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志鸟村
依维柯一辆接一辆的停在了警局门口,下车的都是衣冠楚楚的白领们。
经侦的民警的态度也都很好,不能说是和颜悦色,至少不像是刑警们那样凶神恶煞。毕竟,经侦抓的人,都是那种关在一米高的院墙里,也不会跳出去的人。
面对这种罪犯,就像是面对金毛一样,你别看它挺大的,懂行的都知道,没那么凶。但面对刑事犯就不一样了,刑事犯起步就是秋田犬,不仅爱干架爱咬人,本身的底色也差,细究起来,出身就不好。
江远面前的系统界面,依旧不断的跳着数字。
终于,在任务进度跳到300的时候,任务直接进行了结算。
任务:肃清他们!
任务内容:罪犯张伟力一往无前的选择了一条不归路,将他的同类人一起送进去吧。
任务进度:已逮捕300人。
任务奖励:矿难现场勘验(LV5)
江远不禁点起一支烟,算是做一点小庆祝和小祭奠。
这300号人的刑期不说多吧,凑到一起,熬死100人没问题。
其实照江远的想法,“肃清”级别的任务,300人真的是不多。抓捕300人的案件,他做了好几起了,已经不觉得稀罕了。
至于各大刑警队,抓个300人什么的,不能说是日常吧,起码也是每年都有的普通工作。
说起来,可能也就是罪犯张伟力的同类人有点太少了,跟他牵扯到的嫌疑人,估计都被抓的差不多了,再想扩大都没地方扩大去了。
倒是得到的任务奖励,让江远看了看,就没有再给予太多的关注。
矿难现场的勘察固然是法医的工作项目之一,但江远暂时并不想接触这方面的工作,也希望不会接触到。
当然,有技能获得是好事情,且从技术上来说,矿难现场的勘察也是能带来不少相关的技术细节的。
LV5级的技术,放给任何一个人,都是可以做一辈子的东西了,涵盖的信息量是绝对足够大的。
江远微微点头,再转向陶鹿,道:“陶支,这样子的话,我觉得我这边的工作就暂时告一段落了,张伟力的案子,应该可以算是结束了吧。”
“谁?”陶鹿一时之间没有反应过来。
“就是那个跑掉的贼。”江远道。
“哦?哦……是他啊,对,这贼就算是抓掉了……不是,端达的人也都抓光了,张伟力的案子……行吧,张伟力的案子是应该算结束了。”陶鹿多少有一点点的语无伦次。
毕竟,干掉一个上市公司这种事,不能说是稀罕,它至少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了。以陶鹿的角度来说,不管怎么说,都跟张伟力联系不到一起了。
江远笑笑,也不再强调此事,只道:“那我回头给黄政委说一声。”
“好,好的,应该的。”
“还有件事。”江远结束了上一个话题,再道:“我之前核查指纹的时候,有看到一个指纹,比较在意。”
“是联系到了哪个案子吗?”
“是,不过,只是案件涉及到的指纹相似,又是积案,不一定能找得到凶手。”
第988章 克制
“命案积案吗?哪起案子?”
陶鹿听到类型,立即就来了兴趣。哪怕明知道命案积案是要花钱的,请江远他们来做更是要花大钱的,但这个钱,他是愿意花的,而且乐意之至。
对任何一个警局来说,侦破命案积案就像是使命一样。侦破一起,就是使命的拼图增加了一块。
江远迟疑了一下,没有立即说案子,而是先打预防针道:“我现在还不是很确定,只是在查看指纹的时候,有一点印象,后面虽然比中了,但因为也是残缺的指纹,且不是决定性的指纹,所以,该案件是否正式开启,尚且存疑。”
江远说过,再解释道:“我可能还需要一天左右的时间来确认一下,另外可能要找一下该案件的相关人士,审讯一下涉案人员。所以提前说一下。”
江远一口气说了这么说,结果不止是陶鹿,宋天成的表情都开始变得格外郑重起来。
这可是江远来着,他决定是否要做端达集团的案子,都没说这么多话。再看端达集团,现在股价都涨20%了……
“哪个案子?”陶鹿问话的同时,已经开始在内心构建防护墙了。
“建门院凶杀案。”江远在给两名领导做完了心理建设以后,老老实实的说出了案件名称。
做刑警的喜欢在心里藏着秘密,但秘密不能太大,容易死。
陶鹿和宋天成对视一眼,目光一触即回,各自收了回去,都不肯将内心的想法泄露出来。
“你这个……有把握吗?”陶鹿感觉自己今天的脑子都是乱掉的。前面,江远说张伟力,他想不起来是谁,现在江远说建门院凶杀案,他又太想得起来是谁了,以至于语言组织能力再次瘫痪。
建门院凶杀案,是一起90年代末的凶杀案。建门院是地址,无甚稀奇,核心在于凶杀案的受害人贵胄身份。
江远想了想,道:“指纹,我有九成的把握是比中了,我可以回头再研究仔细一点。不过……”
“指纹比中了,不见得案子能侦破!”陶鹿一句话就戳开了这张窗户纸。
江远点头:“确实是。”
陶鹿眉头皱的比刚才更紧了。
宋天成的表情也不好看。
一起20多年的积案,要如何侦破呢。
其实说来说去,陈年积案的侦破,是有固定模式,或者说,是有固定的前置条件的。
首先第一点,是要有新发现。最常见的新发现有三种,一种是新技术革命,比如DNA技术的发展,就把许多的陈年强奸案给侦破了,而且大大降低了强奸案的发生率。
第二种就是偶然所得,常见的就是牵出萝卜带出泥的,各种犯罪人士为了立功而捐献出来的同伴等等,都属于此类。江远这次发现的指纹,也是此类。
第三种就是家属或关系人的调查,网传的南医大强奸杀人案,是曾经的同学们多方比对而才找到的犯罪嫌疑人。另外,清华朱令案的推进也是有赖于受害人的大学同学们的努力。
但这三种前置条件里,风险最大的就是偶然所得。
因为偶尔所得的往往不是决定性的证据,大部分时候,警方得到的都是线索,是需要想办法找到证据的。
特别是这种二三十前年的积案了,没有证据,就凭某某人的一张嘴来说,对嫌疑人的风险就太大了,对于整个社会都将是巨大的威胁。
如果豁出去一张嘴就能将人定罪的话,谁还没有一个毕生所憎的敌人,谁还等不到一个濒死的机会。
一般的命案积案,有线索就重启是很常见的。
但建门院凶杀案的风险不是一般大。
陶鹿不禁道:“江远,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我不建议重启专案,至少,不能就这么直接重启起来。”
江远并不奇怪,只是抬头看了宋天成一眼。
宋天成的神色未变,仿佛没听到似的。
陶鹿强调道:“我知道你有自信,但这不仅仅是破案的事,我讲个故事你就明白了。你可能想不到,建门院凶杀案,自始至终是一名重点嫌疑人都没有,刑侦队没有抓到一名疑似的嫌疑人。”
江远不由坐直了一些。
老实说,这样的案子,未能侦破是有可能的,但是连一名重点的嫌疑人都没有,却是非常不正常的。
特别是在案件久久没有突破的时候,这种案子更容易出现的情况是抓一大票人回来,集中审问或者怎样,来获取线索。
类似的方案江远都没少用过,通过抓捕一些相关的犯罪人士,通过犯人间的联系再来获取线索,而且,每当他用起这种方案的时候,还用的很大。
“建门院凶杀案,没有搞排查吗?”江远颇为意外。
“有做小规模的排查,但没有做大规模的排查,当时也没有足够的线索。”陶鹿郑重的道:“当年的凶杀案,总体上是比较多的。受害人的……家属,提出不要扰民,不能因此就搞大索全城。”
江远:“关键还在警方怎么想的吧,警方如果有大排查的需求,难道还不能做吗?”
“那自然是可以做的。”陶鹿轻声道:“当时确实也没有做大排查的基础,但这个级别的案子,通过排查来获取线索,也不失为是一个方略。可当时,这个方略就被否决了。”
“当时的专案组的意见呢?”
“具体情况我也不清楚,但就当时的条件来说,大排查应该是帮助不大,但不管怎么说,专案组毕竟没有穷尽所有办法!”
宋天成见他们说话到这个份上了,再道:“我赞成陶支的观点。当年,受害人的家属是非常克制的。当然,警方也是尽可能的进行了调查,投入的资源也是极多的,但是,受害人家属的情绪,我们是需要维护的,不能贸贸然的就重启专案,那对受害人的家属将是第二次伤害,也不利于我们的工作。”
“我理解。”江远是真的理解。这种案子要说侦破了,没有做什么,那是可以理解的。没有侦破,竟然没有穷尽所有手段,那只能说,受害人的家属真的非常克制了。
在这种情况下,警方轻易开启专案,若是不能侦破,或者侦破的旷日持久的话,对受害者家属绝对会是一次刻骨铭心的体验。
考虑到受害者的身份,你伤害了他,他一笑而过的概率并不高。
“那就先做一轮先期侦查?”江远本身也是准备小规模的启动的,现在无非是一个程序问题。
陶鹿立即点头,道:“可以先从审讯开始,你是找到了哪个嫌疑人的指纹,先把他单独提出来。我这边的人,你随便用。”
“直接补充到我的积案专班里来吧。”江远不客气的道:“总要有个名义的。我自己带的人对京城这边不熟悉,总有本地的刑警带着才方便。”
陶鹿深深的看江远一眼,道:“补充到你这里没问题,你可不能把人给带走了。”
“不会,哪里有人正广局不呆,去乡下的。”
“乡下自然是不愿意去的,但宁台不一样。”陶鹿说着也不纠结了,道:“你看上谁就添谁吧,端达的案子我慢慢审,咱们各负责一块!”
第989章 顺
江远点齐人马,再带上了崔启山等人,一起前往建门院秘密勘察。
正广局的刑警人才是不缺的,严格来说,崔启山这种都不能算是人才。短板太矬了。
江远主要是还是跟崔启山熟悉,再者,崔启山是有掘尸的特技的,在这种无头案里,发生任何的异常都是好事。
崔启山更是重视异常。开玩笑,江远为了救他的人,把人家一个上市公司都给端掉了——当然,其实在“帮忙”这件事上,是没有这个必要的——但这份心意,崔启山是不得不领受了。
众人都是各自做好了准备,等开车的时候,车队竟有20多辆车。
崔启山恨不得把技侦都喊过来的样子。
这么多辆车一起开过去,就不能叫秘密勘察了,于是特意分了人手出来,再安排大部分的车辆停到跟前的公共停车场。
江远身边总共两辆车,8个人,停车在了建门院的外面。
江远带着牧志洋和高玉燕,崔启山带着手下的李江,总计五人,没什么阻碍的就进到了建门院小区。
建门院是五十年前的小区了,曾经是单位大院的它,因为机构变革,企事业单位的裁撤,小区已经彻底交给社会了,而今,也就只是一所门禁不严,地理位置优越,但建筑老旧的小建筑群。
“发案的是2号楼,进门右手边的这栋楼。”崔启山事先也是阅卷过了。
江远点点头,确认了地址,再观察四周。
建门院这个案子,难就难在特别简单。
建门院里面一共4栋楼,均是五层的筒子楼,呈一个Z字,从而互不遮挡。2号楼在Z字的右下角,距离院墙有差不多10米远。
受害人张校明住在2号楼的4楼。
筒子楼本身的结构和人员,也非常的简单。
筒子楼就像是一排宿舍楼,每间房子都是直筒筒的进去的一个长方形的房间,内部分割出一两个小隔间,没有单独的卫生间和厨房。
建门院的筒子楼属于是二代筒子楼,每层各有两个卫生间,且偏大,厨房也是两间,相对更宽裕一点。
楼梯和走廊则像是外挂在楼外的,就是长长的一条走廊,中间是楼梯。
可以说,建门院的结构从内到外,都是一览无余的。
从楼下能看到楼上的走廊和楼里上的人,站位好一点,甚至能看到厨房里的人。
而走廊也是通直的,不管是从楼梯还是走廊的一头看过去,一条走廊上有谁在,全都看的清清楚楚。
更进一步来说,90年代的建门院是单位自建的楼房,虽然也有一些换房、继承和买卖的情况,但总体来说,整个院子里的居民都是熟人,同一栋楼的人起码是五成熟,同一楼层的更是七成熟以上。
而受害人张校明被杀,以当时的法医的判断,大约是在早上10点钟左右,这个时间,虽然是院里比较清静的时间——大部分人都去上班了,但总归是有家属在的。
然而,警察走访了院里所有人,一个目击证人都没又找到。
这就让侦查方向,不可避免的转向了熟人作案的可能。特别是四楼的住户,只有这些住户出现在四楼走廊里,才是最不引人注目的。
要是有眼生的外来者,不可能注意不到。
但结果,显然并不支持专案组当时的判断。
江远和崔启山在2号楼的4楼来来回回的走了几遍,终于引来了一名老太太的关心。
“你们是哪个单位的?”老太太看着也就60多岁,在楼里算是年轻的。
现在的人员结构和20多年前不一样了,同样的筒子楼里,住的人更少了,来往的陌生人员更多了,因为没有独立厨卫的缘故,原有的住户几乎都搬走了,新搬来的租户更换频繁,早已不复同层七分熟的盛况了。
崔启山注意到老太太的年龄,不答反问:“您是这楼里的业主吗?是以前就住这里吗?还是后买的房子。”
“谁买这里的房子啊,都等着改造呢,说改造,又不改造,现在等拆迁吧。”京城的老太太,还是很愿意阐述自己老BJ的身份的,紧接着就道:“这房子还是我爸那时候分的,后来我爸走了,我几个哥哥的条件好,就把这个房子给我了。现在是给我孙女当学区房,中午吃顿饭,午休一下子,晚上再带她家去。”
上一篇:年代:道法通神,你说我迷信?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