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志鸟村
可一旦杀人了,其实也意味着抢劫并不顺利,不管是畏惧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大部分凶手面对这种情况,都是一跑了之,很少有重复犯罪的。
而眼前的三具尸体埋在了一起,白骨的颜色都差不多,这里面隐含的信息就太可怕了。
约炮通常都是一对一的,当然,会有一些人会有一对三的情况,但凶手如果是为了抢劫杀人的话,大概率不会选择这种方式。
所以,三具尸体意味着至少三次行凶杀人的案件。
三次随机杀人,代表着什么?
陶鹿看看副局长,副局长面沉如水,思路清晰的道:“给参与案件的民警都重申一下纪律,正在侦办中的案件,一个字都不许透漏出去。”
“是。”陶鹿立即应了,就算没有副局长的命令,他指挥现场也会做同样的决定的。
京畿重地怎么能有随机杀人犯,甚至连环杀人犯呢?
“三具尸体都是女性吗?能确认身份吗?”陶鹿走上前去问先期到场的本局法医。
很多案件里面,尸体的确认其实都是通过身外之物来确定的,比如说,身份证。
除此以外,一些珠宝首饰,或者特殊的印记,或者随身携带的钱包、打火机等等,也都可以提供较为直接的证据。
大部分的尸体都是穿着衣服被掩埋的,即使衣物腐化的很严重,残存的衣料依旧能够提供一些信息。
正广局的法医詹龛摇摇头,道:“暂时还不能确定身份,另外,三具尸体也不都是女性。两具是女性,一具是男性。”
陶鹿一挑眉毛,再故作镇定的点点头:“我知道了。”
男性的反抗能力可要比女性大多了,尽管说,有很多办法让受害人丧失反抗能力,但不管怎么说,从凶手的角度来看,选择男性受害人,绝对是比较大胆的。或者,用陶鹿等人不能明言的想法来说,这很可能是一名连环杀手的犯罪升级了。
“再调几条警犬过来,把这片空地都搜一遍。”副局长没有去细看尸体,而是站到一个石头上远眺片刻,先下了命令。
此处空地怕有二三十亩的样子,既有建筑废料,也遍布杂草和小树,空地的中心地带有几个污水坑,边缘则有几处状似自己开垦的菜地。
看到这里,副局长又命令道:“去找一下那些菜地是谁种的,问问看他们有没有见到什么人进出的。这块地是谁的?”
陶鹿飞快的上传下达后,又查问了一番,回报道:“地已经是征收到区里了,空了差不多三年多的时间了。”
“那个女孩子失踪了两年多?”副局长已经了解过案情了。
陶鹿和崔启山同时点头。
崔启山道:“两年零八个月,也就是这块地征收不到半年的时间。”
“那就算不是附近的人,应该也是知情者吧。”副局长顿了一下,道:“当然,我这只是猜测的一部分,具体还要继续侦查。”
“是。有范局的指导,我们就放心多了。”陶鹿礼貌一拍,一般认真。
副局长礼貌一笑。
陶鹿再迟疑一下,问道:“范局,您看,要不要请江远过来看看?”
刹那间,崔启山的双眼射出了不满的,不快的,茫然的光,正所谓“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当此时,崔启山大可以站出来高喊一声:这三具尸体我包了!
但是,随机杀人之命案积案耶,包不住的!
副局长没什么犹豫的道:“养兵千日,正是用他们的时候。让他尽快过来。”
“好。不过江远他们刚刚做完那起方夏村的灭门积案,全员放假了,要集合起来可能得费点功夫。”陶鹿道。
“可以。让江远先过来。”副局长道。
“是。”陶鹿转身就去打电话了。
崔启山默默低头,掏出手机,在群里发出愤慨的震耳欲聋的呼声:【兄弟们,陶支又要请江远过来,做咱们这个案子了,咱们怎么办?】
萧思是从七大队调过来的,想说啥就说啥:【您应该问,地里突然冒出三具尸体出来,咱们怎么办?】
崔启山:【拿出点自信来!】
萧思:【崔队,这是自信的事吗?硬不起来还有药吃,破不了案能吃什么补起来?】
崔启山:【大家没日没夜的忙了这么几天,刚刚出来一点成果,就被人连盘子端走了,你心理平衡吗?】
萧思:【平衡。】
王建军:【平衡。】
张一寿:【平衡。】
李江:【老实讲,发现了三具尸体也不错了,算是一个阶段性成果了,咱们见好就收吧。】
王潮:【那咱们这个精英组,就此解散?】
崔启山飞快的按键:【当然不行!】
李江:【留下来,估计要给江远打杂了。】
正在现场的崔启山一个激灵,这个李江,别说,每次都能戳中点子,就是戳的都让人不舒服。
给江远打杂,其实就江远现在的战绩,崔启山也不是低不下头,但前面还有一个刘晟呢,俩人都是大队长,崔启山也不愿意浪费刚刚组建起来的精英组。
老实讲,他新搞的这个专案组,虽然人数少了点,几个刺头说话还都不好听,但有一说一,这几个家伙的刑侦能力都是相当可以——想来也是,如果不是说话不好听,人家别的大队也不会放人给他。
崔启山自己有一个大队的刑警可供指挥,再配上这个专案组,只要稍微忍一下,自觉手底下的刑侦水平翻倍都不止。事实也是这样,这边能凭空找到尸体,放到别的案子里面,可能都已经破案了。
毕竟,像是这种网络交友式的失踪案,找到人绝对是最重要的。
问题只在于他找到的太多了,一下子找到了三具尸体,这就让案件的难度把人给吓住了,即使如此,通过各种技术手段,综合应用到刑侦中,这在正广局里面,也是顶尖的能力了。
崔启山扫了一眼群里,见他们聊的依旧是些不中听的话,但眼神已是柔和下来。
这次为了找尸体而求来的技术大拿,就是萧思请来的,专业对口不说,干活还贼麻利,非常能跟得上己方的思路。别看萧思在群里说话那么丑,跟技术大拿的沟通却是非常顺利。
崔启山不禁就想:我组兵强马壮,怎能就此解散?
正想到此处,陶鹿回来了,崔启山等他跟副局长报告结束了,趁机道:“范局,陶支,我想顺着网络这方面继续查下去,凶手的手机信号虽然到这里就消失了,我估计可能是把手机给换掉了,但他的反侦察水平如果就这样的话,我觉得还会有破绽可循。”
范局看向陶鹿。
陶鹿想了一下,点头道:“可以。你先带组查着,后续再看情况决定侦查方向。”
“是。”崔启山大声的应了下来,退后就再次在群里打字:【咱们专案组不会解散,也不用跟着江远打杂,咱们继续独立办案,不需要跟江远报告,争取亲手抓住凶手。】
萧思:【哎呦,崔大可以的。】
李江:【那咱们顺着哪个方向查?】
王潮:【所以咱们还是精英组的?】
崔启山:【我们先继续利用技术手段来调查,萧思,给你批500块,再请王博士吃个饭。】
萧思:【崔大队敞亮!】
第664章 解剖中心
江远抵达现场的时候,天色都有些昏暗了。正广局的法医们已将尸骸收拾停当,运往了解剖中心。
京城是有自己的法医鉴定中心的,一栋远郊的独立小楼,楼顶是红色的大字,后面用红色的灯箱照着,隔着几百米远,就能感受到它无与伦比的降低房价的功能。后来不知什么原因,灯箱不亮了,也没有人修。
江远于是换了鞋和衣服,到尸坑里挖了些泥土、蛆和虫卵,再跟车一起前往法医鉴定中心。
网络技术什么的,江远是不太懂的,所以,面对这期新时代的杀人案,江远能做的依旧是从尸体出发。
同行的法医詹龛好奇的打量着江远。
在法医界,不止是京城的,而是全国范围内,江远的名气都已经很大了。
不过,法医本身是一个孤僻的小圈子,就是法医互相之间都来往的不多,詹龛也不是个特别擅长社交的人,跟江远坐了一路,一直看着江远睡着了,都没说句话。
这样进了法医鉴定中心,江远带着牧志洋自去换衣服了,鉴定中心的一名小年轻出来,捅捅詹龛,道:“怎么样?感觉江远是个怎么样的人?”
詹龛愣了愣,回忆自己一路上盯着看的江远的样子,道:“皮肤挺好的。”
“什么皮肤?”
“油脂分泌量平衡,含水量好,属于中性皮肤吧。”
“我是问这个吗?”兴致勃勃的年轻人被詹龛搞的兴致全无,就像是一个男人,脱了全身的衣服,洗的干干净净,调好灯光,摆放好各项用具,再端端正正的坐在马桶上,拉一泡没有阻碍的屎,这时候有人开始狂敲门:我好急。
急个屁!
年轻人提着裤子就走了,解剖中心新买的防护服都是大号的,刚入职的年轻人还没肥起来,裤子都兜不住。
詹龛进到解剖室,就见三具尸体都已经平平展展的摆在了中间。
搬回来的腐质、昆虫、蛆和卵,以及各种残存的衣物等等,都在隔壁房间里。
詹龛见中心的资深法医都已经上阵了,不由问一句:“江远呢?”
“在隔壁研究昆虫呢。”先是给骨头摆姿势,上上下下拍照的资深法医回了一句,忙的眼都没抬一下。
就这些骨头的状态,正正反反的给它们拍一组照片下来,就得不短的时间。
詹龛则是有点意外:“江队还懂昆虫的。”
“那你是没深入了解江远。”旁边的年轻人这时候又来了兴致,就好像卫生间又空了出来,他端端正正的道:“江远有好几个案子都用的是法医昆虫学,他做死亡时间鉴定也是一绝。之前做了一个咱们一个京城的案子,十几年前还是多久的命案积案,警察被枪击的案子,光是看照片,就把死亡时间给修正了。精确的那种。”
“案子破了吗?”詹龛就实用主义多了。
“肯定破了啊。说十几年前的命案积案!”
“那确实厉害。”詹龛微微点头。他其实也懂些法医昆虫学的,在京城的法医鉴定中心里工作,手里没有几个拿得出手的绝活,怎么好意思,很容易在日常遇到不好意思的。
“我们先做鉴定吧。”今天值班的资深法医曾连荣声音闷闷的。
京城和山南是截然不同的生态体系了,在山南省,能做法医人类学鉴定的法医少之又少,就算懂一点的,也都不是很自信,但凡有江远参与的时候,都会积极的联系江远来做,又或者自尊心比较强的,就一定要自己做,也会做的认认真真且战战兢兢的。
但在京城,懂法医人类学的法医就太多了。
不仅是警察体系,两院也多的是牛逼的法医,学校和研究机构里面的扫地僧更不知道有多少。
而就实践方面,曾连荣也是专家级的法医了,放在外面,同样是各家机构咨询和请教的人选之一。
曾连荣也没有要跟江远较量的意思,不过,这个案子落在了他的手里,他自然就会照常工作,总不能将之一推了之,给外来的法医去做。
至于范局的要求,曾连荣也没有反对的意思,反正大家一起工作就是了。
中年人的职场,就主打一个听从命令,从不服从,恭恭敬敬,自行其是。
“一号尸体,死者为女性,未曾生育,这里拍个照,标注个阴性……”曾连荣很快就进入到了工作状态。
法医做尸体鉴定的工作,特别像是做数学的证明题。
它是一个特别细致的工作,但并不是让你冥思苦想,尝试着去“破解”的工作。
这项工作,第一步首先是列出所有的已知条件,已知的条件越多,自己手里的资源也就越多,能够选择的空间也就越大。
至于说最终的结果,如何被证明,其实都是有公式的,重要的是如何从已知条件契合进公式中去。尸体鉴定其实也是一样的,什么样的状态代表着什么样的结果,那是前人研究出来的,不需要一名法医在工作中临时“想象”出来。
曾连荣自认是一个细致的人,多年来的积累和成功,更是让他显得格外自信。
江远出来的时候,曾连荣也只是点头打了个招呼,表情略略矜持。
江远见曾连荣已经在一号台工作起来,就先浏览了三具尸体,再来到二号台,同样是翻看一番,且问:“拍照都拍好了吗?”
“拍好了。”解剖中心的流程非常成熟,早有人将该做的前置工作给做了。
江远不放心,道:“我看看照片。”
他没有跟几个人合作过,自然要确定一下水平。
这边开始翻查以后,再拍摄出来的照片就不一样了。
照片没什么大问题,江远选了几张出来,让重新拍照了。与此同时,他也将盆骨等位置的骨头拿起来量了尺寸。
江远低声给牧志洋说了几句话,让对方将一些数据记录下来,接着声音略大一点,就在房间的摄像头的观察下,道:”二号尸体,女性,年龄21岁,身高156公分,两臂皆有骨折,这个位置,应该是骑电瓶车或者摩托车的车祸造成的。可以查一下交警方面的记录。有锻炼痕迹,应该是健身房的常客。膝盖磨损的也很厉害……”
“从牙齿看来,有做过牙冠,有抽烟的习惯……牙冠可以查一下看看。”
“骨骼上看不到致命伤,但看颞骨岩部的情况,机械性致死死亡的概率大。”
江远说的内容,对于懂得人类学的法医来说,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他几乎是不停的输出,却是让人不得不侧目。
哪怕是熟练度高的出奇的曾连荣也不由的看了江远两眼。
不过,他也没说什么。法医是个细致工作,做的快不快,其实不是那么重要的。
这种话,曾连荣以前给徒弟们是说过的,但不好当场教育江远。倒是之后,可以作为一个案例,对徒弟们做点思想教育。
“那我先看三号了。”
过了没多久,江远直接转移到了第三张解剖床的前方。
曾连荣矜持的点点头,有人愿意多做事,他也乐见其成。
上一篇:年代:道法通神,你说我迷信?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