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葫芦村人
“公开了,才会有问题。项目研发过程中,不足的经费通过校企办以及银行的贷款方式补足。”
“啊?”
重大军事科研项目,经费通过贷款?
刘德宝此刻,是彻底傻眼了。
总觉得谢威是在跟自己开玩笑。
“项目自主、自筹经费、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刘书记,学校的课题跟研究项目,只要是涉及到项目自主的,就必须算成本。也只有如此,才能让校企办健康运营下去。”
谢威在这事情上,有着自己的想法。
如果十号工程真的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健康运行下去,将来其他的军工单位也可以学习这条道路。
这不是谢威自创,而是根据祝老总研究99坦克的过程,利用相关技术向其他同类型装备输送收回投资,等到坦克搞出来,10亿投资也就完全回收回来了。
如此操作,不仅能有效降低新装备技术研发的成本,同样也能把技术成果提供给其他单位,让其他单位减少在已有的技术上投资,更能直接以已经研究出来的技术为基础,开发更先进的技术。
在谢威原本的世界,进入二十一世纪第三个十年后,中国的各种先进装备如同井喷,要说不是全国所有先进技术的整合,甚至全国最先进的单位都一起发展,没人会信的。
如此的操作,对复杂系统工程管理方法的要求,绝对不低。
“部队从年后开始每年给8000万?不足的资金贷款?上面能同意?”
宋总有些懵。
搞了几十年战机,一直都在国防技术领域中工作,从来就没听说过哪个重大军用技术项目是通过贷款来筹集经费的。
武器装备是用来提升国防实力的。
可不是用来盈利的。
“上面同意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这样干才能减少反对的阻力。”
谢威这话说得很直接。
宋总也不是不清楚。
“投资需要贷款,即使有了成果,在缺钱的状况下,部队也不一定采购啊,贷款要支付利息的,到时候怎么偿还?难不成到时候赖账?”
宋总说到这里,看向谢威的目光变得怪异。
“哪能呢!虽然钱是国家的,咱们贷款不还也没谁把咱们怎么样,可不能这样干啊。”
谢威无语了。
自己是那种无赖的人?
“那……”
“之前我们不是向巴基斯坦方面提出了搞超-7吗?原本超-7就准备验证一些先进战机技术,摊薄成本的。”
“你的意思是通过其他项目转嫁成本?”
“不是转嫁成本,是摊薄。而且,不只是超-7可以摊薄相关技术的成本,601、603等研究所搞的军用飞机,也可以使用一些技术,这样一来,大家都节省了成本,同时还节约了研发的时间,也能把经费集中起来利用……”
“如果我们的技术不够先进呢?”
宋总觉得谢威的提议是不错的,问题在于操作起来的难度太大了。
“谁的技术先进,咱们就用谁的,当然这是付费的,不能因为大家都是国家的单位,就想着免费从别的单位去拿他们辛苦搞出来的成果。”
谢威解释着。
即使哈工大在科研方面不差,也不可能什么技术都搞,还都是最先进的。
谢威要做的就是借着机会,整合全国的科研资源。
看着谢威年轻脸庞浮现出的自信,宋总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
他能感觉到谢威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可这盘棋究竟什么样子,即使宋总也看不出来,谢威现在刚把棋盘拿在手里,还没摆下棋盘呢。
“行,我们这就开始整理之前的相关资料,再进行一轮技术论证,论证完成后开始制造风动模型……”
宋总没有再问下去。
对科研团队来说,只要技术研发工作能继续,不用研发人员整天为了经费到处奔波,把精力都投入到技术研发中就行。
“西工大那边以航空技术为主,这方面可以跟他们多合作,学校虽然有航空专业,终究没法跟专业的西工大比的。”
中国的航空技术要发展,是绕不开西北工业大学的。
这个57年由西北工学院跟西安航空学院合并成立的学校,即使在70年合并哈军工航空工程系整体并入之前,航空领域的实力在国内也是最顶尖的。
西北工学院由国立北洋工学院、私立焦作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国立东北大学工学院于1938年在汉中组建国立。
而西安航空学院来头就更大了:由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航空工程系于52年在南京组建华东航空学院。56年华东航空学院迁至西安……
拥有国内航空领域最雄厚的实力。
之前哈工大要是跑西工大去说要合作搞战机技术项目,怕是都不会有人接待,还会被当成骗子给赶出来。
现在嘛……
第310章 强6面临下马,拯救比涡扇10A性能好的涡扇6G
“这事情学校出面谈?”
“学校出面联系,主要还得您去谈。”
谢威想了想,学校去谈实际上并不是最合适的,目前学校领导们已经开始有了商人的谈合作风格,不太利于谈判。
要想整合国内最顶级的航空技术,太过关注利益不太好。
万一到时候西工大认为哈工大是想要挖他们航空技术的墙角,那就不好了,虽然谢威确实有这样的想法,比如歼-20的总师、运-20总师、歼-15常务副总师……
这些大佬都在一个班啊!
等他们在西工大完成学业,直接挖到哈工大来……
啧啧,想起来都美好。
不过目前,也只能想想而已。
“行,我们先把资料准备好,做好正式研制的前期准备工作。不过,谢威啊,现在要正式立项,学校是不是需要正式组建航空电子系统研究室?专门用于数字综合航空电子系统,之前我们有研究,却并不系统。”
谢威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国内第一个航空电子系统研究室,是宋总为了歼-10在85年才成立。
现在提前了,还在哈工大,有什么理由不支持呢?
“宋总,正式研制需要的技术跟准备工作,您向刘书记提就行了,学校会支持的。”
谢威笑着说道。
他的出现,改变了历史,也没有改变历史。
歼-10提前5年启动正式研制工作,谢威努力了两年多时间,做了一堆的准备工作;总师依然是原本的总师……
不过,有个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就是这次的十号工程不再只是611所一家单打独斗,而是即将整合全国最顶尖的航空技术,西北工大、601等单位都会参与进来。
这就决定了歼-10的技术,会比历史上还先进。
航电等系统即使到不了歼-10C,其他方面的技术跟战斗力不会差太多的。
要搞系统的工程,谢威除了产于一些核心项目,能产生的最大作用就是利用自己的“眼光”从一开始就避免少走弯路,加快研究进度。
十号工程的正式研制启动,几乎是悄无声息的。
连项目内部的人员了解实情的都不多,反正之前没有立项的时候,大家的工作也都是这些内容。
为了摊薄歼-10的研制成本,超-7项目也跟着正式启动,项目方案是已经改变的枭龙战机+歼-7MF的融合。
超-7项目,将会采用涡扇-6G发动机,具体方案设计需要等到论证完成。
前期的资金投入,则是由学校新成立的投资公司投资。
至于先垫付资金,巴基斯坦放弃怎么办?
谢威没想过。
学校的领导们即使想过,在刘德宝跟张鸣秋两人不讲原则的信任状态下,也只是想想。
“继续改进涡扇-6?”
在宋总的安排下,谢威见到了涡扇-6跟涡扇-10总师张恩和。
由于来之前就已经知道谢威的情况,对谢威能做出的决定,张总并没有怀疑。
“对。虽然我们也需要更大推力的发动机,但是目前国内根本提供不了,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对涡扇-6进行改进……”
谢威诚恳地点头。
“我们有个准备开拓外贸市场的项目,将会以涡扇-6G作为动力。”
一旁的宋总补充着。
“谢威,你了解涡扇-6的情况吗?”
张总并没有因为涡扇-6有了新的适配对象就高兴,而是严肃地问谢威。
了解!
实在是太了解了。
可以说,涡扇-6虽然最终下马,但这是整个中国涡扇发动机的真正起点,不同于由涡喷-6发动机为原型改进、取消加力燃烧室并增加后风扇,形成单转子结构的涡扇-5发动机,涡扇-6则是双轴涡扇,加力推力设计指标121.5千牛。
设计指标是达到了。
但是涡扇-6最终依然下马,关键原因就在于稳定性跟可靠性无法保障,实际测试过程中问题不断出现,闭门实验中使用寿命不足100小时。
谢威能不了解么?
“65年完成技术论证工作,历经三次上马,五次转移生产制造地……截止目前为止,已经完成3个批次6台试验机,第4批次的4台刚开始制造对吧?这次的制造,包含WS-6甲跟WS-6G……”
在张总的注视下,谢威简洁地说出了涡扇-6研发历程。
“歼-9已经下马,涡扇-6的装配对象就只剩下强-6了。不过,以目前的情况看,强-6的结果也不会太好,在78年三机部提出用从英国引进的斯贝发动替代研制进度滞后的涡扇-6,强-6陆孝彭总师向三机部提交斯贝发动机不适合的分析报告……上级跟空军已经转而支持歼轰-7……”
谢威越说,张恩和越心惊。
这些消息都是属于机密,很多参与到项目中的人都不一定清楚。
宋总见他的目光中满是惊疑,投去了自己的眼神:我给你说,这小子跟寻常年轻人不同,与上面关系很好,掌握着不少消息。
“强-6虽然尚未下马,却因为所面临的无法突破的技术问题,结局是可想而知的。没有了适配对象,涡扇-6的命运基本上也就注定了。”
“为何这么说?”
知道原因,张总还是想问问谢威这个年轻人的看法,或是说谢威了解多少内情更合适。
“强-6的设计方案非常先进,可变后掠翼的大型承力旋转结构设计、制造工艺跟不上,机械+模拟电传操控系统研制缓慢不说,也难以减轻重量……同样也是因为这些复杂的设计,后勤维护保养困难不说,成本也非常高昂……”
“目前国内火控雷达跟综合航电系统也无法满足强-6的设计指标……”
“然后就是动力问题。涡扇-6的性能指标能达到,最大使用寿命只有70多个小时,更要命的是在测试过程中,涡扇-6性能一直都不稳定,可靠性极差……”
强-6的设计,放到几十年后都算先进。
可现在配套跟不上,国内也没有相关的技术储备。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大量配套的项目,研发经费是目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空军无法容忍的。
现在正在研制的战机项目可不少:强-6、歼轰-7、歼-7改、歼-8II、轰-6改型等等。
消耗经费多,短期内又看不到成功希望的项目,在没钱的情况下空军肯定不会支持继续搞下去的。
“涡扇-6的问题很多,要达到实用阶段,不只是需要更多经费,同样也需要时间。”
好一阵,张总才默默叹了口气,“如果进度跟不上,对你们的项目可能也会产生很大影响。”
“张总,我们学校有涡扇发动机研制项目,基础技术跟部分人员都来自你们那边。”
谢威笑了。
果然,张恩和这位涡扇-6总师,是没想过放弃涡扇-6的。
如果继续在涡扇-6的基础上改进,涡扇-10出现的,肯定不会那么晚。
“我知道啊。”
“学校团队的研制,并不是改进结构,而是准备先解决涡扇-6的可靠性等问题……不仅为此专门开发了新的高温合金,同时也对其他相关材料跟工艺展开了研究……”
“我一直关注着你们的研究进度。学校研究的这些内容,确实对涡扇-6的可靠性有很大的提升,涡扇-6要达到使用状态,需要走的路太长。发动机使用寿命,至少需要突破300小时……”
上一篇:拼爹系男神!
下一篇:我的超能力不是催眠,是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