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69章

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

  郭阳看了会儿,倒也不算太过意外。

  严群却并不乐观,销售和库存压力太大了。

  辣甜椒种子有示范基地的成功经验在前,知名度高一些,但量太多了。

  玉米量也不算少,更何况还没有经过市场的检验。

  郭阳仿佛看透了严群的心思,微微一笑,让人叫来了瞿阳。

  将严群带来的资料给他看了看。

  不一会儿,瞿阳朗声道:“种子亩产两千斤,天玉1号确实是好种子。”

  严群愕然,我是想表达这个意思吗?

  瞿阳依然信心满满,

  “产品好,也有资金实力去铺设销售渠道,没有理由不能大卖。”

  郭阳点点头,“也不是非得第一年就得卖完,种子也有库存周期。”

  随后的几个月时间里,

  天禾的种子加工厂日日忙碌着,销售部也在几个主要的市场和地区建立了办事处。

  深度分销的策略也得到了有效执行。

  陇省和疆省地域广阔,利于规模化种植,天禾计划等时机成熟了,就实施直销模式,直接面对农场和种植户。

  所以这两省对分销商的要求不高。

  而在其它省份,分销商的选择可以说是一波三折。

  闻名而来的种子贸易商不少,但怎么挑选也是技术活。

  既要财力雄厚,能及时结清货款,又要信誉高,最重要的是分销商要认同企业的产品和文化。

  有信心,有热情,确信经营天禾的产品能为自己带来利润,愿意与企业一起成长。

  几经抉择,才陆续定下各地的经销商。

  赵华的公司也被确定为鲁省地区的分销商,

  在这里,将直面各大外资种企的竞争。

第101章 风起

  沙洲种业。

  当谢方林得知天禾还有60万斤玉米种子要投入市场时,整个人都emo了。

  玉米种子可是沙洲种业的主营业务之一啊!

  60万斤对沙洲种业来说虽然不多,但天禾就像是一根刺始终横鲠在喉,让谢方林难受不已。

  “天禾怎么敢的啊,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那么多玉米种子?”

  在他对面,五大三粗的老曹也郁闷不已,

  “天禾这一年的大动作太多了,大伙都等着看天禾在辣椒种子上栽跟头,忽视了近在咫尺的九泉良繁基地。”

  “良繁基地?”

  谢方林也反应了过来,沉默了良久。

  良繁基地他们当然知道,很早之前就派了人去打听消息,可是天禾对良繁基地的保护措施很严密。

  干活的工人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再加上,天禾的辣甜椒示范基地、盐碱地等项目闹得沸沸扬扬,以至于他们的主意力都被分散了。

  谢方林怔怔的问道:“天禾就一点也不怕库存积压吗?”

  “我也纳闷呢,近几年玉米种子严重过剩,种子公司损失惨重,天禾咋还一个劲的还里挤呢。”

  “现在制种基地的争夺也日趋激烈,成本越来越高。”

  谢方林皱着眉头,对公司今年的业绩依然不乐观。

  但他也不看好天禾的玉米种子销售。

  玉米种业早就是一片红海,濒临破产边缘的种子公司一抓一大把!

  而且随着科研机构对育种的重视,新品种、好品种层出不穷,品种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

  如果一个好品种不能再2-3年内推广开,审定2-3年后就会被市场淘汰。

  然而,天禾展开的宣传攻势再次给了沙中种业迎头棒喝!

  谁TM这样搞玉米种子宣传的啊!

  天禾60万斤玉米种子,也就几万亩地的种植面积,需要这么夸张么!

  ……

  某处粮瓜菜综合制种基地,

  基地面积大约5万亩,是南韩世农公司的专有生产基地。

  金勇顺将一份报纸放下,电视上也在播放着时事新闻。

  不屑的笑了笑。

  报纸和电视上都在宣传天椒1号助农增收、低投入高收益等种种新闻。

  金勇顺因为懂华夏语言,便被总部派来华夏负责分公司的种子业务。

  西北地区极好的自然地理条件,广袤的土地,低廉的人工费用,对土地资源贫乏的南韩来说就是一块宝地。

  在华夏生产种子和各类蔬菜,然后将种子就地销售或者是出口到其它地区,

  南韩种子慢慢的抢占了本地品种的生存空间。

  销售种子的同时又将蔬菜运回国内,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在几年前就已经形成。

  而随着针对本地气候条件而培育的种子问世,金勇顺仿佛看到了南韩的种子所向披靡的场景。

  尤其是辣椒等蔬菜育种,

  这可是南韩人引以为傲的领域。

  看着报纸上媒体吹嘘的‘天椒1号’,金勇顺很是不屑。

  信息夸大,不真实,时事新闻看着都像是在演戏,更不用说那些夸张的广告。

  在他看来,华夏的蔬菜种子行业就如同一个蹒跚起步的小孩,谁都能欺负。

  辣椒领域更是如此,

  世农公司珍青系列羊角椒的问世给了金勇顺莫大的信心。

  占领华夏市场,那是迟早的事。

  同样的,小日子对‘天椒1号’也并不重视,面对天禾铺天盖地的宣传并没有采取过多的措施。

  倒是欧美的种子公司对‘赤红1号’产生了忌惮,

  进口甜椒种子本就价格高昂,甜椒也一般都是用作配料,主要是在寿光地区保护地或者琼省和云省冬季北运露地推广基地应用。

  而且各地传统消费习惯不一,一般菜农种植面积很小。

  向天禾示范基地这样大面积搞是绝无仅有的,陇省甜椒的产地价只有8毛钱每斤更是让各大欧美种企恨得牙牙痒。

  直呼天禾扰乱市场!

  甜椒这时属于高端蔬菜,价格高昂,一般都是用作配料使用。

  天禾种业突然搞这么一出,甜椒价格直接触底。

  还如此不计成本的宣传,圣尼斯、先正达、瑞克斯旺等种企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天禾种业的宣传还真是不计成本!

  各种广告策划和企业形象宣传一直就没有停过,

  电视广告、宣传单、条幅、墙体、光盘等,更是铺天盖地的深入农村百姓中间。

  尤其是电视广告。

  现在是种子营销淡季,没有对手争抢时间段,费用低不说,广告信息还少。

  有的地方电视台,干脆就反反复复的播种天禾种业的辣椒种子宣传广告。

  兰市,

  陈老汉家里。

  地里的辣甜椒都已经采收完了,两亩地收入超过了1万元,让老两口整个秋天都是乐呵呵的。

  辣椒拉秧之后,老两口又抢种了茬白菜。

  日子也渐渐的闲暇了起来,

  陈老汉依旧免不了每日的打牌娱乐活动,但每天晚上都会准时的出现在家里的黑白电视机前。

  方言喜剧《快乐兰市》老两口都喜欢看,熟悉的语言让人听着倍感亲切。

  这天,在节目要结束时。

  陈老汉想去趟厕所就回来睡觉,但黑白电视里却出现了两个他熟悉的地方演员,在电视上演起了小品。

  驻足看了会儿,

  小品有点类似于他和赵明智的经历,一户人用了天禾的辣椒种子,另一户人用了其它种子。

  投入和产量自然是大相径庭。

  情节有趣,本地方言听着也亲切,陈老汉开怀大笑起来。

  “天椒1号种子,辣椒高产机器。”

  “投入减少,效益更好。”

  通俗易懂的广告语传来,陈老汉不禁跟着点了点头。

  天禾的辣椒种子,真是谁用谁知道。

  与此同时,赵明智一家人也在看电视,前两年他家挣了钱,老早就换成了彩色电视机。

  电视上正播放着另新闻,兰市的辣椒种植示范户现身说法。

  “今年我们合作社种了两百多亩的甜椒,全是天禾提供的种苗。”

  “第一年种没经验,但有天禾的农业专家提供技术方案,讲解作用机理,甜椒的生产很顺利。”

  “合作社种了两百亩赤红1号甜椒,平均亩收益8000多元,卖了一百六十多万。”

  屏幕前,不知多少人和赵明智一家人一样心里直痒痒。

  亩收益8000多元啊!

  那表情,就和看致富经时差不多,眼里有光!

  天禾的宣传直入人心。

  没过两天,

  简洁朴素的条幅也悬挂在了村中显眼的位置,字体色彩鲜亮,“赤红1号甜椒,果好卖高价!”

  陈老汉和赵明智等农户又相继收到了天禾发放的‘宣传单’,宣传单制作精美,有些农村家庭当做‘画’一样的贴在家中。

  圣尼斯种业,

  九泉办事处负责人邱剑青一言不发,脸上刻满了担忧,桌子上还摆放着赤红1号的宣传单和日历。

  宣传单+日历,这玩意农民可以在家里贴一年!

  但邱剑青的注意力却关注着VCD光盘里的内容,这是圣尼斯华夏公司在寿光等地区收集到的。

  相比西北,这些沿海地区农村VCD机更为普遍。

  关键农民也十分渴求新技术和新知识。

  邱剑青发出浓浓的感叹,

  “天禾种业真是布了好大的一场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