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725章

作者:志鸟村

  何氏胶园的案子,还不同于完全的密室杀人案,或者暴风雪山庄之类的案件。因为胶园是明确的可以进出的,只是进出受到限制。

  就正常的思维来说,像是这样的胶园,哪怕不是内部人员所为,也得是内外勾结才行。否则,纯粹的外人入园,可以都找不到地方在哪里。

  不过,柳景辉想的更深一层。

  这家何氏胶园已成立百年,且每年都雇佣临时的割胶工,每年给他送货和交易的人员也都有变化,换言之,是真的存在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可能不在这两年的员工和临时工的名单上,也不是胶园的供应商和交易对象,但他们同样能够熟悉胶园……

  如果是这个角度,这个案件可就复杂了。

  柳景辉一边想着,一边开始巡视进到房间里的笔录组。

  至少已经做过两三次笔录的胶园员工们,再次录笔录,稍微有点专业了,但也只是落入了警察们的陷阱。

  做笔录也是项技术活,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方式来陈述,就有可能变成不同的情节。

  不过,连环凶杀案这种事情,就不是单单一个陈述能了结的。

  更关键的还是案件事实。

  柳景辉就等在现场,并特别关注了两名经理,甚至主动询问了几个问题。

第1277章 抓虫

  江远绕着橡胶园走了一大圈。

  胶园内部是非常舒适的,橡胶树高大遮阴且驱蚊,地面都是工人们用油锯之类的东西反复清扫过的,非雨天的日子里,漫步在橡胶园里,跟在公园里溜达的感觉差不多。

  特别是风吹过的时候,仅有的燥热也被驱散,仿佛能体会到荷兰人当年的心情。

  有一具尸体是出现在橡胶园本园里的,剩下两具尸体,是被藏进了橡胶园边缘的树丛中。

  如果说第二具尸体还有一定的隐蔽性的话,第一具尸体基本就是敞开的状态——不仅被发现的时候是敞开的状态,可以想见,作案的时候其实也是敞开的状态。

  若是以连环杀手的标准来看,这名杀手的水平并不算高,差不多也就是中下的水平。因为它的进阶太弱了,虽然说第二具尸体被他藏进了橡胶园边缘的树丛,但那时距离第一次凶杀案并不久,死的还都是橡胶园里的人,可以说,在当时紧张的气氛下,死者失联才半天时间,大家就开始寻找并报警了。

  同样不出意外的,警察也积极的介入了进来,以至于第二具尸体也很快被发现。

  不得不说,到了这个阶段才采用藏尸的手法,显然是有点落后了,被很快的找到也不令人意外。

  至于第三具尸体,只是藏尸的地点发生了变化,也更显得巧妙了,可本质并没有变化——种植园里又少了一个人,谁能不慌,谁敢不报警,哪个警局敢不来!

  就凶手选择的目标和藏尸方式来说,甚至可以说,这位距离连环杀手还有一段距离。

  连环杀手可不会这么的因地制宜。

  连环杀手更多的应该是出于本心,而不是出于利益——可着橡胶园的员工来杀人,这就显得目标过于功利了,没有连环杀手的洒脱,也就失去了连环杀手难以调查的特性。

  不过,江远走了一遍犯罪现场,再在橡胶园里看了一遍后,也有点明白凶手的选择了。

  橡胶园的地面偏硬,地面下有草根有树根的盘绕,刨坑很难——这可以说是热带埋尸的普遍困境,别看地挺软的,可哪哪都长着植物,越往下面挖,盘根错节的植物根系就产生越大的阻挠,想挖一个能埋人的坑,比在温带开荒半亩地都累。

  相应的,寒带固然有冻土层,一样挖坑困难,可寒带的野外有雪和落叶,食腐动物也少,就随便找个雪窝子把尸体丢下,效果比热带挖坑埋的还好。

  另一方面,何氏胶园建立的时间也长了,胶园内日常清扫各类植物,显得颇为清爽,可园子外面的树林,就全都是百年往上的年岁了。

  这些在一起生活了上百年的植物,就像是一起生活了上百年的街坊一样,那叫一个老树盘根,积怨已久,辈分混乱,入目所见就是枝叶拽着根须,树干骑在别树的脖子上,树冠捅在别树的腋窝里……

  想在这种树林里藏尸体,其实也是不容易的,能往里走几步,再找个合适的地方把人塞进去,就算是比较好的了。

  事实上,凶手也是努力了的,第三具尸体被发现的时候,旁边就有明显的油锯切割的痕迹……

  大马警方甚至还顺着油锯的线索查了一遍。但是,油锯都是可以换链锯的,所以,除了增加了胶园内人员的嫌疑度,并没有进一步的进展。

  “抓虫子吧。”江远站定在第三起凶杀案的犯罪现场,指挥申耀伟等人干活。

  “是。”申耀伟干苦活的多了,一声不吭,卷起袖子就是干。

  热带地区的环境不像是温带,他才往里面走了两步,就见蚊子和甲虫环绕于身。

  申耀伟苦着脸不吭声,只是默默挥动手里的捕蝇网。

  “继续。”江远挥挥手,像是一名冷酷的中世纪骑士似的,送手下的士兵去消耗敌人。

  卫师衎这次选择了数学,在心里。

  卫师衎默默靠近江远,低声道:“犯罪现场的照片好像有了,之前的法医好像也抓了好多虫子,咱们还需要抓吗?是他们抓的不合适吗?”

  最早来现场的法医确实捕捉了大量的昆虫和卵,特别是第二起和第三起案件中的法医,本身就是警方的专家,又是面对重大案件,取证颇为全面。

  但江远只是摇摇头,道:“之前的法医抓的虫子,只能算是例行公事。新鲜的尸体,他们本身也不靠昆虫来判断死亡时间。”

  “您准备用昆虫来判断死亡时间?”

  “辅助吧。主要是得了解一下本地的昆虫的品种和形态。”江远略作解释。

  热带地区的昆虫与温带的昆虫还是有差异的,迭代的特别快。果做一个比较的话,温带地区的昆虫就像是西班牙的制造业,热带地区的昆虫就像是义乌的制造业。

  如果要以天为单位的话,根据书本上的昆虫指南来分析就是了,但你想分析的更准确,那用典型范例肯定是不够的。

  举例来说,人到生育的时候,有的会32周生,有的30,还有的38,还有习惯性流产的,或者超时不出生以至于剖腹产的。昆虫难道没有?

  有的昆虫在尸体里繁衍的时候,几天就是一轮,它们早产的时候可没保育箱,超时的时候可没剖腹产。

  同一个早产家族持续性的繁殖下来,时间上的差异就难以忽视了。

  另一方面,写在书里的昆虫指南,它跟医学上的指南的级别差的远了。但是,人类研究人类,在样本充分的情况下,写在书里的典型案例依旧是一种经常看不到的“典型”,甚至会出现每种情况都有,唯独书里的典型都没有的情况。

  这既可以解释为书本上的知识更新迭代不够,或者人的变化较大,也有可能写书的作者是4+4的医学博士出身,但不管怎么说,书本上的知识与现实脱节的现实是存在的。

  人书会脱节,昆虫书自然也会脱节。

  所以,真到用的时候,医院里的医生会凭经验,法医要么是扩大范围来考虑,要么就要自己做实验。

  毕竟,写书的人可以胡说八道,做事的人是真的要用知识的。

  江远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命令手下人这么做的。

  申耀伟等人就这么挖了一天一夜的昆虫。

  之所以是一天一夜,是因为白天有白天的昆虫,晚上有晚上的昆虫。而那几具尸体被发现的时候,基本都过夜了。

  第二天,江远选了几种典型且重要的昆虫,就开始忙忙碌碌的孵化起来。

  这时候,柳景辉也完成了第一轮的笔录阅读,回过头来看江远养昆虫的样子,不禁笑道:“这都是大半年前的案子了,你现在培养这些昆虫,是不是有点刻舟求剑了。”

  “流动性大的昆虫更有共性,反而是异化程度比较高的昆虫,本地化程度更大,你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江远抬头看一眼柳景辉,给了一句很有逻辑的话。

  柳景辉听的眼前一亮:“有点东西啊。”

  “尸体上常见的蝇类,它们飞来飞去的,繁殖频率和时间都很清晰,我们也很熟悉了,反而是本地的一些竞争性的品种是我们在山南比较少见到的,得着重考虑。”

  “竞争性品种?”

  “你比如蚂蚁,织叶蚁这种,它们会把蝇卵运走,也可能攻击和吃掉蛆虫,造成的结果就可能是我们熟悉的丽蝇的产卵时间,变态的频率都可能发生变化。还有像是胡蜂,各种甲虫,螳螂,蜻蜓,它们都会捕食食尸类的蝇类,特别是蛆虫阶段的蝇,防御能力很差。这里面就要区分首次到达者和后续入侵者……”

  江远一边做事,一边介绍起来。

  柳景辉听的眉头紧皱,有点担心的道:“你以前也没搞这么复杂,对了,是到了陌生地区,技术都不太合适了吗?”

  “我是想把时间做的细一点,这样的话,你根据笔录做个时间轴,不就容易发现凶手了?”江远给出了直指目标的解决方案。

  柳景辉不禁一愣,转瞬又觉得有点感动,再看看跟前伸着脖子看的申耀伟等人,眉头紧皱道:“江远都这么说了,你们赶紧再去抓些虫子来啊!”

第1278章 压力

  “员工A,7号早上6点起床,洗漱,吃早餐,刷手机,物理坐标从生活区卧室到就餐区,然后前往工作区域。早上7点开始做准备工作,大约7点30分进入工具存放区,前往设备巡查。早上8点30分在设备区维护柴油发电机,更换燃油滤芯,补充冷却液,输出电压测试,持续两个小时左右……早上11点返回工作区,换衣服洗澡,12点午餐……”

  “员工B和C……下午2点30分前往园区边界做围栏修复,”

  “员工D……早上10点开始进入育苗区,使用电动喷雾剂喷洒促根剂,有摄像头和填表记录,工作至中午12点返回……”

  柳景辉拿着整理好的笔记,一边阅读一边念,并由对面的王传星做记录。

  王传星一边填词,一边调整图像和画面,感觉自己像是柳永并唐伯虎附身似的。

  卫师衎拼命的转着手摇咖啡机,然后一杯一杯的出咖啡,忙碌的像是一名手算偏微分方程的数学家。

  江远站在电脑屏幕前,利用少的可怜的几只屏幕,检查着众人的笔录是否有造假。

  橡胶园在大马是比较赚钱的行当了,尤其是这种百年的胶园,最大头的土地投资早就已经由祖辈支付了,拥有自己土地的橡胶园就像是一份来自百年前的土地信托,何氏家族只需要维持最低限度的投入就可以了。

  因为家族内成员平时也不愿意来种植园,何家早在20年前,就开始投资建设监控系统了,但也是建的太早了,以至于画面的清晰度等指标相对于现在的产品落后极多……

  江远不得不频繁的截图,再自己做影像增强,以确定某个画面中的身影是谁。

  这一套做下来,却是效果显著,很容易就发现了此前大马警方未曾发现的线索。

  “这名运营经理撒谎了,第一具尸体发现当日,他说自己下午3点钟的时候,是在办公室里做报表,但看这里,他明显是往生活区去了。”江远捕捉到的画面,是大马警方也看过的,但那摄像头太老了,在酷烈的阳光下,只能看出是个人,根本看不清是谁。

  江远此时拉出来一张清晰的截图,再展示给尼查等人看,立即让几个人认真起来。

  “这个运营经理和生产经理两人,是胶园的主要管理者,其他人的工作都是由他们安排的。这两个人的活动度也是最大的。这个运营经理,确实有嫌疑!”尼查确定有新线索出现,立即开始安排人员去提审那运营经理。

  命案调查中撒谎的能有什么好人,还是连环凶杀案,尼查的大腿筋都绷硬了。

  几分钟后,尚在办公室里办公的运营经理就被众目睽睽下夹走了。

  尼查等人在办公区的另一端辟了一个审讯中心,并加派人手进行看押。

  这个架势,顿时让刚刚恢复了些声息的胶园员工们陷入了低潮。

  一会儿,面如酱油的生产经理找了过来,打问道:“杀人的是杜翰吗?”

  “案件还在调查中,你先不要着急……”尼查两句话将之打发走,再冷着脸对旁边人道:“把他给看住了,不许再乱跑了,胶园里的人都是嫌疑人。”

  “是。”下属应了,回头再找本地警局要增援。

  等下属走了,尼查就开始低头踱步,看着像是在思考,实际上在默默焦虑。

  他在一线也干了很久了,刚开始的兴奋也是因为新线索是江远找到的,让他下意识的感觉到了希望。但回过神来,尼查立刻就意识到了问题——这名叫杜翰的运营经理是在第一起案件的时候撒谎了,并且有了作案时间,但第二起和第三起案件呢?

  尼查没有去查证,案件的主轴是由柳景辉操纵的,他没必要出尔反尔,临时调用人力。这么简单的一个疑问,相信柳景辉不会意识到不到。

  他只要默默等待就行了。

  只不过,过程中的焦虑让人难以抵御。

  尼查左右看看,再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白糖,撕开来,唰的就倒进嘴里。

  舔一舔,喝口水,尼查再掏出一包糖,唰的倒嘴里,这才坐了下来,情绪稍微稳定了一些。

  咚咚。

  有人敲门。

  尼查赶紧又喝一口水,漱漱口,再丢了两团纸巾到纸篓里,想想又浇了点水,彻底盖住了糖袋,才喊道:“进来。”

  钟仁龙和申耀伟一起入内。

  “刚刚审讯了杜翰,根据他的交代,我们确定,他当日出门前往生活区,是去偷情的。”钟仁龙见面直接说重点,并展示了两人手机里的信息。

  尼查有所预料,但还是叹口气:“知道了,继续调查吧。”

  “好的。”钟仁龙再看向申耀伟。

  申耀伟道:“我们希望能查看所有人的手机,用于调查。”

  “所有人吗?”尼查迟疑了一下,道:“手机都已经收集起来了,但要查看,得有搜查令才行。也许有具体的嫌疑人比较好,法官不可能因为尸体在橡胶园里出现,就发23份搜查令。”

  “也就23个人,江队已经分析出三名受害人的具体死亡时间了,如果能配合手机来确定他们的具体行踪的话……”

  尼查想了又想,缓缓摇头,道:“太泛泛了。你们如果有证据的话,可以一个人一个人的申请和调查,但不能统一收集,否则,后续在法庭上也会有麻烦。”

  申耀伟还要再说,扭头看到了纸篓里的两团湿掉的纸巾,刑警的大脑转动了两秒钟,道:“好吧,我们再想想办法。”

  出了门,钟仁龙有点不好意思的道:“尼查有他的考虑,连环凶杀案本来就容易受到关注,现在有江神的加入,各方的视线都会汇集过来,短时间不能破案的话,就会有攻击的话语过来了,一次性给所有人颁发搜查令,这个太容易受到攻击了,尼查的压力也很大的。”

  “看的出来。”申耀伟顿了顿,想起纸篓里的湿润的纸巾,道:“他应该是冲了一发吧,倒是个解压的好方法。”

  “冲?”钟仁龙愣了一下,单纯的大马级中文有点反应不过来。

  申耀伟已是率先走进了会议室。

  “怎么样?”会议室里,等待中的王传星特意转头过来问了一句。

  “不行。”申耀伟摇头。

  “大马没有这么严格吧。你没有好好说一下?至少有个替代方案吧。”

  “人都压力大到对墙手冲了,我还怎么说。”申耀伟体谅的叹口气:“谁都有不容易的地方,回头按照你整理的时间再拿手机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