,这一运输系统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运输中损失的物资都被算在百姓和士兵身上。

大明刚刚建立的时候,以朱元璋严苛的军律,官员还不敢朝着运输的物资伸手,并且挑选的运输负担百姓大多为地方上的豪强,哪怕损失了物资他们也赔的起。

但是到了末期,官员对于经手的物资不刮上一笔就似乎成了傻子了,而承担运输劳役的百姓也成了那些小门小户的百姓。这样很容易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负责的官员其实并不在乎下面的百姓有没有按照数目把物资运输到目的地,他们只在乎账目上平不平,和让服劳役的老百姓进行赔偿。

前线的军队到底收到了多少物资和官员是没有关系的,因为所有的定额都是国初定下的,他们只是按照图册让百姓交出国家需要的物资,点名百姓服役,然后在接受地接受物资而已。所以,如果前线的军队拿到的物资不足,这不是官员的问题,而是祖先规定如此。

如果军队上告的话,甚至都找不到一个能够负责的人,因为大明的官员就是维持国初的体制运行,并不承担体制运行出现错误的责任。最后的责任往往会归于负责运输的百姓、士兵身上,至于说漂没这种潜规则就和将领吃空饷一样正常,谁要提出这一点就会成为官场的公敌了。

而都元帅府的总参谋部对于运输组织的设计承担完全的责任,李自成还要求每个环节都必须进行签字交接,有问题先问签字的官吏,对于运输的百姓或士兵不承担任何损耗的责任,除非他们监守自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