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从港岛开始当世界首富 第581章

作者:我只想安静地睡觉

  因为他知道,即使他帮得了那些人,但是,他也不会做那种事。

  偏偏章爵士居然就去做了。

  “先生,你说章爵士那样做的目的是为什么?我是真的看不透?”夫人莊月明在旁边坐下问道。

  李加成知道,自长茳实业集团和银河实业公司争抢收购香江物业以来,基本上长茳实业集团都是输的。

  再到前些时间,香江那两大地铁站上盖物业发展权,再次输给了章爵士那两大公司。

  可以说,这些年,他们李家基本上是完输的。

  也正是因为那样,他还真的看不懂。

  当看到章爵士又去看了那些没有阳台,也就是香江普通有一套小房子居住的楼市视察。

  看到这些内容的时候,李加成似乎看到了一些。

  那就是章爵士在询问那住户夫妇的时候,多次问道,为什么没有阳台,在哪里晾衣服这种事?

  李加成是聪明人,他从这些来看,看出一些东西来。

  当然,另外一方面来说,他对于章爵士这个人的身份,还是不能完全理解。你要说章爵士是香江出生长大,或者是某个家族的富二代,一定清楚那些小房子为什么没有阳台这种事?

  当然,章爵士的问话,可能感觉有些何不食肉糜的感觉?

  但是,李加成知道,章爵士不是那么简单。

  因为这涉及到公摊面积。

  但是,公摊面积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真正还是在六十年代开始频繁出现。

  当然,他也是那个时候开始真正进入到香江地产。

  而现在那些小区房子,很多也都是那个时候修建的,算下来还没有到二十年。

  也就是说,那些没有阳台,但是已经有公摊面积的小房子,确实是那一批地产商修建的。包括像藿家,王德晖夫妇在九龙,新界等郊区投资的地产,基本上都是这样。

  至于一直真正的大豪宅,包括香江中区这些,其实是有阳台的,但是,房价上当然要高出一些。

  “先生,我不明白为什么章爵士会问这些问题?只要是经营地产的应该都知道。”一旁的莊月明问道。

  “夫人,章爵士一定是知道的,他只是故意那样问的。毕竟,章爵士是从吞掉香江置地和牛奶公司才真正开始进入香江地产的,但是,在这之前,并没有听说过对方的事,也就是说在这之前,甚至六十年代已经开始出现公摊面积的那些楼房,其实和章爵士并没有什么关系。”

  “先生,那你的意思是?”

  莊月明似乎明白了一些。

  “怕是接下来章爵士可能有大动作。”

  大动作?

  此时,李加成确实已经猜到了一些东西来,但是,他还不能确定。

  如果章爵士真的那样做,那对方岂不是在割自己的肉?

  这让李加成就想不明白了。

  到底章爵士自己钱太多了,还是他和其他血腥的资本家不一样?

  此时,不仅仅是李加成夫妇震惊。

  今天在家休息的包裕刚夫妇在看晚间新闻,看到章廷去视察那些普通底层老人居住的笼屋也是很惊讶。

  此时,一旁的黄秀瑛也是问道:“先生,香江还真的有人居住这种地方?”

  毕竟,包家不一样。

  包肈龙在没有来香江前,就经营公司。

  而包裕刚来到香江后,很快就进入到航运业,作为家庭主妇的黄秀瑛一开始就是住着豪宅,自然没想到,香江居然还有老人居住这种地方。

  也正是因为那样,现在看到晚间新闻记者报导,是真的感到震惊。

  看到那些老人弯腰躺在如同装着家禽的铁笼子里面的笼屋,她无法去理解。

  “夫人,这种事很多,其实在香江应该是有不少的。”

  包裕刚以前是听说过的,不过,他经营的是航运业,和地产业并没有多大关系。

  只是,他也是奇怪,现在章廷为什么要去看那些住在笼屋里面的老人,这不是给自己找事吗?

  这种事传出去,如果章廷只是去单纯看看,没有实质性对于那些底层老人有帮助,对于章廷的名声和名誉其实可能会产生副作用的。

  也就是说,这种事,如果帮不了,那么只能当做没有看到。

  因为很多香江的富豪都是这样的,他们宁愿把钱用来做其他慈善事业,像一些疾病方面的,而不是用在这方面。

  “先生,那章廷他为什么要那样做?”

  “夫人,这可能就是章廷和别人不一样了。”

  虽然包裕刚看不懂也看不透章廷那样的做法,但是,他感觉章廷那样做,当然也有对方的原因。

  从章廷收购香江Z国医院后,实实在在帮助到香江许多需要帮忙的人来说,其实,他知道章廷还是和其他资本家有些不一样的。

  这一个晚上。

  无论是熟悉章廷的,还是不熟悉章廷这个人的,明显对于章爵士以太平绅士的身份去视察那些住在笼屋里面的老人,还有住着那些没有阳台,却是有大量公摊面积的小房子的一家人的时候,在香江已经引起很大的轰动。

  除了一开始是那些跟着章廷去采访的报刊报道外,也就是亚洲电视台的晚间新闻报道,随后因为引起很大的关注。

  香江的咗派,佑派,以及一些中间派的报刊。

  包括东方日报,星岛日报,成报等等香江主流媒体报刊,几乎全部都在报道,有些甚至派记者到西九龙那边深一步采访。

  除此之外,还有香江总督府以及旗下各部门,还有香江立法局,行政局等相关人员面对这个消息,除了震惊外,并没有对外发表任何消息。

  晚上九点。

  银河投资公司总经理麦理思第一个开车前来见老板。

  对于章廷以太平绅士的身份去视察笼屋的时候,麦理思并不知道,他也是看了报纸,接到许多人的电话才知道这件事。

  很明显,麦理思看来,正常情况下,老板完全可以不去做这些事,如果他真的想以太平绅士的身份去做事,完全可以去看看那些监狱,或者医院等等。

  不过,麦理思知道老板章爵士做事向来不一样。

  他那样做,当然是有原因的。

  所以麦理思自己开车来。

  在麦理思上到三楼书房。

  章廷没想到麦理思第一个过来。

  “老板。”

  章廷没想到麦理思是第一个过来见他。

  “麦理思,你是因为那些新闻过来的吧?”

  “老板,我不是很明白你为什么要做这些事?”

  麦理思当然不明白。

  章廷则是看向对方问道:“麦理思,其实我们现在有很多产业,虽然我们是香江最大的地产商,但是我已经不需要依靠香江地产业来赚钱。”

  现在章廷涉及到的产业确实很多。

  除了金融是最赚钱外。

  还有也就是街机。

  另外还有其他行业。

  包括风险投资等等。

  这些都是属于一本万利的投资。

  虽然现在章廷是香江最大的地主,但是,章廷确实是不需要再通过这种办法来赚钱。当然章廷也没有说放弃香江地产业。

  这是不可能的。

  毕竟,香江的土地不多,也就注定香江的地产业毕竟是核心产业之一。

  但是,他绝对不希望再像历史上那么畸形的地产业来养活整个香江。

  “麦理思,你知道公摊面积是谁发明的吗?”

  公摊面积?

  麦理思看到过相关的资料。

  “香江方面最先提出应该是那位藿先生。”麦理思说道。

  “那海外欧美有公摊面积吗?”

  “老板,基本上没有。”

  可能有一些,但是基本上可以忽视,和香江的公摊面积相比,确实是算不上什么。

  至于藿先生,是五十年代,六十年代最活跃的地产商,但是,因为和国内的关系,早已遭到香江总督府的打压,以至于七十年代以来,官方土地拍卖,已经见不到对方的身影,是因为根本不让对方拍卖官地。

  “那你觉得这个公摊面积有意义吗?”

  “老板,有的,可能把一部分成本转嫁到购房者和投资者身上。”麦理思直接说道。

  “那你是否反对公摊面积?”

  “如果是我是普通购房者我反对,但是,如果我是地产商,我不反对。”

  也就是说,站在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利益不同,所做的也就不一样。

  历史上,李加成当然也知道公摊面积的害处在哪,但是,他不会反对,因为这不但侵害到自己的利益,也会影响到其他地产商的利益,他自然不可能做这件事。

  “那现在香江谁又知道最先提出这种公摊面积方式的是藿先生呢?等到以后,我们旗下的出售的小区越来越多,那么以后那些购房者,投资者矛头全部都指向我,说我发明了公摊面积,你觉得如何?”

  麦理思惊讶。

  他没想到老板居然想到这些。

  “老板,你完全可以忽视。”

  忽视?

  这怎么可能呢?

  “在我看来,公摊面积有害无益,虽然表面上把地产商一部分成本转嫁到购房者身上,但是,实际上影响是长期的,在我看来,根本不需要那样,所谓的成本完全可以纳入到出售的房价给购房者,这种情况下,也就意味着房产证上多大面积的房子,购房者买到的房子也就多大。这种情况下,对于地产商和购房者都是有利的。否则,一个普通购房者买到房子,房产税显示是80平方米,实际上只有五六十平方米,多出来的完全是公摊面积,这有什么意义呢?”

  麦理思震惊地看向章廷。

  他是聪明人,不是没有想过。

  只是,公摊面积这种事在欧美没有或者不明显,欧美的地产商自然不会有这种事。

  但是,在香江公摊面积这种情况五十年代开始出现到现在七十年代,差不多快要三十年了,似乎所有人都接受的情况下,难道老板还要去做出改变?

  当然,现在章廷是香江最大的地产商。

  如果带头取消公摊面积,确实算是割自己的肉。

  但是,章廷也说了,所谓的成本,完全可以纳入到房价上一起出售,只是那样看起来楼房价格更贵了一些而已。

  “老板,这怕是其他地产商不同意!”麦理思又说道。

  “其他地产商做什么,我懒得管,他们是否要取消公摊面积,我自然不会理会,但是,我一定会带头让旗下的地产公司取消公摊面积,甚至我会向香江总督以及香江立法局提出取消公摊面积。”

第456章 章廷书房会议确定取消公摊面积!

  历史上,香江拥有最多物业持有者,并不是李加成,而是包裕刚的二女婿吴光政父子,据统计吴光政父子拥有一万五千多套物业,这些物业,吴光政父子单靠每年收租,都不知道可以收多少。

  另外,在香江大概有50%的居民是有房子的,但是,这50%的居民里面,其中又有百分之四十多的居民是住在公屋的。

  也就是说,真正在香江拥有私有房产的,无论是一套还是几套,其实占比列的人数并不多。

  那剩下其他50%的居民,其中一部分应该是租房居住外,还有一部分居住也就是所谓劏房。

  这是一种在香江普遍存在的住宅类型,即业主或者“二房东”将一个普通住宅单位分割成两个或多个较小的独立住宅单位,用作出售或出租之用。

  由于香江房价昂贵,很多人不得不选择租住像笼子般狭小的“劏房”。

  每个小房间的面积由几平方米到十平方米不等,月租金亦要三至五千元。

  在章廷看来,这所谓的劏房,其实就是笼屋的升级版而已。

  即使几十年后,香江依然还是有笼屋,那个时候居住在笼屋里面的老人,也就是现在香江底层买不起房子的年轻人,等到年老收入更低,他们连那些劏房当住不起,只能住那些笼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