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志鸟村
一会儿,就抓了八十多人回来。
“接下来呢?”伍军豪问:“强攻吗?”
“先喊话吧,等等看武警的同志们有什么策略,这边抓捕的嫌疑人往后送。”江远正说着,就见骑山寨的寨门敞开,里面的人全都举手出来了。
“投降算自首,便宜他们了。”牧志洋现在也有点嫉恶如仇了。
江远摆摆手,等所有嫌疑人都被拷起来了,再慢慢的进寨子里观察。
早二十年前就放弃的木寨,整体结构上也没有什么更新,反而是很多建筑被拆毁了,只为了获得一点建筑材料。
除此以外,各种的省钱措施充斥着寨子的每个角落,各种各样的气味,直冲着人的天灵盖就来。
江远吸了两下鼻子,这寨子里的臭味自有特色,既有时代的腐朽的味道,又有树林的腐败的味道,也有现代的劣质装修材料的味道,还有……其他熟悉的臭味。
江远眉头皱了一下,再三辨别后,转头对王传星,道:“让孟成标搞个突审,我感觉闻到了尸臭的味道。”
第947章 垃圾分类
窝棚区里是没什么秘密的,何况是受压迫的蘑菇人。
也就是一刻钟的功夫,孟成标就审出了结果,过来报告道:“已知的有三具尸体,有一个是互殴打死的,两个抽死的,你闻到的味道,应该是三天前死的,当时没人管,就被人弄到垃圾堆旁边,咱们今天来了,团伙成员才让人挖了个坑给埋起来了。”
“那就刨出来看看吧。”江远叹口气,他现在两只手香香的,正适合吃晚饭,多少是有点不想动尸体的。
“已经派人去刨了,另外两具尸体,大概是两个月前,四个月前死的,也都是找地方挖坑给埋了。再早的时间有没有尸体,这些来得晚的就不知道了,要问团伙相对核心的成员了。”
“恩,不急,慢慢审。我先看看现场,再琢磨个勘验的方案。除了必要留守的人员,其他人都退到寨子外面去吧。”江远是纯粹的技术员的思路,理论上,这个寨子都是证据了,自然是要尽可能的减少破坏的。
毕竟,死了三个人,其中还有一人是明确的他杀,放在地方上,扫一个面宽几百米的小区,也不算大工程。
不过,窝棚区的复杂程度,或者说,它的信息密度比小区是多了太多,而且,这些人在骑山寨住了几个月甚至一年多,随着天性的释放,互相之间也没少做案子,江远琢磨着,也不能就简简单单的用一两个罪名将他们给涵盖了,最好还是以开放性的心态,包容所有蘑菇人。
蘑菇人之间的犯罪也是犯罪,这一点是明确的。
“我们有带不同颜色的标记牌吗?”江远在寨子里逛了一圈,扭头问王传星。
“就带了黄色的标记牌,带的应该不多。”王传星在PAD上快速的查了一下。他们是带着大量的装备过来的,但勘察装备在先期配送的范围内,显然是第二级的。
江远想了一下,道:“那就用警戒带,我指出来的位置,你们就给圈起来,一会作为重点勘察的对象。”
对这座混乱的,肮脏的,气味诡异的寨子,江远内心其实没什么反感,甚至有一种乐在其中的挑战感。
现如今的命案勘察,大部分都是在室内的。因为外面的监控和摄像头多,普通的凶手就会觉得在室内杀人比较安心,分尸什么的也比较好处理。
而如果是以普通人死在自己普通的家里的水平来看,现场勘察人员需要勘察的面积也就是百十平米左右,小镇县城的可能大一点,大城市里的普通人可能就死个三五十平,百八十平的面积,单就面积来说,这个勘察难度和骑山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再进一步的说,这个骑山寨里几百号人,一年到头吃喝拉撒睡都在里面,还要进行各种合法和非法的勾当,要想理出尽可能多的罪恶,那勘察的难度就相当高了。
但江远确实挺有自信的。他不仅有LV4的犯罪现场勘察,当年做拾荒老人的案子,他还获得了LV4的垃圾分类。
就真的特别适合这个垃圾的现场。
江远认认真真的给各个地段做了标记,准备回头再细细的勘察。
对刑警来说,从垃圾堆里刨证据,可以说是基本操作了。
举个栗子,就骑山寨这个样子,首先可以刨出来的就是各种吸毒用品,因为寨子里的人虽然喜欢蘑菇,但很多人并不是独喜欢蘑菇的。所以,垃圾堆里就可以找出来,包括但不限于各种针管、铝箔锡纸、水烟器、烟枪、大小号的塑封袋、烧锅、瓶子等等。
可以想见,这些物件都是没有得到全面清洗消毒和痕迹去除的。那么,拿到一张最没有特殊性的塑封袋,可以得到什么?
首先,给袋子做理化分析,可以知道袋子里装过什么,在本案中,就是装过什么毒品。
其次,可以轻易得到袋子上的指纹,通过指纹,就可以配对到所有拿过这个袋子的蘑菇人。
假设袋子上有5个蘑菇人的指纹,那么给五名蘑菇人做尿液检测或者毛发检测,或者直接安排到毒物实验室检测,就可以知道他们吸哪种毒品,如果跟袋子里的毒品种类一致了,那就可以认为该袋子是此人用过的。至于剩下的,自然是疑似贩卖者了,否则,你们的指纹为什么在袋子上?
这时候,举证的责任就倒置了,其他人得证明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接触到了这个袋子,以至于留下了指纹。聚众吸毒算是一个损失比较小的解释。
至于其他的解释,比如解释自己是将之当货币来使用的——现行法律可不承认这样的交易方式,或者说,将毒品当做货币来使用,就是毒品贩卖,使用一次算贩毒一次,用毒品买瓶水,被判7年理所当然。
如果说一个袋子还可能冤枉一个人,那更多物件的佐证就很容易将一名异形毒品的参与者钉死了,比如注射器,比如锡箔纸,比如烧锅等物,不吸不贩,你的指纹怎么可能在上面?
当然,实际上的勘察没有这么复杂,配合审讯的话,嫌疑人愿意认罪,也就不用检验拆解的那么细了,底层的贩吸人员,认罪认罚到10年以上,检察官基本都是满意的。
至于其他的罪名,尤其是大家互相举报互相立功出来的罪名,后续再做叠加也就是了。
不过,这些都是很细致的活计了,也不是江远一个人一两天的时间能完成的。江远走了一圈,划定了重点范围,就等着后续来更多的技术人员帮忙了。
这时候,三具尸体也都挖了出来。
两具旧尸已经腐败的很严重了,但才死了三天的尸体,哪怕是被埋在了较为潮湿的地方,此时的状态也还看得过去。
王传星问:“要做个尸表检查吗?还是直接运回去?”
“另外两具运回去处理吧,这个比较新鲜的尸体,我现场解剖吧。”江远说着,就让人拿了法医的勘察箱过来。
也不用找什么特别的地方,就在四周无墙,顶上无盖的大院子里,江远将尸体摆正,就在牧志洋和申耀伟的帮助下,开始了解剖。
一字切口,内脏取出,都是非常正常的流程。
以前的法医,其实就经常在野外做解剖,事实上,宁台县的法医十几年前还在农村的大院里做解剖,因为拿回来很麻烦,还不如现场有刑警们帮手,也好当场给出法医意见。
江远毕业的时候,法医的工作环境已经算是革新了,这次倒是有了回溯时光的感觉。
特别是当内脏全都处理完成,开颅的时候,发现没带电锯的时候,旧时光的既视感就更强烈了。
“用手锯吧。”江远也不能等后面几个小时送电锯过来,于是让人取了手锯来,顺手交给了申耀伟。
申耀伟郑重的接过手锯,认真的道:“江队您先休息,我锯好了喊您。”
用手锯开颅,大概需要一个小时左右,申耀伟撸开袖子就干。
吱嘎吱嘎……
一根手锯的锯条断掉了,就换另一条,申耀伟干的汗珠子直落,并拒绝了其他刑警帮忙的好意。
这可是江队专门吩咐下来的工作,申耀伟自然不肯假手于人!
第948章 确凶
“江队,切开了。”
申耀伟锯断了三根锯条,才锯开死者颅骨的内外板。
江远放下茶杯,叹口气,开始穿上外套,戴上手套和头套,再拎一把丁字凿,往颅骨锯开的位置一卡,“嘎”的一声,就将颅骨给撬开了。
申耀伟这才起身,找人帮自己抹一把汗,道:“跟用锯子开了两箱椰子一样,胳膊都酸了。”
这个工作也确实跟开椰子差不多,都是先把包在外面的皮肉割开,再将硬壳锯开,接着就能看到里面的软绵绵的内容物。
江远先是仔细观察颅骨下方的硬膜。硬膜就是薄薄的一层膜,也跟椰子撬开后的那层白色的椰肉类似。
而脑外科最常做的,也是最基础的手术就是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切开患者的硬膜,目的是清淤或者释放压力,属于是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上技术含量一般的手术,许多级别较低的医院都自愿或被迫的开展了此类手术。
因为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急诊手术,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就是摔到脑袋了,脑袋被砸了,脑袋被驴踢了等等情况,就有可能需要紧急进行此类手术,许多地方卫健委都会要求城市半径XX公里内,必须有一家医院能做,以免病人死于转运。
而对法医来说,硬膜下的出血也是一个很好的指标。
大部分情况下,发现硬膜下出血,就可以作为死亡原因来做解释了。即使死者还有其他导致死亡的情况,脑瓜子里面一大团淤血,依旧是要考虑进去的。
这也是江远目前所看到的情况。
“钝器敲击脑部致死。”江远沿硬膜的正中线剪开,再用钳子扯着硬脑膜,将它跟蛛网膜拉开,露出大脑半球,并当场给出结论,再让王传星记录,并让旁边的摄影师给拍照。
咔,咔咔,咔……
摄影师的单反,摁出了一连串的快门。
黄昏前的光线,正是最柔和最美丽的时间,映在黄白红黑的肉体上,有畸形的变态的刺激感。就好像“酸脚趾鸡尾酒”一样——当一枚人类的脚趾浸泡在威士忌中,合法途径获得的人类脚趾,这杯鸡尾酒的味道,就已经远远脱离口味本身的需求了!
“给尸体装袋,加冰,运回去,再让王澜做检材吧。”江远又检查了几个重点部位,基本确定没有其他的死亡原因了,再让人将尸体后运。
现场的条件异常简陋,但比起运回尸体以后再尸检,现场做尸检能提前好几个小时获得结论,而这对于案件的推进是非常有好处的。
因为案件本身其实很简单,死者是在一群人的注视下,参与群殴并与人互殴的时候身亡的。
所以,只要搜集目击者的证言证词,再将参与群殴的人找出来,案件的下限就基本保住了,稍微有点难度的地方,就是杀人者是谁。
其实,以普通人的普通思维模式,参与群殴的所有人都相当于是杀人凶手,但法律是要找出致命一击的实施者的,也就是致死行为的具体实施者的。
对法医来说,就是找到致死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假设死者生前最后一战,脖颈被黄忠以弓弦紧勒;腹部被张飞的丈八蛇矛戳入;左侧大腿被关羽的青龙偃月刀拖出裂口;胸前被马超的虎头湛金枪刺中;头顶遭了李元霸一记紫金锤;左右手腕被刘备的双剑各自割开了一个大口子;曹操给他灌酒;貂蝉在他身下拼命扭动……
哪怕旁观者知道,人是团队合作杀死的,但也还是想要找出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人作为杀人凶手。这时候,就要看法医的了。
如果同样能找到硬膜下血肿,那李元霸就是最大的嫌疑人。
……
昌勒市局的苏山明就是负责寻找李元霸的人了。
骑山寨依旧是在昌勒市局的管辖区域内,苏山明跟着江远过来,早就陷入了茫茫多的案件中,但这是命案,自然要第一时间给予充足的资源。
苏山明仔细的挑选了几名干警,一边往过赶,一边叮嘱道:“接下来,你们几个就专职负责这个命案。我先说明,命案就是命案,命案是第一位的,甭管这边乱成什么样子了,死的是什么人,杀人的人是不是已经要被判死刑了,这都不是你们考虑的问题,你们就专心的把这个案子破掉就行了!”
“是。”几名干警都沉稳的应了。
刑警支队其实本身就是比较高级的侦办单位,市一级的刑警支队甚至可以认为是一线最上级的侦办单位了,可以说是事实上的精英重案组,日常办理的都是区县级单位做不了的案子,命案不仅不陌生,甚至称得上专业。
几人抵达现场,都可以称得上是神情郑重了。
江远此时已经换了衣服,洗干净手,并且写了第一版的非正式的报告。
见苏山明来了,江远就笑呵呵的打了招呼,再让王传星拿了东西过来,道:“死者的死亡原因是钝器击中头部致死,凶器应该是一个啤酒瓶子,或者圆形的棍棒。凶手的身高比死者要高,不考虑当时站位的问题,至少要高10公分,体重也相对比较高……”
几名干警本来还准备依次阅读江远填写的非正式版的验尸报告,但听着他说的话,就渐渐的停下了动作,并齐齐看向苏山明。
苏山明也是眉头皱起,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在生气。
实际上,苏山明的脑门子的确嗡嗡的。
牧志洋见过太多这样的刑警队长了,在旁道:“苏大队,我们江队就是这么好用,您以后习惯了就好。”
“这么好用吗?”苏山明回忆了一下之前的案件,那些案子毕竟不是他主导,感受还没有这么深……
牧志洋笑笑,道:“您看接下来怎么搞?”
“接下来……接下来没什么搞的了。”苏山明叹口气,顺口道:“参与群殴的人,我们基本都有记录的,那现在就是看,谁是手持棍棒或者啤酒瓶的那个人了。回头我们再细致问问攻击的过程,如果有人看到他打死者的头的话,那基本就稳了。”
“还有凶器。”手下提醒了一声。
“哦,对,还有凶器,啤酒瓶子的话就有点难找了,木棍还行。会是木棍吗?或者是钢管之类的?”苏山明反应过来了,开始进一步的确认,这个案子里,要是找到凶器的话,案件的证据链就比较完整了,可以说是基本侦破了。
而相比啤酒瓶子,木棍钢管之类的,显然更容易保留下来。
江远缓缓摇头,道:“大概率还是啤酒瓶,这个从挫裂创的形态就可以出推断致伤物……”
江远只说了这么一句,抬头看看苏山明,解释的欲望就降低了许多,想想再道:“这个不是什么高深的技术,之所以提到木棍和钢管,只能说是有非常低的概率。你们暂时先考虑啤酒瓶就行了。”
啤酒瓶致伤乃至于致死,在国内不是什么稀罕事。喝醉了酒的人,本来就容易斗殴伤人,顺手提一只刚刚喝过的大绿瓶,或者是满登登的大绿瓶砸人,可以说是夜生活的常见生态模式了。
因此,在法医群体里,稍微有点经验的,还会着重观察和记录一些常见致伤物的特征,像是啤酒瓶子这种东西,许多法医都是看一眼就能认出来。
江远此前就有做过啤酒瓶子致死的命案,今次再遇上,就有种熟门熟路的解题的感觉。
不过,苏山明轻松过后,却开始感受到一股浓浓的焦虑,不禁道:“这个用做凶器的啤酒瓶子,恐怕也不好找到。说不定都被打碎了……”
“据目击证人数据,凶手当日喝的啤酒是本地啤酒,没有打碎啤酒瓶,而是扔进了垃圾堆里。”江远说到这里,稍停,道:“好在,这里的垃圾基本是不处理的,好好找找,应该还有可能找到那只啤酒瓶子。”
苏山明苦着脸,看看自己带来的几名干警,再转头看看无垠的垃圾山。
几名干警惊诧莫名:“苏大,你来的时候不是这么说的……”
“你们人手不够的话,我可以借几个人给你们。”江远咳咳两声,道:“不过,既然是要搞垃圾,不如做个垃圾分类吧。”
第949章 幸存者
啪!
明亮的小火苗,伸腰挺胸的往上舔着,自石碾中心,向四周溢出浓浓的热量,温暖着围坐一圈的警察。
一名老警将一根穿着厚厚牛肉的粗长的铁签子,使劲插入到石碾上钻的空隙中,就见那牛肉颤巍巍的抖了两下,就乖乖的被火苗舔了。
相隔几十米外的栏杆旁,十几名犯罪嫌疑人乖乖的被拷成一串,渴望的嗅着下面的香气,肚子咕咕的叫,就有人大胆道:“杀人不过头点地,要枪毙,也给我们吃口饱饭吧。”
上一篇:年代:道法通神,你说我迷信?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