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玩家 第197章

作者:鬼谷孒

  自从上次和冼耀文聊起想生产方便面之后,她就动了起来。先是让冼耀武注册了一家新公司,名称取自粤语“食嘢”,又结合《孟子·告子上》里告子曰的“食色性也”,定为食也,兼顾了直白粗俗和意境优雅,可传播性很强。

  同时,她买下了山今楼所在的唐楼,将二楼改造成实验室,去寮屋区转了转,聘请了九个面点师,籍贯分别是山西、陕西、兰州、四川、河南、浙江、广东、福建、北平,基本上将所有国内的面、粉做法给包圆。

  不仅如此,她还请了一个荷兰国家农业大学食品化学专业的硕士毕业生梁博涛,合计十个专业人员,以及两个打杂人员,十二个人组成实验室的班底,进入了方便面的第二阶段研究,进行口感上的调配。

  方便面看似新奇,其实将技术进行分解,几乎没什么新玩意,面粉混合、喂料、压片、切条、蒸煮、烘干、油炸、包装等,都可以从其他食品加工机械上找到原型,找一家机械公司,不难定制开发出机器。

  再说加工以及保存工艺,无非不过是蒸煮、油炸、脱水、真空、防腐剂,一个厨子但凡会做一道简单的鲫鱼豆腐汤,再会腌几个小菜,煮了再炸,炸了再泡,以及料包的长久保存,都能轻松找到解决方案。

  事实上,岑佩佩第一天提出工艺要求,九个面点师当天下午就有了解决方案,之后的时间都花在方案成熟化和口感调配上,比如面蒸煮多久比较合适,用什么油炸,炸多久,油可以用几茬等等。

  有些挂,当开则开,比如油的选择,冼耀文提过一嘴棕榈油,尽管棕榈油还未时兴,全球的种植面积并不广,但西方医学界已经注意到了黄油的饱和脂肪以及反式脂肪对人体的危害,人造黄油将迎来曙光,进而种植成本低廉的油棕也会迎来好时代。

  山今楼,唐楼二楼。

  岑佩佩和梁博涛坐在桌前,各自面前都摆着几个小碗,每个碗里都有两口面,一口细嚼慢咽,一口胡吃海塞,就为了模拟顾客吃面时的状态。

  想把面做好吃的手段多种多样,想把面做得既好吃,成本又低,难度不是一星半点,实验室不断做减法,将好吃的配料中成本昂贵的食材一一剔除,肉类从较好部位慢慢过渡到最差的部位,下水、肠油、脖颈肉之类的。

  岑佩佩只需要吃,捎带手填写表格,梁博涛累一点,不仅要试吃和填表格,还时而取样放到显微镜下观察。

  做食品嘛,卫生和健康都必须重视,至少得保证顾客连续吃一年半载不会倒下,至于慢性毒素和慢性损害积累,这就没办法了,没有任何一种食品不会造成身体的慢性损害,只是相对的问题。

  在成本的压制之下,只能寻找一种损害相对较轻的方案,不说良心,起码要把自己的责任择出来。

  ……

  早上还有一章!

第294章 亲力亲为

  岑佩佩手边摆着一份冼耀文从东京搞到的营养抽样调查报告,大致的内容是说东京哪一类人群欠缺什么营养,需要加强某些食物补充之类的,属于东洋复兴计划之下的一个小分支。

  冼耀文追求岑佩佩的动机本就不是男欢女爱,两人的床头话多是生意经,哪个国家适合销售什么商品,诸如此类的话题,都在冼耀文的灌输范围之内。

  具体到方便面,冼耀文给岑佩佩规划过市场开发方向,先用“猎奇”开发香港市场,等市场一打开,马上建立东洋分厂,借着“刚需”在东洋打开局面,然后紧锣密鼓地进入韩国市场,面对满目疮痍的韩国,巧用“上行下效”,将方便面打进韩国上流社会的餐桌,建立方便面在韩国平民心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食也(韩国)分公司是用来牺牲的,适当的时候,冼耀文要代表韩国人民打一场民族复兴仗,建立一个民族方便面品牌“韩荣”,赶走香港侵略者,实现大韩民国伟大复兴。

  这是以后的事,茫然不知的方便面之母岑佩佩正在一心二用,研究着该在东洋版配料里加什么臭鱼烂虾。寻思一会,她会翻一翻放在桌面另一边的两本大部头——一本关于海洋生物的科普类书籍,上面有介绍各种海洋生物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另一本关于各国海鲜的食用情况。

  她不仅要核算配料在当下的成本,还用发展的眼光预测配料在几年以后的价格变动。

  自家楼下貌似闹着玩的人民便利店上货(供应)体系,以及中华制衣食堂的食材采购价格统计,都有归类成册,且冼耀文做过调查、统计、分析和预测,与香港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物价动态,以及价格涨跌背后的原因,岑佩佩心中都有数,也进行过思维发散。

  一个商品的价格因素,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国家干预(宏观调控)到贸易商的囤积居奇,再到终端消费的供求平衡,她可以做出数据模型,各种参数填入,对商品价格的未来走势做出趋近精准的预测。

  之所以仅是趋近,关键在于冼家的商业情报体系未建成,获得的信息、数据准确性以及及时性都要打一个问号。

  好在当下正处于信息传递技术和模式的变革前期,整体而言,信息传播速度不够快,一些数据对时效性的要求并不高,岑佩佩的数据模型不至于沦为笑话。

  她回想起老爷前些天特意打长途电话告知的东洋物价,还有之前说过的东洋人饮食习惯中很少有人拿着骨头啃,大多数东洋人一辈子没吃过猪排骨、猪蹄、鸡爪、鸡头、鸭脖等,在烹饪时有将食材骨肉分离的习惯。

  又想起老爷看似无意中说起猪以前有过多种称呼,豕、彘、豚、亥、豵等,东洋的养猪历史不长,江户时代才开始养猪,因养殖技术是从大明引进,对猪的称呼也按照大明的习惯称为“豚”,而东洋也有猪的说法,只不过东洋的猪专指野猪,所以在东洋,通常将猪骨称为豚骨。

  其二,老爷还说起东洋吃面条的历史很短,数百年前,有一僧侣参考元代书籍《居家必要事类》中菜谱制作经带面(类似裤带面),来款待客人,这是东洋最早关于面条的记载。

  至于拉面的历史更短,只能追溯到几十年前的明治时期,从东京和横滨兴起,且多继承至中国南方面条的做法,这一时期,尚无拉面这一说法,而是根据东洋原本就有的面条荞麦面,将其称为南京荞麦面、支那荞麦面、中华荞麦面等。

  1923年关东大地震之后,以东京和横滨地区为主,很多拉面店受到震灾的影响,东洋各地出现了能轻松开店的“大排档”。二战期间也有很多拉面店关店,战后拉面大排档再次增加,地方特色的拉面开始登场,实惠的价格受到东洋人的喜爱。

  从物价到豚骨、饮食习惯,再到拉面,老爷应该是在暗示将它们结合起来——用便宜的猪骨和鸡骨、鸡爪、鸡头等熬制汤底,制作鲜香浓郁的豚骨拉面。

  岑佩佩顺着思路思考良久,忽然心生疑问,“老爷为什么要暗示,而不是明着告诉我?”

  又是许久寻思,她脑子里冒出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她悟了,市场调查必须亲自去做,近距离去观察潜在消费者的饮食习惯,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发适合的口感,老爷是想让我亲自去一趟东洋。

  想至此,她看向梁博涛,说道:“梁厂长,骨头汤里有什么成分?”

  梁博涛抬起头,扶了扶眼镜,说道:“氨基酸,主要是谷氨酸,还有胶原蛋白和微量元素。”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

  “对。”

  “谷氨酸和谷氨酸钠有什么区别?”

  “谷氨酸钠又可以称为谷氨酸盐……”梁博涛想到岑佩佩的化学认知不高,改用通俗易懂的说法,“谷氨酸钠就是谷氨酸里的盐,厨师做菜用高汤提鲜,其实就是利用高汤里的这种盐。”

  岑佩佩眼睛一亮,“用味精能不能调出高汤?”

  梁博涛认真想了想,说道:“技术上能够实现,但成本会很高,而且口感也不可能调配到一模一样,浓缩高汤加防腐剂保存会更加实惠。”

  “能不能提取成颗粒?”

  “可以,但提取的颗粒再用水泡发,口感会差很多,而且成本也不会低,没有这样做的必要。”

  “哦。”

  岑佩佩陷入沉默,思绪又回到市场调查。

  梁博涛再次扶了扶下垂的眼镜,低头继续在显微镜下做观察。他要好好工作,对得起岑老板邀请他加盟时的诚意以及给的高薪。

  冼耀文这边,他已经站在正主林忠邦的身边,向对方阐述双方的合作方案。

  片源和发行,都是林忠邦的戏院和东南亚影片公司所需的,且有来有往,双方互为依仗,洽谈相当顺利,没有丝毫波澜。林忠邦后续会派人去香港拜访友谊影业,接着双方就可以讨论合作细节,签订合作协议。

  事情落听,冼耀文没在马场多待,兵分两路,龙学美去报社联系买岛事宜,他自己回店屋,陪伴蔡金满之余,捎带手构思好星展公司的组织架构和招聘安排。

  待时间差不多,他带着蔡金满去东海岸那边赴李成智的约。

  地点是李成智定的,就他所说,那边有个姓徐的小姑娘开了一个海鲜摊,自创的一道辣椒螃蟹非常之美味,值得一尝。

第295章 再贷款

  穿过一小片椰树,路过一辆双牛拉的大木轮牛车,冼耀文两人在一棵海红豆树边下车。

  抬头仰望,估算出树高十九米,树杈不见损伤,冼耀文赞叹。海红豆不堪强风,能在海边活得全须全尾,实属难得。

  稍稍停留,蔡金满带着往前走,绕过一茅草凉亭,树影婆娑间,依稀能看见前方摆着几张桌子,桌边或三三或两两,都有人坐着。

  找出李成智所在的桌子,冼耀文转脸看着蔡金满说道:“金满,这里的风景不错,天气也比较凉快,我们可以在这里盖一间度假屋,偶尔过来住住。”

  “度假?”蔡金满嘴角露出一丝微笑,“这里和家里、欧思礼路没有太大分别,要度假还是去樟宜那边,小时候大哥会带着我去外公的树胶园木屋,外公会派园丁赶着牛车来接我们,就像刚才那个牛车,两头牛拉着,木轮用铁圈箍着,没有消震器,车子压在泥路的辙印上颠簸得很厉害。

  每次我们都会在树胶园逗留好几天,树胶园里有穿山甲、野鸡,还有野猪和椰子猫,椰子猫胆子很小,人一靠近就会放……气,很难闻。”

  冼耀文微笑道:“你是怀念童年,还是喜欢住木屋?”

  “都有。”

  “这个好办,我帮你在樟宜买一个树胶园,你可以在里面盖伱想盖的木屋。房前屋后种上咖啡树,椰子猫吃了咖啡豆,拉出来就是猫屎咖啡,卖咖啡豆的钱你可以留着当私房钱。”

  “可,可以吗?”蔡金满难以置信中带着一丝心动。

  “当然。”冼耀文拉着蔡金满的手轻轻用力,“我们正年轻,我需要奋斗,平时没太多时间陪你,加上我又是多情之人,不知道还要招惹多少女人,你应该有属于你个人的工作、生活。

  在这里盖一间度假屋,开一家小酒馆;在樟宜有一个树胶园,一片咖啡树;我还想去柔佛办一个综合农牧场,种蔬菜、水果,养猪牛羊鸡鸭鹅。

  狮城太小了,如果工业发展起来,就没有足够的土地发展农业,以后本地菜肯定不够吃,菜贩子要去外面拉菜,柔佛离狮城近,综合农牧场的前景会很好。”

  冼耀文驻足,另一只手在蔡金满的手背拍了拍,“以后你可以在欧思礼路、这里、樟宜、柔佛、香港轮着住,生意你想管就管,不想管就可以不管,让自己过得充实一点。”

  充实,必须充实,女人不能太闲,一旦闲下来就会瞎琢磨一些有的没的,就蔡金满的性格,将来不太可能无事生非,发无名之火,但容易将自己送进死胡同。

  三个生意,小酒馆、树胶园只是用来填充蔡金满的闲暇时间,盈亏无所谓,哪怕每年需要贴钱养着,只有综合农牧场才是正经生意,用来布局新加坡将来的食材供应。

  新加坡未来的人口会呈上升趋势,饮食上的开支比重也会日益增加,两者相加就是一个长期且可以反复利用的利好消息。

  在他的规划里,星展公司很快会增加一家子公司伊特曼(Eatman),主营业务就是新加坡的食材供应,几年时间干上市,接着就是利好,利好,再利好,股价飙升,趁着股价可以,套现一点股份;然后公司进入新领域,踩准风口,又是几波利好,再套现一点股份。

  这时候,股东和精神股东对公司差不多信心十足,瞄准一个声势浩大的新风口一头扎进去,股价节节高升时,利空消息炸了,风口没踩准,脚崴了,股价噌噌噌往下掉,掌门人出来道个歉,宣布壮士断腕,将新风口项目卖给背后实控人为冼姓冤大头的公司,又宣布股份回购,低价回笼一些股票。

  再往后,只要这游戏还能玩,重复重复再重复,等到哪天实在没法玩了,踩个大坑,把市值亏掉个八九成,就可以张罗着私有化退市了。如果心情不错,退市一两年,又可以接着玩借壳上市。

  总之啊,他在新加坡想做的事情不少,可兜里就那仨瓜两枣,即使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也不够使,只能求助善长仁翁慷慨解囊,恩大不言谢,只够添置单衣的分红就不给了,稍有打脸之嫌。

  分红俩字还是从伊特曼的字典里抹去比较好,账上的一切资金都要留着做大做强,永葆辉煌。

  “嗯。”蔡金满嘴角含笑,对将来的忙碌充满憧憬。

  冼耀文轻轻颔首,目光从近在眼前的几张桌子游走一遍,看准一张,牵着蔡金满加快速度靠过去。

  随着靠近,跟同桌一中年说话的李成智看见了两人,站起身,迎出两步,淡笑道:“耀文,蔡小姐,没经过我的允许,你们居然手牵手?”

  “还有一杯薄酒,到了日子记得来喝,其他没你事了。”冼耀文嬉笑回应。

  李成智点了点冼耀文,“今天我算是知道什么叫新人入洞房,媒人撂过墙,别想一杯酒把我打发了,大红包不能少。”

  “哈哈哈,给,一定给,大到压死你。”

  “我等着。”李成智大笑道:“过去坐,介绍人给你认识。”

  冼耀文颔了颔首,跟着李成智走到桌前。

  “周经理你认识,我不多介绍。”李成智示意桌前的一中年人,随后示意边上的一年轻女子,“周经理的千金,周淑美,周小姐。”

  听完介绍,冼耀文冲周经理周福隆伸出右手,“周经理,有些日子没见。”

  “冼先生英姿飒爽,朝气蓬勃,能盖住我的腐朽之气,真期待和你经常见面。”周福隆握住冼耀文的手,轻笑道。

  “会的,以后会经常去办公室打搅周经理。”说完,冼耀文收回手,示意边上的蔡金满,“给你介绍,我的未婚妻,蔡金满小姐。”

  与周福隆寒暄完,接着就是周淑美,对她的存在,冼耀文稍感突兀,这场饭局不是普通的感情联络局,而是有明确的主题洽谈贷款事宜,带着千金,不知道周福隆出于什么考虑。

  或许是为了调节氛围,周淑美长得落落大方,颇有大家闺秀的气质。

  “周小姐,你好。”

  简单点头示意后,李成智便邀冼耀文去点菜。

  吃海鲜嘛,自然是看着活物下单,两人来到几只木盆前,在年纪看着只有十六七的小徐老板娘吆喝下,点了四五样蟹虾贝螺鱼。

  点完菜,到桌前就座,冼耀文直入正题。

  “成智、周经理,我打算在狮城大举置业投资,在华侨银行的四百万早已定下用于购买地皮和店屋,已经在进行当中,钱差不多花了大半。

  我主要的生意是制衣,后续我要在狮城建立一个制衣分厂,大概五六千人的规模,建厂以及各种机器需要不小的投入,我的头寸有点紧张。

  另外,我了解过狮城的淡水使用情况,自从战后人口增加,仅靠一座麦里芝蓄水池供应现在人口的喝水问题,已经开始捉襟见肘,鉴于此,我打算投入巨资建造一个新的蓄水池,并建立水处理工厂,学习依云和屈臣氏,生产可直接饮用水。

  除了这两个计划,我还有不少计划要执行,一笔笔预算加起来总额不小,我需要华侨银行的支持。”

  “你打算怎么做?”李成智问道。

  “我提供一份资产清单给华侨银行做评估,然后银行给我一个授信额度,我希望估值不要压得太厉害。”

  周福隆接话道:“冼先生可以放心,我们银行一定会给你一个最高的额度。”

  “谢谢。”冼耀文颔了颔首,说道:“借贷方案我希望能灵活一点,借贷周期从半年至五年不等,我可以提前还贷,利息方面给我个折扣,贵行也可以提前抽贷,但要给我一个季度的时间筹集资金。”

  李成智沉吟片刻,说道:“你大概需要多少资金?”

  “高峰时期,2000万左右。钱留在贵行,我会和收款方进行沟通,尽量让他们将钱留在贵行。”

  “高峰期会在什么时候?”

  “不会太早,预计明年十月以后,最大的可能是后年第二季度。”

  “金额太大,不能马上答应你,需要和股东们协商。不过,我估计问题不大。”

  “理解,我等你消息。”

  洽谈随着重头菜辣椒螃蟹上桌而终止,几人吮着螃蟹,说起正经的风花雪月。

  气氛进入高潮时,周福隆提出邀请,原来周淑美已经许配给了林忠邦的儿子,婚礼定在年尾。冼耀文欣然同意,心中感叹新加坡联姻圈子真窄,认识一家,可以把其他有头有脸的家族认识一个遍。

  ……

  人物之间自有联系,莫名其妙的人物不会出现。

第296章 隔壁冼二很想偷

  八点半,豆腐街。

  瑞记,一家主打煮炒的大排档,招牌鱼头米粉。

  结束了东海岸的晚餐,将蔡金满送回家,冼耀文就来了这里,点了一份虾酱鸡,又点了一份少放鱼肉的鱼头米粉,扒拉两口,表示对厨子辛劳的敬重,随后坐着品味雪茄。

  大约等了一刻钟,一辆车过来,停在不远处,从驾驶位钻出戚龙雀,走到后座的位置,打开车门,李月如从车里钻出,车门紧接着被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