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68章

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

  从沙洲种业跳槽而来的尹小兵,指挥着生产线的运行。

  辣椒取籽机取籽,清水漂洗秕籽和杂质,在漂洗结束后进行染色处理或包衣。

  天禾种业的会议室里。

  中高层管理员工都到齐了,每个人的工位上都放了厚厚的一摞资料。

  资料封面写着:天禾种业营销战略规划。

  严群大概翻了翻,资料总共有五十多页。

  不久,郭阳就和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走了进来,中年人头顶头发脱落明显,干脆就只留了极浅的头发。

  严群认识来人,瞿阳,

  原先是某跨国种企的产品总监,主要负责新产品的引进筛选和市场策略工作。

  半个月前,跳槽来到了天禾。

  任职副总经理,和他平级,分管销售和营销策划。

  瞿阳精神抖擞的站在展板前,浑身上下散发出饱满的激情。

  开始了自己的首场表演。

  “再大的企业也不可能满足所有市场需求,企业只有准确的选择目标市场,才能发挥自身的优势。”

  “当下,天禾的战略性作物为辣椒和甜椒。”

  “根据天禾的基本情况,目前把全国市场分为A、B、C三类地区。”

  “A类,必保市场。必须绝对占领,在产品、形象、渠道和价格都各个方面都不能给竞争对手任何机会。目前仅有陇省、疆省两地,其中九泉、张液、石河子又是重点。”

  “B类,必夺市场。鲁、冀、浙、云、鄂、粤、豫、闽、川、琼、黑、桂、吉是B类市场,这些地区已具备相当的市场基础,也是新兴的蔬菜种植基地,是公司需要开拓的市场。”

  “C类,随机市场。略…属于C类市场。采取客户有现款进货就做的策略,没必要在现阶段就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

  “A类和B类市场,实行深度分销战略,减少分销商,提高直销比例,提高利润率。”

  顿了顿,等众人消化了下,瞿阳才继续说道。

  “最终,天禾的分销体系不设省级总经销,仅设地区级独家经销商,地区下也不设县级经销商,而是设立乡镇级独家零售商。”

  “公司在每个地区设立办事处,由办事处经理负责整个地区的销售与营销工作,协助地区经销商的销售工作。办事处有3-5个业务员,每个业务员负责各自辖区内零售商的销售工作。”

  ……

  “农村是一个特殊的市场,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农村消费者忠诚度高,从众心理强。”

  “电视广告投放时,选择本地电视台,最好是县乡镇级电视台,原因主要是90%的农村目前不能收到有线电视。地方电视台广告费用低,可以长时间做广告,同时播出频率高。”

  “宣传的重点是投资减少、产量高、抗病,每亩收益高。”

  瞿阳又重重的强调了下,

  “收益高一直是宣传的主题。”

  “但营销最关键的问题是盈利,每个办事处都要预测盈亏平衡销售额。”

  “那些跨国种企也是从很小的公司发展而来的,能发展到现在的程度,就是因为他们注重盈利。”

  瞿阳大约讲了近两个小时。

  从消费市场的特点及购买行为分析到目标市场确定及战略市场选择,

  随后,产品策略、定价策略、渠道策略……

  甚至渠道商的评分选择,办事处的管理考核,业务人员的选择与培训等等都深入浅出的讲解了一遍。

  话毕,

  会议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严群也暗自赞叹着,

  瞿阳来后,调整过的营销方案和体系并没有让人眼前一亮,但却很合理。

  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然而,对任何产品而言,开发任何一个新市场的难度要远远高于维护一个旧市场。

  任何市场都需要培育。

  对于蔬菜种子而言,市场培育需要付出极大的时间和金钱。

  更何况,A类和B类市场实行的还是深度分销策略,注定了需要倾注更多的心血。

  但严群看了看坐在瞿阳身旁的老板,神态轻松且自信。

  显然,天然已做好了投入大量资金的准备。

第100章 种子产量

  深度分销模式通常就是企业-地区分销商-乡镇零售商三级结构。

  与传统的模式相比,减少了中间环节。

  其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在于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的实现是对销售终端的控制,对整个分销渠道信息的掌握。

  从而公司与经销商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公司对销售渠道的控制加强,也能更好的为经销商提供支持,为农户提供服务。

  瞿阳的深度分销战略,郭阳此前就已经看过了。

  但再一次听完,又有了不一样的收获。

  会后。

  新的营销战略率先在陇省和疆省付诸实施。

  天禾的业务人员直接下乡调查,

  以乡镇为单位,随机抽取50个乡镇,调查当地主栽蔬菜作物,农民茬口期安排等等。

  同时也收集各地的经销商零售商信息,摸底竞争对手的情况。

  天椒1号和赤红1号的种子特性更适合在西北地区种植,西北地区的市场是肯定要绝对掌握的。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

  九月下旬的天禾进入了彻底的忙碌期。

  风风火火的雨禾村辣甜椒制种基地种子进入了采收尾期。

  村民有的欢喜,有的也心有不甘。

  辣甜椒制种是很精细的活,水肥管理,病虫害,温度光照,授粉等等都会影响种子的产量。

  日常的劳作量肯定不会少,关键时间更是需要分秒必争。

  有的家庭劳动力多,有的家庭肯付出,忙碌时甚至连吃午饭都是在地里简单的解决。

  但相对应的,也有人对巡查员的要求敷衍了事,

  水肥上晚了,遮阴不及时,打药随意应付,也或者是一时的疏忽大意,造成减产。

  各种各样的人都有。

  也就导致雨禾村制种农户的种子产量差距十分的大。

  好在技术团队和村委的日常巡查工作做得还算到位,村里还没出现绝收的情况。

  最少的赤红1号每亩也有十来斤种子,勉强能和种粮食作物收益持平。

  本来这些人还想闹事的,

  但村里高产的也不少,亩产量最高的赤红1号甜椒种子高达一百多斤,巨大的差距让很多村民不可置信。

  面对村委和天禾也没那么有底气。

  日头渐落,在地里忙碌的村民逐渐的往回走。

  有妇女神神叨叨的问道:“听说了吗?”

  “听说啥了?”

  “老杨两口子一亩地甜椒收了120斤种子!”那人用夸张的语气说着,声音不小,以至于很多人都听到了。

  “真的120斤?”

  “乖乖,甜椒种子的价格高,那不是一亩地就要卖7000多元!”

  “你家每亩收了多少斤种子?”

  “甜椒不行,只有30斤多点,辣椒有70多斤,村里的平均产量也就这个水平。”

  “也不错了,辣椒种子25元/斤,甜椒种子60元/斤,比预想的还高,每亩也有一千多元了。”

  “之前听天禾的技术员瞎聊,天椒1号鲜椒在甘谷那边每亩都要卖3000元呢。”

  妇女们面色各异,如果还是像往年一样种粮食,一千多元的收益确实不错了。

  但有人做同样的制种,每亩能卖7000多元,有人卖鲜椒能卖3000元。

  这心里落差顿时就出来了!

  真是看着别人赚钱比什么都难受。

  村长卢兆强在一旁的角落里恰好听到了几人的谈话,摇了摇头。

  心里颇多的感慨,

  “制种的关键时间节点,老杨两口子早上四五点就出门,中午就吃西瓜泡馍,晚上也是很晚才回家。”

  “要说辛苦,老杨家绝对是数一数二的了。”

  “并且所有的步骤都是按照技术要求一丝不苟的完成。”

  “他们家能赚钱,我是一点也不意外。”

  ……

  与此同时,与外界长期保持隔离状态的良种繁育基地里。

  不显山不露水的天玉1号也成熟了。

  但其实在严格的隔离保护措施下,天玉1号一直是实行的精细化管理。

  每亩的种苗株数、株行距都有严格要求,植保管理等也是严格执行。

  从4月中旬开始播种,经过了5个多月的生长,此时天玉1号的苞叶基本变黄。

  籽粒也变黄变硬,呈现出特有的光泽。

  已然到了最佳收获时期。

  为了保证种子质量,300多亩的天玉1号制种玉米全部采用人工收获。

  装袋、上车、晾晒、脱粒、清选,包装入库。

  一切都俨然有序。

  严群脸上的神色十分的精彩,一会儿高兴,一会儿担忧。

  “老板,种子产量结果出来了。”

  郭阳饶有兴趣的抬起头,

  “看你这模样,是产量没达预期?”

  严群摇了摇头,将一份报表递给了郭阳,说道:

  “产量可以,就是库存压力会不会太大了。”

  郭阳看了看报表上的数字,

  天椒1号,平均种子亩产量60斤,总产量15万斤,

  赤红1号,平均种子亩产量50斤,总产量12.5万斤,

  天玉1号,平均种子亩产量2000斤,总产量60万斤!

  至于天麦1号,属于春小麦品种,早在夏季就已经收获了,平均亩产1000斤,50亩地总产量5万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