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永昌 第101章

作者:富春山居

虽然征收的数额和过去一样,但是因为基数变大的缘故,底层民众的负担没增加多少,倒是那些小地主的负担在成倍的增加了。因为税吏们也知道老百姓是榨不出什么油水了,能缴纳出足额税赋的只有那些没有背景的小地主。

随着清军前线的进攻速度开始放慢,对于地方上的征缴压力反而变大了。因为无法向前推进扩大地盘的清军,就只能指望后方增加供应物资了。面对用刀子讲道理的满人,官员和税吏的效率反而要比在大明时高了许多,但也意味着乡间的冲突日益增多。

于是在12月16日这一日下午,青州官员连续接到临驹、昌乐、寿光三县农民因为抗税围攻县城的消息时,大家都没感到意外,青州道韩昭宣直接跑来了奇松园,向着王鳌永请求减轻征税的数额,让老百姓缓一缓。

只是孔有德部下总兵刘承祖也在,他是来向王鳌永催促粮饷的,听到韩昭宣这话,他立刻就反对道:“数万大军正在前线奋力作战,此时军队粮饷岂能有缺?要是耽误了军务,谁来承担这个责任?”

韩昭宣听了这话心里也是憋了一肚子气,作为一名文官,被一名武人这么逼问,这在他看来是太过跋扈了。但王鳌永却只当没看见,虽然他得到了多尔衮的重视,以一身兼两部侍郎,但是大清的规矩和大明的规矩是不同的,有兵的将领说话声音才有分量,而他们这些文官只有被九王、十王采纳了,方才能够成为落在纸上的政令。

而且,孔有德是辽东人,被黄台吉封为三顺王,在满人眼中可比他这个刚刚投降的汉官要重要多了。因此虽然韩昭宣受了气,但他却也不愿意为其出头,担心惹上了不必要的麻烦。

对于王鳌永的行为,韩昭宣一时大失所望,他祖父韩爌,曾官至大学生,其余祖辈,也都担任过不小的职位。出过三个六部官,知府、知州、通判等官职的有七位,是真正的官宦门庭。

他自然是不能容忍刘承祖的挑衅,因此便正色向着王鳌永说道:“部臣大人之前还向朝廷提出应当免去新、练二饷。方巡抚也上书说,应当免征荒地之税,对积欠应当准免三分之一。以使民休息,令那些贼巢中的民众下山归农。

可现在新、练二饷不免,荒地也要开征,积欠虽然免了三分之一,却要民众如实交付剩余,原本已经下山的民众,现在又纷纷逃离村庄,更有贼众打出了永昌旗号。大人,这样下去,这贼众可就越剿越多了,地方如何与民休息?”

刘承祖冷笑了几声道:“韩道倒是对贼众颇有同情心,对于我等大清军队似乎多有不满。难道韩道以为,这大明的贼众是我们大清逼出来的?”

王鳌永不得不拦住了韩昭宣的反击,对着刘承祖拉下脸说道:“刘总兵还请慎言,贵军索要粮饷,本官可有推搪?但是你们拿了粮饷还四处劫掠,这恐怕也违背了九王的政令吧?”

刘承祖顿时不说话了,劫掠平民这种事,对于满洲人来说并不算什么,但要是被王鳌永捅上去,那他们就是在打九王的脸了,这可不是什么好玩的。

让刘承祖安静下来之后,王鳌永这才对着韩昭宣说道:“免不免税这是国政,不是你韩道能够评论的。现在你先说说,怎么平息这些地方的民乱吧…”

第320章 青州五

看着场面突然冷静了下来,跟着韩昭宣一起前来的青州知府张文衡这才开口说道:“民乱这种事情越早处理越容易解决。所用之策无非就是剿和抚,只是当下山东战事未定,一味招抚恐就助长了乱民的气势。所以下官以为,应当先剿后抚。先驱散了围攻县城的乱民,诛灭主谋,然后再招抚乡民,略略减去一些钱粮,民怨就可散去了。”

王鳌永把视线转向了青州卫指挥使黄桓,向其问道:“黄指挥使,你可有把握驱散这些乱民吗?”

黄桓有些为难的回道:“青州城内堪用的士兵也就千余,眼下青州周边的昌乐、寿光、临驹三县皆乱,现在还不清楚乱民有多少,三县乱民有没有联系,我军出城要是陷入埋伏就不妙了…”

刘承祖突然哈哈大笑了几声打断了黄桓话语,在众人的视线看过来之后,他才有些嘲讽的说道:“黄指挥使说的实在有趣,下官一时没忍住。不过是些拿着农具的农夫,连身铠甲都没有,十余骑兵就能驱散数百上千人了,黄指挥使居然担心出兵会被包围住。诸位不觉得可笑吗?”

黄桓面红耳赤,一时也说不下去了。一旁的副将李士元赶紧打着圆场道:“黄指挥使肩负守城之责,凡事自然都会谨慎一些,倒也不是怕了那些农夫。三县突然同时闹起了民乱,这其中确实有些蹊跷,我们不能不小心行事啊。”

黄桓感激的看了一眼自己这位部下,突然觉得对方也没有看起来那么的可恶了。他厌恶李士元的原因就是,对方在没有得到自己的同意前,私下和城中的乡绅联合起来对顺军进行了发难,从而迫使他不得不在起事后接受了这一事实。

作为青州卫的世袭军官,黄桓其实并不想这么早站队,虽然济南已经被清军拿下了。他觉得至少应当先同清军讨论好投降的条件再有所行动,而且最好的办法是也不要同顺军这边彻底撕破脸,把对方礼送出城就已经足够了,这样也可以为日后留下一线余地么。

但是从小兵一步步升上来的李士元功名心切,被城内的乡绅三言两语就拉拢了过去,于是在他还没有决定下来时,李士元趁着姚应奉娶小妾的时机,在婚宴上突然发难砍死了对方,然后开始在全城抓捕群龙无首的顺军官吏,给他来了个既成事实。

李士元的行动让黄桓在顺军这边失去了退路,在清军这边也一样没有捞到什么好处,因为他不是青州之变的主事者,因此好处都落在了主持此事的乡绅房可壮身上,房可壮被召入京城当官去了。冒着大风险的李士元也就拿了个副将而已,可谓是损人不利己了。于是事变之后,黄桓也就疏远了这位老部下。

然而刘承祖却并没有给黄桓台阶下,他依旧不依不饶的说道:“大兵进入山东后一路望风而降,顺军若是真的有这样大的本事,能够笼络起三县数万民众发动暴乱,难道你们这些本地人就一点都没收到消息?这也未免过于离奇了。顺军若是有这样的本事,那么你们到底是怎么夺下青州城的?”

黄桓张口结舌,都不知该怎么回答了,他隐隐有些看出来了,刘承祖这是在回报刚刚王部臣指责孔、耿两部在山东杀戮过多的话语。刘承祖就是想要逼迫青州官吏承认,青州百姓都是些从贼的暴民,而不是什么顺民,如此他们杀戮的就不是什么良民,而是贼民了。

不过青州知府张文衡拦住了刘承祖说道:“王部臣既然已经发话,先解决民乱,那么刘总兵也无须咄咄逼人了。我们殚精竭虑从地方上榨取的钱粮,难道不是为了输送给贵军的吗?刘总兵似乎也无在边上看笑话的资格吧?”

刘承祖瞧了张文衡一眼终于住了口,和其他人不同,张文衡和他一样都是辽东人。但是,这位大明的读书人可是在天聪八年主动前往宣府向先汗投诚的,并把先汗比作了应运而生的王者,为先汗献上了入主中国的奇策。

虽然先汗并没有采纳他的策略,但是对主动来投的张文衡还是很看重的,直接就授于了秘书院副理事官一职,还赐田宅、银币,以大臣雅希禅之女妻之。可以说,在满人心目中,张文衡的地位比他们这些东江镇的降人要高的多,算是真正的自己人了。

张文衡接着又对王鳌永提议道:“刘总兵刚刚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乱民初起时尚无组织,此时派出精兵强将灭其主脑,然后驱散余众,民乱很快就能镇压下去。可若是放任他们作乱,一旦形成了头领和骨干控制住乱民,那么少量兵马就无济于事了。

所以,为今之计,还是应当尽快出兵救援三县。一路发寿光,一路发临驹,驱散两地的乱民后再合击昌乐县,则民变就能镇压下去了。”

韩昭宣也点了点头说道:“张府台的提议甚佳,下官附议。”

王鳌永于是再次向青州卫指挥使黄桓问道:“黄指挥使,你可有什么意见吗?”

黄桓瞧了瞧左右,终于硬着头皮回道:“李副将和下官倒是可以各领一路,可这样青州城就没有兵力了。下官有些担忧…”

看着黄桓的模样,张文衡也是忍不住摇了摇头,他投向女真人就是觉得大明的官场烂透了,文官不知治国,武臣不知如何打仗,都只会受贿索贿,所以大明根本容不下自己的才能,才去女真人这里碰一碰运气,看看自己能否成为另一个张元。

因此和其他人被迫投降女真人不同,他是抱着建功立业的想法投靠女真的,他以为只有让女真人入主中国,才能让自己的行为变成美谈而不是笑柄。一如苻坚身边的王猛,元昊身边的张元,成吉思汗及窝阔台汗身边的耶律楚材。

看到黄桓胆怯的样子,他也真不放心让这个投降明将去镇压民乱了,要是对方被那些乱民给击败的话,那么青州周边那些怨气满腹的农民们,恐怕就要信心大涨,乱事就一发不可收拾了。于是他再次向王鳌永建议道:“王部臣,下官以为黄指挥使还是坐镇青州城比较合适。至于领兵剿灭乱民一事,另一路不妨交给刘总兵,乱事早日平息下来,他也可以早日拿到军饷么。”

刘承祖皱了皱眉头正要反对,他是来催粮饷的可不是来帮地方官员擦屁股的。不过王鳌永却向他说道:“刘总兵要是觉得有什么为难之处,那么本官倒是可以写一封书信给恭顺王,请恭顺王派兵过来帮助剿灭乱民。”

刘承祖张着嘴终于还是没有提出反对的意见,他跑回去见孔有德,然后再带兵回来剿灭乱民,这不是在折腾自己么,他只好勉强应道:“也罢,我便跑上一趟吧…”

事情既然已经议定,韩昭宣也不想在王鳌永这边多待了,只言衙中尚有许多公务要处置便告辞离去了。刘承祖对韩昭宣的行为不以为然,王鳌永则觉得这位小老弟还是年轻气盛了。

黄桓、李士元、刘承祖当着王鳌永、张文衡的面细细讨论了出兵的计划,这才各自散去。黄桓回到卫所衙门后,就令亲信去通知仓大使准备好明日军队出征所需的铠甲、箭矢之物。

仓大使黄庆得到了吩咐,立刻就叫来了几名书手写明了各项所需物资的清单,然后照着清单让各仓库管事照着准备。黄桓的亲信看差事办的差不多就满意的离开了,看着这人离开后黄庆也找了个由头出了仓库,来到了隔壁巷子的驴肉店购买了些卤驴肉、烧饼、五香豆腐干和一壶酒回来,作为晚饭。

当黄庆提着油纸包离开后,驴肉店的一个伙计也推着一辆独轮车去了西门,守门的士兵看着这名伙计到来也没起什么疑心,反而向他抱怨道:“小四,你下次再这么卡着点过来,我们可不给你候着门了,看你明日店里还能卖啥。”

小四赶紧停下脚步,从独轮车上摸出了一个油纸包和一个小酒坛,然后恭敬的递给了守门的士兵,陪着笑脸说道:“都是赵大哥看顾小的,下次赵大哥和几位兄弟休息了不妨来小店坐坐,也让小的好好招待招待大哥。”

守门士兵的头看着小四笑了笑说道:“能三五不时的弄些下酒菜过来就不错了,去店里就不必了,这世道谁也不容易。你啊,赶紧出门吧,我们也要关门下值了。路上小心着点,现在外面可真不安全。”

小四点头哈腰的谢过了守门的士兵,然后推着小车快步的出了城门,当他走过护城河时,也听到后面的城门传来了关门声。他看了看天色,赶紧加快了脚步向着西门外三里处的小河沟赶了过去。

当天色刚黑下来,小四也推着独轮车赶到了村子边临河的一个独门大院,听到小四的叫门声很快就有人出来开门了。大院内左边是牲口棚,右边则是一个屠宰场,开门的主人看到小四很是热情的说道:“正想着你今日要是再不来,我明天就要找人送驴肉进城了,今日里正杀了两头,半只卖给了马家庄,还有一只半就等着你过来拿了…”

小四进门后看了看左右,发觉没有其他人后,就对着主人说道:“王大哥,有封信今晚要送出去,你能跑一趟寺前的桃花沟吗…”

第321章 青州六

一阵寒风吹过,虽然穿着厚实的皮袄,但孙成功还是觉得面上似乎被钝刀子割过一样,站在林中的他忍不住就往树后转了个方向,口中不由小声抱怨道:“这鬼天气,可真特么冷。”

不过这个时候,一直关注着青州城南门的部下却小声的向他报告道:“出来了,大人,军队出城了。”

孙成功的精神顿时一振,他快步上前拿过了部下手中的单筒望远镜,然后一边调节望远镜的焦距,一边寻找着城门,很快他就停下不动了,然后口中开始报数:“骑马的有五…十…五十四,步兵…一百…三百五十,最多四百。记下了吗?”

一位部下马上应承道:“记下了,骑兵54人,步兵最多400人。”

孙成功放下了望远镜,松了口气说道:“这望远镜可真是好东西,我们能看到他们,他们却看不到我们。你回去向总兵大人汇报,我和小齐、老万他们继续盯着,看他们究竟走哪条路…”

不久,一阵马蹄声在林后响了起来。听着马蹄渐渐远去的声音,孙成功也对着身边的两名部下说道:“咱们也换个地方观察,这里隐蔽是隐蔽了,但是风太大了…”

三刻多钟后,桃花沟内的杨御藩接到了孙成功派人送回的消息,他于是对着身边的杨衍、马岱、沈胤卫说道:“昨晚送来的消息是正确的,青州军果然出城了。54名骑兵和400步兵,那么说明还有一路人马是往寿光、昌乐去了。我们先击溃了这一路,然后再去配合寿光、昌乐的义军击溃另一路,则青州就已经没有什么人马可以守城了。”

看到很快就能打回青州,沈胤卫也颇为兴奋的说道:“这路人马出南门,很大的可能就是往临驹来的。我们正可在半路伏击他们。”

杨御藩点了点头说道:“青州到临驹之间必经之地就在中间的黄山,这是几个小土包聚在一起形成的一片林子,黄山东西两侧各有一条路,相距不到四里,我们先去黄山中间等候着,不管青州军走那边,我们都可以半路拦截。”

沈胤卫看了看村子,向着杨御藩小声说道:“是不是在山口留几个人看着,防止有人去告密?”

杨御藩想了想说道:“那就让那几个本地豪杰守着,接下来的战斗也用不上他们。其他人都去准备一下,我们可以出发了…”

刘承祖再一次回头向身后望去,发觉身后的青州兵再一次失去了队形,看着他们一个个蜷曲的身子有气无力的向前挪着步,看起来倒更像是一群流民多一些。

刘承祖虽然一肚子火,却也没心情再给这些人整理队列了。他心里明白,真正能依靠的还是自己身边的这些家丁,至于那些青州兵只能当成用来恐吓农民的背景了。

当然,这些青州兵之所以走着走着就散开了,纯粹就是体力不济和衣服鞋袜不够保暖。这种情况,刘承祖并不陌生,当初东江镇在大明军中时,也是补给不够充分,需要自己种地和做生意才能让士兵和军属活下去。

毛帅执掌东江镇的时候,好歹还能从朝鲜弄回一些粮食,并同朝中的文官们打嘴仗,让他们不敢克扣的太过厉害。但是等到毛帅被袁崇焕矫诏杀害后,东江镇的后勤就立刻乱了。以至于出兵前往辽东增援的军队,在路上连饭都吃不上,只能去偷鸡摸狗,以至于酿成了吴桥之变。

但是等他们投降了满人之后,至少士兵们倒是都能吃饱穿暖了。不管他们和满人之前有多大的仇恨,在这一点上东江镇上下倒是承认,满人比朝廷讲道理,至少没让大家饿着肚子去拼命,自己则在后方吃香喝辣的。

这些青州兵和过去的东江兵没什么区别,在大明的体制下他们就只能勉强生存下去。直到有人放开他们的手脚,他们才会知道要如何用手中的刀剑让自己吃饱穿暖。

坐在马上正思考着的刘承祖,突然发觉前面的马队突然停了下来,然后开路的骑兵就催着坐骑小跑到了身边,向他说道:“大人,前面就是岔路口了,我们是走左边还是右边?”

刘承祖抬头看了看天色,今天就是个阴天,不过他估摸着现在也快到中午了,因此便说道:“看着时候也不早了,先埋锅造饭吧,不让他们吃饱,恐怕天黑都走不到临驹城了…”

“又停下了?他们到底是去打仗的,还是出来游山玩水的?一早上就走十几里?”马岱听了探子带回的消息一时都有些焦燥了,杨衍也忍不住信手折下了一根树枝。

杨御藩还是比较沉得住气的,他问清了青州兵的位置所在后,蹲在地上画了一个简单的地形图,然后对着身边几名部下说道:“现在他们距离我们也就不到三里,这个距离其实已经适合突袭了。既然这样,我们干脆就不搞伏击了,趁着他们做饭直接突袭他们,就是不能让人逃回青州去报信。”

马岱的眼睛顿时就亮起来了,他丢下手上的一根枯草,在杨御藩边上蹲下看着地图说道:“突袭好,那些步兵也没什么可打的,直接冲过去抢了马匹,他们还怎么逃的走。”

杨衍也跟着说道:“应当分成三队,一队抢马,一队抓带队的将领,最后一队作为支援兼监视战场,我看他们一定不会想到在这里被突袭的。”

杨御藩略一思考便点头说道:“马岱你带三十人追杀将领,孙成功你带20人去抢马,杨衍你带50人冲杀步兵,不要让他们聚集在一起。沈胤卫你带10人去封锁通往青州的道路,不要让人逃回去报告。我带着其他人压阵…”

刘承祖坐在火堆旁烤着火,屁股下还垫着一块厚厚的棉毯,看着锅里的水开始咕嘟咕嘟的冒气泡时,他忍不住就同身边的侄子说道:“到底是老了,想当初我跟着大帅在辽东卧冰饮雪都不觉苦,现在骑着马走几步却已经不愿意喝凉水了。”

侄子一边往火堆里添加树枝,一边笑着说道:“伯父正当壮年,建功立业就在眼下,何谈老迈。”

刘承祖瞧了瞧四周席地而坐的亲卫,然后长叹了一声压低声音说道:“我是真的想要退了,当初是迫不得已,现在却是有些难以面对毛帅了。还是老曹想得开,早早就退了在家养老,我还是想迟了。

养三,我无子,这些人跟着我那么久不能没有一个结果,你和他们好好相处,他们会成为你的好帮手的。等我这次回去军中,就打算向朝廷上书致仕了…什么声音…”

刘承祖下意识的就站了起来,朝着西南方的小路看去,此时其他人都还没有任何反应,紧接着远处夹在两座小山包之间的缺口内就腾起了一些烟尘,刘承祖第一时间就高声向身边人报警道:“敌袭,敌袭,上马,上马…”

马岱一马当先冲出路口,立刻就找到了这支青州兵的主将,虽然看起来这位将领身上的铠甲太过耀眼了些,不像是青州本地的将领。不过他很快就丢掉了其他想法,眼中只瞄准了此人,在他的身后,三十名骑兵由3人一排的行军阵列开始向外扩展,形成了以马岱为首的一个箭头。

从路口到刘承祖站的位置大约不会超过一里,马岱找准了目标后就提起了马速,大约33次呼吸后马岱手中的长枪已经刺中了刘承祖的胸口,边上站立的一名年青人本想用火堆上的汤锅阻止一下马岱,但是马岱身边的骑兵已经催动坐骑直接撞飞了他。

当刘承祖叔侄被击杀后,剩下的人再无斗志,青州兵很老实的丢下了武器投降了,而刘承祖的家丁们则四散逃亡,各自逃命去了,显然他们并不认为自己能获得优待。整个战斗结束的很快,甚至于杨御藩率领的后队还没有完全出山谷,战斗已经结束了。

杨御藩瞧了瞧战场的情况,就派亲兵告诉部下们,没有骑马的,往弥河逃亡的就不必追了,然后他待在战场询问了投降的青州兵,才知道原来带队的不是什么本地将领而是孔有德的部下,这让他大为惊喜。

片刻之后,追杀和拦截的队伍都返回来了。除去逃往弥河方向的十余人外,刘承祖身边的家丁都被追了回来,而所有马匹也被缴获了。

杨御藩下马,看着刚刚做好的饭菜,便对着部下们说道:“正好,这下我们连做饭的功夫都省下了。把我们的粮食给他们,让他们再做些饭菜。我们吃完了就去打青州城,去见见王鳌永这个大汉奸。青州城内的军队既然都出去了,还有谁能拦得住我们?”

杨御藩率领的部下们顿时都大笑了起来,这一仗胜的如此轻易,顿时让这些人重新恢复了对于杨御藩的信心。杨御藩被关押在南京的这段时间,让双方之间出现了一段空白期,虽然他们还是效忠于杨御藩的,但是对于杨御藩还能否继续从前的战斗意志,也还是心存疑惑的。

特别是之前和孔有德等军在安丘、高密的对峙,杨御藩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这令新扩建不久的杨家军颇为士气低落,他们对于自己能否战胜清军产生了怀疑。也就是后方源源不断的物资补给,提升了军队的士气,才能让这支军队没有崩溃。

但是现在这一仗,立刻让跟随杨御藩出来的骑兵们放下心了。若是跟着总兵大人每次都打这样的胜仗,清军还有什么可怕的?

第322章 青州七

康喀喇躺卧在温暖的床榻上睡得正香,却突然隐约听到了厮杀声,中午在王鳌永等青州官员的接待宴上多喝了几杯的他,现在连眼睛都睁不开,只当自己是在做梦了。

但是梦中的厮杀声不仅没有消失,反而越来越清晰了,十几岁的少年并没有上过战场,因此依然没有警醒过来。不过下一刻,房门被撞开的声音终于让他受惊坐了起来。

冲进来的是他父亲给他留下的两名家丁,这两人身上虽然衣衫不整,但手中却紧紧抓着佩刀和铠甲,不待康喀喇出声,其中一人就把手中的铠甲丢在床上,对他快速的说道:“贼兵攻进青州城了,快把铠甲穿上,我们得尽快离开这里。”

康喀喇脑子里昏昏沉沉的,但手脚却也动作了起来。他根本没想过青州城内也能遇到贼寇,因此脱的只剩下了中衣,掀开柔滑的丝绵被后,一阵寒气顿时让他稍稍清醒了几分。

他一边穿着衣服,一边向着两个家丁询问道:“哪来的贼兵?王侍郎他们在哪?本城的守军呢?”

守着门口的两名家丁一边整理着自己身上的铠甲和鞋子,一边对他回道:“我们也不知是哪来的贼兵,只是听到外面的叫嚷声才知道有贼兵入了城,府内的仆役都跑路了,我们也没顾得上去问王侍郎在哪,就先来护卫主子你了。”

康喀喇脑子里一个激灵,算是彻底清醒过来了。他匆匆下床穿起了鞋子,又问道:“特勒他们在哪?你们有没有派人去找过陈锦?”

两名家丁互相望了望,这才摇着头回道:“特勒他们喝醉了,我们跑出来的时候,他们还没有完全醒来。不过我们已经嘱咐过他们,穿好衣服后来和我们一起汇合,护着主子再说。中午酒宴结束的时候,陈锦跟着张知府去了,我们也不知该去哪找他。”

康喀喇心里顿时一沉,他领了十王的命令护送陈锦前往莱州就任登莱巡抚,这原本是一个极简单的任务。从某个角度上来说,这种任务就是给他们这些功臣子弟积累资历的,普通军将只能上战场一刀刀砍出前程了,这也算是对于功臣之后的优待了。

这样一个简单任务都被搞砸的话,那么他岂不是要成为其他人眼中的笑柄了。于是站起身来的康喀喇拿起了一旁的佩刀咬牙说道:“我们不能自己跑路,先去问问府内的人,王侍郎在什么地方,要是找不到王侍郎,也问清楚知府衙门在哪…”

只是此时的王鳌永派人到街上打听时,发觉冲入城内的是一群装备良好的骑兵后,立刻就带着亲随逃到了屋顶上,根本没去理会下面四处叫喊自己名字的满人军将。

跟着王鳌永上屋顶的亲随还有些惶恐,向着他小声问道:“老爷,是不是应当回应一声,让他们也先躲一躲?他们在下面这么叫嚷,也不是事啊。”

王鳌永趴在屋顶上,既担心自己滑下去,又感觉瓦面过于冰冷实在不是什么好地方。听了亲随的话,他怒气冲冲却又压低了声音说道:“你是不是傻子?这些满洲人穿成这样,不管走到什么地方都藏不住。我们和他们在一起,能躲到什么地方去?

真是该死,街上还有为贼寇叫好的,城内居然还有这么多从贼的人,看来这里也不保险。你去那边看看,要是没人,我们就从那边下去,翻过院墙去隔壁的房家躲一躲。这些贼寇应该不敢随意侵犯城内大户人家的,否则大家一起动手,贼寇未必能在城中待下去…”

青州卫衙门二堂内,指挥使黄桓看了看身边瑟瑟发抖的士兵们,终于没有了抵抗下去的勇气,他向着院外高声喊道:“外面是哪路好汉,可否报个名来。”

不一会,一个黄桓并不算陌生声音就回道:“黄桓,本官杨御藩。你若是投降,看在过去相识一场的份上,俺给你条活路。可你要是继续抵抗,那就别怪我无情了。里面的人听好了,放下武器走出来的,本官也不为难你们,可你们要是继续冥顽不灵,替建奴卖命,那就要就地正法了。”

黄桓注意到,随着杨御藩这话一出,身边的士兵中已经有人开始挪动脚步远离自己了。他想了想,终于丢下了武器,向着外头喊道:“杨总兵,我这就出来投降。我愿意领受刑罚,还请杨总兵放过下面的士兵和我的家人,他们和青州之事无关…”

杨御藩看着从院子里走出的黄桓,弯腰驼背一脸垂头丧气的样子,便知道这人已经完全屈服了。他于是对着黄桓身后的将士说道:“你们有家的放下武器回自己家去,无家的便回去营房,百户及百户以上的军官同黄指挥使一起留下吧。”

原本还跟在黄桓身后的士兵,听到这话顿时把手中的武器一丢,然后讪笑着从边上小心翼翼绕过了杨御藩等人,接着便头也不回的往衙门外跑去了。很快黄桓身边就剩下了五人,黄桓瞧着这些抛弃自己跑路的士兵,虽然眼睛瞪的很大却终究没有出声。

看着闲杂人等都走光了,杨御藩这才满意的对身边的部下吩咐道:“成功,你带着黄指挥使去搜签押房内都有什么公文,顺便把关防印信拿过了。守民,你带着其他人去城中各处还在抵抗的城门、仓库等地,让那些士兵放下武器投降。其他人跟我去瞧瞧,那位建奴任命的双侍郎到底抓住没…”

杨御藩身后的将士们都齐齐答应了一声,随着卫指挥衙门被拿下,指挥使黄桓的投降,这青州城内的战斗也就快接近尾声了。接下来就是控制城门,然后把闲杂人等赶回家去就算是正式接管这座城市了。

虽然青州城内有数万人口,但只要这些人被隔离在自己家中,那么他们就不必担忧有什么人会跳出来反抗自己了。在没有人组织的情况下,单独一两家豪门大户想要和一只军队进行战斗,几乎就是找死。

虽然这些豪门大户一般家中都有家丁和习武的子弟,但是这些人欺负一下乡民或是躲在家中守家还行,跑到开阔地同军队进行作战,几乎几个照面就被冲垮了。因此,封锁街道、宵禁是少数军队控制大量人口城市最有效的措施,任何一支军队都知道这个基本常识。

杨御藩从卫指挥衙门前往奇松园的路上,看到街上已经没什么行人了,倒是道路两边围墙上趴着不少人关注着自己这支部队。他策马从道路上前进着,并没有对这些人进行呵斥,因为只要他们不上街,那么他们就是无害的百姓。

杨御藩带人赶到了奇松园门前时,才发觉马岱还带着人守在门外,地面上还躺着两个中了箭的士兵。他顿时下马走上前问道:“怎么回事?”

马岱瞧着杨御藩过来,顿时有些灰头土脸的说道:“院子里有几个神箭手,我们一时没有防备,被他们伤了两人。现在他们控制着大门和墙头,我们冲了几次都失败了,我已经叫人去抬门板过来了。一会我亲自带队冲进去。”

杨御藩瞧了瞧奇松园的大门和墙头,然后让人拿长枪挑了一个头盔在墙边走了走,果然一箭飞来把头盔都射下来了。杨御藩干脆又让几名士兵举着头盔在墙边走了走,瞧了瞧射箭的来路后,这才说道:“看来院子里的人应该也不多,国柱,去把我们带来的铁疙瘩拿一袋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