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201章

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

  “因为天玉1号吗?”

  徐福春也没不好意思的,

  “是,还有先玉335和郑单958也在恶意的进行降价竞争,希望省里能拉一把本地种企。”

  “也算是为本地百姓谋福了。”

  为本地百姓谋福,李娟心里轻笑了声,具体是怎么回事她心里门清儿。

  无非就是被人打痛了,然后就想着找家长了。

  儿子被欺负了,当妈的自然要下场,也不用亲自下场,有马仔和裁判就够了。

  而且种业峰会上结下的账还没算呢。

  上一届玉米种业峰会在奉天举行,当时就是她李娟主持的,是她的主场。

  可天禾种业的老板郭阳,却在峰会上频频提及打击套牌种子,直指品种审定制度。

  一个国审品种花费四五百万,一个省审花费两三百万,这些钱都进了哪些人的腰包?

  还痴心妄想的想推动种子法修改?

  以为是小孩子过家家呢?

  李娟笑看着两人,“东亚种业有什么想法吗?”

  “有救急和长期两个法子。”

  “说说看。”

  “救急就是以扰乱市场的名义,对天玉1号、先玉335、郑单958进行限价销售,不准他们恶意倾销。”

  李娟皱了皱眉,这是哪门子的法子,“天玉和先玉本来价格就不低,还要往高了限?”

  “对。”

  “那长期的呢?”

  徐福春看了看进门后就沉默不语的朱庆,“老朱,你说说。”

  朱庆说:“近年极端天气多,稀植大穗品种的缺点一下子就暴露了出来。”

  “恰逢前年天玉1号进入辽省市场推广,它承载的的‘单粒精播,耐密高产’的理念。更注重亩均种植量,打破了稀植大穗一统天下的种植格局。”

  “若我们只有东单90一款产品,那将非常尴尬。”

  说到这,朱庆停顿了下来,浮现出难堪的神色,徐福春自然知道老伙计的心思。

  育种家嘛,都有科研心结。

  徐福春拍了拍朱庆肩膀,笑道:“好在朱庆未雨绸缪,这些年持续做资源收集、鉴定、品种及品种选育工作,积攒下了厚实的产品家底。”

  “公司从去年就确定了耐密、抗倒伏、抗病、单粒精播的研发方向,迅速调集资源集中攻关。”

  “今年,东单1311脱颖而出。”

  “为了尽快投入市场,保住本地种企的尊严,希望李局能尽快推动东单1311的品种审定工作。”

  “规矩,我们都懂。”

  李娟挑了挑眉,“一年时间,你们就研发出了成果?”

  徐福春说道:“多亏了朱庆的努力啊,不愧是种子管理局出来的,局里还真是人才辈出啊!”

  朱庆看着淡定自若的徐福春,嘴角尴尬的笑了笑。

  一年时间?

  这不纯纯扯淡吗。

  明眼人都知道的事。

  没错,东单1311就是天玉1号的仿制品,品质上可能只有天玉的七八成,但放在市面上也是不可多得良种。

  和套牌种子也有些许区别,套牌是直接用天玉的亲本换了个皮。

  仿制品则不一样,有些特性有优化,更多的是弱化了,相当于是一个阉割版的天玉1号。

  但只要能通过品种审定,那就妥妥的是正规种子。

  李娟假装喝了口水,悄摸算了下这次能分多少米。

  “品种审定时间最短也得两年,再短就会出问题了。”

  “了解,三年时间培育一个新品种也合理,我想其它种子公司也都是这么计划的。”

  “嗯,这事交给我吧。”

  沉吟了会儿,李娟说道:“短期内限价不一定有用,只能试试,我这里还有个法子。”

  这老女人,又在打什么鬼主意?

  和李娟打了这么多年交道,徐福春早已摸透了李娟,别看做事雷厉风行,但也贪婪。

  “什么法子。”

  李娟说:“良种补贴。”

  “补贴的金额是国家制定的,具体实施却是县市区在执行。为了支持本地种企的发展,良种补贴可以倾向于本地。”

  “国家明年的良种补贴金额还会大幅提高。”

  徐福春讶然,还真是女人狠起来就没男人什么事了。

  我国大田农作物种业市场价值约三四百亿元,近年国家都是每年给予100亿的财政补贴。

  如果农业局优先照顾本地的种企,那补贴额度可是相当高的,接近种子市场售价的50%。

  天玉1号的销售已近尾声。

  夏播的竞争对手就是先玉335和郑单958了,一直在降价的郑单958也让一干种企苦不堪言。

  这时候收窄良种补贴,郑单958还敢死命的降价吗?

  再搞个限价销售。

  嘿嘿,徐福春松了口气,“还是李局为家乡人着想啊。”

  李娟笑了笑,也不说话,就这么看着他。

  “照章办事。”

  徐福春秒懂:“上下我们都会打点好的。”

  ……

  九泉。

  郭阳在种子商店还没筛选挖掘多久种质的优良性状基因,就被敲门声惊醒了。

  心神沉浸在种子商店里,身体在外界就是假寐的状态。

  对外界也很敏感。

  宁小婧走了进来,看着伸了个懒腰的老板,疑惑其晚上在干嘛,这两天也没怎么加班呀。

  “老板,各地的春招都很顺利,招聘专场会上的情形很火爆。”

  “去年秋招留下108位实习生,这次直接翻了十几倍。”

  “现场的照片发了些在工作群里。”

  郭阳平静的点了点头,“预料之中的事,那么大费周折都收不了大学生的心,嘉禾也就太失败了。”

  “还有什么事?”

  郭阳看到了她手中的文件。

  宁小婧将文件放在他桌上,脸上还带着兴奋过后的潮红,说道:“各个子公司一季度的销售报告出来了。”

  “哦?”

  郭阳感兴趣了。

  宁小婧说:“一季度营收喜人,唯独苜禾1号种子回款速度慢了点。”

  郭阳看了眼苜禾的回款情况。

  只能说银行还是这尿性。

第229章 一季度

  郭阳吐槽银行尿性也不是没有道理。

  从国家的盐碱地治理政策出来后,各种相关的条文和配套政策都在不断完善。

  所以盐碱耕地和盐碱荒地的流转进程都是很喜人的。

  年前还只有200多个项目,150万亩土地。

  发展到如今,已经快突破到500万亩,苜禾1号种子订单量也达到了1200多万斤。

  也就是约60亿元的销售额。

  不过回款却只有三分之一左右。

  改良每亩盐碱地的种子投资约1250元,算上土地租金和其它投资,每亩农户需要投资2700~2800元。

  农户的投资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农户+银行贷款+国家补贴。

  苜禾目前收到的这笔款项基本是农户和企业自有的资金。

  国家补贴通常也是先建后补的模式。

  其余的就是贷款的这部分。

  不过这次下场的银行是农发银行,也是华夏农发集团下面的企业。

  郭阳对后续的资金安全倒不是很担心。

  农发集团可是也持有苜禾农牧5%的股份,苜禾赚多少钱,也都有它的一份。

  且郭阳看到,去年农发和国粮集团以30元/斤买的三百多万斤种子,9000多万元的款项也已结清。

  现在他担心的是,农户改良盐碱地的进程会不会受到影响。

  如果出现烂尾项目,那就有点违背初衷了。

  事实上,

  农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面临资金短缺问题。

  尤其是在农产品集中收购季节,资金缺口非常大。

  抵押物少,贷款非常的难。

  在土地流转经营领域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关于农户承包土地是否能抵押的问题,在法律和政策上一直存在着分歧。

  物权法和担保法都有规定,耕地、宅基地、自留地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

  可以说法律层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抵押是一项近乎刚性的制度规范。

  这是农民安身立命的重要资源。

  如果实行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农民一旦不能按时还款。

  结果是,农民丧失土地,华夏将出现无地的赤贫阶层,重现封建历史。

  土地抵押也将从经济问题演化为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银行承担的风险很高。

  小种植户还好说,贷款不多,银行承担的风险相对低。

  但种植大户,如果想以流转农户的土地,进行经营权抵押贷款,银行会要求一次性交清流转年限的土地租金。

  这种方式更加不可行。

  最终就导致农户和银行都没有积极性。

  滨海盐碱地的土地流转基本都是大户,至少都是几百上千亩起步。

  自然也就遇到了这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