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时光恋曲
“大导演,拍电影了没有?”
“正在拍呢。”
谈子为大吃一惊,身子忍不住前倾,“那你叫我什么?”
“谈子为老先生?”
“还有呢?”
“谈爷爷?”
“你小子是该叫我一声爷爷,你不算亏。”
谈子为似乎有点失望,点点头。不过很快又恢复笑意,“你要好好拍,我争取去看你的电影……不要拍的太差,到时候我要生气。”
方沂:“好,我给你安排影厅,给你包个影厅让你一个人看个够。”
老谈随手拿起床头柜上的苹果,“还得吃这个。”
随后他又道:“你要做好保暖,我听说今年冬天特别的冷,和好几十年前一样……我们当时条件差,来不及筹备了,只能那么上……你不一样,你条件好一些,争取穿厚一点,好一点。”
方沂:“我按照你说的做。”
“你电影拍到哪里了?”
“还没开机。哦,开机就是演员正式开始表演,现在还没到那个时候,不过马上了,看这个冬天什么时候来。”
老谈用了几秒钟来理解,缓缓说:“难怪。”
话就这么几句,有人进来催方沂离开了。方沂也不多留,起身告别。
在他要走之前,老谈追问:“我原先是在七连做连长,你叫我一声连长吧。”
“连长。”
“我姓什么啊?”
“谈连长。”
“对咯~”老谈满意挥手,“你走吧,你肯定会拍好的。我也在关注你,你知道做事妥当,不会让人失望。”
方沂在门口处回头,老谈仍然在注视他。
毕竟是最后一次见面,两人虽然不说,看起来都懂了。这时候有人建议可以合照,“方导演和老先生留下一张照片呢,以后想起来也有个念想。”
“行吗?”
方沂当然愿意了。
“浪费!”
老谈却不愿意,拼命摇头,而且他不知道是犯病了,还是耍起了混,他很快记不得了,啊呀啊呀想说什么话,又说不出来,闷头往床上一躺,护士们只好都去安抚他,但他这次谁也不理睬了。
他情绪颇为激动,人全被轰出去了。
“你们是谁?”
“爬远点。我不认得你们。”
护士有点委屈,抹眼泪直呼其名,说:“终于被你看到了,这才是谈子为他平时的样子,根本不会认人的。”
但是照还是要拍的,方大导的灵感正是来源于老谈的吹牛逼啊,也是来自于301院,这么有传奇性的经历,怎么能不留点痕迹呢?
老实说,护士们提出合影,也不是光为了谈子为,也是为了他们自己。
方沂和医护人员,以及随后赶来的领导们合影,“咔擦”留了一张照。
这么一顿折腾,给弄到了傍晚,方沂拒绝掉约饭,想起来自个儿的女友还在底下呆着呢。女友一照面就说:“我脖子好像好了!你看看是不是?”她摇头晃脑,努力给方沂秀自己那脖子,“下次要找医生问一下,还需不需要每个月跑一次,我不喜欢医院!”
方沂有点心不在焉,没细想她讲什么,正要伸手去提她脖子,就像是提布偶猫一样。
她也没在乎,躲过方沂的手,一巴掌拍上来,翻来覆去确认五指扣紧了:“走吧,今天你剩下的时间,还属于我呢。”
第518章 杨兰访谈录】
“天生我才,还是砥砺前行——方沂。”
九月,可能是近期媒体吹捧的太厉害,方沂接到了一采访节目《杨兰访谈录》的邀请。
主题就如上,还是逃不出“天才”这两字。
没办法,这俩字现在值钱。媒体总爱塑造一些强人,好像这一个人能单枪匹马创造时势一样。
好在主持人杨兰不会试图挖掘他“背后的故事”,方沂接到邀请后,约定不谈感情问题,不谈dj无人机近期在中东被用于军事用途的话题,除此之外百无禁忌。
无人机被用于军事用途这事儿让新晋阔佬汪涛十分苦恼,有可能导致dj无法上市。他近期在各种场合撇清dj和军火公司的关系,“我们是一个农业公司”,但似乎无济于事。
杨兰那边挺专业,采访稿改了几轮,随后定在了方沂的艺术追求上。双方谈妥,九月第一周,在共和时代自己的工作室里面简单搭建了个景,主持人杨兰就在这里和方沂一对一访问。
此前方沂大概了解了一下该节目,主持人杨兰期望往严肃性高端访谈努力,陆续邀请了一些商界大佬、国内外政治人物,科学巨匠等等……做的像那么一回事。不过也仅限于此,采访不是很深入,少有问到嘉宾内心深处的采访名场面。
到底是杨兰团队的水平问题,还是受到了放送限制,这个谁也说不清楚。
另外,这几年所有访谈类节目都在后退,观众已经不太喜欢这种节目。电视台有句话讲“就算综艺比访谈节目收视率好,但访谈节目就是电视台的情怀”,这话不知道哪个领导说出来的,反正谈话类节目从七点黄金档转移到了九点档,现在调到了十一点深夜档。
更有趣的是,电视台似乎也要被淘汰了。
有电视台使用春秋笔法,试图给年轻人洗脑:“不看电视台的人,是不成熟的人。”
暗示不看电视台的都是些幼稚儿啊。
另一边,电视台老大央视的索福瑞媒介研究调查显示,高收入观众看电视的时间明显低于低收入者,因为高收入者有更多娱乐途径。
简单来说,看电视被归类为廉价娱乐。
但的确电视观众平均年龄不断提高,对应了前面“成熟”这个结论,就是提高的有点过了,统计为“六十岁以上高龄观众”。
“新闻千篇一律,越来越主观;电视剧看得我都想哭,编剧的智商让人怀疑,导演的不负责任让人发指,演员大多是没有真才实学的大骗子;节目除了选秀就是挖人隐私的情感谈话类节目,各种主持人都像喝多了口齿不清思维混乱自以为是,台下的观众集体无意识地傻笑。”
“不看电视,可以提高你的智商。”
12年是挺混乱的一年,新旧交接,许多习以为常的事情,都在这一年离大众远去。方沂前些年电影上映前后都会狂接访谈,《爱有来生》上映时他跟着俞非虹单日接过十三次采访,此后逐年递减,今年他只在年初接了央视的《开学第一课》,以及现在的《杨兰访谈录》。
言归正传。
杨兰节目组给共和时代外的窗景一个特写,随后两人俩摄影机,左右俩打光板,开始正式拍摄。
“今年我采访过宁昊、冯大炮、卢川、贾科长、管唬、王晓帅……那么多导演,跨越了几代人。但我最想要采访的还是你,不仅仅是你名气大,还因为我说的这些导演,甚至包括我采访的一些演艺圈外的名人也会提到你。”
方沂笑了:“怎么提到我的?”
杨兰低头看台本:“我觉得他拍电影好不算牛,牛的是其他也好,更是这个!”比出大拇指,“你瞧瞧我们,这辈子只会拍电影了,仍然不如别人……10年我和他一起参加电影局研讨会,那场面我现在还记得,当时不知道他会起来这么快,这么高,但已经感觉到他和‘我们’不一样了……”
方沂打断道:“这个‘我们’是宁昊?”
“听出来了,这就是他。你知道宁昊导演怎么说你吗?”
“正听着呢。”
“宁昊说你有创作者的直觉,但是不纯靠直觉。他认为你有理工科的精密感,这两种特质一般认为是截然相反的,你怎么看待?”
方沂大概明白宁昊的意思了。
当时他和宁昊,还有一个卢川,三人都作为青年导演代表,给上峰提过意见。只有方沂提的“扶持中小成本片”意见被采纳了,因为他提供了低成本可实施的具体方案。
上峰捡现成的,用就得了。
这么说有点绕,打个比方吧。
文艺工作者常常会陷入到自我感动的空洞大命题中不可自拔,对现实可行性无感,于是搞出一堆惊天巨扑烂作,并自我感觉良好。如京城奥运会的开幕式导演选拔,陈恺戈上去说了一个小时,领导们听不懂他讲什么,陈恺戈于是抑扬顿挫开始背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首轮即淘汰。
导演李鞍提供了一套方案,将开幕式建设为大型的沉浸式电影院,但是进入到第二轮时,李鞍这个方案被认为行不通,“可能技术上无法实现”,而他没有准备好第二套方案,因此也领了盒饭。
张一谋提供了方案一,方案二和方案三。
领导问方案四呢?
张一谋临时把前三个方案编到一起,凑了个方案四。
领导永远不会满足,贪得无厌,但是矮个里面挑高个,认为张一谋至少像样一点。
宁昊那会儿被总菊折磨一番,已经意识到自己走一步不能看两三步了,只顾拉不顾埋,联想到方沂参加个研讨会也能准备个方案,因此有所感。
杨兰循序渐进:
“我知道今年国产影市相当艰难,现在有很多媒体把你推到前面,是危险也是机遇。我采访过大姚,他说中国人似乎不能接受同胞拿到第二名,这样的压力太大……我也见过刘祥京城奥运会后被千夫所指的场面,他当时不能比赛,但不得不比赛。”
她沉声说:“大众对公众人物的喜欢,有许多不自控的幻想。再优秀的人也无法满足永远膨胀的幻想,你会有心力交瘁,感觉无法承担这样的荣誉……有那一天吗?”
方沂:“导演这个行业比较特殊,不像职业体育,环境相当封闭。导演是需要大量和各个行当人员打交道,懂得人情世故的职业……所以成熟导演调节力很强,就算我有那一天,也只会坦然接受。”
——他吗的,陈恺戈扑成那样,还不是活的上好。导演脸皮厚的很,这问题真是无聊。
杨兰又问:“怎么会想到拍战争片?其实年轻导演拍战争片,能做出成绩的很少,是什么促使你拍摄抗美援朝的?”
方沂再次搬出了“中国往事”这个招牌。
第519章 牛顿三定律】
不出意外的话,“中国往事”系列,就是方沂目前为止的定鼎之作。再往后数几十年,哪怕他更发达了,这也会是他青年时期的代表作。
假如翻到了一百年之后,未来的教科书上提到了方沂这个前人。那么在那本每句话都代表了无数惊才绝艳之人一生的教科书上,对方沂的标签,也许就是这个“中国往事”系列了。不会是他的百亿身家,不会是他的容貌,不会是他的票房——以时代的尺度来评判,以上的东西都太肤浅了。
只有作品。
所以他上节目要宣传,不上节目自己也主动宣传,无论是在《杨兰访谈录》还是《福布斯》,他总是会提到这个系列。涉及到自己的历史地位,即便是云淡风轻如方沂,也不得不拿出点功利心来。
杨兰也给了他时间去叙述:
“‘中国往事’是很大的命题,我想你需要拆解一下你的想法,让电视机前的观众知道你的努力……我知道它一定是你很骄傲的事情。”
方沂沉思了几秒钟,说:
“‘中国往事’系列不是一部片子,像你说的那样,这是很大的命题,一部片子没办法去叙述完……而中国拥有非常厚重的历史,恐怕穷尽一生也没办法讲到位,所以我把目光放在了建国后的几十年。就算是这样,我也不得不花了好几部片子,好多年,才稍微有点信心了。”
杨兰:“教科书上有古代,近代,现代的划分……你选择了离你最近的时代?”
“是。”他继续道:“‘中国往事’,不是民国往事,也不是封建王朝的往事,而可以理解为新中国的往事,是我们这个民族进入现代社会后发生的故事。《情书》、《重返十七岁》、以及正在拍摄的新电影分别反应了不同时代人物的思潮,他们是什么样的故事,他们所在什么样的社会,我想未来的人们追溯过去的时候,就可以看看这几部电影……我的技术、能力有限,这个系列一定不是很完美,但我希望它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方沂说:“几亿票房,十亿票房,几十亿票房……这些东西是当前的小成绩,其实以后的人不会在乎,他们在乎的还是电影本身的价值。而这个价值要到未来了,成为今天时代的一部分了,才更能显现出来。”
杨兰开玩笑:“方沂,你老是提到未来,那要是很远的未来了呢?比如人类灭绝了的未来,你拍的这些东西还有意义吗?”
“凡是存在就有意义……”方沂说的兴起,比划了起来,“你看啊,人类灭绝了,地球上来了一堆外星人,他们这吭哧吭哧刨土,啊,或者是用其他技术——我不知道他们那时候会怎么样考古啊。反正就探测到这个星球诞生过文明,文明里有过我们,而我们的某个时间点上有那几部可供参考的代表影像资料,即便外星人看了也说,拍的不赖,原来这地方是有过艺术的……祂们不知道是我方沂拍的,也不可能崇拜我,我早就化成了灰,但我已经太满足了。”
杨兰吃了一惊,她原本整个人是微微陷在自己高脚凳上的,这是一种稍微散漫的态度,随着方沂的解释,她逐渐往前倾,而且情不自禁的忘了呼吸。
方沂那话有点哲学性了,而且充满了艺术者的妙趣。属于创作者的最顶级自我精神实现。
有点像刘慈欣某科幻故事:外星人清扫星际战场,随机抽查遇上的星球文明等级,抽到了地球,而地球的幸运代表就是一堆刚学了牛顿三定律的农村娃,这群农村娃把牛顿定律献上去了,外星人因此觉得地球文明等级合格,没有用“奇点炸弹”把地球炸碎。
科幻小说,幻想文学的一种。说难听点,就是yy文学,和小时光恋曲写的小说大多时候起到同一种消遣作用。在这故事里面,人类的大恩人是那堆农村娃和教他们知识的乡村教师……但是!提出了三定律的牛顿得多牛逼啊。
牛顿活着的时候,想过自己会这么牛逼吗?
方沂想做这样的伟人呢。
所以上什么样的节目,就说什么样的话。杨兰就听得懂他意思,给整乐了,感慨道:“你在做一件很伟大的事情……你要做时代的记录人?”
方沂不否定她话:“我只是运气好,生在了这个时代,让我有机会去记录。”
“别人怎么不去记录呢?”
“别人也去记录了的,其实有好多导演想要做这样的人。只是票房不够理想,或者没拿足奖……同时兼顾到艺术和受众度需要一点运气,而我正好得到了资格,我也不会浪费这个机会。”
杨兰被他这话触动,一时间没有接话。好一会儿了,才整理了下发型,借着这个机会看台本的串词,恢复情绪。
方沂也在想自己刚才的话。他给的是现挂,是自己的内心话,不是早编好的腹稿。
许多真心话是在玩笑间说出来的。
他在想:哟。原来我自己还有这么大的目标啊。
——这问题超时太多,而且问的也太深,以至于杨兰不得不跳过一些准备好的提问,切入到方沂最新的电影。
“我听说你要拍战争片?”
“有这一回事。”
上一篇:首富从租车行开始
下一篇:打卡女友遗愿单,被蘑菇屋曝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