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延安来了个年轻人 第113章

作者:半江瑟瑟

  “排长!”赵登禹目眦欲裂,刚抽回刺刀,一颗子弹便狠狠凿进他的肩膀,巨大的冲击力将他掀翻在地。龙王庙哨所瞬间淹没在日军密集的弹雨中。

  枪声传的很远很远。

  “哪里打枪?!”在城墙上巡查的吉星文,在听到枪声的瞬间猛地扑到垛口,拿着望远镜看向东南方。只见龙王庙哨所方向硝烟腾起,人影晃动,三八式步枪特有的射击声清晰可辨!

  “报告团座!东门外龙王庙!日军向我警戒哨发动攻击!李排长他们……恐怕……”副官声音带着颤抖。

  吉星文眼中最后一丝犹豫被彻底烧尽,他一把扯下军帽,对着身边的人大声命令:“妈了个巴子!鬼子先开的火!传我命令:三营全体进入战斗位置!机枪给老子架上城墙!迫击炮准备!敢靠近城墙的鬼子,给老子往死里打!”

  “是!”

  几乎在吉星文下达命令的同时,城外日军演习指挥部。

  华北驻屯军步兵旅团第一联队联队长牟田口廉也大佐放下望远镜,露出了计划得逞的笑容。只见牟田口转身,对早已集结待命的传令兵出声命令道:

  “电告旅团长阁下及北平特务机关:中国驻屯军第二十九军无端袭击我于龙王庙附近演习部队,造成帝国士兵一死三伤!我部被迫自卫还击!请求战术支援!”

  “命令第三大队!立即按预定计划,向宛平城及卢沟桥铁路桥发起攻击!务必一举成功,全歼支那军队!”

  “哈依!”

  凄厉的战斗警报响彻日军营地,更多的八九式战车引擎发出低沉的轰鸣,沉重的炮塔开始缓缓转动。

  反应更快的九二式步兵炮阵地已经完成弹药准备,密集的炮弹脱膛而出,狠狠的砸向宛平城墙!

  轰!轰!轰!

  古老的城墙砖石在爆炸中崩裂坍塌!

  “打!”被糊了一脸烟灰的吉星文对着守军大声命令,“给死去的兄弟报仇!把小鬼子打下去!”

  马克沁重机枪的连续开火声、汉阳造和老套筒的射击声、手榴弹的爆炸声、士兵愤怒的呐喊与垂死的惨嚎,瞬间交织的密不可分,彻底撕裂了华北平原的宁静!

  浓烈的硝烟味混合着血腥气,弥漫在卢沟桥的桥头。

  战争,以最猝不及防又蓄谋已久的方式,悍然降临。

  一九三七年四月十日深夜 延安 中央局会议室

  日光灯的光晕照亮了会议室内众人的身影。会议已持续数小时,议题从三路集团军的整编细则、后勤保障体系衔接,延长到油田增产遇到的瓶颈。

  李润石指间夹着的香烟积了长长一截烟灰,目光落在摊开的陕甘宁晋绥边区地图上。朱玉阶捧着搪瓷缸,小口啜饮热水,听着毛泽民汇报被服二厂自产作战靴的最终定型产量。彭德怀、贺龙和徐向前低声讨论着二野、三野的夏季换装进度和作训大纲安排。任弼时则在审阅总政治部草拟的北上抗日动员宣传纲要……

  卫辞书的空位格外刺眼。林婉秋坐在靠墙的记录席,面前摊着厚厚的会议纪要本,手拿钢笔,时不时地看一眼那个空位,然后又迅速收回,专注记录着首长们的谈话。

  窑洞厚重的木门被猛地推开,当即撞上土墙发出一声巨大的闷响。

  刷!所有目光瞬间聚焦在机要科长的身上。

  “主席!总司令!各位首长!”机要科长声音嘶哑,带着无法抑制的震颤,“南京周副主席、北平地下党、天津情报站……同时急电!十万火急!”

  “念。”

  机要科长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电文,语速快而清晰的开口说道:

  “一、周副主席南京急电:接北平确报,日军华北驻屯军牟田口联队,于今日下午三时许,借口士兵失踪,悍然炮击宛平县城及卢沟桥!二十九军吉星文团被迫自卫还击!双方激烈交火,战事已起!日方后续部队正源源开赴战场!南京方面正紧急交涉,然日军攻势未歇!伍豪。”

  “二、北平地下党急电:卢沟桥枪炮声密集!日军步炮协同,猛攻龙王庙、铁路桥!吉团伤亡惨重,仍在死守!日军战车已投入战斗!北平城内日军紧急集结!大批日侨武装浪人上街,冲击我机关、报馆!”

  “三、天津情报站急电(:塘沽港日军运输舰密集卸下兵员、重炮、战车!华北驻屯军司令部下达一级战备令!关东军一部已向热河、山海关方向移动!”

  窑洞内空气凝固了。时间仿佛在机要科长最后一个字落下之后便不再流动。

  彭德怀第一个回过神来开口:“狗日的!现在就动手了!提前了三个月!?”

  贺龙紧跟着发言:“他娘的!等这一天够久了!终于能和小日本真刀真枪干一场了!”

  林育蓉迅速起身,快步走到墙边悬挂的巨大华北地图前,观察片刻然后转身对众人开口道:“卢沟桥失守后北平门户洞开。日军华北驻屯军司令部在天津,主力分布于北宁线。其战略意图:第一步,夺取平津,控制华北枢纽;第二步,沿平汉、津浦两线南下,与华东日军会攻中原。关东军策应方向:热河、察哈尔,在晋绥侧翼对我们造成威胁。”

  李润石将手里的香烟掐灭,然后站起身直接说道““命令!”

  “命令!”朱玉阶声如洪钟,瞬间压下室内所有杂音。

  “一、即刻以中共中央委员会、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名义,向全国发布通电:揭露日军卢沟桥寻衅开战之罪行,宣布红军愿意马上开赴前线,与日寇决一死战!”

  “二、急电周伍豪同志:命其在南京代表我党我军发表坚决抗战声明,敦促国民政府火速调兵北上,支援二十九军,并立即完成我红军改编之最后手续。”

  “三、电告总参谋部、作战部:全军立即进入战时状态!依据既定预案,命令第一、第二、第三野战军及所有直属部队:取消一切休假,结束休整,完成最后战备检查,清点弹药基数,车辆加满油料,所有人员、装备进入待命出发状态!彭德怀、贺龙、徐向前,立刻返回各自部队!”

  “四、总后勤部毛泽民:按一级战备标准,全面启动各战略仓库物资调配!确保部队开拔三日所需粮秣、弹药、药品、油料即刻到位!延长油田、各兵工厂,进入战时生产体制!”

  “五、急电西安行营我方代表:要求国民政府立即按协议发放第十八集团军、新编第四军、暂编第一军正式番号及关防印信!我部先头部队不日即将开拔!”

  命令一条条清晰下达,没有任何犹豫,没有任何煽动性的口号,只有冰冷的、指向明确的战争机器的启动指令。

  “是!”被点到名的负责人马上回应。

  李润石最后看向地图上北平的位置,沉默了几秒,补充一句:“另,责成社会部,动用一切渠道,不惜代价,核实日军此次进攻,是其华北驻屯军的单独挑衅,还是东京大本营策划的全面侵华开端!我要确凿的证据!”

  “明白!”李克农的声音从角落传来。

  “散会!各就各位!”朱老总随即对众人开口。

  沉重的木椅移动声急促响起。将领和干部们抓起帽子、文件,大步流走出冲出窑洞,脚步声在深夜的延安巷道里迅速远去,奔向各自的战斗岗位。

  窑洞内只剩下李润石、朱老总、张闻天和记录席上迅速整理文件的林婉秋。

  李润石走到窗前,推开糊着棉纸的木格窗。清凉的夜风涌入室内,远处的延河方向一片寂静。

  朱老总走到李润石身边,掏出香烟,给李润石一支,然后自己也点上:“开始了。”

  从老总手中接过香烟,李润石拿出打火机,给自己点上,猛猛抽了一口,然后同样说了一句:“是啊,开始了。同志娃娃帮了我们不少,这一次,我们要尽量少打几年……”

第一五六章 决策,全面开打

  一九三七年四月十三日 陕西 保安以西 吴起镇 第二野战军某部驻地

  天色未明,寒气凝在二野暂三师七团二营四连的帐篷帆布上,结了一层薄霜。曹梓辰被一阵紧过一阵的汽车引擎声吵醒,不是往常零星的几辆车,是一群一群的引擎声聚集到了一起,从营地外的土路一直响进仓库区。

  旁边铺位的范广兴,同样被汽车的声音吵醒,只见他咕哝着骂了句娘,然后把脑袋往棉被里缩了缩。

  好像意识到了要发生什么事情,曹梓辰马上掀开了棉被跑下床,几乎是本能地开始打背包、捆扎装具。同寝室的的战友们看到曹梓辰的动作,也都有样学样的下床忙碌起来,粗重的呼吸声和装备的金属碰撞声几乎在每个寝室内一齐响起——这几天气氛就不对,军官们的会开个没完,夜里都能看见各级军事首长的汽灯很晚才熄下去。

  跑出窑洞,战友们已经在空场上快速列队。连长李火炎站在众人前面,腰板挺得笔直,脸上是很少时候才能出现的严肃表情。。

  “同志们!”李火炎用布满血丝的双眼看了眼前的战士们,随即用沙哑的声音大声开口,“我们接到上级紧急命令!日本鬼子在北平的卢沟桥动手了,炮轰宛平城!宋哲元的二十九军已经跟鬼子干上了!了”

  听到如此劲爆的消息,队伍里响起一阵压抑的惊呼和粗口声。曹梓辰觉得胸口一股火猛地窜上来,握着五六半的双手因为兴奋而开始微微发抖。

  “中央军委下了命令!”将众人的反应收入眼中,连长李火炎对面前的众人继续开口说道,“全军进入战时状态!取消一切休假,结束休整!我们二野,随时准备开拔,北上打鬼子!”

  “杀!杀!杀!”下面的应答声瞬间爆开。

  “现在,解散!各排按序列,立刻去军需股领取补充弹药和新增装具!动作快!”

  队伍轰然散开,却不是回窑洞,而是直接涌向军需股所在的仓库区。路上,曹梓辰看到不止他们一个连,整个营,不,放眼望去,整个山谷里的部队都在动,各种口令声、脚步声、车轮声混成一片,空气中弥漫着大战到来之前军队里独有的,紧张而雀跃的味道。

  仓库外的场地上停着几辆蒙着帆布的卡车,后勤的人正一箱箱的往下卸物资。每个箱子打开都不是空的。崭新的荒漠迷彩作训服,厚实挺括。每人两套。跟着是低可视度的钢盔,沉甸甸的,内衬带着皮革味。帆布子弹袋、水壶、工兵铲……都是新家伙。

  军需股仓库外面排起了长队,但每个人登记的速度都非常快。轮到曹梓辰时,军需官头都不抬,语速飞快:“姓名,单位!”

  “曹梓辰,二野一师三团二营一连三排!”

  听到曹梓辰的回答,军需官在册子上找到名字飞快一划,旁边两个战士立刻动手。沉甸甸的四个压满子弹的弹匣塞进他胸前的弹袋,比以前训练时发的多了整整一倍!然后是四颗加重了药量的长柄手榴弹。

  这还没完。另一个战士拎过来一件沉甸甸、带着怪异气味的帆布坎肩一样的东西,直接套在他身上。

  “这啥?”曹梓辰一愣,然后晃着肩膀感受了一下。这东西得有十来斤,死沉死沉的。

  “防弹衣!赶紧穿上!”军需官不耐烦地催促,“能挡远处飞来的流弹和破片!宝贝着呢!全师就咱们团先换装!”

  防弹衣?曹梓辰听过这词儿,那是跟战友们说的,一野一师一团被点名当作实验团换装的时候。

  当时曹梓辰对这东西并没有感觉,但是现在,感受着这个压在肩上的沉甸甸的东西,曹梓辰的心里却莫名踏实了点。

  接着,一双崭新的、散发着鞣制皮革和橡胶味道的高腰军靴塞到了曹梓辰的手里。这靴子和他脚上快磨穿底的布鞋完全不同,土黄色的外形十分帅气,侧面还有加固的铆钉。

  “作战靴!每人两双!赶紧换上一双,另一双打包!”军需官喊着,“换下来的旧鞋自己处理!”

  曹梓辰几乎是懵着抱着这堆东西走到一边,手忙脚乱地换上沉重的军靴,踩在地上,感觉又稳又有力。他看着周围,战友们也都是一样,每个人身上都多了那件奇怪的防弹衣,手里提着新靴子,弹袋塞得鼓鼓囊囊。后勤的卡车还在不断开来,卸下更多的木箱和捆扎好的物资。

  各种以前省着用的物资,如今一批批拉到营地。桶装汽油、柴油,码得像小山。野战口粮,压缩饼干和肉罐头,成箱分发到班排。药品包也换了新的,里面比以前的多了一个叫什么聚壳糖止血粉,胸部密封贴,还多了几种没见过的白色小药片,卫生员说叫“抗生素”,救命用的。

  回到连队,早饭的号响了。除了往常的小米粥和杂面馍,曹梓辰还看到了几个冒着热气的大桶,一个桶里是加了紫菜的肉丸汤,旁边的另一口大桶里是炖菜,能看到成块的牛肉。每人还分到了两个鸡蛋……

  “赶紧吃!管够!今天开始,伙食按最高标准走!”炊事班长敲着勺子喊。

  曹梓辰端着搪瓷碗,吃着这几个月来最扎实的一顿饭,心里那股不安渐渐被一种前所未有的底气取代。他看见连长、排长们又被叫到营部开会,这已经是今天的第三次了。

  吃完饭,不是预想的开拔命令,而是全连带足弹药,拉到野外靶场。

  “实弹射击!检验换装成果!熟悉新弹药手感!”排长命令道。

  靶场上枪声爆豆般响起,比任何一次训练都密集。黄澄澄的弹壳下雨一样叮当落地,没人再心疼子弹。曹梓辰打了五个弹匣,肩膀被五六半的后坐力撞得生疼,但看着远处靶子上密集的弹孔,心里响起指导员的口号:苦练杀敌本领,战场保家卫国!

  下午,连里组织学习了一份油印的《抗日动员宣传提纲》,指导员念得嗓子冒烟,告诉大家鬼子是怎么欺负到家门口的,咱们红军现在兵强马壮,就是为了这一天。

  夜幕降临,驻地没有像往常一样沉寂下来。各处都点起了马灯和汽灯,军官们的会议还在继续,电台天线支得老高,通讯兵的摩托车进进出出。曹梓辰抱着擦得锃亮的步枪,靠着打好的背包,和衣而卧。沉甸甸的防弹衣和作战靴就放在他的手边。

  一九三七年四月十四日 延安 中央军委作战室

  巨大的华北军事地图铺满了整面墙壁,红色(红军)、蓝色(国民党军)、黑色(日军及伪军)的箭头与标识密集交错。

  室内烟气缭绕,李润石、朱玉阶、彭德怀、贺龙、徐向前、林育蓉、毛泽民、李克农等核心首长围站在地图前,神色凝重。

  林育蓉手持细长木棍,指着北平的西南区域开口道:“卢沟桥、宛平城方向,日军牟田口廉也联队得到重炮和战车加强,攻势猛烈。二十九军三十七师吉星文团伤亡超过三分之一,仍在苦战,但外围阵地已多处被突破。丰台日军驻屯军主力正在集结,有向南苑、西苑推进的迹象。北平城防压力极大。”

  木棍移向天津:“日军驻屯军司令部所在的海光寺兵营已成进攻枢纽,大批兵员、物资正从塘沽港卸载。其战略意图已然明确:快速夺取平津,控制华北平原。”

  看着目前的局势,朱老总有些头疼的开口:“二十九军独木难支。南京方面反应迟缓,除了口头抗议和所谓的交涉外,未见大规模调兵北上的实质性动作。宋哲元部求援电报一封比一封急迫。”

  彭德怀则直接摇头:“不能再等了!老蒋指望不上!我们必须立刻出兵!打乱日军的部署,给二十九军解围,把鬼子挡在华北!”

  贺龙接口:“我二野已完成战备动员,弹药基数充足,车辆油料已加满,随时可以开拔!”

  徐向前沉稳点头:“三野也已准备就绪,延长油田安保及生产已移交地方部队和警卫师,主力可随时东进。”

  李润石深吸一口烟,目光锐利地扫过地图上纵横交错的线路,最终定格在贯穿山西的同蒲铁路和平绥铁路上:“现在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控制了正太、同蒲两条铁路线的部分路段,以及业已打通的延安至太原的公路通道。”

  “现在速度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胜利!我提议:一野、二野主力,立即沿延安-太原公路快速机动至太原、大同等枢纽站,然后换乘火车,利用同蒲、平绥铁路线,以最快速度向北平方向驰援!”

  李润石话语落下后,林育蓉立即开口补充:“铁路运输效率远高于徒步行军和汽车长途机动。一个师的人员和轻装备,通过铁路输送,抵达北平前线的时间可以缩短三分之二以上。重装备如坦克、重炮,可通过平板车皮同步运输。”

  毛泽民紧跟着发言:“后勤保障必须跟上。后勤部和联勤部队已经在太原、大同设立了前进兵站,囤积了部分油料、弹药和医疗物资。列车运行所需的煤水、调度,已由边区铁路管理局的同志接管并优化,可以保障军列优先通行。”

  李克农抬起头:“社会部最新情报显示,日军尚未完全切断平汉线北段,但其空军已开始侦察并轰炸铁路枢纽。我军行动必须迅速、隐蔽,力争在日军反应过来、大规模空袭铁路线之前,将主力输送至预定区域。”

  朱老总看向李润石:“主席,下决心吧!”

  李润石掐灭烟头,斩钉截铁地说道:“好!形成决议:”

  “一、命令第一野战军彭德怀部、第二野战军贺龙部,立即按预定方案,以师为单位,梯次开拔,沿公路网疾进至太原、大同等铁路节点。”

  “二、命令总后勤部毛泽民、边区铁路管理局,全力协调所有可用车皮、机车,组成特遣军列序列,优先运送兵员和轻装备,重装备后续跟进。确保运输效率与安全。”

  “三、命令先头部队:彭部左权纵队、贺部关向应纵队,务必在四十八小时内登车完毕,沿同蒲线北上,经大同转平绥线,直插北平西北方向的南口、居庸关一线,建立防线,威胁日军侧翼,支援二十九军!”

  “四、命令第三野战军徐向前部,除必要留守兵力外,主力向东挺进,威慑石家庄、保定方向之敌,掩护主力铁路输送之侧翼,并视情况投入平汉线作战。”

  “五、电告周伍豪同志,我将即刻出兵,请他利用此态势,在南京进一步向国民政府施压,催促其速派中央军北上,并落实协议所有条款。”

  “同志们,”李润石的目光扫过所有将领,“华北危急,民族危急!此战关系全局,必须打出我红军的威风,坚决遏制日军攻势!行动!”

  “是!”

  一九三七年四月十五日 日本东京 首相官邸 大本营御前会议

  会议室门窗紧闭,下天花板上的吊灯,照亮长条会议桌两侧每一张严肃的面孔。空气弥漫着兴奋的紧张和近乎狂热的躁动。

  手中拿着一份刚由参谋本部汇总的情报摘要,陆军大臣杉山元站起身,不容置疑地开口说道:

  “诸君!华北驻屯军在卢沟桥地区的果断行动,已成功试探出支那军队,特别是二十九军的不臣服的决心和南京政府的虚弱本质。宋哲元部伤亡惨重,蒋介石的中央军逡巡不前,这正是帝国千载难逢的良机!”

  一边说着,衫山元一边不留痕迹地打量着会议室内众人——海军大臣米内光政、外相广田弘毅、藏相贺屋兴宣,以及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亲王和军令部总长伏见宫博恭王等皇族及重臣。

  “支那内部,因宋庆龄的蛊惑性言论和国共即将达成的肮脏协议,民族主义情绪空前高涨,反日气焰嚣张。若等待其完成所谓统一战线的整合,帝国在华北、乃至整个支那的利益将面临毁灭性挑战!过去数年,乃至数十年的经营将化为泡影!满洲国的安全也将受到直接威胁!”

  说到这里,义愤填膺的杉山元猛地一拍桌面:“优柔寡断即是纵容!渐进蚕食的策略已不适应目前瞬息万变的局势!必须采取断然措施,以雷霆万钧之势,彻底粉碎支那任何形式的抵抗意志!必须在蒋介石和毛泽东的军队完成结合前,将其分别击破!”

  海军大臣米内光政皱着,保持着相对的冷静开口道:“杉山君,帝国的军队力量固然强大,但同时应对可能出现的英美干涉,以及支撑大规模陆上作战的后勤,压力巨大。是否需要更审慎地评估一下国际反应?尤其是苏联的动向?”

  “国际反应?”听到自己老对头的话,杉山元嗤笑一声,“米内君!当帝国展现出足以主宰支那命运的绝对力量时,那些西洋国家只会坐下来重新计算他们的利益!至于苏联?关东军的钢铁防线足以让斯大林三思而后行了!此刻的犹豫,才是对帝国利益最大的背叛!”

  外相广田弘毅试图插入一丝外交层面的考量:“或许可以通过更强硬的外交照会和有限军事行动,迫使南京政府彻底屈服,取消与延安的合作……”

  “太迟了!”杉山元粗暴地打断他,“广田君,你的外交辞令在支那人的子弹面前毫无用处!卢沟桥的枪声已经响起,这不再是演习,而是战争!是帝国国运所系的圣战!只有彻底的胜利,才能确保帝国在东亚的领导地位,才能获得我们生存所需的土地和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