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半江瑟瑟
收音机里的通电还在继续,但斯诺已经听不清具体词句了。他的大脑飞速运转:西安!那个他离开不久的地方!张、杨动手了!
这意味着什么!?内战会停止吗?抗日统一战线会成为现实吗?苏区的压力解除了?还是说,这将引发更大的风暴?南京会作何反应?日本人会有怎么样的动作?
斯诺猛地扑到书桌前,抓起钢笔,为了苏区的那些朋友们,他必须要立刻写点什么——1936年10月9日凌晨,北平,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发动西安事变,扣留蒋介石。他要在《西行漫记》的终章,加上这石破天惊的一笔!这个夜晚,中国的历史被彻底改写了。
保安的朋友们,你们安全了吗?现在的现在,你们又在做什么呢?
一九三六年十月九日 凌晨 保安 中央局作战室
巨大的作战地图铺满了整张长桌,日光灯管发出稳定的白光。李润石、周伍豪、朱玉阶、张闻天、彭德怀、林育蓉等核心领导人悉数在座。
卫辞书和陈赓几乎是跑着进来的,带着一身寒气。他们一眼就看到了地图上西安的位置被一个醒目的红色圆圈标注出来,旁边钉着几张刚译出的电文纸。
“主席!副主席!各位首长!”陈赓喘着粗气开口。
周伍豪抬手示意他们坐下,直接切入主题:“西安那边果然出事了。张汉卿、杨虎城扣留了蒋介石及随行所有南京大员,并发出了全国通电,提出八项主张,核心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卫辞书的心脏猛地一跳,虽然早有预感,但消息被证实的瞬间,巨大的冲击力依然让他呼吸一窒。成了!历史的车轮真的碾过来了!
“我们已经和张学良进行了联络,”张闻天推了推眼镜,指着桌上的电文开口说道,“和我们预判的发展方向一致。八项主张直指当前时弊,有广泛民意基础。”
“老蒋现在怎么样?”彭德怀出声提问。
“已经被严密控制,具体地点张汉卿的密电中未明说,但安全无虞。”周伍豪回答,“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已全面控制西安城及周边要害,包括机场、车站、电报局。何柱国的骑兵师控制了西面通道和陇海线西安段。王以哲掌握着通讯枢纽。”
“好!”朱玉阶一拍桌子,“张汉卿这次是破釜沉舟了!动作够快,够坚决!摁住了老蒋这个主心骨,南京那群人现在怕是要炸锅了!”
“关键看南京的反应,看各地方实力派的动向,尤其是北方的阎锡山,南方的李宗仁、白崇禧。还有日本人,他们一定会搞小动作。”林育蓉出声发表自己的意见。
“育蓉同志说得对。”李润石掐灭了手中的烟蒂,走到地图前,扫视了众人一眼然后开口说道,“这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是千载难逢的转机。我们当前的任务有三:”
“第一,立即以中共中央和我个人的名义,分别向张、杨发出通电,坚决支持其爱国行动和八项主张。强调当前最重要的是保证蒋的安全,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措辞要鲜明,立场要坚定,同时给张、杨以强有力的政治后盾。”
“第二,命令吕梁前线贺龙部,晋北徐向前部,立即转入最高戒备防御态势。严密监视当面中央军胡宗南、孙元良、桂永清等部动向,严防其狗急跳墙,向西突击或向西安方向移动。航空兵部队加强侦察警戒。同时,部队抓紧休整,消化战果,随时准备应对更大规模冲突。”
“第三,立即组建中共代表团,由伍豪同志负责,克农同志协助,准备赶赴西安!代表团的任务是:斡旋各方,力保蒋之安全,协助张、杨处理善后。最重要的是,与张、杨及南京方面的代表展开谈判,务必促成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局面!这是我们当前所有工作的核心问题!”
“我同意主席的意见。”周伍豪立刻接话,语气沉稳的开口说道,“代表团人选我马上拟定。同时我建议,立刻向在白区工作的地下组织下达指示,特别是上海、南京、北平等地,密切关注舆论动向,引导民众支持八项主张,揭露亲日派的阴谋,为和平解决事变营造有利氛围。”
“山西阎锡山那边怎么处理?”张闻天问道。
“首鼠两端的阎锡山上不了台面,”主席的话语中透露着浓浓的自信,“老蒋在的时候他怕老蒋吞了他,现在老蒋被扣了,他更怕我们,也怕日本人。西安这一响枪,估计把他吓得不轻,现在肯定在拼命给南京和西安两边发电报观望。让徐向前继续保持对太原方向的压力,但暂不主动进攻,看他的表演。”
作战室内迅速忙碌起来。参谋们根据首长的指示起草电文,通讯兵的手指在电键上飞快跳动,滴滴答答的声音密集响起。
李润石、周伍豪、张闻天低声讨论着代表团的具体人选和谈判策略要点。
卫辞书和陈赓站在一旁,看着眼前高效运转的指挥中枢,感受着这历史转折点上的紧张与激昂。卫辞书的目光再次投向地图上那个被红圈标注的西安。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中国的命运,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充满希望但也布满荆棘的阶段。
周伍豪走到卫辞书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小鬼,历史掀开新的一页。你带来的那些家底,我们建设根据地的那些努力,现在,要真正派上大用场了。在家里好好待着,稳固后方,这个时候,你不能出事。”
卫辞书用力点了点头,目光坚定:“明白,副主席!农业部、后勤部、工业部,红军医院,我都会好好努力。保证前线需要什么,我们就有什么!绝不给中央拖后腿!”
第一一三章 龙虎相争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日 金家巷张公馆
看守严密的房间内,时不时传来一个中年男子的大吵大闹和打砸器物的声音。
“娘希匹!”
“把这些饭菜撤走!本委员长要绝食,你们的饭,我一口不吃!”
“委员长,您还是用一些吧……”
“以下克上,倒反天罡!你们给我转告张学良!要么他放我走,要么,就让他直接枪毙我好了!”
“委员长您消消气!”
“我不消气!他张学良胆大包天,敢摸我这只老虎的屁股,他就应该想到有今天这个局面!”
“娘希匹!娘希匹!我的假牙呢!?”
“这……”
“去给我把假牙拿来!我要睡觉!!!”
此时的张学良站在房间外,听着光头在里面各种作妖的声音,面上满是苦相。昨天晚上自己脑子一热抓了蒋介石,但是恢复冷静之后才发现这是个烫手山芋。近日他张学良收到的电报比此前一年收到的都多!
“副司令,南京方面,何应钦已就任‘讨逆军总司令’,宣称要‘督率三军,扫荡叛逆,营救领袖’。胡宗南第一军前锋已过潼关,桂永清教导总队正沿陇海路全速西进。”
“阎锡山电,……汉卿老弟,惊悉西安之变,五内俱焚!委座一身系天下安危,万不可有丝毫差池。望弟以国家社稷为重,悬崖勒马,速送委座回京,弟百川愿全力担保弟之安全与前途’。”
“四川刘湘、云南龙云、山东韩复榘等,措辞各异,核心均是促请释放委座,语气十分强硬。”
“北平学界名流联名通电,指斥此举破坏统一,动摇国本。”
“上海商会急电,忧虑战端重开,商路断绝……”
就在此时,进入蒋介石房间内的副官,端着盘子和一口没动的好酒好菜走了出来,对着张学良无奈摇头。看着副官的样子,张学良叹了口气,随即挥挥手,示意副官把菜端下去。去
看着副官离去的身影,张学良抬手按了按自己酸胀的太阳穴,真想那个男人,赶快来到西安啊……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日 南京 军政部
巨大的军用地图铺在长桌上,代表“讨逆军”的蓝色箭头密集指向潼关。何应钦背着手站在地图前,大义凛然的表情中夹杂着一丝捉摸不定的兴奋。戴季陶、居正、孙科等人围坐一旁,面色各异,情绪激动。
“不能再等了!”戴季陶猛地一拍扶手,声音因激动的对面前的众人开口,“委座身陷囹圄,危在旦夕!张杨二贼,狼子野心。所谓八项主张,不过是裹挟领袖、分裂国家的遮羞布!我党国尊严何在?领袖安危何系?必须立刻以雷霆万钧之势,武力戡乱!轰炸西安,迫其就范!”
这人干活也太糙了……
心中对面身边的戴季陶腹诽一句,孙科随即装模作样地紧皱眉头,忧虑开口:“戴公,轰炸西安是不是太有魄力了一些?万一误伤委座,或者激怒张杨,后果不堪设想。这岂不是置委座于险地?当务之急,应是政治解决,敦促张杨释放委座为上。”
“政治解决?谈何容易!”何应钦转过身,声音低沉有力地说道,一种上位者的感觉已经开始在他身上浮现,“张汉卿已是骑虎难下,杨虎城更是亡命之徒。他们扣留委座,提出的那些条件根本就是在要挟中央,示弱只会让他们得寸进尺!我已下令胡宗南全速向西安推进,桂永清部紧随其后。兵临城下,方能迫其放人!至于轰炸西安……”
说到这里的何应钦语气停顿了一下,挺了挺自己的胸膛,“我认为这是必要手段!先炸毁西安机场,瘫痪其空中力量,震慑城内守军!目标精准,不会危及委座安全。我们的空军已经做好了转场的准备!”
居正捻着胡须,忧心忡忡:“敬之兄,军事行动非同小可。一旦开打,内战全面升级,局面恐难收拾。阎百川、刘甫澄、龙志舟这些人态度暧昧,万一他们……”
“没有万一!”何应钦打断居正的讲话,斩钉截铁,“阎锡山已来电,虽言语含糊,但承诺约束晋军,不干预中央平叛。其他人更是不足虑。现在我们的中央必须强硬!唯有武力,才能彰显维护统一、捍卫领袖的决心!我已就任‘讨逆军总司令’,一切部署,皆为营救委座,荡平叛逆!刻不容缓!”
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机要秘书匆匆而入,将一份电文递给何应钦:“总座,西安方面……张学良再次拒绝执行释放委员长的命令,并加强了临潼、灞桥一线的警戒。另外……夫人和宋部长、孔院长他们,正在召集会议。”
从秘书手中接过相应的电报,何应钦扫了一眼电文,随即冷哼一声,将电报拍在桌子上:“妇人之仁!都什么时候了,还在幻想和平解决?张汉卿是在拖延时间!”
说到这里,张学良看向戴季陶等人,“诸位,时不我待。必须立刻向全国表明中央戡乱平叛的坚定立场!我意已决,即刻发表《讨伐张杨通电》,并命令空军,明日拂晓,转场洛阳!”
戴季陶立刻附和:“正当如此!敬之兄当机立断,实乃党国柱石!”
孙科和居正对视一眼,嘴角纷纷勾起一丝微妙的弧度,“好吧,既然如此,我们也同意敬之兄的看法。”
同日 南京 孔祥熙官邸
与军政部的紧张肃杀截然不同,孔宅的小客厅内充斥着一种伴随着焦虑的凝重。
宋美龄端坐在沙发上,尽管妆容精致,但眼底的疲惫和忧惧难以掩饰。宋子文眉头紧锁,来回踱步。孔祥熙则坐在一旁,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一张肥肥的胖脸上满是愁容。
“轰炸西安?何敬之他疯了!”宋子文猛地停下脚步,声音压抑着愤怒,“用炸弹去营救自己的领袖?这简直是谋杀!万一中正有个闪失,他何应钦担得起这个责任吗?!”
听到宋子文的话,一旁的孔祥熙叹了口气,声音低沉地开口:“子文,话虽如此,但何应钦手握兵权,又以‘营救领袖’为名,站上了道德高地。党内、军内,主战之声甚嚣尘上。他发表《讨伐通电》,就是要把事情做绝,不留转圜余地啊。”
宋美龄深吸一口气,努力维持着镇定,但声音微微发颤:“我了解汉卿。他虽冲动,但并非毫无理智的暴徒。他扣留介石,是出于抗日救国的激愤,并非真的要伤害他。何应钦这样蛮干,只会把汉卿逼上绝路,把介石置于更危险的境地!我们必须阻止中央军向西安的武力逼近。”
“怎么阻止?”宋子文烦躁地抓了抓头发,“何应钦现在听不进任何劝告。那个‘讨逆军总司令’的头衔,已经让他大权独揽了!”
“端纳!”宋美龄忽然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光芒,“澳大利亚人端纳,他是介石的老朋友,也曾做过汉卿的顾问。他立场中立,与双方都有交情。请他立刻去西安!他或许能在我们和汉卿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了解达令的真实状况,同时把我们的想法传递过去!”
宋子文眼睛一亮:“对!这是个办法!端纳先生是合适人选。我立刻去联系他,安排飞机!”
孔祥熙也点点头:“夫人此计甚好。同时,我们要加紧活动,联络张治中,陈布雷,陈立夫,还有薛岳这些委员长的亲信。阐明利害,反对何应钦的军事冒险。现在我们必须要强调,任何可能危及委座人身安全的行动,都是绝不能接受的。要马上同张学良开启和谈,为政治解决争取时间和空间。”
“好!”在心中做出了抉择的宋美龄站起身,眼神透露着坚定的神色:“子文,你去安排端纳先生。庸之,联络各方的事情交给你。我……我要亲自去见何应钦!无论如何,必须让他暂缓轰炸行动。哪怕,只有一天也好……”
同一时间 香港启德机场
一架意大利航空公司的客机在巨大的轰鸣声中降落。汪精卫在曾仲鸣和陈璧君的陪同下快步走下舷梯,早已等候的国民党粤系元老及亲信陈公博、周佛海等人立刻迎上。
“汪先生!”“兆铭兄!”“一路辛苦!”
众人的问候声此起彼伏的响起。
汪精卫面容沉痛,与众人一一握手,声音带着旅途的疲惫和深重的忧虑:“国事至此,兆铭寝食难安!介公安危,国家前途,悬于一线啊!”
没有过多寒暄,一行人迅速乘车离开机场。车内,陈公博立刻汇报:“南京情况复杂。何应钦已就任讨逆军总司令,力主武力解决西安事变。轰炸西安的计划已经做出,但是遭到了宋子文,张治中和薛岳等人的极力反对,所以这件事,两方人马依然在吵……胡宗南部前锋已抵华阴,桂永清部在洛阳集结。宋美龄、孔祥熙、宋子文一派主张政治解决,反对军事冒险,已派端纳顾问飞赴西安斡旋。两派的争执十分激烈。”
“何敬之……太鲁莽!”听完了陈公博的汇报,汪精卫面色不愈,毫不客气地批评开口,“他就没想过轰炸西安的时候,万一伤及介公,他担待得起吗?此非救国,实乃祸国!”
大义凛然表达完自己的态度后,汪精卫话锋一转,对面前的心腹开口说道:“党内其他同志的态度如何?”
周佛海接口道:“孙科、居正等人态度暧昧,似被何应钦裹挟。张治中、陈诚等黄埔系将领忧虑委座安全,对何应钦的激进主张颇有微词。各地实力派如阎锡山、李宗仁、刘湘等皆在观望,来电措辞谨慎,多呼吁和平解决,保证委座安全。”
“嗯,”汪精卫沉吟片刻,“当务之急是稳住局面,防止内战扩大,更要防止何应钦等人借营救之名行不轨之事。我的声明发出去了吗?”
“已按先生指示发出,各大报均已刊登。反响强烈,各方均视先生为可能调停之关键人物。”陈公博回答。
“好。”汪精卫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立刻给南京发电:汪精卫已抵国门,深切关注西安局势及介公安危。值此民族危难之际,呼吁各方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保持最大克制。任何可能危及介公人身安全之军事行动必须立即停止。当务之急是开辟有效对话渠道,兆铭愿竭尽所能,协助各方寻求和平解决之道。”
说到这里的汪精卫抬头思索片刻,随即又加重语气补充:“此电同时发给西安张汉卿、杨虎城两位将军,以及宋美龄女士、孔祥熙院长、宋子文部长。另外,佛海,你即刻动身去南京,面见各方人士,尤其是宋子文、孔祥熙,表达我关切和调停的意愿。务必摸清何应钦的真实意图和部署细节。”
“是!”周佛海应道。
汪精卫靠在车座后背上,闭目养神,但手指仍在膝上轻轻敲击着。蒋介石被扣,南京权力出现真空,何应钦的武力冲动与宋美龄的救夫心切形成尖锐对立。这正是他汪精卫重返权力核心,甚至是重塑格局的最佳舞台。他要做那个力挽狂澜、促成和平的关键先生,将全国的目光和期待都吸引到自己身上。
至于蒋介石?他的命运,此刻已成为汪精卫政治棋局中一枚极其重要的棋子——既不能让他真的出事,那样会让局面失控。但也绝不能让他轻易脱困,否则自己白忙一场。这其中的分寸,需要极其精妙的拿捏。
船行至广州码头,汪精卫望着熟悉的景象,心中已开始飞速盘算下一步的落子计划。
……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一日 清晨 保安 北霸天大队食堂
刘顺把最后一块黑面窝头塞进嘴里,就着热腾腾的菜汤咽下去。食堂里弥漫着油条、豆浆和咸菜的味道,飞行员、地勤们三五成群,边吃边低声议论,嗡嗡声盖过了碗筷碰撞的声音。
此时众人的话题只有一个:西安。
“乖乖,真把老蒋给扣了!”王海咬了一大口油条,又喝了口豆浆含糊着开口,“张少帅这回是真豁出去了!”
一旁的赵宝桐捧着豆浆碗,眉头微皱:“八项主张倒是句句在理,停止内战,打日本人。可南京那边……”
“我不看好,多半还有的打。”一边说着,赵宝桐一边摇头,“何应钦都当上讨逆军总司令了,胡宗南的兵快到潼关了。”
“怕啥?”刘顺拿起抹布擦掉手上的油渍,语气平静,“兵来将挡。国民党要是敢动,咱的野战军可不是泥捏的。”
说完这句话,刘顺的目光扫过几个新来的飞行学员,他们脸上既有兴奋也有紧张的神情。
看着这些“菜鸟”,刘顺笑呵呵的开口,“都吃快点,地勤组在暖机了,今天照常训练。甭管天塌下来,手里的家伙什不能生疏。”
一个刚分来的年轻飞行员忍不住问:“刘队,到时候咱们真要去打中央军的飞机?
刘顺还没开口,王海抢着说:“咋的?怂了?他们要是敢往西安扔炸弹,威胁到首长们的安全,咱不打留着过年?”
放下手里的筷子,王海拍了拍年轻学员的肩膀,“小子,记住了,咱开飞机是为了保家卫国,打鬼子是卫国,揍那些一门心思打内战的,就是保家!”
“王海说的对。”赵宝桐放下碗,神情严肃,“政治部传达得很清楚,张、杨两位将军是逼蒋抗日。咱们红军的立场是支持八项主张,促成和平解决。但何应钦要是动手,就是破坏和平,咱们就得坚决反击。”
此时,突然“唰”一声响起。
食堂的门帘被猛地掀开,带进一股冷风。航校政治部主任兼航空兵司令部政委快步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一名通讯参谋。嘈杂的食堂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过去。
“雷霆小队!刘顺、王海、赵宝桐!”政委干脆利落的开口点名。
“到!”三人立刻起身立正。
“紧急任务!立刻准备,执行护航!”政委语速飞快,“周副主席率领的中央代表团,将搭乘张学良将军派来的专机,即刻飞往西安!你们的任务:驾驶歼一,全程护航专机至西安机场降落!”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随即被压抑的激动取代。去西安!护送代表团!这任务的分量太重了。
“是!保证完成任务!”刘顺的声音激动有力,王海和赵宝桐紧随其后。
“任务简报稍后在地勤车上传达。时间紧迫,立刻行动!”政委一挥手,随即转身离开。
食堂里瞬间动了起来。刘顺三人抓起挂在椅背上的飞行夹克,风镜和劳保手套,顾不上收拾碗筷,大步流星冲出食堂,向停机坪狂奔。冷冽的晨风扑面而来,瞬间吹散了三人从食堂带出来的暖意。
停机坪上,三架银灰色的歼一已经发动,引擎发出低沉有力的轰鸣,尾喷口在清冷的空气中卷起热浪。地勤组长王旭正带着人做最后的检查,看到他们跑来,立刻迎上。
“老刘!油满弹满!仪表、电台、武器系统都复查过了,状态良好!”王旭的大着嗓门在引擎声开口,“航线简报在舱里!气象刚更新,航路基本晴好,注意高空风切变!”
“谢了,老王!”刘顺用力拍了下王旭的肩膀,迅速戴上风镜,手脚并用攀上自己的座机。座舱盖滑开,他利落地坐进去,系好安全带,开始给飞机通电。座舱里弥漫着熟悉的机油和皮革混合的味道,各种仪表盘在晨曦中泛着冷光。他快速扫视着高度表、空速表、油量表、引擎转速表……一切正常。那份简短的航线图和气象报告就夹在仪表盘的身旁。
“雷霆,准备就绪!”刘顺对着喉麦呼叫。
“短剑就绪!”
“长空就绪!”
耳机里传来塔台陈赓清晰的声音:“雷霆小队,专机五分钟后滑出。按预定方案,双机编队护航,单机高空警戒。保持无线电静默,进入西安空域后听从地面引导。任务核心:确保专机绝对安全!明白没有?”
上一篇:红楼:左拥金钗,右抱五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