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493章

作者:志鸟村

  “错了?”雷鑫不能说是意外,但也是有点无奈,心道,牛法医一天天的光是研究纸巾,致死的凶器这一块,眼瞅着就错两次了。

  江远战术性喝水,再道:“这个也不全怪牛法医,他也是一个猜测的方向……恩,总之,竹棒打击头部的话,头部确实会形成挫裂创口,但头皮不会出现全层断离,尤其是颅骨,不会形成这样的粉碎性的骨折,颅骨损伤不会如此严重。有句话叫‘竹打中空’,指的就是棍棒损伤的痕迹,而就照片看来,我认为竹棍是凶器的理由不充足,假设不成立。”

  判断致死工具也是个非常难的项目,总的来说,LV2的水平也就判断个利器钝器,外加一些常见的东西,这也就是牛法医的水平极限了,他其实也是猜了好几种类型的工具,并不能说是完全搞错了。

  但不得不说,在工具痕迹判断方面,能有LV2的水平已经是精英法医了。人的能力有大小,尤其是法医这一块,好些人的伤口和死亡方式,其实都不是典型的,一定要判断出一个结果,自己没见过,也没读过类似的书籍,而死者又是个特立独行的人,那能怎么办?

  主要还是法医报告很少给出阴性结果,实际上,有些法医解剖就是没有结果的。“无解”其实就是答案。

  相比之下,江远的工具痕迹鉴定是LV6,高出太多,所以才能轻松的给出结果来。

  只听江远接着道:“关于凶器,因为死者王守虎的颅骨有粉碎性的骨折,甚至有一定程度的凹陷,竹屑夹杂在骨碎片中,说明致死工具应该是一种高动量的钝器工具。”

  “高动量?”柳景辉翻译道:“高重量,高速度的钝器?”

  “对。”

  柳景辉不禁思考起来。

  江远已经看了两天了,没等他,直接给答案,道:“磅锤或者锄头,考虑到有竹屑,凶器大概率是锄头。”

  江远比划了一下,道:“竹柄式的锄头,用锄头背的位置击中死者的头部……”

  在座诸人唯有点头。

  江远再道:“现在就看是谁家的锄头了,先找一下各家有没有换锄头的。如果都没有的话,那就把各家竹柄式的锄头带回来检查一下。”

  “这个好,这个好!”雷鑫只觉得豁然开朗,身上的红疹子都不痒了。

第814章 再接再厉

  只一天的功夫,实验室就从搜罗回来的68把锄头中,找到了凶器。

  这也是农村案件的一大特点,案件的动机或许是扑朔迷离的,但村民的反侦察手段也是乏善可陈的。

  这家人甚至只是清洗了锄头,别说将锄头丢弃了,竹柄都没换。不仅如此,他们还将锄头存在了仓库里,到了各家各户要拿锄头出来的时候,邻居才指出:你家不是又买了锄头?

  这柄锄头被雷鑫着重标记了出来,送到了实验室,第一时间就被比中了。

  “凶手相当于是死者的堂叔,根源是为了两家人的坟地问题……”雷鑫介绍了两句,接着自己都觉得混乱,摇摇头,道:“总而言之,就是些陈芝麻子烂谷子的事情,据凶手交代,当时两人在后院说话,因为修渠的事产生口角,继而动手。”

  雷鑫接着细说了部分情况,再摊手道:“如果要从动机上找线索,一辈子都不够用的。”

  “等于说,这家人要是好好处理一下那个锄头,这个案子就难讲了。”王传星坐在旁边敲电脑,听到这里,忍不住问了一句。

  柳景辉摇摇头:“那也不至于,只要确定了凶器是什么,回头问一遍谁家的锄头不见了,不是什么难事。”

  “这个倒是,村子里,藏得住的秘密不多,这一次,凶手的隔壁邻居也出力了。”雷鑫自己就是农村出身的,说这个话的时候,忍不住摇头,道:“两家为了盖房子的事也争,修水渠也争,坟地的事同样有争执,就是没有演化成刑事案件罢了。”

  “听了不少八卦是吧?”柳景辉笑呵呵的问了一句。

  雷鑫叹口气:“何止八卦,见我们抓了人,有求情的,也有私下里说黑历史的……”

  “至少这个案子就算是结束了。”江远是江村人,小时候吃百家饭的时候,大家对他多的是同情,长大以后,村里整体都富了,龌龊事儿不能说没有,但大家不用只盯着村里人坑了,加上他去外地上学读书了,对村里的印象反而要好的多。

  雷鑫见江远不喜欢这个话题,迅速的一抹脸,笑道:“对的,总算案子是结束了。哎呀,这么大一个命案积案,往年的话,三个月能侦破了,全局都要喝喜酒了,这次等于就三四天!”

  雷鑫说着说着,自己都感慨起来了。

  部委是有特邀刑侦专家的,首批九人被称作刑侦八虎,可以说是赫赫有名,参与了国内的诸多大案要案。其中许多案子都没法作为故事讲出来,因为玄奇的成分过大。

  而在首批九名特邀刑侦专家之后,部委又在03年增补了八人,到目前为止,共有22名特邀刑侦专家,另有350名刑事技术特长专家等等,说起来,每个人都是全国飞行,哐哐破案子的类型。

  雷鑫本人接触过其中几人,虽然都是浅尝辄止,但他觉得,江远的效率和能力,是丝毫不逊色于这些成名专家的。

  当然,专家们的效率也很高就是了。刑侦专家其实也很少在一个案子上死磕,就是短短几日,提出的意见能带来突破的,就会终结案件,不能突破的……其实大部分都是能够得到突破的。

  尤其刑侦专家们主要针对现案,一般的罪犯,在犯罪方面,就相当于初入情场的小处男,不管其幻想有什么牛逼的招数,奇怪的姿势,在每年平均侦破上百起案件,持续奋斗二三十年往上的老专家们看来,随手就拿捏了。

  所以就像是初入情场的小处男不要招惹经验丰富的老色批一样,普级罪犯最好是不要做什么恶性犯罪,以免引起高级别的刑侦专家的注意,然后还要运气足够好,避免被江远这种年轻动力足的刑侦天才给普遍打击了,最后才能真正进入到普级赛道,跟那些算不上天赋异禀,但也在刑侦一线做了七八年,十几年,二十几年的刑警同走一条对抗路。

  “有江队在,我们清河市重回海晏河清的一天就不远了!”雷鑫的情绪上头,搜肠刮肚的就想将江远狠狠的赞一波。

  江远只用了三天时间,就让自己和全队上下百余号人节省了几个月,甚至可能更久的时间,雷鑫真就有种爽的不行的感觉。

  柳景辉啧啧两声,道:“海晏河清这个词,就不像是雷大队你说的话。”

  “想不到我一个大老粗,说话这么文绉绉的是吧。”雷鑫哈哈一笑,道:“我老婆长阳大学毕业的,很容易就被灌耳音了。”

  柳景辉的脸一黑:“容易破坏团结的话就别说了。”

  雷鑫笑的那叫一个开心,平日里因为家庭琐事而积累的怨气瞬间消失的一干二净。

  转过头来,雷鑫的副手给江远面前的茶续上水,笑道:“江队,那您今天是休息一天吗?”

  “我今天计划烤个牛排,不过,你们可能要继续忙一下了。”江远喝了口茶,说着笑了一下。

  雷鑫一愣,接着就醒悟过来,忙道:“您是想立即就开新案子吗?那太好了……”

  “恩,是前两天你们忙活这个锄头的时候,我翻出来的。”江远转身抱起一个箱子,道:“这个案子其实比较久了,我看有六年时间了,塑料包裹的男尸,被弃尸到台河的。当年的专案组是……”

  “411专案组。”雷鑫这里的积案是有数的,江远一说六年前,他就差不多知道是哪个案子了,且道:“当时清明节刚过,这边就从台河里把尸体捞出来了,后面的五一就算是白瞎了,哎……可惜也没破案。”

  “恩,这个案子有几个细节,我觉得可以关注一下。”江远顿了一下,将卷宗拿出来,翻了几页,道:“这个案子的尸体用的包裹物,是用白色尼龙绳捆扎的,白色半透明的塑料布,另外,尼龙绳的另一端,又连了一根直径1厘米的绿色尼龙绳。尸体外侧的塑料布,也有两种,一新一旧,可以看得出来,这些东西搞得比较匆忙,不像是提前准备的。”

  雷鑫一边回忆案件,一边点头。

  江远接着道:“从包裹尸体的尼龙绳和塑料布来看,凶手应该是随手获取的相关材料,也就是说,凶手所在的很可能是第一现场的区域,应该比较容易获得这些材料。你们当初是这样判断的吧?”

  雷鑫继续点头,并做记录,然后试探着问:“这个判断是出错了吗?”

  换做不认识的刑警大队长,这时候首先想的估计就是质疑江远了,但雷鑫已经潜移默化的被江远给改造了,首先想的就是自己是不是错了。

  江远摇摇头:“这个判断我没意见,你们错的主要在尸检方面。”

  雷鑫精神一震,有错,就说明有修改的可能,就有破案的希望了。至于说法医出错了,法医在江远跟前出错,在雷鑫看来,也就是那么一回事。有些事情,你把标准划的太高了,不出错的就变成少数了。

  实际上,江远侦破积案,经常有挑错的举动,不如此,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想得出一个不一样的结果,无异于缘木求鱼了。

  江远取出尸检报告,道:“尸体被发现的时候,呈现巨人观,尸僵已缓解,尸体解剖时,见右侧枕颞部颅骨粉碎性骨折,硬脑膜完整,脑组织自溶,舌骨未见骨折,颈、胸、腹部皮下组织及肌肉呈气肿状……”

  江远将尸检报告读了一部分后,再道:“死亡原因是颅脑损伤,外加机械性损伤。法医分析,凶器符合具有长条形接触面、硬质、易于挥动的钝器,推测是金属棍棒。另外,绕颈部条带状皮肤损伤,有部分区域伴有皮下出血,该伤符合软质条索状物体,如绳索勒颈所致。这部分的判断挺好,但是……”

  雷鑫知道,这才是戏肉。

  “法医对尸体的年龄判断有问题。从报告来看,尸体耻骨联合面较平坦,似有嵴痕,腹侧斜面未达顶端,下角出现,腹侧缘基本形成,背侧缘外翻不显著……这个观察的有问题,而且有较大差别。”江远敲了敲桌子,此时也略微有点犹豫。

  尸体的年龄判断是基础,但基础并不意味着简单。

  尤其是通过骨头来判断,哪怕是有骨盆的情况下,年龄的判断依旧有太多的模棱两可的地方了。这里有太多的经验因素和主观因素的成分。

  其实,看骨头就跟看人脸是类似的,正常人在正常情况下,基本都能根据一个人的脸,给出一个年龄的估算。

  看骨头也是类似的,只是法医们将之更加细化了,尽可能的给出种种具体的参数,但是,遇到比较特殊的人,或者在特殊环境里的尸体,这就好像面对化了妆的人一样,年龄判断的准确度,会大打折扣。

  而年龄错了,尸源就更难确定了。

  “回头我要重新看一下骨头,再做具体的判断。但就目前的信息来说,原法医判断28岁正负1岁的年龄,属于是错判了。”江远很快给出了部分答案。

  “错的多吗?”雷鑫马上追问。

  “应该挺多的。”江远道。

  “好好好……我的意思是说,这就属于是有新的线索了。”雷鑫等人之前查找尸源的时候,自然要结合年龄来查的,如果实际年龄与判断的年龄相差比较大的话,排查不到尸源的原因就有了。

  刑警大队的教导员在旁,则是毫不犹豫的掏出手机,道:“我喊牛法医带着骨头过来吧,这个案子应该是老牛跟过来的。”

  “可以。”雷鑫说着将教导员拉到一旁,道:“你给老牛说,不要有负担,让江法医挑出错来不算错,态度先端正起来,你给他好好做做思想工作。”

  “明白。”教导员郑重其事,这项工作,可比安慰离婚的民警要高光多了。

第815章 辨别点

  牛法医抱着装满了人骨的乐扣箱子,小跑着去往会议室,还有些气喘吁吁。

  读过书的都知道,成年北方男性的骨头有8公斤重,南方男性的骨头要轻一点,平均是七到九成的重量,但烧成灰基本都差不多了,都有2.5公斤左右,所以,牛峒抱着乐扣盒子跑步,是真的有点累。

  教导员两手空空的跟着跑,依旧觉得累,他年纪大了,做文案的时间比做现场的时候多,一边跑一遍喊:“小牛,慢点,慢点,没那么着急。”

  “不是您拽着我搞思想工作,耽误了时间,我也不用跑啊。”牛峒日常也是把搬尸体当撸铁的,并不擅长跑步,半推半就的变跑为走,只道:“江队和雷大他们要等急了。”

  “去了也是给你挑错的,你急什么。”教导员瞅瞅牛峒的小型普通型非长腿摇头,道:“我是让你理解情况,又不是派你去送死的,不用这么急。报告的问题,雷大和我都是理解的,你也不用担心。”

  “挨打要立正嘛,咱是看着古惑仔长大的警察,基本的道理是知道的。”牛峒自我解嘲的调侃一句。

  教导员的年纪大了,听不得这个,摇头道:“别说这些乱七八糟的,我就是怕你有心结,江远的标准太高了,他这个也不客观……”

  “尸检报告做疵了就是做疵了,别说江远的标准高,标准再高,他也不能把对的说成错的。”牛峒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

  归根结底,还是跟牛峒自己的决策方式有关系。很多法医的尸检报告可以写的非常四平八稳,比如年龄的判断,就可以写一个三十岁左右,或者四十岁以下。死亡时间也可以从3小时内,扩大到某天,或者某天左右……

  哪怕是八虎里的陈世贤来了,他也不能说个错字,最多说你不严谨。

  但是,牛峒对自己是有要求的。虽然因为天赋所限,或者说是兴趣使然,再或者说是环境所迫,让牛峒将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了各种纸类制品的鉴定,但在其他方面,牛峒即使实力不济,也尽可能的做到个人极限。

  然而,到了极限,就是到了出错的边缘,而法医做错了,连累几十上百名的同事做了无用功,这种事情本身就应该是严厉杜绝的——许多法医更愿意做得四平八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失败的惩罚太严重了,不是你说“我能承担”就能负责的,大部分的人别说在工作中了,在个人生活中,都无法承担这样的压力。

  牛峒对此则有不同的认识,他是相信极限的力量的,如果每个人都贡献自己的力量,那根本不至于走到只有自己一份孤证的程度,再换另一个角度去说,如果其他人贡献不出力量来,只余自己的一份孤证要发挥作用,那挑战极限才是硬道理。

  牛峒的想法,教导员自然是知道的,大家此前也都是讨论过的。

  教导员对此也没有太多的意见,不同的人对自己的职业乃至于人生有不同的认识,更别说,就某种程度而言,他还是部分赞成牛峒的。

  “走快点吧。”牛峒稍等了一下,又开始催促教导员。

  教导员叹口气,准备再帮牛峒做点心理按摩。

  牛峒觉得有点烦,摆手道:“得了,我没事,只要不被指着鼻子骂,我就能忍。”

  教导员这就有点放心了:“真要是忍不住了,你转身就走,别跟他吵好啊……”

  “嗯嗯……”牛峒说着牵起教导员的手,快步跑了起来。

  教导员被迫小跑,如果只看背影……且不看颜值、身材、身材比例等等,两人就像是日剧跑一样阳光。

  ……

  咚。

  装满了人骨的乐扣盒子,被重重的放在了桌面上。

  雷鑫眉头一皱,没来得及批评,就见江远毫不在意的起身道:“来,腾一块桌子出来。”

  几人连忙上阵,将长长的会议桌腾出了两米多的长度。

  一朵插在瓷瓶子里的假花被挪到了靠边一点的位置,变成了桌面的分隔符。

  “先看一下耻骨联合面。”江远向牛法医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法医精神学多少有点偏门了,江远也不知道牛法医的情绪状态怎么样,干脆就事论事的说话。

  牛法医则是暗自松了口气,感觉江远的“凶焰”似乎也没有燃的太厉害,赶紧上前帮忙。

  江远带来的小师弟瑞祥也连忙上前,戴上手套帮忙翻骨片。

  江远连手套都没戴。这具尸体的骨头也是煮出来的,用的锅子说不定还有之前遗留的肥肠猪肚鸡的锅子,消毒是绝对消毒干净的,骨头上面也不存在附着的证据了。

  瑞祥哐哐的取出了大半的骨头,再转头一看,江远已经将骨盆结构给拼好了。

  耻骨联合面的骨头乍看上去,就像是一只蝴蝶似的,骨质粗糙,起伏不定。

  江远将之仔细的翻看了片刻,再道:“之前的法医报告认为,耻骨联合较平坦,似有嵴痕,腹侧斜面未达顶端……当然,平坦与否是比较主观的,但就我看来,联合面摸起来虽然比较光滑,但质地很密,嵴痕也谈不上。”

  说着,江远将之递回给牛峒。

  牛峒没言声的接过骨头使劲看。其实消息传来的时候,他就有过长时间的回忆,但老实讲,六年前的案子,这种细节中的细节,记忆模糊乃至于出错都再正常不过了。

  牛峒已经无法确定当日是怎么做出这样的判断的,写报告的时候,如何下笔思考的,更是一点印象都没有了。

  如今重新审视,牛峒不能说是一头雾水吧,也只能说如是。

  这玩意其实有点像是古董,特别像是鉴定瓷器。清朝的瓷器是什么特征样子的,书里都写的明明白白的,但仔细看过去,大部分都是主观词。

  就好像同样“质密”一词,谁知道是质地细密的意思,但多细密算是质地细密?作为一种比较单位,标准就变成了核心。

  现在,江远说手里的耻骨质密,牛峒无法表示认同,但也无法表示反驳。

  “直接影响我判断的,其实是腹侧斜面。”江远让牛峒看了一会骨头,见他没有反应,这才开口提醒,道:“报告说腹侧斜面未达顶端,腹侧缘基本形成,但仔细看,腹侧斜面的上端,其实是有破损,而不是未达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