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切以大橘为重
他们在阿卡姆对我这么说:阿卡姆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充满了有关巫术的传说,因此,我认为所谓的邪恶必定是几百年来老祖母压低声音讲给儿孙听的故事……
神叨叨,邪恶陌生的小城,不可名状的怪物等等,元素齐备。同样也是独一无二的风格,很多人模仿,但始终难有此感觉。
“这种任意切换笔风的能力真是作弊,四五年不写,仍旧可以找回最初的味道。”姚小驹是佩服的。
这类叫克苏鲁系列,而“克苏鲁”终于出现,英国读者不知道多激动。
在永恒的宅邸拉莱耶中的克苏鲁!只不过,身为旧日支配者居然……
希望此番能横扫英文文化圈——更让姚小驹开心的是,不用被凯恩催稿了。
一个月专程来公司催稿两三次,姚小驹都怕了。
收回思绪,姚小驹瞧见最后的文件。第三篇,肖申克的救赎,好像是一个新系列的故事?
“是为了冲击美国市场特意创作的作品?”
姚小驹早就知晓小顾哥的实力,只要想就能分分钟针对某个区域写作,无论是抱着“庆贺”抑或“畅销”目的,都能达成。
“没想到我只是给小顾哥随口提一句,他居然真记心里了。”姚小驹在社会混迹这么多年,内心和在大润发杀了十年鱼一样冷。可小顾哥真是好老板,分成给得高,放权,并且是尽可能配合版权开发,他还能再干二十年!
思绪万千,但姚小驹手中的动作一点也没慢下来,将稿件发给《每日快报》。快报主编很果断,内容都没看,光GULU四个字母,当前就能拿顶尖稿费。
凯恩等人都在快报连载,故此,这报纸如今又被读者亲切的称呼为“克苏鲁早报”。
至于另外一篇稿子……还是得先把稿子翻译成英文。
顾陆在英国有那么高的人气,快报拿着稿子会自己找翻译。在美国,人气还是刚起步阶段,投中文稿子自然会被拒。
故此,找报刊和翻译,姚小驹是一同进行的。
上个世纪美国80%报刊都能连载,包括有灰色女士之称,严肃报纸中的严肃报纸《纽约时报》,亦如是。比方《屠夫和鹪鹩》续作,就在纽约时报连载。
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电子书普及,连载的渠道也多。美国报刊十之八九都取消了连载渠道,这股风浪也影响到全世界,国人熟悉的香江《明报》都取消连载板块。
姚小驹来来回回捣鼓好久,才找到合适的报纸。他极少涉足阿美莉卡,关系网集中在欧洲。二十一世纪后,美国作品在欧洲传播特别容易,反之就相当困难。除非你欧洲作品经由好莱坞加工。
也算文化霸权的体现?水只有往低处流才容易。
还是内投吧,姚小驹获得了某报刊副主编的邮箱地址。过了几天功夫,文章翻译完后,就马不停蹄发去。
互联网一秒就能抵达数千里之外,密歇根大街桥的桥头,那是一栋哥特风格的三十多层大楼。
那是论坛报大厦,也是游客来此都会打卡的地方,倒不是设计不设计的,主要是论坛报大厦的墙体真有点东西。
来自世界各地一百多块“圣遗物”,长城、白宫和埃及金字塔等建筑的砖块这类,当然9·11世贸残骸也在列。
不过对于大厦中工作的职员来说,外表的光鲜一点用都没,不如涨点工资……
“戈尔菲莉为什么总给我找麻烦。”副主编欧拉自言自语中透露着不满。
特别是一大早,他被顶头上司叫去办公室,狠狠臭骂了一顿。不满就向上累积了。
前些日子,伦敦脱欧派示威游行的新闻,明明他们报社的记者是率先抵达,但写出的新闻却毫无爆点。而有关英国脱欧的主题,正是欧拉负责,他被批评也理所应当。
“大英脱欧就是政客做做样子,本就没什么意义。”欧拉很清楚,每次首相或苏格兰、威尔士等执政官选举,都会把此事当做悬在驴头前的胡萝卜。
职场的怒火不会消逝,只会转移,副主编欧拉把怒火发泄到手下的伙计身上,才想起有正紧事要做。
“亲爱的,我介绍给你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中国作家,他的作品想投稿,你看看。”欧拉脑中回荡着妻子戈尔菲莉的话语。
中国天才作家?欧拉很反感动不动就冠上天才之名的行为。真以为《芝加哥论坛报》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上的?
芝加哥论坛报历史悠久不说,关键在美国,甚至欧美,都是新闻业的领导者。再加上它积极拥抱互联网时代,论坛报提供网站、APP、广播等提供多渠道信息,论坛报集团是美国第三大传媒公司。
“肖申克的救赎?”欧拉对走枕边风内投的文章,先入为主的就没好印象。
欧拉开始阅读,故事从一位监狱的“商人”开始讲述。
[我猜美国每个州立监狱和联邦监狱里,都有像我这样的一号人物,不论什么东西,我都能为你弄到手。无论是高级香烟或大嘛(如果你偏好此道的话),或弄瓶中国白酒,来庆祝儿子或女儿高中毕业……]
喜欢喝酒的人总喜欢喝酒的历史,中国酒历史确实不错,即便欧拉更爱红酒。
紧接着,借由“我”的视角,从一桩上个世纪的杀妻案开始讲述。
《四季奇谭》主C是肖申克和追凶两篇为主力,一个打野收割,一个射手输出,凯瑞全场。
那么为什么它们能凯瑞呢?甚至能让斯蒂芬金这位恐怖大师转型成功。
因为肖申克通篇只诠释了一个主题:希望与自由!
无论是长年累月的挖掘逃生通道,还是永不放弃的写信,又或者精神影响狱友,凡是安迪放弃了,自由就永远和他无关。
甚至你可以不将安迪看作一个真实的“人”,因为作品中的他显然已符号化了,代表美国那一代人最浪漫的理想化。
中篇大概七八万字,按照欧拉的速度,也需要一段时间才看完,但看完全篇,作品给予他的冲击却久久不能平静……
“一个中篇,看完却像被自由的阳光包围。”欧拉感觉自己像个巨人一样。
今日芝加哥被乌云笼罩,故此大白天也开着灯。他抬头看着天花板的白炽灯,感觉自己比灯还亮。
一部作品好不好,欧拉审稿多年,有个自己的标准,看完后会不会对某个剧情印象深刻。
而这……太多了,无论是狱友喝啤酒,还是安迪爬出去是瞬间,让欧拉一遍就牢牢记住。
最让他印象深刻的还是:他把五百美元塞在肛门里,偷偷夹带了进来,但似乎他同时也夹带了其他东西进来——或许是对自己的价值深信不疑,或坚信自己终会获得最后胜利……
生理和精神上都有感觉!
“美金塞进肛门里是什么感觉?”欧拉思索,随即又打了个冷颤,他可不想尝试。
“有一句话说得好,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成功的女人。”欧拉感谢妻子给他介绍的中国天才作家!
必须要刊登!即便《芝加哥论坛报》好久没进行连载了,可在好作品面前没关系,一切都可以开绿灯。
先把稿件打印出来,欧拉已准备报给主编,稿费方面他需要找顶头上司签字。
美国的稿酬,纽约时报一个单词0.75美金。地方类刊物更低,一个单词只0.1美金。芝加哥论坛报是全国性媒体,价格在0.35-0.7美金区间。
敲响更大办公室的大门,主编办公室比副主编的大,合情合理。
“波那佩先生,我找到一篇非常精彩的作品,《肖申克的救赎》。”欧拉开门见山道,“我认为是我们论坛百多年历史上最精彩的作品之一。我认为应该用0.7美金的价格立刻签下。”
“哪位名家的作品?”主编波那佩问,定格的价。
“中国的天才作家GULU,”欧拉也知道作家不出名,故此说,“请波那佩先生看内容。”
看内容?波那佩好像看二傻子一样看对方,没名气的华裔作家,给顶格的稿费,到底是你疯了,还是我听错了。
“欧拉,”波那佩双手平整地放在桌面,以此平复自己情绪,“今早有关大英脱欧的新闻,虽然你做得不好,但我们新闻人都有失败的时刻,所以我们需要继续走下去,而不是……”
后半句没说完,但言下之意可以用一个中国常见的表情包能概括,一个鳖上托着理发店的排头灯。
“?”欧拉努力让自己语气更冷静,以及更让人信服,他说,“波那佩先生,我知道0.7美金的稿酬是多么疯狂,但它看完真的能够给人带来希望。他在肛门里塞东西的剧情,现在都让我印象深刻。”
说着话,欧拉还把装订好的稿件又往主编的跟前推了推。
“……”波那佩的眼神逐渐冰冷,随意翻动,“你不知道有多么疯狂!这里起码五万字以上,代表我们要支付三万五千美金给这位不知名的中国作家,然后什么才刊登这个作品。你用你二十多年的就业经验告诉我,你不疯狂?!”
三万五千美金,兑换成软妹币是二十多万软妹币。都比顾陆在快报发表的作品价格还要高了,要知道在英国他可是克苏鲁之父啊!
难怪那么多人要去美国发展,美刀挣起来真舒坦……
第405章 缘,妙不可言
欧拉在办公室里据理力争,甚至于办公室外的职员们都听到了——是房门没闭紧的缘故?
职员们前因后果不清楚,可听过争吵内容,前后拼凑也能够大致明白。
结果是什么?
论坛报主编波那佩训斥,“欧拉先生,希望你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更多的时事新闻上。当今报纸的连载,对报纸的销量不会有一点帮助。”
“请你明白自己的职位应该做的事。”波那佩说。
“先生,你会后悔的!”
“我才是主编!”
“砰——”
欧拉狠狠关上门,本来安装了闭门器的房门不会有那么大的反应,奈何副主编力气真不小。
编辑部的同事们就瞧见副主编怒火中烧又保持一点绅士风度地返回了自己的办公室。
稀里哗啦,隐隐约约好像听到里面砸东西的声响。编辑部的人们都很奇怪,因为这么多年下来,副主编欧拉基本都没发过火。
编辑们小声说着八卦,这是美国打工人和国内打工人最像的一次。老资格的编辑分享着八卦,上次欧拉先生生气三年前,是和上一任主编发生争执……
副主编办公室内,欧拉给妻子发去消息,并且说清楚来龙去脉,并嘱咐:“现在能够连载的报纸很少了,我个人很喜欢这部作品。听说《洛杉矶时报》目前还会收稿子,戈尔菲莉一定要帮忙引荐。否则真是可惜了这位中国天才作家。”
如果对美国报业稍微了解一点,就该知晓,芝加哥论坛报和洛杉矶时报是主要竞争对手。
两者的纲领基本对立,而读者群体又基本重叠,最关键是背后的资本集团也对立。欧拉这一波……
当然,欧拉本人因为立场问题不认识对方的编辑,但太太们认识啊。
不同报社副主编以上阶级的太太们,经常一起开茶话会。又不是日本终生雇佣制,或许以后会一起共事,谁说得清楚呢。
论坛报主编波那佩,早上因为副主编失职本就带着火,首先是一进来的话语,离开时还说会后悔!
综合起来,波那佩瞥见桌面上的装帧的非常好的稿件,他就想知道,一篇,怎么能让他后悔。
本来想把稿件扔到碎纸机里,可那么多张又太麻烦了。就放一边吧,等一会让秘书清理掉。至于直接扔垃圾桶?波那佩不会这么做。这样太不尊重作家了。
虽然但是,连看都不看的做法,也有点不尊重。
又过两日,姚小驹收到消息,也同意了《洛杉矶时报》0.6美金一单词的报价。姚也是千年的狐狸,大概弄明白了,“美国是真自由啊,一进去就成了别人手上的枪。”
他认为肖申克会在美国会取得成功,但真能成功到一个大报主编都会受影响的程度?姚小驹不信。
其中的弯弯绕绕他也没和顾陆说,打电话直接说了结果,顾陆是满意的。
“克苏鲁的呼唤、星之彩什么时候连载?这都投稿三四天了吧,怎么还没有动静。”顾陆关心另一件事,要写智库的实践报告。
“小顾哥是这样的,时隔五年的再度回归,快报想要挑选一个合适的日子。”
姚小驹想到快报主编非常郑重地发来邮件:[威茅斯系列作品和我们英国是缘分,就是2013年的8月27号,在2019年的8月27号正式发布作品,岂不是一个五年的轮回?更有纪念意义。所以希望顾陆先生可以同意,于五日后发布。]
与大英的缘分——问过威茅斯的意见吗?威茅斯是否愿意,有谁在乎一下啊。
邮件是昨天发布的,也就是四天后,顾陆思索片刻,感觉不赶这点时间。
“也行,辛苦姚哥了。”顾陆说。
“辛苦?”姚小驹在电话里说,“我可真的太喜欢这种辛苦了,倒是小顾哥你别太辛苦。今年四五月份才回归,几个月的时间都创作三十多万字了。还是别太辛苦,该休息就休息。”
后一句姚小驹就不说了,每天休息十小时够了吧?休息结束就继续呼哧呼哧写吧!
顾陆挂断电话,他返回客厅,刚才是在阳台打电话。
如果在自己家,肯定不至于去阳台打电话,他在简社长家的客厅。
客厅里是简社长和出版社的美编老栗,后者是新书的封面设计。
见作者回来,就继续之前的话语接着讨论。
“这个封面如何?”简社长问。
《来自新世界》的封面:人类好像神灵一样在高台上,下面跪拜着看不清样子的化鼠。唯一看得清的是C位化鼠,引导GM的阿尔吉侬。
中间一排大大的字: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精神续作!
为什么顾陆说这部作品是精神续作?因为上一部变聪明的小老鼠和这一部同名。如此联动,专业的文学批判家余心姚等人可以看出更多的含义;对读者来说是会心一笑的彩蛋;对出版社,那更是拉销量的好噱头。
“挺好的……”顾陆先给予肯定,他也很喜欢这张图。
老栗也没什么发言权,只能等着上司和大作家的结果,特别是现在,但是呢?
“但是有点暴露剧情了,我感觉封面还是低调点好。”顾陆说,“我说的话也不专业,站在读者更好阅读的角度,封面能不能是单纯锁口丘的桃花源一样的美丽风景。”
“也是——用宗教化的词汇特意的描绘出开篇的氛围,确实不能露底。”简社长同意,因为顾陆已脱离了用封面吸引读者的等级。
简社长问,“老栗有问题吗?”
“当然,明天就能给到第一版。”老栗马上回应,他并未完整看过新作,所以对他而言,作家口中的封面更简单。
商议完毕,顾陆也问出一件好奇的事,“简叔,我记得上海出版社的编辑部在上海吧,你这都待在北京——真的没问题吗?”
紧接着简社长说出了个潜规则,不知道是不是和地球是否相同。
“大型的出版社都在北京有分部,因为很多审核和项目,需要负责人常驻这边。”简社长说,“上海那边由两个副社长处理完全没问题。”
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