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 第366章

作者:安化军

  十神奴根本不在意,道:“前几日,因为军粮不足,军心不稳,杀了七千余签军。所谓人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现在签军的军心可不是稳。我得到消息,有签军在互相勾连,意图投降宋军呢。”

  耶律仙童冷声道:“还怕签军反了天!若是有异动,命人杀了就是了。”

  十神奴道:“只怕没这么容易。军中乏粮,首先就是断的签军的军粮。重围之中,又没有吃的,他们怎么可能不动其他心思?这个时候,杀是没有用的。反正就要饿死,他们怎么会怕砍头。”

  耶律仙童听了,一时不语。过了好一会,才叹口气道:“说的也是。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难道我们真的是已到了穷途末路?世间大国,不过两个多月,怎么就到了这步田地!”

  十神奴摇了摇头,一时不说话。对于很多契丹重臣来说,都想问一问,怎么这一仗就会打成这个样子呢?数百年来,草原民族南下,纵然不能获胜,也能安然退回去。南下中原,对于草原健儿来说,简直就如同旅游一般。这一次怎么就不一样了?不但是不能获胜,就连回都回不去了。

  过了好一会,耶律仙童才道:“或许我们都没有意识到,现在的宋军,跟以前不同了。他们现在用枪用炮,而且号令严明,战力非以前可比。两军相对,我们现在不是他们的对手。”

  十神奴道:“虽然嘴上不说,但现在众人心里都明白,我们打不过宋军。开战之前,以为南下可以纵横无敌,现在想来真是好笑得很!初时宋军不动,还以为是怕我们,一力向南进攻。若不是深入到了这里,我们又怎么会被宋军堵住!”

  两人摇头叹气。现在知道已经晚了。契丹多年的军事优势,让他们心理上就觉得,宋军不是他们对手。要不是中原人多地广,兵力众多,兄弟之国都做不得。不撞南墙不回头,直到全国被围,这些契丹人才意识到,契丹军队已经不是宋军的对手了。

  过了好一会,十神奴道:“大王,现在已经没了出路。我听有人讲,不如,就此降了宋朝,他们会如何?无非是兄弟之国做不成,向宋朝称臣纳贡就是。”

  耶律仙童一听,不由变了脸色:“这种话,再不要说!圣上殚精竭虑,正在想办法,总是能够突围出去的!你我大臣,应该尽心辅佐圣上才是!”

  十神奴看着耶律仙童,过了一会,展颜一笑:“不必惊慌,我也只是听到有人说而已。”

第88章 入幽州

  进了幽州城,看着街边的人群,赵祯道:“一路看过来,幽州这里还是好的,不似其他地方那么凋弊。到底是契丹的南京,富庶得多。”

  杜中宵道:“这里不一样。作为契丹南京,又有大量王公大臣,契丹搜刮相对轻一些。攻城的时候没有大战,重炮一天轰开,相对好得多。”

  赵祯连连点头。这几天一路上都是惨状,看得饭都吃不下。进了幽州城,看这里还算安定,面色终于好了一些。如果幽州还是路上的样子,只怕赵祯都要怀疑,自己该不该来。

  进了王宫,杜中宵道:“城中有宫室,有衙门,倒是保存得好。陛下在幽州的日子,便就住在皇宫里。臣等自有住处,若有事,派人去吩咐就是了。”

  一路走得累了,赵祯没有挽留,让各人离去。

  到了南京留守府,杜中宵对韩琦道:“相公远道而来,今夜我们摆个酒筵,为你和宋参政接风。”

  富弼道:“其实与相公和参政一样,我也是第一次到幽州城。——当然,多年前出使契丹也曾经来过。不过那是作为宋使,跟现在可是不一样。”

  韩琦拱手:“那便多谢了。现在许多事情,我们在京城的大臣,眼你们看到的、想的都不一样。既然有了机会,自该坐到一起,商量一番。这几日从雄州来,除幽州城外,其他的地方实在太惨。这一场战事,看来打赢不难,但战后的事情,只怕很多。”

  杜中宵听了点头:“不错。我也是到了幽州,看了地方样子,才知道这一战地方受害多深。要想让幽州恢复原样,不知要多少年。钱倒还罢了,缺少青壮,可是没有办法。”

  一边说着,四人和李复圭、李璋、刘几进入了客厅,各自落座。杜中宵吩咐人,去准备些鸡鸭鱼肉之类,再找几坛好酒来,摆个筵席。这几天陪着赵祯,也感到有些累了。

  客厅里点了两盆炭火,烧得红彤彤的。几个围着炭盆,一边喝着茶,一边说着闲话。

  刘几道:“前天刚刚破了居庸关,恰好圣上与诸位相公前来。破了居庸关,契丹北边纵有援兵,一时也无碍。幽州形胜之地,只要守住了周围关口,便如铁桶一般。”

  杜中宵笑道:“这个时候,契丹国内哪里还有大军?西边王凯、和斌两军,已经逼近大同府,估计用不了几天,就可以攻破。燕云十六州,恢复不难。战后的事情,一是这两地要休养生息,再一个就是契丹的其他地方。乘着契丹没有大军,派一二十万人马,先把中京道收取。”

  韩琦道:“一二十万人够吗?到底是契丹的要地,不易攻取。”

  杜中宵道:“中京道与南京道不同,那里虽然是重地,却没有幽州这种大城。现在契丹的青壮大多都在南边武清的周围了,国内无兵,还靠什么坚守?中京道是契丹要害之地,且耕且牧,取了那里,契丹想再起也难了。其余上京道、东京道等等,倒是不那么急。”

  宋庠叹道:“契丹大国,本朝一向战战兢兢,却没想到一战就灭国。世事之玄奇,真真是奇妙。一年之前,若是有人跟我说,今年能收复燕云十六州,我哪里肯信他!若是说全灭契丹强军,更加胡说!却不想太尉前来,谈笑风生中,契丹便灰飞烟灭。”

  韩琦也道:“是啊,若不是真真发生在眼前,就只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雄踞北方两百年,让中原王权食不甘味的契丹,就这么灭了!”

  “现在说灭亡契丹,还言之过早。”杜中宵摆了摆手。“终究是大国,哪怕灭了其主力,只要朝廷大军不到,契丹依然是草原强权。说是衰落,也不会是突然发生的事,总要拖上一二十年。”

  杜中宵没有记错的话,历史上契丹灭亡的时候,还有一个耶律大石西进,凭着数百残兵,又别开新天。契丹立国两百年,甚少失败,在草原上有很高的威望。灭掉契丹主力后,凭着宋朝国力,向草原开拓不是难事。但如果大意,就会被敌所乘。

  正在这时,士卒上了酒菜来,摆在几人身前。

  这个年代是分餐制,杜中宵带来的习惯,有同桌饮酒吃饭。但很多时候,还是遵循习惯。酒是京城来的酒,菜有鸡,还有大块羊肉。幽州这里,比不得中原,菜式简单。

  上了酒菜,士卒又上了果子来。除了些小吃食,还有一盘梨子,一盘桔子。

  杜中宵道:“幽州这里,有桔子可不容易。不知什么人带到外面,本地大户见了,人人称奇。听说有大户,用十两银子买一个桔子,一盘请了亲朋来看,称为赏桔。”

  宋庠道:“此物在襄阳并不稀奇。有了火车之后,京师到处都是。现在火车通到了雄州,运些来也并不难。以前幽州在契丹,本地人难得一见罢了。”

  杜中宵称是。举起酒杯,与众人饮了一杯酒。

  放下酒杯,杜中宵道:“现在最要紧的,是要把武清周围的契丹主力消灭。前方送来的消息,时机差不多了。最近这些日子,契丹军营里的签军没有军粮,不时有造反的。前些日子,契丹一口气杀了近万签军,堆为京观。虽然暂时压制住了,但没有粮食吃,签军终究还是要反的。”

  韩琦道:“圣上在幽州住上两日,便就可以亲临武清。圣上亲临,灭了契丹大军,也算御驾亲征。”

  杜中宵点了点头:“是啊,圣上此来,不就是为了此事吗。四十余万大军,长驻一地,终究不是好事,早早了结战事为好。不如这样吧,两天之后,便就出发。”

  宋庠道:“从京城到幽州,路程不近,行路辛苦,不必如此急吧?让圣上在幽州歇上几日,圣体安泰了,再去武清的好。左右契丹大军被围住了,难道还能飞了去?”

  杜中宵道:“我们是无所谓,契丹没有军粮,只怕是熬不下去了。契丹人倒也罢了,他们军营里还有十几万签军,都是幽州青壮。早一日进攻,就多解救一些人出来,以后用得着。”

  富弼道:“四十余万大军在武清,每日军粮不少,军中运输不容易。还是早早结束战事为好。”

  韩琦想了想,道:“那便依太尉所说,在幽州待两日,便去武清。破幽州时,俘虏的契丹大重臣都在城里,圣上正好见一见。这是圣德事,可显本朝威风。”

  赵祯决定亲征之后,杜中宵把到了雄州的耶律仁先等人又送回了幽州。目的就是等赵祯前来,在这里见一见他们。幽州是契丹南京城,某种程度上,算是契丹的京城了。在这里见战俘,对于皇帝来说是非常威风的事。赵祯来了,就必然要做的。

第89章 内乱

  武清城外,十三郎、马怀德、李惟贤和刘涣三人围着一个火盆,喝酒吃肉。他们军营相近,又要配合作战,时常在一起。这些日子没有战事,必须要等赵祯来,日子有些无聊。

  饮了一口酒,十三郎道:“直娘贼,在武清城外等了这么些日子,看看就要过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京。看契丹人的样子,缺吃少穿,就是不降,真不知道在等什么!”

  “等死呗。”刘涣摇头。“现在摆明了,契丹军队打不赢,跑不了,除了等死,他们还在那里等什么?要我说,这个时候了,干脆再等些日子,把契丹人全部饿死算了!”

  李惟贤道:“不可掉以轻心!契丹全是骑兵,一有机会,全军出逃,不好追的。”

  听了这话,刘涣“噗嗤”笑出声来。道:“太尉,这么多日子,契丹人哪里还是骑兵?最近他们都是杀马充饥,以为还有粮食吗?再过几天,我看他们的马也要被杀光了。”

  “不杀又怎么样?军粮没有,马的草料就有了?与其饿死,不如杀了吃肉。”十三郎晃着脑袋,慢条斯理。“契丹缺的不只是人吃的粮食,马更加缺草料。说起来,这些马也真是倒霉,怎么就碰上了这样的主人呢。四十万骑兵的马匹,好多钱来!”

  马怀德举杯与众人饮了一杯酒,道:“不管怎么说,契丹人已经没有了出路。其实,他们要真是投降,朝廷还麻烦。四十万人,管饭都不是容易事。我们四十余万大军,朝廷供应军需已是极为艰难。再多这么多张嘴,哪里还有那么多余钱。我们不需心急,只要把契丹人围死,他们逃不了就好。”

  几个人连连点头。敌人没有粮食吃,后边打起来就容易。

  正在这时,一个亲兵进来,叉手道:“太尉,那边看着契丹军营里打起来了!我们如何做?”

  “怎么打起来了?”马怀德猛地站起。“是契丹人打契丹人?”

  亲兵道:“望远镜里看见,是契丹人在与签军打。最近这些日子,这种事情见了不少。但像今天一样,打得不可开交,可是没有见过。而且其他军营,没有人上前帮手。”

  “走,出去看看!”马怀德招呼几人,急急出了帅帐。

  到了望楼上面,马怀德举起望远镜,看不远处的契丹军营。只见里面数百签军,正与一百余契丹人在那里对阵。双方刀来剑往,打得正是热闹。旁边的契丹人,懒洋洋地看着,也不上前帮忙。

  放下望远镜,马怀德道:“看着甚是奇怪,里面是签军和契丹人在对打,签军人多,不过契丹人更善于作战,正旗鼓相当。明明旁边还有契丹人,却不上去帮忙,只是站在那里看热闹。”

  十三郎和李惟贤、刘涣上前,都看了一会,迷惑不解。

  刘涣道:“这些契丹人,只怕是疯了!缺衣少穿,估计打着解闷的。”

  李惟贤道:“太尉,旁边地上的尸体都有几十具了,他们明摆着要死人的!”

  十三郎道:“唉,只怕现在契丹军营,应该有不得了的事。可惜我们不知道,只能在这里看个热闹罢了。不过,对我们来说不是坏事。现在他们自己多打死些,等到我进攻,打的人就少了。”

  几个人看来看去,看不出什么名堂,只能在那里看热闹。

  契丹军营里,韩福奴抱着胳膊懒洋尖看着前面,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旁边一个士卒,看一个前面打斗的人群里,不时有人满身是血倒在地上,不由频频皱眉。实在忍不住,对韩福奴道:“将军,这些签军今日好生凶狠,已经有好多来的军兵倒在地上,我们何不上前——”

  “上前干什么?”韩福奴一副嫌弃士卒多管闲事的样子。“这些签军三天没饭吃了,抢口吃的,自然会豁出命去。我们管了干什么?这两天,军粮比平日少了一多半,哪有力气。”

  士卒道:“可签军多是汉人,若是赢了,会不会来找我们闹事?”

  韩福奴道:“这个进候,还管他是汉人还是契丹人。没有东西到肚里,就不管那么多。签军纵然赢了,找我们又有什么用?我们一样没粮。”

  说完,韩福奴伸手摆了摆:“安心看热闹,管那么多闲事干什么!”

  士卒摇了摇头,只好站在那里,看旁边的两军打斗。

  为里数百签军,是给韩福奴几军运粮做杂事的。三天没有发军粮,实在饿得受不住,最近闹起事来了。一百多契丹兵,是从耶律洪基的身边来,弹纠秩序的。没想到今天签军发了狠,没有吃的,早晚就会饿死,不如与来的契丹兵决一死战。

  让人意外的,是韩福奴等契丹军队,坐视两军争斗,竟然不上前帮忙。这出乎来的契丹军队首领的意外,一时之间,被签军缠住,在那里斗个不停。

  把身前的签军杀散,首领摩古对韩福奴厉声道:“我们弹压签军造反,你们还上前帮忙!”

  韩福奴斜眼冷笑:“那是你们的事,与我们何干?他们没有粮食吃,我们也没粮,没有粮食到肚子里,自然就没有力气。哥哥,你们吃饱喝足,这些事情当然是你的事。”

  摩古高声道:“好,你今日坐视,等我回去,必报到上面。到了那里,你就知道厉害!”

  韩福奴道:“你还是先求自己今日命大,能回去再说。这个时候,还怕你报到上面?不要笑掉了我的大牙!你回去试一试,报到上面,哪个敢来管洒家!”

  说完,一副为屑一顾的表情,气得摩古七窍生烟。没有办法,随着军中断粮,契丹军队越来越难管了。他们本就是以部族结合,分亲近远疏,军粮分配本就不公平。签军不满,韩福奴等这些与皇室比较疏远的部落也不满。他们不会造反,但签军造反,乐得坐视。

  不让这些下来弹压的契丹吃些苦头,他们是不肯分粮食下来的。现在还没有到弹尽粮绝的时候,就克扣军粮,那还了得。这次南下,什么都没有抢到,家里的牛羊还不知道怎样,还吃不饱,这仗还怎么打下去?依韩福奴的想法,现在没有战胜的希望,还不如早降了。不信宋人还能够把俘虏杀光,只要能够回到草原,几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现在契丹军营的秩序非常混乱。签军造反,契丹军队互相抢夺粮草物资,日日不安稳。耶律洪基不断派亲兵震压,慢慢开始有些压不住了。今天军营公然打起来,周围都是看热闹的。

第90章 等不得了

  第二天上午,赵祯在皇宫接见了契丹俘虏。诸般礼仪,非常繁琐。

  结束了一应事务,杜中宵回到留守府。一进官厅,就有士卒过来递上一封公文。杜中宵打开,见是马怀德写来。信中说,这几日时常可见契丹军营中发生动乱。有签军投过来,问了才知道,契丹已经接近断粮。现在契丹军营中,签军完全不发军粮,与皇族关系捎远的部落,军粮也很少。

  把公文放下,富弼正巧进来。杜中宵把公文递过去,道:“由此看来,武清等不下去了。”

  富弼拿了公文在手,看了一遍道:“只要逃不出来,何必管他们去死呢。”

  杜中宵道:“契丹又不是傻子,等他们的主力也吃不上饭,只怕就要投降了,不会真正饿死。打到现在,契丹人投降就是个麻烦事。放他们回去,草原势力仍在,后续不利。不放他们回去,只怕后边会惹出事情来。数十万人,总不能真全部杀掉。”

  到了宋朝立国之后,杀俘的事情已经很少见了。跟汉朝之前,两军交战,动不动坑杀降兵相比,现在投降了总会留下一条命在。甚至很多军队,会把降兵收编。

  杜中宵可不想收编契丹军队,扰乱宋军编制。数十万的降兵,处理起来让人头痛,不如俘虏。

  富弼点了点头:“如此说,倒是等不下去了。前些日子契丹杀马充饥,他们的马再多,也坚持不了多少日子。也好,这一仗早打完,早回京。”

  杜中宵看了看旁边的日历,摇了摇头:“不知不觉,就要过年了。今年闰腊月,等过了年,天气就该暖起来了。早早结束战事,准备来年的春耕吧。”

  富弼上前看了看日期道:“三天之年就是新年。不如,我们就定在新年这一天,对契丹进攻?”

  杜中宵想了想,点头:“好,就在新年。命令李复圭,向前方军营里多运些酒肉,是劳军,也是关祝新年!发一次善心,让这些契丹人,也多活一年!”

  正在这时,韩琦和宋庠进来。杜中宵向他们两人说了打算,两人不由吃惊。

  宋庠道:“圣上来幽州,不过一两天的时间就走,太过匆忙了吧。”

  杜中宵道:“前方等不下去了。一旦断粮,契丹人会非常快就支撑不下去。耶律洪基不降,他手下的大臣也会有人投降。现在诸事齐备,没有必要等他们来降,不如进攻!”

  韩琦道:“此事重大,还是奏请圣上裁断。”

  杜中宵想了想道:“好,便由枢密院上份奏章就是。这仗打到现在,该有个了结了。”

  说完,到了案后写了一份奏章,命人送到皇宫。

  武清城外,贾逵和窦舜卿两人站在桑干河边,看着几个士卒在那里凿冰捕鱼。这几天太过无聊,偶尔听人说起此事,两人便带了士卒过来。河里的鱼又大又肥美,捕了回去下酒,打发时光。

  一骑快马驰来,上面亲兵下马,快步上前。向窦舜卿叉手道:“太尉,枢密院的宣命,两天之后进攻。在新年的时候,消灭契丹兵马,全军收兵。”

  窦舜卿接了宣命地过来,看罢交给贾逵。道:“直娘贼,等了这么多日子,可算是要打了!”

  贾逵看完,道:“圣上要亲临前线,此战可是不简单。对了,还有张玉的龙卫军,也要一起来。我们五十万大军,攻契丹三十余万残军,他们的面子可是不小啊。”

  窦舜卿笑道:“若是十年前,三十万契丹大军,用五十万大军迎战,也不能算兵多。现在可是不同了,我们五十万人,可不是契丹能对战的。”

  正在两个人说话的时候,那边士卒起网。网里许多大鱼,在那里乱蹦。

  贾逵道:“看起来这鱼有五六斤重,最是好吃。今夜我们请几位太尉来,一起饮酒。正好也商量一下,两天之后如何与契丹作战。这些日子,契丹军营里乱子不断,只怕没什么战力了。”

  窦舜卿道:“也好。大军在这里许多日子,看着前边的契丹人军营,有些看得厌了。这仗早早打完了,回到京城,还能赶上上元节。”

  两人说着,走上前看捕到的鱼。捕上来的,大多是鲤鱼和青鱼,大的有十几斤,小的也有两三斤的样子。这个年代河里的鱼多得很,没有几斤,一般是没人吃的。

  窦舜卿吩咐人,去请刘兼济、景泰、张岊等人,晚上到自己的帅帐饮酒。告诉他们,今日河里捕了大鱼,好好吃一餐。冬天捕鱼的人少,现在吃鱼,还是很稀罕的。

  回到帅帐,窦舜卿和贾逵两人坐下,在那里喝茶。

  天还没有黑的时候,刘兼济到来。窦舜卿和贾逵出来迎接,却见刘兼济和赵滋走来,急忙行礼。

  窦舜卿道:“太尉竟然来了。如何不告诉我们一声,好好早早迎接。”

  赵滋道:“今日得到杜太尉的军令,说是两日之后进攻。我急急忙忙赶来,一路走得急,哪里能提前告诉你们。正好你今日请人饮酒,让大家知晓就好。”

  入帅帐,上了茶来。窦舜卿请了茶,道:“太尉,为何突然之间要在过年的时候进攻契丹?何不再等上两日,让军中过个新年也好。”

  赵滋道:“杜太尉说了,马怀德报,最近契丹军营许多乱子,而且军粮不足。担心等的日子太过长了,契丹人坚持不下去,那就不好了。就选在这个时候,契丹人堪堪能支持住,但却不能打了,进攻才是最好的。一不小心若是他们降了,几十万降兵,可不好处置。”