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 第191章

作者:一切以大橘为重

  “当然肯定写完了。”戚采薇说,“不过还有些地方需要润色,所以我再改改。在宿舍里,下午给你。”

  有问题要修改,xx时间再给伱,这语序好熟悉。

  “轱辘,如果我是说如果,我肯定不会这么的公器私用。”戚采薇说,“你肯定会相信我的,对吧?!”

  “……你如果都没有如果出一个所以然来,我相信你什么?”顾陆瞅着同桌亮晶晶的双眼。

  “你要回答相信。如果是你这样问我,我肯定是无条件的相信。”戚采薇说。

  “先说什么事。”顾陆说,“无条件的相信是情绪的信任,经过深思熟虑的相信,是理智的信任。”

  “就是如果我成为了刊物社的审稿编辑,但又自己投稿。”戚采薇说,“我过稿了的话,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你凭实力过稿,有什么问题?”顾陆反问。

  也是,戚采薇点头,“我有好几十次的退稿经验,肯定不怕别人说三道四!”

  有一说一,高中阶段,有几十次退稿经验,确实也是领先绝大多数高中生。

  顾陆给予了正面的肯定。

  上午放学,顾陆碰到了魏娇,两人是擦肩而没过。

  “熊猫——有没有人和你说过,你长胖了。”顾陆说。

  这下子把熊猫点炸毛了,“胖了又怎么样了,我吃你家大米了?!”

  “你用了我的饭卡。”顾陆回答。

  瞬间让炸毛的魏娇熄火了,她干咳两声,“这不也证明你的饭卡效果很棒吗!”

  真好,年轻人真能吃,包括他自己。

  顾陆说到做到,第二天就将稿件发给了领队邮箱。

  不巧的是,当天晚上胡主任又碰到了顾陆。

  这一次顾陆回过神来,哪有这种巧合。胡主任的办公室和这边的方向完全是相反的。

  肯定是特意碰巧。

  因为直接的催稿,胡主任或许觉得不太好,就用这类迂回的方式。

  “稿子写完了。”顾陆说,“胡主任和校长也不用担心了。”

  “不担心,我和校长是完全相信小顾同学的,怎么会担心。”胡主任马上回应,“只是小顾同学平时忙碌的事情太多,我也只是担心你忘记了截稿时间。”

  好的,顾陆相信了。

  数千里之外的北京。

  陈教授很忙碌,忙碌到午餐时间仅留出了二十分钟不到。

  身为中国西班牙语的权威,并在北外任教授。除了普通的教学任务外,他还要经常去西班牙大学交流。

  当前又是中西建交四十周年文学交流团的团长,就更加的忙碌了。

  找了老朋友帮忙——董燕生。

  董陈两人就是国内西语和西班牙文化的两座大山,唯一的区别在于陈教授是语言历史方面,而董教授是语言文学方面的。

  “双池交上来的诗歌多少有些敷衍。”董燕生帮忙看着邮箱里来的投稿内容。

  “他我还是很熟悉的,这也符合他的风格。”陈教授。

  国内著名诗人双池,他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最后的诗人”,“有李白一半才气的现代人”。诗集翻译成三十多种语言,在欧洲知名度颇高。本人也经常环游欧洲乡下小镇,因此文化交流团里有他很正常。

  只是类似的活动,双池参加过不止一次,再加上性格也随性,有点没当回事。

  “我来看看,他写的什么。《致费德里科》……”陈教授第一反应是,“阿拉贡王国的费德里科一世?”

  阿拉贡王国可以说和西班牙王国有直接的关系,具体历史问题说来话长,反正只要知道欧洲众国历史纠葛不清就行。

  “应该是费德里科·洛尔迦。”董燕生说,“蝴蝶亲吻我/不需要双手的抚慰。这一句明显是致敬洛尔迦的经典《情诗》。”

  “安达卢西亚之子,创造了新的诗歌题材,原来是他。”陈教授也反应了过来。

  他对西班牙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费德里科·洛尔迦,也比较熟悉。之所以第一反应是费德里科一世,只是大脑知识的思维定式。

  “双池的诗歌是不是有点模仿,西班牙民谣?”陈教授问。

  “西班牙民谣?”董燕生仔细看,把文字直接翻译成西语。是和西班牙民谣《鸽子》有点相似。

  众所周知,费德里科·洛尔迦创造的新的诗歌题材就是融合西班牙民谣。

  “如果是其他人,有可能是我们想的太多,但双池的话……”董燕生回应,“还真有可能。”

  这样说的话,那双池的《致费德里科》,致敬得有些高级。

  “还以为他随便写写,没想到还是用全力。”陈教授笑着说,“果然,只要是为国争光的事,每个中国人就会基因觉醒一般,开始给自己上强度。”

  “有这篇诗歌,在文学方面也算是有了交代。”董燕生说。

  陈教授点头,有《致费德里科》打头阵,其他三位作家就可以打辅助了。

  打辅助最重要的是什么?经常打游戏的都知道,是要牢牢抱住大腿,别送。

  因此剩下的三篇内容,肯定还是要看,至少要保持水平不拖后腿。

  董燕生教授肯定是按照接受稿子的时间顺序来的,下一篇的作家是陈忠识。

  这位是在国内非常著名的作家,仅凭《白鹿原》就可以在中国文学史上留名。他写的作品《香蕉》。

  一部短篇,讲述的是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的一种快要灭绝的艺术穆尼奥斯,也就是一种木偶戏。木偶匠人布拉达纳,用一根香蕉就可以表演……

  这类本地小众艺术,连董燕生和陈教授都知之甚少。

  “是典型的陈忠识风格,他喜欢塑造,维护传统文化的人物。好像他写的《蓝袍先生》和《李十三推磨》,都是这样。”董燕生几句话,就和老友概括了这篇故事。

  他还附上点评,“不过粗犷的文字风格,和西班牙不太和谐。为什么非要是香蕉才能表演,葡萄就不行。是因为布拉达纳这名字是西语中香蕉的音译吗?”

  评价是不怎么行,至少董燕生看了两遍,都有点云里雾里。

  “陈忠识老师身体应该不算好,能参与这次活动,我已经很惊讶了。”陈教授说。

  《香蕉》他就没有想看的欲望。书写一种,西班牙人都不知道的快要消亡的木偶戏。无论写得好不好,从主题来说,就非常合格。

  紧接着的一篇是游记。游记没什么好说的,明显的划水,董燕生只能说,这位作家文笔挺好的。

  除了顾陆,邀请的作家都是全国成名已久的存在。

  “最后一篇了,今天早上才发来,刚写完。”董燕生瞧见作者名,“这就是国家培养的天才作家顾陆?”

  “是了。”陈教授说,“《平面国》我也有所耳闻,顾陆这个同学确实是值得培养的。他写的文怎么样?”

  “我看看。”董燕生说。

第280章 可以列入西班牙教科书的作品

  董燕生教授打开最后一篇《不朽的逃亡者》,这名字,有点意思啊。

  心头也有一丝小小的担忧,毕竟是文化交流团,还是要夸夸西班牙。

  [序

  “太平洋是谁最先发现的?”是费雷·奥维多这位欧洲人,站在欧洲大陆书写《西印度通史》中将这个问题拿出讨论。实际在公元前若干世纪之前,中国人远航到日本岛时,就已见识过太平洋的浩渺,甚至波利尼西亚人和美洲西部的印第安人也早有认识。为“太平洋”命名的是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可第一个看见太平洋的欧洲人并不是他,而是另一位来自西班牙的逃亡者先于他目睹了这片海洋……]

  序言看完,心中的忧虑消失。董燕生的兴趣更加浓烈,以他对西班牙历史的了解,还真不知道这位逃亡者是谁。

  “是传记,还是传奇?”董燕生有点小疑惑。前者更贴近历史,后者那肯定怎么传奇怎么来。

  故事的开始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返航,带回来数不尽的奇珍异宝,还有奇特动物。

  “新大陆上有数不清的金矿”、“普通铁铲轻轻拨拉几下就能挖出来”、“更靠南的地方是黄金国”、“西班牙的铅都比黄金值钱”。

  哥伦布一顿忽悠,让西班牙帝国的国王心痒痒,准备更大更多的船,去寻找黄金之国。

  别看哥伦布是意大利人,但三次航海都是由西班牙帝国皇室资助,这点董燕生清楚。

  “寥寥几笔就写出了地理大发现时代人们的疯狂啊,天才作家,当真是有天才的地方。”董燕生心里夸奖。

  编造的黄金之国,让整个西班牙彻底疯狂。为了利益的名门望族也加入,还有冒险者、强盗、通缉犯等人渣们倾巢而出。他们都想加入这一支航海队。

  里用一个表情来形容“伊斯帕尼奥拉岛总督惊恐万分”,因为出海又一无所获,再度返回的人渣们把海岛弄得一团糟。

  全文一万五千字左右,哪怕董燕生很认真看,没过多久也看完了。

  看完的反应,怅然若失,董燕生为主角巴尔沃亚“叹息”。

  但又达不到惋惜的地步,书中巴尔沃亚把一個地区弄得财政破产。一开始他就欠了一屁股债,为躲债才藏到木箱里上船。人物也不是个好人。

  可巴尔沃亚又展现出一个探险家的优秀品质,才能完成壮举!

  “看到什么精彩的内容了吗?”陈教授见老友表情复杂,他好奇的问。

  “巴尔沃亚……人类的伟大啊。”董燕生改口,因为他感受到了短篇想要传达的东西。

  他说,“对这篇文,我没办法下定论。你对西班牙历史更了解,你看看。”

  什么文章没法下定论?陈教授脑中遐想万千。

  陈教授擦了擦老花镜,用他的电脑打开邮箱时,听到老友评价,“我认为这篇文的质量看可以写进西班牙的教科书。”

  你是在开玩笑吗?陈教授差点脱口而出,可转念一想,《少年中国说》同样是顾陆所写,也是能上教科书的水准。

  还不满十七岁的顾陆,能牛逼到这个地步吗?

  比双池的《致费德里科》还要好?

  抱着两个疑惑,陈教授看起逃亡者的故事。

  “这点没问题。”“这个地方也符合历史。”“好真实又残酷的描写:他们根据他的建议,向巴拿马地峡的达连驶去,在那里,他们照例先对土著人进行血腥屠杀。”“也不是胡写,西班牙征服者一手奴役一手屠杀,惯用手段。”……

  边看边发表看法,主要就是研究西班牙历史的陈教授,他看到的更多。

  率领百多名西班牙人和一千多名印第安土著,巴尔沃亚穿越了丘库纳克山脉,途中死伤颇多,但依旧达到了那个高耸的山丘。

  那是1513年9月25日。

  [他望着大海和天空的交界处,内心满是骄傲和幸福,他被这样一种意念陶醉了:他的双眼是第一双映出无垠的蓝色大海的欧洲人的双眼。]

  至此人类发现了这星球上的最后一片海洋。

  若是《不朽的逃亡者》写到此处就停止了,那么他只是非常优秀的文。

  但如果加上后续“黄金和珍珠”“诸神难得佑助”“死亡”三节。

  陈教授也赞同老友的看法,这篇文是能上西班牙教科书的水准。

  因为巴尔沃亚是被历史和时势创造的英雄。

  他为什么要一意孤行的穿行密林,因为他前面叛乱的行为,被西班牙帝国知晓等待他的命运似乎是被送上绞刑架。

  能拯救自己的方法只有一个,在法官到达之前,发现另一个海洋,发现新的俄斐。

  俄斐是圣经里盛产黄金的地方。

  西班牙“征服者的时代”,满世界跑,没有巴尔沃亚也会有其他人完成这个壮举。

  但又因为巴尔沃亚的胆量,让这个时代选中了他。

  巴尔沃亚还是死在了带领西班牙舰队来的新任总督手上。历史的车轮,糅合了政治、野心、民众和环境,谁也无法阻挡。

  可总有人,用巨大的胆量和充足的手腕,外加一点运气,让车轮产生偏移。

  如果皮萨罗晚一些对巴尔沃亚动手,让后者进行第二次逃亡,还真有可能发现黄金之国秘鲁!

  可历史没有如果,所以是皮萨罗找到秘鲁,成为西方历史上最著名的殖民者和侵略者之一。

  董燕生教授怅然若失的原因就有一部分是这个,历史没有如果,巴尔沃亚没有如果。

  这种宏大而又沉重的感受,就是后续三节烘托出来的。

  放下鼠标,取下老花镜,陈教授看着董燕生。

  两人都从对方的目光中,看见了十足的震撼。

  一个普通的文化交流团,搬出《不朽的逃亡者》这档次的文章,至于吗?

  不至于吧!

  你这夸张了啊小同学!

  “没想到交流团里最年轻的作家,才是最大的王牌。”董燕生说,“评价一下吧。”

上一篇:五行劫主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