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134章

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

  看起来就脆嫩欲滴,尝了口,眼睛一亮。

  口感极其的脆嫩,风味独特,调制的料汁更是增添了层次。

  平日里大鱼大肉,麻辣重油吃多了,来上这样一盘白灼菜心,瞬间感到无比清爽过瘾。

  吃起来竟有点上头。

  其余的蔬菜口感也很好,郭阳一时有点意外。

  莫非是去年新培育的蔬菜品种?

  向天山也来了,笑道:“苜禾个优势,食堂的蔬菜都是天禾的蔬菜供应基地采购的。”

  郭阳想起来,天禾的制种基地也在金塔,金塔也是蔬菜种植大县。

  还真可能是他培育的菜种。

  郭阳谋划着去蔬菜基地看看。

  除了天椒1号和赤红1号,去年4月,郭阳又新培育了番茄、花菜、菜心、胡萝卜4个新品种。

  经过一年的扩繁和推广,今年也逐渐的在陇省各地安家落户。

  蔬菜制种和种植都是是精细化、劳动密集型行业。

  大多数种苗在天禾的日光温室里进行培育,然后移栽到农户的拱棚里。

  也有直接播种的。

  不同蔬菜制种有不同的方法。

  郭阳来时,蔬菜基地里已绿油油的一片,和农田里劳作的身影交相辉映。

  附近农户的蔬菜已经进入了丰产期。

  天禾旗下的蔬菜贸易公司也进入了旺季,满载着菜心、芥兰等蔬菜的货车渐渐远去。

  只是体量太小,在天禾的业务版块里丝毫不起眼。

  利润也不高。

  更多是作为补充和推广种子的工具。

  郭阳走在地里,看着工人弯腰用手指一株株的掐菜,上下两列排得整整齐齐。

  “蔬菜用工成本太高了。”

  “对工人的素质要求也高。”

  罗建是天禾旗下负责蔬菜运输的主管,

  “蔬菜基地的工人基本都是招募的外地劳工,基本上是土地分包和计件工资的模式。”

  “我们经营的都是高端蔬菜,目前菜心等品种在粤省很畅销,经常供不应求。”

  郭阳问道:“如果公司建大型蔬菜种植基地,你觉得有赚不?”

  罗建说:“走菜心、荷兰豆、西芹、结球生菜等高端市场可以。”

  “菜心等叶菜夏天的生长季节短,在金塔30-40天左右就可以采摘,一直到11月。”

  “如果是在大棚时,管理人员做好生产规划,一年365天,甚至每天都可以出菜。”

  每天都可以出菜,意味着每天都有现金入账。

  郭阳思索着。

  大型蔬菜基地,最主要的是熟练和稳定的工人。

  天禾如果去种菜,成本根本打不住,只能小规模带动农户种植。

  罗建说:“很多南方做蔬菜批发的老板,现在也在四处找地种菜心。”

  郭阳顿时想到了宁夏。

  宁夏菜心是粤省和港澳地区老百姓餐桌上的心头好,品牌溢价也高。

  比如,在粤省和港岛市场,普通菜心每斤4元,宁夏菜心可以卖到每斤20元。

  天禾也可以适当建一些蔬菜育苗和种植示范推广基地。

  为卖种子铺路。

  至于种菜,暂时不适合。

  但郭阳不知道,来自陇省的高原菜心已经在粤省地区引起了热捧。

  羊城。

  每天早上,尹女士都会到家门口的菜市场购买新鲜蔬菜。

  她走到一个熟识的摊位上问道:“花菜多少钱一斤?”

  “3块钱一斤,给你2.8元一斤。”

  面对老主管,摊贩也只稍稍的给了折扣。

  尹女士撇了撇嘴,现在的菜真是一天一个价,基本找不到1元以下的菜了。

  她目光在摊位上扫视着,一框码放整齐的菜心吸引了她的注意力。

  这菜心好靓。

  “菜心多少钱?”

  “6元一斤,陇省来的货,这两天可抢手了,去晚了在批发市场根本抢不到货。”

  尹女士一听价格就犹豫了。

  但就这么一小会儿,陆续有两人看中了菜心,掏钱装菜。

  尹女士也咬咬牙,买了一小把,拿回家放进冰箱,然后才去上班。

  晚上,忙活了一天的尹女士回到家,开始做菜。

  先弄了两个荤菜,

  这时,老公也接上放学的儿子回来了。

  她开始做青菜,清洗的时候她发现这菜心的品质确实很好。

  虽然经过了冷库的预冷,其梗依然很细嫩。

  细心的将根部老皮去掉,露出白色的梗芯,随后烧水白灼,调制料汁。

  这道菜她做了无数次了,一气呵成。

  看着新鲜出炉的白灼菜心,她感觉厨艺又有长进了。

  “吃饭,吃饭。”

  “老妈,今天这青菜好靓啊!”

  “我看看,哇撒,老婆,你这青菜比隔壁茶餐厅做的还要棒啊。”

  尹女士乐呵呵的,也不枉她一大早就去买菜,不就为了每天这顿饭吗?

  “快吃,饿坏了吧。”

  几人都忍不住先夹青菜。

  “哇,好吃好吃。”

  “老婆,我感觉茶餐厅的厨师可以下岗了。”

  色泽翠绿、鲜爽脆嫩,吃一口就停不下来。

  尹女士听着老公和儿子的赞美,心里美滋滋的。

  心想,6元每斤的菜心也物有所值。

  简单的烹饪方式更能体现食材的可贵,今天的菜展现出了菜心的鲜嫩与原汁原味。

  那淡淡的甜味更是让人如痴如醉。

  想着上次连着吃了一个星期的烧饼,老公儿子也夸个不停。

  这次的菜心怎么也得连着吃一个月吧?

  不只是尹女士家里,

  在粤省的千家万户,以及众多的茶餐厅、酒楼里,越来越多的人被陇省来的菜心惊艳到了。

  深夜至凌晨是农产品批发市场最忙碌的时刻。

  不但摊贩前来采购的热情高涨,有时还会迎来小型饭店食堂和市民散客。

  天禾的蔬菜运输车一到摊位上,早盯着的采购商纷纷上前。

  车尾箱后面站满了人。

  工作人员才打开半边门。

  有的商贩直接开始从车上抢货,后面的人不停的往前挤。

  都不用卸货。

  天还没亮,一车菜心就卖完了。

  市场的销售情况不断的反馈回陇省,但产量少、交通运输不便,本地及附近城市也能走货。

  发往粤省的菜心自然更少。

  更多的蔬菜批发大户和企业按耐不住了,纷纷涌向北方找地。

第170章 伊犁

  菜心受到市场热捧并没有影响郭阳的行程。

  在看完了育苗工厂和蔬菜制种基地后,郭阳便回了九泉。

  蔬菜基地嘉禾以后也会建,但不是现在。

  第二天,郭阳带着团队踏上了疆省的旅程。

  除了他,罗修和向天山外,一行人还有战投部的经理叶希,河西乳业的总经理纪卓文,财务部的黄建远。

  总共6人。

  作为我国的五大牧区之一,疆省在牛头数和产奶量上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但在乳品加工领域长期以来却小而散,缺乏像蒙牛、伊利这样的全国名牌。

  这一直是疆省的一块心病。

  所以在2002年7月。

  以农起家,并且以资金实力雄厚著称的德隆集团全面进军乳业时,疆省把其当成了能迅速带动疆省乳业发展的棋子。

  德隆也吼出了宣传口号,“两年太长,德隆畜牧将在今年成为华夏乳业的十强。”

  但2004年,德隆系一夜崩塌,德隆畜牧也陷入停产境地。

  几千奶农被逼倒奶杀牛,疆省政府承受着莫大的压力。

  嘉禾是以考察德隆畜牧的名义来的,抵达YN市后,便受到了地方政府的亲切接待。

  其相关领导人霍平笑着说道:“闻名不如见面,郭总比电视上看着还精神,年轻有为!疆省民风淳朴,需要嘉禾这样的企业啊!”

  一番寒暄后,郭阳又花了两三天时间,跟随其到各处查看了德隆畜牧的资产。

  基本上和资料没什么出入。

  地处西天山的伊犁草原雨水相对充沛,牧草资源相对丰富。

  更难得的是伊犁河水域天空澄澈,水质优良,极少污染。

  当地的褐牛也享有一定的声誉。

  德隆集团进入伊犁河谷后,先后投入几亿的资产整合了当地的乳业,并以YN市为中心,在周围几个县加快了奶源基地建设的步伐。

  比如为饲养良种奶牛的农户提供补贴,免费为养牛户提供胚胎和冷冻精液。

  同时奶农养一头牛,由德隆出面担保银行贷款,使奶农养牛头数翻翻。

  通过兴建现代化挤奶厅和收奶点来鼓励规模化养殖,还购置了一批收奶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