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 第423章

作者:一切以大橘为重

第540章 不一样

  余心姚的善良在互联网上持续讨论了两三天,也引出来一群喜欢拉人垫背的读者。

  “确实,顾陆的文笔相当温柔,剧情也是很温馨的,我刚把这本书推荐给前女友。”

  @楼上“为什么成为前女友?是因为这本书吗?《活着》是昨天我叔叔送给我的,说是庆祝我保送了——看完一宿没睡。高三狗必看读物!”

  @楼上“一晚上没睡,是因为被书中的故事感动吗?我是在高铁上看完这本书的,当时我坐在我旁边的陌生小哥哥看着我,出言安慰了我。我十分感动,加了微信,准备把这本书推荐给他。”

  一个个都是艾特楼上的。

  “好一个恩将仇报的活阎王,哈哈哈哈,作为语文老师,我给我的学生们推荐了这本书。《活着》对于大学生比较勉强,但对于高中生来说刚刚好。”

  “这么巧吗?我虽然不是高中语文老师,但我爱人是高中副校长,把这本书推荐给了全校。”

  有读者说,《活着》悲剧太刻意,也没错,正如余心姚评价的,福贵的命运本就是被注定的。但毫无疑问的是,这本书征服了绝大多数的语文老师。

  顾陆本想献给大学生,没承想高中生也没能逃出毒手。

  有读者发文:“能不能公布《活着》的首日销量?我想知道顾陆有拯(dao)救(死)了多少人。”

  新青年出版总社没工夫管互联网上的言论了,因为书籍销量太高,超出了萧经理的预料。

  萧经理本来想《活着》这类偏严肃文学的书籍,按照顾陆的名气,肯定是能和《魔戒》五五开。

  万万没想到——

  “为什么这么虐的严肃文学,反而会引发轰动……”萧经理有些怀疑自己的认知。

  他身为赫赫有名的出版社销售,时刻关注互联网动态。

  当前互联网“读者群体”,反权威反正剧反繁杂。甚至很大一部分人,一点也经不起虐,所以近些年来戏说历史、鸡汤类型卖得很火。

  《活着》怎么看,都和潮流相反啊!

  “难道,读者们都带点m属性?说是不喜欢不喜欢,但其实是虐得不够,真正遇到这种狂虐的,就爱得不要不要的。”萧经理摸了摸下巴。

  他的思考没延续多久,因为有事要忙活起来。就京东图书打来电话……

  出版社不公布信息,但其他公司不会放过这个热度啊。

  之前提及的全国出版物数据统计公司“开卷数据”,他公布了一个数据。

  [当当图书、中图网、亚马逊图书、京东图书、淘宝图书以及其他平台的书籍,购买《活着》的网友有43.8%的人都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有17.5%的网友是大学生,13.1%的网友是高中生。

  因为这几个平台对学生购书提供了优惠,故此可以统计,线下书店的销售不在本次统计以内。]

  也有道理,网上买网友会绑定学生信息领折扣券,线下直接付钱,就很难统计准确的年龄阶段了。

  一位叫mohf的网友更是感谢顾陆,“顾陆老师真是善良的,大学生购买《活着》的折扣是八折,高中生同样是八折,但折扣力度更大。相应的《小王子》《平面国》《借东西的小人》也是八折。但初中生没有折扣!这难道不是折扣吗?”【图片】

  图片内容是,当当网宣传的一句话[活着、小王子、借东西的小人顾陆的六一儿童节礼物~],即便只出现了一天,现在已找不到,但网友们可是除了女朋友,什么东西都能找到的寻找。

  可能当当网也觉得把《活着》,和另外两本童话书放一起太缺德。

  “高中生的力度真大啊!”

  “谁为我们高中生发声?我不需要这个儿童节礼物。”

  等等言论。

  同样,这本书也搅得文坛不安稳。

  “你为什么会创作《群山之巅》?”

  “大概是零一年,我去了中俄边境的一个小村庄休养。我记得见一面去了挪威,心里有些烦,我对挪威印象不好。”

  “我在村子遇到了一位特殊时期被污蔑为逃兵的老爷子。日常生活都需要村干部救助。非常窘迫。”

  “所以你非常同情他。”

  曾经刘振云和孩子讨论当代,谁是文坛短篇之王,其中提名迟子健。她两次获得鲁迅文学奖,且写长篇也精彩,还擅长散文,典型的文坛六边形战士。

  而上述对话,就是迟子健和刘振云。

  前者点头又摇头,“边境村庄是因素之一。要成一本书,需要多方面的灵感,我在一三年又听年轻战士在陪同某位重要客人游玩时溺亡,被宣传树立成一位英雄。被‘冤枉’的逃兵”和“被‘冤枉’的英雄”,就有了《群山之巅》的完整纲要。”

  “没错的,无论是你,还是阿莱,都是如此。正如略萨所言,家就是编排故事和结构人生经历的骗子。巴尔扎克、雨果、杰克伦敦都如此,但顾陆不是这样。”刘振云说。

  迟子健点头,“是难以想象,九六年出生的顾陆,能有写出《活着》这种书。直到看完最后一个字,我都无法把顾陆与活着联系起来。”

  “谁能把《活着》和不到三十的年轻人联系起来啊?”刘振云脸上的表情很复杂。

  “创造了一个语言体系的《魔戒》,也无法把顾陆联系起来,他一直都是这种不能用常理来判断的天才作家。”迟子健说,“直接说吧,想说什么。”

  两人都这么熟悉了,别卖关子了。

  “顾陆的创作模式和我们不同。”刘振云说,“这是广外陈教授的理论,原本我只是看看就算了,但从《活着》来看,可能是真的。”

  “即,顾陆创作可以用自己的经历,例如小王子。也可以不用自己经历,就好像活着,只需要一个目标。”刘振云说。

  “只需要一个目标?”迟子健知道顾陆,但对于顾学以及陈教授是一点也不了解的。

  “这里有一遍陈教授刚发的评价,可以看看。”刘振云递给了对方。是《广东文艺》周刊的一篇文章。

  标题是:活着,顾陆想创作什么。

第541章 两类作家

  陈教授的评价太长,吸引迟子建主要的是后面的评论。

  [……

  余心姚老师评价《活着》,作家给福贵留下了“活着”的意志,是最大的善良。我个人认为,表达出人类求生的意志的强烈,是顾陆激励迷茫毕业生的内核。

  他在儿时就没吃没喝一个人生存,孩提在钢铁丛林中求生存,幸好他活下来了。

  《活着》是顾陆的精神自传,《冰菓》是顾陆的理想自传。两者合起来,就可见顾陆的学生时代。

  至于很多读者询问,为何要选择如此多故事背景,和顾陆以前的作品完全不同。

  那是依旧用看普通作家的框架来尝试理解顾陆,大家可以想想,这样的剧情故事,这背景是否为最合适的选择吗?

  顾陆创作不会局限于自己的知识范围,从不管会不会,只考虑合不合适。所以他于今年上半年,参加了童教授的《伤痕文学史》的项目,学习并吸收了八九十年代的写作方法。

  正是他这项文坛独树一帜的吸收力,让他十分擅长“命题作文”②。故此,顾陆得以在15岁创作出《不朽的逃亡者》,能在24岁续写托尔斯泰遗作,25岁在德出版的《与魔搏斗的人》两篇纳入德意志公版教材。

  自此,顾陆也把命题作文,拔高到不属于它的高度。

  (注释:①聊斋体系:对前期的顾陆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就是《聊斋志异》,一寸法师、非人之恋等一系列短篇创意来自于此书。

  ②“命题作文”被给予一个主题,从而被动创作的模式。)]

  “不能用普通作家的框架。”迟子健有些无力吐槽,什么叫普通作家?是全世界作家都这样!

  “想到一个主题,再无视一切的加一个适合的背景……这哪是无视的一些创作经验,这是无视了除他以外的其他创作者啊。”迟子健嘴角都不由泛起一道无力的笑容。

  “感觉身为前浪,被后浪拍死在了沙滩上。”刘振云说,“看完陈教授的这篇文,就能解释我心中的不解了。”

  两人聊天时,突然刘振云电话响了,后者去到旁边,接听电话。

  “喂老萧,我也是好奇。”

  “嗯嗯对。”

  “真的?”

  “老萧,你自己说,这对吗?”

  刘振云去窗台那边打完电话又返回桌上,他刚才得知了一个非常不可思议的记录。

  “我也好想写一本《活着》这样的书,”刘振云感慨。

  “哦?”迟子健诧异,活着是写得不错,但刘的《一句顶一万句》和《一地鸡毛》也有一战之力。甚至前者在读者群体中评价更高。中国版百年孤独,还是挺有名气。

  “这本书前三日快售出一百五十万册了。”刘振云说。

  哈?迟子健作为成名已久的大作家,如今也五十多岁,早就对销量看得很淡了。但这数据还是让她诧异不已。

  就今年年初,董宇辉在东方甄选直播,推荐了她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几个月该书销量达百万,还举办了庆功宴。

  “包括预售?”迟子建多问了一句。

  “不包括。”刘振云摇头,“新青年出版总社首印就是两百万册。”

  首印两百万册,即便是黄金时代,也没有过如此成绩。地球上只出现过一次,在郭出道十年时《临界·爵迹》也是首印两百万。不过这首印有宣传的噱头,可顾陆的书首印,是萧经理经过计算,市场需要的数量。

  “目前只剩下不到四十万册,互联网平台预售的书籍还没发货。”刘振云说,“写一本活着,就真可以靠《活着》活着了。”

  迟子健注意到另一个角度,顾陆的新书宣传,根本就没宣传销量的事儿,证明什么?证明销量不是第一选择的宣传噱头,就很夸张。

  两人聊了一会之后,迟子健把这事儿和朋友讲讲,毕竟《活着》太火爆,在作家圈已成为朋友聊天首选。

  但刘振云是喜欢在互联网发言的,他转发了陈教授的言论。本来《广东文学》互联网基本没讨论度的,这一转发就有讨论度了。

  “难怪顾陆的好多我都感觉别扭,原来是这原因。”

  “牛逼啊,从今后作家的创作模式分两类,一种是顾陆,一种是顾陆以外的作家。”

  “我其实发现了一个细节,福贵最后买下一头牛取名为福贵,顾陆小时没能救下小区楼道的流浪猫。”

  “流浪猫?怎么回事?”

  “去年曝出那件事,很多顾陆的邻居啊同学什么的接受采访。其中就有一件事,就是顾陆初一时养过一只猫,没救下来,死了。老年福贵眼中的牛就是少年时期他眼中的猫吧。麻蛋,生而不养枉为父!诗人一个。”

  毫无疑问,顾父又被拉出来鞭尸。

  正所谓,出名之后,所做出的事都有人帮忙圆回来。瞧瞧,现在不少读者感受到了作家的良苦用心,感受到“活着”两个字的力量!

  网友人生只诺初见提问:“那个,我其实看完了,是挺治愈的,但就是最后那么十几秒,前面一两个小时心情都处于心情抑郁,值吗?”

  又是一番讨论,关掉手机页面。

  顾陆默默潜水,就是这样的,把悲伤留给读者们。

  “流浪猫——”此事原身记忆深刻,小顾陆当时救治了一只流浪猫,自己没饭吃的情况下,也喂了不少吃的。

  当然小顾陆不是克扣自己,当然也没什么能克扣的,他就偷偷拿个小碗,去舀一勺隔壁饭店在后院养的狗子——剩饭。

  后面那条狗子看见小顾陆就汪汪叫唤,即便他是趁着狗子放风时去舀的,但狗子嗅觉灵敏啊。

  小顾陆感觉挺对不起大黑狗,就是这种投喂,直到一个月后的一天,小猫死了。

  “应该是死于疾病吧。”顾陆想着,从理智来说,自己都养不活,还去偷狗粮来救猫很愚蠢。

  可瞧见被猫妈妈抛弃的小猫,小顾陆想起了自己啊,这时肯定不理智啊!

  “老年福贵救下的老牛,是小时没救下的流浪猫。”顾陆抹抹眼泪,“我靠,网友是真的有才,我居然都信了!”

第542章 尺度如何?

  “我想知道,威可多先生,讽刺内容能够接受多大尺度的……玩笑。”顾陆感觉自己还是要在电话里先说清楚。

  “先生,你知道萧伯纳的《苹果车(The Apple Cart)》吗?”威可多说,“一部政治讽刺喜剧,改编成了电影,也是改编成了电视剧。”

  言下之意,连萧伯在苹果车里的讽刺都能承受,更何况其他。

  萧伯纳是一位杰出的剧作家,《华伦夫人的职业》《卖花女》是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可在讽刺一途……这位仁兄擅长的,是直抒胸臆的抨击。

  “那尺度还能比《苹果车》大一点吗?”顾陆有看过,所以对比了一下,再次询问。

  这一问让电话那头的威可多差点笑出声。骚瑞,先生,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但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他忍住了。

  “苹果车这个标题来自于我们英国的谚语弄翻苹果车(upset the applecart),含义是打破一个机密的计划。”威可多感觉对方是压根没拜读过,所以出言讲述,“国王马格纳斯不想成为傀儡,所以暗中操纵媒体,干预民选内阁,甚至最后退位,从国王变成平民选首相,想要走到台前。萧伯纳先生是爱尔兰人,他这样写英国我们都能够接受。所以,先生相信我,我们对文化接纳的宽容度非常强大。”

  “威可多先生,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顾陆说,“刚才我有录音,威可多先生不介意我将这句话录音吧?这样我的创作会更有安全感。”

  “……”中国人这么胆小吗?威可多说,“当然,先生,你放心创作,你是大臣邀请创作的。”

  接下来,顾陆又问了些问题,才挂断电话。

  谨慎点总没错。

  倒不是顾陆担心自己出问题,而是为创作留下伏笔。

  [英国的外交目标500年来没有变过:创造一个分裂的欧洲。因此,我们联荷兰制西班牙,联德国制法国,联法国和意大利制德国,联法国制德国和意大利,分而制之。一贯效果很好,为什么要改变?……]

  顾陆噼里啪啦地打字,这一周他闭门不出,已写出《是,大臣》五万多字,这还是没有专心致志的,有一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其他事上。

  速度很快了,简直是先天码字圣体。

上一篇:五行劫主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