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第396章

作者:葫芦村人

  “慢慢来吧。这次邀请您,是希望能利用目前涡扇-6的基础,先设计一款核心机……”

  涡扇-6是肯定得搞下去的。

  要不然,即使超-7卖出去了,也没有堪用的发动机。

  难道等到苏联要解体的时候跟国家恢复正常外交关系时去苏联搞RD-33发动机?

  还有9年!

  哪里等的了?

  而涡扇-6即使改进,推重比只要达不到8.0甚至以上,只装一个发动机的歼-10即使装上了鸭翼,战斗力不会太强的。

  “核心机?”

  张总疑惑了。

  谢威直接掏出了一张随后画的简图,“我这里有一点想法,您是专家,给指导指导……”

  一张画着涡扇-10核心机简易结构草图的纸递给了张恩和。

  图纸上的发动机整体布局类似AL-31,却融合了CFM56核心机的技术跟当时中国自己在航空发动机预研成果等搞出来核心机。

  谢威只记得网上看到过的结构图纸,大体上了解。

  如何实现,需要专业的发动机专家们来解决。

  “搞核心机?之前我们可没有搞过。”

  张总眉头拧到了一起。

  “不是搞战机用的涡扇发动机?搞什么核心机?核心机干啥用的?”

  在旁边一直都插不上话的刘德宝感觉到自己快憋死了,一直后悔为什么要参与到这里面来找罪受,现在终于找到开口的机会了。

  果然,问出来,人就舒服多了。

  没那么憋了。

  “核心机,其实就是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核心部件,双转子发动机中,高压压气机、燃烧室、高压涡轮构成闭循环系统,其性能直接决定发动机的推力跟跟效率,通过模块化设计可以衍生多种类型发动机。”

  谢威看了一眼刘德宝,无奈地解释。

  跟不懂专业的人聊天,太累了。

  解释了对方也不一定能听懂,看看现在刘德宝一脸迷茫就知道了。

  “扩展外涵道就是涡扇发动机,搞小涵道比的涡扇发动机就是我们战斗机需要的涡扇发动机;搞大涵道比的加力改型可以用于轰炸机、无加力型可以用于运输机;加装动力涡轮转换为涡轴发动机;也可以扩展为大型军舰用的燃气轮机,甚至可以改成火力发电厂的燃气轮机……”

  谢威越说,刘德宝越迷茫。

  他连涡扇发动机跟涡轴、涡喷发动机都分不清楚。

  “这么多功能?为什么之前这么多年国内没搞?”

  刘德宝一脸诧异。

  功能这么多,要真的把核心机搞出来,岂不是就能解决国内工业心脏病的问题?

  要知道,目前国内连艘5000吨的军舰都造不出来,不是设计不出来,而是动力跟不上;火力发电站使用的大型燃气轮机同样受到技术制约;航空的动力,更不用说了,运-8还是使用的涡桨发动机,运-10没有发动机配套、战机的发动机涡扇-6……

  “技术储备不够,没有经验,甚至连参照都没有。”

  张恩和叹了口气,“而且需要的经费很多,研制涡扇-6,加上整个配套系统跟设备,到现在得到的经费也不到1.1亿……”

  “很贵?”

  刘德宝顿时警惕起来了。

  谢威这是要让学校破产,再回到以前那种学生都要教授、老师们用工资补贴的苦日子么?

  关键是过那种苦日子,也没法解决庞大的资金缺口啊。

  “涡扇-6虽然进行了地面平台长试车工作,性能并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后面还有飞行台试验、装机试飞、寿命长试跟定型等试飞,目前我们必须要有一款能用的涡扇发动机,所以接下来的工作,以提升涡扇-6性能跟使用寿命为主,这上面这个,可以开始预研跟设计……”

  谢威看了一眼刘德宝,觉得下次谈这些不能让他参与。

  听不懂,也提不出什么行之有效的建议。

  反而还打击人的积极性。

  “这样倒也没有问题。”

  张总想了想,开口说道,“我回去需要跟所里的核心骨干们开会讨论……”

  谢威点头,没有急着让张总给答复。

  学校的发动机团队即使有涡扇-6跟斯贝发动机的技术资料,还有黎明发动机厂的技术团队参与,但是想要让涡扇-6达到堪用的状态,仅仅靠着现有的团队太难了。

  特别是要装备到歼-10上面。

  推重比至少得在9以上,发动机推力也得提升到12吨以上才行。

  涡扇-6G在体积不变、减少重量的情况下,最大军用推力达到8.56吨,加力推力则是提升到了13.8吨,可这些数据是否真实,谢威不敢保证,目前的涡扇-6G刚处于样品生产阶段,任何实验都没有进行。

  这样的性能参数,实际上比涡扇-10A还要强不少,比AL-31更强。

  即使性能达到,要想解决目前使用寿命短,把理论上7.05的推重比提升到9.0甚至10.0以上,需要把发动机减重至少600公斤以上。

  这难度……

  关键还必须让涡扇-6G的涡前温度从1077℃提升到1400℃以上!

  一想到这,就头大。

  “接着搞涡扇-6就行了啊,反正涡扇-6也快成功了,样机都已经制造出来了。学校这点经费,根本就不够战机的消耗……空军每年就给8000万呢……”

  刘德宝对谢威抱怨着。

  航天类的项目,耗费多少经费刘书记都没意见;非航天类项目,刘书记就不得不盯着兜里的钱是否够了。

  无他,他可没有李校长那样脸皮厚,可以去别的工业部要来经费,连七机部要经费都不容易。

  “发动机是必须搞的!即使能从国外买到,也必须自己搞!不管战机多先进,只要配套的发动机跟不上都白搭。而且,从国外寻求进口,就相当于把脖子伸给别人捏着!再多钱,都卖不来国防的。”

  谢威一脸严肃。

  “我又没说要引进发动机啊。”

  刘书记一脸委屈。

  他不是不支持,就是觉得现在要在上级不给多少经费支持的情况下加快涡扇-6的研发进度,搞十号工程的同时还要搞一个新的战机项目,资金压力太大了。

  学校账户上的那几亿,根本支撑不了多长时间。

  “放心吧,前的问题会解决的,只要伊拉克那边我们的火箭炮展现出了威力。刘书记,这事情得麻烦您以后多盯着一点……”

  谢威叹了口气。

  没钱!

  这是目前科研面临的最大问题。

  没钱就没有配套。

  “放心吧,等几天检验人员到了,你得给他们讲讲如何去盯质量,这方面你比谁都熟悉。还有,目前学校看起来经费不少,可一旦战机项目正式启动,这点经费……”

  “放心吧,我会想办法解决的。”

  谢威深吸了一口气。

  好不容易让十号工程提前五年启动,也避免了涡扇-6在歼-9跟强-6下马后失去装配对象而下马,不能因为缺乏经费,就又回到原本的历史轨迹上。

第311章 空军这次赌得有点大,谢威感觉肩膀太单薄

  发动机必须搞!

  不计代价的搞。

  要不然,不管战机设计得多先进都没用。

  只要发动机推力足够,航电系统超重什么的都不是问题;同样只有发动机动力足够,才能让战机拥有真正的超音速巡航能力跟超机动性。

  谢威从一开始就很明确一旦开始搞战机相关,需要往哪些项目进行资源倾斜。

  空军每年给8000万经费,看似不少,对于先进战机来说,无疑于杯水车薪。

  别的不说,就拿眼前的涡扇-6研发费用说事吧,从项目开始一直到最后终止研发,累计使用经费1.2亿。同时期的F100研发耗资11亿美元;法国M53耗资6.99亿美元;英国RB199耗资6.6亿美元。

  虽然说在这个时间段内人民币跟美元的汇率最高也不过1:1.5,大多数时候差不多1:1,可问题是不管怎么算,国外的发动机耗资都是国内的好几倍。

  在这样的情况下,涡扇-6的性能参数也比M53跟RB199要好不少。

  唯独就是稳定性跟可靠性。

  “张总向上面提出过,用十年时间来提升稳定性跟可靠性,这是必须的,小批量生产后不断改进、排障,然后继续生产、改进……空军现在太需要一款涡扇发动机,一旦十年后问题无法解决……”

  谢威叹了口气。

  他知道刘德宝无法理解,也理解空军的无奈。

  即使美国的F100发动机,在交付部队使用后,造成多起机毁人亡。从而让F-15很长时间成为机库女皇,F-16更是大面积停飞。

  一直到84年,F100发动机才最终稳定。

  “行了,行了,技术上的事情我不懂,我给你搞好后勤工作就行了。”

  刘德宝听得头大。

  他需要考虑的只是钱啊。

  一旦学校的项目缺乏经费,又影响到七机部相关技术的研发,上级只会找他。

  “明天尤利华大校要来学校,特别强调了要找你谈事情,你看明天什么时候有时间?”

  两人刚从航空楼出来,就遇到专程过来找谢威的张鸣秋。

  尤利华要来?

  找自己谈事情?

  还专门找张鸣秋来问自己什么时候有时间?

  一连串问号出现在谢威脑海中。

  他本想问问张鸣秋是否知道内情,一看他的表情,也就懒得再问了。

  “132跟112等厂的负责人最近会到学校来开研讨会,你可能也得抽几天时间出来。”

  没等谢威把前面尤利华要来的消息消化,张鸣秋又告诉了谢威另外一个消息。

  谢威皱起了眉头,“怎么突然这些事情都得要我参加?即使学校主导,也应该由学校的领导干部来负责啊!哪怕是生产队的驴在农忙时候也有休息吧?”

  他是真的不乐意了。

  这特么的是把自己当成了生产队的驴?

  话又说回来,生产队的驴,除了农忙时候干活多一点,平日里生产队可是安排了专门的人伺候着,生怕把驴给累着了。

  他们是嫌自己不够累?

  “你也别用这眼神看我,上面给的命令,再说了,112跟132等单位负责人来学校开什么研讨会,我这都不知情……他们来,给学校带不来任何好处不说,还得安排招待他们!”

  对此,张鸣秋也是有不小怨言的。

  由于他不管军工科研项目,并不了解十号工程的内情。

  刘德宝也没给他交底,只是告诉他学校的战机项目会进入正式研制阶段,对于这,张校长是反对的。

  奈何项目是谢威支持的,他的反对也就只能憋在心里,而没有表现出来。

  “……”

  谢威看向刘德宝,刘书记扭头看向窗外,什么话都不说。

  第二天,谢威亲自去车站接了尤利华。

  “我说领导,您有什么事儿之前在那边看打靶时不说,这专门来一趟,该不会是跟打靶的事情有关吧?”

  谢威现在跟尤利华混熟了,也没了之前的那种生疏感。

  “拉倒吧!之前要是有这事情,至于让我浪费时间跑一趟?”

  尤利华不满地看着谢威,“事情是你小子引出来的,你该不会是觉得跟你没有任何关系,啥都不想管了吧?就像你之前说的,管杀不管埋?”

  管杀不管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