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延安来了个年轻人 第2章

作者:半江瑟瑟

  坐在颠簸的黄包车上,卫辞书继续思索着。

  现在红军的长征还远远没有结束,目前只有教员带领的红一方面军到达了陕北。

  红四在叛徒张国焘的带领下想要回去打成都,红二和红六刚刚出发,还没有和红四汇合。

  再加上现在那里的整风还没有完成,自己就这么冒冒失失的过去。以一个无法解释的身份,说不定要被怎么对待。

  “愁啊。”

  不用多想,现在的陕北已经被国民党军层层包围。

  一路上舟车劳顿,再加上数不清的交战区和关卡,以及相应的土匪和白区武装,卫辞书真没觉得就凭他自己拿着一把一九一或者开着什么装甲车就能走到延安去。

  当初斯诺到延安去费了多少劲?首先他本身是著名记者,为美国报业联盟撰稿,其次采访过宋庆龄有国民党左派的最高人脉,然后人家还认识鲁迅,和周樟寿成为朋友,完美地解决了自己的立场问题。

  就这还是通过层层掩护,一路上差点死在土匪手里才到达的延安。

  斯诺都这么费劲了,那自己……

  “等等!”

  意识到问题关键的卫辞书突然起身,只见他兴奋的喃喃道。

  历史上斯诺是一九三六年末才到的延安,并且 他当初并不是一个人,而是应延安请求,拉上了一个学医的同伴。

  “这不是巧了吗?”

  卫辞书面无表情但内心却已经风生水起。

  “我也是学医的啊!协和,不是什么狗屁四加四,而是正儿八经的九年制协和博士!”

第三章 确定主线

  恢弘的罗马柱,装饰有黄铜的旋转门,刻印有十二星座铜饰的锃光发亮的水磨石地面,以及堂皇典雅的水晶吊灯。

  一进到一楼大厅,卫辞书便被当前的上海和平饭店的装饰所震惊。如果抛开后世的现代化设施不谈,这家坐落于外滩壹号,闻名于整个远东的民国建筑已经超过了后世许多二线城市的五星级酒店。

  看到卫辞书一进门,在大堂中身穿黑皮鞋,西裤以及黑马甲的服务员“西崽”便迎了上来。

  “先生,请问您是用餐还是住宿。”

  虽然卫辞书与大堂内西装革履,大衣旗袍的来客不同,仅仅是一身中山装的学生打扮,但大堂的服务员展现了良好的培训礼仪,依然是彬彬有礼的向卫辞书开口问道。

  “给我开一间临江套房。”

  “好的,先生。”

  在经过几分钟的交谈后,卫辞书向前台缴纳了三十枚大洋,相当于黄包车夫的半年工资,然后拿到了能够在这里睡上一晚的房间的钥匙。

  拿到钥匙的卫辞书面上不动声色,内心却有些瞠目结舌,他想到了后世海南三亚以及北京盘古大观的那些酒店套房。同样的价格,同样的贫富差距,同样的穷人看一眼都是罪过的云上天宫。

  但接下来的一系列规划都绕不开这个平台,氪金出奇迹是卫辞书所能想到的最稳妥的方法,没有之一。

  顷刻后,卫辞书在“西崽”的带领下来到自己的房间。

  “先生,就是这里,请问还有什么事吗?”在向卫辞书介绍过房间内的一些布置后,留着中分头发的西崽对卫辞书开口说道。

  “有,请你帮我搜寻一些附近的租房信息。要位置好一点,安静一点的。”一边说着,卫辞书从剩下的大洋中拿出来两块,然后放到对面的服务员手中,“这是给你的小费。”

  感受了手里两块墨西哥鹰洋沉甸甸的手感,西崽眼中的热切一闪而过,随即对卫辞书忙不迭点头说道:“没问题先生,我马上去给您整理资料。”

  送走了穿黑马甲的服务生,一阵奔波的疲惫便涌上了卫辞书的心头,脱掉衣服和裤子,换上布制的拖鞋,随即把自己重重地砸在房间柔软的大床上。

  “当下最重要的一步是先要和宋庆龄搭上线……”

  给自己点上了一支路上买的哈德门香烟,卫辞书两眼看着天花板默默地想道。

  尽管再怎么不愿意承认,当下的民国是完全精英叙事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哪怕以最低档次的能够认识五百字为标准,当前整个民国的识字率不会超过百分之二十五,而且识字人口主要集中在上海,青岛,天津等大城市,农村的识字人口能不能有百分之五还不一定。

  但就是这稀少的识字人口中,依然分出三六九等。

  账房,工人,普通教师显然是当前民国生态结构的最低等,而高等的与后世几乎别无而至,也就是出名的记者,大学教授,政客,律师,西医,以及著名作家之类。

  阿猫阿狗,或者说,平头百姓,是见不到宋庆龄的。

  自己想要得到国民党左派头子的帮助,首先要有进入到那个圈子和层次的身份。

  就像斯诺,在获得前往延安的许可之前,他已经是美国驻中国报业联盟的特约撰稿员,燕京大学新闻系的讲师,整个洋人圈子里鼎鼎大名的中国通,文章上过《泰晤士报》《纽约太阳报》等各大报纸的亚洲版面,并且为宋庆龄做过专访等等。

  所以,当前自己最主要的任务,除了确立好自己医生的身份,并且树立良好的患者口碑以外,还要在社会上抓紧提升自己的声望。达到后世“罗翔”或者“郭帆”那种破圈的名望和地位。

  一边想着,卫辞书一边拿出带回来的报纸在电灯下翻了翻。

  《大公报》《申报》《中央日报》……这些政治性较强的东西自己最好不要沾边。

  《小说月刊》《独立评论》《良友》……老舍,胡适,张恨水……等等张恨水!

  在一众民国作家之中,张恨水做代表的鸳鸯蝴蝶派可谓是独树一帜,无他,因为他们所写的是通俗读物,服务于娱乐大众,相对于内涵而更注重消遣性。男欢女爱,才子佳人,霸道公子/小姐爱上我。

  自己虽然写不了,但自己会抄啊!后世那么多文娱作品,总有一些能够在当下的民国开花结果,大行其道的。到时候,自己借着相应的马甲进到民国顶尖的大师的行列。

  以民国注重文人的奇怪风气来看,届时只要自己不大张旗鼓的公开援共,自己想做些什么事情也是事半功倍。

  卫辞书一边讲着,一边从房间里的书桌上拿出一根铅笔开始写写画画。

  现在民国的娱乐业大概也分为三类,纸媒、歌舞、电影。

  其中其中纸媒的门槛最低,流行性也最广,当下的《小说月刊》等通俗性报纸和期刊杂志每日的发行量都在十万以上。

  歌舞的话,由于自己只是一个医学生,并不懂相应的声乐知识,所以如果想走这套路,还要找业内的人员帮忙谱曲,发行 。

  电影是其中准入门槛最高的行业,并且机器场地人员等一系列差不多都要从头开始,现在卫辞书最缺的就是时间,所以这个选项直接过掉。

  毕竟卫辞书的最终目的不是出名,而是借着这些作品带来的地位加持获得前往延安的通行证。

  所以一边想着,卫辞书一边在纸媒和歌曲两个选项上各自圈了个圈。

  接下来就是选择作品的问题。

  关于来到民国抄什么,民穿老前辈周赫煊已经走出了一条前人的路,那就是从后世香港的武侠小说开始。

  哎呀!后世的作品得了MVP!周赫煊是躺赢狗!

  “查包衣的作品……还是算了吧。”

  简单思索过后,卫辞书还是摇了摇头,这个作家写的东西是好,但是私货太多,跟后世某个诺奖作家一个抹黑民族英雄,一个抹黑革命队伍。

  “那还有哪些作品能够为我所用呢……“

  在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之后,卫辞书打电话让前台送来一沓稿纸,随即拿起钢笔

  在稿纸的第一页上端端正正地写上了两个字《绍宋》

第四章 《新闻报·快活林》

  “秋风飒飒,日暖斜阳,傍晚时分,大宋淮南东路亳州卫真县(后世鹿邑)的明道宫处正是光影交错、气爽温煦。”

  “非只如此,此时此刻,这座同时具有庙宇、行宫属性的庞大建筑群内,到处都能见到全副武装的兵丁与身着朱紫的贵人,眼见着不知道有多少大宋文武大臣正于此处屯驻。而其中,位置最高的后殿小山所在,更是防备严密,秩序井然,远远望去,竟然能看到有数面三旃龙纛迎风招展……”

  此时元旦刚过,《新闻报·快活林》的主编严独鹤正戴着圆框眼镜聚精会神的看着面前的小说稿件。

  作为能够连载张恨水的《啼笑因缘》,顾名道《荒江女侠》的期刊,严独鹤所主宰的《新闻报·快活林》可以说是上海最顶尖的通俗小说平台,常年累月积攒下的客户群体可以说有几十万众,一旦《绍宋》能够在这样顶尖的平台上发表,一夜成名或许算不上,但说上一句名声鹊起,根本不是问题。

  抬起头来看了对面高大俊朗的年轻人一眼,严独鹤揣摩着手中的厚厚一沓稿件。

  卫辞书将对面中年主编的神色收入眼中,但是心中稳如过河老牛。无他,这是后世精品网络文学带给自己的底气。

  《绍宋》是后世网络作家榴弹怕水创作的一部历史穿越小说,作为一部以南宋初年为背景的穿越文,小说以宋高宗赵构的“建炎南渡”为切入点,将主角赵玖穿越到赵构身上,放到靖康之变后的混乱时代,一路收拾残局,试图逆天改命,抵抗金国入侵。

  其中情节的精彩性毋庸置疑,当年追更这本小说的时候,卫辞书几天几夜没有干别的事情,在卫辞书的心中,这本小说在历史文中的地位仅次于《赘婿》《赤色黎明》和《网吧》,与《宰执天下》和《临高启明》一个级别。

  一旁的严独鹤拿着手中的稿子阅读的飞快,作为一名浸淫出版业数十年的老编辑,他自然了解了当前手中小说作品的含金量,独创一格的题材,历史框架的严谨,人物塑造的鲜明,以及热血澎湃的战争描写,完全符合一本大爆作品的潜力。

  再加上文章中的宋金格局和现实里中日冲突的暗相契合,完全可以激发民众的购买欲和家国情怀。

  “在民族大义加持的背景下,如果能够独家发表这本作品,那么《快活林》的销量明显能够翻上一番。”

  随着眼中精光一闪而过,严独鹤对卫辞书露出了一个在商言商的标准笑容:“卫先生的大作实在是扣人心弦,让人读罢三月不知肉味,这样,如果卫先生授权我们《快活林》独家出版这部作品,我们可以给出千字两块大洋的稿费。”

  听到严独鹤的话,卫辞书暗暗点头。

  民国时期的著名小说家的收入一向不低,对于胡适,林徽因,林语堂等著名作家,报社的标准多半是千字五大洋起步,千字十大洋的也是屡见不鲜。至于鲁迅这种现象级作家,甚至有报社喊出了一字一大洋的高价。

  作为一个新人作家,严独鹤为这部长篇小说开出千字两块大洋的高价,已经是在向自己这个潜力股示好的行为了。

  想完这些,卫辞书向枣木办公桌对面的严独鹤微笑点头,“那辞书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说完这句话,卫辞书又补了一句,“严主编,在下想问,关于这部作品出版时间的事……”

  “明天就能出版!”说完这句话,严独鹤又补充了一句,“而且是我们的头版头条。‘

  “合作愉快,严先生。”

  “合作愉快。”

  成功将心仪的作品拿到了手中,严独鹤一时间心情大好,这让他多了些聊天的意趣。

  只见他看着卫辞书年轻的面容,神情好奇的开口问道,“卫先生年纪轻轻,便有如此大作,想来定是饱含诗书之辈。敢问是哪所大学国文系或者历史系的高材生?北大,复旦,还是国立中央大学?”

  “非也。主编先生。”听到严独鹤的问题,卫辞书有些好笑的摇了摇头,“当前顶尖学府的高材生多是国民政府达官显贵的预备役。在下没有那种本领,无缘进得顶尖大学的校门,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医学生罢了。说起来,倒是和鲁迅先生师出同门。”

  “哦?”

  “卫先生也是毕业于仙台医专?”

  “比仙台医专好一点点。”

  “那是?”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前一段时间刚刚回国,现在是仁济医院的外科医师。”

  经过几天的打点和奔走,卫辞书已经用诚(金)意(钱)和一身过硬的技术得到了安家落户的身份。因此,面对自己身世的相关问题,卫辞书终于不用担心自己身上的巨大秘密,而是直接了当的说出了当前民国相对于哈弗,耶鲁等大学比较冷门的医学院的名字。

  “原来是卫医生,久仰久仰!”

  听到卫辞书的回答,严独鹤的态度显著的热切了许多。精湛的医生即便在后世的社会也处于极度吃香的行列,更何况是缺医少药的民国。

  再加上当前民国的小布尔乔亚们对西方态度是当狗一样的讨好和屈从,而卫辞书又是一名大名鼎鼎的“海归”医师,并且在仁济医院——当前上海最顶尖的医院工作。这让严独鹤下意识地忽略了自己身为主编对卫辞书居高临下的身份,转而多了些潜在患者对医生的亲热和讨好。

  由于严独鹤表现的太过热切,卫辞书自然也将这一变化看在眼中。但此时的他对于这种现象只能摇头苦笑。严独鹤这种表现也是百年来中国积贫积弱的外在表现。

  君不见,在后世一零年初的网络,更是极端到有人说土共的一句好话,竟然会被喷到销号闭麦的程度。

  也就是一六年,歼二零入列,南海争端,再加上后来特朗普上台,老中强大了之后,相当多的人们看清了恨国党的嘴脸,再加上西方露出了本来的强盗嘴脸,国内的风气才渐渐扭转了过来。

  在严独鹤的特意亲近和卫辞书有意配合下,这位年轻的作家和中年的主编自然交谈甚欢。

  在十多分钟后,卫辞书拿到了开头十五万字的三百块大洋的稿费,然后在严独鹤的起身相送下,于一众《快活林》员工探究的眼神下施施然的离开了这里民国最大通俗传媒的编辑总部。

第五章 有钱人的圈子

  一九三六年一月六日 上海公共租界施高塔路大陆新村九号

  施高塔路是山阴路在1943年之前的旧称,得名于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以英国商人、地产商John L. Scott的名字命名,在汪伪政府接管上海租界后,将施高塔路改为“山阴路”,沿用到现在。

  大陆新村这一名字则是由于该住宅区由民国时期的大陆银行于1931年投资建造,故名“大陆新村”,属新式里弄住宅。鲁迅于1933年4月迁入此处,直至1936年逝世,期间地址始终居住在施高塔路的大陆新村9号。

  漫步在大陆新村,卫辞书打量着这里的建筑群。

  这里应该是当下民国最高的住宅区之一。

  作为西洋开发商建造的新式里弄建筑,大陆新村已经有了后世城市公寓的雏形,外观看起来颇似后世的联排别墅。

  红砖外墙,钢窗,丝绸窗帘等一系列外观纷纷显示着居住在这里的城市中产阶级们,类似于医生,教授,政府职员们的生活品味。

  在步行十多分钟后,卫辞书见到了之前在电话上约好见面的房东。

  ”好俊俏的小哥,你就是电话里的卫辞书卫先生吗?“

  听到声音的卫辞书抬头看去,只见是一名年轻靓丽且身着旗袍的柳叶眉,鹅蛋脸美女在和他说话。

  “对,我是卫辞书,您就是房东徐晴徐太太?”

  “是我,跟我来吧。”

  风情万种的看了卫辞书一眼,徐晴随即转身,风姿绰约的向要出租的房子走去。

  看着房东太太的背影,卫辞书心中暗暗思量,当前的上海可不是什么人间天堂,从路边的乞丐,工作十四个小时的工人,加上常态化收尸的拖车上就知道,这里光鲜的外表下绝对是吃人不吐骨头的魔窟。

  自己面前的女人要是空有一副外表,早就被吞的渣都不剩,所以前面那个女人,从她身上的风尘气来看,大概率是某个高官显贵的姨太太,要么就是某个青帮大佬的外房。

  所以,在她面前,我最好表现的简单和纯粹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