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志鸟村
连环杀手的案件,不能指望有一条通天大道指引着警方。就像此前说过的那样,成为连环杀手既是变态使然,也是社会选择的结果。没有哪个预谋杀人犯是想要进监狱的,如果没有被逮捕,这些从杀人中获得好处的家伙,大概率会在接下来的人生中继续作案,如果还未能被发现或抓住的话,他就有可能成为连环杀手。
而不管是怎么形成的连环杀手,当他们在多轮筛选中逃脱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掌握了许多不应该掌握的技能,以至于普通的刑侦手段对他们再无效果。唯有细心细致的调查,或者技术进步,或者运气爆棚,再或者凶手自己出错,才有几率抓住这家伙。
国外的很多连环杀手,最终都是未能被逮捕的,著名的比如十二宫,疯狂挑衅警方,依旧逃脱,可以说是真的震荡了社会。
江远继续拿着马蹄镜看骨头,这是一件很累的事,正常的法医在正常情况下,都不会这么做。
大部分时候,法医们是在显微镜下工作的,也就是做了尸体的病理切片,然后在显微镜下研究,其内容和医院的病理科有点像。只不过,当法医发现自己的研究对象有癌症的时候,只需要会心一笑:亏的不多。
马蹄镜的放大倍数比不上显微镜,但又比显微镜方便,属于痕检用的比较多的装备。江远习惯了现场勘查,用马蹄镜看着也不难受。
曾连荣打了很久的电话,再回来,就见江远正看着一块骨头入神。
走近些,曾连荣咳咳两声,道:“刚跟陶支说了好一会,牛刀这个点还是有一定机会的,就算凶手是很早以前买的刀具,但用这种刀的人,很可能会买相关的物件,比如磨刀石之类的,再一个,医生或者法医这样的职业,如果要解尸的话,还都是习惯用柳叶刀的,用牛刀的,说明职业很可能是屠宰业相关的……”
江远这时候抬头,道:“曾法医,稍等。”
说完,就见江远从身侧的托盘里,取了一块PVC的静电贴,覆在刚刚看的胸锁关节上,再尽可能的抹平。
曾连荣顺势看过去,就见托盘上还有镊子、剪刀、透明胶带、物证袋、硫酸纸等物,旁边放着吸集器等,立即明白,江远这是在提取微量物证。
曾连荣用目光询问自己的徒孙詹龛。
詹龛愣了一下,赶紧道:“江队是说胸锁关节上的一块白点,不像是骨屑。”
“那是什么?”
“更像是白色的漆料,让实验室看看。”江远将静电贴翻了过来,一粒肉眼几不可见的白色微粒赫然在上。
“不是土里或者污水中的东西吗?”曾连荣拿起放大镜,隔空看了起来,接着就自问自答道:“还真的不像是,是有点像漆料。”
他说着,眼神就亮了起来。
漆料是很特殊的化工产品,也是部委收集的各种素材库中,比较全面的一种,大部分的漆料,通过比对,基本能够确认到种类,那比起牛刀来说,这就更进了一步。
第674章 搅动全局
听说找到了油漆,陶鹿等人更加兴奋。
陶鹿是做刑警出身的,本身也不懂得刑事科学这一块,但有一点他知道,但凡检材里有油漆物证的,实验室基本不会失手,多多少少都会给点说法,法庭的采信也非常广泛。
这是因为油漆物证的应用极其广泛,最常见的是汽车油漆,在道路交通肇事案件中,车辆油漆物证经常用来锁定嫌疑车辆,用以判断碰撞是否起到了关键作用。除此以外,船用油漆,建筑油漆,喷漆等等,也是频繁出现在案件中。
而油漆复杂的成分,在工业上或许是桩麻烦,但在刑事鉴定中,就非常好用了。检验方法更是多的离谱,什么显微检验、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X射线荧光光谱、Py-GC/MS检验——官员们的赤胆忠心若能被这么多种技术检测的话,廉政早就变成基操了。
警局自己的微量物证实验室更是不敢怠慢,加班加点的帮着给插了队。
也就是一天的功夫,检验报告就送上了陶鹿的办公桌。
陶鹿快速的翻过检验报告,脸上已是洋溢出胜利的微笑。
闻讯而来的专案组成员,第一时间塞满了陶鹿的办公室。
检验中心的主任笑呵呵将报告给众人传递,并代为解释道:“白色颗粒确实是漆料,而且来自于福田的微卡。我们采用了多种方式来核实,报告里是用最成熟的红外光谱仪做的测试,可以看到样品中有1724的吸收峰,还有一个1601和1583的吸收峰……”
几名高年资的刑警“嗯嗯”的点着头,像是应对老婆似的,根本没听主任费劲心思说的话,同时又一个个伸长脖子了看报告,好像看得懂似的。
检验中心的主任顿时表情幽怨起来:“最终结论都告诉你们了……”
“微卡的话,就先查车辆的行驶轨迹了?保险起见,再走访一下附近的居民?这种车在居民区还是很显眼的。”崔启山看了报告,情绪已经起来了:“就是时间跨度比较大,但应该不是问题。”
现在的警方系统里,只要将车辆的车牌输入进去,就能看到它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行驶轨迹,当然,这种行驶轨迹主要是由监控完成的,属于是大数据的应用,免去了刑警们瞎眼一样的跟车的烦恼。
即使车辆遮挡号牌等等,警方也能通过模糊搜索的方式将其轨迹调出来。
旁边的刘晟道:“应该可以找到附近经过的类似的车,不知道会有多少辆,不过,一辆辆的找过去,也没有多少工作量。”
“有个问题,尸骨上有厢车的漆料,不代表说厢车就要开到空地上去。有可能厢车是第一现场,空地是抛尸地,但中间使用其他的交通工具。”
这句话才是关键,将几名刑警的热血一下子给冲了不少。
陶鹿转头看了一眼,却见泼冷水的正是崔启山新建专案组的萧思。
柳景辉咳咳两声,道:“厢车确实有可能停放在其他地点,但我认为,它曾经开到空地的概率还是很大的。否则,六具尸体的运送就是一个极大的麻烦。就算凶手刚开始不懂,运送过一两次尸体以后,他也会放弃这种方式的。”
“微卡一般也有三米,三米二的长度吧,市里很多地方都不能跑的,这边空地,至少白天是不能跑的,晚上开过来,黑灯瞎火的,也不是很方便,而且显眼。”萧思在这个案子上投入的时间并不少,也有自己的思路,并不会轻易被说服。
柳景辉斟酌了一下语言,再笑笑,道:“确实不能完全排除这个因素,不过,转移尸体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受害人刚死亡的时候,尸体非常重,以至于凶手要分尸,腐烂的尸体有多埋汰,大家也都见过,即使白骨化了,上面其实也经常连着东西,这种情况下转车,凶手等于给自己加难度了。”
“而且车上遗留的证据会非常多,清洗也有困难。”陶鹿向柳景辉点点头,道:“我们先不考虑转运的问题,柳处您继续说,哦,江远来了,江队坐这边。”
他等于是将萧思的这个思路给否定了。
陶鹿看见江远,发自内心的露出笑容来,这案子眼见着有眉目了,可全都是江远的功劳。
他做刑警的,问话一二三四的一套下来,就能摸清楚现场的情况。而在场的小法医们,也早就兴奋的将江远的发现经历描述再三了。
这个案子如果破了,这一幕会被大家念叨很久很久的。
江远笑着打招呼,也没有坐过去,只道:“我看过电子版的报告了,你们继续说。”
不等其他人开口,萧思却不放弃的道:“我承认更换车辆的概率不大,但要考虑到这种情况吧。另外,我们找到的漆料,应该不是车辆的外漆,而是内漆吧。如果是这样,凶手会不会只是用了福田的漆料来补漆。我不是特意抬杠,但福田车的价格比较低,修理厂用他们的漆料给其他车喷涂,也是有可能的吧。”
陶鹿等人眉头紧皱。
要说萧思抬杠,他说的话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不得不列入考虑。
柳景辉等了一下,道:“现在的核心突破点就是这辆车了,是不是福田牌的厢车,我觉得可以先搜福田牌的,行车轨迹里经过空地这边的都查一遍,如果还没有,再考虑萧思说的这种情况。”
他这么一理,众人的思维瞬间清晰起来。
崔启山拉住萧思,笑道:“差点被你给拐到沟里去。”
萧思摊手,也没有再强求赞同。
柳景辉再咳咳两声,道:“我这里还有个取巧的法子,可以试一下。”
陶鹿立即看了过去,这个案子的预算不设上限是不假,他兜里没钱心虚也是真的,取巧的法子,对他就特别合适。
柳景辉接着道:“我是看笔录的时候想到的,这边空地附近的居民,有几位是非常频繁的举报和报警的。另外,因为想拆迁的缘故,他们对这些工程车辆,货车什么的,也都很敏感,报警记录里经常提到,也许可以查着比对一下两年前的记录,说不定就有车牌号。”
陶鹿一拍大腿,转身道:“老刘,这个交给你了。”
刘晟连忙应下来。这个方法是实惠不费的,随便派两个人查一下记录,说不定就变成此案的突破口了,简直是天降礼包了。就算查不到,其实也没什么,两个人的工作量算什么。
崔启山想举手没来得及,直到出了门,还有些遗憾,对萧思道:“你刚才自己喊一声好了,他们几个都是大队长之类的,不好意思跟你争的。争不到也没关系,陶支反正也不喜欢你。”
萧思摇摇头,道:“我等于是屎橛子组里的搅屎棍,哪可能让我去碰这种蛋糕。”
崔启山愣了一下,盯着萧思看了半天,道:“真要是屎橛子,你搅不动。”
第675章 逮捕
李浩辰夹着一个文件包,与崔小虎一起,快步走进了正广分局刑警支队的大楼内。
正广局这边的专案组有了突破,激起了李浩辰的紧迫感,边走变催促崔小虎,道:“快点吧,我就说早点把这个心理侧写给拿过去,听说江远那边又有突破了。”
“有突破也不见得就能破案了,江远在这边呆了这么久,有突破不是正常的。”崔小虎看着李浩辰笑。他知道李浩辰想用心理侧写证明一下自己。
部委的压力巨大,李浩辰这样的年轻人想要依靠刑侦技能出头是非常困难的,想用心理侧写出道,那更得有一桩决定性的大案要案支持他,否则,这永远都是小门道。
不过,这项技术在国内的开展是很缓慢的,李浩辰的推理虽然很强,但他做的心理侧写,准确率也只能说是不错——当然,这其实也很了不起了,创始者FBI给出的心理侧写,也经常是错漏百出,甚至完全相反的。
总的来说,心理侧写也是一半艺术一半科学的技术,但它比颅骨复原术的艺术部分还多,换言之,就是不靠谱的多。
李浩辰之前也是有些心虚,才没有将心理侧写拿出来,但现在听说专案组这边有了突破——他虽然还不知道具体是什么突破,但想想江远之前做积案的效率,他就淡定不能了。
别的专案组做积案,可能都是以半年甚至一年的期限来做的,三个月的时间只能说是起步。
但江远早就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破案手法,李浩辰也不愿意将自己写了好些天的东西浪费掉。
找到陶鹿的办公室没见到人,又一路到了专案组的会议室,就见陶鹿跟好几名刑警,正围在一起说话。
李浩辰心里咯噔一下,赶忙过去,还得给拦路的刑警报名。
“哎呀,李处,崔处来了。”陶鹿就很会做人的招呼了起来。
李浩辰笑笑,道:“打扰了,我是听说案情有了进展,就赶紧过来了。”
“确实是有了进展,我们已经锁定了犯罪嫌疑人的车辆。”陶鹿红光满面,就算是京城的刑警支队,破这么大的案子,也是相当露脸了。就比例来说,跟京城人考了清华也是一样的,听着好像听简单,实际上难的批爆。
李浩辰当场就瞪大了眼睛,像是一名007的读书崽,历经千辛万苦,补课六年零八个月后,突然知道自己参与的是华侨生联考。
他赶忙道:“布控了吗?怎么锁定的?”
李浩辰是部委派过来的,本身就有了解案情的义务。
陶鹿遂道:“我们是通过江远从尸骨上找到的一个漆片,确定了尸骨曾经与一辆福田牌的厢车接触,接着,柳处提出周围居民有经常投诉空地处的工程机械扰民,于是翻找了投诉记录,果然发现一辆福田祥菱M1的厢车,在案发期间,多次出现在空地,并被投诉恶臭,排污等。”
陶鹿说着将一张打印出来的人员资料递给李浩辰,道:“厢车的车主叫韩旭,27岁,京城本地人,家庭住址距离案发的空地大约3公里多,应该是熟悉附近情况的。另外,我们拉了一下话单数据,韩旭曾经多次出现在空地附近,不过,因为他住在附近,这里单独用做证据,略显不足。”
陶鹿笑笑总结道:“整体来说,还有很多证据要补全,证据链要完善,犯罪嫌疑人也尚未逮捕……”
他嘴上说着不足,基本已经是当面炫的状态了。
同在一城,正广局能在部委的干部们前面炫的机会也不多。
李浩辰勉为其难的一笑,手捏着自己的公文包,指节发白,这还是晚了一步啊。
崔小虎有点好笑有点无奈的看一眼李浩辰,心理侧写说起来就是那么几页纸,可耗费的心力是真的不少。甭管它靠谱不靠谱,但依靠现有资料,凭空猜一个凶手出来,有时候甚至还能画图,工作量怎么都不会低的。
可人家现在嫌疑人都快逮捕了,李浩辰的心理侧写,自然也就没什么用了。
就在这时,坐在角落里的萧思,盯着李浩辰的包,若有所思的做了一个推理,道:“李处,你之前做的心理侧写,完成了吗?”
这次,陶鹿心里咯噔一下,转头狠狠的瞪了崔启山一眼。这倒霉孩子,说话都不知道分场合的,这个话私下里问多暖心?现在这个时候问出来,李浩辰得多糟心?
李浩辰也是眉头一皱,转瞬释然一笑,坦然道:“确实做了一个心理侧写,但光是年纪一项,就没有打中。”
他也是舍不得自己的心血浪费,趁着嫌疑人还没有彻底揭晓之前,李浩辰干脆从手提包中取出了一个文件夹,道:“我预测的凶手是40岁到50岁区间,不超过60岁,有工作,有特殊性癖,文化程度中等,从事体力型的报酬较低的工作,大概率与屠宰业相关。身边没有女性亲属同住,不善言辞,或者不喜欢交际,工作期间很认真,擅长做一些手工活,在同事中的名声不错,但不受尊重……”
李浩辰放开了说,也不怕猜不中。
既然做心理侧写了,他就不怕被人嘲笑。
老外的心理侧写师也都是嘲笑中成长起来的,有的一度宣称要给自己请心理治疗师了。
而现实的状态是,人们并不会记住那些失败的案例,只有失败者自己会为这些失败而耿耿于怀。相反,人们记住的永远是成功,所以,多少次的失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成功。
只要能够在一起重案要案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最好是比中凶手,那心理侧写的地位就会得到巩固。到时候,之前的失败只会被视为成功之母。
江远也有点好奇的看了一遍李浩辰做的侧写,倒是真的逻辑通顺,言之凿凿。
就是跟凶手的形象并不太相符。
陶鹿咳咳两声,试图缓解尴尬,道:“咱们先抓人,抓到了,再看看是否符合。”
此言一出,李浩辰的表情就有点控制不住了,这等于说他的侧写还是失败了,否则,陶鹿肯定当场就拍彩虹屁了。
“有什么帮得上忙的,给我们说。”李浩辰站到了边上,不愿再成为众人的焦点。
陶鹿赶紧安排任务,将好几名大队长打发出去了,再道:“李处,我准备去现场了。犯罪嫌疑人正在五环上,我们准备在他的下货点进行逮捕,以免夜长梦多。”
“好。那……我跟你们一起去。”李浩辰看一眼崔小虎,直接跟随队伍了。
江远自然也跟队,包括柳景辉等人在内,光是指挥抓捕的中枢队伍,就开出去七辆车。
自然,实际抓捕工作,也完全轮不到江远等人。陶鹿遥控指挥,就听着对讲机里传来一阵欢呼声。
“逮到人了,有惊无险。”陶鹿实际上也紧张,一直听到前方的报告,才瞬间松弛下来。
崔启山笑着调节气氛,道:“这下子好了,刚从环路下来,想上个卫生间都不行了。”
“他是做司机的,憋尿还是没问题的。”陶鹿没好气的看崔启山一眼,新成立的专案组,看起来是脏掉了,正好趁着案子结束给解散掉,免得污染了队伍……
江远这时候问道:“嫌疑人27岁,是职业司机的话,有屠宰的经历吗?经验丰富吗?”
他是想到了那把牛刀。虽然说,牛刀这条线索没有用来缉凶,但凶手用牛刀分尸的细节和熟练度,还是让江远印象深刻。而庖丁解牛这种技术,是一定需要阅历和经验的。
27岁没有外挂的话,很难获得这样的经验。
陶鹿也想到了,脸色不由一沉。
这时候,柳景辉将众人稳住,道:“嫌疑人不一定是单人作案,也不一定没有相关的技能,先把他的社会关系查一遍!”
陶鹿直接安排了下去,在身份确定的情况下,查一名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关系,就是分分钟的事。
很快,一名47岁的厨师,浮出了水面——
“梅钢奏,常年与嫌疑人韩旭互发短信,韩旭曾经在拜年短信中,称其为师父……”
上一篇:年代:道法通神,你说我迷信?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