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半江瑟瑟
片刻之后,看完了一份报纸的吴铁城对自己的秘书开口道:“把我做批注的部分裁下来,整理到办公室的二号文件夹里。”
“是,市长”
等到秘书完成了吴铁城的要求,想要退后一步继续当自己的透明人的时候。
他突然听到自己这位往日成熟稳重,颇有威严的上海父母官发出带有明显的疑问色彩的轻咦。
“欸?卫辞书?”
听到这声轻咦的秘书抬头一看,只见上海市长吴铁城拿着一份《大公报》,面色诧异中还带着几分好奇。
“一个医生怎么跟作家搞上了,还是个左翼作家……”
一旁病床上吃完了早餐,正在吃餐后水果的吴溪颖也听到了自己父亲的低语。
这个内心玲珑,面容姣好的震旦大学女学生对外表高大俊朗的卫辞书有几分兴趣,因此,听到自己老父亲口中出现卫辞书的名字之后,这位算得上民国期间顶流的千金小姐便对自己的父亲开口说道:“爹爹,卫大夫是出什么事了吗?”
吴铁城听到女儿的疑问,并没有第一时间回答女儿的问题,而是开口向吴溪颖反问了一句:“囡囡(nan 一声),你觉得,卫大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
“唔……”听到自己父亲的问话,吴溪颖一时间不明白自己的父亲是什么态度,但这个聪慧的女子知道,接下来自己的回答一定会影响父亲接下来对那个年轻人的安排。
自己毫无疑问是站在父亲这边的,远近亲疏的道理不外如是,在心中给了自己一点暗示,吴溪颖最终还是决定实话实说,交代出自己心中如实的想法。
“我……觉得,卫大夫是一个很认真的医生。他查体,问诊什么的,都很认真。但是,我总感觉他对我有些冷漠……”
“有些冷漠?”吴铁城对宝贝闺女的回答有些吃惊,本来按照以往的经验,他认为这个年轻人但凡有一点想要进步的心思,那对自己的女儿就算达不到谄媚的程度,也应该尽心尽力。
好小子,这小兔崽子好大的胆子。老子都舍不得板起个脸对自己的女儿说话,这个年轻人已有取死之道!
看着自己的老父亲脸黑了半截,吴溪颖有些害怕的缩了缩头,担心自己说错话的她赶尽给卫辞书找补几句,“我说的卫大夫冷漠是治疗之外。在治疗的时候,卫大夫也很认真很负责啦。每次看着戴着口罩的卫大夫面无表情在自己的身前看病历就感觉自己怕怕的,而且他每次给自己查体的时候,都会带护士过来,对我也很尊重……”
当前的年代并没有制服诱惑这个词汇,不过但凡来一个后世的网友,比如息壤的读者老爷们,让他们看到吴溪颖现在这一副脸红害羞,整个脑袋都要埋在被子里的模样,怕不是都要说一句,你脸红个泡泡茶壶。
听到自己女儿的话语,吴铁城满意地嗯了一句,“那这个小伙子很不错啊, 知道你是我吴铁城的千金,也不像其他医生一样上赶着巴结你。如果这个小伙子真的那么表里如一,那么也当得上一声青年才俊。”
将目光在《大公报》上鲁迅所写的那篇文章上扫过,板板正正的印刷体内容上标准的印着加大加粗的标题《我与卫辞书君》。
“没想到这个青年才俊还是个文学作家,《绍宋》那本书我也看过,这种青年才俊非池中之物,如果不是共党那边的人,倒是可以随手栽培一番,权当一步闲棋。”
而且……看自己女儿这个样子,想到这里,吴铁城抬头看了眼病床上面颊尚带着红晕的女儿,如何不明白这个青春期的女孩儿已经芳心。
想到这里,这个上海市的市长冷哼一声,随即对自己的女儿开口说道:“那个卫辞书治疗之外对你是什么样的冷漠态度,给老夫细细说来?”
听到吴铁城的问话,躺在病床上的吴溪颖有些委屈地嘟了嘟嘴,随即开口说道:“就是,王姨陪我在走廊复健的时候,我有时候会看到那些医师和护士在吃一些闻起来很好的西点。说是什么叫蛋挞和雪花酥的东西。我托王姨去街上的西点屋看过,没有找到。后来才得知那些都是都是卫医师自己在家做完,然后带来医院分给同事们的。“
说到这里,吴溪颖的委屈又多了几分,只见她撇着嘴对极度溺爱自己的老爹开口说道:“如果就这样也就算了,可我看到那些普通病房的患者也收到过卫医师的西点。而且,卫医师跟那些患者说话的时候笑呵呵的,完全不是对我一样的,冷冰冰的态度……”
“这小兔崽子……”听着自家女儿的发言,吴铁城脸上一脸无奈,卫辞书的如此表现,往好了说是不卑不亢,但说的难听一点,那就是恃才傲物。
“放心囡囡,待会儿老爹帮你教训他。”
仿佛是为了给吴铁城提供表现的机会,在吴铁城声音落下之后,这间高等病房的入口处刚好响起了敲门声,以及卫辞书文雅而有磁性的声音。
“咚咚咚。:”
“查房。”
第十六章 始料未及的回报
听到查房的声音,病床上的吴溪颖和吴铁城心照不宣地停止了交流。
伴随着厚重的实木门被推开的声音,身穿白大褂身高一米八三的卫辞书走进了房间。
看到房间内站着的人,秘书,保镖一票人,以及在沙发上坐着的吴铁城,这副景象让卫辞书愣了愣,但片刻后,反应过来的卫辞书对着沙发上的吴铁城遥遥一点头,然后继续自己的查房工作。
“吴小姐,身体感觉怎么样?过去二十四小时大便过几次?测一下体温……”
在经过十多分钟的忙碌后,卫辞书向身边的护士交代了一下吴溪颖今天要服用的药物,并且在自己的医师诊疗手册后写好相应的诊断。
这时的卫辞书打算转身离开,但他刚要迈步离去,就听到坐在沙发上的吴铁城轻轻咳嗽了一声。
“咳咳。”
以微不可察的动作叹了口气,卫辞书随即转过身,走到吴铁城的身边开口说道:“吴市长。吴小姐的身体恢复的不错,我很高兴。”
“你高兴的太早了。”抬头瞪了一眼卫辞书,坐在米白色沙发上的吴铁城刻意板着一张脸对卫辞书说道。
十数米开外的,躺在病床上的吴溪颖将自己老爹的佯怒和卫辞书呆愣的模样看在眼中,以前的卫辞书在她面前都是不拘言笑,别来沾边的高冷医生模样,但是现在,卫辞书身上所表现的呆呆的少年气又让吴溪颖感觉有些可爱。
“扑哧咯咯咯咯”女孩子黄雀般的笑声在这间高级病房内回荡开来,冲散了一闪而过的紧张氛围。
吴铁城肆无忌惮的释放着自己作为一方大员的立场,就直直的看着卫辞书不说话。而卫辞书自信,当下的自己没有任何把柄在面前的男人手上,因此也不甘示弱的对视回去。
身边的秘书和警卫都静静的看着两人的表现,大气不敢喘一声。
两个人就这么大眼对小眼的看了起来。
“幸亏这不是后世的成都,要不然两个人对看这么长时间,结局不是打架就是要接吻……”
几分钟过后,心系其他患者的卫辞书终于没有陪对面中年人玩下去的耐心,而是直截了当的开口说道:“吴市长这是,对卫某有什么意见?”
听到卫辞书的话,吴铁城面色稍缓,他没有第一时间回答面前这个青年的问题,而是从面前的大理石桌上拿起今天刚出版的大公报:“卫先生同周樟寿走的很近?”
“我俩都住在大陆新村,从当前的关系看,我和他算是能说上两句话的朋友。”
“周樟寿此人反对党国,南京的蒋委员长和教育院的吴稚辉院长对此人颇为不喜。况且此人最近于公告租界颇为活跃,其组建的左联亦有朱毛赤匪的背景。”说到这里,吴铁城端起面前的乌龙茶饮了一口,便继续开口说道,“党国不会放任这些人如此逍遥法外,将来必定会有所应对。按理说,这些事情我不该提,但卫先生是小女的救命恩人,且和那个周樟寿接触尚浅,优有悬崖勒马之效。”
“辞书,你作为美国高等大学的海归博士,未来不是一句不可限量就能说得清楚的,十年之内进卫生部,步入南京中央也不是并无可能。所以今天我在这里啰嗦几句,还请卫医师不要自误。”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等到吴铁城话语落下,卫辞书组织措辞片刻,随即开口回答:“感谢吴市长提醒。我与鲁迅先生一见如故,彼此心心相惜,所谓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在国共两党之间,对于自己的位置该站在哪里,我的内心是很清楚的。”
“那便可以了。”听到卫辞书的话,吴铁城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开口又说道,“你救下了小女,吴某也不能没有表示,听闻仁济的内科还缺一个华人副主任医师,卫大夫来到仁济的时间虽短,却已经在患者中有口皆碑,这个副主任医师的位置就由你来担着吧。我已经在朋友的聚会上听到不少人提到仁济有个新来的好大夫了。”
“那,辞书就却之不恭了。”
“还有一件事。”此时的吴铁城已经起身,他身旁的秘书已经走到门口的衣架上帮他拿起了大衣,“听说卫辞书制作西点很有一套?”
吴铁城的问话让卫辞书多少有些惊讶,但想到自己曾在后世跟一个蓝带毕业的哥们认真学过几个月,所以卫辞书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并没有隐瞒的必要。
所以,这个年轻人对当前的国府大员直接说道,“也算是能够拿的出手的水平。”
“具体而言呢?”
“比当前上海大多数的西点房要厉害一些。”
“那老夫的女儿就不配品尝到你卫大医师亲手制作的西点吗?”
“额……我是担心,吴小姐吃坏肚子……”
“除非是你小子往那些东西里面下药,但我认为你没有那个胆子。”
“市长高见。”
“行了,别说这些有的没的。以后,记得多带些糕点来给我家的囡囡。每周不要少于两次,我每个月再给你一百大洋。”
好家伙,跟自己的工资差不多高了,果然是国民党的大官,花起钱来就是财大气粗。类似的念头在心中一闪而过,卫辞书思考片刻还是应承下来,“是,市长。”
“出院后也不能停,到时候直接送到我家的别墅,没时间的话,我派人过去拿。”
“好的。”
“还有。”此时的吴铁城已经穿好了大衣,只见他将手伸进大衣的内兜,找到两张张委任书递给卫辞书,“这是震旦大学医学院和国立上海医学院的讲师任命书。下周一去这两所大学的医务处报道,现在医生想要往上走,一个大学教授的身份是少不了的。老夫也就做个顺水人情。”
“啊?”
“嗯?不满意。”
“不是,只是没想到这么突然,而且,担心自己会误人子弟。”
听到卫辞书这么回答,站在他对面的吴铁城呵呵笑了两声,说了一句:“我看好你。”
随即带着秘书和警卫大步向病房门外走去。
第十七章 沙龙谈话
一九三六年二月二十四日 上海 法租界 莫里哀路
今天便是庆龄先生和鲁迅约定着要召开沙龙的时间。
跟在鲁迅身后走进别墅内部的卫辞书好奇的打量着室内的众人。
将穿在身上的大衣递给身旁的佣人,卫辞书在鲁迅的带领下和当前上海左联的作家一一见面。
在鲁迅的介绍下,卫辞书和提前到达这里的作家们一个接一个打着招呼,“田汉、夏衍、沈雁冰(矛盾)、周扬、萧红、萧军、胡风……”
以及一个个子中等,看起来精瘦的男子,李允生。
听到鲁迅念出这个人的名字,卫辞书不由得在握手的时候向对面的男子深深看了一眼。
在去年,也就是1935年,红一方面军长征结束后,中共中央急需恢复对白区的领导,并贯彻瓦窑堡会议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再加上上海地下党自1934年江苏省委被破坏后陷入瘫痪,与中央联系中断,急需重建。
经过中央慎重的讨论后,这几条担子就统统压在了冯雪峰头上。
如果卫辞书没有猜错,此时的冯雪峰已经与王尧山(江苏临时省委组织部长)完成了接洽,此时正在逐步恢复上海的地下党架构,并且在恢复过程中,使用单线联系、化名活动等方式避免加强组织的隐秘性。
只不过,按照原来的历史,冯雪峰要在一九三六年的四月才会来到上海,而不是一九三六年的二月末。
此时卫辞书心下疑惑,却不能直接开口相问,只能装着一个新手作家的身份和冯雪峰打着招呼。
当然,卫辞书的这个疑问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得到解决,那是他到达延安不久,随即在延安总部的图书室见到自己写的《绍宋》全集的时候。此时的问题跨过十数个月的时间集中他的眉心,原来,穿越者的蝴蝶效应,从他穿越到这里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
出乎卫辞书所料的,化名李允生的冯雪峰并不是简单的跟他打一个招呼。
“现在民国上下有报纸的地方,就有卫先生写的《绍宋》,现在就连成都的《华西日报》陕西的《西安日报》都在连载卫先生的作品。听说数日前,《快活林》刊载完《绍宋》的大结局,各地读者写来的信件将《新闻报》的编辑部塞的水泄不通,这可是民国以来作品的头一回啊。久仰卫先生的大名。”
听到冯雪峰亲切和打趣的话语,卫辞书想到近日来在医院出诊以及在大学讲课的种种插曲,随即摇头苦笑道,“说到这个,辞书真的满腹委屈。因为那些信件有七成是在询问卫某何时开新书的事情。有些心急的读者甚至严令卫某三天内将新书的稿子端上来。剩下的大多数便是对卫某《绍宋》的结局不满意,责令卫某为什么不让赵玖直接开启工业革命,打到欧美的老家。此外,还有一小部分。“
“哦?还有一小部分什么?”卫辞书的话引起了在场众人的兴趣,只见不单单是冯雪峰,站在一旁的胡风,老舍,夏衍,田汉以及坐在主位上的宋庆龄都将目光注视了过来。
看到这个情景,卫辞书便一副耿直青年的样子开口,“剩下的一部分上海,苏州的书友倒是友善的紧,他们在信里一直问卫某住在上海的哪个地方,说一定上门来找卫某找杯茶喝,好好亲善一番呢。”
“哈哈哈哈哈!”
卫辞书欲扬先抑的话语引起了众人的哈哈大笑。声音之大,引得会议室入口处的女佣频频探头。萧红和宋庆龄两人更是掏出了自己的手帕擦了擦眼角的眼泪。
开朗的笑声极大缓解了卫辞书和众人的生疏与隔阂,所以等到卫辞书入座的时候,他已经能够和加入到众人之间,三三两两的闲谈之中。
片刻之后,等到众人全部到齐,坐在宋庆龄旁边的鲁迅和宋庆龄以及冯雪峰对视一眼,随即起身开口说道:“好了,各位。”
“今天,我们来到这里,主要是讨论左联为了响应陕北的毛先生的号召,进行解散以及建立文艺战线上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事宜。”
“当前上海的文学派系可以说是斑驳混杂。除了左联之外大体可以分为六类。”
”一、自由主义与中间派文人群,这一派以林语堂、沈从文、施蛰存、戴望舒等人为代表,主张文学超越政治藩篱。林语堂创办《论语》倡导幽默闲适;沈从文以《边城》构建湘西人性乌托邦对抗左翼叙事;施蛰存主编《现代》杂志开创心理分析小说;戴望舒则以《雨巷》坚守诗歌艺术本位。他们或保持政治疏离,或以审美现代性消解意识形态之争。”
“二、市民文学与鸳鸯蝴蝶派,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张恨水的《金粉世家》,除此以外周瘦鹃的《礼拜六》杂志、包天笑的《上海春秋》也是通俗文学的林俊人物,以往被左翼斥为"旧派",但现在看来,也是我们统一战线可以团结的对象。”
“三、民族主义文学阵营,王平陵推动"民族主义文艺运动",黄震遐的《黄人之血》宣扬大亚洲主义。这批作家的统一特征都是受国民党所支持,试图以民族叙事抗衡我们左翼的阶级斗争话语,但好在,他们的影响力现在相对有限。”
“四、现代主义文选团体,其中刘呐鸥、穆时英领衔的"新感觉派"的意识流创作;邵洵美通过《金屋月刊》倡导唯美主义。他们在形式探索中保持政治暧昧性,主张闲谈风月,不问国事。”
“五、独立知识分子的中间地带,这一派以胡适的《独立评论》为代表,胡适的主要思想是宪政改良。而梁实秋挑起"人性论战"则是在质疑我们整个左联的文学阶级性。这群自由派在国共两党之间保持批判距离,主张“第三立场”。”
“六、国际文人,这个派别在上海的 洋人中影响力很大,类似中英国诗人艾克顿编译《现代中国诗选》,美国记者项美丽与邵洵美合作《宋氏三姐妹》,如果我们要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些人也可以是我们争取的对象。”
听着周树人的介绍,卫辞书心下暗暗摇头,当前上海毫无疑问是中国的文化中心,而面前周树人先生所说的文学派别,何尝不是全国的文学派系。
但如果是这样看的话,当前的左联处境,以及文学上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前景,可谓是不容乐观。
首先是以王平陵、黄震遐为代表的民族主义文学派。在国民党官方支持下,他们发起"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在《文艺月刊》上批判左翼文学"受苏联操控",试图以《黄人之血》等作品建构"大亚洲主义"叙事。在先前报纸的论战上,鲁迅先生曾犀利指出,这种为侵略者张目的"法西斯文学",恰恰暴露了其掩盖阶级矛盾的政治意图——这种意识形态对决,本质上是对民族话语解释权的争夺。
与此同时胡秋原、苏汶等自由主义者以“第三种人”自居掀起文艺自由论战。在此前,他们批评左联将艺术沦为政治留声机,进而遭到瞿秋白“虚伪自由主义”的激烈反驳。鲁迅先生作为左联的领军作家更是直接下场,写出了《论第三种人》的杂文直接下场对线:"生在有阶级的社会里而要做超阶级的作家,实在是一个心造的幻影。"这场论战到现在也没有结束,但可以想象的到,这一文学派系对左联以及左联的主张会是什么态度。
新月派则是小资产阶级的另一个高手,梁实秋以"人性论"对抗革命叙事。他宣称"文学与阶级无关",在遭受到鲁迅"资产阶级乏走狗"的痛斥后,更是直接将争论扩大到人身攻击和政治陷害层面,企图从物理源头上,消灭左联作家的发声渠道。
通俗文学领域,张恨水《啼笑因缘》引发的热潮,暴露了左翼文学与市民趣味的鸿沟。当左联批评鸳鸯蝴蝶派"麻醉大众"时,对方也反讥革命文学是"说教八股"。这是表面上所显示出的雅俗之争,但本质上却是是文学社会功能认知的根本分歧。
而剩下的其他派别,新感觉派作家穆时英用《上海的狐步舞》勾勒都市颓废美学,却因"病态现代性"遭受左联批判,自此之后也是结下了梁子。
但最重量级的当数潘公展等国民党背景文人的直接干预。他们动用行政力量查禁书刊、逮捕作家,将文化论争升级为政治镇压。颇有牛爵爷和李森科的风采。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抬眼望去,举目皆敌。想到这里,卫辞书不自主的叹了口气。
但由于当下房间太过僻静的缘故,场内的所有人都听到了卫辞书的叹气声。进而,包括宋庆龄在内的视线也随之转移过来,这个刚来到沙龙座谈会上的年轻人再度成为了人们中心的焦点。
第十八章 文艺阵线
卫辞书的叹气声引来了众人的视线,由于与卫辞书平辈相交的缘故,在众人面前发言的鲁迅倒是没有生气,而是好奇地问起卫辞书叹气的缘由来。
“辞书为何叹气,可是有什么想法?”
“想法有一些。”迎着在场众多作家名流们探寻的目光,卫辞书也没有藏着掖着的想法,而是直接了当的开口,“今天在座的都是自己人,那在下就说的直接了当一些。”
听到卫辞书的这句话,包括宋庆龄在内的在场的众人面色稍缓,神情也变得更加严肃,纷纷专心致志地听着卫辞书接下来的讲话。
上一篇:红楼:左拥金钗,右抱五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