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164章

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

  “啥?试验机有这么牛逼,这都多久了,还一点问题没出?”

  这话刚说完,几十米开外的一台机械就停了下来。

  “你这乌鸦嘴还真灵光,一说就坏了。”

  普通人参加观摩会,只会感觉很无聊,除了几根玉米棒子,其它的好像啥也看不懂。

  只能听主办方吹嘘。

  天禾也不例外,都是挑好的说。

  也因此,在自由参观了会儿后,两台与众不同的玉米收获机成了全场最受关注的点。

  这一停下来,自然就吸引了全场的目光。

  连郭阳也紧张了一瞬。

  然后就看着驾驶员不紧不慢的从驾驶室爬下来,穿着显眼的浅绿色丰凯统一服装。

  手上拿着一根长长的带钩的铁棍,下来后就蹲趴在地上往收获机下面钩。

  “靠,原来是缠草了。”

  “万一是秸秆堆积呢?”

  “不太像,都这么久了,秸秆要能对割台造成拥堵,都不知道堵多少回了。”

  “哦,要是缠草就太正常了。”

  几人都欣然点头,要说这块玉米地哪哪都好,就是杂草太多。

  富贵也闹了个大红脸,说道:“我说呢,这大家伙看着就充满了科技含量,哪那么容易坏。”

  “这是进口的机器吧!”

  “应该是吧,国产的大都是背负式的,而且哪有这么大啊!”

  “我去年遇到台进口的玉米联合收割机,听说最便宜的都要5万多美元。”

  “主办方还真有钱。”

  穿着黄色工作服的天禾工作人员,虽然暗自埋怨被丰凯农机抢了风头,但兄弟单位研发出的机器,他也与有荣焉。

  “这是国产的!”

  “国产的?”

  人群惊呼了起来。

  “贵不?”

第195章 金秋的喜悦

  工作人员愣了下,不太确定的说道:“还是试验机,价格应该还没出吧,要不,等会儿你们问问驾驶员?”

  “那是得问问。”

  农户对农机的兴趣出乎意料的高,国内玉米收获机械发展缓慢,究其原因还是没能成为农民赚钱的工具。

  进口的虽好,但价格贵,还需要筹集外汇,进口渠道也不好找。

  国产的呢,质量和适用性又很难如意。

  但农民又是真心不愿钻玉米地,再从地里运出来,然后再秸秆还田的做法。

  所以,乍然看到如此先进的玉米收获机,都有了了解的兴趣。

  自己不能买,可以向农机合作社推荐嘛。

  大约花了3分钟时间,驾驶员就把杂草清理好了,随后又继续作业。

  一点影响也没有。

  看到这一幕,种植户越发确信了自己的判断,这是台好机器。

  纷纷拉着工作人员问了起来。

  事态的发展有点出乎卫关的预料,不过毕竟干了几十年销售,应变能力还是很强的。

  找出丰凯农机带来的相关资料,给农户照本宣科的介绍了一些参数性能,顺便再介绍一番天禾种业。

  “谷王玉米收割机,具有高效率、高适应性、高可靠性、高舒适性的特点。”

  “采用一泵一马达+三档变速箱,可满足不同地形,不同作业速度需求,能适应各种成熟期玉米收获。”

  “天玉1号的是可高度密植的品种,同时穗位整齐、抗倒伏、脱水速度快,非常适合机械化采收。”

  农户们对这些也很感兴趣,这些都是能带来实际利益的。

  郭阳则是在现场观察着观摩会的成效,效果还是不错的,首先参与的农户众多,而且并没有提前离去,就说明天玉1号的吸引力还是很高的。

  两台大型收割机来回穿梭,一排排玉米植株连杆带穗的被卷入收割机中,摘穗、剥皮、秸秆粉碎等全部一次性完成,颗粒饱满的玉米粒倾泻而出。

  没过多久,用于产量示范的10亩玉米地就全部完成了收获。

  看着那颜色金黄的玉米籽粒,种植户早就按耐不住了。

  有的直接拿到鼻子前闻了起来,有的直接将玉米粒放入口中咬

  “这玉米粒可真好,圆润饱满,色泽光滑,气味芳香,一点霉味都没有。”

  “嘎嘣脆,水分也很低。”

  “产量多少?”

  “对啊,产量出来没?”

  “真能有3000斤吗?”

  农户们迫不及待的问道,很多人都是远道而来,其最关心的就是天玉1号的产量。

  “快了,快了,还在计算。”

  “靠,算那么久,数学体育老师教的吧,回去可还有段距离呢。”

  “搞快点,别吊人胃口,合适我明年就改种天玉1号了。”

  农场主富贵这时却不急了,凑到卫关的旁边,

  “卫经理,你看我这剩下的百来亩地,一起给我收了呗,我出钱,市场价每亩40元。”

  郭阳和卫关站在一起,闻言两人也稍微靠近看了看收获的玉米籽粒。

  收获效果很理想,籽粒破损率很低。

  富贵有点急了,一亩地40元,是收果穗的价格,这两台机器可是直接收的籽粒。

  “60元每亩!”

  卫关回过神来,看郭阳略微点头后,才说道:

  “这是试验机,有测试时间要求,剩下的也可以免费给你机收,但时间长了肯定会出问题,不能保证给你收完。”

  “好好好!”

  富贵也没想到在他地里搞观摩会,还能平白节省了大几千块钱。

  而这时,围观的人群中再次爆发出了惊呼声。

  “30110斤,平均每亩产量3011斤!”

  “真的超3000斤了。”

  “难以想象,这才是我们农民的金豆豆啊!”

  “MD,看富贵大丰收,我激动高兴个啥啊!”

  “靠,那是你也种了天玉1号!我才是惨,今年种的青贮玉米。”

  “我也是,看富贵挣钱了,我比吃了屎还难受。”

  “明年你也改种天玉1号吧,一亩地卖1500元,利润都大几百了,一百亩就是好几万元。”

  “别说了,别说了,我现在就去买下订单去。”

  卫关笑着看着农户聚集到天禾简陋的桌前进行登记,整个陇省天禾种业都是采取的直营的模式,中间没有经销商。

  因此利润也会更高些。

  也有部分农户看人太多,转而盯上了两台玉米收获机。

  “一边瞧,一边摸。”

  其中有位种植户心痒痒的凑到年轻的驾驶员旁边,递了支烟,“能上去试试不?”

  驾驶员留着骚包的长流海,郭阳留意了下,就是不慌不忙下来清理杂草的那位。

  赵让熟练的接过烟,点上,“老手?”

  “开过几年小麦联合收获机。”

  “那可以,这玩意简单,学几下就会了。”

  赵让给种植户讲解了几分钟,试了一会儿,种植户就满意的从收割机上下来。

  “好机器啊!”

  赵让得意的笑了,“试验机,改进空间还很大。”

  郭阳凑了过来,问道:“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的?”

  赵让感觉来人有些眼熟,卫关对他又毕恭毕敬的模样,想来是公司的领导。

  “嗯,这款谷王在卸粮适应范围上还不够大,卸粮支点需要加高;秸秆还田不够干净,还田机直径还要加大;排杂风机也需要升级,甩刀结构的吸杂效果应该会更好……”

  “丰凯研发中心的?”

  “对,我叫赵让,目前在研发测试组。”

  “嗯,做得不错,我是郭阳。”

  郭阳?

  赵让呆了下,才反应过来这人是大老板,但此时郭阳已经走了。

  忍不住嘀咕,这么装的吗?比他还装!

  汽车行驶在返程的路上,夕阳西下,郭阳看着沿路农民结束了一天辛苦的工作,带着各样的工具回家。

  人间烟火,最抚凡人心。

  日落而归,忙而流汗,喜时收粮,有劳作的辛苦,也有收获的喜悦。

  郭阳感觉到了天禾带来的价值。只有农民成功,企业才会成功。

  思绪纷飞,想到那两台玉米收割机的表现,郭阳顿时就给余洪海去了电话。

  等了好一会儿才被接通,声音还略显嘈杂。

  郭阳调侃道:“老余,又在哪公款吃喝呢?”

  余洪海醉醺醺的说道:“我还真在公款吃喝,不过不是丰凯的,而是和鲁省农机协会以及各大农机企业一起。”

  “今天鲁省农机企业和泰钢集团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以后由农机协会按月向泰钢提供需求,集体付款和采购,享受批量价格优惠。

  成本总算能降下来点了。”

  余洪海说的断断续续的,但郭阳还是理解了他的意思。

  近两年,钢铁价格的持续上升,让所有的农机制造商都倍感头疼。

  农机产品可以说是用钢铁堆积而成的,因而,钢铁价格在高位的持续攀升,给农机企业带来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质的。

  迫于原料和能源价格价格,国内农机行业已连续提价,但农机的服务对象又是农民。

  而三农问题又很敏感,是两会的重点关注对象,农机制造企业在采取提价方式时都很谨慎。

  略微思考了下,郭阳就知道鲁省农机协会又走了步双赢的好棋。

  既为泰钢带去了大单,又为下游的农机企业缓解了成本压力。

  难怪鲁省农机行业能不断做大。

  那酒钢和丰凯西北工厂有没有可能达成合作呢?可能体量还是稍微小了点。

  郭阳说道:“我今天看了丰凯的玉米收获机,效果还可以,什么时候能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