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切以大橘为重
英国的聪明人不少,很多人是完全知道自己国家在做什么的,所以可以那么一针见血地讽刺。
另一边在挂断之后,威可多的警报雷达好像响起来,常年背锅的他闻到了不一样的气味。
“乔纳森先生,顾陆先生的创作,可能……”威可多找了上级领导。
下一本书还需要一定时间沉淀,先说说市面上的《活着》。
即便作家什么采访都不接受,但热度依旧不减。面世一周,国内销量应该已达到一个惊人的数字,具体多少,出版社没公布。
可能怕树大招风?毕竟你写畅销书,书籍哗啦啦卖就算了,你写严肃文学,也这样卖?那就夸张啊!
想一下,网络,因为网文作家收入太高,就遭受到攻讦。直到后期越来越多网文作家走进作协,成为zx委员,处境才稍好。
不得不说,汪社长还是很为顾陆着想了,当然这也是因为宣传点太多,有其他热点吸引走大众视线,比如说张艺谋传出喜欢这个剧本,太多新闻。
开卷有益公布了二印和首印的数量,共三百万册。
[小编评价:顾陆是实体萎靡时代唯一的硬通货,他的《小王子》如果我们公司没统计错误的话,应该是千禧年之后最畅销的,没有之一。]
热度还是要蹭的,既然出版方不想公布销量,那么开卷数据也不敢强行公布。所以就说出另一个数据。
“千禧年后最畅销的书籍?尊嘟假嘟?”
小编虽然很不喜欢尊嘟假嘟的互联网用语,但为了热度依旧回复了。
[小编回复:小王子的销量甚至可能是有统计以来,销量最高的。请注意,我说的是。]
最后半句话都明白是什么意思,毕竟国内有一个语录集子能列入全球最畅销的书top3。
网友们开始猜想小王子到底是多少销量……
话说,作为顾陆的第一个实体严肃长篇,顾陆官方身份的帮助直接体现出来。
都不用顾陆本人及出版社跑路子,书籍刚上市一周,就入选“优秀民族推广作品”,即着手翻译为维吾尔文、藏语、景颇文、彝文、哈萨克语的六种语言。
别小看维吾尔文在内的少数民族语言,也是千万到数百万的使用人数。更重要的是非常具有意义。
众所周知,作协四大奖项:茅盾文学奖、骏马奖、鲁迅文学奖和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周周知,翻译少数语言,几乎都是获得这四个文学奖项的作品。戏剧家协会的“曹禺文学奖”和“北京文联”的老舍文学奖,都无这待遇。
更直白说,优秀民族推广作品的名单皆为作协拟定。可《活着》呢?由外交部门中负责文化的厅室,直接提名,文旅部门审核同意,人民日报在发布时,作协都只认为是十六个名额……
“我认为,恢复和顾陆老师的友谊,是我们作协的重中之重。”启副主席说。
“你看看。”他又拿出今天的人民日报。
在座的作协管理层已换了一大批,具体原因就不说了。多说一句,铁凝主席因为还兼任文联主席,所以作协的事基本就是启副主席决定。
儿童文学研究室主任冼主任说,“顾老师——太难了,顾老师获奖根本不用通知我们。”
“可我们之前,不是联合出版了新童话系列图书吗?也算是缓和了吧。”网络研究室主任肖主任说。
启副主席也无语,没听到他的用词吗?他叹口气继续说,“光是缓和没有用,顾陆老师是我们国内最好的作家之一,也是欧洲最出名的作家,没有之一,这样的作家如果我们不认可,那么作协存在的必要会被削弱!”
什么认可呢?自然是颁奖!所有人都噤声,特别是冼主任,他可知道前任是怎么下课的。
在鸦雀无声的会议室突然响起一道男声:“我有一个点子……”
第543章 朋友费
因为安静,所以能瞬间找到刚才的出声者。
矿山文学研究室叶主任开口,“拉好关系,不外乎主动示好,我们作协不是还有一个最大的资源吗?”
最大的资源?启副主席脑筋一转,想到了,“帮忙提名全国Z协或人D代表吗?”
这两类身份都是一类人的代表,而作协作为全国作家官方的协会,推荐肯定有优先级。好比“你可以骂唐三,但你绝不能说他菜”,因为他本人就是全国Z协。可以说,唐三和血红(上海人大),是网文写书官方身份最高的两人。
“伸手不打笑脸人,我们都给了朋友费了,总不能还掴我们一巴掌吧。”叶主任说。
话糙理不糙,可这话未免太直白了。什么朋友费?那分明是我们作协经过紧密讨论,所挑选最能代表作家群体的人。
“是个好办法,”启副主席同意了。
风风火火地安排。作协副主席之一的麦家,就担任过全国人大。
“叶主任真有办法!”
“行啊,这次应该没问题了。”
“我们作协推上去的,肯定就不能再出问题。”
办公室内其他人杂七杂八交谈着。
具作协众人忘记一件事……就,顾陆在官方的分类,不属于作家。因为他的分类不在文化部门,分类在外交单位和统战单位,娘家是共青团。
作协这么做,不亚于是虎口夺食——有点夸张,毕竟老虎那么恐怖,对吧。
那么当事人在做什么呢?偷得浮生半日闲。
“看什么呢?”顾陆问。
他正和怪力少女逛街,后者目光突然就被一个橱窗里的东西吸引。
“喜欢吗?喜欢就买吧。”顾陆直接开口。
“没,也不喜欢,只是感觉设计挺有意思。”周琳说。
两人继续逛着。顾陆可把这件事留意到了心里,不过他迟疑了,橱窗里有一件婚嫁。
这是洛丽塔店,周琳本人倒不是lo娘,只是偶尔会觉得挺漂亮看看。婚嫁就是洛丽塔中,类似婚纱的裙子。
到底是因为好看,还是想到了婚纱?换句话说,顾陆想着自己是否该冲锋了?
今日逛街没买什么东西。
怪力少女逛街,真的就是以逛为主,很少消费。即便有喜欢的,也会回去网购。
[凭借《活着》的购买证明,可以免费领取一包纸巾]两人在商场里的屈臣氏,瞧见了这么一个宣传标语。
屈臣氏的服务员还这样说,“活着虽然治愈,但容易勾起眼泪。我们屈臣氏关爱眼泪,更关心你。“
“哈哈哈活着害人不浅,这屈臣氏有给广告费吗?”周琳好奇问。
“这种送纸巾,需要给广告费吗?”顾陆好奇。
“当然需要,屈臣氏就是借了《活着》的人气。即便十个人进店,八个人脸皮够厚一点东西都不买,可只要有两个人——哦不,一个人消费都是值的,纸巾的成本太低了。”周琳说,“算起来获客成本低到不能再低,这都是《活着》带来的。”
听这一分析……对啊,获得了如此大的好处,凭什么不给广告费,顾陆想明白了。
“机智,我一会打电话问问。”顾陆说。
无论屈臣氏有没有给广告费,都证明一件事,书真火!
《活着》上市两周,形成了庞大的风潮。简单说就是出圈了。
许多不看书的人都能嘀咕两句,“我就不喜欢这种书,感觉很虐。”“活着和四大名捕一样有虐女情节,女性角色都很惨,我就不喜欢,感觉顾陆厌女啊!”“对对对难怪看的时候感觉别扭,原来是这样,只有女性角色惨”……
讨论的很多人其实都没看过,也是很正常的。因为讨论的圈层大了,什么人都会有,招来诋毁才正常,外国机构养的狗,是男是女不好说,甚至是不是人都不一定。面对这样的作品,是个点都要发散攻击一下。
一直不接受采访的顾陆,感觉在家里休(duo)息(cang)也差不多,就接受了一个专访。
规格也是十分高的,直接上主编。
“顾陆老师,请问您走上文学之路,是受谁的影响最重?”《人民文学》的康主编提问。
“与其说受到某位作家的影响,不如说我是受到了初中老师黎日耀老师的引导。我最怀恋的是以前从黎老师那里借来一本本书,第二天在办公室和黎老师讨论的时候。当年我还年轻,很多书籍内容我看不明白,甚至文章的精彩之处我也不明白。”
好老师了,康主任感觉这位黎老师能成为21世纪中国十大名师!
“如果不是黎老师讲解,我不会知道《边城》开篇如此的好,我自己读着很一般。正是这些书,激发了我对文学的幻想,也是因为我看的都是经典作品,拔高了我对作品的审美。对于作家,经典作品就是老师。”
沈从文的《边城》?康主编想了想,确实是,可以称得上中国现代中最具有画面感的开篇。
能够与之对应的要数《雪国》了,不过边城更具有土壤气息。
“那您文学创作顺利吗?有没有未能发表的作品?”康主编一直称呼您啊您的,顾陆有点不习惯,但前者坚持要这样称呼,说是为了展现采访的正式。
毕竟要采访内容是要发刊的。
“我在初中时期吧,很年轻,那会就签约了《青年文摘》和《岁月推理》,成为专职作家。主要一直创作,稿费是比较稳定的,所以除了开始阶段,创作都没压力,所以应该是挺顺利。”
康主编本人是第二代顾学学者,所以自然了解顾陆的经历。
“至于没发表的作品——前几日,日本出版社想出版《活着》,因为武方社长告诉我,日本也有很多迷茫的大学生。”顾陆说,“也需要治愈,但我拒绝了?”
嗯?为什么拒绝啊!这种好东西应该让日本读者也尝尝。康主编很冷静地等着后续。
“因为《活着》带着很浓烈的时代背景,他国的代入感不算强。”
其实还有一点,顾陆并不希望自己国家的伤痕展示给外国看。也算是他个人的私心。
“我电脑里正好有一个大纲,讲述的就是一个日本女人的故事,也非常的治愈。有机会写出来,在日本发表。”顾陆说。
也很治愈?康主编想知道到底是致郁还是治愈。
因为作为写出过小王子、借东西的小人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作家,治愈也是非常简单的。
“能给我们透露一下,作品名字吗?”康主编也想问点干货。
“暂定名《松子的一生》。”顾陆说。
这也是顾陆对小鬼子的善良,毕竟“被嫌弃”一看就不治愈,必须把人骗进来都杀掉。
“那非常让人期待了。”康主编继续说,“从2013年正式发表作品相比,顾老师您就展现出了强大的爆发力。《少年文艺》《故事会》《青年文摘》《岁月推理》《新锐阅读》《科幻世界》等全国各地的刊物都能见到您活跃的身影。能谈谈你的投稿经历吗?和这些刊物是否有很深厚的友情?和编辑之间的交流有故事吗?”
感觉人民文学的专访,和他以前接受的专访有些不同。
顾陆讲述了和故事会副审编老李的故事,至于有关投稿,顾陆的发言就非常的凡尔赛了。
“投稿,就是写完就投出去。”
“……顾老师没有被拒稿吗?”
“没有。”
“顾老师还是说点经验吧。”
“只要别投错类型就行了。就好像不能去《岁月推理》投科幻。”顾陆诚恳的说。
“……”
赶快进入下一个话题吧,康主编问,“郭帆导演前日接受采访,说将《流浪地球》剧情进行了一些更改,您认为改得好吗?好或者不好的地方能给说说吗?”
第544章 顾陆参与战场
有关《流浪地球》的新闻,看来郭帆也开始卯足火力宣传了。顾陆仔细想想,电影进入后期制作也大半年了,整体拍摄也有十九个月,是该差不多。
“原本只是短篇集子里其中一个故事,不到两万五千字,文本长度注定需要增加很多内容才能够撑起。故事也是从出生于星球停止自转的[刹车时代]。剧情更多描写人性,主线故事在我和妻子分属两个阵营对家庭发生的撕裂。而郭导的改编更加具有史诗感。”顾陆说,“具体,等电影上映我们就知道了。”
郭帆改编后的剧本顾陆看过,瞧见和原著差距大,和地球上的电影差不多,他就放心了。
“携着自己星球逃亡,刹车时代,逃逸时代,流浪时代Ⅰ,流浪时代Ⅱ,新太阳时代,五个步骤,用来描写大背景下的家族兴衰,确实浪费了史诗感。”康主编说,“还有几个月,《流浪地球》绝对会是国庆档的大炸弹,很期待。”
话都已经说到这里了,对方都用了两个期待,顾陆也很懂事,“到时候一定给康主编发首映礼。”
身为金主爸爸,顾陆这点小权还是有的。
康主编笑呵呵的应承,一般的科幻电影他没兴趣,但《流浪地球》的框架他真喜欢。
唯一可惜的是……导演不一定是良人啊,就郭帆,拍校园电影出身的,《同桌的你》他都不稀得看。
三个多亿的投资,也真只有顾陆才会给这样的机会。
“十年前的写作是怎样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有没有区别?”
“广外教授陈认为,您的创作,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写作范式。《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是典型受西方思潮的现实批判影响……”
“能谈谈您对长篇严肃文学的理解吗?编撰《伤痕文学发展史》的经历是否有帮助?其他史学、政治学等各方面的准备需要吗?”
一个个问题,都是比较偏文学性的。不过顾陆也是第一次瞧见陈教授的原名。
为什么去国外,给陈教授标注的是Professor chen呢,而不是标注全名,因为陈这名,不单外国人不认识,中国人也基本读不出来。也不知道家长怎么给取名的,不是给孩子增加负担吗?
康主编一瞧时间,感觉也差不多了,就及时打住,“最后一个问题,从短篇、中篇到长篇的写作。有高低之分吗?还是像大众认为,长篇写作肯定强于短篇?”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前些日子俄罗斯的争论,托尔斯泰伟大,还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伟大。”顾陆说,“这个争论波及很广,好像现在都没停止。其中蕴含的原因很多,有一项就是短篇和长篇之争。”
“托尔斯泰代表短篇,陀思妥耶夫斯基代表长篇,可这种生硬的划分真的没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