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延安来了个年轻人 第14章

作者:半江瑟瑟

  ”主席,总理。“

  看着联袂而来的李润石和周伍豪,卫辞书开口说道,“快请进。”

  一边将两人迎进室内,卫辞书提起桌上的茶壶为两人倒茶。

  但是倒完茶的卫辞书刚想对两人说些什么,却见主席和总理都在冲着一个方向发愣。

  卫辞书跟着转头看去,只见周伍豪和李润石正好奇的看着卫辞书发光的笔记本屏幕以及,屏幕上由山东舰和辽宁舰组成的双航母打击群!

第三十二章 摊牌(改)

  ”辞书,这是你画的皮影戏之类的东西?”察觉到了卫辞书的目光,周伍豪和李润石对视一眼,随即转过头对卫辞书开口问道。一旁的李润石也好奇的将目光看向了卫辞书。

  看着周伍豪感兴趣的表情,卫辞书嘿嘿一笑,对周伍豪开口说道:“总理,主席,我给您二位放个影片。”

  放下手里的茶壶,卫辞书将笔记本电脑拿到李润石和周伍豪的桌前,在桌面上找到一个名为《抗日胜利八十周年阅兵》的视频文件,双击点开。

  “标兵就位!”

  “分列式,开始!”

  “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

  “雄伟的井冈山,八一军旗红,开天辟地第一回,人民有了子弟兵……从无到有,靠谁人?伟大的共产党,伟大的毛泽东……”

  两个半小时后,这个卫辞书特意剪辑的视频在绚烂的烟火表演中结束。

  在此过程中,李润石和周伍豪时不时的交流讨论,有时大声拍手叫好。在这期间,卫辞书一直坐在角落,观察着两位前辈的表情(朱老总这个时候在红四)。

  当影片中群众游行方阵出场,直播的解说开始介绍一些企业家的时候,卫辞书看到正在抽烟的毛主席明显皱了皱眉头,烟头的火光霎时间也明亮了很多。

  看着视频结束,卫辞书走到桌边关上了视频播放软件。

  此时的李润石和周伍豪已经对卫辞书的来历达成共识,看着身边摆弄着电脑的卫辞书,周伍豪用桌下的手不动声色的在李润石的腿上点了点,示意自己的老战友赶紧说点什么。毕竟在刚刚的阅兵视频里,孙中山的画像过后就是他李润石的画像。

  “小鬼,现在我和伍豪要怎么称呼你?还是用卫辞书这个名字?”

  “是的主席,卫辞书是我的本名。”

  看着面前剑眉星目,鼻梁高挺的年轻人,周伍豪笑着开口,“辞书同志,刚才我还在纳闷,我明明是红军的周副主席,你为什么要喊我总理。现在看来,在你的印象里,总理才是从你们那批人头接触到尾的称呼。”

  周伍豪的话语让卫辞书不好意思的一笑,“是的总理,在后世有很多关于您的影视作品,那时候谈起总理二字,人们先想到的是人民的总服务员周总理,而不是现在白区的先总理孙中山。”

  李润石在卫辞书的话中却听出了不同的意味,“小卫,在你们那个时代,孙总理的评价很复杂吗?”

  “非常复杂。很多人都会在这个话题下吵起来。不过后世的政府并没有刻意封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资料,所以。”讲到这里,卫辞书不由得摇了摇头,“如果能把那些东西认真看一看的话,我觉得大多数人对孙中山不会有一个太好的印象。只能说,他这一死,反而成功保住了晚节。”

  “在把国民党赶到台湾以后,我们对孙中山的形象塑造的比较正面,甚至可以说是美化了。所以,除了部分民国历史爱好者知道点当初国共合作的内幕以及孙中山对我党的态度外,大部分人对他还是有好感,毕竟领导了武昌起义嘛。但有好感归有好感,他在后世的讨论度远远比不上光头。”

  说完这句话,卫辞书想了想,又补充了一点:“光头就是常凯申。后世的发言平台有些审查制度比较严格,再加上网友对他做的畜牲事情确实很生气,所以就用老蒋,蒋光头,光头,运输大队长来称呼他。”

  “哦?”周伍豪听到这里,坏笑地看了旁边的李润石一眼,开口问卫辞书:“那后世,我们的主席有什么称呼?”

  “哈。在二零二五年的话,人们主要称呼主席为教员,导师,屠龙者。但是在我的老一辈,他们很喜欢用老毛这个词。”

  “老毛,这个好啊,听起来亲切。”听到卫辞书的话,李润石哈哈大笑一声,愉悦的情绪让这个中年男人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不要光讲我嘛,小卫,你也讲一下伍豪。”

  “周总理的代称……最普遍的就是总理和大管家了吧。不过,说到这里,我倒是想起来周总理有一个很出名的对联。”

  听到卫辞书这样说,周伍豪的眼睛明亮了些许,一眨不眨的看着卫辞书,”小卫,不要卖关子。”而李润石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这一切。

  “古今一诸葛,上下两周公。”

  “这可真是折煞我周某人了!”周伍豪被这句话吓了一跳,他没想到后世的人们对他的评价能高到如此地步。

  卫辞书笑呵呵的看着周伍豪,没有再说些什么。

  在过了片刻之后,缓过劲来的周伍豪,看向卫辞书,有些迟疑的开口问道,“辞书同志,那我能问一下,你是怎么来到这里的吗?难道后世的科技已经达到了穿越时空的水平?”

  “并没有,而且以我来到这里之前的二零二五年的科技水平看的话,可以说是遥遥无期。”

  卫辞书坦诚的说着自己心里的想法,“不过我认为,存在即合理。我来到这里肯定是符合唯物主义的。毕竟在后世,前沿的理论物理研究已经涉及到了时间和空间的层面,虽然距离产生实际成效还有很远。所以,我认为,这次我的到来还是用超自然现象解释更好一点。”

  “超自然现象么……”听到卫辞书的话,周伍豪和李润石不由得点了点头。

  “辞书,你是党员吗?”

  “是的,主席,在原时空,我是2017年入的党,那时候我刚上大一,然后导员说想入党的报名,然后我就报了。”说到这里,卫辞书有些不好意思的挠挠头,“说起来挺惭愧,当时入党纵然跟自己的理想有关,但更主要是为了自己以后的简历好看,为自己读研 找工作的时候加分。”

  “后世的入党流程,不是很难?”

  “对于比较好的大学来说,是这样的。听说有的学校名额很少,但是就我和身边的同学聊天来说,一流本科以上的大学,基本就是点击即送。所以,在二零二五年,后世我们的国家有十四亿人口,八千万党员,但真正具有共产主义先锋队精神,读过共产主义方面书籍的人究竟有多少,这一点谁也说不好。”

  ”是啊,谁也说不好。“听到卫辞书的话,李润石一边拿起烟盒,一边打趣着对卫辞书开口,“但我觉得,你这个小鬼,能放弃在上海的优渥生活,进而来到我们这里,还带来了永福永寿,至少算半个布尔什维克。”

  “欸,烟怎么抽完了,这么快。”

  “主席,我这里有。”看到李润石有些郁闷的模样,卫辞书赶忙起身走到床头柜上,拿起早就准备好的香烟递了过去。给大佬递烟.jpg

  李润石从卫辞书手中接过香烟盒子,仔细端详片刻,“黄鹤楼1916…后世的烟?”

  “呕吼,带滤嘴,还挺高级。”一边说着,李润石一边拆开包装,给抽出一支递给周伍豪,然后自己也抽出一支点燃,“嘶,呼~嗯,顺,好烟,就是劲儿有点小。”

  李润石的回答让卫辞书一挑眉,“主席,您等我一下。”

  说完这句话的卫辞书再度走到床边打开了自己的军火宝库,在翻找片刻后,卫辞书拿出一盒大重九,“主席,试试这个,这个劲儿大。”

  “行。”从卫辞书手中接过大重九的盒子,李润石拆开包装,点燃一支,然后用鼻子送一口气下去。

  “这烟正适合我今晚要写的新华社社论。”面不改色的将整盒大重九揣进自己的口袋,李润石把身前的黄鹤楼推给身边的周伍豪,“伍豪,这个给你,咱们两个今天一起打打这个小鬼的土豪。”

  李润石的话让卫辞书一乐,“主席,我这土豪的富有程度,可是要出乎你的想象啊。”

  “哦?”

  “刚才看阅兵的时候,不知道主席对那种能够全球的打击的核武器,有没有想法?”

  “说没有是假的,怎么,你这个小鬼难道还会造那个东风41A不成?”

  “我当然不会。”卫辞书骄傲的回答让李润石和周伍豪一脸无语。

  “但是,我带回来一个差不多的,巨浪3 A!”

  “在哪?”听到卫辞书的发言,李润石疑惑的看看卫辞书,然后又弯腰看了看桌子底下,“你这个小鬼,戏弄我们这两个老家伙可要不得。”

  “主席,总理,看这里。”卫辞书没有直接开口回应李润石的问题,而是示意他们看自己的右手。

  在两人惊讶的目光中,卫辞书右手一翻,随即拿出两块崭新的平板电脑。

  “小卫,你这是?”

  “这是我因为穿越而意外得到的亚空间,来自后世的一整个青岛市的物资,除了人之外的东西都在亚空间里面。包括我刚才说的核潜艇,巨浪三洲际导弹,以及辽宁号航空母舰。不过这个空间有个缺点,就是只能出不能进,而且不能远距离投送,像一些工厂和大楼之类的大型建筑,必须要我在一定距离以内才能拿出来。”

  “《绍宋》那本书是我抄的后世的作品,目的只不过是增加自己的名气,和宋庆龄先生搭上线,然后尽快来到延安,把这些物资交给中央。”说到这里,卫辞书看着面色十分震惊的李润石和周伍豪苦笑着开口,“毕竟这么多物资压在亚空间,我的压力也很大,毕竟在某种程度上,在物资交接没有完成之前,我的生命已经不输于我自己了。如果因为我个人的原因,导致了来自后世的青岛市在亚空间中彻底泯灭,那我绝对是这个时空,或者这条历史线上中华民族的罪人。”

  一边说着,卫辞书拿过自己的笔记本电脑,点开一个电子表格展现在李润石和周伍豪面前,“主席,总理,这是我粗略统计过的青岛市物资名目。本来应该加上朱老总的,但是现在朱老总身处红四方面军,日本人全面侵华的时间也越来越近,所以,就由您二位一起签收。”

第三十三章 延安来了个年轻人,是个……

  “政府储备粮: 350.4万吨(原粮,含米、面、杂粮等);冻肉储备:21.6万吨(猪肉,禽类,牛羊肉登);蔬菜动态储备:54万吨……”

  “原油(黄岛国家储备库等):380万吨。成品油:24(汽油+柴油);天然气储备:九千万立方米。”

  “药品:满足一千两百万人三个月基本用药需求。救灾帐篷:七千顶;救灾棉被:二十万床”

  “钢材库存:162万吨 化工产品:117万吨 塑料原料:72万吨 水泥:315万吨 各原矿石,煤炭累计四千三百万吨。”

  “瓶装水八百万瓶,崂山水库十亿立方米可保障主城区满负荷运转四十天的工业用水和居民用水。”

  “化肥……”

  最后 注:一吨=一千公斤 一公斤=一千克

  看了半晌的李润石和周伍豪对视一眼, 纷纷发现了对方的哑口无言,在这么一股庞大的物资面前,纵使这两位革命前辈久经战火,但也是被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一旁的卫辞书在两人看完后紧接着开口补充道,“上面的这些物资主要是各大仓库和物流港口上的,而且都是比较容易统计的大类物资,如果把市区和民居内的一些物资全部收集起来的话,统计名单上这些物资的数量还能再提升一到两成。”

  “不过这些都是后面要做的事情啦。”似乎是肩上的重担终于卸下,卫辞书对着李润石和周伍豪开口说道,“主席,总理,这些物资我就代表后世的同志们一起交给中央啦。但还是麻烦你们写一份收据。嘿嘿。”

  李润石看着面前笔记本上的数字,这位刚到中年的红军领袖不自主的给自己点上一支香烟,如果当初的苏区能够获得这样的物资,说不定真能在民国境内再来一次从南到北的北伐,在沉思片刻后,李润石对卫辞书开口说道,“小鬼,你这是给我们党,给苏区和全国人民,送了一份天大的礼物。”

  “主席,这是我应该做的。”说到这里,卫辞书挠了挠头,随即起身神色认真地向李润石开口说道,“就如同我带来的青岛市,在后世,他就是先烈们用生命所保护,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经过数十年的汗水一同建立起来的庞大资产。现在虽然时间变了,但是城市和物资的产权并没有变,他依然属于我们党和所有的劳动人民。”

  “如果当前时空没有我们党,或者党的领袖不是毛主席而是其他的留苏派领导人,那我或许会选择找个地方躲起来,老老实实的当一个富家翁。但现在毛主席您在这里带领着大家干革命,那我卫辞书就跟着您走,没什么好纠结的,相对这些物资,“毛主席的战士”这一称号,我心内的激动和喜悦会更多一些。”

  “再加上,我知道主席和总理会照顾我这个年轻人,能让我用工资买点后世物品啥的。”

  “你这个小鬼……”等到卫辞书讲话结束,坐在桌子一侧的周伍豪抬起手中的中性笔点了点卫辞书,随即饶有意味地开口说道,“辞书,你要不要在我们这边重新入党,就让润石同志做你的入党介绍人。”

  “真的吗!?我愿意!!!”对着周伍豪说完这句话,卫辞书又转头看着李润石开口,:“可以吗,主席?”

  “周大管家开口,我毛某人除了喊遵命还有什么方法。”

  “嘿嘿,主席,总理,事不宜迟,咱们先把接收青岛市物资的收据写了。”

  窑洞内煤油灯暖黄的火焰打在桌前三人的身上,李润石往一旁的烟灰缸里弹了弹烟灰。然后再次看着笔记本电脑上的屏幕内容,仿佛要把那些天文数字从虚拟的表格里抖落到现实。

  “这小鬼搬来的不单单是座金山,更是一只下金蛋的母鸡。”

  周伍豪已从公文包里抽出一张边区自制的麻纸,钢笔尖在墨水瓶里蘸了蘸,忽然顿住:“辞书同志,这收据开头怎么写?关于你的身份问题?”

  “总理,就如实写吧,我穿越者的身份最好在小范围内同志之间流通,群众,国党,留苏派这些一概都不要知道。”

  “辞书说的有道理。”李润石忽然起身,“明天正好赶上中央局开会,今天晚上,我们就要把能够知晓辞书身份的人员名单定一下,目前情况不算安稳,人员上一定要谨慎再谨慎。”

  周伍豪的钢笔尖已在纸上沙沙游走: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国工农红军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物资接收凭证

  今收到

  卫辞书同志转交后世中华人民共和国青岛市全体军民所赠物资,计有:

  粮食350.4万吨、钢材380万吨、原油162万吨、医药物资一千二百万人使用三个月份……(详见附件清单)

  此批物资将全部用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特立此据为证。

  接收人:李润石 周伍豪朱玉阶(代签)

  公元一九三六年四月八日于保安

  “写好了,一式两份,主席、辞书,你们看看。”

  接过字迹未干的物资清单,李润石畅快的大笑:“当年我在安源煤矿发动工人,十斤苞谷面都能让工友热泪盈眶。现在这清单上的零多得我眼晕,要是让四大家族看见,估计要馋的几天几夜睡不着觉了。”

  看着卫辞书喜滋滋的将属于自己的那份收据放好,李润石开口向年轻人问道,“小鬼,接下来你想做什么工作?”

  听到李润石的回答,卫辞书思索片刻,随即开口说道,“目前我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自己的老本行医学,如果可以的话,我会去临床带教出诊。另一个,我计划请中央建立一个工业化和现代化小组,虽然我是临床医学专业,但我的学习能力还算可以,加上我后世的身份,有我在小组内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查阅资料,研究实物,相信根据地内的工业化进展能够更快一些。”

  “可以。辞书,明天中央军委有一次会议,今晚你做一下准备,明天你来为大家做一场后世武器的报告。”

  “是!主席!”

第三十四章 开小会

  一九三六年四月九日 保安

  知道今天要开会的林育蓉起了个大早,在用清水洗了把脸之后,他便骑马带着自己的警卫员向保安县城内的中央军委驻地驶去。

  朝阳升起,黄土高原的山水在晨曦的照耀下染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景。梯田上已经有早起的农民开始忙碌。

  见到这幅景象,此前忙于各场战争的林育蓉不由勒马而停。

  “这里的风景与江西真是大有所异,不知道瑞金那边的同志们有没有逃过蒋匪兵的围剿……”

  几个月前的瓦窑堡,面对红军物资极度紧缺的情况,主席力排众议发起了东征,现在战斗结束,中央和军队的物资有所补充,可面对扩充后的军队,仍然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就是现在的主力部队,一人一杆枪也很勉强了……,待会儿开会的时候,要跟主席提一下这个问题!”

  回忆完过去的林育蓉目光重新变得坚定,随着“驾”“驾”的声音响起,几匹骏马向着保安县城飞快驶去。

  到了保安县城中央军委的驻地,林育蓉见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战友。

  “老彭,你也在这里。”

  “是啊,收到了中央的通知,要过来开会。”看到林育蓉这一副赶路而来的风尘仆仆的打扮,彭石穿便知道了对方是和自己收到了一样的通知。

  林育蓉见到老战友自然是极为高兴,热情的张开手紧紧地抱了下许久未见的同志。这个时期的林总还没有被那一颗子弹所影响,整个人还是颇为热情健谈的路子,没有病魔缠身后那种阴郁的气质。

  在经过一番寒暄后,林育蓉和彭石穿一起走进了中央军委的驻地。

  “两位首长,请跟我来。”在进行寻常的登记之后,这两位后世大名鼎鼎的战帅和红军之狮边相互间谈笑着向会议室走去。

  “你那边部队情况怎么样?”

  “不太好。除了人什么都缺,枪械,弹药,药品…甚至是棉布。天气马上要入夏了,现在部队还穿着冬装…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