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第397章

作者:葫芦村人

  我啥时候说过了?

  谢威一脸懵逼地看着尤利华。

  “复杂工程系统管理方法,是你要求的;统一全国军工单位的军用标准,也是你提出来的,目前谁都没有经验,你只管提,然后啥都不管了?”

  尤利华目光冰冷地看着谢威。

  要是可以,他恨不得用擀面杖狠狠地揍谢威一顿。

  “这跟我没有什么关系吧?再说了,我这也只是提议,是上级领导们看到了目前的问题,才决定要搞的……我还只是一个学生啊。”

  谢威顿时意识到这次尤利华是来者不善。

  该不会又要给自己瘦弱的肩膀上加担子吧?

  “学生?拉倒吧!”

  尤利华直接给了谢威一个关爱智障的眼神,“你真以为你在学校的情况谁都不知道?正科副处级,担任学校产学研办公室主任,校企办副主任,你们学校的各种项目,你说话比张校长跟刘书记都还管用,这会儿你告诉我你是学生?”

  “呃……”

  谢威很想说只是学校让自己挂职,实际上产学研办公室到现在,连办公地点都没有;校企办更是一团散沙,目前连个负责人都没有。

  学校给他这样的职务,就为了后面好操作。

  可这事儿谢威是既得利益者,不能否认。

  “上面的意思是你在国防科工委挂个职,也不担任直接的职务,就领个顾问头衔,副处级……主要是介入复杂工程系统管理方法、军用标准的建设过程提供一些合理建议,避免出现问题……”

  尤利华也没废话。

  副处级!

  在首都那地方,如此级别,根本算不得什么。

  可对谢威这样的年龄,如果有国防科工委副处级的履历,以后的发展,完全是前途不可限量。

  谢威刚想反对,被尤利华瞪了一眼,只能讪讪地闭嘴。

  “这是上面的决定,不是跟你商量。”

  尤利华的话,很霸道,让谢威没有丝毫反驳的心思。

  “你也不用担心什么,改革开放没有经验,谁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至少你比很多人对这方面的认知要深刻得多。如果不是你目前还处于学习状态,加上李瑞同志跟七机部竭力反对,总参是希望调你去国防科工委政策司的……”

  “……”

  谢威果断选择了不说话。

  名声传到高层领导耳中,也不是什么好事啊。

  自己这么年轻,要是真的去了国防科工委担任副处级别的干部职位,指不定哪天就犯错误了。

  还是现在这样挺好。

  有建议权,不用承担什么责任。

  指不定还能多拿一份副处级的工资,那可不算少了。

  “这次来,不只是因为复杂工程系统管理方法,也不只是为了军用标准。还有就是关于十号工程的事情……”

  十号工程?

  难道有什么问题?

  谢威一脸疑惑。

  尤利华既然提出来了,他也不会认为上面给出如此态度是因为空军跟部队的高层没有战略目光,光想着从外面引进技术了。

  “你跟张恩和接触了吧?”

  尤利华严肃地问谢威。

  谢威看着他严肃的表情,没说话,等着尤利华继续说。

  “涡扇-6的性能参数,是真实的,但是发动机超重,结构不合理,使用寿命短等问题,也是一直存在的……”

  这事情,谁都知道啊。

  谢威一时间不明白尤利华想要表达什么。

  涡扇-6的技术资料,从学校开始启动这方面的研究就已经获得,并且跟黎明发动机厂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跟合作,对于涡扇-6的情况,学校发动机团队研究了这么长时间,自然清楚。

  尤利华专门把这事情提出来,肯定不是简单的问题。

  “涡扇-6G的性能参数,知道?”

  谢威点头。

  “那么你去黎明发动机厂或是606所实地考察过吗?”

  谢威愣了。

  自己哪里有时间去?

  再说了,这方面从最开始是李瑞负责,然后刘德宝接手,虽然自己在学校的项目建设上有着一定的发言权,可终究不是主管领导。

  自己以什么身份去?

  “涡扇-6G基本上没有可能搞出来!”

  什么?

  这话让谢威更加懵逼。

  涡扇-6G不可能搞出来?

  “张恩和应该没有告诉你,涡扇-6目前面临的问题有多少对吧?整个发动机并不是按照科学的设计搞出来,而是强行达到设计指标,所以这款发动机不仅超重,甚至使用寿命也低得令人发指……”

  尤利华说的内情,是谢威之前没有想过的。

  即使从黎明发动机厂拿到了技术,也有那边的研发人员参与进来,因为一去了就会被围着要经费,所以他很少去发动机项目那边。

  现在尤利华告诉的他的内情,有点打击他的认知。

  “而涡扇-6G,也是在10月才达到设计指标,使用寿命你知道的,其中故障不少……”

  “既然这样,为什么部队不直接如同其他项目那样下马,而是要求涡扇-6继续改下去?”

  谢威这点不理解。

  在原本的世界,他因为没有参与进去,根本无法理解部队跟相关单位高层在那些尖端国防军事工业项目下马文件上签字的那种心情。

  工业基础差,配套跟不上,资金短缺。

  只有参与进去,了解了内情,才知道让这些项目下马是多么正确的决策:在国家经济没有发展起来,经济基础很差的情况下,如果非要强行搞一些配套都跟不上、设计指标又苛刻无比的高精尖端项目,不仅会挤占国家经济基础建设的经费,同时也会走上苏联的老路!

  苏联现在虽然比美国更强,实际上,问题已经爆发出来了——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跟不上,整个国家的财富全部投入到军事工业中,经济危机早就存在了。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苏联为了抢在美国前面建设覆盖全球的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即使明知道电子技术跟通讯技术跟不上,卫星使用寿命低得令人发指,也在疯狂地发射卫星……

  这也是美国人启动PPT版星球大战计划的根源。;

  最终,苏联解体了。

  在天宫号国际空间站都建设完成,美国人也没有自己的空间站;中国月球基地建立,美国人别说建立基地,连月壤还想指望着中国分给他们……

  内情谢威知道。

  可问题是,大量更重要的项目都下马了,明知道涡扇-6的问题,部队依然让涡扇-6持续研制到了84年!

  “空军需要一款大推力的涡扇发动机!斯贝发动机虽然引进了全套技术,可在没有经验、英国人也不给任何技术指导的情况下,到现在,斯贝的国产化都很难,连他们提供的零部件装配都难以完成……”

  尤利华叹了口气。

  谢威理解了。

  就如同刚开始引进苏-27的生产技术一样。

  哪怕有全套的图纸,老毛子提供了所有的零配件,刚开始的苏-27在国内装配的战机,几乎不敢上天!

  苏-27雷达超重问题导致战机在空中的平衡性非常不好,这一点大毛卖的时候可是一嘴都没提,等到国内装配过程才发现,最后还是花了很长时间,在机尾进行配重……

  这样就导致整个战机超重,为了解决超重问题,生产制造过程就只能在战机身上打孔来减轻重量……

  如此情况下,国产的苏-27结构强度可想而知。

  在空中别说做出眼镜蛇机动之类的大机动动作,连横滚等基础机动动作飞行员也不敢做。

  一直到国内解决了雷达问题,国产苏-27从原本的歼-11升级到歼-11B,最后更是在这基础上发展出歼-16,才真正的让这款战机拥有了先进的性能。

  而歼-16,除了外形还有些像,技术已经不知道甩了苏-27多少条街。

  “所以,部队才继续提供经费,希望能有一款大推力的涡扇发动机……之前希望非常渺茫,不过在看到你提出的核心机计划,加上你提出的复杂工程管理方法加上统一标准,部队又在国产涡扇发动机上燃起了希望……”

  “这……”

  谢威万万没想到,尤利华是为了涡扇发动机而来!

  让自己在国防科工委挂职,绝逼不只是为了国军标跟复杂工程管理方法……

  “首长啊,我肩膀很弱……”

  谢威无奈了。

  空军这是在赌!

  赌学校这次能真正解决涡扇发动机的问题,搞出一款真正堪用的涡扇发动机。

  要是尤利华没有给他介绍前面的内情,他不会有任何压力。

  可现在……

  知道原本世界里,涡扇-10太行发动机从87年开始立项,一直到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才真正解决所有的问题。

  20多年才解决的问题。

  现在丢到自己头上来?

第312章 对着中科院的墙脚挥起锄头,师兄也得请回来

  “你只需要干事,不需要担责。不然就不是挂职而是直接任职了。”

  尤利华瞪了谢威一眼。

  谢威讪讪地笑着,一时间真不知道如何回答了。

  可以说,这次尤利华对他没有丝毫隐瞒,直接把事情和盘托出,是把谢威当成跟他对等的身份在谈事情,而不是上级对下级的工作安排,本来让人会觉得很舒服。

  奈何,事情太大。

  “你也不用有什么压力,部队方面一直都迫切需要一款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甚至军舰也需要动力强劲的燃气轮机,即使这个项目最终失败,无法拿出成果,上面也不会因为没有成果就对你有什么意见。”

  尤利华见谢威神色沉重,开口安慰着他。

  “我不是担心个人前途问题,也不太在意上级对我什么看法,而是怕辜负上级对我的信任跟重视,影响到空军跟海军的发展。”

  谢威说的实话。

  早知道,当初就不应该告诉李瑞,通过搞核心机可以解决发电用的燃气轮机、大型军舰的动力系统、军用运输机的大涵道比发动机等等一系列动力问题。

  他画了一个饼。

  部队吃了。

  关键是还指望这饼来填饱肚子。

  “这段时间我会一直在这边,现在国防科工委已经开始启用军用标准化领导小组,由龙耀华同志担任组长,李瑞同志担任副组长……”

  谢威默默地听着,什么话都没法说。

  翻来覆去,尤利华都是为了让他心安,告诉他这一切。

  谢威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觉得火车站离学校那么远,也不知道是不是司机开车太慢的缘故,向着外面看去,却发现车子不是往学校开的。

  “去703所。”

  仿佛看出了谢威的疑惑,尤利华开口说道。

  “???”

  谢威一头雾水,哈城的703所可不是首都的703所,这是一家研究船舶用的蒸汽轮机、燃气轮机、锅炉、传动装置及热能工程的单位。

  在哈城这么长时间,虽然不曾接触过,可也对哈城所拥有的科研单位有所了解。

  倒不是谢威盯着别人单位里的人才,而是想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